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风险管理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原则

第1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高负债的陷阱

从许多高成长企业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过度负债可说是一个典型的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它们的高负债是怎样积累起来的呢?

战略需求效应由由于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最终成为财务危机的“始作俑者”。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由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中国四大信托投资公司之一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事件就是一个教训。广信下属企业帐外有帐,隐藏债务情况严重,甚至连集团总部都难以摸清家底。清产核资以后,资不抵债额竟高达146.94亿元人民币。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是短债期限若干倍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日后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其它常见结构性错配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

以上几方面是环环相扣的。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财务危机的诱因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

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财务失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短期支付不能由这种情况下,企业并非资不抵债,也不一定与经营亏损相关,只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真所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1996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却因为缺乏足够现金无法偿还几千万美元的债务而被迫破产,10年辉煌毁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则是兴建巨人大厦时国内卖楼花所形成的4,000万元人民币债务。

突发性风险事件由在市道畅旺的时候,高成长企业或许可以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给市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

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

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采取股票抵押贷款,结果由于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大幅下降,使抵押品价值严重缩水而陷入财务危机。

尽管这些风险事件对企业来说属于不可控因素,但防范经营、财务风险本身就是企业经营的应有之义。同样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企业破产、倒闭,而另一些财务稳健的企业仍健康发展,经营能力突显高低。

平衡高成长和稳健

百富勤等大企业的破产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由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

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抓好现金流量生命线企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

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利润或是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帐面盈利上,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

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呆坏帐。

企业应根据现有业务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追求相应的成长速度,同时要手持一定量的现金以满足正常运营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并提高资金管理水准,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建立财务监控体系企公司的规模扩张应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否则造成财务失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担保和信用证开证额度管理,减少或有负债。

企业尤其要重视预算管理,应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通过预算管理对融投资总量、负债水平、资产状况进行控制,并对未来重大项目的融投资及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等做出统筹安排。

第2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关键词:电力营销 管理系统 信息 数据 风险 措施

中图分类号:TJ760.5 文献标识码:A

1.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1界定工作流程方向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此系统有着科学的信息体系结构和严密的业务流程,建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意义重要,必须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让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占有率,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适应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每个电力营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2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建设初期,需要把大量的原始数据录入系统中,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录入过程中要要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审核、监督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营销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企业的效益紧紧相连,所以营销系统做为电力企业数据的集中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实现数据共享

建设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管理数据信息并逐步达到共享,因此在保证营销工作数据准确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共享的目标。在把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这个系统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不断扩展,需要延伸内涵,与其它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达到为电力系统服务的目的。

1.4技术上规范化

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为客户服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规范并统一了整个环节的电力营销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流程再造,取消了不必要的、冗余的环节,统一了各环节间的流程,通过数据共享缩短了业务流转的时间,还加强各环节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所有数据和业务的及时上报和汇总使数据和业务的透明和公开成为可能,从技术上避免了以电谋私和以电称霸的发生,改善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2.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的可能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的来源,可以将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的可能表现形式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技术风险

这里技术风险主要指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本身在设计方面的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导致系统重要数据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电脑黑客轻易地入侵,或者电费统计时可能的重复或遗漏等

2.2误操作风险

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例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出错造成大量电费误算。

2.3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造成的风险,如2004年某地就发现了城区营业所微机员修改用户用电计量表表码,造成少收电费9.6万元的事件。备份管理的风险

2.4备份管理的风险

主要指数据库备份工作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与原数据库不符,或者在用于恢复数据库之前被人为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5非法入侵风险

按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将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划分为全局性风险和局部性风险,前者指对系统产生全局性影响和危害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如造成全省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而且长期难以恢复,或者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将电费一次性划走等等。后者指对系统部分数据进行修改和危害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如某县级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或者部分用户数据被修改造成损失等。

3.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在软件功能上施加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护营销数据的安全3.1.1增加必要的保护功能在突然断电、程序运行中用户的突然干扰等偶发事故。

3.1.2对输入系统的数据、代码等都要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系统不予通过。

3.1.3增加必要的限制功能。

3.2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3.2.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起网络环境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岗位责任制。按照业务的需求设定上机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过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落实其责任和权限。

3.2.2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对系统的所有岗位要职责范围清楚、同时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要有一定的内部牵制保障。

3.2.3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记录控制

(1)建立严格的硬件操作规程。

(2)制定操作员访问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各个操作员进人系统后执行程序的顺序、各硬件设备的使用要求、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使用要求以及处理系统偶发事故的操作要求,如设备突然断电的处理、设备的重新启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数据文件的处置标准,对数据文件的名称、保留时间、存放地点、文件重建等事项做出规定,以便统一管理。

(3)通过设置软件功能、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或人工控制记录等措施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并定期由系统主管进行监察和检验及时了解非法用户和有权用户越权使用系统的情况。 3.2.4建立严格的硬件管理制度和损害补救措施,比如主服务器突然出错时,由备用的服务器接替继续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电源、温度、湿度、静电、尘土、电磁干扰、辐射等。

3.2.5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系统投人使用之后,原系统的所有程序文件、软、硬件技术资料应作为档案进行保管,并应由专人负责,同时严格限制无权用户、有权用户非正常时间等对程序的不正常接触;在档案调用时也必须经系统主管和程序保管共同批准,并对使用人、程序名称、调出时间、使用原因和目的以及归还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曰后核查。

3.2.6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

3.2.7建立对黑客的防护措施。

(1)设置防火墙,使用入侵检测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可以检测非法入侵的黑客,并将它拒之内部网络之外。

(2)抓好网内主机的管理。用户名和密码管理永远是系统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网络的任何攻击,都不可能没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但目前绝大部分系统管理员只注重对特权用户的管理,而忽视对普通用户的管理。主要表现在设置用户时图省事方便,胡乱设置用户的权限、组别和文件权限,为非法用户窃取信息和破坏系统留下了空隙。

(3)设置好的网络环境。网上访问的常用工具有网络操作命令,对它们的使用必须加以限制,对系统的各种插件、组件、服务等资源通过一定的分析。

4.结束语

电力系统体制改革后,在管理创新和客户服务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一方面,随着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了顺应营销业务“集中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电力营销客服系统的效率和加快电网向优秀的服务性企业的发展,亟需设计研究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系统,实现全国营销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格局,为社会提供更加真诚,快捷,方便和规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远芳,张志翔.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第3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我们称作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这些内容上加以整合,从而组合出比较优化的风险管理技术,达到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安全保险的目的。从上述风险管理的概念我们可以总结出风险管理具体有以下含义:第一,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对象。第二,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任何个人或者组织。第三,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第四,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第五,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等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以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以企业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和各个管理环节为基本流程,全面风险管理需要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等,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为企业实现风险管理提供更好的方法。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现阶段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在参照了2006年6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后我们得出了以上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在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

在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分层管理原则。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坚持分层管理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要将风险管理中所涉及的工作,例如管理、运营、决策等工作交付给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机构,这样有利于形成金字塔形的全面风险管理结构,更好的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管理原则。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坚持全面管理原则,企业要对经营过程中各个方面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其中风险主要包括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等。同时,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上也应该坚持全面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上到董事会下到普通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去。

(3)定量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是指企业在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方面上,要尽可能的量化风险,既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建立全面风险指标体系,又要虚心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保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量化的行之有效。

(二)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

(1)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因为企业潜在风险存在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在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要求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要在企业的经营范围内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且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2)要建立过程化、动态化的管理体系。从企业设立风险管理目标到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可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也要实行过程化和动态化,内部控制要有明确的标准,过程有动态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所制定的目标。

(三)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路径

(1)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否更好地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了风险控制行为和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环境和道德标准等,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好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又可以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全面风险管理中,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安全运行。

(2)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很多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法,这就要求企业在大量的识别、检测和衡量等工作上做到高效准确。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努力实现“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意识是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之一,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起全员的风险意识和现代风险理念,全面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机遇,为了达到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要对潜在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是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去,要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员工参与全面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持续性和协调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统一领导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应该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包括财务主管、运营主管、风险主管和信息主管,审计委员会主要是由独立董事会组成。企业要尽快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各个组织结构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序进行。

(三)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更新风险管理信息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随着风险及信息管理的产生、收集、处理的过程,信息的完全性水平直接影响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在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优化信息流程,在适当的时间内将准确的信息传达到信息使用者的手中。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既要包括企业自身风险及风险管理政策信息,也要包括来自外部的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支持的信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网络。

(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全方位风险监督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的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的更正错误。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董事会又有监事会,但是在企业的重大经济决策的时候,还是由个别人说的算。因此,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要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监事会也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实现经常性监督和事后监督,避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

第4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框架;组织机制;规范化机制;运作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53-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76

1 概述

为有效贯彻国资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会议上,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列为2013~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同年,广东电网公司在深化创先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总体创先关键举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的情况,江门局认真学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南方电网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研究与探索了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江门局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2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状诊断

随着创先工作的有序开展,江门供电局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 风险体系覆盖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门局虽然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盖全部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战略、市场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 专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目前,江门局安全、财务与经营、法律、廉洁四个领域已经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各领域之间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统筹协调。专项风险管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牵头开展,各专业领域之间交叉和重合的风险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统筹。随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也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自此风险管控涉及专业面更广泛,如果各领域之间缺乏系统运作和协调性,这七大类风险管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全面管控。

2.3 风险数据库的实用性有待提升

各专业领域的风险数据库只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适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专业领域都识别出大量的风险点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企业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策略的重大风险,没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数据库只是风险点的累加而实用性不强。

2.4 风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风险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江门局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亟需提升,部分人员对风险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风险的危害性、易发性不够重视。各领域风险文化建设举措执行力不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此外,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

3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现状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江门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探索创新,专业归口、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规范运作”的原则,参照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规范要求,坚持“整体部署、分专业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风险管理要求,又符合电网行业特征,既符合国资委风险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网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3.1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风险管理运作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3.1.1 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应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审计部、下属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参与主体。

3.1.2 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指运用一体化工作方法,对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分类、流程设计、管控策略、统一规范策略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3.1.3 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指各级单位在组织职责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业务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并产生成果的过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同下,在业务管理PDCA循环中,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工作,并形成风险库、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方案、监督评价结论等成果。

3.1.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与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具备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等功能,支持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风险管理流程。

3.1.5 风险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级员工对待风险的价值观、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应承接公司整体文化体系,覆盖上下各级员工,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2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江门局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

3.2.1 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局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县(区)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区)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统筹领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审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审批并签发风险环境分析报告、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报告;(4)审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6)审批、决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3.2.2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挂靠在企业管理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负责人担任。各县(区)分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3)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环境分析、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4)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跨领域重大风险应对策略及方案;(5)指导、监督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3.2.3 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市局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分工详见表2,县(区)分子公司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详见表3。

主要职责:(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2)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环境分析;(3)负责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工作;(4)组织制定专业领域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5)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6)负责开展专业领域风险评价工作,撰写专业领域风险管理报告。

3.2.4 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业务部门应指派一名风险管理联络员作为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联络窗口。主要职责:(1)配合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2)落实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活动;(3)配合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4)配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工作,配合编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3.2.5 监督部门。监察审计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部门,主要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制定风险监督相关制度;(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方案,并组织实施;(3)按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根据监督情况,编写风险管理监督报告。

3.3 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为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江门局制定了各类工作指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3.3.1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门局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按照网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控;(2)突出重点原则。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和重要流程的管理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力求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及管理规范,确保实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兼顾成本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2 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指引。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绩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各项工作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导和规范。

3.3.3 制定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江门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运用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包括四个维度: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过程、风险事件管理、审核与改进。风险管理基础是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具备风险管理基础后,企业按照风险管理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应该启动风险事件管理,最后定期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审核和改进。

3.4 全面风险管理运作机制

3.4.1 梳理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梳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是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与运行提供制度化、流程化的保障,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

风险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1)应详细收集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并填写各领域的风险识别表;(2)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管控措施;(4)对风险事件的结果保持跟进监督,并做出客观评价,为后续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支持。

3.4.2 构建规范化的风险分类体系。在风险分类上,江门局根据历年风险情况,按照七个重点领域,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风险分类体系。

3.4.3 完善风险数据库。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识别各业务领域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点的等级、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等。江门局针对地市层级、县区层级和供电所层级分别制定了满足各层级需求的数据库。

3.5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省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安排,江门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信息中心应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3.6 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为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支持,江门局从表7所示的四个层面开展了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的建设。

第5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为有效贯彻国资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会议上,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列为2013~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同年,广东电网公司在深化创先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总体创先关键举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的情况,江门局认真学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南方电网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研究与探索了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江门局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2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状诊断

随着创先工作的有序开展,江门供电局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风险体系覆盖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门局虽然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盖全部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战略、市场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专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目前,江门局安全、财务与经营、法律、廉洁四个领域已经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各领域之间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统筹协调。专项风险管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牵头开展,各专业领域之间交叉和重合的风险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统筹。随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也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自此风险管控涉及专业面更广泛,如果各领域之间缺乏系统运作和协调性,这七大类风险管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全面管控。

2.3风险数据库的实用性有待提升

各专业领域的风险数据库只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适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专业领域都识别出大量的风险点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企业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策略的重大风险,没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数据库只是风险点的累加而实用性不强。

2.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风险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江门局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亟需提升,部分人员对风险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风险的危害性、易发性不够重视。各领域风险文化建设举措执行力不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此外,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

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现状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江门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探索创新,专业归口、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规范运作”的原则,参照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规范要求,坚持“整体部署、分专业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风险管理要求,又符合电网行业特征,既符合国资委风险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网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3.1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风险管理运作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组成。

3.1.1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应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审计部、下属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参与主体。

3.1.2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指运用一体化工作方法,对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分类、流程设计、管控策略、统一规范策略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3.1.3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指各级单位在组织职责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业务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并产生成果的过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同下,在业务管理PDCA循环中,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工作,并形成风险库、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方案、监督评价结论等成果。

3.1.险管理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与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具备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等功能,支持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风险管理流程。

3.1.5风险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级员工对待风险的价值观、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应承接公司整体文化体系,覆盖上下各级员工,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江门局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

3.2.1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局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县(区)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区)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统筹领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审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审批并签发风险环境分析报告、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报告;(4)审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6)审批、决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3.2.2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挂靠在企业管理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负责人担任。各县(区)分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3)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环境分析、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4)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跨领域重大风险应对策略及方案;(5)指导、监督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3.2.3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市局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分工详见表2,县(区)分子公司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详见表3。主要职责:(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2)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环境分析;(3)负责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工作;(4)组织制定专业领域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5)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6)负责开展专业领域风险评价工作,撰写专业领域风险管理报告。

3.2.4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业务部门应指派一名风险管理联络员作为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联络窗口。主要职责:(1)配合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2)落实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活动;(3)配合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4)配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工作,配合编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3.2.5监督部门。监察审计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部门,主要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制定风险监督相关制度;(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方案,并组织实施;(3)按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根据监督情况,编写风险管理监督报告。

3.3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为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江门局制定了各类工作指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3.3.1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门局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按照网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控;(2)突出重点原则。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和重要流程的管理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力求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及管理规范,确保实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兼顾成本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2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指引。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绩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各项工作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导和规范。3.3.3制定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江门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运用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4结语

第6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而风险管理的运用则可以对电力安全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其纳入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等管理主体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密相关,风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风险就意味着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则可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反,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会造成一种不安全状态的持续存在,由于受到某些隐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增加,因此,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当前,关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统一的定义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以及政府部门风险管理;二是根据风险事故的成因可以分为事故风险、火灾风险、地震风险、技术风险等几种类型;三是根据风险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内容分为人身风险管理、财产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和利润风险管理等。

2风险管理的流程

2.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业务知识与技能等内容,通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可以增强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且找到风险事故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防范事故的种类和风险识别的关键环节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2.3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类别以及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的衡量与评估工作,通常需要借助风险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风险衡量。

2.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进行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选择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包括前风险识别、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风险控制重点等。

2.5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风险内容和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控制点和风险控制结果的评估等内容,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设备评估、安全性评价和三标一体认证等。

2.6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和相应反馈两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处理,可以获得风险管理的结果反馈,为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原则

3.1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将风险管理渗透到电力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共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3.2全过程原则。

风险管理不是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部门,而是针对电力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电力安全生产周期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3持续性原则。

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电力设备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环境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日益复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持续增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持续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4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应用

4.1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应当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其渗透到电力安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项目应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根据电力生产的进度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电力生产的有效性。

4.2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将风险评估工作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而且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发生偏差。建立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过程有效监督,保证风险管理的流程顺利实施。

4.3密切结合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将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的有效结合,应当与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电力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并且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方案,将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作业有效结合,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4明确组织管理责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因此需要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风险管理方面强调的全员参与,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掌握风险管理的办法,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全局的角度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明确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做好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需要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两个角度同时开展,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资源进行拓展与整合,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风险管理的流程,对电力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小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

[2]李文广,崔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探析[J].科技资讯,2010(36).

[3]孟炜,李巍,杨建民.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控制的思考[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5).

[4]杨昌能.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

第7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投资有风险,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投资成败,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加上这些年房地产的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因为投资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之中,甚至倒闭。从目前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在不断攀升的投资风险面前,呈现出来了“力有不逮”状况,如何针对自身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短板以及问题进行不断创新,成为了房地产投资中必须要做好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房地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房地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各个房地产企业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使得房地产投资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投资项目不被市场接受,产品销售困难,在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出现逆转的情况下,市场风险越来越高。

2.利率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整个行业的负债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因此资金成本是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成本。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借贷,因此利率变化将会给房地产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举例而言,如果利率攀升,将会导致房地产投资资金成本的上升,从而带来财务风险。

3.政策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这些年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调控史,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行业忽上忽下、忽冷忽热,这些都给房地产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举例而言,各级政府普遍采用的限购措施就导致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大增。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

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需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风险是多元的,对于这些风险需要房地产投资者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对于各种投资风险要进行统筹兼顾,避免某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成为投资失败的导火索。

2.重点应对原则

重点应对是指房地产投资各种风险有大有小,风险发生概率高低不一,风险带来的损失也不尽一致,因此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中需要坚持重点应对、有所侧重的原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风险发生概率大、危害大风险领域。

3.不断调整原则

房地产投资风险客观上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房地产投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风险大小也存在差异性,因此风险管理需要根据风险的变化做到不断调整,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效性。

4.预防为主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上策在于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将各种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风险成为投资失败的诱因。这要求房地产投资中要建立起来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赢得时间。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创新策略

1.风险理念创新

房地产投中风险管理创新中,首先就是理念的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层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彻底摒弃落后的风险管理理念。房地产投资者要树立起来预防为主、主动干预、全面管理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更好的去开展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2.风险预防创新

风险预防是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风险预防的创新方面,关键是要根据投资风险管理的需要,在风险预防措施方面进行改变,除了制定传统的风险预警体系这一手段之外,还可以引入主观预测分析、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分析等等手段,这样就能够更全面的把握投资风险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预案。

3.风险识别创新

在风险的识别创新方面,关键是要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引入更加有效的风险识别手段,从而对于各种潜在投资风险进行准确无误的识别。在风险识别方面,需要房地产投资者积极总结经验,大胆进行创新,制定一整套能够及时识别风险的制度、措施,从而及时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4.风险评估创新

对于识别出来的房地产投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大小的评估,毕竟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需要进行应对,一些风险应对成本甚至会超出其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就没有必要对于这些风险进行干预。风险评估方面需要引入定性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风险的精算,这样才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反映出来风险的大小,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管理经济性的提升,力争最小的管理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风险管理收益。

5.风险应对创新

在房地产投资风险应对方面,关键是要综合运用好风险分散、转嫁、规避等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用的风险化解策略,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举例而言,在风险分散方面,房地产投资可以多方筹资,分散投资风险,在投资风险变化的时候,选择战略投资者来进行风险的转嫁。

四、结束语

第8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关键词:集团企业;管理框架;风险管理

在我国多数的集团都是有单体企业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集团企业在财务上会存在一定风险。集团企业在规模变大后,风险的预测、辨别、管理难度都变的更大。因此,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要做好财务风险框架管理研究,促进集团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近几年,我国集团企业加强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在框架构建上也做出了较大努力,同时在一系列实践基础上,对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总结,基本原则如下。

1.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要坚持起点原则。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要从分析环境入手,也就是构建财务框架的起点,在财务框架构建之前,要对集团企业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基础,确保构建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在构建财务框架的最初阶段存在边界,这是对外部环境进行区分的最佳方法,集团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会受到该环境的影响,而且也依据环境进行风险管理框架研究。我国集团企业在日益发展过程中,发展战略目标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和实施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集团企业在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对与企业有所关联的环境进行详细明确,明确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同时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势进行明确,在对外部环境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合理规避风险,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将环境因素作为起点的意义重大。

2.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要具有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在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意义重大。第一,该原则对系统的整体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企业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将其视作一个完整系统,同时应当对内部的要素进行相互合作与协调,不能对其中的要素进行不合理分隔,否则系统的整体性将遭受到破坏,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第二,系统性原则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要对风险管理目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注意系统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各项目能够得以实现。

3.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风险框架中,目标必须要明确,同时应当将导向作为各种实施的措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要以一定的方向、目标、管理为基础,这一切管理都需要在明确的目标下完成。良好的目标导向下,集团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策略、措施都能够得到确定,在该环节中,要对环境进行分析需要总结,需要注重措施同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风险管理框架的层次

风险管理框架应当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情况如下:

1.基础层,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石就是风险管控框架,通过基础层,可以实现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分析,依据市场的具体形式,向管理层提出合理的建议。由此可见,基础的工作需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是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同时也是管理层在工作中的数据参考的主要来源。

2.管理层,管理层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框架的核心,能够客观、公平的反映框架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果。其在集团企业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基础层提供合理的指导和科学的对策。管理层在集团风险管理中要起到连接基础层和目标层的作用。

3.目标层,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最顶端,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目标层为基础层和管理层指明了工作方面。目标层主要包括短期目标和战略性目标,主要为整个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长期战略目标负责,在框架中的各个结构和职能部门同时要对集团的短期目标负责,避免集团在短期经营过程中出现过度亏损,影响集团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1.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体系并非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结合体,而是以系统思想作为指导,展开的财务风险防控整体框架,其会融入到集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母公司与下属企业预计财务报表和规范经营资料要做到有所依据,对系统方面、财务方面、金融方面的知识要合理应用。结合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框架系统,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风险管理要素。

2.1理念集成。财务风险理念机的集成需要在集团企业的总体指导下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们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让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的战术决策、整体战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企业中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意识中都创建风险管理意识,或者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能够胜任风险理念集成工作。

2.2目标集成。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看作为对集成风险管理目标的一种细化,其主要是基于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和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开展的,将集团企业以及下属各个企业得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都贯穿战略管理工作和战略目标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集团的战略引导下,达到企业方面、集团方面等多个方面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理念集中于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的风险管理理念中也有着重要体现,可以说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理念集成和过程集中的主要枢纽。

2.3风险管理集中。风险管理集成指的主要是风险管理过程集中,也就是将集成管理信息体系与方面进行适当的集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财务工作中的多个环节,企业的经营、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解决等各个环节的集成管理,控制工作集成管理过程以及对集成管理过程中集成反馈。

2.4组织集成。集团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满足特性风险管理组织。组织的集成需要局域集团企业外部集成和内部集成的双重前提下完成。在人力自然资源培养过程中,构建高效风险管理组织综合机制,其也是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是的保障和基础。内部制度的集成,就是集团方面、企业方面和下属企业之间构建管理控制机制,其中风险控制方面和风险控制机制两者要的配合必须默契,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集成目标奠定基础,为内部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外部制度集成,也就是集团企业法律法规控制监督机制、风险控制运转机制、监管机制、监督机制相互融合而成的风险外部监督机制。在集团企业内部,风险集成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其也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合理性的保障。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的建立需要在内部制度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下构建的,其是一种风险管理机构,具备较高的独立权限,同时还要担负一定的风险管理任务,风险管理的实施要从集团角度出发。

四、结语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一般的小企业相比复杂程度更高,责任主体如果简单的依据程序进行,很难使财务风险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集团企业中应当依据集团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内外环境,构建一个综合框架,构建一个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妙良.ERM框架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与防控策略[J].审计与理财,2015,09:37-39.

[2]陈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5,16:26-27.

第9篇:风险管理原则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moder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ield in internal audit.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reason for the involvement, how internal audit to take part in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Risk Management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各种风险日益增多,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和风险管理的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内部审计工作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有可能发生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事件时,就存在着经营风险。风险的高低取决于预计损失的大小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必然。审计人员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的最大的安全保障。从另一方面讲,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单位领导,中间没有经过层层传达,减少了信息的失真和延迟,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正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审计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而且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通过的内部审计的定义时,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控制、减少风险,需要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健全有效性进行评审,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应通过以下途径参与风险管理:

    1、确定风险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从面确定风险领域。任何风险对企业财务损失的影响,最后都会显示在财务及会计资讯上,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的不利影响都能够予以量化,而且有些影响也非短期内就会浮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本企业的业务,从而容易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

    2、评价风险。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从而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

    3、提出改进意见。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信当。经过风险分析,提请管理层注意,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促进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内部审计通过发现评估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帮助组织解决风险问题,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效果。

    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坚持的原则

    1、独立原则 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内审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保证内审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直接对话渠道畅通。

    2、职业化原则 内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及时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3、融合性原则 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除了监督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情况,还要监督其自我控制的情况,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对内控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4、重要性原则 现阶段管理理念还很落后,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宣传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领导层中普及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专业技术。

    五、结论及建议

    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应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内部审计程序,使两者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内部审计实施管理的具体作法是:

    1、在编制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

    2、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公司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并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企业的最新战略和方针。

    3、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4、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

    5、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

    6、追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追踪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通过持续追踪,确保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促使企业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德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管劲松,张庆,肖典鳌.审计风险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3] 郭华平.中国审计理论体系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