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与技术的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

第1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学情分析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部分网络应用的通识性技能更是“无师自通”,因此如果仅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显然是低效而不科学的。

例如,在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多个课时进行操作QQ、浏览网页等日常网络应用的教学,这对现今每天都在进行操作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驾轻就熟的,若教师将其当作全新的知识技能进行教授,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每学期伊始,笔者都会利用“问卷网”等网络调查平台制作相应的学情调研问卷,并将问卷链接借助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快速传播至各班级家长群中,而家长在平板电脑、手机上就能直接打开并与学生协作完成问卷,网络调查平台实时统计汇总后即可导出Excel电子表格,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起点能力、意识形态、本学期主要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就能预先了解学生的学情,这些源自学生的真实信息反馈,对整个学期教学策略的规划、教学侧重点的权衡以及教法、学法的把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导学参照方面的应用

导学案在各学科的应用中都以“生本资源”为重,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就相当于在课前为学生制订的学习、创新、合作、拓展规划图。然而,绝大多数的导学案都是以纸质稿的形式分发到学生手中,这些由教师创思形成的导学案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制订”,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层面的反馈。实践表明,在正式授课之前的即时反馈是学生在导学案索引下暴露共性问题或疑惑的一个绝佳契机,它能够让科任教师在授课前再次对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等做进一步的完善调整。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笔者也经常运用导学案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互协作能力,但笔者不是采用纸质稿导学案,而是采用现今较为流行的如“美篇”APP等可在平板电脑、手机上编辑操作的图文排版软件来制作电子导学案。通过多张图例和相关文字标注对待授知识技能进行简要阐述,再分享至目标QQ群、微信群中,学生在解读导学案的同时,立刻就能在分享链接下以留言的形式对导学案提出疑惑、意见及建议,而笔者也能从这些留言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和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在相互查看留言时也同样能得到额外的启示与感悟。这一灵感源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交互,既能让采集样本数据的数量从“班级”扩容到“年段”甚至更大的范畴,又能让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做好应对处理,且还能通过编写、查看、析解留言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解惑的学习习惯,一举三得。

过程评价方面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评价机制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实践操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进程。在画图、Word、PowerPoint及网页编辑等教学内容中,每位学生都会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创作各自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在排版布局,或在结构配色,抑或在空间层次,总有值得赞赏的亮点,如果仅是用“做得好”或“画颗星”来予以鼓励,根本无法体现评价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无法激励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无法引导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借鉴。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把过程性评价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经过反复多次的尝试,最终笔者选择了“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这种二合一的模式。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台式计算机充当“创作载体”的角色,即学生各自操作台式计算机进行作品创作,而四人小组的组长会自带一台平板电脑介入课堂教学,平板电脑则充当本小组“评价载体”的角色。各小组组长会在课前先打开笔者分享的当前课时的过程性评价表单链接,表单是针对本组四名成员在当前课时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分步(分类)量化分评价。在学生作品创作过程中,笔者同步巡视指导,并对满意的作品给予教师评分,学生在完成各自的创作任务后,根据分组编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分,接着笔者根据教师主机实时汇总的数据采集结果,将各项分类评分最高的几件作品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反馈,并让创作者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分享,最后由笔者进行总评并给予创作建议。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师评价、个体评价和交互评价,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参与课堂的评价机制,并切实从中获得收益,不仅能知道“什么是好”,还能知道“好在哪里”,更能将这些收获衍生为自我的创作灵感与学习动力,真正发挥出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n外交互方面的应用

第2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关键词】艺术本科生;英语学习;调查;对策研究

随着国内外艺术行业的发展,艺术行业人员更需要有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在中外艺术交流中,英语能力已成为艺术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英语教学也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艺术院校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为了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改革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当代艺术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一、对当代艺术本科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

对南昌高校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

1.基础普遍较差(艺术专业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文化课基本是放弃状态)

表1-1.艺术生入学英语成绩状况分析

由此可见,如表1-1艺术生入学英语成绩中,太差和几乎等于零的占了49%。尽快解决大部分艺术生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

2.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时间,精力投入少

表1-2每周花在英语学习上的业余时间

表1-3你认为自己能否坚持自学英语

3.在英语基础不好的情况下,艺术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厌学畏惧的情绪

艺术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很少学习英语。分析其原因,一是艺术类学生学习氛围普遍不浓,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基础差,学不懂,无法自学;三是学习信心不足。

4.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前的教学要求

表1-4你如何认为目前的英语课教学进度

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弱,而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只会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改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多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当代艺术本科生英语学习状况的对策研究

1.英语教学呼唤艺术性、多元化。性格开朗、个性张扬是大多数艺术生的共同特点,他们善于形象思维,对艺术表现的感知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技能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开展特色英语教学。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单词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尽快将知识的“输入”转化为“输出”。

2.英语教学应因材施教。选用一些更贴切现代生活,语言更地道的文章取代相形见拙的课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并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3.英语教学应融入西方文化背景。我们要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教师应该把文化因素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注意材料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洞察力。

4.巧设悬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建议教师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悬念”,内容要有真实性和思想感染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想对某个问题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从而在课下主动查找更多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5.把英语教学摆到与其他主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引导学生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自觉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6.采取阶段性的教学模式。短期的基础性训练和长期综合性教学模式相结合。

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问题正确引导,并采取相应措施激发艺术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改善艺术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把外语教学和学生就业、继续发展紧密结合,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并培养出应用型、综合型、语言能力强、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戴曼纯.当代语言学探究[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3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 气排球教学 课程实施 可行性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苏州大学公体排球普修班2个,1个作为实验班,1个作为对照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邮寄与约定时间回收及委托老师发放、回收的形式。发放学生、教师、专家问卷共543份,回收528份,总的回收率为 97.24%,回收后有效率为80%以上。

1.2.3教学实验法

教学实验前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10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排球技术基础水平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属于同一总体。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排球课运动负荷强度结果与分析

2.1.1气排球课与硬式排球课(全课程)运动负荷强度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动负荷强度的主观表现与客观表现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气排球课全程的学生运动负荷强度比硬式排球课学生的运动负荷强度相比偏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1.2气排球课与硬式排球课教学比赛期间学生运动负荷强度的比较分析

教学比赛过程中,气排球的运动负荷强度比硬式排球的运动负荷强度要大,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比赛过程中气排球的连续性较好,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运动负荷强度相应也就变大了。

2.2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效果分析

(1)①实验组1和实验组2平均每得1分,双方触球次数较多,最高分别达9次和5次,分别平均1次和1.35次。

②对照组1和对照组2平均每得1分,双方触球次数较少,最高才各5次和3次,分别平均0.60次和0.46次。

(2)①实验组1和实验组2平均每得1分来回球次数较多,最高分别达5次和3次,分别平均0.390次和0.396次。

②对照组1和对照组2平均每得1分来回球次数很少,几乎没有来回球,最高才各1次,分别平均才0.09次和0.07次。

(3)①实验组1与对照组1平均每局发球失误率相同,为11.5个,占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3.8%,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②实验组2与对照组2平均每局发球失误率相差较大,分别为7.5个和11个,占的比重分别为28.3%和45.8%,存在显著性差异。

③实验组1与实验组2接发球失误率相对较低,平均每局分别为2.25个和1.50个,与对照组1(4.25个)和对照组2(3个)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分析可知,气排球比赛的连续性较好,比赛效果较好,能够更好的调动参与者的情绪。

2.3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有效发球飞行时间的对比分析

(1)实验组1和实验组2有效发球平均飞行时间分别是4.17秒和3.68秒,比对照组1(3.01秒)、对照组2(3.02秒)分别长出1.16秒和0.66秒,存在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组1和实验组2有效发球的最长飞行时间分别是13.77秒和9.22秒,比对照组1(5.41秒)、对照组2(5.43秒)分别长出8.36秒和3.79秒,存在显著性差异。

(3)实验组1和实验组2有效发球的最短飞行时间分别是1.06秒和1.28秒,与对照组1(1.08秒)、对照组2(1.13秒)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分析,与硬式排球相比,气排球比赛的连续性要好的多,同学们的兴趣性自然提高。

2.4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过程中技术应用分析

(1)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运用比例最高的技术都是双手垫球,分别占43.53%和75.75%,存在显著性差异。

(2)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运用双手传球的比例分别是31.18%和6.06%,差异25.12%,存在显著性差异。

(3)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运用单臂击球的比例分别是4.12%和9.09%,差异4.97%,存在显著性差异。

(4)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运用单手传球的比例分别是6.47%和1.52%,差异4.95%,存在显著性差异。

(5)气排球教学比赛中,还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如双手翻顶球技术和双手捧球技术,运用比例分别是4.12%和9.41%。

(6)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比赛中,扣球技术的运用较少,只有气排球教学比赛中运用过2次,占1.17%,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分析可见,硬式排球比赛中技术运用比较单调,没有气排球比赛技术运用丰富。在技术掌握与运用方面,同硬式排球相比,气排球更容易掌握与操作。

2.5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传、垫球技术的考核采用的方式是双人连续对传球或对垫球,记录有效个数,连续对传球或对垫球28个达标,50个满分,同时进行技术评定。发球技术的考核采用的方式是单人在有效发球区域内连续发10个球,记录有效发球个数,有效发球5个达标,10个满分,同时进行技术评定。

2.5.1在传球技术掌握方面,气排球达标率明显高于硬式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1)气排球传球技术达标率为91.18%,而硬式排球传球技术达标率只达到86.67%,差异4.51%,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知,气排球的传球技术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与硬式排球相比,气排球传球技术更容易掌握。

2.5.2在垫球技术掌握方面,硬式排球的达标率明显高于气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气排球垫球技术达标率为77%,硬式排球垫球技术达标率为80%,差异3%,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分析可知,硬式排球垫球技术达标率明显高于气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2.5.3在发球技术掌握方面,气排球的达标率得分明显高于硬式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气排球发球技术达标率为94.12%,硬式排球发球技术达标率为83.33%,差异 10.97%,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分析可知,气排球发球达标率明显优于硬式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教学实验后的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技术成绩在传球、发球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但是在垫球方面却低于对照班,两者差异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水平。

3结论

3.1气排球课的全程及基本部分的运动负荷强度略低于硬式排球课,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学比赛过程中,气排球的运动负荷强度比硬式排球要大,两者存在显著行差异。

3.2气排球教学比赛中,在平均每得1分时双方触球次数、平均每得1分球的来回次数以及发出球的飞行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硬式排球,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3.3气排球教学比赛中,传球与垫球技术的使用次数比例基本相当,而硬式排球垫球技术的使用占主流,同时技术运用的广泛性不如气排球丰富。

3.4通过教学实验后的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班女生的技术成绩在传球、发球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但是在垫球方面却低于对照班,两者差异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水平。

4建议

4.1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增设气排球课程,加快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骨干力量,以点带面,全面普及。

4.2有计划地组织普通高校的女生进行气排球比赛,推广高校带动全社会气排球运动的开展。

4.3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4扩大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充分了利用高校这一有利的宣传阵地,发挥师生和体育骨干的作用,推广气排球运动。

参考文献:

[1]蔡志源.气排球基本技、战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88-289.

[2]张永.关于玉林市城区气排球运动的调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6(3):99-101.

[3]许翰声.普通高校女生中进行气排球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信息,2007,(1):419-421.

第4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社会发展的根本是既能保证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能够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实现全人类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沃土”,也是社会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区域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将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高标准、高起点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务必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价值重构等融合为一体,构建循环区域经济发展新体系。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

1.区域的自然生态基础。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把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主要包括:一是南北差异;二是东西差异;三是山区与平原地区差异;四是沿海与内陆差异;五是城市与乡村差异;六是边疆与腹地差异。每种差异均包含着土壤差异、地形地质构造差异、动植物差异、气候气象差异等。

2.区域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人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特定经济基础。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基础好的地方越来越富饶,经济基础差的地方发展速度较慢。我们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仍然离不开经济基础,但这个基础可以进行人为地调整与约束。例如,为了促进某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可以进行适度的经济扶持,这就类似于招商引资,但这种经济扶持又不等于招商引资,最大的区别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不一定是真正的循环经济,这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可能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但进行循环经济建设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落后地区,想发展循环经济却困难重重,缺钱可能导致这些地区永远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3.有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从整个社会来看,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自然资源科学利用的技术,这些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技术;二是有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这些技术为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作用,让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相融合;三是零污染技术的研发,目前的许多科技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这些经济实体也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技术。技术基础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质量,现如今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只是在技术的推广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不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而是技术推广中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我国的许多企业存在着两类运作问题,一是引进环保的技术设备资金缺乏,就只能随意或偷偷地排放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二是迫于某种因素,虽然配备了较好的环保设备,但出于运作成本问题,只有在有关部门检查的时候才启用这些设备。

4.有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我国的相关部门,制定了许许多多的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指导性政策,给经济实体以较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投资与再投资;二是微观性的约束性政策,凡是涉及人民大众利益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均有必要引导与约束。出于特定的目的,有些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得很自私,说是自私主要是因为引资只考虑能否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而较少或根本不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明明知道某些投资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也要大肆引进,在自己荣耀地去往他处后,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繁荣”局面,也留下了影响子孙万代的毒瘤。所以说,制度建设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社会文明的过程,每一名有良知的社会分子都应该以人民大众的利益、社会整体的利益选择自己的行为。

三、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

1.深入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理论是全新的经济领域,既包含传统经济的理论内容,也包含着适应全人类健康发展的全新内容。这个全新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重新考量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二是经济发展对人类幸福指数的相关关系研究;三是新经济实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四是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循环经济的作用与地位。

2.出台刺激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政策与制度,这些政策与制度既能约束经济实体的运作,也能保护经济实体的运作,但是,特定的政策鼓励,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推动力。这些政策与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必须由政府承担,而且其内容必须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获得优惠政策经济实体的资格;二是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及执行标准。

3.强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技术研发,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短缺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而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等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比较严重。生态环境的透支仍很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正在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形成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依赖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的技术研究。

四、小结

第5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植物

中图分类号 Q75;Q9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13-02

研究表明遗传信息通过基因携带,但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数量的有限性,与生命现象的多变性、复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1]。为此,研究认为在所有生物体的细胞、组织、细胞器中,各种代谢反应、生理功能的维持均由各组成部分的表面、内部的蛋白质来完成。蛋白质组是Wilkin S等在1994年第1次提出的。1997年蛋白质组的定义被其创造者重申为:“蛋白质组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2000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其研究的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生物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2-3]。其中,2-DE作为蛋白质分离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一块凝胶上同时分离上万个蛋白质的方法,且分离纯度可达90%以上。

1 双向电泳技术的历史

双向电泳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改进。1975年O`Farrell对大肠杆菌、老鼠及几尼猪蛋白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双向电泳技术,称为ISO-DALT(等电点-道尔顿)。其第一向是将载体两性电解质(CA)添加到丙烯酰胺凝胶中,凝胶聚合后在电场作用下形成连续的pH梯度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是聚焦后的凝胶在含有SDS的缓冲液中平衡后,用琼脂糖包埋到垂直板SDS凝胶的浓缩胶上,形成不连续的SDS梯度凝胶电泳[4]。这种双向电泳蛋白质由于上样量低,溶解性较差,可能会造成负性部分碱性蛋白丢失。另外,两性电解质在凝胶中扩散相对较容易,形成不够稳定的pH梯度,造成分辨率低,重复性差,此为经典双向电泳技术。

为克服经典双向电泳技术中出现的问题,Gorg A 等于1985年研究出固相IPG-DALT(pH梯度-道尔顿)系统双向电泳技术,该技术以固相pH梯度为基础,使双向电泳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固相pH介质是一类丙烯酰胺化合物,与聚丙烯酰胺共价结合后可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度。与传统的双向电泳相比,IPG-DALT系统双向电泳技术具有上样量大、不产生阴极漂移、重复性较好、pH梯度稳定、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IPG-DALT系统双向电泳技术在各国应用广泛。

荧光双向电泳技术(fluorescent two 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DIGE)在近年出现,是双向电泳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是一种对不同样品间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系统分析的技术。主要用于大样品蛋白质的差异鉴定。

2 双向电泳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2.1 双向电泳技术的主要原理

双向电泳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最常用的蛋白分离平台,是最高效、最直观的复杂蛋白质组分离技术。它利用各种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量、等电点(pI)分离复杂蛋白质组,分辨率、灵敏度较高。其原理为:首先通过电荷分离蛋白质,利用一向等电聚焦将蛋白质沿pH梯度分离至各自等电点;然后沿垂直的方向通过非连续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差别来达到分离的目的。所得的蛋白双点是基于电荷分离和分子质量大小分离的正交组合,从而分布于整个二维凝胶图谱上,每个点代表其中一个或数个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在样品中的含量也可显现出来 。

DIGE的原理是将需要比较的样品在电泳前用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被差异标记蛋白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然后将其混合到一块胶内进行分离,并用相应波长来检测不同的荧光标记蛋白,最后用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它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双向电泳技术的重复性和定量的准确性。

2.2 双向电泳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

双向电泳技术的体系较为复杂,通过多次摸索才能找到适合体系。IPG-DALT双向电泳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2.1 蛋白质的提取。蛋白质提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双向电泳试验最终结果,不同植物、不同组织蛋白应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

2.2.2 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2.3 第一向IEF电泳。在进行一向等电聚焦前应将相应的蛋白质与水化液加入样品槽,IPG胶条覆盖在样品上,最后覆上甘油。胶条水化时间应不少于12 h。

2.2.4 第二向SDS-PAGE。配制相应的凝胶电泳进行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注意:等电聚焦电泳结束后应将其放入平衡液Ⅰ中,缓慢震荡15 min。第1次平衡结束后,取出胶条,擦干净背面的液体,然后放入平衡液Ⅱ,缓慢震荡15 min。凝胶应在前一天晚上配,使其充分凝固;压胶条时应避免胶条与凝胶之间产生气泡。

2.2.5 显色。SDS-PAGE电泳跑完后可用考马斯法或银染法染色。银染法虽然分辨率高,但由于操作方法比较复杂,掌握较困难,且对后续质谱分析等产生影响。考马斯亮蓝法分辨率较低,但操作简单,应用者比较容易掌握,是一种传统的蛋白质染色法。综合考虑,考马斯亮蓝法比较常用。

3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双向电泳技术在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Von Wiren等通过比较铁摄取缺陷型、野生型突变体玉米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从中发现4个与铁离子跨膜运输有关的多肽。李冠军等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蛋白质经行了双向电泳分析,选出在3个时段下的干旱处理中均有诱导表达的3个差异蛋白点,经过对比分析,3个点的数据库对比结果均达到显著,最后得出结论,玉米可能通过叶组织的木质化,降低水分的散失量,使细胞膨压得到维持,从而提高玉米的耐旱性。王彦玲等[4]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郑单958及其亲本在缺磷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得出郑单958可能在磷胁迫的环境适应方面有杂种优势。付忠军等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亲和性转换前后花丝与花粉差异表达蛋白质经行分析,首先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双向电泳体系。最后得到了9个在不同亲和阶段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朱畇昊[5]以玉米花粉为材料,建立了相应的玉米花粉双向电泳体系,然后选择成熟的花粉和离体萌发1小时花粉经行双向电泳,得到28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

3.2 双向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经源[6]对汕优63及其双亲苗期第3叶蛋白质组进行定量比较,得到1 667个以上的蛋白质点。发现有23个蛋白质点在3个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丁 伟等用双向电泳对水稻叶片全蛋白经行鉴定,发现与干旱等胁迫相关蛋白,且有4个是首次发现。陈卫卫等对耐高温性差异明显的3个品种作为研究材料,经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鉴定,得出可能为水稻苗期耐高温相关的鉴定蛋白。

朱 宏等以普通小麦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优化双向电泳的关键步骤,在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分析中获得满意的双向电泳图谱。刘 丽等利用SDS-PAGE、2-DE和MALDI-TOF-MS分析LMW-GS组成,建立了LMW-GS亚基的标准命名系统。孙正娟等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不同时期的幼穗为材料进行双向电泳,得出的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表达的与育性相关的蛋白不同。

3.3 其他作物蛋白质组学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

Kubis等基于DIGE蛋白质组学,阐明了前蛋白质输入叶绿体的机制。Sybille在分离制备拟南芥叶绿体时,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析突变型、野生型植物叶绿体中蛋白的差异性。通过比对多种TOC易位子亚基的野生型和突变性拟南芥的叶绿体蛋白,探究各种易位子复合物对输送蛋白类型的特异性。林金科等研究了茶树芽叶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探索出一种重复性好,清晰度高的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并发现一种辨别茶树蛋白质样品质量好坏的简便方法。郭春芳等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铁观音茶树幼苗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胁迫下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

黄华宏等应用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对矮化杉木的突变机理进行研究,得到29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杉木矮化的突变有关。张小静等在深入研究块茎蛋白质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中,建立了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并对与其发育相关蛋白质的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数量、组成的检测上应用广泛,可为研究者提供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特点。

4 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双向电泳技术通过研究生物与非生物、植物器官、组织的胁迫蛋白质变化,探讨其病理或生理变化,从而对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研究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互补、整合,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途径[7-8]。目前,关于不同条件下植物蛋白表达谱的研究逐渐增加,使大量与逆境、基因发育、突变、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新蛋白被发现,但关于这些蛋白质的功能研究目前比较少。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植物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运用生物化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证实新蛋白质的功能。

近年来,许多新型技术方法被应用到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比如荧光差异双向电泳、同位素亲和标记等。荧光双向电泳技术现已得到应用,并且已经成为商品化,但其价格仍然很高,还不能成为一种普及性的技术。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发现植物蛋白质学研究中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分析层次的多元化,并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融合。

5 参考文献

[1] 兰彦,钱小红,王阁,等.蛋白质组分析中蛋白质分步提取方法的建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3):415-418.

[2] 贾宇峰,林秋霞,郭尧君,等.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246-250.

[3] 张国庆,廖杰,于力方.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3(3):171-173.

[4] 王彦玲.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5] 朱畇昊.玉米花粉萌发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6] 王经源.杂交稻苗期杂种优势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第6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关键词:代谢组学;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Study on Metabonomics of Bronchiolitis with Wind Heat Obstructing Lung Syndrome Based on LC-MS

CHEN Chao,BIAN X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14,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abonomic technique study method,the change of capillary bronchitis chinese wind heat closed the lung in serum endogenous metabolites,to find the diagnosis of bronchiol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wind heat closed lungs markers.Methods Capillary bronchitis in children with wind heat closed the lung(wind heat closed lung group)and 20 healthy children(control group)20 cases.The two groups of serum sample test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etabolic profiling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and to identify potential biomarkers.Results Many group of wind heat lung ion peak high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are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screening biomarkers were 8: L-valine, urea, L-aspartic acid, 2 of ammonia - imidazole,D-mannose,L-asparagine,D-fructose,L-glutamine.Conclusion This study from the metabonomics small molecular level preliminary reflect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in wind heat closed the lung,and provide a certai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moder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CM syndro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ical metabolism.

Key words:Metabonomics;Bronchiolitis;Wind heat obstructing lung syndrome;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中t证候代谢组学研究[1]是运用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对中医不同证候患者或模型动物的血浆、尿液等样本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得到各自的代谢产物图谱,筛查出特异性代谢产物的标志物,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的功能,以确定“证相关代谢谱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患儿血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差异进行分析,探析毛细支气管炎中医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组学特征,以期为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代谢组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2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RSV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住院患儿,共20例。2014年3月~2015年10月健康体检患儿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七版),中医疾病诊断、证候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肺系疾病・肺炎喘嗽》及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相关内容。排除应激和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及免疫缺陷等患儿。

1.3样本采集及处理 根据知情同意书,于患儿入院第2 d,取清晨取清晨空腹时采集静脉血5 ml,经13000 r/min离心10min。取血清,分装,先置于-20℃,1 w后置-80℃保存;标本测试时将冻存的样本在室温下解冻,取50μL置离心管中,加入150 μL乙腈,涡旋充分混匀,然后16000 r/min,高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Captiva ND Lipids过滤板,取滤液进样、LC-MS仪分析。

1.4统计分析方法 在样品测定时,用Agilent MassHunter Workstation软件包中的Data Acquisition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用Qualitative Analysis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子特征识别,分析处理后,导入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软件,通过MPP软件处理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来描述数据内部的特征,运用PCA得分图(Score plot)获得样本分类信息,并发现可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用PLS-DA 进行建模,来考察生物标记物对于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证候筛选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多维统计中找出差异代谢物,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的验证,结合VIP值大于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各组血浆液相色谱-质谱代谢轮廓分析 正常组、RSV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风热闭肺组(简称风热闭肺证组)血液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典型总离子色谱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TIC)见图1、2,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保留时间下风热闭肺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很多离子峰高、峰面积存在着明显差异。

2.2潜在标志物 采用LC-MS仪器自带的相似匹配软件结合保留时间,通过PCA法等分析,经SIMCA-P软件分析并经过谱库鉴定、分析得出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患儿相比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血清代谢物有8种:L-缬氨酸,尿素,L-天门冬氨酸,2氨-咪唑,D-甘露糖,L-天门冬酰胺,D-果糖,L-谷氨酰胺,见表1。

3 讨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喘憋为特征,好发于3岁以内患儿,尤其是2月~6个月的婴儿。Sihurs等研究发现[2-3]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易进展为哮喘,是儿童哮喘的风险因素之一,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根据辩证论治原则,组方配药,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中医的证候学研究尚缺乏客观量化标准。

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可敏锐地反映机体在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是组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与方向,自2009年SlupskyCM[4]首次提出基于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能适用于肺炎的病因快速诊断,在未来肺炎的医学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采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患儿血浆代谢物发现,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在小分子代谢物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共筛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血清代谢物8种:L-缬氨酸,尿素,L-天门冬氨酸,2氨-咪唑,D-甘露糖,L-天门冬酰胺,D-果糖,L-谷氨酰胺。表明在RSV感染的状态下,患儿体内一些小分子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提示该代谢通路改变具有差异性。

本研究从代谢组学小分子水平初步反映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特征,为从生物代谢的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为今后中医儿科证候学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杜武勋,朱明丹,姜民,等.生物系统论指导下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及其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03):419-423.

[2]Sigurs N,Bjarnason R F,Kjellman B.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in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sthma and allergy at age 7[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0,161(161):1501-7.

[3]Sigurs,N.and C.Kavouridou,et al.[Asthma in half of preschool children after early severe bronchial obstruction.The same rate now as in the 1980s and 1990s][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111(42):1839-41.

[4]Slupsky C M,Cheypesh A,Chao D V,et al.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Induce Distinct Metabolic Responses[J].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09,8(6):3029-3036.

[5]杨维.基于LC-MS/MS技术的肺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

[6]杜丽娜.基于UPLC-MS技术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代谢模式及金欣口服液干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第7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1分析调查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

在高中的第二年,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已经逐渐定型,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由于高考临近,所以,信息技术类别的课程不会再为他们开设。与高二学生以及高三学生对比,高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活泼好动。为此,作者根据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再运用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以及信息意识三个方面对高一学生展开随机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了99份问卷调查表,99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有48份,女生有51份。就其年龄构成来看,男生有16人为15岁,32人为16岁,女生有19人为15岁,32人为16岁。通过SPSS软件分析,年龄与性别均无明显差异。

1.1信息知识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高中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一些。在所有调查者中,其中男生已经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人达到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而高中女生则没有一名,差异十分显著。调查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完全掌握情况,男生普遍低于女生,女生大部分都掌握了老师教导的知识内容。

1.2信息意识

根据调查,高一男生以及女生对于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男生与女生相比,女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相关日常问题的意识比男生弱,就上网目的来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比较偏向聊天与娱乐。而男生运用网络展开学习或者阅读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女生。

2分析导致高中性别差异在信息素养能力中的具体原因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男生的整体素养能力要高于女生。但是就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掌握情况来看,女生比男生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性别的基本心理特点以及身体构造有关。信息技术属于一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与男生动手能力强、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因此,从调查结果就能看出男生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表现得非常熟练,其信息能力也更加强。而女生由于细心、安静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课堂中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所以能基本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她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要优于男生。

3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男生与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在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为此,老师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不同性别在认知情感的差异性加以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以及性别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就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来看,男生对于操作知识的接受能力要比女生好,为此,老师则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对教学任务以及内容进行分配。根据学生们对于信息技能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来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取他人之长而补自己之短,帮助学生学会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于男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为此,他们可以在此方面对女生进行指导,而女生也可以对男生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老师在安排上机课程的座位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女生相对男生来说比较安静细心,而男生则比较好动,如果把男生安排在一起则易出现后扎堆讨论扰乱课程纪律的情况出现,为此,老师可以把男生与女生混合编排,即把男生分开,让其与女生排在一起,这样不仅对课堂纪律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但是,排座不能从始至终,还需要定时更换。此外,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还可以配合单一性别教育展开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女生在学习理科类的课程与男生相比不占优势,这也使得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会更加关注男生,从而导致学生的性别差异表现得更加的明显。据研究表明,单一性别高中女生在科学与数学方面比男女混合高中女生的成绩要好。为此,把学生根据性别分开展开单一性别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改善其信息素养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性的尝试,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创造出新的途径与思路。结束语对于当代人才来说,经济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在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由于升学压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还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在此,我们呼吁全体高中老师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并根据性别的差异来展开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引用:

[1]陈璨,张玉梅,吴晓军.性别差异在高中生信息素养能力中的表现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03:242-244.

[2]王辅之,罗爱静,谢文照,胡德华.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30:89-93.

[3]胡咏梅,唐一鹏.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4:110-128+188.

第8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摘要:本文以俄罗斯、巴西、古巴等国家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结构为背景,定量对比分析了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系统的战术类型结构、战术打法结构、战术运用效果的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结构;战术打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G84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695-02

排球比赛中,各队接发球进攻系统中强攻、快攻、平快掩护攻和立体攻等不同战术打法类型运用次数的比例,及某种战术打法类型中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次数的比例,就构成了该队接发进攻系统战术运用方式的结构特征。

本文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古巴等世界高水平女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赛技术统计法,定量描述中国女排接发进攻战术运用方式的结构特征;揭示中国女排与世界其他高水平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运用方式存在的结构差异;分析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运用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从进攻结构上提高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古巴等世界高水平女排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技术统计法 对获得第28届奥运会前4名的中国、俄罗斯、巴西、古巴等4国女排,在2004年奥运会相互间3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其中统计中国队对俄罗斯、巴西、古巴各1场比赛,统计俄罗斯、巴西、古巴对中国队的各1场比赛。共统计4队6场次比赛。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大量技术数据,运用586计算机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接发进攻战术类型的结构特征 以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巴西、古巴女排三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为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定量分析的内容;以俄罗斯、巴西、古巴女排对中国女排三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为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定量分析的内容。对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定量描述中国女排接发进攻战术类型的结构特征(表1)。

从表1可见,中国队对世界强队三场比赛的接发球进攻中,强攻与立体攻场平均运用次数占扣球总数的百分比均低于世界强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快攻与平快掩护攻场平均运用次数占扣球总数的百分比均高于世界强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队对世界强队的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快攻和平快掩护攻运用数量占优势地位;世界强队对中国队的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强攻和立体攻运用数量占优势地位。快速(快攻)、多变(平快掩护攻)是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运用形式的主要特征。

2.2 中国女排接发进攻战术打法的结构特征 一种进攻战术类型包含有多种进攻战术打法。对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同一种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不同进攻战术打法统计对比见表2、表3、表4。

从表2可见,中国队对世界强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强攻主要集中在四号位,占场平均强攻扣球总次数的86.36%,与世界强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二号前排攻运用次数与世界强队无显著差异,但二号前排攻与后排一号区强攻运用次数之和(9.09%),与世界强队(44.2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世界强队对中国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强攻相对均匀地分布在球网的两端,其中在四号位占46.15%,二号位前排强攻与一号区后排强攻数量之和占44.28%(23.77%+20.51%),球网中部后排六号区强攻也占一定的比例(10.26%)。

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接发球进攻中强攻分布的区域不够均衡。将强攻过多地集中在四号位,既不利于分散主攻队员的压力,也降低了对手对中国队强攻的拦防难度。

从表3可见,中国队对世界强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快攻战术打法集中体现在单脚飞技术的运用(包括单脚背快和单脚背平快),占场平均快攻扣球总次数的79.31%。与世界强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世界强队与中国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快攻战术打法集中体现在近体快技术的运用,占场平均快攻扣球总次数的47.06%。与中国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接发球进攻中没有三号位半快球的运用。

从表4可见,中国队对世界强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前排平快掩护攻主要集中在平快掩护的四号位拉开战术和各种交叉战术,合计占场平均平快掩护攻扣球总次数的80.95%。立体攻运用次数较少,与世界强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世界强队对中国队比赛接发球进攻中,前排平快掩护攻主要集中在前排各种交叉战术和前排平快掩护的后排立体攻战术的运用,合计占场平均平快掩护攻扣球总次数的84.62%。拉开、梯次运用次数较少,与中国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扣死率与世界强队的比较接发球进攻组织的基本原则,既要使进攻战术类型和进攻战术打法适合本队运动员体能、技术特点,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接发球进攻战术的进攻效果。对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相互间三场比赛接发球进攻不同战术类型运用的扣死率统计比较(表5)。

从表5可见,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运用中,快攻扣死率占场平均平快攻扣球总次数的67.24%,高于世界强队,且呈显著性差异。

平快掩护攻扣死率略高于世界强队,无显著性差异。

强攻与立体攻的扣死率略低于世界强队,无显著性差异。

总扣死率高于世界强队5.44%,但无显著性差异。

中国队接发球进攻效果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快攻的进攻。其中单脚飞占快攻总数的79.31%,单脚飞扣死率占单脚飞扣球总数的69.58%,是比赛中各队扣死率最高的进攻战术。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队接发球进攻战术类型运用的数量结构来看,快攻和平快掩护攻运用的数量占优势地位;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中强攻和立体攻运用数量占优势地位。

从中国队接发球进攻不同战术类型的战术打法运用数量的结构来看,强攻主要集中在四号位,占场平均强攻扣球总次数的86.36%;快攻主要集中单脚飞技术的运用,单脚飞扣球占快攻总数的79.31%;前排平快掩护攻主要集中在乎快掩护的四号位拉开战术和各种交叉战术,合计占场平均平快掩护攻扣球总次数的80.95%。

从中国队接发球进攻战术扣死率来看,快攻扣死率达67.24%,接发球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快攻的进攻。其中单脚飞占快攻总数的79.31%,单脚飞扣死率占单脚飞扣球总数的69.58%,是比赛中各队扣死率最高的扣球进攻战术。

与世界强队相比,快速(快攻)、多变(前排平快掩护攻)、快拉和单脚飞技战术运用数量多、扣死率高是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与类型的主要特征。

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接发球进攻中强攻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将强攻过多地集中在四号位、立体攻运用数量少、没有掌握世界各强队广泛运用的半快球技术,是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结构与打法的明显不足。

参考文献:

[1]尹洪满,等.我国甲A女排技术负荷的定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11.

第9篇:科学与技术的差异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种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需要教学跟随技术一起更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关注新技术,及时获取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更好地紧跟时代,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目前,信息技术没有列入必考课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只有坚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软硬件设施严重跟不上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地相继配备了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建立起学校微机室,适应当时的形势。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原先所建立的配套设施显然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硬件落后,软件跟不上,导致许多新的课题不能实施。

2.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之前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同,部分家庭比较富裕,接触电脑时间长,所以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不同,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信息技术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在高中教学中,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那一套,难实施面向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导致课程标准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落实不力,更缺乏应有的指导,从而无法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准确的定位。由于信息技术在高考中属不考科目,使得该学科不受学校重视,随意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间的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

4.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混杂,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欠缺

现有的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而来的,因而导致教师队伍混杂。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及地位的认识各不相同,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因而对课程把握程度不准,使得对课程的实施欠缺,达不到信息技术真正的教育目的。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

1.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求高中学校一线的教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等)来进行初步的策划,同时关注已有的技术及可能会发展的技术,并根据这些情况修订教材,最终构建起科学的教材体系。

2.提升和改进教学设备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匹配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还必须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3.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水平,拓展教学内容

学校方面,应及时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招聘专业的教师,为师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教师自身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征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明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本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4.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