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管理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动因
1.地方财政库存余额较大且逐年增加。以陇南市为例,2010~2015年公共预算收入小计分别为26.59亿元、27.10亿元、33.85亿元、44.06亿元、49.17亿元、51.40亿元,国库库存日均余额分别为18.94亿元、12.25亿元、14.06亿元、13.53亿元、15.50亿元、20.27亿元。历年的国库库存资金呈现出规律性的季度运行波动,国库库存高峰一般出现在4、8、10、11月,库存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全年至少有1/3的时间库存余额超过全年日平均库存。如 2015年,全年日财政库均值为20.27亿元,其中,有119天库存余额超过20.27亿元,最高达到32.92亿元,有163天库存在10.00~20.27亿元区间内。
2.地方国库存款增值空间较大。2010年以来国库存款利息按照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付,2010~2015年陇南市国库存款利息收入分别为695.18万元、602.32万元、544.69万元、472.77万元、552.18万元、552.18万元、714.44万元,但随着活期利率下调至0.35%,预计2016年利息收入将减少20%左右。如果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参照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采用3个月定期存款方式、1.10%左右的招标,全年8亿元的滚动存款规模将为当地财政带来880万元的投资收益。并且随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成功,将有大量的非税收入纳入地方国库管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现金管理。
可以看出:一是国库现金流快速增长和库存的高位积聚,可创造出库存运作空间;二是国库现金流入、流出时间上的非对称性为库存运作提供了可能。三是国库库存可以保值、增值。
二、目前制约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开展的因素
(一)受国库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一是在国库现金流入方面。国库经收处、商业银行非税收入“特设专户”的存在和税收征收管理不规范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国库资金预测。二是在国库现金流出方面。现金流出环节多、方式多。尤其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银行根据制度规定以及与财政部门的约定,在预算单位发生商品或劳务支出时,先期自行垫付资金,然后持有有效凭据向国库部门申请清算资金,现金流出方式随意性增强,弱化了库现金流出监测和控制。
(二)受转移支付收入的影响
地方国库对转移支付收入缺乏准确的分析预测,转移支付收入在公共预算收入中所占比例较高,影响国库现金管理的效果。如2015年陇南市收入合计268.77亿元,其中转移性收入210.46亿元,占比78.30%。
(三)受地方金融环境制约
目前地方银行类金融机构多为分支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更不具备足够数量的质押品用于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难度大。陇南市银行类金融机构9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仅有武都农村合作银行和武都金桥村镇银行两家,这两家均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质押品。
(四)受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制约
由于历史原因、改革进程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国库监管能力较弱,国库资金运作不规范,财政资金集中度不高,预算收支效率较低,库款变动的预测水平不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不高。
三、未来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管理模式设计和投融资工具选择设想
(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选择设计理念
一是要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二是要实现与货币政策协调;三是具体操作要简便易行。
(二)未来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融资工具选择设想
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独立法人资,借鉴现有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保险制度,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或采取招标的方式向现有保险公司招标,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国库存款保险准备金,为国库现金管理投保,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前提下,选择以下投融资工具进行国库现金管理。
关键词:金融管理;地方体制建设;问题与对策
1金融管理和地方建设金融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金融是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融通的简称。而金融管理则是指在经济贸易中的货币流通、转账结算等经济活动的细节进行全面分析、规划制定和决策管理。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1.1金融管理是企业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
企业不只是要生产产品,最重要的是对商品进行销售从而获得经济利润的流入。其实本质上来讲,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加上商品的销售,从而获得产品增值,获得经济效益。而这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是需要资金支撑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那么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也就丧失了动力。而企业资金来源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原有资金等形式进行。
1.2金融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任何一个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是其经营生产的最终目标之一。而进行适当的金融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现代社会的企业体系中,作为企业的主要环节但并不是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的唯一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或者发行股票,在金融市场上也争取自己的席位,有一片天地。那么此时金融管理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对金融市场的大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投资时及时的预测风险以便做出及时的反映和控制,防止因判断失误而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
1.3企业的金融管理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企业组成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促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金融管理,是必须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金融政策和经营管理者高瞻目光之下的合理决策,那么对于企业提升在消费群体心目中的形象便有了积极的作用。好的金融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品牌形象和信用级别,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口碑有着良好的提升作用。而金融管理体制则是对当地金融管理界定的严格规范和政策体系,地方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有在当地金融管理体制下进行,才能够保证有秩序地运作。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的推行金融管理政策,呈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的变化,因此金融管理体制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管理的工作已经从中央具体落实到了地方,各个省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金融管理部门,但是每个省市的经济发展背景和经济发展现状并不相同,因此也就决定了金融体制建设的独特性需求,因此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更需要完善,才能够实现经济的腾飞。
2地方建设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
2.1地方金融体制建设无法满足经济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采用的金融管理体制还是较为传统的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深入发展,不断将金融的创新管理作为金融体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金融管理机构对于制度的指定没有新兴的建设理念。呈现出很多不协调、不统一的各种漏洞。导致很多地方经济的情况已经脱离了金融管理体制的相关规定。使很多情况都脱离了管辖范围,增加了金融风险。而自中国入世以来,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了必然,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已经登入了中国大陆,可以说对我国很多地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也对本土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多竞争压力,目前各个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并没有针对这些跨境化、国际化的金融交易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很多情况可以说是无规定可依托、无法规可依靠。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地方经济的迫切需要。
2.2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全责分工不清
一个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包括了很多类型的业务和情况,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分工责任确立却不是很清楚、管理职能很分散。比如各个地区的金融管理机构目前还是承担着对中央政策上传下达的作用,从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地方制度建设划分权责明显的机构部门。很多机构都没有实际职权,对于一些市场金融活动的审查也没有形成一个联动机制。省级机构一般只是从事宏观指导,而当具体责任落实到地方的时候,各个地方机构的职责相互交叉重叠,就导致了发生事情时各个机构推卸责任,政策实施时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地方金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2.3地方金融监管力度不足
金融的监管,是金融监督和管理的结合称谓。是指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对地方金融活动行为进行的监管,并对于一些不合法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罚。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定点的检查。按照一般的规定来说,金融的监管是要通过多个部门联合行动的,但是目前这种监管检查却少之又少。更多的金融机构都倾向于对于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预防,忽视了很多市场上新出现的情况。比如一些新型网络贷款平台的兴起,在市场上取得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年轻人的消费周转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增添了很多金融风险,其合法合规性都有待商酌。而很多地方的金融机构对于这种类型的情况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2.4中央与地方管理目标方向不同
出于对职责定位的不同,中央金融管理体制和地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央的金融管理体制一般进行的都是宏观指导和调控,针对的是全国的实际总体情况,而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往往都是要结合地方经济水平和发展现状。中央的政策制定往往会因为不够了解地方的情况而不能兼顾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央和地方在进行金融管理使得短期内目标会发生偏差。
2.5中央对地方金融管理一刀切
中央的监管是全局纵览,而地方的管理则是因地制宜。因此这就会发生中央政策过于死板,无法针对地方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时往往要受到中央规定的限制。在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之后,反倒不能得到继续实施的认可。中央的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而民间的管理则是自下而上的。中央的一刀切,可谓是多多少少束缚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3改善地方建设金融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3.1树立正确的金融发展观
正确的金融发展观是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只有政府管理者认识到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性,树立先进的金融发展观念,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的现状。因此,地方金融管理机构首先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为地方的金融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还要在制订规划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市场的规律,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金融管理体制得以有效地实施。另外,战略目光一定要长远,不能局限于当下实际情况去制定短期的相关规范制度,规范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规范制度的制定目的,除了对当下的市场进行规范之外,更是对未来的预测和防范,因此,金融管理的观念一定要转变,从狭隘的眼光上升到高远的层次上来。
3.2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边界划分
一些地方的金融管理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弊病,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当地经济水平的停滞不前。所以,中央和地方如果想避免管理时的“博弈”现象出现,那就要明确划分管理的边界,详细地制定各自的管理职责权限,将宏观的调控作为基础,将详细的制定规范权利适当的下放给地方,可以建立“垂直监管、地方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形成上下的双重联动。此外,要加强不同地区的沟通协作,定期举办一些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会,让不同的地区能够开阔自己进行金融管理的思路;并且拓宽地方向中央政府反映的渠道,让地方的意见能够传达至中央,方便为中央了解基层信息,制定下一步宏观政策做出实际的依据。
3.3地方形成联动监管机制
地方的所有金融管理机构对于相互的合作,都要秉着认真负责的原则进行。无论是省级、市级甚至是县区级的机构,都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责任。进行合理分工,可以将资金放贷、市场调控、政策制定等进行分工管理,引进这方面的金融类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金融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化。同时,各个金融管理机构要定期形成联动机制,拒绝推卸责任的不良现象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不要总是在办公窗口里进行规划,而是要深入金融市场,了解市场所需,群众所需,才能够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地方的金融管理才能够更有秩序。
4结语
金融管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只有真正地完善、改进,才能够应变不断的市场变化,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可以说真的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而各个地方经济水平的不同,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如何预测、顺应趋势进行金融管理,是各个地方首要解决的任务。金融管理任重而道远,无论是目前发展较好的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地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都应该认真地审视目前存在的不足,切实的解决,才能够使自己的金融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合理,才能够发挥金融管理体制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元广.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6).
[2]安巧玲.关于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前言: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经济利益,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与金融息息相关。实际上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创造和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要求企业提前垫付一些价值,而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形态,企业拥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才能获取设备、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等,才能实现商品生产。这些都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要将金融管理作为重点。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处处都涉及到资金问题,只有金融活动正常开展,企业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有三种资金来源,一种是自有资金,主要是依靠发行股票,这就要求企业深入了解股票的性质以及作用,并且掌握准确的发行时机;另一种是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要求企业了解信贷的原则以及政策等,并明确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第三种是通过负债的方式来实现融资,要求企业了解金融市场的形势。以上分析表明,企业无论使用哪种方式来获取经营资金,都离不开金融管理工作[1]。其次,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具体投资方式有很多种:一种是扩大企业生产,另一种是购买股票或者是债券,还有一种是以信托的方式投资。无论是那种投资方式,都要求企业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形势,准确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尤其对于股票或者是证券而言,投资者需要准确掌握利率趋势,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里买进或者是卖出,这样才能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如果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不重视金融管理活动,投资决策就很有可能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第三,企业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的经营状况会对国家经济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反过来国家经济大形势的变化又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规定,对现金、工资基金以及计算等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第四,商品经济下所有企业都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时会出现经营不利的现象,可能产品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可能证券或者是股票投资失利,还有可能出现物资积压或者是损毁现象。这些都要求企业及时洞察市场上的变化,同时积极发现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管理项目可以参与保险,而保险管理也属于金融管理的范畴[2]。
二、当前我国企业金融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管理领域逐渐趋于成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金融管理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企业的在金融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起步较晚,从现实状况来看企业金融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企业固有资金角度来说,企业只有拥有一定份额的自有资金,才能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前有很多企业自由固有资金份额过小,应对风险的能力就不强,一旦出现意外无法自救;其次,从借贷资金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在经营会将银行借贷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其对自身经营形势估测不准确,对于贷款政策也了解不透彻,这无疑会增加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最后是从融资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宽,且融资比例的分配不够科学,无法灵活应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3]。
(二)资金使用以及回收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时期把握不当,付出资金与资金收益的时间差较大,资金利用的灵活性不高,如何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项目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资金回收开始表现出延期性的特征,很多企业不重视资金回收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资金回收岗位,出现资金回收不及时或者是回收过程不合理的现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4]。
三、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岗位
企业要将金融管理作为经营管理中的重点,设置专门的岗位、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金融管理工作。首先,金融管理人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业务流程,并了解贷款原则和政策,将这些信息作为依据来制定企业的贷款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金融管理人员要重视清欠工作,对欠债单位的资金状况进行仔细分析,包括资金周转率以及负债比率等,明确该企业欠债超期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回收计划,保证企业资金被及时回收;第三,企业要根据资金回收规律设置坏账准备金,保证在资金无法正常回收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会受到影响,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5]。
(二)将财务预算工作纳入金融管理范围内
企业要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计划,包括发展计划、收入计划以及支出计划。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时,不能将目光局限在眼前利益上,而应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需要对企业近段时间的财务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收支计划,并根据收支计划对投资以及融资进行规划。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一定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做到统筹兼顾,并将国家政策以及行业规则考虑在内。同时,预算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金融管理的客观要求,并将国家宏观政策作为根本依据。除此之外,金融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编制管理体系,能够将单一的预算方案放在整体预算体系中考虑,使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扩展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资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应该不断扩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该进一步完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体系,简化放款手续,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资金服务。从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自身角度来说,要及时公开利率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信息,一方面是促进资金流转、提升资金结算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对各项法规政策进行协调,为企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融资环境。可以出台一些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满足国内企业的融资需要;最后要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寻找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保证民间借贷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的规章制度,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6]。
(四)有效利用EPR系统
引入EPR系统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同时,该系统还使企业的作业流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者可以根据产品制作、销售情况以及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对市场行情做出大致判断。另外,该系统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对于那些跨区企业而言,管理者可以在系统上直接了解企业总部或者是其他分企业财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依据合理规划金融管理。例如,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基本淘汰了手工转账与核算,使用EPR系统进行这些工作,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明显了减低了失误率,实现了精细化金融管理[7]。总结: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金融市场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市场的中心,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该将金融管理作为经营管理中的重点,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岗位,重视财务预算工作、扩展融资渠道,有效利用EPR系统,不断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韦成体.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3:88.
[2]吴冬才.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5,10:4-6.
[3]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2015,11:82-83.
[4]于天宇.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J].中国外资,2011,14:116.
[5]王雍.浅析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新经济,2014,12:93.
[6]谢志琴.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07,13:80-82.
【关键词】 金融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发展
金融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其发展中助力器,企业要想长久的运营发展,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架构,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够为其科学化的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改善企业发展中的缺点,而恰好金融管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部分,由此可看出,金融管理现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金融管理的概念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金融管理的概念
金融管理的概念非常简单就是指对于资金、货币这一类的东西进行管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来讲,金融管理已经不单单是自资金、货币之类的管理,在现在企业的经营中,金融管理还包括对企业内股票、贷款、融资等等综合的管理,可以说现在的金融管理已经是企业经营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部分。现在的金融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的职责越来越明确,划分的也是非常的细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企业资金的运营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就是能够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有效利用,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由此看来,金融管理中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能正常运行且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就是提高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上下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金融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因为它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牢牢的占领市场。
3.增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品牌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品牌信誉,金融管理能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上起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是企业在市场中建立良好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现今企业金融管理中的问题
现今的企业管理的经营中,企业的金融管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长期的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发生。现在金融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收款问题和企业过度的依赖于银行贷款,而这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企业的收款问题主要就是欠债企业的信誉较差没有及时的对金融风险进行探究侦测,这种情况就导致企业自身的资金流动问题出现。出现此类状况企业的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状况出现,企业就会过度的依赖银行贷款,来进行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长期发展下来,就会出现银行贷款过多,导致难以贷款,资金封闭的问题。
三、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现今的企业管理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金融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意识,使之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性,严格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义务,在如今的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仍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法宝,在企业经营的金融管理中,因为金融管理担当者企业生存下去的重担,所以对金融管理人员无论是挑选还是培训,都要企业管理高层的深重考虑和重点的关注。增强企业金融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非常有助于企业自身资金、贷款、股票的有效运营和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市场的竞争中资金的流动性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资金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市场的占领都非常具有帮助意义。
(二)完善金融管理机构的管理
金融管理既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经营地位,就应该对其专门设立的金融管理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营效益。完善企业的金融管理机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其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针对于金融管理的经营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相统一。
另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贷款、股票等等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针对于此,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收款措施,派专门的人员对企业的收款、贷款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加大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完善企业的金融管理机构还需要,对企业的金融管理的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其管理能力,在这方面可以像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进行借鉴,并进行及时的总结,发展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金融管理道路。
1.在金融管理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金融企业要想凸显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就必须要集中力量,建立一个统一化、集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企业组织从上至下、从里到外的和谐性。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需要金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实行责任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工作能够很好的完成。同时,还应当重视会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建设情况,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企业投资状况与企业运营形势。
2.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意识辅导,在意识上给予强化,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内心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保证在金融管理中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因为利用专业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运营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与整理,每一位员工通过扎实的知识理论与实干技巧,让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趋势与管理方向。通过建立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综合实力,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
3.提高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将会直接决定管理的水平以及管理的结果。尤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只有加强专业培训的力度,做好信息资源的统筹,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收集。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必须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事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立时可以对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配以相关的责任标准,保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专人的专项解决。
二、结语
关键词:数字金融 档案 问题 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文件
数字金融档案建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金融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对金融档案管理中的生的新问题、新理论与新原则重新思考,确立金融档案管理与服务在互联网中的基本架构与基本模式,实现金融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用。
近年来,各级金融部门对档案工作都比较重视,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并且注重从上至下的金融档案管理考核与升级,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以办公自动化、金融信息化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已明显滞后于金融工作的要求,强化数字金融档案建设已成为数字金融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国家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法规、金融政策等文件,有很强的行业指导和法律制约作用。以制定国家利率政策来说,我们可以从数字金融档案信息中,通过分析了解国家利率政策变化情况,预测金融发展的方向,掌握和调控整个社会的内在消费、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市场供求,进而发挥金融信息对社会经济和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作用,因此,数字金融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彰显。
现就数字金融档案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一些探讨。
1 数字金融档案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数字金融档案管理方法滞后。一是金融电子档案文件凭证作用缺失。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金融部门已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也已经开始作为正式文件使用,长久以来使用的纸质和拷贝的文件只是作为工作中的辅文件。但是,各部门在开展金融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书并未加盖电子印章,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受到置质疑,致使很多重要的文书依然只能以纸质而不能以电子文件形式进行传递并保存。二是草稿电子文件管理失当。金融部门已基本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起草、处理公文,经过有关领导审阅和反复修改后,传送的文件基本上是最后的正式文件,也就是说的定稿。原始的草稿文件大部分被修改后的电子文件覆盖,历次修改稿并未纳入档案管理范畴,而归档文件都是领导签发的正式文稿,使得一些具有许多重要修改过程信息的草稿电子文件被随意删除。
1.2 缺失数字档案建设理念。金融机关信息化建设意识较强,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各类金融管理软件,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尤其在数字金融建设发展规划时的制定时,未将数字档案管理纳入规划中。使得金融档案管理无法真正介入数字金融全面规划和系统建设中,从而造成数字金融档案管理在制度上、管理模式上、服务理念上的盲目、无序和滞后。
1.3 数字金融档案管理安全性差。一是在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时没有考虑到电子文件的归档,或者有的尽管考虑到了,但设计也不全面,立卷归档时非常的不方便。或者只是简单的生成电子文件,也就是说只设计了逻辑归档功能,无法进行传输对接。只能把相关的文件目录移交到档案部门使用的服务器上,而没有进行相关的备份或者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一些载体上,从而导致产生的电子文件有丢失的可能。二是档案管理软件与金融软件无法对接,档案管理部门难以建立完整的金融电子档案。而现行的金融管理系统时刻面临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重新整合,新系统所处的开发平台与老系统肯定不一致,在整合时,一旦出现新、老系统难以对接的问题,数据传输就极有可能受阻,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的金融信息数据极有可能混乱或丢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 数字金融档案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数字金融档案建设是金融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作为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金融部门,更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加大对数字档案建设的投入,加强与档案业务指导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考虑金融部门档案管理的需求,共同研究、提高数字金融档案建设水平。
2.1 建立与数字金融相配套的金融档案管理系统。我们应要意识到金融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的重要性,将金融档案管理系统与金融管理系统相衔接,做好模块的设计、档案的分层管理、循序渐进,对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流程、方式方法进行重新构建,完成软件管理适应数字金融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兼容性、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要求。加快建立金融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的步伐,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金融管理法》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数字金融档案管理的办法,在金融系统内部建立专业的金融档案管理队伍,对数字金融档案进行专门的管理、专业的维护和便利的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档案的作用,为金融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2.2 加强金融档案数据库的海量建设。金融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在管理制度建设上,在技术设计上充分做好兼顾,确保金融档案数字建设的的安全,确保金融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的安全。一是建立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库。这就要严格把握好金融档案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保证数字金融档案数据与纸质材料的内容相一致,这是数字金融系统建设先决条件。其次,文件归档要严格实行“两套制”进行,即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时保存。基层金融部门的重要信息数据,在草拟、修正、审批和汇审、甚至签发、分发、归档的每一个部分,都是金融管理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是档案原始记录的唯一依据。此外,要做到金融档案数据库的安全万无一失。
2.3 建立数字金融档案管理中心。建立数字金融档案管理中心,对整个系统的各类业务档案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采用分类存放与集中保管相结合的充分发挥综合利用的方法,从而做到管理严格、检索快捷、查询顺利、利用方便、效率彰显。数字金融档案管理中心坚持统一领导,纳入机要保密重点部位。合理配置人员。金融档案的特点之一,是专业性较强,因此档案人员的配备还需要一定金融专业水平的人员,业务上必须接受档案中心的业务技术指导,形成统一领导下的松散组织,做到散而不乱,散中有序,以形成数字金融档案工作各自独立又集中统一,能自成一体又能自我完善的高效的数字金融档案管理机制。
2.4 建立高素质数字金融档案执法网络队伍。建立高素质数字金融档案执法网络队伍,是做好数字金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数字金融档案执法人员与其它档案工作人员一样,要有旺盛的精力、满腔的工作热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自己的事业,要爱岗敬业,不为自己所从事平凡工作而后悔。同时,要培养数字金融档案工作者的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此外,数字金融档案工作者还要努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制法规。本着事实清楚,程序合理的原则,认真做好规范档案工作行为,不但要做到知法、懂法、更要做到守法和用法,严格依法行政,大力开展依法监督的力度,增强档案法规的可操作性。因此,立足于强基固本,建立高素质数字金融档案执法网络队伍。
2.5 建立数字金融档案备份建设常态化考核制度。数字金融档案备份是将电子档案数据以载体的物理形式进行的。备份时必须做到所备份的档案材料数据具有与原件的一致性。应详细记载档案所形成和处理的原始记录、凭证记录的元素。在数字化过程中要同时开展备份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档案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充分发挥资源的整合功能。要将数字金融档案备份建设常态化进行全面的宣传,要将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随办随归的同时立即进行备份的工作工作方法作为考核制度。
2.6 发挥数字金融档案服务功能作用。定期利用金融档案举办展览活动,提高数字金融档案服务功能作用。档案展览是资政育人最好方法、是宣传数字金融的重要手段,是数字金融档案的宣传展示,是金融历史轨迹的再现,是档案功能发挥的集中体现。金融部门应定期举办金融工作档案展览活动,并将其作为常规性工作任务。以地区为单位,每3-5年整合一次档案资源,举办一次金融档案展览,向社会宣传金融管理工作的成果。通过举办展览,让社会了解金融档案,认识金融档案,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档案工作的地位,扩大金融管理工作的影响。通过开发利用金融档案,为金融管理提供科学分析正确决策的重大依据。
数字金融档案建设是一项任务重而且工作量极大并且又是十分具体的工作,数字化建设不只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能单凭一些专业人员就能达到,不但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更需要各级金融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在人力上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总之,数字金融档案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蓝庆洪.高校档案传承的价值体现[价值工程2012年4月(总第272期)].
关键词:政府金融管理 企业金融管理 地方金融管理
近年来,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后,我国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准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地方金融部门抓住危机后的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越来越重视金融管理工作。本文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和地方企业的金融管理,地方金融的发展不仅要对这两大主体做好金融管理,还要对地方金融部门的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指的是由地方政府投资设立的,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以为地方政府筹集大量资金为目的,大多以投资管理公司的主体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对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形式,对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工作进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依次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数以千计的全球企业集团蒙受重大的损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因此,对各个企业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管理机制就十分必要。
一、地方金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金融模式下,我国实行得是“一行三会”的垂直监管体系。但在经济竞争的压力下,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需要不断创新,这就使得现行金融管理体制特别是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漏洞和问题容易凸显出来。
(一)难以满足地方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成为各个金融部门的发展方向。我国的金融创新目前主要集中在地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但当前我国的中央金融实行的“一行三会”的垂直管理和分业管理,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监管交叉或监管真空,丧失了监管的有效性。
(二)中央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监管主体权责混乱,不统一
是中央金融部门与地方的金融部门的监管权责信息不对称。在垂直监管模式下,信息容易不对称,造成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地方金融部门难以及时掌握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化解风险,导致地方承担风险较多。
(三)忽视金融的监管,对金融风险的监管过度集中
在我国金融管理权在中央,而地方的金融却往往受到限制。为了便于监管,中央监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监管模式,使得监管过程过于死板和教条化,缺乏灵活性。我国银监会对银行业的准入把关上过于严格,遏制了地方政府和民间资金都有想进入金融行列的欲望,丧失地方金融的积极性。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借鉴
对于我国的政府融资平台现在存在很大的质疑,未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城市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所需大量基础设施如何提供,资金来源渠道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紧密相连,需要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解决方案。
首先: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政府职能的承担。对于本地的基础设施,大多以国有独资形式存在的城建公司建立,政府是其投融资的主体。易造成政府寻租、设租。为了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可持续融资模式,就需要对城建公司进行整顿。
其次规范政府的职能,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济学理论讲,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的性质,在投融资中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决策利益化,因此必须合理界定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职能。
最后:将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需要改变当前的政府融资模式即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以土地储备为抵押、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构建以市政债卷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模式。使得地方债务显性化和透明化。
三、地方企业金融管理借鉴
地方金融危机比较有名的莫过于上海市光大证券公司的“乌龙指”事件了。此事件后银监会加大了对金融业的监管,各个企业也吸取了教训。各企业集团一定程度上设立了一些管理制度:
设立管理制度遵循的原则。适应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与企业集团战略目标、业务范围、经营规模、风险偏好和风险水平相适应。系统化原则。风险管理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岗位、所有操作环节、所有业务和所有部门。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利益最大化原则。风险管理刚性弹性机制要相结合。
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应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辐射到集团管理的各个方面。
培养全体成员较强的风险意识,形成一种风险的企业文化。
四、地方金融解决措施
(一)合理规定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责
中央金融首先发挥好整体的带动和管理工作,同时也应适当的下放权力,降低对地方金融的过度监管。对地方简政放权可以增加地方金融管理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二)对地方金融办的职能要进行统一规范,适当采用企业监管的相关原则
如今,我国地方的金融办的职责并不明确,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就需要打破部门壁垒,统一协调。同时,金融办需要加强地方金融管理队伍建设,吸引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提升金融人员的素质,提升风险意识,形成一种风险的企业文化。使得金融办对地方金融提供更专业化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三)准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过程进行完善
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准金融监督制度,完善监管流程,建立规范的准金融机构业务平台系统。其次,设立高层级的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目前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和融资担保公司还没有在国家层面对准金融机构监管制定法律。这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为了规避风险,需要国家对准金融机构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建立的金融行业领导者的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新管理架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系统,已经加强,但在那里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金融体系,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机构被撤销,和国有银行的收入,从而导致权力的本地金融系统的管理服务是越来越糟糕。由金融监督管理分行,子分公司的当地子公司中国央行的定位的领导下,许多本地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发展在行业的质量服务也被忽视。
一、关于地方政府对银行及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与钱有关的财务问题,怎么样才能管理资金,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你不能合理地花我们的钱,那么管理的金融体系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有关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地说几个方面:首先,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最后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从管理的角度,货币管理政策的决定应在中心,但在当地相对的金融监管和改革金融体制与发展是有限的,我们不怀疑,用于管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制定者的货币政策,央行和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访问的司法管辖区金融体系的管理和协调。但是,这是没有的情况下,远超过监管改革金融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的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我们更要清晰的管理责任系统的发展,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银行和其他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独立财务系统在每一个战场,为自己的发展走独立的道路,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背离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的金融危机不能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述这些问题,是由货币管理政策无效性的原因。同时,当地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信用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地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职责,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发展当地的金融发展计划。
这个主要功能是财务管理,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理性分析的个人和企业金融服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要求,和其增长趋势的需要,我们可以参考的平均个人和企业所拥有的金融机构,其结构与发展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金融体系的发展,像我们国家发展的计划就是每五年有一个计划,你也可以对财务计划系统制定一个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让你能够更好地管理金融体系。
2.做好系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金融改革的整体的方向,,我们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做一个合理的金融系统的体制改革,在金融系统的政府和金融系统管理人员,以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金融机构。
3.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阶梯,这些系统应该被列在财务管理机构管辖下的。
4.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居民。
为了做好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更好地工作和处理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和发展的金融体系之间的平衡,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可以通过每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共同的来回忆,还可以做出金融体系改革理念上的交流,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各个地方的金融体系与良好的监督和管理,携手共进以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二、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它出现在良好的金融发展?
1.服务的金融体系规范的名称和职责。
为了促进提高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空白,政府可以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其功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其职能应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协调,促进发展的金融系统。
2.形成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
如何建立一个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吗?这是一个最优先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个系统中,是谁负责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成立后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主任,应该由办公室负责具体事项做当地的商业银行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3.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逐渐淡出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当地金融系统越来越重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细致的工作,只能做这些地方财政管理的问题,为了让中央银行的工作更加顺利。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经济和贸易交流,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解的解决好地方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市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平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探析[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6)
[2]吴智慧.张建森.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促进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开放导报2010(6)
(1)“订单班”模式: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一订单班”,商贸旅游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通程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安排到对应企业;(2)“工作室”模式: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的“多迪工作室”企业提供设备,带着学生开发相关软件;(3)“校中店”模式,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都市丽人班”,学校与都市丽人公司合作,开设了“都市丽人连锁店”完全按照连锁店经营模式让临近毕业和实习的学生进行经营与管理。目前,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同时行业优势很明显,高职院校知名度远不如“211”和“985”本科院校,行业与其合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我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只能在校外联系实习基地,学生没有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只是学院推荐学生到行业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真正的校企合作还谈不上。
二、实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对策
(一)学校要重视并大力支持。学校要根据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来鼓励、引导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企合作。要在政策和人事上支持,资金投入上进行倾斜,要让合作有人、财、物的保障,使得校企合作能深入开展。
(二)要把有着好的形象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入校园。借鉴我院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托本专业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考察并选择好的企业将其引入学校。如: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长沙分行、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公司、世纪和红塔以及方正证券有限公司等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的企业,双方都有诚意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石。
(三)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内外教师、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修订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改变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基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法,及时更新了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和考核办法,实现学生向学做人做事型方向转变。
(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双向交流制度。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和操作技能强,又熟悉行业发展情况,且具备教师条件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兼职老师,并在教学时间上灵活机动。培养“双师”队伍,鼓励支持特别是青年专职教师到知名金融企业对口岗位挂职锻炼,挂职锻炼结束时,企业向院校提交教师挂职锻炼的证明和评价,保证挂职效果。
(五)按照行业企业岗位工作需求,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与学校有联系的金融企业的技术和实操优势,来稳步扩展校外实训基地,让金融专业大三学生有顶岗实习。同时在校内仿造与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企业的设备设施。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和信贷业务、证券实操业务和投资理财以及保险产品销售洽谈等实训室,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实际工作场所业务场景进行高度仿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