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业发展范文

服务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业发展

第1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一国的服务贸易是其服务业国内发展的对外延伸。发展服务贸易、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业。目前我国主要是靠货物贸易的顺差来弥补服务贸易所带来的逆差。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已达70%~8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市场化的滞后

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对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二是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目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三是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领域远未形成。四是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建立。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及国家垄断经营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

二、服务业产业化的滞后

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不分的状态。许多服务领域至今仍被当作非生产性的活动,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却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科研、文化、体育等产业,往往强调其准公共服务的性质;对金融、通信等行业,强调其安全性的要求;对医疗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强调其社会福利的功能;观念上的落后,直接导致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能源供给政策以及更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服务业内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

三、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

服务业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但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的程度也低于制造业。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而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放也比较晚,因此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由于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像制造业迅速发展改善。

四、城市化相对滞后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40%。现阶段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我国服务业总量规模小,也是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市化水平低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服务产品不可能如工农业产品那样,在一个地区生产,到另一个地区消费。服务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基本原因。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67%是236个地级以上城市创造的。超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是52%、特大城市是46%、大城市42%、中等城市38%、小城市34%。不仅如此,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结构也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高附加值的、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的服务业,往往是与城市规模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服务等比较发达,博物馆、剧院、体育馆能比较集中的原因;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这些产业缺乏需求基础,很难发展起来,如果要发展,也只能作为社会事业来办,靠政府资助生存。

五、统计方面的原因

在各国以GDP为核心的核算体系中,3大产业分别所包括的部门是不尽一致的。如上所述,无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部门分类中,还是在大部分国家的应用性统计分类中,建筑业都被列入服务业,而在我国,则将其列入制造业。又如,公共事业部门(主要是电力、供水和煤气),在有些国家被服务业统计,在另一些国家则被制造业统计,我国亦属于后一种情形。因此,服务业滞后也可能是统计口径所致。

六、服务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以上海的会展业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5000名会展从业人员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而成功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需要专业人才80至90名。上海几乎每天有一个会展,专业人才或领军人才的缺口不言而喻。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地区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教育、信息、科技、会计、咨询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此外,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等方面也要有新措施。

补贴。如果私人供给的收益小于社会总收益,那就应该对其进行补贴。在实行财政补贴的同时,对环境污染者进行征税。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来干预调节,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或边际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税收与补贴对排污企业的利润影响完全不同,从长期看,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补贴的情况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排污产业,虽然每家企业的排污量可能减少了,但社会总排污量却可能比以前更多,而税收方式的效果却刚好相反。所以从长期看,税收比补贴控制污染的效果要更好。

第2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1)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从健康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健康服务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却也是薄弱环节。

(2)健康服务业相关产品科技含量高。健康服务业作为服务性产业,提供的产品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与相关学科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如保健食品、诊疗技术、危险因素监测、评估手段等,均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3)健康服务业是特殊的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健康服务业既有被动消费又有主动消费。医药卫生消费往往是被动的,大多数人是因为身患疾病而不得不去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服务;但诸如心理咨询、美体美容、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往往是消费者为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主动消费。另一方面,健康服务业与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不论是被动消费还是主动消费,健康服务业都关乎人的健康,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保证服务的使用安全。

(4)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健康服务业作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的产业,其产品和服务涵盖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如今,健康服务业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同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亿万朝阳产业。

二、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发展概述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健康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1年在医疗卫生相关健康领域的投入约2.7万亿美元,占GDP的六分之一。美国的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流动健康医疗服务、医院、物理设施及健康管理等。庞大的医疗保健需求不仅使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而且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研发和生产最活跃的国家。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美国许多城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成为解决就业的支柱产业。以美国匹兹堡市为例,匹兹堡市大学医疗中心作为一家提供医疗服务的企业,其雇员超过5万人,几乎占匹兹堡市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涌现了大批健康维护组织(HMO),通过健康管理的方式促进公众的健康,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RossC.DeVol,RobKoepp在《美国健康医疗经济》(2003)中提出“健康极”指标,用来描述美国各主要城市健康医疗产业的集中情况,以及健康医疗产业在各主要城市的重要程度。研究显示,波士顿、纽约的健康医疗产业分别名列第一、第二,其差距很小。进一步细分市场,如医院、护理、家庭健康服务、一般医生及牙科医生门诊、其它健康从业者办公、健康管理服务等,波士顿与纽约都名列前茅。美国财政政策学院在《健康医疗产业的趋势与问题》(2002)中,从劳动力与市场方面概括了健康医疗产业对纽约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的贡献。CynthiaEngel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健康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长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下降的原因以及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明确指出健康服务业依然是美国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MartinGaynor,DeborahHaas-Wilson概括了竞争、效率以及公共政策导向导致的健康医疗产业的结构变化,主要针对健康保险、医院医疗服务以及医师服务市场。

2.日本等亚洲国家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对健康领域的持续重视与投入形成较多独具特色的产业。特别是随着日本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养老为基础的保健食品(日本称为“功能性食品”)、养老护理、保健疗养等行业迅速发展。日本养老护理相关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疗养保健行业每年产值高达3000亿美元,成为日本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亚洲其它一些国家在健康服务业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将医疗服务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医疗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例如,印度的Apollo医院与泰国的Bumrungrad医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医疗经验,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患者。新加坡通过组建国际医疗保健中心,依托国际医疗会议等途径,每年吸引数十万国际游客接受医疗旅游服务。韩国整容业发展迅速,除庞大的本国市场外,近1/5年期总第期的消费者来自中国,1/3来自日本,整容行业增加值已经占韩国GDP的4%。

3.上海、成都、苏州等国内城市

上海市是我国健康服务业资源最为优越的地区,快速发展中的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将建成集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研发、生命学术交流相互融合的国家级健康服务业集群。成都国际医学城整合医疗健康业上下游资源,从生物研发、健康预防、医学检测、高端治疗、综合康复到医疗旅游,整个健康服务业链融合互补,发挥集群效应。苏州环球国际健康服务业园以健康服务业链整合概念为主题,已形成有北京大学盛名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营养学会等三个核心资深专家团队学术支持,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国际化行业园区。

三、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已具备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条件,配套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后续发展潜力巨大。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2012年全省健康服务业总产出1900亿元(较2011年增长18.4%),根据健康服务业及其支撑产业年均增长15%的速度静态测算,到2020年浙江省健康服务业总产出将达到6000亿元。

1.具备一批优势产业领域

(1)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一是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多,门类全,基础好。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060个,其中医院84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65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93个,其它卫生机构169个。现有三级医院11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1家。二是社会资本办医迈出实质性步伐。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民营医院419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30家),床位数约占全省医院床位数的13%。三是卫生人力资源相对充足。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的医生、护士数分别为2.37人、2.21人,比我国东部地区分别高出0.27、0.19人。

(2)在健康管理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一批专业化健康服务机构已显现较大的发展潜力。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与韩国最大的健康管理集团SCL合作项目———韩诺健康管理项目于2104年6月10日启动。

(3)在健康信息服务领域,产业规模与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杭州市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拥有阿里巴巴、创业软件、图特信息科技、联众医疗科技等较多健康信息龙头企业。

(4)在医药产业领域,药品销售总额居全国第四位,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在食药保健领域,胡庆余堂、立钻、正大青春宝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绿色食品企业与产品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五。“浙八味”等地道药材,厚朴、杜仲等大宗药材及铁皮石斛、灵芝等珍稀药材在全国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5)在养老、医疗旅游领域,发挥协同效应,催生新的服务业态。依托江、海、山、湖一体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丽水、衢州、金华等地兴起规模较大的休闲和养生养老产业。

2.健康服务市场需求旺盛

(1)经济基础较好,城乡居民收入较高,人群健康需求旺盛。2013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6元,城乡居民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强烈;高收入人群庞大,福布斯《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浙江省千万富豪有4.1万人,居全国第二位。较多的富裕人群对个性化健康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较大。(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基数庞大。2013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897.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63%,比上年同期增长4.68%。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老年人比例将突破20%。同时,浙江省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显著提高了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务的保障程度,为健康服务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消费基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发展平台初具规模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已显现集群化趋势:医疗服务主要依托杭州、宁波、温州、浙中城市群等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形成较为集中的医疗服务集聚区,如杭州市上城区医疗服务业集聚区;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健康休闲养生养老行业逐渐崛起,初步在杭州千岛湖、金华、丽水、衢州等地形成集聚规模;健康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软件开发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集聚体。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杭州特色中药保健产业集聚区、金华“浙八味”培植基地、丽水高品质“菌菇”培植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生物产业已形成湖州生物制造、金华天然药物、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块。

四、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发展优势条件显著,但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主要存在总量供给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健康相关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配套政策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1.大型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的服务量几近极限

2013年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达93.24%,其中省级医院高达96.72%。各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诊需提前预约。集中了优质医疗服务力量的公立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承载量几近极限,专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病人需求。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和供需关系失衡,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就医环境欠理想。与此对应,社会办医份额和规模却较小,办医层次不高,发展速度不快。

2.健康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

健康管理、老年养护、心理咨询机构发展滞后。高端服务市场开发不足,目前承担健康服务的机构主要是各类公立医院。

3.健康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化程度不够

目前医药制造业集中在低附加值化学原料药生产领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环境、安全问题突出。基因药物、生物工程育种等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医药产业所占份额小。多数健康食品尚处于售卖原料阶段,高技术研发应用不足,许多珍稀的中医药自然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配套政策体系尚需完善

第3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首先要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推动之力。其次,国家要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那么,要具体地落实健康服务业发展,最终还是落地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因为社区是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大领域,大市场,健康服务发展,终究还是社区医疗卫生发展。因此,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经过正规培训的健康服务从业者,规范健康服务市场,提供科学服务。

那么,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之际,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走进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采访调查。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对健康的大力倡导和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民健康指标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进。

成都市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主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非营利性质,积极地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以成本价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服务。

从2007年起,成都市人民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这一网络的覆盖到如今已经超过了五个年头。

我们以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为例。

2012年,成华区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处于公益化进程的起步阶段。

成华区发展较好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12月成立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科,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青龙辖区内有昭觉寺客运站,周边邻近五块石汽车站、荷花池车站及火车北站,使该辖区流动人口非常大;且该辖区原属于城乡结合部,现大多数为搬迁户,因此居民人口文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较成都市平均水平偏低,造成该辖区居民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构成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该中心承担了青龙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特殊疾病门诊、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为高血压患者设立快捷通道,可随时可到慢病科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及药物指导,并为患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患者详细记录每次血压及用药物情况,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与此同时,青龙社区服务中心利用全民健康免费体检的机会,大力开展高血压的筛查工作,并对已患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免费的血脂、血糖、心电图的监测。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提高了中心的声誉,既完成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又有力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华区政府建立的一家公立医院,为市、区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开设门诊急诊服务、全科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预防接种服务、儿童保健服务、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医及康复理疗服务、特殊门诊服务等服务。

服务中心环境优美温馨,设备先进。服务中心功能分区、服务流程等均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要求建设。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优质卫生服务。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居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日趋成熟

目前为止,真正的健康服务在我国庞大的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体量和规模较小,服务群体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也在广义的健康管理范畴内,比如要求社区中心对区域内的慢病建立信息,以及上门做健康服务,做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活动等,这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显而易见。

自2012年起,成华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用于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青龙、保和、龙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开诊,已正常运转的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圣灯、万年、跳蹬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慢病防治模式、统一考核评估办法、统一基础设备“八统一”的标准,认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自2010年起,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各中心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并通过全民健康体检与建立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管理、家庭医师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建档、体检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参检率和规范化建档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2011年在建设路、双水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推行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我区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各中心成立了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人员、中医人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基础、全程的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模式不断深化。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与省、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上级医院定期派专家到社区坐诊及指导工作,使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中心重症、难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上转上级医院,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具有成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模式不但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还在全市卫生系统内进行了经验推广。

国家重点监测疾病在成华社区服务中心中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跟踪管理。例如,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纳入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负责对辖区内结核病患者的追踪管理,社区结防医生定期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访视,并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全区结核病人追踪率100%,总体到位率97.1%。2013年,成华区成功创建四川省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再如,成华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将大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与外展宣传、感染者及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下沉到社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组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组,加强人员能力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第4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安徽省 服务业 发展

一、安徽省服务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开放水平提升

近些年来,安徽省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5 年的1.9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2.7亿美元,年均增长45.1%。截止2010年底,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近4倍。建筑、旅游、运输、文化、金融等行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合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规模初现。“安徽制造” 的动漫产品出口取得明显成效。

2.企业加速成长

安徽省近些年来服务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涌现出一批知名服务业企业。徽商集团等13 户企业进入“201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其中,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分别位列出版发行类前2名。徽商银行成功实现增资扩股,成为一家跨省经营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科大讯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言技术,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言技术提供商。安得物流成为我省首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芜湖方特取得3年接待600万人次的优异成绩。

3.就业明显增加

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 年的1102.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449.9万人,提高了5.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多增加从业人员115 万人,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的最主要领域。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增加一方面解决了就业难题,另一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4.投资快速增长

服务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万亿元,年均增长32.9%。2010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0.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0.7%,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带动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安徽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相比,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

1.总量偏小

2010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仅为全国的2.4%、广东的20.2%、江苏的24.5%、湖南的65.8%,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安徽省所占的GDP也远远低于全国发达地区水平,服务业总量整体偏小。

2.结构不优

虽然近些年来安徽省金融、商务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了21.4%、17.6%、1.7%、31.2%、30.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通讯网络、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但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总量严重偏小,现代服务业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结构有待优化。

3.市场化程度不高

有些可以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行业仍被当作事业来发展,有些行业市场准入障碍依然较多,竞争不够充分,与此同时,服务业行业管理分散,行业统筹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三、新时期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新时期安徽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1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期

“十二五” 时期,安徽省人均GDP将进入3000~500 美元阶段,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由40%向50%跨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业需求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活业提出新需求,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产业结构调整儒要生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缓解。正在加快推进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将对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省具备了发展服务业的良好基础与条件,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内在增长机制正在形成。

1.2服务业转移加速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推进,世界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分工体系重建,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已成为继全球范围制造业转移之后的又一浪潮。服务业跨国投资和业务外包开始呈现加速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正着力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我省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节点,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这将为我省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带来难得机遇。

1.3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日益加大

“十二五” 时期,国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未来几年,国家将不断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服务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服务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2.新时期安徽省服务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时期安徽省服务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业科技含量不高;大企业大集团不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难度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产业链偏短,生产业发展空间受限;高端服务业人才缺乏等。特别是在当前,发达省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占有明显优势,我省服务业又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四、促进安徽省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

第5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产业规制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密切相关。其特征体现在“三新”和“三高”,即新生产方式、新组织形式、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知识人才和高技术含量。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景非常广泛,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提到,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深化细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

1.我国服务业发展总量不足,滞后特征明显,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明显滞后于世界服务业发展水平。

2.从服务业就业比重来看,我国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都是最低的。但我国吸纳就业的总量最高,劳动密集程度在世界罕见。每万美元的就业吸纳能力是这些国家的数十倍。

3.我国能够享受服务的有效需求人口比例较低。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城市居民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边缘,对服务业的需求还没有达到相应的临界点,导致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另外,农村居民由于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的限制,对服务业的许多产品几乎没有需求。[2]

(二)服务业结构问题突出

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及服务业内部之间结构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结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之间的三大产业结构以及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其中,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偏低,这与钱纳里等人提出的“标准产业发展模式”差距较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投资结构上。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均表现为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不突出的特征,目前我国服务业就业仍然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渠道的内部自我调整时期,现代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传统服务业仍将是服务业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

(三)区域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对于中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来说,不论整个国民经济,还是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需要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区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更离不开发达完善的服务业。但我国的省市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一种非均衡发展态势。中国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速度、规模在区域分布、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陆之间的非均衡差异非常明显,综合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最大差距达3倍多),各个区域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很差。[3]

(四)城市化进程慢

城市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是推动服务业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多少年来,尽管我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不快,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不仅一直没有实现,而且差距较大,对服务业有效需求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城市化步伐,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根本措施。

二、产业规制

(一)产业规制理论基础

产业规制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基础理论主要有:发展阶段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各种不均衡发展理论,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以及一些优势产业相关理论,如高新技术产业等。

产业规制理论与方法的现有研究,也证明了产业规制具有上述基础理论:邹军在研究新时期的城镇体系规划时,指出其经济、产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各种“发展阶段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经济空间分布理论主要是“增长极理论”、“点―轴渐进理论”等。汪宇明等也将“全球化、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城市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的基础理论。顾朝林等在分析概念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时,指出“产业结构的重组、转移和优势产业选择”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理论依据主要有“产业结构理论”、“梯度转移理论”、“主导产业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4]

(二)产业的规制一般方法

通过对若干典型规划成果的分析,笔者检验并验证了城市规划过程中,产业规制有其规制方法:首先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分析,以明确当前产业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其次根据全球、区域或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针对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如结构升级、集群化、高技术化、区域协调分工等,并按一定标准确定优势(或主导)产业及其战略。最后,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和“发展连片,企业进园”等原则,确定“点、轴、带、圈、片、区”的总体布局,或提出优势产业布局意向,明确各产业类型及规模;有些则将产业布局任务交给空间部分。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设计与产业规制

(一)打造服务业发展宏观环境

首先我们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倾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宏观经济环境。服务业发展是劳动分工发展和深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方面,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宏观经济环境,需要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商品生产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关系;

2.服务业的就业功能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处理好关系的同时我们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投入机制。资本要素的投入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导各种国内外资本,不断改善和提高资本投资规模与结构,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最后还要尽快建立和健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实现我国服务业统计指标与世界接轨。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服务业的统计十分复杂,有些部门、行业的增加值指标难以计算,这里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际问题。要尽快建立必要的核算制度,充实统计机构,并同时提供有关资料。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第三产业各部门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办法,以早日建立和健全第三产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指标体系。[5]

(二)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内部比例关系。首先,合理调整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结构。鉴于我国的国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办法摆脱农业大国的现实,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解决好农村、农业与农民的“三农”问题。同时,我们又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与世界先进国家以及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建设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工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还不是很明显,但从更长的时间内则堪忧。因此,在确保农业与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保持服务业与其余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上,今后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占人口优势的服务业,在最终消费型服务业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加快中间型服务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可以有力促服务业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协调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

(三)协调区域服务业发展

第一,区域服务业发展要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要寻求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突破。区域服务业发展应该注意选取有助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服务行业,以尽快形成本地特色。例如,东部地区产业基础好,服务业发展水平高,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的大格局,使服务贸易与国际接轨,比如国际金融保险服务业、通讯业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可以充分的借助本地的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包括特色服务业。比如,旅游资源是广大的西部地区极具优势的行业,可以通过不断的拓展新景点、新路线,积极倡导旅游新概念,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依靠这种发展思路,选择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突破,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终形成区域服务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区域服务业快速发展。[6]

第二,注意保持区域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由于不同地区条件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也必然各有侧重。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最高,要充分考虑发展金融、保险、教育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部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服务业的发展除了保持最终消费型服务业的稳定发展之外,还要大力促进中间型及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因此,服务业的发展要重点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行业,有效的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第三,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要受服务消费需求的制约,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强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3.树立正确的服务消费观也很重要。我们要解放思想,树立服务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观念,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服务消费,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消费,就应大力鼓励和提倡。

(四)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当前,城市服务业发展在我国服务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需要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第一,修订《城市规划法》第4条“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提法,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优先的原则,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大城市确定不同的环境容量,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如鼓励发展、一般限制或严格控制等,避免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办法。第二,对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大连、青岛等处于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的核心城市,要通过调整行政区划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在鼓励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发展的同时,密切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几个大都市带的形成。第三,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包括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也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针对现代服务业和产业规制发展,笔者认为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

1.打造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以及服务业内部比例关系;

3.协调区域服务业发展,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寻求突破,同时注意保持区域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差异,增加居民收入;

4.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白玲,朱慧娟.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服务业技术创新的实现[M].国际经贸探索,2004:13-16.

[2]朱春明.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4(12):13-15.

[3]来有为.当前我国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J].改革,2004(05):11-17.

[4]李庆杨,吕瑶.论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07):23-24.

[5]张国云.发展服务业是当今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浙江经济.2007(07):14-15.

第6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一、发展目的

年—年,完成以下目的:一是服务业添加值占全县GDP比重到达45%以上,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完成经济构造向三、二、一组成的改变。二是充分发扬区位优势,自动融入环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依照“三产兴县”战略定位,经过“退二进三”或空间置换方法将第三产业向城镇中心集中,发展强大服务产业,构成衔接晋冀以县城为中心、各建制镇为堆积区的现代化服务业系统,加速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促进全县昌盛发展。

二、发展重点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完成服务业堆积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的新打破。

(一)加速服务业堆积区建设。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依照土地集约应用、城建配套设备共享、加强集聚效应的总体准则,打造建设路、幸福街金融商贸区、南环路行政商贸新区、良都商服教育区、各建制镇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构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服务业发展中心区域。

1、建设路、幸福街贸易服务区。节制区为建设北路、韩信街区及幸福街,经过革新完善、规划发展、优化构造,构成具有必然规划和层次、购物情况舒适的现代化贸易中心,提高运营业态,提高服务水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⑴提高百货大楼、福源商场、商厦、明珠商城等重点贸易服务层次,构成贸易购物链条。⑵加速中心市场革新,构成规划发展的综合性买卖市场。⑶加速韩信街革新,建设表现当地特征的贸易步行街。

2、南环路行政商务中心区。以南环路为骨干轴线,加速南环路等基本设备建设,结合景象规划建设行政中心、3502高层商住、欢欣岭规划房屋小区、酒店宾馆等餐饮、住宿、文娱、休闲配套项目。构成展示山城特征的新行政商务中心区。

3、良都商服教育区。以3502工场为依托,逐渐构成以服装加工、批发、仓储为主的商贸服务中心区,抓好新的教育发展基地建设。

4、建制镇服务业堆积区。以上安、天长、小作、苍岩山等建制镇为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实践和各自特征,围绕便利人民生活、服务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建设商贸服务中心、市场集群,发展旅行、建材等特征产业,指导和服务特征经济发展。

5、充分应用晋煤外运通道优势,对现有煤炭运营运输企业进行整合、规范和提高,合理规划指导,加速煤炭工业园区建设。以“两点一线”为基本,高规范建设我县煤炭市场买卖带,两点指:一是由河北旭跃集团有限公司和阳泉通源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和北京铁路局一起出资建设的晋冀煤炭物流秀林买卖中心,总投资10.3亿元,占地300亩,建设规划为年吞吐量3000万吨。二是中国北方煤炭战略北正煤台配备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200亩,建成后,年可发运煤炭300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完成利税5000万元。一线指:北横口至天长高速口沿线煤炭企业。建成后,煤炭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兼并、取缔无证小煤场150家,包容60%的有证煤炭企业,并逐渐构成以佳昊、金宇、远华为龙头的煤炭转运业,可削减占地500亩,提高转运才能300万吨,添加税收5000万元。

(二)加速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做大做强为准则,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行业等行业,构成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持产业。

1、现代物流业。以供销社为龙头,8个专业协作社为依托,依据各自产业优势和地区特点,为农户打造信息服务平台,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抓好已达标的100个“农家店”的日常治理,在提高质量和服务程度的前提下,扩展商品销售,坚持乡村现代流通收集系统,继续抓好六大收集的建设,打造掩盖全县的商品物流中心。

⑴日用消费品流通收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明珠商城为龙头,以基层社和城区社为主干,以村级“农家店”为基本的掩盖全县的供销社日用消费品流通收集。

⑵农资流通收集。以生产材料公司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已达标的150个农资综合服务站为基本,搞好全县的农资配送,在原有配送中心的基本上,再组建一个农资配送中心,到年,农资服务掩盖全县乡村,市场据有率到达90%以上。

⑶食盐流通收集。以盐业公司配送中心为龙头,616个食盐零售专营店为依托,在年完成120个食盐安全村的创立工作,稳固已坚持的181个食盐安全村,对616个食盐专营店要增强监管,逐渐规范。

⑷烟花爆仗流通收集。以烟花爆仗专营中心为龙头,全县80个专营网点为依托,重点抓好固定网点和暂时网点的注销造册,按证配送。

⑸再生资源绿色收受接管收集。以物资收受接管公司为依托,对全县收受接管网点的分布、人员近况进行摸底、查询注销。逐渐规范整理,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环保认识和手法运营认识。

⑹农产物流通收集。以各专业社、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具体恢复农产物收买工作,逐渐坚持完善农产物收买、销售收集,处理农产物卖难问题,逐渐构成具有仓储、买卖、配送的农产物物流中心。

2、商贸流通业。国家、省、市接踵出台了贸易服务业发展意见,为我县商贸流通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机。

⑴进一步增强县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的微观治理和调控。近年来,商贸流通业竞争日趋剧烈,参加市场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大,在客观上对县政府在治理本能机能、手段、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统管全社谈判贸流通的治理调控才能,打破行业、一切制界线,加强驾御全县商贸流通经济的才能。搞好贸易网点规划和市场规划。严厉打击各类冒充伪劣的不法运营和不合理竞争行为,把商贸流通业引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⑵加速流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化流通方法。一是在较大范围内促进连锁运营的发展。但凡合适的行业、业态都要积极发展连锁运营,特别是在零售、生活服务、餐饮等行业普遍履行连锁运营。二是搞好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发扬县域区位和贸易收集资源的优势,加紧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和信息收集的建设,发扬贸易现有资源的应用,开展物流配送营业,建筑多条理、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式。

⑶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施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落实中心1号文件精神,还也是坚持县级新型商贸流通收集、发展现代流通的一个主要内容。一是制订科学的规划;二是搞好宣传指导;三是增强政策支持。不折不扣地把国家赐与商户的资金补发到业主手中,为新型商贸企业扎根乡村供应优越的情况。

⑷进一步推进商贸企业改革,下大力搞活流通主体。针对我县当前商贸流通企业规划小、竞争力衰的近况,加速构造调整。一是有目标地培养和发展一批主干企业。依照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的要求,以资产和运营为纽带,采取结合、兼并、兼并等资产重组的方式,推进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扩展企业规划,应用3—5年时间,培养2—3家规划大、机制新的支柱产业。二是加速小企业转制措施。采取股份协作、兼并、托管等方式,摊开搞活小企业,使之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立运营、自傲盈亏的市场主体。

⑸抓好常识更新,增强现代贸易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本,开发人力资源,施行人才发展战略和职工本质工程建设,引进企业治理、财政治理,营销治理等专业人才,构成用大好人才、留住人才和鼓励人才的优越气氛。

3、旅行业。围绕我县旅行资源,加速整合,开发各类精品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精品景区;大力优化旅行产物,积极培养新型业态,加速提高旅行要素配套程度,提高我县旅行形象。

⑴结合我县的旅行资源,依照“秦皇旧道连冀晋,苍岩绝胜甲太行”的主题,整合苍岩山、仙台山、锦山、于家头村和秦皇古驿道景区,构成以苍岩山为龙头的多日旅行线路;并做好与周边县的景区互推,加大宣传力度,构成旅行黄金圈。完成景区和好处的共赢。

⑵完善服务设备功能,提高景区层次。着力处理每个景区旅客中心、茅厕、泊车场革新以及改换旅行标记牌、温馨提醒牌等问题。提高服务功能,完成苍岩山和仙台山宾馆的革新和装修,还规划、选址、筹建我县四星级酒店,处理旅行瓶颈,提高我县旅行服务形象和对外政治形象。

⑶加速旅行产物开发,成立我县旅行商品购销中心。将我县有特征的土特产物进行深加工,设计精巧小包装出售,构成奉送旅行精品。将各类家居用品制造以风景为装饰图案的工艺品。将一切商品都冠以景区称号作为宣传,做到小商品大宣传。

⑷发掘千年古县,规划建设历史文明博物馆。我县天然景色共同,历史文明淀积丰厚,文物事迹很多。应组织专家学者发掘其文明内在,探究研讨苍岩山释教文明、古驿道文明、瓷窑遗址文明等,整治搜集我县古城、古长城、古庙以及背水之战、、挂云山六勇士等革命文物材料,坚持博物馆,展现我县千年古文明的非凡魅力和价值。

⑸搞好旅行项目开发建设。旅行要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和工业化、城镇化历程,围绕便利人民生活,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具有当地特征的旅行服务。充分发掘旅行资源优势,构成旅行业龙头带动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的旅行服务集中区。到年,一是以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北方祖山(鼓寺)、挂云山、威州河抱泉休闲渡假园、天长宋古城开发,构成必然规划。二是打造精品,强力推介,不变客源市场,构成“三山一村一旧道”即苍岩山、锦山、仙台山、于家头村、秦皇古驿道景区为重点进行提档升级。三是充分表现以苍岩山为龙头,构成多日游线路,结合三年大变样,充分表现以县城招待为中心辐射全县景点的场面,完成吃、住、行、游、购、娱旅行六大元素的完满结合。

三、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服务业发展的有用载体和基本手段。要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服务业工程建设,在前期经营三产项目105项,总投资70.8亿元的基本上,首要抓好三大亮点工程,一是投资10.03亿元的北方物流煤炭买卖市场,该项目由河北旭跃集团和山西煤运有限公司合伙筹建,已列入市重点项目,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二是投资1.6亿元,占地200亩的中国北方煤炭战略北正煤台配备点建设项目。三是投资5000万元的县城韩信贸易步行街建设。

四、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县县政府成立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指导小组及做事机构,执行例会、传递、讲评、调度、奖惩等准则,增强对全县服务业发展的统一协调、指导、结构、建设、指导和审核,实时处理服务业发展中的急办和突出问题。

(二)优化发展情况。结合全县规划和有关规则,出台我县有打破性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办法,构成政策和情况优势,吸引县外大型服务企业落户,并扶持本县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强大。对服务业项目要做到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城建配套等服务,并对严重服务业项目执行一套人马、专司其职、特事特办、全程服务,打破“瓶颈”性制约。

第7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服务业;就业弹性;产值增长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比重日益扩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特点。建国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缓慢,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较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得到提高。截至2005年,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达39.9%,比1978年增长15.7个百分点。2005年就业比重达到31.4%,比1978年增长19.2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的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更为迅速,说明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发达城市服务业的就业现状

2005年,上海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达50.5%,比1978年增长31.9个百分点。2005年就业比重达55.6%。新增岗位产业分布呈现“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创造岗位的比重继续提高,现代服务业创造岗位的能力上升,部分传统服务业创造岗位的能力明显下降,2005年,广州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达57.8%,就业比重达46.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81.2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08.96亿元,增长12.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6:40.68:56.8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6.6%和52.6%。可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6年,深圳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达47.4%,就业比重达42.3%。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97亿元,下降30.5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49.5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57.06亿元。增长17.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2.9%和4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0.9:54:45.1变为2006年的0.1:52.5:47.4。

二、北京市服务业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市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明显。在吸纳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服务业是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北京市服务业比重由1990年的40.6%提高到2005年的66.6%,增加26个百分点。而北京市就业岗位自1990年以来共增加250.9万个,其中服务业增加了329.9万个,第一产业减少28.5万个,第二产业减少50.5万个,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可见,服务业成为推动北京市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

(二)服务业是北京市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北京市第一产业就业弹性波动较大,表现出忽高忽低的特点,尤其从2000年开始直到2004年,就业弹性为负,而且下降幅度很大,这说明到2004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达到饱和,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而且表现出向第二产业、服务业转移劳动力的趋势。2005年,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小幅上升,这是由北京市汽车制造业等第一产业相关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从1996年到2005年较为平稳,但大多数年份数值为负,仅2001、2002年数值为正,而且2003年大幅度下降,说明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服务业就业弹性的特点最为鲜明,1996年至2005年的就业弹性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年份的数值较高,而且稳定性较强,表明发展服务业对就业增加不仅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明显大于第一和第二产业,是北京市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看,北京市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而第一、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1991年北京市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首次突破1,2001年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二产业,这表明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三、北京市服务业在解决就业上的潜力

服务业作为北京市的重要产业,随着其占经济总量比重的不断上升,将为北京市就业提供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北京市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就业弹性差异明显,从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看,现代服务业远远超过传统服务业。转(一)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潜力巨大。第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增长率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趋势,就业增长率也稳定增长并保持高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些行业就业弹性具有平稳的增长态势,弹性值也较高,对北京市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具有战略意义。第二,金融业2004年产值增长率为5.4%,2005年为15.1%,就业增长率2004年为22.0%,2005年为7.7%。就业弹性2004年为4.07,2005年为0.5l,就业弹性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金融业在对服务业增长贡献较大的同时,就业潜力也较高。第三,房地产业产值增长率2004年为15,7%。2005年为2.0%。2004年就业增长率27.1%。2005年就业增长率为2.7%。就业弹性也保持很高的水平,2004年为1.72,2005年为1.35。这表明房地产业对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具有强劲推动作用。第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产值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由2004年的6.6%增至2005年的17.9%,就业增长率由2004年的-17.6%增至2005年的6.2%。就业弹性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2.67增至2005年的0.35,就业的绝对人数也较高。与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似,该行业对北京市服务业增长和吸纳就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产值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就业弹性稳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就业绝对数量高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而且就业弹性值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就业增长潜力。第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增长率由2004年的5.3%增至2005年的18.6%,就业弹性大幅度增加,2005年高达2.66,说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潜力和就业潜力很大。第七,教育业产值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弹性2004年为0.52,2005年下降为-0.0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就业弹性不高,但保持稳定状态,产值增长迅速,2004产值增长率达30.6%,2005年也保持很高水平,对经济增长总量贡献较大。无论从对经济增长还是从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看,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远远超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对北京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郊区县的服务业就业具有增长潜力。北京市服务业就业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服务业就业人数过分集中于市区。2004年,全市88%的服务业就业岗位集中在市区,其中以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最多,占北京市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70%,其余18%分布在丰台、宣武、崇文和石景山区,而十大远郊区县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只占12%。随着远郊区县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规模的膨胀,服务业中商业、餐饮、居民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就业压力。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潜力较大。就业容量相对较大的有以下几个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5年就业人数42.3万人,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就业人数33万人,批发零售业34.3万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26万人,房地产业就业的绝对人数为19.6万人,金融业的绝对人数也较高。

(四)奥运将带动北京市服务业就业的增长。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关系密切的体育和会展等文化产业及相关营销与商务服务业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2004年开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期间,奥运将为北京市提供超过180万个就业岗位。奧运会的举办将给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将使北京市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多增加0.8个百分点。而奥运的带动作用更多集中在服务业上。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市的服务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四、我国发达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达城市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的核心战略。

(一)重视教育与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就业。与农业和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水平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生产率水平的基本途径。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将成为发达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有利因素。

(二)通过发展现代生产业来促进就业。生产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出来的新兴产业。现代生产业是一种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产业。

第8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至2013年11月,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6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0%,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75%。

二、现代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主要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至2013年11月,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93368万元,同比增长21.8%,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03198万元,同比增长16.59%。

现代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预计全县旅游总人次为21.6万人,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为2800万元,同比增长22%。有一批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开发前景的景区、景点。如青龙岩风景区、云盖岽风景区、东江源生态公园、磷石背温泉、河角温泉、东江源桠髻钵山等景区、景点。《县红色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县青龙岩生态温泉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已着手准备聘请专家编制,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县物流行业主管部门结合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发展以果品物流为重点的发展计划,积极引进外商在组建具有特色的物流企业;同时鼓励本地果农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逐步形成“产-运-储-售”一条龙运转的物流公司。全县现有物流企业7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家。目前正在建设、申报中的物流企业3家,分别为:县圣维实业有限公司、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和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4.8亿元,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已于今年7月底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县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极大地提升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仓储业规模形成,服务我县主导产业成效明显。桔橙产业种植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规模已达60万亩,产量已达60万吨,产量大,鲜果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压力大。根据这一情况,我县大力发展桔橙仓储企业,目前全县已发展桔橙仓储企业44家,总计仓储能力已达到40万吨,极大地缓解了桔橙鲜果的销售压力,为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餐饮服务业硬件设施有所提高。继去年首家准星级宾馆“丽景酒店”开张营业后,今年,按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兴建的“花旗国际大酒店”也在县城新罗新区顺利开张营业,“宾馆”也按星级标准完成了改造工程,目前这两家企业正在积极地开展星级酒店的评审工作。已邀请了市旅游星评委的专业人员到这两家企业进行实地察看,提出了整改意见。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通过实行市场化动作,吸引了多家国内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公司投资县城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档次、高品位住宅,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现代居家小区,提升了房地产业的整体水平,新建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至12月份,全县房地产开发面积5.95万平方米。1-12月全县销售商品房396套,合计面积4.88万平方米。

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全县有营业执照的服务机构10家,其中鉴证类3家、评估类2家、类5家。

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

1、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并已交付使用,完成总投资2800万元。

2、体育中心建成竣工,完成总投资2200万元。

3、国际商业中心已基本完工,完成总投资12600万元。

4、县东江源生态公园已初具雏形。

5、花旗国际四星级宾馆已竣工交付使用。

四、存在问题

1、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仍保持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地方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地发挥。

2、县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受“入门人口”影响,部分行业在县域内近期不具备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如现代商务业、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咨询等行业。

3、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未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都还不能适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五、今后的打算

1、利用优势,发展旅游业。一是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如谈判、调查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利用河角、磷石背温泉“地热”优势,大力开发温泉休闲旅游,利用我县桔橙资源优势,开发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成形我县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2、稳步推进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要从自身做起,要多形式开展吸储活动,增强资金集聚能力,要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开展业务,为我县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积极发展高科技服务业、以信息业的网络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党政部门的信息系统,促进数据宽带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4、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是智力密集、知识字符集的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力,要着力培育、提升水平,重点发展法律服务、咨询与服务,提高商务服务发展水平。

5、继续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县的房地产目前处于发展阶段,要以解决住户供求矛盾为目标,加强规划引导和管理,培育平衡、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

第9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 我国经济已迈入“服务化”时代,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广东、浙江等12 个省区市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福建省服务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层次偏低等突出问题,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兄弟省市相比,相对滞后的情况并未改变。建议福建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将服务业打造成为新常态下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 服务化;服务业;新常态

1 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服务业总体发展良好

一是规模不断壮大。1997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 亿元,2009 年突破5000 亿元,2011-2014 年分别突破6000 亿元、7000 亿元、8000 亿元、9000 亿元,2014 年达9525.49 亿元。(表1)

二是增幅保持平稳。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0%,“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四年的年均增幅分别为10.5%、13.4%、9%。三是投资快速增长。2014 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1562.26 亿元,增长2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7%,比2005 年提高4.9 个百分点。2005-2014 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25.8%,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

1.2 服务业结构有所优化

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从2005 年的44.7%降低到2014 年的38.4%。

二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比重加快上升,由2005 年的55.3%提高至2014 年的61.6%;金融业2005-2014 年年均增长16.6%,是三产中增速最快的行业。

三是生产业快速发展。2005 年,全省生产业淤增加值突破1000 亿元,2014 年达5000 亿元左右于,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3.2%,分别比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和GDP 增速高1.6 个、0.7 个百分点。(表2)

1.3 服务业对全省经济贡献较大。一是吸纳众多劳动力。2003年突破500 万人,2013 年增加至940.56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3.8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数在当年从业人员中占比也不断上升,2004 年突破30%,2013 年增至36.8%。二是服务业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源泉。2012 年,全省服务业完成各种税收1422.2 亿元,增长27.2%,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1.4%,比2005 年提高15.2 个百分点。

1.4 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加大一是合同数量不断增多,2014 年全省服务业合同项目790 个,比2005 年增加457 个。

二是合同金额持续增加,2013 年服务业合同金额为38.24 亿美元,比2005 年增加27.76 亿美元。

三是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发展。2014 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为25.2 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4%,比2005 年提高了16.5 个百分点。

2 福建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建省服务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兄弟省市相比,相对滞后的情况并未改变,仍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层次偏低等突出问题。

2.1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从全球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迈入“服务化”时代、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1 年服务业成为第一大就业主体,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 年广东、浙江等12 个省区市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从省内看,2014 年省该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1 位,比2005 年前移2 位,但服务业增加值仍居全国第13 位。2005-2014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1.6%,居全国第14 位。2014 年,福建省服务业比重为3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1 位,比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分别低9.5 个、8.3 个、7.1 个、3.9 个、2.6 个、2.2 个百分点。

2.2 服务业投资和利用外资的结构不尽合理

全省80%左右投资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业投资占比超过40%;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投资仅占10%左右。大部分外资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业利用投资占比超过4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均低于5%。

2.3 生产业发展层次偏低

一是传统生产业占比较高。2014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两大传统生产业增加值占生产业的比重约51%。

二是部分新兴生产业发展较慢。2014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生产业比重约10%,比2005 年降低4 个百分点;2006-2014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为12%(按现价计算),比生产业年均增速低7 个百分点。

三是生产业供需缺口呈现增大趋势。根据国内外一般经验,每1 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1 元以上的生产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2014 年,福建省制造业增加值为9209.47 亿元,但生产业增加值仅5000 亿元左右,缺口超过4000 亿元,而2005 年缺口仅有819.45 亿元。

2.4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偏低

福建省货物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但服务贸易发展远滞后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结构不尽合理。“十二五”前三年该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5%、7.5%、8.2%,均低于同期全国的10.3%、10.8%、11.5%。同期该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重约3%。在服务贸易结构方面,全省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贸易两大传统服务贸易占比具有绝对优势,而以专利权使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高端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3 促进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顺应我国经济进入“服务化”的形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及“互联网+”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将服务业打造成为新常态下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1 优化发展环境

3.1.1 加强政策支持

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尽快研究出台福建省的贯彻实施措施。研究制定促进生活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科学制定“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

3.1.2 强化要素保障

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符合服务业不同行业实际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步增加服务业建设用地总量。加快落实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与工业同价。

3.1.3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逐年增加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有关部门在各专项资金中要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业态的服务业项目。营造公平、规范、快捷、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

3.1.4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动态调整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完善购买服务信息公开机制,逐步扩大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将居民需求强烈、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承担。探索财政出资为政策性扶持的初创期小微企业购买记账服务,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1.5 鼓励创业创新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更宽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制度环境,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加强保护产权、维护公平、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工作。

3.2 促进融合发展

3.2.1 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互动发展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涉农服务机构把服务领域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延伸,向农业信息、金融保险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拓展,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新型农技、农资连锁经营、农机作业、金融和农产品加工、物流等诸多方面的服务。

3.2.2 推动服务业与工业融合互动发展

加快推进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坚持产品创新、内容应用和服务平台的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坚持生产制造、专业服务的融合,推进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坚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3.2.3 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

充分对接“互联网+”战略,鼓励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积极推动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3 扩大对外开放

3.3.1 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业发展高地

在自贸试验区推进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改革试点经验,争取在服务业对台开放方面先行一步,取得先行优势。

3.3.2 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服务资源

吸引外资加大对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资,以扩大省内服务供给。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本省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3.3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顺应国际服务贸易提速发展趋势,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引进和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和跨国公司运作模式的领军型人才、骨干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服务贸易企业,增强服务出口能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快发展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外包、研发设计等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拓宽外包市场。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