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的通知》,组织全省小学高年级和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积极参赛。全省共有1 554所中小学校的584 538名中小学生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初赛,参赛人数居全国第六,其中326 037名中小学生进入复赛。2016年5月20日大赛结束时,全省共有325 991名中小学生完成复赛。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昆明市教育局、曲靖市教育局荣获杰出组织奖;昭通市、文山州、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荣获优秀组织奖;镇雄县教育局荣获杰出组织奖;宾川县、官渡区、石林县、禄劝县、巧家县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另有337所学校获奖。
二、举办云南省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
全省共有1 105所学校的283 224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共评出州、市教育局组织奖5个,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奖30个,各地教育局个人优秀组织奖35名、学校组织奖100个、优秀校长奖100名、优秀管理员奖100名、优秀班主任奖100名、教师参与奖100名、家长参与奖100名、学生奖1 400名。举办云南省第三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共417 474名中小学生及教师和家长参赛,参赛人数比上一届增加47.4%。
三、开设“教育法治”专栏
2014年9月起,在《云南教育》杂志开设“教育法治”专栏,每月刊登1~2篇法治宣传文章,以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16年该专栏重点对昆明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文山州教育局、玉溪市教育局等单位“六五”普法先进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进行政策解读。
四、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为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深化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根据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法治宣传教育专项组工作安排,完成“法治在线――以案释法”电视栏目第14期节目(教师资格制度主题)录制工作。该期节目已于2016年5月4日在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同时向云南广播电台、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法制网(法制日报)、云南网、云南普法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节目相关内容。《云南法制报》每周出一期《校园与法》专刊。在云南教育W开设“以案释法”专栏。
五、同步举行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
2016年12月2日上午,由省教育厅主办,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承办的云南分会场,通过与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连接,同步举行了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活动议程包括升旗仪式、部领导领读宪法、合唱《宪法伴我们成长》、部领导讲话等。省教育厅宋光兴副厅长出席活动并讲话。参会人员及昆明市高新一小(经典校区)师生接受了一次新颖生动的宪法教育。
六、组织参加第二届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
法律知识在内容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中职法律基础的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也存在着更多的特殊性。中职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社会是有个人组成的,知识守法者越多,也就越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法律的条条款款很多,如果教师只限于法律条条款款的教学,这使求新、求异欲望特强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起不到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因此,中职法律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新的形象,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老师教的很辛苦,仍属低效或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的很辛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1 优化课堂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要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
1.2 创造法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1.3 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程度、法律常识的积淀等方面来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不能把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不着边际的一问一答和看似热烈,实则无用的回答及喧闹嬉戏中流失,不能为了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而将基本法律的知识丢掉。
无数实例证明,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以往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普遍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三个弊端。随意性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凭主观意向,不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模糊性表现在制定目标的不明确,不具体,缺乏专业指向,大而化之;单一性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只制定教学目标,没有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法律常识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与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学、心里学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只有当教学的内部因素触及到学生的内在精神要求,才能使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人们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教师应通过重视导课激趣、疑问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无疑处生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进而提高中职法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能力的切实提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
2.1 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进行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中职法律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与其职业或其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课堂兴趣。教师应当结合专业或职业等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法律教学,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与中心。中职法律教学的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置。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法律只是比较抽象,其概括了某一类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允许或禁止,以及做出相应判定、处置的一般法则。案例的选择要选择与学生专业和生活环境相贴近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2.3 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中职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无心学习的较多,学习成绩差,上进心不强,对文化课、基础课,理解能力差,不善于思考,组织纪律差,不懂得尊重别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这样就要求法律教师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2.4 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的教学。法律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教师仅仅进行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当开辟社会渠道,广泛开展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旁听,既可以使学生看到法庭的庄严、领会到法律的神圣,帮助他们巩固法律知识并加深了解。
2.5 模拟法庭和案例表演。法制课强烈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学必须纳入实践中,学生通过积极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法律素质,培养了“法治”观念,锻炼了学生依法办事的习惯。教学中对一些贴近生活得案例可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2.6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中学生的头脑潜能丰富、敏感灵活、在老师的精心创设的竞赛情中,竞赛信息按事先编制逻辑程序输入学生的信息处理中心―大脑,学生就会迅速调动已有的相关信息元,立即按照竞程式编码、排列、组合、使其智力、体力、情绪饱满、紧张,威信行动机和自我求成的需要趋向强烈,活动兴趣和毅力迅速增强。
2.7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效果,能使兴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就是环境教育人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营造好法律氛围,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我们可以强化第二课堂中的环境育人功能:A利用墙报,黑板报办好法制宣传栏, B布置学生经常性收看法制电教专题,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C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实施法律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体的教育模,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 雷正光.“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一、重视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
学校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常驻的基地,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大多数的农村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农村中学嘴上一直喊着法制教育很重要,但不落实,没有具体的措施去重视它,由于当地教育没有摆正位置,很多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发一本法制教育手册,学生自己去看,而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导致学生只是去买本书,然后一眼都不去关注它。其实,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从个人、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进行法制教育。解决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的问题,学校必须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而且学校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去引导家庭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利用社会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三者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法制的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
就现状而言,在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很多书面教材过于枯燥死板,并且不易理解,没有规范的体系,形式简单,缺乏多样化,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简介,或者做一些宣传栏,偶尔的一次班会等,宣传内容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让学生觉得是不会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做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法律,这就对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针对学校法制教育内容枯燥,可以尝试让学生工作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不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只是简单化地教,而让学生融入其中,将学生工作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变成一种有利于发展法治教育的途径,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素质教育培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一些警校联手,可以举行一些实际演练、讲座,让中小学生在观察中无形学到一些法制教育,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
三、法制教学要规范统一
要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适当增设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标准统一、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让学生能够学得懂,记得住,会运用。
四、培训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相关教师
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很多学校都是教导主任来任课,他们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学校也没有组织他们进行正规的学习,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就很难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帮助学生解决,达不到好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高低对学生成长影响重大,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与成果。学校应当培训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提高法制教育者的素质,才能达到提高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育 趣味 开发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71-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小学生往往觉得识字课程很没有意思,枯燥乏味,不喜欢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无法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在往后的语文学习中会受到非常大的阻力。那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识字教育中的趣味性,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法和教学方法,提升识字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智力的目的。
1 识字教学的基本―― 增加小学生阅读面,提高小学生的词汇量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有在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章,但是新的教学思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认为学生唯有在拓宽阅读面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识字教育。虽然小学生认识的字数有限,但是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和字典的使用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初期,可以指导小学生阅读带有拼音的童话故事、传奇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名家故事等,让小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朗读句子,并且大体掌握字音与字形。而且,在有趣的故事背景下进行阅读,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正如孩子在睡前让爸爸妈妈讲故事一样,为了知道故事的走向,小学生会积极的探寻下文,阅读时也是一样。当小学生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结果,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小学生就会自己通过拼音阅读来理解文字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学生能认识的字不断的增多,慢慢的可以用纯文字的书本来取代有拼音的书本,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也不不断的增强,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遵循古法,在文化气息中领略识字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背离,但是在五千年的文化中还是遗留了不少的精华,这是也是现代教学中所需要的。例如,古代也有许多以识字教育为目的的教科书,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读物,但是因为目前的识字教育大部分是遵循以拼音为基础的识字教学系统,而忽略了传统读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而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要进行系统的识字教育就要掌握一定量的汉字,那么采取古人的做法也不失为一个转换思维的新办法。以《千字文》为例,文章里有一千个字,基本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字范围。而且,文章不仅仅是字的排列,并且有着含义及韵律,这样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弥补了光识字而不理解字的含义的缺陷,也为将来汉字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维的线索。所以,古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今天,也会对小学语文的识字教育产生启蒙的作用,并且古文中也有着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知识等,也会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3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动,且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掌握小学语文识字教育的教学方法,就要熟悉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去教学。通过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以趣味性为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小学生所感兴趣的课堂话题,这样才能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的进行识字教育。
3.1 图像教学
小学生由于识字较少,更容易被漂亮、可爱、有趣的图案所吸引。所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贴近小学生的爱好,多多采用图像对字的发音及字形进行讲解,让小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字所代表的的事物和含义。例如,在讲解“月”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或者ppt上画出月亮的形状,让学生在图画中理解“月”这个字的字形的来历,也让他们明白“月”这个字代表的是月亮,加深他们的理解,在往后遇到“月”这个字的时候,他们就明白是跟月亮有关,这样,在学习诗句“床前明月光”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明白,原来这里所说的场景发生在晚上,表达的是月亮的光辉洒在床前的样子,这样也有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散。
3.2 动作教育
小学生比较好动,如果让小学生乖乖的坐一节课,会让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结合这样的特点来做小学语文识字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在讲解字音字形的时候结合上动作,让小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坐,在动作的同时也愉快了课堂气氛,让小学生更快的认识字的结构和含义。例如,在讲解看的时候,教师可以比出看的姿势,还可以用具体的实力,比如“老师正在看小明、小丽正在看黑板”等;在讲解“飞”的时候,可以使用纸飞机,“飞”一下纸飞机,让学生明白“纸飞机在飞”;在讲解“叫”的时候,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如找学生发出“喵喵”的声音,模仿猫咪叫的声音,表达“小猫在叫”。这种动作与语言、声音结合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与教师互动,并对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对字的理解。
3.3 故事教学
前面提到,小学生对故事是非常有兴趣的,如果利用故事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小学生一定会对识字课堂更加的期待,在听课过程中也会更注意力集中。例如,可以将“太阳、月亮、星星”等同类型的词语组成一个故事,例如太阳、月亮河星星是一家三口,由此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小学生会精神集中的在故事中完成对词语的认识,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引出几个词语的含义和相关的成语、词语、例句等,将会提高小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兴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3.4 竞赛教学
小学生也具有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有的甚至比大人还强烈,运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组织一些识字竞赛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获得更高的名词为目的的进行词语和字的学习,最终达到认识更多字、更多词并熟练应用的目的。例如,在每个识字教育阶段结束后,要预先告知小学生将举行识字竞赛活动,并组织小学生进行复习。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准备多种题型,多方面的考察小学生的字和词的运用能力。出题要由易到难,首先是比较固定的字词拼写考察。其次是组词造句的考察。最后是字和词灵活应用的考察。在活动中,要注意对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并鼓励小学生由一个字延展出其他的词、句子等,提高小学生的文字掌控能力。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育是一项艺术,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识字教育既能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更能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开发智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对识字教育产生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投入到识字教育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胡晓燕.趣味识字快乐学习[J].综合天地,2012,4:96.
[2] 袁玲玲.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立足课堂,追寻趣味有效的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2011,7:139.
摘要:异步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经过。本文通过对异步教学法的深入探讨,分别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自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异步教学法
1.1 起源与核心理念
异步教学法是由湖北大学黎世法先生从1979年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而总结出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核心理念是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它以托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设置、探讨、辩论、验证等环节,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把教师的指导与其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成绩提高的目的。
1.2异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异步教学法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组织结构严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当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需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机的结合;异步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为个体,利用教学中一切的教学条件,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教学,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全面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动力
在异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个体化学习”是一条主线,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阶段进行学习的过程。
2.1 自学
自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自学参考提纲,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开通思路,理解课文。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与学生研讨学习问题。通过自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新课。
2.2 启发
启发旨在为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实质是引导学生自己启发自己。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难以解决的一个或几个带共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的共性问题,可以在全班大多数学生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2.3 复习
复习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继续解决在新单元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作准备过程。
2.4 作业
作业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
2.5 改错
改错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错误,认真分析作业的错误原因,改正作业错误,掌握正确作业方法的过程。学生的作业没有错误,也要分析总结一下能正确地完成作业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2.6 小结
小结教学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练化,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
3 教师指导为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黎世法教授提倡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有计划、有针对而不是盲目无目的。
3.1 教师要精心制定“异步教学指导方案”
“异步教学指导方案”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自学参考提纲、课堂作业几个部分。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制定合适的“异步教学指导方案”,为学生的进行“个体性、基础性”学习准备提纲。
3.2 教师要遵循相应的指导规律
黎世法教授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分成“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五个环节,也就是我们说的“五步指导法”。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再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学生并且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展开讨论;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概括。教师的指导可以有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全体指导等集中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指导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指导形式,教师都要遵循“五步指导法”进行指导学生。
4 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紧密结合
黎世法教授在经过大量研究和大规模实验进一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综合起来,则构成了六步有效教学的过程,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授实现了统一有效的结合。异步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运用“六步学习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教师要更加精心地组织、策划教学,要准确把握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五步指导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
异步教学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引导有机统一,以期实现条件许可范围的最优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的和谐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同时也明显的优化教学效果,从而也促进教师了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黎世法.新课程改革从旧序走向新序应解决的关键问题[J].异步教学研究,2005(02).
[2] 李发全.异步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浅谈[J].教育革新,2010(09).
[3] 陈园园.异步教学法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教学探索,2013(06).
[4] 孟宪波.异步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2011(06).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着力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要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步养成自我支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习惯,这样他就会对学习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计算也可以用小数计算的计算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作完后,我就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像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他们发现有的题既能用分数计算又可以用小数计算,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学生们发现这样的题也可以将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在教师的点拨中,学生从中领悟到获取认识的最佳思维方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学生的性格与能力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同。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鼓励他们,树立探求知识的信心。对差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如“方法不错”“继续努力”“进步很大”等,他们尝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就会有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经常这样做,他们就会更努力地学习,这样在无形中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要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认识自己
我们要引导他们,对他们说:“你已经上学了,是一个有自己主张的人了,但是还是要听从教师和家长的诚告,你也是需要大人照顾和帮助的,因为你现在还是个孩子,但也不要忘记,10年后毕业了,你会成为大人的,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一个战士。”
一个人的幸福,归根结底取决于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才能,在他身上显露出某方面的才能,并将体现在他的一生之中。个人的幸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的幸福,因为人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和成年假如都是一知半解的人、失败者,没有任何个人才干的话,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吗?这是广泛道德方面的问题。一个人的才能是从童年就开始形成的。多年的经验令我信服这一点,为了使孩子在意识中达到思想成熟、精神成熟,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认识自己。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
克服困难,磨炼学生坚毅的性格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品质。学生在学习中,单凭动机、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学习一定要有恒心。有点成功就自满,有点失败就灰心,这是学生意志薄弱的表现,教师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这种错误。
要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还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比如指导学生解题时,学生要有耐心,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各个条件以及这些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经过一番努力后,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喜悦,又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有坚毅的性格。有了这种坚毅的性格,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 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一、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影响着现代化建设大业。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度里,青少年法制观念、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树立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观念,增强其辨析对错的能力,增强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法制水平和法治程度,从而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四)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使公民从小树立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传统的“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为国家今后培养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二、当前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法制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不良倾向。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教育思想上的偏差,过于重视升学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家长都未真正重视法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考虑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三)法制课教师专业素质差和业务水平偏低。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大多是由政治教师兼任,法律专科及以上水平的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法制课教师法律专业知识太少或者干脆没有。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
(四)中学生对法制教育存在错误认识。中学开设的课程多,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大,面对如此多的法律精神和条文,不少中学生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认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学法上,简直是荒废青春,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所以,干脆不学法,少一门学科也就少一门负担。
三、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把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的规模教育,发挥法制教育的整体功能。坚持“校内外教育并举”,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全方位优化法制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1]青少年法律素质固然主要取决于青少年自身的素质,但家庭和社会的素质也至关重要,为此,应该着力构建以普法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实施及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教育网络,即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才能全面强化法制教育效果。
(二)加大学校法制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中学法制教育落后的状况。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学校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受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倾向,而社会、家长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律知识的传授及法治意识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严重刑事犯罪,却不知道自己是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将严重刑事犯罪视同儿戏。因此,学校要真正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中小学生,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他们,促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遵守秩序的行为习惯,树立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学校认识社会,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把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增强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事情来抓,使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工作之中,使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2]
在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全社会逐步形成法治环境的形势下,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学习及考核上,应放在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上。使学生了解法律并不遥远,法就在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学校教育中,除搞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法、守法、护法的课外活动,开辟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使中小学生时时记住学法是为了学以致用,树立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依靠法的法治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条文在不断变化,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是持久性的。只有中小学生形成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观念,在日后的工作中,时刻铭记以法律为准绳,才达到了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生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J616-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29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70-02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声乐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
声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演唱技能,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因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合理的学生发展评价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制度,除了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查明和发展他们的多层面潜力,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了解情况和自我肯定。《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反映出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应用标准的基本概念,注重以评价为基础的教育,激励和提高成绩,通过对科学课程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步,改善教育管理,并促进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声乐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将重点放在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的演变和发展上。声乐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这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音乐学习情况,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声乐技能。
二、内容与指标的评价
笔者通过对《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认为对学生在专门从事音乐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情况的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习声乐时的情感反应。声乐是情感艺术,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倾听、演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和歌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内涵。
学习音乐的学生的情绪态度与音乐本身和音乐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一些缺乏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知识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声乐学习的知识技能評价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声乐知识与声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相区别。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的评价应符合该专业声乐教育的特点。首先,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尚未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对声乐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具备声乐技能了,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也仅处于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评价就不能是单纯地对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考核,还应当对他们的歌唱状态、音准、节奏、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声乐学习的创造性活动评价
近年来,随着音乐课的发展,音乐创作教学开始进入中学的音乐课,成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声乐知识,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及情感,也透过歌曲的学习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基本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幼儿歌曲的创编、幼儿歌曲表演的创编等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对这一类创造性活动的评价可促使学生积极拓展音乐思路,提高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针对以上评价内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便使教师能够改进教学活动。鉴于音乐图像教学时间很长,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评价法、微格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和鼓励评价法,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小组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按一定人数分组,第一,在分配给学生音乐学习的任务时,让他们明确规定合唱、声乐等活动的目标。
第二,根据既定目标对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这些目标是全日制的,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人评价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三,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能力,包括歌唱技能。
2.微格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还可采用微格评价法,即师生共同对录音或录像中的教学情景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回看自己的演唱,找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3.参与评价法
笔者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改进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更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最终的分数”转移到“学习的过程”上。“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为视听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价。参与评价法的主要形式和最终目标是自我评价。学生很难准确和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并在之后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从声音的训练开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演唱的情况,如“音高是否准确”“声音状态是否正确”“气息是否流畅”等。
(2)互相评价。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被经常使用。比如,在学生唱了一首歌后,教师总会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孰优孰劣,各自发表观点。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别人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不仅利于被评价者的提高,也促进了评价者自身的提高。
4.“激励评价法”
“激励评价法”的载体是教师。它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创造出各种生动、贴切的语言、姿态,对学生在声乐水平上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声乐教学结束阶段进行的比较重要的一种评价形式。为教师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测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性,以及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达标性考核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通过声乐达标性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查曲目一般是指定教材中学过的内容。在考查过程中,教师从学生演唱的音高、节奏,演唱是否有感情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学生在整个声乐学习阶段的总体情况。
2.“活动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就是评价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音乐能力,以及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来实现。
3.“汇报型评价法”
“汇报型评价法”则是学生把某一阶段学习内容整理后向家长或学校进行汇报演出,以独唱、合唱等表演形式为主。
另外,学生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实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情况。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评价结果的解释主要为分数解释和描述解释,分数解释主要体现在达标考核中,该分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每一学期的课时为18周。根据上课、练习、考试成绩等,最后得出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以全年级公开考核的形式进行,由所有任教教师监考,教师给学生打分(每个教师要回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取出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
虽然是传统的分数解释,但从分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是依据形成性评价而产生的。这种解释没有停留在分数表面,还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即声乐知识技能方面、情感方面、音乐创造力方面给予了相对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近些年,我国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与我国缺乏法制教育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前沿阵地,具有核心地位,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只有三者共同开展合作,才能有效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一定要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并且构建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且遵守法律,规范自身行为,进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为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一、强化学校法制教育
(一)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堂教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渠道,因此,学校一定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在遵循中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法制思想,传授法律知识。首先,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相关的法制内容,由于法律知识相对枯燥和乏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个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在课后作业中渗透法律知识,并且适当的选择法制内容,例如让学生观看一些法制节目,并且写下认识和随想,法制节目包含了大量的法律知识,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进而将知识转变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二)加强法制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学校开展法制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生活与知识脱节,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法制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观念、思想、素质以及能力。法制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外实践以及校内实践,首先,在校内实践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以及宣传标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组织学生观看文艺节目或者知识竞赛,建立网络法律园地以及法律专项基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学校要针对一些具有人格障碍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教育,设置咨询室,开展针对性辅导,组织教师编写图文并茂以及通俗易懂的读本;最后,在校外实践中,学校要与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局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上述机构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例如组学生参观法院的庭审,参观公安局等活动,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二、发挥家庭法制教育
(一)家长要提高法制观念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长的法律观念以及知识水平对子女具有重要影响,要求家长在平时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家长还可以参与法制知识讲座,或者经验交流活动,更新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并且学会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积极阅读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的书籍,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
每个家长都有 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个性特点,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和思想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通过交流规范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家长要传授给孩子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孩子利用法律解决交往、学习以及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生活中,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法制教育。
三、利用社会法制教育
(一)设立法制校长
学校要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并且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由司法工作人员担任学校的法制校长。由于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一线长期工作,具有十分丰富的法律经验和知识,并且长期与青少年犯罪进行接触,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有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由司法人员担任法制校长,可以利用其真实经历和实践知识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让教育更加具有震慑力和说服力。学校在选拨校长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司法人员,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具有相关教育经验。我国教育部门要对法制校长开展相关的培训,帮助其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同时,司法机构要完善对法制校长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一些没有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给予处罚和处分,让法制校长真正发挥作用。
(二)净化法制环境
学校要与相关机构和部门共同建设法制环境,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包括街道环境和城市环境,因此,学校要与公安机构、社区以及居委会等机构,共同举办法制知识宣传工作,为学生创设科学的法律氛围,与社区举办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文艺活动,并且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中,参与各种公益慈善活动等,进而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想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需要密切合作,以学校为核心开展教育,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进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而成为一名合格 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胡媛媛.谈以学校为核心构建中学生法制教育体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89-90.
[2]汪君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陶一丁. 新世纪以来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