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48-02
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中国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累计至少超过1 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总出口额的1/5,而且这种海外呆坏账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外贸企业的很多利润被坏账所吞噬,使得许多外贸企业不堪重负,甚至破产倒闭;有的即使能够维持经营,在经营中也常常进退维谷,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部分外贸企业由于惧怕坏账风险采取非常谨慎的信用政策,甚至宣称对非信用证业务一律不做,结果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在与各国经贸往来中我国外贸企业并未充分重视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在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特征
下面结合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外贸企业大量逾期应收账款问题的调查报告数据,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现状。
从来源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来源以海外华人公司为主。从我国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性质看,我国的外贸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海外华人客户带来的。笔者认为,这些为数不多的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华人以及少数原籍中国大陆后来移居海外的华人具有与中国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到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仍不完善,存在着各种法律、管理漏洞,外贸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同时,他们又抓住我国部分外贸企业领导存在着的一定急功近利和或多或少的崇洋的心态,使得部分海外华人进口商可以肆意拖欠我国外贸企业货款,或诈骗屡屡得手,诈骗成功率要高于一般外国进口商。
从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0%;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的占2.5%;其他性质的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的20%来自三资企业。从企业结构中,我们可以明显了解到我国外资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对要优于中资的外贸企业。
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根据邓白氏国际(上海)信息咨询公司1997年度受理的我国398件国际应收账款追讨案件的统计显示,其中的200个案件是由老客户产生的,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透过以上表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二)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
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四)信用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五)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信用风险在加剧
1.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导致国外买方收货付款意愿陡降、买方违约风险急剧升高。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贷紧缩也加大了这些企业拖欠货款甚至赖账的风险。同时,大量企业还将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破产危机。
2.在危机的冲击下,海外违约风险加大。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担保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等都将受到较大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伤害的不断加大,违约风险的滞后作用将不断显现。
3.危机爆发以来,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曾经的国际一流银行频繁陷入困境,以往对贸易中较为安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难以为继。随着众多大型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急剧降低,信用证交易的收汇风险在不断加剧。
4.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随着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
各种迹象都说明,全球信用风险正在金融危机下升高。
三、加强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出现今我国外贸企业已不是单纯的信用管理技术、手段的缺失,还包括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协调,和相应企业文化落后等诸多因素制约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我国外贸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以下的对策:(1)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2)中小型外贸企业可考虑实施信用管理委托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商业资信调查
预防商业欺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商业欺诈的发生。这就要求外贸企业除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外,还要认真考虑建立自己的一套有效的信息情报网络,建立信息渠道。
在国际贸易中,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前,未能充分利用可得的情报并进行详尽的调查,被认为是导致商业欺诈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东方国际保理中心所办理的欺诈案件中可以看出,在有些情况下,只要了解一下未来的贸易伙伴的资信能力和履约信用、支付能力等,就完全可以防止欺诈的发生。
(二)强化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双方的责任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用语要严谨、准确、前后一致。要加强公章、合同的管理,杜绝乱盖公章、空白合同书到处飞的现象。也要抵住“低价、特殊优惠、回扣”的诱惑,切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做到这点,企业应培养自己的高素质的谈判代表,他们要廉洁奉公,要懂法律、经济、航运等方面的知识,有较长的工作经验。
(三)严格履行合同,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合同一经签订,要妥善保存合同原件,保留与对方往来的信函、文件等,以备后用。合同生效后,我方就应根据合同条款履行约定的义务并保留履约的所有证据。因为,只有自己严格履行了义务,才能有力地向对方主张权利;有了先行履约的证据,才有胜诉的可能。要保持合同顺畅履行,警惕对方变更合同条款的请求,更不能允许中间商的随便介入,中间环节越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就越多。
(四)加强账款拖欠的追收
一旦发生账款拖欠要积极想办法追收,追收货款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自己追收,还是委托第三方追收。如果公司较小,在拖欠方的国家没有自己公司的办事机构,最好的办法是委托专业的公司追收,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由于是专业公司,效率高,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成功率较高;有利于集中主要精力开展业务。
(五)“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
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
(六)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诸如信用证、出口信用保险、福费廷和国际保理等。这些在西方国家中相当成熟并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做法虽然在我国正逐渐得到应用,但有些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我国商务部应大力推广。
(七)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困境下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对有关国家进口规定的了解,即企业要对出口国海关规定要做到心知肚明。根据各国海关法规定,一般货物在目的港或海关仓库存放期限为3个月,少数国家为30天或60天。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规定,退运或者转卖均需要买家出具《无异议证明》。土耳其海关规定货物滞港时间不得超过45天(除进口商要求延期之外),否则将被没收拍卖,且拍卖时该货物的进口商享有优先购买权。依据出口国海关规定进行出口操作便可有效控制收汇风险。
2.同时,还可以规避受危机影响较重的欧美市场,大力开拓受危机影响较小的中东、非洲、澳洲等市场,以保证出口的正常化。
3.此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信保提供的资信调查、咨询建议和风险保障等全程信用管理工具,以及合理选择结算货币等手段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身的损失,确保外贸业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4.
[2] 沈瑞年,继红,庞红.国际结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梁琦.国际结算与融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黄昕.银行信用证风险及防范措施[J].财政金融,2001,(8).
[5] 邹根宝.外贸信用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电力的生产输送及销售需要在瞬间同时完成。这就决定了赊销是电力销售的常用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供电企业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强客户拖欠电费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严重影Ⅱ向。对此,供电企业应当加强用电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然而,大多数的供电企业的客户风险管理比较落后。本文针对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地电集团”)用电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探讨,以期对提升该公司管理水平有所裨益,同时对于其他电网企业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地电集团客户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地电集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大型配电网企业,为榆林市等9市66个县(区)供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7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51%以上。地电集团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十分重视,先后制定了《电力市场开拓管理规定》、《电费抄、核、收管理办法》以及《电费回收预警管理办法》等。地电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职能部门。客户信用风险主管部门为市场营销部和财务经营部。市场营销部主要负责电费回收风险识别和评估,下达分解回收任务,考核欠回收工作,财务经营部主要负责欠费账龄分析、坏账计提等工作。
风险管理主要措施:风险识别。对电费回收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分析,掌握电费回收风险的性质和特征,确定风险类型。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对电费回收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风险评估。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综合研究,运用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风险进行判别是否需要进行处理。风险预警。根据电费回收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预警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国内及本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结构调整、电价调整等政策,客户经营状况及缴纳电费信用等级,欠费构成的变化趋势及新欠电费的增长情况,欠费构成的变化趋势及新欠电费的增长情况,有关当地政府建设规划、搬迁的政策或信息对客户的影响,有关客户产权变化情况,无力按时支付电费情况,故意转移经营风险情况及《供用电合同》或《电费缴纳协议》执行情况等。欠费回收措施。欠费回收措施主要包括:催收。主要方式有短信催收、电话催收和现场催收:暂缓新业务。对拖欠电费客户的新装、增容、变更用电等业务申请一律暂缓办理。在客户交清电费后,方可进入规定业务流程,办理客户申请:停电。对于企业信誉度很差,经常以种种理由拒交或拖延电费的,可以采取停电措施。但是停电应严格按照法律有关停电规定,严格履行必要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四是司法救济。对长期拖欠电费的客户,或濒临倒闭破产未清偿电费的客户,除应采取停电措施外,还应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讼,追回拖欠的电费。
地电集团客户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客户信用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目前,地电集团采取的是销售部门主导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信用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可以与客户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客户的信息;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业务关系。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销售部门管理客户信用风险难免有失独立公证,有“自己管理自己”的嫌疑;营销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拓展和维护电力市场,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注意力和动机不足;相对于财务部门和其他专业机构而言,营销部门管理客户信用风险相对能力不够。因此,改善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实属必要。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价需要选择恰当的指标。一般而言,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所谓系统全面性是指评价指标应当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客户的信用水平。如前文所述,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主要九大因素。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主要关注了价格、宏观经济以及客户的经营能力,对客户的偿债能力及发展环境等关注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包括客户的市场地位、发展阶段、治理结构等企业发展的环境;没有包括诸如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时对于衡量客户自身品德的一些因素如违规用电、供电方式等因素也没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因此,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
另外,评价指标的设定应尽可能的明确,增强可操作性。但是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指标不够具体,基本上没有明确对应的统计数据指标,这就给信用评价工作造成了障碍。
没有区分不同的客户类别设置预警指标。一般情况下,将用电客户分为以下几类:非工业电力客户、普通工业电力客户、大工业电力客户、商业电力客户、农业电力客户及居民电力客户。不同的客户群体对电价及电力服务等的敏感性程度不同,对供电公司造成的信用风险敞口不一致。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置不同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而更好的为差异化营销服务。
没有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客户信用综合评价,通常情况下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只有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才能对客户的信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确定统一的评价结果。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需要借助科学的计量方法。现实中比较常用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统计回归法及主观权重法等。虽然,地电集团根据风险预警评价将客户信用风险等级分为蓝、黄、红三个等级。但是这些等级的评价仅仅考虑了客户的欠费数额和欠费时间,对于风险预警评价的其他因素没有考虑。因而,总体上讲,地电集团客户信用评价缺乏明确的权重体系,也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缺少明确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方法,导致地电集团客户信用管理水平不高,客户信用管理流于形式。
完善地电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依据IT信息技术平台,重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前文分析指出,以营销部门主导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缺陷。现实中,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主要销售部门主导型、财务部门主导型、独立部门主导型以及委员会制四种模式。对于销售部门主导型模式的利弊前文已经予以分析,故而不在重复。财务部门主导型的优点在于其专业能力较强,同时可以保持客观独立性。其缺点在于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对客户关系的维护能力不足,相对于营销部门对客户的信息掌握不足。独立部门主导型优点在于专业能力最强,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是其缺点在于人力成本过高,与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有效沟通很难保证。委员会制在一定程度综合了前三者的优点,但是有可能导致责任不明,管理流程过于复杂,管理效率较低。
比较分析以上四种模式,结合地电集团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在保持营销部门负责客户信用管理职能的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将营销软件系统和财务核算分析软件系统耦合,打造共享信息的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智能划分,定期召开分析会议,会议由营销部门负责组织。这样,在不增加人力成本和沟通成本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营销部门主导型、财务部门主导型及委员会制的优点,实现这几种模式的互补。
依据“5C”理论,构建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信用要素理论是研究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该学说英美,为了便于表达和方便记忆,通常将每个因素层次进行概括,并用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代替,最终形成了“5C”理论。后续研究基本上围绕“5C”理论展开,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
“5C”理论主要观点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应当从五大方面或者层次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品格(Character),指的是客户信用活动中的品德与作风,主要对客户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比如违约情形、违规用电、欠费历史情况等;二是能力(Capacity),主要是对客户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信用调度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管理者个人能力进行评价;三是资本(capital),主要关注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资产总额,资产负债比率以及拥有或控制的其他资源;四是环境(Condition),主要考虑的是客户发展面临的政治、经济、市场、地理位置等外部生存环境,对客户的发展前景进行考量:五是担保(Collateral),即关注客户对信用交易是否提供了抵押担保或则保险。保险是现代信用经济的产物,可以减少授信者(客户)的潜在信用风险。因而,对于具有保险或者担保的信用交易客,其信用风险程度较之未提供担保或保险的客户较高。因此,在设置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这一重要因素。
根据“5C”理论,结合电能交易特征,本文建议地电集团在完善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以下主要因素:一是客户品质方面,包括历史欠费比率、历史欠费频率、用电方式、违规用电次数、偿还率、窃电频率、纳税情况等;二是客户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市盈率、利润总额及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及速动比率等;三是资本或资产方面,包括资产总额、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总额等:四是生存环境方面,包括客户的行业类别、政策优惠、研发投入、市场份额,竞争力等:最后还应关注用电合同中是否有保证条款等。
【关键词】 循证护理;心血管内科;安全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41-03
循证护理是一整套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调研结果找出实际护理过程中的漏洞并依据此漏洞结合医护人员技术和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最终由相关医护人员执行[1-2]。本研究对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6.32±13.85)岁,体重47~73Kg,平均体重(62.48±9.84)Kg,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78例,冠心病患者71例,心律失常患者30例、心力衰竭患者21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循证组(n=100)和常规组(n=100),循证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6.78±14.12)岁,体重48~73Kg,平均体重(62.94±10.21)Kg,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39例,冠心病患者34例,心律失常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常规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6.11±13.67)岁,体重47~73Kg,平均体重(62.13±10.04)Kg,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39例,冠心病患者37例,心律失常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9例。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CT或超声检测等检查证实为心血管内科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严重性疾病且无精神病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各种相关检查,满足其合理的需求,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等。循证组患者则给予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本课题组设立循证护理小组,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掌握循证护理运用知识,以帮助指导并督促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组患者及时、高效、准确地进行循证护理实践,并观察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例次及疾病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根据我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个人体征进行评估,成立以“提高护理服务”为宗旨的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另3名护师与5名护士,循证护理小组人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并顺利通过相关的考核,已掌握循证护理的护理方式。
1.2.2 收集确立护理风险问题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通过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相关临床资料收集,收集方式为主动咨询并记录于相关表格,完毕后对患者病情及其资料进行初步评估,并初步确认急性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最后提出实际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相应护理风险并对其作相应的评估。
1.2.3 文献检索查询 通过NEBM―循证护理数据库,输入疾病及相关风险关键词,结合本研究收集的资料和风险因素搜索相关心血管病风险与护理管理对策的高质量文献,通过实际资料与文献资料对比求证确定本次研究高发风险前10因素。
1.2.4 严格系统评价证据 确定因素后,结合本院心血管内科科室已有护理技术和经验,从已搜索有价值的文献中选取高效、实用、严格的护理方案,并制订出最佳的有循证依据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和措施。
1.2.5 应用最佳循证护理证据[3-4]①患者心理的护理 患者往往会因为生病入院及对自己病情的不了解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使用温和的言语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自身疾病特点,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及对治疗的决心。 ②患者呼吸的护理 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定时巡护病房,并对发现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供氧处理,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③患者饮食的护理 对于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而言,日常饮食可引起患者血液循环的变化,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建议患者以清淡、低热等食物为主食,对有烟酒患者应劝导其戒烟戒酒并相信讲解烟酒对心血管的危害。④患者皮肤的护理 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被迫端坐呼吸,而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亦由于被动,容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状况,对怀疑有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相关评估,并加强按摩受压的皮肤,注意气垫床等医疗器械对患者的影响。⑤患者生理的护理 从声音、光线、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给予患者舒适的感觉;很多心内科住院患者往往存在排便困难的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准确的排泄护理,指导患者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嘱患者多饮水并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排便,同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2.6 规范基础护理制度[5-6](1)规范文明用语, 注重人际沟通技巧,主动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导及耐心回答患者问题, 对患者突发紧急情况依据急救流程建立并进入绿色通道,依据相关规定给予患者急救处理。(2)健全规章制度 ①抢救工作制度:急诊护士必须坚守岗位, 对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三及时”(及时维修、及时记录、及时补充)与“ 四固定”(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基数、定期检查),以保证危重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和护理。②交接班制度:对交接班的方式和内容给以明确规定, 保证护理安全。③护送制度:护士应准确评估危重患者病情, 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在患者转移过程中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械及药品,做好相关登记, 并与病区做好病情交接。④建立用药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测药物的配制、使用,避免用药配伍不当、外渗等情况发生,如若出现医患纠纷情况,应依据制度作出有效相应的处理,如安抚病患情况、向上级及时报告等。(3)加强专业培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自律, 积极参加培训,并针对不同年资的护士给予相应的考核,评估他们在病人多、病情急、工作忙时的护理应对操作,完善培训制度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4)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好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务必清晰记录,以便医师实时、清楚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状况。(5) 规范护理过程管理: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护理风险和管理存在的漏洞,依据文献及相关规定针对性完善护理方案,并制订《意外、突发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输血和输液护理规范》,为医护人员应对突发风险时提供参考,以减少医患间的纠纷,如指导医护人员在纠纷时如何行封存保留实物, 报告部门和处理程序等。
1.3 判定标准 ①评判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7],SAS评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SDS评分: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②患者满意度评价 本研究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共设 16 个项目,评估项目包括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治疗指导四项,每项4分,共64分,总得分56分为非常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视为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调查表由患者出院时填写,并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SAS)与抑郁评分(SDS)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与抑郁评分(SDS)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但循征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循证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7.00%)低于常规组患者(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比较 循证组患者对护理较为满意,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呈逐渐增长的趋势[8]。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发生障碍的一类疾病,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跟高压、高脂、吸烟、喝酒等因素息息相关[9-10]。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多发、多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11]。由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2-13]。一经发现患上心血管疾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以阻止更多更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循证护理是结合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的一种新的护理手段,其开展主要包括5个步骤[14-15]。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结构化、特定化;②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护理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③评估所获证据的有效性、科学性与推广性,分析其可行性;④结合临床专业知识与所得证据、根据护理经验,按照患者需求,重新制定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方案;⑤将新的护理方案应用于实际护理工作,并通过调查其安全性和满意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根据我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个人体征进行评估,成立以“提高护理服务”为宗旨的循证护理小组,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另100例同时期收治的给予常规护理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循证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循证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常规组,且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比较,循证护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循证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914-1916.
[2]李克亚,寇洁.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697-3699.
[3]任巧花,赵承芳.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J].护理研究,2011,25(1):165-166.
[4]刘春芬.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77-277.
[5]韦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64-266.
[6]Guerrero Castillo JJ,Benavides Espínola IC,García-Montesinos Sanz J.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SURGERY OF PRIMAR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OR WITH A CARDIOVASCULAR RISK. SUGGESTION FOR THE USE OF THE APM AND SMAP[J].Rev Enferm,2015,38(12):40-45.
[7]朱继芳,李远琼.特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3);1801-1803.
[8]刘莉.超重和肥胖的全球趋势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2);1117.
[9]莫中成.脂代谢与心血管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5,42(9);785-787.
[10]屈园园,余锂镭,江洪.自主神经干预与心血管疾病[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11);1155-1158.
[11]夏纯,邓瑛瑛,王晓艳. 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5(2):101-102.
[12]魏聪,常丽萍,贾振华.脉络学说指导通络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2);1513-1516.
[13]朱衍馨,钱铮,丁益强,等.加强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 (1):76-78.
[14]陈欢.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46-147.
(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胸外2)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护生带教中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提高护生对胸外科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及防范意识,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方法:评估心胸外科护生带教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安全隐患分析,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教学管理, 培训护生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结果:提高了护生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论: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生带教中的运用,有助于预见潜在的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胸外科;临床带教【中国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2-01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 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 。心胸外科病种多、急症多、病情重、变化快, 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是护生临床实习的重点科室,实习护生多。因此,笔者在此对心胸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1.护理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心胸外科临床护生带教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为以下点:(1)护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较薄弱,不能识别风险因素,缺乏预见性,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后果和护患纠纷。(2)专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心胸外科疾病病种多、急症多、病情重、变化快,护理方面需要注意的细节多,护生在理论学习阶段难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因此难以预见和防范护理中的风险。(3)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风险:护生在学习掌握操作技术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 容易出现安置胃肠减压管失败,更换胸腔引流瓶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感染,胸引管夹闭不严导致空气进入胸腔等。(4)沟通不充分和沟通缺乏技巧:沟通不充分主要是护生与护师间沟通不充分,发现病情变化不及时报告,或有疑问不及时提出,从而导致病情延误或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完成;沟通缺乏技巧主要是护生与患者之间,护生不善于了解患者的心理, 如患者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困难、是否存在亲情陪护困难、是否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病情, 或是否家属是否希望向患者隐瞒病情等,护生与患者沟通时简单,生硬,直接,有患者难以接受,容易影响护患关系。(5)不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发生输错液,打错针,发错药等。(6)护生的心理因素:心胸外科病种多、急症多、病情重、变化快,护生进入这样的科室心理压力大,会有紧张和焦虑情绪,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影响护理操作的正常发挥。2.护理风险管理2.1 加强护生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训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 高新技术的应用, 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2]。在入科教育中加入法律知识和风险教育的内容,组织护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等法律知识,分析风险事件易发部位和环节。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制度,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在带教过程中护师需做到"放手不放眼",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帮助学生养成查对的习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专科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 心胸外科病种多,病人病情重,又有多种特殊护理技术操作,如更换胸引瓶,呼吸道的护理,深静脉导管的护理等,需加强对护生的培训,以便护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培养护生预见疾病本身常见的风险和这些特殊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从而有效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2.4 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鼓励护生多沟通,语言要文明,简洁,易懂。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清晰的头脑, 语义要准确, 语音要清晰, 语法要规范,语调要适宜, 语速要适当, 音强要适中[3]。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教会护生准确无误的表达,以免病人误解而错误吃药进食等而导致各种危险。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如有效咳嗽清理呼吸道,低盐无盐饮食避免水钠储留加重心脏负担等,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和心衰的风险。
2.5 给予护生有效的情感支持 带教老师对待护生态度要和蔼,语言需亲切,帮助缓解护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主动关心护生,了解护生临床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给予耐心的讲解和指导,让护生尽快掌握心胸外科的疾病知识及特殊护理,从而帮助护生积适应特殊的工作环境,防范护理风险。在生活工作中多给护生关怀与指导, 向家属介绍护生的优点和能力, 增强家属对护生的信任感, 使家属主动配合, 促使带教工作顺利展开。教会护生认识和防范护理风险, 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 鉴定、评估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 从根本上堵塞护理差错的发生渠道[4]。参考文献[1]李亚洁, 张立颖, 李 瑛.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 : 918- 920.
[2]丁力, 姜安丽, 叶旭春. 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J] . 护理管理杂志,2006, 6( 11) : 18- 19.[3]夏菁. 杨翔 浅谈护患沟通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2010.7(15)75――77[4]张丽英, 耿岚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运用[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490-01
一、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实施背景
1.是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为适应宝钢新一轮“精品+规模”的战略发展规划,集团公司提出了建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信用风险管理,为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有效的信用支持。
2.是扩大产品销售,提升宝钢产品在北方市场占有率,加快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宝钢产品前期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的领先优势受到严重的挑战,授信交易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是克服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滞后,全面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相对于美国钢铁企业,北方公司同国内大多钢铁贸易企业一样,在赊销比例、坏帐率、风险应对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一个稳健的客户销售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信用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是增强公司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是:为了扩大宝钢产品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信用对销售的支持和拉动作用,通过在理念、组织、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导向,在多目标优化平衡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这一新的竞争手段,从而以有限的信用资金占用,扩大了销售规模、优化了资金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1.建设风险文化,树立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北方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全员参与,学用结合”的原则,用较短时间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战略、行动的统一。
2.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组织保障。在整体管理框架中,构建严密的双重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各部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领导小组”,分别进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和评价。
3.制定相关制度,再造业务流程
(1)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宝钢国际总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对象授信管理规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总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信用标准、总额管理、日常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商账的催收等。
(2)再造业务流程:纵向申报制度和横向通报制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从申请、评估、授信到监控的全流程管理。
4.对授信客户资信状况实施动态管理
(1)资信调查管理。对于影响公司业务的重大客户,当对其信用状况、风险程度把握不强时,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或购买专业调查机构报告。
(2)客户评估管理。信用评估是指根据交易对象相关信息材料,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
(3)客户授信管理
信用决策。对客户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层组成的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按照制度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审批。
信用下达。由信用管理人员制作“授信通知”,审批后,向相关部门下达授信通知,同时启动监控流程。
信用分类。授信分为循环信用额度和临时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年初授信,循环使用,半年调整一次;临时信用额度,按次申请,一次使用,不能循环。
信用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信用风险标准对已评估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调整信用额度及监控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并根据跟踪结果不断调整授信政策。
(4)授信监控管理。在信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跟踪和管理,对于出现当月或累计平均信用占用总额超过预算目标的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说明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确保年度信用占用总额不突破预算目标。
(5)客户档案管理。综合收集客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财务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5.将信用资金纳入预算,实施总额控制
信用总额:指本公司提供给全部客户的信用总量。
信用额度总额=∑客户信用额度。
信用占用总额=∑某一时点客户信用占用额。
为防范整体信用风险,遵循宝钢信用风险管理“预算管理,总量控制,规模匹配,持续优化”的总体管理原则,实行信用总额管理制度。
公司信用总额控制目标制定的依据:信用总额以满足销售增长率为导向,综合平衡其他制约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以下述指标为据:公司上年末净资产的15%内;客户信用业务比管理标杆值≤10.5%;资产负债率≤95%;销售增长率≥10%;净资产收益率≥30%。
对客户的单体授信额度控制标准:近两年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其资产负债率均不高于75%,信用额度占该报表反映的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均不大于10%。
6.构建支撑信用风险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ERP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管理系统中,针对授信业务,开发了授信额度管理模块,包括授信额度维护、额度每日使用情况、合同使用情况跟踪和授信跟踪汇总表等管理内容,对授信业务风险实现从合同签约、授信、下发,到发货、到期提醒、收款等各个环节的在线实时监控,实现营销、业务、物流、财务全岗位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2)信用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授信客户额度的使用情况、实际占用情况、占用峰值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对即将超期的客户授信予以到期前的提醒,对已经超期形成欠款或坏账的授信客户制定对策,进入商账催收环节,如有必要启动债权保障机制。
关键词 企业信用 市场经济 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
在分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内涵。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防止或者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而指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得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在企业的可承受和可控制范围之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有助于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
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企业对客户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与详细。很多企业无法清楚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与信用记录,导致企业对客舻男庞媒行了错误的预估,有些客户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有意无意地违反条款或是拖欠款项等。例如,客户方突然出现资金链断流或是财务问题而无法履行双方的合约,又或者是有些客户品行恶劣,隐瞒行踪,逃避款项等,这都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与伤害。同样,对于客户而言,很多企业也存在不按时履行合约的行为。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好信用风险预估管理十分重要,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只有保证了信用,才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利益。做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避免了客户不够了解而签订合约,导致客户拖欠款项,违反合约的情况,直接保证了企业免受损害;另一方面,企业有了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加强对合同签订的审查力度,保证了每一份合同的质量与效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间接上保护了企业免遭损失。
(三)有助于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商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自身形象和信用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一家形象不佳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要想客户诚实守信,企业自身就必须以身作则,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在审查客户的同时,检视与监督自己,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提高自身的信用度与形象,防止发生失信的现象。
(四)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信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企业与客户生意合作中的诚信风险,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保持好的企业形象与商誉,使企业在市场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在市场的变动中及时抓住机遇,不断地良性循环,发展壮大。
二、关于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一)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自身实力和资产都十分雄厚,作为市场中的佼佼者,更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要保证自身信用良好,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还应当不断推进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公司内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预估部门,做到在签订合同之前审核客户信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诚实守信,并将优秀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与其他企业交流分享。对于政府等相关部门而言,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当指导中小企业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定期举行培训,加强对经营者的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强化中小企业的合作对象的信用评估与管理,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与评估作用,使市场的运行环境更加公平和谐,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设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中,一般由财务部门担任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评估的角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经济体量不断增大,财务部门很难身兼两职,对于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往往做得不够全面,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因此,就需要各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来帮助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发生信用风险问题,企业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管理和控制,建立高效的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评估部门。一个成功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当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之中,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管理评价,实现对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积极采取措施规避信用风险
首先,应当尽量使用银行信用结算方式,因为此种方式的主要风险承担方是银行,而商业信用结算的主要风险承担方是企业,因此选择此方式就可以将主要的风险转让给了银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企业选择了什么方法,在缔结合同时应当对风险的担保及承担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其次,是保理。保理是将中介纳入到整个流程中,中介对合作双方信息的了解能够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规避。并且,保理是一种更加灵活、安全的结算方式,避免客户由于破产、赖账等原因导致的企业损失,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结算方式之一。第三,将债权转化为股份。这种方式能够抵消一部分由于客户企业外部或内部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的短期资金周转不灵或亏损形成的资金短缺形成的风险。企业可以与客户协商将部分应收账款转为对方企业的股权,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第四,投信用保险也是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五,信用风险事中控制中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信用政策执行到位。
三、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壮大,在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进,但在信用风险管理这一块仍然存在着很大一片空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政府和企业都做出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作者单位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默.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24):94-95.
[2] .改进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邮政,2012(03):48-49.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对于出口贸易中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经验。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和成本,致使中国海外拖欠款中恶意欺诈占到66%;其次,在交易行为发生时缺乏对应收账款及时的监控、预警和风险分散技巧。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客户管理基础薄弱。大多数企业的客户档案中只有通讯录、合同流水号、客户账号等,而没有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地分析与把握。
第二,管理程序缺乏科学性。有关客户情况往往采取从业务员到经理再到总经理的一条线汇报制度,很少有其他部门参与,即使参与也往往听取业务员一人介绍,这样容易因某一环节的信息失误而引起风险。
第三,对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第四,涉外企业对于一些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
因此,建立出口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我们可逐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这是改变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途径。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认为出口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一、动态信息监测功能
预警信息监测可分成三个层次:
(一)监测国家风险:主要是国际经济景气度、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状态以及其它环境(文化、自然等)的变化。
(二)监测客户信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预警系统通过各媒介,如业务部门提供订单、合同和买方的信用申请等,以及各种途径,研究买方的综合信用状况,作出信用决策。
(三)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失误与不足(包括操作风险)进行监测与评价:以此明确并控制信用风险管理行为的过程与结果:监测对象是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风险管理工作状况;同时监测风险管理失误同信用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转化关系,并提供管理行为优化模式,即监测和管理企业自身风险因素。
二、预测功能:即对出口信用风险会造成的可能损失等进行综合预测的功能。
三、判断与推断功能:即对出口信用风险造成的风险进行判断以及对风险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后果进行推断。
四、跟踪监控功能:指对具体的出口信用风险业务的管理进度、费用、困难、成功可能性、失败因素等进行跟踪监控。
五、动态警报提示功能:信用危机发生之前总是有前兆的,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施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科学地对商业风险进行防范,需要连续不断地收集客户的运营状况和客户所在环境的动态信息以及本身的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即根据不同的出口信用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向决策者与管理者发出警报,为决策者提供线索或提示,同时也有利于其提高防范意识。
六、环境分析功能:即对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经不住信用社承诺高利率存款回报的诱惑,将1000万元现金存入浙江宁波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到期他去取钱,却被告知他的钱已替他人作贷款担保不能取,在他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发生了这样的事,急得他直跺脚,尔后走上了诉讼的程序……类似这样的信用风险,或交易中的其他信用风险,许多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经历。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后,随着世界的动荡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加剧了企业经营中各种风险的发生程度和频率。信用风险首当其冲,像疫情一样在世界各地出现;2003年,长虹集团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2004年,以温州人经营为主西班牙鞋城被烧……2008年,由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海啸式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全世界震惊。无数事实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经营、国际经营风险四伏。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正视现实,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尚未重视这项工作,或不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企业必须要开始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因为,这是每个民营企业的必修课。
综观我国民营企业,泱泱千万户之众,90%以上为中小企业。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除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外,凭的是个人的精明和胆识。他们当中有政府工作人员下海的,有从原国有企业出来创业的,有城市居民,也有众多原来的农民。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灵活,企业家个人综合能力相对较强,比较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但致命弱点是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低下,并滞后于企业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大批民营企业涌现时,正值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强化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原本企业管理落后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越来越强情况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关知识,他们大都没有学过,关于信用风险问题,国内专家也仅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远远还没有普及广大中小企业。因此,我国有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因为风险管理跟不上夭折在起步的路上,有人评价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寿命平均只有三年”。这种现象是与各类风险管理,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跟不上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必须要补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这一课。
信用风险狭义的概念是指信贷风险。广义的是指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若对信用风险进一步拓展理解,则信用风险还包括风险这一层面。风险是指债务人所在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体制不健全或政策多变,导致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中信用风险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信用风险源于信用过程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我国不断融入世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后,信用交易规模日趋扩大,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其潜在信用风险问题日趋突出。而信用风险是各类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加之,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客观的、主观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一问题,因此,信用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又为企业防范增加了难度。
在国际国内过去长达多年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银行或金融机构角度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管理措施。但关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几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而在经营实践中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关于民营企业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还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是由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充分体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考虑民营企业的“实战”需要,笔者认为眼下民营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补课的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别了解风险源,掌握规避风险的基本技巧。风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消极后果的因素和危害的来源。以民营企业“走出去”为例,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投资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表现在政府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来源于战争、和其他政治骚乱。(二)、政府政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不稳定。其中包括无法预期的财经和货币改革,价格控制、贸易壁垒水平的变化、国有化的威胁、政府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利润汇回国内的限制等。(三)、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经济活动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波动,通货膨胀、汇率和利率的波动等。(四)、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需求的波动,或者由于国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阻碍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实际上包含产品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当这些风险发生时,你的原有订单将有可能被取消。除此以外,东道国的自然灾害、人文习俗,信息不对称、行业标准的执行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源。所以要求每个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东道国要有全面的了解,要把“走出去”过程中的每一步棋可能出现的风险想清楚,并制定相应规避措施后再行动。
二、建立起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笔者长期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了解到民营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管理这项工作除规模化企业相对做得较好,有专人负责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的,只是在出了问题后,才让财务部门或办公室及有关人员参与善后事宜。对事先、事中、事后环节的监控管理是缺位的。没有企业信用管理组织体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自身的风险。
借鉴信用风险管理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企业做法,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有关人员组成,同时聘请熟悉本企业业务和相关法律的业务人员,出口企业还应聘请熟悉国际贸易结算的行家、及有关涉外部门的专业工作者参加,以提高决策质量。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审查批准企业的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审批高风险的大额交易事项,以及其他重要信用风险事项的处理方案等。信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的档案,信用信息系统,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等。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业务部门是企业信用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执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配合、支持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并及时主动向信用管理部门报告、反馈有关信息。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变化趋势;风险量化
1企业商业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构建
近年来,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比如:J·P·mor-gen推出了信用风险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瑞士信贷银行推出了Creditmetrics+,还有KMV推出的以EDF为核心手段的KMV模型、McKinsey模型等[2]。但据笔者所知,这些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都主要是应用在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而在企业信用风险量化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落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企业信用风险量化模型。鉴于此,在广泛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试着构造一个简单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1.1企业信用风险量化模型要素分析在构建模型之前,先作以下两点说明:
第一,本文中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预期损失,而不是离散程度(或波动性)。
第二,对信用风险度量应具备的三个起码要素:①有多少金融工具暴露于某类信用风险之下,亦即受某类风险因素影响的金融工具的头寸大小,我们称之为风险暴露(Expo-sure);②引发风险的事件,可称之为某类风险的触发点(Trig-ger);③风险事件发生引致的后果严重程度(Severity),亦即某个风险事件发生带来某种形式损失的大小[1]。
对照第二条说明中的三个要素(Exposure、Trigger、Severi-ty),我们构造了一个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企业一旦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都暴露于信用风险之下,直至其全部收回。所以企业的Exposure即可认为是未按时收回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事件是指可能引起Exposure的头寸价值下降的信用事件,本模型中主要包括客户违约,不偿还应收账款或客户信用水平下降而使应收账款的偿还超过约定期限。信用事件发生引起的后果为:第一,客户违约形成的坏账;第二,逾期账款在逾期时间内的时间价值;第三,由于逾期,企业需调用人力资源或专门的追账机构来追收坏账或逾期应收账款,甚至进行法律诉讼,这些都要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当然逾期账款还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本应该将其考虑到模型中,但是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将机会成本单独核算,故本模型暂不予考虑。信用风险暴露的构成可以由图1直观表示。
1.2客户信用风险的量化
假设1:客户信用风险定义为由于客户违约或信用水平下降使企业承受的预期损失,这种预期损失包括因客户违约产生的坏账,因客户逾期偿还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的管理费用。
假设2:逾期账款都是在逾期时间D的最后一天一次性归还。此假设可以由图2直观表示。
假设3: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日管理费用率为k。根据以上假设,企业的信用风险可以量化为:
其中,AR表示逾期应收账款(亦即Exposure),r1表示坏账率,D表示为逾期天数。f(AR,D,r)表示逾期应收账款在逾期时间D内,资金利率为r的情况下的资金时间价值,f(AR,D)表示逾期应收账款AR逾期时间D内的管理费用。假定已知名义利率(年利率)为r,每年计息m次,则在逾期D天内,企业应收账款的资金时间价值f(AR,D,r)可以具体表达为: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费用的计算也是我们建模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据个人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精确的计算公式,因此我们做了第三个假设。根据假设3,在逾期时间D天内,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f(AR,D)可以具体
表达为:
2国内企业信用风险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2.1样本及其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的调查成果《全国企业信用风险调查报告1999》[5]和本课题组于2006年进行的问卷调查的汇总报告。新华信《全国企业信用风险调查报告1999》的样本结构:外资企业278家,占56%;国有企业159家,占32%;集体及私营企业59家,占12%。这些企业分布于我国的28个省市的22个行业。
2006年1月,本课题组在我国20个行业中随机抽取了523个企业,并通过信函调查的方式,对这523个企业在2005年中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调查覆盖全国25个省市,调查的企业结构为:外资企业256家,占49%;国有企业178家,占34%;集体及私营企业89家,占17%。
2.2国内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要分析国内信用风险的现状,我们首先得找出能够表征信用风险属性的指标。经分析可知,坏账/销售收入、坏账/应收账款和逾期天数,这三个指标基本能够表征信用风险的现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这三个指标分别记为Loss、Los-sar和Delay。鉴于信用风险的时效性,我们在这里采用本课题组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表1就是所计算出的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比欧美企业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欧美企业的坏账率一般只有0·25%~0·5%[3],和上表中的Lossar相比较,表明我国企业的坏账率远远高于欧美企业,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相对欧美企业而言,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
(2)Lossar平均值过高,危及到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按照我国现行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农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为1%,对外合作企业为2%,其它各行业为3%~5%[4]。显然这些规定与Lossar均值1·78%相比显小,不足以防御坏账风险。国外通常认为账龄在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是坏账,如果企业按照这种惯例进行数据统计,显然Lossar的平均值就会远远大于1·78%。所以,从绝对量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很大的。
(3)Delay平均值偏高,容易引致社会信用危机。
逾期天数的均值高达338天,接近1年,这表明中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应收账款的现象尤为严重,影响了资金在全社会中的流通速度,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由于信用的链式作用原理,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治理,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顺着信用链条蔓延下去,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或相互的不信任,导致商业信用使用的萎缩。削弱了由信用创造的社会财富效益,阻碍经济的顺利发展和进步。而且这种问题会恶性循环,使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下降,也会导致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形象的信用水平的下降。
(4)Loss、Lossar、Delay标准差较大,行业差异明显。从这三个指标的标准差来看,数值同样也是偏大,这表明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信用风险表现呈较大差异。也就是说在中国考虑一个企业的信用风险首先要考虑它所处的行业,应根据不同的行业有针对性地制订信用标准。信用风险表现出显著的行业特征还说明,在中国信用风险更多是非系统性风险,对它的管理应该运用组合管理方法。
2.3企业信用风险变化态势分析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风险调查报告1999》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Loss、Lossar和Delay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将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2005年企业信用风险与1999年相比
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具体对比情况
如表3所示。
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因此坏账率逐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知识比较专业,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支持还不够(比如:国家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这些因素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下降的幅度还不明显。
3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中运用Manarat、Perirat、Agerat、Credrat、Discount和Guanrat这六个指标来表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表4中数据为1999年和2005年信用管理现状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表41999年&2005年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基本数据
注:Manarat———各行业中信用管理职能设置较完善企业所占比例;Perirat———定期进行回款期分析企业所占比例;Agerat———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企业所占比例;Credrat———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企业所占比例;Discount———各行业采取的平均现金折扣率;Guanrat———采用债权担保的企业所占比例。
根据表4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Manarat、Agerat和Credrat这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0·507、0·619和0·617,他们都大于0·5,这说明国内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按照这个管理现状进行推断,企业应该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然而现实中信用风险却比较大,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点进行解释:
①虽然信用职能设置比较完善,但是否真正得到实施。信用管理职能实施需要财务、销售和信用风险管理等部门很好地配合,如果他们的关系都不协调,那么信用管理职能就很难实施,至少实施效果要大打折扣。
②虽然超过半数的企业都进行了账龄分析和客户资信评估,但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如果所使用的方法都不科学,账龄分析和客户资信评估得到的结论肯定会有失偏颇。这样不但起不到帮助决策的效果,反而还会影响企业作出正确决策。这从某种角度上也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存在这么高的信用风险。
(2)将1999年和2005年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国内各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力度都在加大,但变化幅度实在太小:manarat只提高了0·3个百分点,dis-count只提高了0·1个百分点等等。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企业在这些方面曾经有所努力,但是所收到的效果甚微(参见表3中的数据),这打击了他们的信心,索性就放纵自由。笔者认为,单单从manarat、discount这些方面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潜力可能有限;企业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信用风险管理当作一个系统来考虑,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办法。
4几点启示
我们从实证分析中了解到了国内企业信用风险的现状、变化态势及其管理现状,并由此总结出几点启示。
(1)正确认识信用管理,倡导以现金流为主导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我国企业解决客户信用风险问题的第一步。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企业的生存就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发展。企业促进应收账款及时、足额的回收,是保证“现金流”正常的基础。
(2)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或方法,使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严格、有序地执行信用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改变销售和管理决策严重失控的局面。
(3)我国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努力以降低信用风险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好的信用销售对象(事前防范)上,也就是说重点应该放在客户资信评估这一流程上。
(4)由于国内尚未建立起标准透明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因此在构建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时应有意识地加强系统收集信息、甄别信息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美]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和其他范式[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殷明,崔毅.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决策模型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369-371.
[3]JianminJia,JamesSDyer,JohnCButher.MeasuresofPerceivedRisk[M].Mang,SCI,1999.45,5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