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2012年1月1日起,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施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从此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作为占医院总资产近60%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但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投资论证不科学、采购环节不规范、核销处置不及时、核算账目不清晰、使用保管不周全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特别是随着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药品利润空间的逐渐缩小,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者责任权利关系,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增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形成,资产权属性质属国有。它既可以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又能引起投资风险。特别是随着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药品利润空间的逐渐缩小,医院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医疗行为的扭曲,以仪器检查收入来弥补经费缺口成为医院生存的主要方式。各医院竞相更新设备,购买进口与高精尖设备,大部分医院对大额购置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凭着主观臆想和应急要求盲目决策,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购置以后闲置不用,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同时,缺乏研究不同医院间相互协作,设备资源共享,弥补利用率不足的有效办法。在设备管理上普遍存在只注重使用,不注意维护,导致设备损耗严重,达不到理想使用效果。因此医院各部门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改变过去重购建,轻管理的思想。
二、创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从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层层把关、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要严格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医院要根据资金情况量力而行,避免投资风险;投资可研论证制度,大型固定资产购建,要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招标采购制度,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对不同级别的固定资产实行不同的招标办法;验收、调试、使用、维修及报废制度;大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大型贵重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等,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是对各项制度的协调与统一,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二是强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分医院自建、购入、上级或财政部门无偿调入、相关部门捐赠。但无论什么渠道产生的固定资产,都要统一纳入财务等相关部门账务内部统一管理,不允许有游离于账外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必须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一级分类明细账,财产管理部门设二级明晰分类账,使用部门还需分设固定资产三级账及固定资产卡片,及时登记该项固定资产的维护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写出书面报告,并按财务要求及时处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三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额度高、同一品种引进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适应及时、准确、科学的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日常管理中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终端链接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方便了科室直接管理,对财产清查工作也非常有利。也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计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完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了单独列示,并准确核算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财务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新制度加强了对资产管理,取消了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资产负债更加清晰。并严格界定了固定资产的含义,同时规定除图书外,所有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这两点规定,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不匹配,也就是说,最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要小于固定资产原值。规定借入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参照自有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医院用于出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计入医疗成本,而计入其他支出。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处理,是按资金来源和使用用途进行分别核算。这一方面是保证医疗收入和医疗成本的配比,另一方面也为确认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本性支出提供依据。新制度要求在明细核算中应详细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并增加了对出租、出借或作为担保的固定资产,应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明确了批量购买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明确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是否资本化的标准及账务处理;明确规定了当固定资产拟出售、报废或发生毁损时,需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通过该科目记录清理的过程。另外在折旧的方法选择上,对彩超、极速螺旋CT、磁共振、伽玛刀等价值较高,工作量较大,且随着科技进步淘汰快的医疗设备,建议不统一采取年限平均法,可对其采用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多提折旧,后期逐渐减少,保证设备在有效年限得到成本补偿。降低由于技术进步,设备提前淘汰而给医院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管理
策略
1.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等一些列的总称。而医院固定资产的任务就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增值,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果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理念角度来诠释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话,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就是一种从形成作为其源头开始一直到资产退出为止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其中所包括的管理业务也是纷繁复杂的,主要有产权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租赁、资产评估、资产实物核算、信息化管理等等项目。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第一,很多医院在购置了固定资产之后,管理者就开始对其不理会了,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都不去顾问,导致有些固定资产损坏了迟迟未能维修,甚至有些资产还会一直闲置下去。因为管理意识的薄弱,重钱轻物的思想,使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极不协调,财务监督力度薄弱。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大型的医院都会设立三账一卡的制度,财务总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总账、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台帐。但是负责二级明细账的会计人员业务属于财务部门领导,而行政属于资产管理部门领导。这种领导方式导致了一种即管非管的状态,对会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尴尬的。
第三,在医院实行“三账一卡”制度形式的时候,虽然有专门负责这一领域的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但是有时候对于人员要求的制度并不完备,或者是管理人员的人手不够,有些人员还担任着其他的工作,配备随意性和专业人员不够专业;负责二级明细账的会计人员,由于本身的意识薄弱,往往认为这些岗位根本不重要,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在这些所谓“不重要”的岗位常常会配备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员来管理;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或者是培训过于简单,缺乏设备的维修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不够明确,追究责任困难,责任追究制度没有或不全面。
第四,因为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导致部分资产管理和会计人员在对资产进行分类的时候纯粹按照资产的价格来分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现今,有很多的资产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是很大的,即便是同一种资产,在不同的年份价格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而且固定资产的标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候去年的固定资产到了今年就会因为达不到标准而属于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同一类产品也会因为规格型号的一些差异而存在着价格上的差异。有些医院,就是因为没有把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进行统一,入账标准因人而异,随着时间而变化,随意性大。一些管理人员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等到该管理人员离职换人之后,因为加之不够,只能归属低值易耗品管理;即便是同一个管理人员,如果今天按照固定资产入账,明天又按照低值易耗品入账,如果没有统一标准的话,随意性也是很大的。
第五,对于资产的处置,部分医院表现得十分随意,光是凭借着使用者或者是维修人员的意见就进行报废,有时可报废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设备。这其中就缺乏一种约束机制,使得部门过分热衷新设备的更新换代,而维修人员也热衷于送人情等,在报废单上好不负责任地就签字。总而言之,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医院缺乏独立的、有效的论证和监督机制。
第六,由于个别医院资产报废的程序有问题,规范程度欠缺。导致部门管理的实物已经报废,但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程序上的混乱和缺陷,财务部门没能够及时减账。而部分医院对于产权的意识也不够重视,相关资产没能够及时办理相关的权证。这样时间久了就很容易产生产权纠纷,而且还提供不出有力的证据。有时候,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还有使用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更换、离职等,由于没有对资产进行清点和移交,会导致移交不清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约束所导致的一些管理问题。
3.医院健全内部控制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根据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考虑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健全内部控制。第一,固定资产的增加必须要按照预算来执行和安排。根据每个单位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且对投资进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而且对于一些重大的项目,则需要集体解决并且审批,避免造成重大损失。而对于外购固定资产而言,则应该完善审批制度以确保执行环境的良好。第二,单位应该建立完善业务授权审批的相关制度,明确其中相关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经办人的职责范围。第三,单位要根据相关的制度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账簿记录的制度。并且交由相关的部门顶起核对相关的账簿,以确保账务与实际情况相符。第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等应该讲责任明确到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并且同一部门不能办理业务的全部过程,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避免出现内部人员联合进行的情况发生。第五,加强对于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内控,并且明确其中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等等。重大项目的资产处置则应该集体做决策,避免出现个别人独权办理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价格则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经过授权部门的审批之后再来确定。第七,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第八,建立投保制度,防范和控制资产的风险。应由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于单位需要投保的项目进行申请,按照相关的流程审批之后,在进行手续办理。如果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变动时,应该由相关的部门及时提出申请然后经授权之后进行解决。第九,对于违法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必要地处罚。
4.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好坏就直接对医院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就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从医院的角度上来看,资产管理就应该按照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科学有效地推进,不断完善资产的创效能力,以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些,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使得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跃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12期
[2]乔宏亮.关于对资源整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年31期
1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领导往往更加重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等经费的管理,而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资产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财务部门“重账面,轻实物”,而使用部门则“重使用、轻保管”,固定资产的实物登记台账、领用记录等资料不全,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而如果企业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对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则会使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更加淡薄,人为因素导致的资产损耗浪费更多,最终造成资产使用寿命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既要重视资产价值管理,也要重视实物管理,形成制度管理和自觉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促使管理层级上下贯通,各部门职责明确、定岗定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为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和核销,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加强国有资产在变卖、报损、报废时的报批程序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且易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资产采购、领用、转移、处置等信息融入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挖掘和决策分析,对固定资产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4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固定资产;医院管理;会计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01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01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预计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价在1 000元及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1 500元及以上的有形资产。
2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重视程度不足
重购买、轻管理是许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病。亟待医院的院领导层、职能科室负责人、普通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熟悉医院固定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情况,重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但目前医院经常存在由于人员工作岗位变动现象,原来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好移交,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2 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账面有记载无实物和有实物未入账两种情况。账面有记载无实物主要是因实物已报废、毁坏、丢失,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不清理,未办理相关手续冲减账面数。有实物未入账主要存在有些实物是从上级部门调入或其他单位捐赠,未办理调拨或入账手续。还有部分是财务人员未及时登记入账或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去向和分配情况而无法入账造成。账实不符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管理隐患。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医院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可行性分析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实用性较低,操作流程不顺畅,容易造成管理上监管不严,可操作性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归属问题上,容易政出多门,由财务部门、设备部门、总务部门等分别管理。各部门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等问题。
2.4 管理方式不合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待提高。各部门只注重购买和使用,往往抱着“只用不管”的思想,自身缺乏日常监管措施,不能对维护维修情况及时跟踪反应,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缩短,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3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 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院领导层应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认识到合理搭配和使用好固定资产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和强调。同时,全院范围内,要自上而下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提高管理意识,自觉自发地通过固定资产合理管理为医院增加效益。
3.2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
医院应成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常设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分级监管,各使用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副主任由设备、计算机、财务、后勤及纪检的分管院领导兼任,委员由行政人事部、监察审计室、财务部、设备物资部、计算机中心、保障保卫部(总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3 对固定资产进行电算化管理
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将固定资产的入出库、领用、报废、报损等等经济活动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掌控。建立网络平台,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时化、动态化,精确控制,实现全程跟踪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互通共享。
3.4 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制度化建设
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最大限度保障医疗质量,保护病人安全,医院应对所有固定资产制定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里应包括登记制度、实物保管制度、维护和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奖惩制度和报废报损制度。建立奖惩制度,通过成本核算,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采取固定资产折旧与科室效益挂钩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建立报废报损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报废,使资产账实相符。
3.5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固定资产购入、验收、领用、保管、使用、报废等环节,分析管理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从制度上对固定资产在医院安全运行进行保证。结合医院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每年都应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各项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验收为例,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设备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专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精密设备,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关键词: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建议
银行固定资产是银行开展所有业务活动的基础,完善的设施设备以及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有序、合理开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银行的整体业务要求不断提升,在这种形势下,不断改进和加强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对银行的深化改革和健康长远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的基本内容
银行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银行办公场所以及所需要的所有设施设备。具体包括:1、银行的业务经营场所。营业办公场所、发行库,以及职工宿舍等。2、设施设备。银行办公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监控报警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用品等。3、运输工具。运钞车、护卫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相关工具。银行固定资产是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开展的物质性基础,对于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基本保障作用。
二、当前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意识在当前部分银行还较为淡薄。首先,部分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对银行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管理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并强化进行管理。其次,固定资产的财产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之间在职责权限上是相互分离的,这种相对分散的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在整体管理意识上难免有所降低,不同的管理部门往往认为管理并不仅是自己单个部门的事情而产生松懈心理。再次,使用者由于并没有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维护意识的重要性,致使在使用中往往不注意保护,这种直接产生协助管理作用的使用者的意识不够现象,也对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状况的良好产生了负面作用。
2、利用效率不高,存在闲置现象
首先,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使得管理无章可循,出现了混乱现象;或者出现管理不到位而没有规章予以制约现象。其次,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性,使得固定资产的增减不能及时入账,或者报废后不能及时销账,对固定资产的最终核查工作造成了不便。
三、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银行领导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引导固定资产各管理者以及银行员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应注意协调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保证固定资产各部门的管理均能有效落实。其次,固定资产管理者应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再次,应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让所有人员均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故障问题和报废年限等基本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能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2、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好资产核算工作
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前,应通过认真研究和合理考察,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确实必要,避免出现闲置现象,不利于管理。尤其对于营业网点房屋的购置或租赁,以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由于会牵涉到大量的资金,一定要在购置前做好确证工作。其次,应对固定资产做好核算工作,以避免银行固定资产出现流失现象。核算中,应对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当下的折旧后价格等进行认真核查,以加强对固定资产总体上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者以及使用者进行一定的约束。应通过规章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对于管理责任不到位,出现固定资产损耗或遗失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惩处,以儆效尤。另外,对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也应同样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的保护意识,以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各管理部门应自觉加强相互协调性,通过落实好各自的职责,保证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的有序。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减以及报废等情况,应及时相互通知,避免固定资产核查中出现问题。
结语:加强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障银行日常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具有基础性作用。应明确银行固定资产涵盖的资产范围,并认识到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症下药,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好资产核算工作;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银行的良性运转起到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丽佳.浅析进一步强化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外资,2011(21)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 固定资产;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其主要的生产资料,是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在积极挖潜创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强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人从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通常情况下,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拥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的唯一标志。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这就意味着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认固定资产,企业取得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成本时,有时需要根据所获得的最新资料进行合理的估计。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固定资产的成本,则视同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上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存在着只重账面价值管理而轻实物管理的狭隘的资产管理意识。认为固定资产无外乎只是个财务数字指标而已,只要能大体知道它的账面价值就可以了;实物资产能否与账面一致,只要大概就可以了;路局乃至铁道部对单位的考核只重点放在盈亏目标的考核上,每年只要完成盈亏考核目标就行了。这严重地造成了思想上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行动上不注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二)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地落实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单位也制订了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文件制度没能认真地贯彻执行。比如说《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等等,而每到年度终了,许多单位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充其量也就只能确保账、卡相符而已。说简单点,要是真正做到了定期盘点,就不会存在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设备早已拆除,而账、卡依然反映该项固定资产的怪现象了。要是真正做到了定期盘点,就能及时处理闲置的固定资产了。(三)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核算不当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这项支出在铁路核算上属费用化的大修理就是大修工程,属资本化的就是更新改造工程。在以前的核算当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核算不当往往会对固定资产产生影响。
(四) 技术部门与财务部门未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
就铁路系统而言,技术部门的固定资产是通过技术履历薄来管理的,而财务部门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来管理的,但它们之间的计量单位存在着差异。举个例子:信号设备在技术履历薄上是以每台作为计量单位的,而固定资产卡片是以每站、每一线、每处、每道岔组等作为计量单位的。这样就造成了两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名称、数量、金额等无法一致。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黄民总经济师说:“资产是财富,也是风险。资产管理得好不好?运用得效率高不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要切实转变重盈亏目标、轻资产管理、重账面价值管理。轻现场实物管理的狭隘的资产管理意识。”“纠正过去那种有人管投入,没人管运用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
(二) 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及单位制订了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好固定资产了。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按要求履行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互之间做到信息互通,协调沟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固定资产加以保护和利用,就能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效益和价值。
(三)严格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费用化与资本化
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一定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上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否则,应将这些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来严格区分大修理或更新改造。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33―01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购买,所以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资产的使用缺乏监督。没有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不及时到位,易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及时和全面。包括以下方面:①许多单位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只是凭发票进行简单登记,当发票记载不完整时,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就不够准确、完整。②对固定资产的变更没有及时入帐,有的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根据入库单登记固定资产帐;早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滞留在帐外没有入帐;一些应该报废、报损处理的资产,没有及时报资产管理部门核销处理;一些单位在将房改房卖给职工后没有及时减少固定资产中的房屋价值。③资产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只设固定资产总帐,不记明细帐,根本就不知自己单位有哪些明细资产。有的单位总帐和明细帐、帐簿和资产报表不符。
(3)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支出外,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对购置、新建、捐赠的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使用了几十年的资产,账面上仅反映当初的原值,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一些资产早已报废,但只要资产实物形态存在。末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资产就按原值反映在帐面上。这样使得单位的资产包含了相当大的“水分”,造成会计严重失真。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对资产不进行评估,很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是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建造成本入帐,而且多年以来的装修支出也没有增加房屋的价值,所以与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帐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现状和新旧程度。
(4)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很多单位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仅仅是从会计记录上看其资产的情况。实际上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可能许多固定资产早就已经报废或损失了,却还挂在帐上。所以帐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和有物无帐的现象较多。如果不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及时检查。就无法发现现存资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及时更新设备、处置旧资产,实现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5)对一些大批量购置的单位价值较小,但整体数量较大且易损耗的资产的固定资产,如图书、家具等的管理不够规范。仅仅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批量记录其原始价值,在以后资产增减及清查时很难做到准确无误,极易造成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清,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6)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所有,它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能私自占有和使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非常随意,末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分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仅按照部门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任意处置和定价,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极易造成对国家权益的侵蚀。
(7)资产管理方法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下。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方式,造成对账困难、监控不严,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提供各类资产使用状况等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在线信息。
2 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使其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提高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明确以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由财务科长、会计、后勤科长、资产管理员、实物保管员、修理维护人员等组成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有资产的意识。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①事业单位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报废和资产评估、资产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制度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通过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使用管理责任制,从制度上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纳入到对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制审计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明确领导、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③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检查,至少2年1次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对在固定资产使用和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管理失职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①在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系统,根据要求建立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资产管理计算机化,实现资产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数据,实现对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②单位会计人员应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把好采购、登记、使用、报废等关口,对资产的日常增减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做到账表、账帐、账卡、账实相符。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安全生产一直处于首要地位。站段往往忙于安全生产任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资产管理工作是需要从上到下共同参与的,比较常见的现象一是由于工作分工不同,作为直接管理与使用的技术部门、车间及工区,往往只注重设备维修及养护,而忽视设备的管理,即重使用,轻管理。二是无论是财务或技术部门,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彻底学习与掌握,尤其是财务以外的人员,对相关制度往往是一无所知,甚至认为固定资产管理纯粹是财务部门的事。
2、混淆固定资产与成本费用列支范围,造成账实不符
依据《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超过1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站段所购买的许多日常物品,如空调、办公桌,其单价许多都已超过2000元,按规定应按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管理。一方面,依据现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站段每年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自行安排计划可以用于日常属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其比例往往很低,远不能满足站段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购置手续也比较繁琐,管理起来也相对严格与复杂。基于以上原因,一些站段往往混淆固定资产与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化整为零,把本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物品人为列入当年成本,一次性列支,从而造成账实不符,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
3、铁路资产的特殊性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铁路设备资产具有价值高、设备繁多、整体联动性、独立划分困难等特性,无论是入账、日常管理还是报废处置,都大幅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一是在入账阶段,站段接收上级下转的固定资产时,往往是以整站或整条线路的资产来入账,而建设方往往也不提供整体资产所包含的具体项目,这就造成站段只能以笼统的整体资产入账,不利于后续资产变动管理工作。二是在日常管理阶段,由于成本大修与更新改造的界定相对模糊,往往造成许多资产经过各期整站大修,早已与入账时变得面目全非,无法核对。三是在拆除报废阶段,由于通过日常维修及大修,往往对整体资产的部分资产进行拆除与报废,而由于账务入账为整体资产,并不能单独对拆除报废资产进行划分办理相关手续,也造成了部分资产的账实不符。
4、站段内部管理协调不到位,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长期以来,站段的技术部门只负责资产的使用维护,财务部门只负责日常核算,各部门由于职责和权限范围的限制,技术规程要求和财务核算制度的差异,使之在管理环节上不能有效衔接,没有一个对固定资产最终负责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技术状态、保管人、存放地点等发生的动态变化,财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掌握,使固定资产台账与事实不符,增加管理难度。在基层站段按计划购建固定资产后,财务部门一直作为牵头部门来完成固定资产的完整入账。作为资产实际管理与使用的技术部门,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了解,加之生产任务繁重,致使其配合积极性不高。而由于相关部门间的分工协调不够,使购入资产与入账资产品名不一致、无详细项目等情况时有发生。如路局财务处下转固定资产通知书名称与技术部门接收名称、项目等不一致,而站段财务、技术部门协调不好,验收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入账混乱、账实不符。或未指定专门机构对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报废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或虽有机构但并未有效执行,各环节管理粗枝大叶。财务、技术等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协调与责任监督机制,相互扯皮。而固定资产直接管理人员未认清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擅自拆除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5、铁路内部管理体制的多次变动,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多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变动,生产力布局多次调整,各站段管辖范围不断变动,呈现出了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固定资产分布在每个区间、工区、车间,几乎遍布站段管辖的各个角落,资产繁多,种类复杂,这给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与清查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行业分工明确,职能不同,导致站段间许多资产管理权与使用权相互交叉。如电务部门机车信号由机务段使用、机械室控制台由车务段人员使用等,这都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6、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混乱
按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应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每年至少清查一次。对于铁路基层站段而言,由于管理资产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给全面清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定期清查往往流于形式,对盘盈盘亏资产一般也不做任何处理,导致账实不符、管理混乱。此外,对于固定资产报废,由于其报废损失要列入“营业外支出”,会挤占当年成本,因此,对于未到使用期限,但设备技术性能已达不到使用状态和要求的固定资产,为节省成本,站段一般会使其留在账上继续提取折旧,与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状态不符。当前,铁路固定资产更新较快,一些报废撤旧设备管理不善,未集中收回调拨或再利用,造成资产流失。近年来,路局已相应改变了成本清算制度,对站段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了全额清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
二、对加强站段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1、增强站段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应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站段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领导重视并积极参加管理,在安全生产或经营分析会上,适时询问、了解相关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二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调动全员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固定资产运用好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来控制、激励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合理化建议等渠道让大家提出好的管理建议,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一些不爱护资产、违章操作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应追究经济赔偿责任或法律责任,确保人人参与,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献计献策。
2、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严格账务列支
为杜绝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的混淆现象的发生,确保账实相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应跟随经济的发展,做适当调整,如可以适当调高2000元的固定资产界定标准。另一方面,应适当提高站段更新改造自行安排的金额,尽可能满足站段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应加强日常与专项审计监督,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日常成本费用支出,确保固定资产入账的真实完整。
3、健全完善站段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动态管理
一方面,在遵循路局统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站段应结合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入账资产各项资料的真实、完整。在固定资产的购建阶段,应严格要求购建单位提供资产的相对独立价值,以方面日后资产管理。日常涉及到的资产变动,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必要时对固定资产台账添加备注,以方便日后资产的核算与核对。另一方面,站段应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指定财务、技术等相关部门及人员专职负责,做到前期购置有人负责,后期使用有人管理,从购置到报废的整个过程明确到人,落实责任。加强单位内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加强固定资产动态控制,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反馈机制。固定资产技术状态、使用地点等发生变动等,工区、车间及技术等相关部门应及时通过财务部门更改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4、细化铁路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可操作性
对于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铁路行业应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内部管理体制,细化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对于交叉管理的资产,应通过制度来界定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责任,加强站段间的协调,对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资产,拥有管理权的站段应加强监督,定期与使用单位核对检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动态。确保固定资产的有序管理。
5、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的监督与落实,确保清查效果
为避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站段应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意义,并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查方案,每年至少全面清查一次,使清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应有的清查效果。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与解决,确保账实相符,为站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上级部门应通过内外部审计的形式加强对站段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力度,从而提高站段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强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23- 02
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实物形态,是保证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为企业完成各项工作提供物质条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由于会计信息滞后,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变化状况,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部分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出入极大,如办公楼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应依规定清理入账,但有的单位仍将其挂在往来账上。
(2)对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进行验收、入账;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冲减的情况。有的固定资产只有总账,未建立明细账,总账、明细账和实物之间无法一一对应,账面与实物在数量上未进行有效核对,从而出现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以企业中的电脑为例,与房屋建筑相比,电脑是一类流动性极强的固定资产,在建账时应以每台电脑为单位,并定期核对,否则其购入、使用、变动情况无法正确反映,账实相符也很难实现。
1.2 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一直以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过分重视购置,疏于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资产的管理使用未给予充分重视,资产搭配的合理性也有待提高,再加上忽视资产的使用效益,导致出现资产浪费的现象。近几年,企业在日常开支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管理意识薄弱,财产管理制度也未完善,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1.3 固定资产使用监控、报废处置不规范
(1)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不良,财务部门仅负责固定资产财务方面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配置给各部门后,各部门对其使用情况甚少关注。
(2)固定资产当废不废,并且报废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处理程序。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也日渐加快,有大批的固定资产要提前进行报废处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资产已不再使用,账面上却仍存在,为资产管理带来麻烦;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时,未办理审批、资产评估相关手续,而是随意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
1.4 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不健全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了,但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管理的单位数量却不多,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全理性、差异性无从判断,对管理者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致使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减弱。
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化对策
2.1 增强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在我国持续深入推行,行政成本也应列入考核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对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也逐步增多,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应把工作重点仅放在经营资金的管理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进一步加强,使单位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全面管理。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意识未树立,则措施难执行。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转变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陈旧思想,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
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核对,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时,应立足全局,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制定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标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从资金源头进行控制,对资产购置的预算进行强化管理,对预算中未体现的固定资产,在无特殊原因时,坚决不能购置。
2.3 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强化管理的一项工作,即以固定资产全面盘清为前提,并以此盘清数据为依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录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构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固定资产从入账、使用到报废清账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使固定资产信息尽在掌握中。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连续性的管理过程,是对固定资产全面盘清数据的有效运用。在固定资产盘清后,如疏于管理,就会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甚至盘清工作的成果都白费了。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能够使盘清工作与日常管理相连接,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2.4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为充分体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实现物尽其用,“重建轻管”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企业内部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员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相联,以激励员工加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和提升使用效率,由被动的管理变为积极主动的管理,为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提供建议,用制度管理提高员工管理固定资产的自觉性,使员工认识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实质也就是对个人利益的管理,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3 结 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管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应树立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固定资产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晨花,杨杰.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学之友:中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