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1)智能化建筑概念。目前有关建设部门将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大有普及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总体来说,智能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建筑业中,智能化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智能化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水平,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才能使智能化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李熙明.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J].才智.2011(2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其涉及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后的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如何有效地规范行业行为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投资效益,促进行业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年来己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二)责任的明确性
1、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2、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三)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可以科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一)智能化建筑概念
目前有关建设部门将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施工单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一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应该选用见多识广、精明能干、尽职尽责的人员来担当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更应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对工程项目的各个质量控制点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每个工程项目都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对项目部人员进行明确分工,确保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质量管理体系还应制定一定的质量检查制度,以约束施工人员,通过组织建立和制度的订制,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二)严格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之前,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详细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以此确保一切工序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对比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工程进度,找出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三)控制施工工序
加强施工工序的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施工工序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的动态,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工序质量。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系统规划理念
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2、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二)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问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总之,智能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建筑业中,智能化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智能化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水平,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才能使智能化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时,我国就出现了智能建筑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智能建筑的规模渐渐扩大,智能建筑的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项目管理在建筑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就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项目管理在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
目前智能化技术显露的问题智能化楼宇建筑中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设备和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通常优惠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在供应以上设备和系统时,大多都只会关注自己所提供设备的应用,并不会考虑和顾及到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直接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直接的通信和互联,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如此一来设备的管理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性也极大的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又体现在设备选型不能根据性价比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修配件供应商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的使用不便,也对该供应商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还增加了管理人员使用学习的负担。各个子系统直接不能支持互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例如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系统需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进行其他操作,这就体现出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智能化认识不够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引入可为建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引入时间过短,人们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智能化技术相关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不够完善。
(二)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
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三)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四)设备技术选取的不恰当智能化施工的专业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同时技术要求也非常得高,而技术的不够完善,常会导致在图纸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错与偏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不足,设备的选取也不尽完善。
三、现代项目管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一)项目管理实施流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实施流程趋于规范化,包括:a.对用户需求进行市场调查;b.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招标图纸,制定投标方案和设备的技术要求;c.制定投标书内容的各项要求;d.对智能化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以及项目签约;e.智能化工程施工;f.对智能化各系统进行全面试调;g.对施工成果进行初步验收以及试运行;h.竣工测试及进行工程验收;i.工程后期的维护保养。
(二)对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管理。在项目进度管理工作中,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控制是工作重心,主要根据智能化系统进度控制计划,对项目的各阶段的施工进度及影响因素等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找出进度中存在的偏差及引起偏差的原因,制定和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通常情况下,项目的进度计划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确定工程项目进度总目标;第二,对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和任务分工;第三,对分解的进度目标进行优化、排序并制定网络计划;第四对项目工作完成时间进行预估;第五,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表格。
(三)监控项目工作质量。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需要管理层建立健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包括项目深化设计、对材料的采购和管理以及施工过程和后期的试调验收等。做到时刻掌握施工质量信息,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控制。
(四)管理项目成本。为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要做好前期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包括前期项目的成本计划和预算,还要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控制。项目管理者应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规划,要将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还要选用节能材料或能够二次使用的材料,以节约项目成本。
(五)协调项目的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一般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发展,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也有了新的形式,如职能型组织、项目型组织、复合型组织等。每个组织都有其特点,对项目组织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项目管理者要根据智能建筑施工的特征对项目管理组织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寻求最适合项目管理的方案。
四、如何正确的实现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工作
(一)建立“进度、质量、成本”三控制体系
1.制定可行的进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需在计划的内容与深度上充分考虑各种资源分配、不同专业间配合等因素,并留有余地。计划控制的措施之一是定期召开项目例会(技术会议、协调会议等),让相关负责人了解和掌握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与配合的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以利于会后整改和监督检查。
2.建立严格的质控系统明确各级质量岗位职责和责任人,做到有奖有罚
凡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活动(节点)均以程序化的形式进行,使其受控,并留有详细记录。做好“三检”等质量验证工作。对每个节点(如在“安装与调试”阶段)都应设定拟达到目标、成果验收程序以及必要的反馈渠道,并视不同的工作状态填写不同的表单(如工序检测表/不合格品/返工单)。
3.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
在系统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对工程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评审和优化,以增强方案可行性,杜绝返工和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统计和核实工程量的增减;慎重对待工程争议和学会有技巧地提出索赔申请。要通过良好的现场物料管理与二次利用以降低工程成本。
(二)建立项目部门内外的一个组织协调模式
建立该协调模式目的是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间的密切合作。协调的内容包含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内部关系主要通过管理制度等来规范实际操作。外部关系可采用商谈、交流、协议、沟通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控制和管理争执
对出现的问题或冲突应多协商少争执,通过友好协商尽量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无论是现场施工的产品堆放、设备安装、成品保护以及不同工种的交错施工;还是园区内外综合管线的路由与布置、中心机房与设备间位置、终端设备定位和取电方式等都存在着广泛的协商内容。以“报警与视频监控”施工为例,如何确定前端探测器和摄像机的点位、度与成像角度,电源供应方式,相关管线的布排等诸多问题都是需要与业主和相关单位协商处理,并达成一致。须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减少纠纷及推诿,提高施工效率。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结合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和应用,智能化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控制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来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智卿.论建筑智能化有序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J].上海建材,2014,03:33-34.
关键词: 智能建筑 机遇 挑战
概况: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增长约9%;在最近4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的增长情况是:1998年增长7.8%,1999年增长7.2%,2000年增长8.2%,而2001年增长超过7%.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从建设规模论,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在世界建筑业近排行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目前中国建筑业有雇员3400万人,而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业雇员约为800万人。现在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约为5500亿元,约合670亿美元,在建建筑面积约为14亿平方米,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约为6亿平方米。此外,中国对公共市政设施每年约投入6000亿元,约合733亿美元。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数量上大发展的同时,对建筑工程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方面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建筑设计与营造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理念,开发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运用现代化管理。其中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乃是当今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1 WTO与中国建筑市场的开放
中国入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经过15年的入世谈判,过程非常艰苦,时间长了些,但是从某些方面看,中国晚一些入世也有其好处,至少在人们思想上,体制适应上,政策法规梳理方面,都会有较充裕的准备,但入世对一个国家固有的经济的体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既大又欠发展的国家来说,毕竟会受到十分巨大的“冲击”。
据建设部2000年的初步统计,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境外企业共有138家,分别来自香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总数383个,工程承包合同总额为46亿美元,占建筑市场的1.02%.
中国建筑业是80年代初率等实行市场经济的行业,也是对国外开放的行业,但从上面所引统计数字来看,在中国进入WTO前,这种开放应当说是初步的,有相当局限的,而在中国进入WTO后,建设领域对外承诺有以下一些内容:
建筑业:
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
2)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金水平高于国内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水平;
3)合资、合作企业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外资工程;
4)不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直接承揽工程。
加入WTO后三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但只能承揽以下工程:
1)全部由外国投资、赠款或外国投资和赠款建设的工程;
2)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并采取国际招标的工程;
3)外商投资占50%(含)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建筑的工程;
4)国内建筑业难以单独完成的国内投资建设工程,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与国内建筑企业合作总承包或外包。
合资合作企业在加入WTO后三年内开始享受国民待遇。
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勘察设计咨询业:
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
2)进入中国从事设计的建筑师、工程师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设计工作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及注册企业。
加入WTO后5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标准定额及其工程服务:
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合资合作企业;
2)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该行业工作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及注册企业;
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房地产业:
1)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除高档房地产项目(高档宾馆、高档公寓、高尔夫球场等)不允许外商独资外,其它房地产项目没有限制;
2)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方面(包括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允许外商成立合资、合作企业。
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城市规划:
1)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不对外开放;
2)除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领域,允许外商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
3)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规划工作的注册规划师和注册企业。
2 智能建筑在中国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
在八十年代末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就已经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和各种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理解主要是将电话、有线电视系统接到建筑中来,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各个系统是独立,相互没有联系,与建筑结合也不密切。
虽然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一些误解,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唯一方式。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
对智能建筑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九十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 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情况,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
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禁止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到2001年底,全国获得建设部批准颁布的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证书的单位共有905家(含国外独资企业)。其中工程设计资质257 家,系统集成商资质339家,子系统集成商资质309家。
如果说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全部,同似过于简单化,那么盲目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则对智能建筑不分对象和需要,过于复杂化了,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这个问题,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文化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1999 年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关代表提出了系统集成应该主要是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来的系统集成实践中成为主要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智能建筑建设从盲目追求智能化、贪大求全转向务实。
这种实践务实的思想,在2000年出台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
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开发智能小区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发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智能小区的提出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人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并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于是开发商和住户便享受起这个“免费的晚餐”,一个遍及全国的“宽带热”正在各地兴起。各种类型的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圈地”运动中,恶性竞争频频发生,甚至有些住宅小区同时几套宽带网络同时建设。为了规范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鼓励公平竞争,保证广大电信用户的权益,促进互联网和宽带业务的发展,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
根据这两个文件中国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是为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因此《框架意见》的出台,虽然提高宽带市场的准入门槛,但还是明确了对有实力的企业开放了市场。
虽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也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建筑,走向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于是有人对智能建筑进行新的解释和理解,所谓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接入到各种建筑的寅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3 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充满无限商机,也充满着挑战。
3.1 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广阔
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至 8%,有的可达10%.其中,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投资稍低,而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投资稍高。根据最近几年全国平均建筑造价,每平方米约在1200左右,因此智能化系统的投资为每平方米60元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2042.22亿元,并且增长速度强劲。若按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那么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已达330亿元。
在本世纪开始5年期间,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将达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为27亿平方米,农村为30亿平方米。如按“十五”期间新增城镇住宅的半数实现智能化计算,单就这部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就可达 810亿元,其经济社会效益均不可低估。同时,已有城镇住宅的智能化改造也将逐步进行,同样会有不小的商机。此外,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对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办公楼,而且对量大而面广的已有办公建筑的改造都提出了智能化需求。根据过去五年资料估计,同期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约为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投资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中国智能建筑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数字奥运” 的口号,北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要建设众多数字化设施,这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监测中心等。同时在北京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加快建设各类先进的通信设施,最终提供一个高度可靠、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重新利用,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宽带、数字化的通信系统。而广播电视要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变,为奥运会广播电视的转播和信号传输构筑网络的支撑平台。此外还要建设2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本身就会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将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数字奥运”是实现北京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最现实的需求、最重要的机遇、最有价值的品牌和最直接的动力。
3.2 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未来
中国智能建筑广阔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但也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市场的开放,中国智能建筑行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对智能建筑要有正确认识,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他们能否满足人们各种需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其智能化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应该有不同配置,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和优化,并为此制定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道路。
其次要充分应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智能建筑中各种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宽带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要认真、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赶上国际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概述
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工种或专业,在建筑工程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建筑电气工程大致可划分为建筑强电工程与建筑弱电工程两部分。强电工程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动力及防雷接地;弱电工程主要包括消防工程、建筑电话及闭路电视系统。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信息社会与数字化时代,各种高新技术愈来愈多地渗入到建筑行业与各建筑物中。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柱的智能建筑于1984年首先在美国出现,随后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我国,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给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时间和空间。
以建筑电气为主,兼顾建筑智能化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及在此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对智能建筑物业开发项目产生的影响
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不断发展和充实,通过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科学有效的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一一简称‘,4c+A’’技术,共同构成了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智能化’。从成功开发的智能建筑来看,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等,实质上是通过拥有一套或多套智能化系统,包括安装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用户可以取得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科学计算、行情查询等服务。另外对建筑物的所有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使建筑物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建筑物的功能产生质的飞跃。而这一切离开了建筑电气设计都将无从谈起。因为智能化建筑的每一项功能都将通过建筑电气设计活动从最初的设计、施工验收、功能维护及今后的技术升级来实现,可以说智能化的要求自始至终贯穿着建筑电气设计活动的全过程。
三、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智能化要求贯穿于建筑电气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建筑开发方应尽早规划好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在最初提出设计任务时尽可能洋细地说明智能化系统的内容、要求具备的功能、要求达到的标准、投资及能耗估计;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任务时应按照实际业务需要来确定,便于在设计活动中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施工设计中进一步提高效率,做到优质、准确。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向设计单位提出的建筑物智能化功能要求,设计单位据此提出设计方案。任务书是智能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任务书的内容主要是:(1)设计依据:包括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方案。(2)设计原则:要求功能上实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维修方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3)设计内容:包含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系统。(4)技术要求:分系统提出技术性能要求。
3.2 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实践分析建筑智能化和电气智能化设计的目标是要向住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产物业,在国内尚未有出台明确规范的设计标准。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与物业开发方反复不断地沟通,结合具体情况交换思想,明晰设计思想,以达到圆满一致的效果。建筑智能化功能实现涉及多门现代学科技术,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要成为诸多学科的专家不可能也并无必要,对于上述智能化功能所提及的各个系统,建筑电气设计师在本专业基础上再学习和了解各系统间之间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就可以了,因为各个系统是可以单独施工的。而且不同的厂家也有不同的通信协议所以要做到真正的集成是有一定有困难。所以设计人员的关键在于按照设计任务书基础上制定的设计方案精心设计。
3.3 建筑智能化对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崭新要求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智能化建筑的成功与否,建筑电气设计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真正理想的智能化建筑,不单是一个智能化设计师与智能化施工单位能做得到的。这其中建设方协调是最重要的。没有建设方的协调,各执一词,很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甚至智能化的最终效果。1、对建筑电气设计师而言,电气专业知识的精通是根本,必须熟悉相关规范,熟悉最前沿的技术,对智能化设计的信息等技术要有所必要的了解;通常设计师会为各行各业的建筑做设计方案,每个行业所涉及的内容肯定是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设计与施工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与酒店、政府与企业对智能化的要求是不同的。房地产中的智能化建设在建筑当中也是一步步完善的。而且智能化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与建设方要有很好的沟通与协调,才能真正的做好智能化建设。同时设计人员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够准确把握住施工中各个层面的要点和要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土建、结构、强电、通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也要有一定基础和了解,便于在弱电施工中随时与多方面进行协调和配合。2、在弱电施工方面,弱电工程通常由土建(总包)进度来决定的,把握好施工进度很关键,尤其是要把握好施工进度中预埋、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点。建筑电气设计师要善于发现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专业观点,并及时认真做好与各总包、强电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处理好与各兄弟单位的关系。施工中各种资料要保存完好并归档。
寻发展·嫁接转型基因
智能建筑相关峰会虽然规模都不大,但可以说是前沿阵地。寻找与自己匹配的DNA,转型发展,是目前众多建材企业想借助峰会经济实现的重要目标。就以智能电表行业为例,东软载波公司是国内低压电力线载波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虽然他们目前市场占有率为40%。从今年下半年到2015年,预计还有3亿只电表需要更换。但是居安思危的东软借助峰会经济的推动,又把眼光又放到了更长远的智能建筑行业上。因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地产低迷的余波在建材行业蔓延。传统市场疲软,智能建筑行业作为建材企业新的增长点,受到了众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们的青睐。
东软载波董事长崔健表示,智能家居市场帮助东软打开了15倍的市场空间。东软公司的五代芯片技术扫清了电力线载波通信在智能家居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传输速率瓶颈,家电市场将提供相当于智能电表行业5 倍的市场空间,智能照明市场提供10 倍成长空间支撑。东软载波正是拿着手中的芯片敲开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大门,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周边行业渗透的发展布局。行业专家向忠宏说过:“进入2011年,智能建筑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日益升温的峰会、论坛、展会等媒体平台正作为这次智能建筑大融合的主战场,在行业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的重要角色。
寻技术·科技为王
2006年至2010年是智能建筑行业的徘徊期,由于行业初期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包括行业自身的一些局限,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过分夸大智能建筑的功能使得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建筑的实际效果。如今在峰会经济的推动下,行业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如云社区、智能一体化等,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的智能系统项目。
吃一堑长一智,现在的智能建筑企业深谙科技为王的道理。有专家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和文本研究,识别出了影响我国智能建筑企业成长的22 个一般因素。“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成为智能建筑企业成长的首要影响因子,其贡献率高达27.75%。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同方泰德国际以高科技企业为起点,凭借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楼控领域的综合优势,与国内其他中小企业业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经常出席各种峰会的同方泰德媒介部门负责人邓小姐告诉记者,“我们仍然迫切的希望通过各种峰会达到品牌宣传、促进业务合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各大企业交流合作,获得技术上的相关信息,以达到真正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目的。”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孙国锋也告诉记者:“智能家居最重要的就是技术创新。太极公司就是建筑智能化的主导企业,科技的先导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我们仍然坚持25年不间断的战略创新,实现了两次成功转型,由最初的小型计算机生产,到后来的系统集成再到现在的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
当自主研发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手段,当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新优势,当技术改进成为企业投资的新焦点,我们将会迎来智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人居和公共建筑的信息化革命,使建筑智能化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
寻市场·耕耘智能蓝海
企业的最终发展动力是利益,而利益的最终来源则是市场。因此,每个企业在确定每项投资或者某个项目时,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它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获得利润。在当前经销商和分销商普及、分销商日益活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分销商了解市场更好地研究新型集成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也是各大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为分销行业悄然兴起的一朵“奇葩”,建筑智能化分销业务正逐渐走入分销商的视野,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盈利前景吸引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细数大胆试水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分销商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长虹佳华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相关专家认为,在当前IT分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建筑智能化业务或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难得的新机遇。
长虹佳华总裁祝剑秋坦言,到目前为止,长虹佳华的建筑智能化业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不仅在短期内迅速打造了十余个智能化子系统,形成了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六大建筑智能化体系,全面满足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等不同领域对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即便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安防系统领域,长虹佳华也能够联合相关领域的顶尖厂商,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多种个性化解决方案。
长虹佳华的典型案例让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分销市场这块大蛋糕也让他们“垂涎欲滴”。于是智能化峰会,这个智能家居、地产开发商、专家学者、建材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宴,就成了一个充满市场与利益的所在地。在这里,企业们可以互通有无,分销商们找到了更好的厂家。围绕建筑建材这个大“餐桌”跳舞的企业家们,也就有了一个新的施展手脚的天地。
寻智力·知识就是生产力
峰会之上,不分尊卑,大家坐而论道,各行专家亲身授教,以供企业取长补短。在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上,有人来“传经布道”,有人来“收购”智慧,有人来“攫取”贤良。据专家统计,专业人才素质作为影响智能建筑企业成长的第二重要因素,其比重占到了11.61%。行业初期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各类专家成为了“香馍馍”,企业们带着各种“顾问”的虚位前来,抬着各种技术“大神”回家。
同方股份是国内比较出名的智能化企业,其在人才方面的投资也高于国内其他企业的投入。记者通过图表将同方股份与泰豪科技、延华智能、湖南山河进行了对比。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与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均为2007年完成工程量前五十的智能建筑企业,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总数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相接近。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高学历人才和研发技术人员的投入比例上,均远超过其他三个公司。表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对人才方面做了较多的投入。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key points and system testing. That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s a main system.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也日趋成熟,早期一般被成为智能大厦。在国内 “3A大厦”、“5A大厦”等广告词随处可见,所谓的“3A大厦”是指建筑物具有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者。而“5A大厦”则是将楼宇自动化(BA)中的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独立出来,形成消防自动化(FA);将安保系统独立出来称之为安保自动化(SA),从而形成“5A”。其中,“BA系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楼控系统,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简称。
直到2000年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的问世,其中对什么是“智能建筑”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到2006年建设部重新组织编制组对GB/T50314-2000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并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还在“智能建筑”的术语解释上加上了有关“节能、环保”的概念。在新的GB/T50314-2006上“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健康、舒适又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几个“A”就是智能化建筑的概念是错误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国内还有一个俗称,即所谓的“弱电”系统,它是以从建筑设计中有别与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而引申出来的。传统的电气设计和照明设计称为“强电”设计,而把属于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内容称为“弱电”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智能建筑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设计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与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作用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有可能就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话,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里所说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也就是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被称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和公共安全系统(PSS)等综合管理的系统。
虽然,从现实来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办公楼、宾馆、体育场馆等各类的公共建筑当中,可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住宅(小区)的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在公共建筑里不同的是,应依据住宅(小区)自身的特点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技术结合起来,发挥该系统的作用。除小区内的公共部分与其他公共建筑里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样,在住宅内部,家庭控制器(Home controller)是智能化系统的一个主要产品。它可以实现对住宅内表计(水表、电表、燃气表、直饮水表、热水、供热等计量仪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远传,还包括了对常用家用电器的控制等功能。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
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6.1.2所阐述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
我们把它总结归一下,即:
实现自动监视与自动调节以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各类机电设备的启、停和运行进行连锁操作,以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各类机电设备的故障自动监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及时维修;实现优化控制以实现节能降耗;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以节约设备管理人员。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内容:
根据《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6.1.3的内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以下几大子系统:
1、空调与通风系统;2、变配电系统;3、公共照明系统;4、给排水系统;5、热源和热交换系统;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接口功能;9、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功能;10、系统实时性;11、系统可维护功能;12、系统可靠性;13、现场设备安装质量;14、现场设备性能;15、依据设计要求所需评测的项目等。
可见,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又称BA系统)是体现节能和创造优良环境最有价值的系统,也是关联技术最多的系统,应称之为建筑智能化的龙头系统。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
1、系统检测:是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完毕,经过规定的试运行时间后,竣工验收前所进行的对系统功能、性能及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的全面检验和测试,评价结果将作为竣工验收和智能化系统等级评估的依据。
2、系统检测的条件应具备:(1)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设运行;(2)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对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说,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里有明确的规定。就是,系统的检测在系统试运行连续投运时间不少于1个月后进行,并且应依据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和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或复核。
4、系统检测的流程
(1)一般由工程建设单位,也可由工程承包方或使用单位向检测机构申请办理系统检测委托手续。
(2)检测单位在熟悉委托方所提供的各项工程资料,对工程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已明确知道委托方的需求后,应及时的制定检测方案。
(3)检测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工作。现场应详细、准确的填写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字迹清晰、没有笔误,以便现场检测人员签字或者盖名章。
(4)在现场检测和相关的实验和检验完成后,应按照相关的委托手续中双方约定的时效内及时的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除有检测人员、复核人员和签发人员的签名外,还应有检测机构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机构公章。检测报告应有明确的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检测结论。凡不合格项均应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现今,我国在智能建筑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行业法规还尚不规范、健全,譬如说现在改版后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已经改为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了,但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至今还尚未改版,依旧按照各系统进行分类。这就造成现在的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市场不够规范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必须从行政上和技术上对智能建筑的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规模和人才构成,考核其从业技术水平。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则应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纳入质量监督体系,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均应实施监督。工程完成后还应按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检测和验收。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006)
【关键词】智能建筑;项目管理
1 智能建筑的概论
所谓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基点,兼有建筑所需的设备及网络通讯体系并实现办公自动化,是结合体系、结构、管理、服务及他们之间的组合优化以便向大家供给一个有效、方便、舒坦及安全的环境的建筑体系。
智能化建筑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平台,结合人、环境、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办公环境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的使用需求、综合考虑投资者和产生的经济利益及工程完成的效率等的不同导致了每座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不同,但总的来说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库的共享。
(2)实现对工作效率及工作环境的提高及改善。
(3)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及减少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管理。
(4)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建筑物要能适应复杂及多样的工作性质。
2 现代智能建筑的组成
现代化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2)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CS(通信系统);(3)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下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且这三个体系并不是散落没有关系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2.1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
所谓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又称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它是对建筑物内的所有机电设施通过使用一些现代的传感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来使其达到自动化。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给排水及电气等有关的设备属于BAS监控的范围,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和控制,以确保各种设备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最后此系统应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作出快速检测的功能。
2.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ES)是用以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主要功能有语音通信、文字通信、图像及数据通信。
将程序控制用户的交换机(PABX)为中心的语音通讯网络以及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这些系统中设备通过配备新型的信息技术组成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地域。为了保障楼内住户语音、图像、数据等的传输即一切语音与数据的通信建立了通信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需与楼外的公用电话网(PSTN)、卫星通讯网、因特网等远程数据通讯网连结以便达到信息交流的互通及资源的共享。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基本要素之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SA),其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本系统应能通过收集、储存、处理及搜索等方法对来自建筑物内外的的各种信息并给以综合处理。其次,处理文字、识别板块、图像及图形的处理、信息的检索并对所得到的情报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的管理、电子邮件及数据的交换、接待来访、电视会议及广播宣传等功能均是办公自动化体系所要提供的。最后,对于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并实现为办公事服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决策支持体系是对较为高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的要求。如,专用型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可以对特定的业务进行处理,如酒店及物业管理、商业及金融管理、档案及图书管理、停车费及交通费等的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服务管理。
3 智能化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化建筑有以下优势:
3.1 灵活多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适应变换的高度灵敏性是智能化建筑环境的主要特点,如建筑物内的房间设计为具有活动性的开间及板房。大房间可以隔成不同的小隔间,组成小隔间的小版块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的变换。其次,为了适应用户的更换及其使用方式的变化、设备的位置变更及其性能变化等各种情况,管线设计应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3.2 有较为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作为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有个很大的区别,即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及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办公自动化等。
3.3 使设备等在最经济、最可靠的状态下运行,即能源利用率高。
举个例子说明,如采暖及排风系统采用焓值控制、设定值与间隔变换的自动控制、启动及停止的最优管理等使建筑物的能损大量下降,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3.4 内涵容量大,发展迅速
通过将各种新型技术及设备不断导入智能化建筑体系,如计算机及公共数据网络,使智能化建筑迅速发展且内涵容量提高。
3.5 施工工期较普通的长且任务复杂繁重,工程质量要求高
智能化体系施工的主要工作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大系统下子系统的设备及控制体系的安装,各个系统的布线工作,各个系统完成后的试运行,中央控制体系的安装及调试等工作,这些工作内容繁重复杂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情况下,智能建筑所耗费的时间是总工期的一半,并且智能化系统所需的控制体系及设备所需要的技术及施工要求较高,各子系统间除了要与土建方密切合作之外还需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如安装及调试的工作等。
3.6 设备投资的比例大于普通建筑
由于智能化建筑所需的设备要求较高,导致了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较大。
3.7 通过三个体统的密切协作而产生了许多新功能
(1)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密切联系,通过此可以获得建筑物的管理信息(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的计算机及工作站等)。如,使建筑物内空间的预约管理系统与排风及空调设施联合;把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联合起来。
(2)远程通讯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合作,这个联合可以使用户通过在旁的如电话作为终端来变换温度及湿度、调试温度及湿度直到确认、资源的损耗量及通知设备的运行状态、紧急状况时的报警通知、照明及空调的使用及停止,还可以通过监视设备对几座建筑物进行监视以减少犯罪率的发生。
(3)办公自动化与远程通讯系统的配合,使独立存在的建筑物通过信息成为一个管理中枢。
4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建设
由于技术条件等的不成熟且规模较小,因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初期其工程量较小,对整体工程的影响较小,如进度、费用及质量方面,导致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类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引入计算机通讯设备等高新科技于传统的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导致了传统建筑物内的各种较弱的体系日趋成熟且智能化、功能日益强大并于建筑物的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化系统自身结构复杂、涉及面较广,施工难度大,且在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性较强,故在规划方面及工程的实施方面均有大量的协调及管理工作。因此,智能化系统建设在建筑工程上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4.1 基本程序
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本程序:(1)外部条件的调研及对用户需求的考量;(2)对智能化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3)专家审批;(4)进行施工招标及智能化技术规格书的制定;(5)确定设备及工程的供应商;(6)施工图的最后审查;(7)施工调试阶段及培训管理人员;(8)试运行及验收阶段;(9)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各个智能化系统建设的事例可以看出,若按照规范合理的程序进行施工运作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控制智能化建设的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从而使建成后的建筑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否则将会斥巨资而成果较少。
4.2 项目管理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项目的策划及设计阶段、招标及投标阶段、工程的实施阶段等,其包含了通讯、管理控制、语言图像及计算机等多个技术领域,还涉及投标及招标过程中施工方面的内容,如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程的验收、人员的培训及工程和设备的保修问题。这些工作需要与业主、设计及施工方、设备提供方等各个分包商共同协作和联络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化工程需采取的项目功能的定位;设计需求及设计总体方案意见的编写;施工过程的技术定位;设备的选择;工程招标及投标等所需文件;各个分包商商业道德及资格证书的审查;对设备招标技术的审查;进行商务谈判及签订合同;除此之外还有执行合约及工程协调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包商与设备供应商及设计院的关系;(2)分包商与总包商的关系;(3)总包商与土建方及装修方面的关系;(4)市政部门—电,水,气与总包商的关系;(5)城镇通信部门—电话电视局,数据处理部门与总包商的关系;(6)城市公共管理部门—消防局及公安局与总包商的等关系的工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详细审查设计及施工图;②对于总包商上提的施工管理计划及施工组织的设计进行审查和批准;③在与分包商及设备供应商签订合约时要严密监督;④在设备及施工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时要严密监督;⑤在安装及调试设备时进行监控并注重系统的联调;⑥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必要时审查并批准设计的并更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及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⑦随时监控施工的进程及质量;⑧施工完成后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调试验收及试运行;⑨正式验收系统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收集并整理竣工图、竣工文件等各方面的系统软件。
5 我国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通常是由业主自行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例如,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定位及招标文件的制定,按业主的要求由设计院制作和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及相关图纸,对系统设备及工程招标、评标、设备供货商和工程承包商的选择均是由业主来完成的;供货安装调试由弱电设备供货商完成,详细的设计图纸也是由设备供货商向设计院提供的;供现场安装施工用的较正式的施工管线图由设计院提供;由工程总包负责协调管理现场的安装施工。
5.1 我国现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建筑包括许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着比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由业主提出功能需求, 通常情况下由设计院负责设计, 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的实施细则,几个方面不能联系起来,存在普遍的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在工程建成之后,导致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会出现许多问题。
(3)技术产品方面,从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研究到智能建筑产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引导、协调和支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硬件和软件产品。
(4)在工程咨询与管理、工程技术与产品评估方面存在着技术服务不足的问题。
(5)一些“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很少,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不重视,尤其是对在建设时就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放任自流。
(6)此外,对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重视不够,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5.2 智能化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以及多功能化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虽然智能化建筑起步很晚,但是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可以把有限的资金和建筑空间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和有限的资源,又能节省建筑运行费用。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管理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对智能建筑建设的方法论更加重视。智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可以应用到智能大厦当中去,比如说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安装调度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支持环境等。
(2)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智能建筑是一不断发展的体系,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最长的生命周期是5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生命周期是5-10年,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只有3-5年。如果将开放式系统应用于智能大厦系统,它就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和引进新的技术,及时更换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大厦设施运行得更加完美。因此,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智能化建筑工程研究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工作效率,专家认为这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从文本文件和声音文件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采用,此外,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多媒体通信。同时多媒体人机接口(多媒体终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4)网络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智能化楼群,甚至是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城市等。目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这种趋势成为可能。
(5)用于智能建筑的软件和协议的建立。智能大厦是一个广泛的电讯环境的体现。在这个环境里一个主干网与大量的子网联系在一起,而且设备运行参数范围大。这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包括在网络协议内。此外,我们还有许多外部的网络协议与智能大厦网络接口。
(6)一些学科的兴起,比如说仿生学、生物气候学、生物电子学、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新材料学等等学科的发展,都慢慢地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 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得以实现。
(7)由于不同交叉学科的综合导致新的行业和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6 结语
智能建筑是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虽然建筑智能化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水平还较低,许多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智能化建筑的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国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还需要一起努力,加强智能化建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春辉.智能化建筑的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
建筑施工项目针对特定的建筑群、建筑区或独立的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按工程规模大小,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它是从开工到验收合格以及回访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质量、工期、成本三者的辩证统一。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1)目标的明显性。建筑工程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从立项到施工再到竣工,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围绕着工程实施来进行,其中包含了对工程三个要素的分析确定和管理,即完成对成本、工期、质量的确定和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设备、材料、技术、人员、安全等管理来促使前面三个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子系统也具有其独立的管理目标,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后,建筑工就得以完成,管理也随之结束。2)责任的突出性。从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签订,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到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最后验收竣工,都需要在不同的目标前提下划分管理和实施的责任。施工中承建方进行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组,具体对人、才、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也包括了责任的明确。3)工程的复杂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特点,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向融合的学科,在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自然、人为的因素在项目管理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加上管理中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要素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多点网络,每个管理内容都不能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是其突出而不可忽视的特征。4)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的必要性
1、责任的突出性
建筑工程跟其他工程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其他工程更加的复杂,无论是对于建材还是对于技术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工程在一开始就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整体分配工作将工程的责任制落实好,让每个部门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施工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施工责任,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责任,所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智能化管理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责任落实工作的保证。
2、工程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工程的复杂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太多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人员混乱,工程的范围比较广,另外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洛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换句话说无论哪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无形中造成工程的难度加大。所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智能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工程的延续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的工程是需要投入到日常使用中的,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很多都是需要通过找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资料才能做进一步的维修工作,所以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前期资料的整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的后期维护,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1、管理制度的智能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现场管理的制度智能化,这种智能化是采用合理的制度规定来保证管理的到位。此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和责任制度的延伸。实施中通过管理目标的设定,然后指定相应的规范,而且规范的建立不是独立的单线管理,而是利用与之相关的系统对其进行辅助监控,如: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中,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员的定岗定位、定量管理,即人员在其相应的责任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其负责的工作,即保质保量,但是仅仅依靠现场的技术人员是不能完全保证这个目标的。这样,对人员管理的不再仅仅是人力管理部门,同时增加了监理、财务等部门的协调,增加了管理的效率。
2、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上,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承包方要达成一致的设计思想。设计的过程是建筑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施工的过程才是建筑智能化成功实施的关键,那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工作的流程都是要加强把握的,不仅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更要对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的业务流程进行可靠的监督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顺利的完成,并能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在组织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高质量的施工方案的同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布线的综合使用一定要满足和符合标准的通用器材,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布线的综合使用一定要满足和符合标准的通用器材,对每个细节环节要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协调,对于突发事件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进和协调,尤其是在综合布线的系统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和建筑结构之间的矛盾。
3、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实现管理方法的智能化,需要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整个项目按照系统进行划分,并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指导管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如: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人员资料、材料管理等这些具有独立流程和指导意义的资料进行采集,建立其工程信息系统,并根据工程的进度采集相关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修正的意见,并以此指导工程实施,这就也是的管理更具智能化。
4、实现多层次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通过科学而协调的管理优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和途径,进而找到更加科学的切入点。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候,应根据参与管理的主体进行管理层次的划分,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从这些层面上找到管理的目标,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按照阶段完成管理目标。
结语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行对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为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奋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让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