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该学科涉及到生活多方面的,因而教师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践教学,合理的渗透教材建立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气氛,改变课堂的枯燥无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同,要想打破传统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找准时机与学生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应试教学模式。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同时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结合教材知识,找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从而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教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利用多媒体介绍该动物的结构层次,比如小狗、小猫、兔子等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生物课堂别具另一番风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生物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的把生物学科的知识合理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挖掘生活化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教材知识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合理的挖掘生活化教材,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挖掘生活化教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学科的接受能力,然后再把生活化教材与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是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衣服变黄或者是沾到血渍可能就很难洗得干净,那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识,比如说可以采用加酶的洗衣粉清洗就很容易洗干净。又如在教学《植物蒸腾》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名言“大树底下乘凉”作为讲解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到大树底下乘凉,原理是什么?加入学生解释不出,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一步分析该原理,即:植物在蒸腾时会有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要变成水蒸气就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那么树底下的气温要比其他地方的凉。这样一来想,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促进学生学习。
三、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等科目,如此一来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课后作业,假如每个教师都布置一道作业,那么学生就会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科重拾兴趣。比如说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天所吃的食物进行研究,分析所吃的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课本上找不到的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在学生认真分析研究的同时,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有利无弊。
四、生物实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离不开实验,没有了实验这门学科就没有了灵魂。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育的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穿插生活化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并且设置好每一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把实验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在教学《植物的嫁接》这节课的内容时,我们对仙人掌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仙人掌易存活的特点,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嫁接一个仙人掌,在半个月之后统计出嫁接仙人掌的存活率。通过这样实验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体验到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充分体会到该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多多的结合生活教材让学生动手做更多的实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科打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自然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对象,同时大自然生物具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因此,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奥秘性,把大自然与生物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不仅是实现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生物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2]江伟伟.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文理导航,2014(17):72.
[3]缪辉萍.例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5):35-36.
[4]张秋梅.生物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7(1):67.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研究 开发 有效途径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9-01
《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科的阐述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科教学中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与场所。具体说来就是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1.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生物学科的独特性,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同时又具鲜明的地域性,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本着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1“激活”课堂
可以帮助师生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1.2体现新课改理念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生物探究实验课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践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实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1.4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初中生物,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是运用生物学科为主要知识,辅以其他基础学科知识进行的有关观察、考察、种养、实验、研究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将我们的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2.1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课程素材
淮安地处我国北方南端,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 东有盛产鱼虾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其中水域面积达31.26万公顷。园林众多,有比较著名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第一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 ,清宴园等园林,这些资源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的调查等实验课程的最好素材。
2.2充分挖掘当地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选取本地最佳的实验材料,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部分课本实验进行替代或补充,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
3.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立足课本,密切联系本地资源和特点,这样才能开发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在研究和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进:
3.1梳理教材,选择可供开发的校本实验课题项目
首先对初中生物4册教材中实验进行分类和整理,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将能够作为校本实验课题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挑选出来,深入研究,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实验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2联系实际,研究可供校本实验利用的本土资源
联系淮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选择能够利用的,同时又比较便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83-03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根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要以课堂为媒介,传播“科技兴农”的方略,贯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将初中生物教学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中学贴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实验材料易得等优势,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并提高其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在同来自我省16个市农村初中40名同行的3个月的学习交流中,我深感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省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观念滞后,生物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受中考指挥棒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的生物课处在极其次要的位置,主要表现是:有的学校几乎不开生物课,有的学校妄自减少生物课课时,有的学校随意删减教学内容,有的学校课表上安排有生物课却并未正常开课……生物课让位其他课程(主要是中考必考课程)或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农村初中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上存在教育观念严重滞后的现象,应试教育观念的残余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2.师资力量薄弱,生物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受农村初中生物学科地位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生物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调查发现:近年来应聘到农村初中的专业教师并不多,生物教师更是难得一见,现任专职生物教师少之又少,生物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学校的上述现象更加严重。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主要表现是:①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②课堂教学上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③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提问、问题设置等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④生物实验和教辅设施短缺,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模型,实验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3.学生兴趣不高,生物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说实在话,初中学生一开始对生物的兴趣是蛮大的,可以用兴趣盎然来形容。然而,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初中生物虽然被列入教学计划,但没有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进而变得兴趣索然,生物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我省部分地区进行了中考改革尝试,将初中生物部分纳入中考范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生物学科了,生物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涨了,这些地区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大为改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紧密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将农村生产生活知识融入到课堂课教学的导入、中心授课和结束等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活学活用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①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农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经验导入新课,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教师提问:校园绿化新栽的香樟树为什么要去除一些枝叶?在学习“叶片的结构”时,教师提问:叶片的正面颜色为什么总比背面颜色深?秋天地面上的落叶,是正面朝上的多还是背面朝上的多?……这种以学生耳闻目睹的农村生产生活现象作为设疑提问的素材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到新课的学习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倍感亲切,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新课导入顺理成章。②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攻克重难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生物模型的特点和规律,若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生物知识进行生活化诠释,在所学知识和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能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提前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周边农田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同等条件下,田边地头及种植稀疏地方的小麦总比种植过密地方的小麦长势强壮”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一现象,分析说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强”,从而引申到“夏季作物因关照较强可以适当密植,冬季作物因关照较弱可以适当稀植”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道理。再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会释放出热量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境:刚收获的小麦如果堆成堆,过一会把手伸进小麦堆里会有什么感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感觉到热”!教师继续启发:“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小麦堆里,还会感觉到热吗?”少数学生迟疑后回答:“感觉不到热!”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很快作出回答:“种子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强,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教师接着启发:“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长时间贮藏种子?”众多学生齐声回答:“晒干贮藏!”……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学生熟知的农村生产生活知识,教学的重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③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结束新课。如果把一堂有效的生物课比喻成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那么“起调”(导入)必须扣人心弦,“主旋律”(中心授课)必须引人入胜,“终曲”(结束)必须余音绕梁。例如,“叶的结构”一节我们可以这样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它和植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植物的生长为什么需要光呢?植物又是怎样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光合作用”,请你课外阅读教材或有关光合作用的科普读物,看谁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共同探究!再如,“光合作用”一节我们可以这样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但光合作用还有许多秘密尚不为人知,如果光合作用的奥秘一旦被完全破解,我们就可以工厂化制造粮食,再也不需种田了,这将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革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结束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热爱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回味悠长、欲罢不能。
2.实验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题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农村初中生物实践教学要在继承传统方法优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①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根据初中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把课本知识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时,教师提前布置兴趣小组的一部分同学尝试生产豆芽菜、一部分同学水培洋葱、水仙等,注意观察大豆或绿豆种子萌发和洋葱、水仙发根的过程,然后利用学生亲手培养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农村初中的每一节实验内容总能找到学生最熟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演示实验教学。农村初中周边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初中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采用鲜活标本、材料有效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例如,学习“根的形态”时,教师课前带领兴趣小组的部分同学到校园周边采集同学们所熟知的小麦、油菜、狗尾巴草、樟树幼苗等不同植物根系标本;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如下实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你们手中各种植物的根系有什么特点?根据根系的形态不同可以将你们手中的植物分为哪几类?课后调查我们熟悉的其他植物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这些小小的课堂演示实验,材料易得,方法简便,学生感知在先,教师只要简单归纳、引导就能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而且记忆牢固,终身难忘。③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生物课外活动是生物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校园内外、家庭内外的一切生物实践活动。在进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科学规划、精心安排、认真指引,学生可以以“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修剪、花卉栽培及家禽家畜饲养等小实验,制作“淘气的昆虫”、“奇异的叶”等系列动植物标本。这些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学校标本室,而且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的不足、密切师生间的情感交往,更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将来服务农村生态产业奠定基础。
三、改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建议
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目标,为改变我省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笔者的看法和建议如下。
1.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事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包括: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执行的监督管理,增加初中生物教研经费,培养优秀的初中生物教师队伍,将初中生物纳入升学考核范围等。只有这样,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才会更多的关注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才能有效改善,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教材及课程标准,不断摄取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要将初中生物课程融入时代精神,不能单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结合;要将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
3.提高公众对生物科学的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的衣、食、住、行需求离不开生物科学知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公众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度不高,生物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学科更好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国家要加强生物科学价值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和普及生物科学知识,让学生、教师、家长和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总之,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受制于教育观念的落后而不能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另一方面,农村初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物教学资源,方便开展生物课堂和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信随着国家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重视,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寒梅.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03):12-56.
[2]孙涛.农村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初探[J].甘肃日报,2011,7,8(01).
[3]黄明韶.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1999,3:8-35.
[4]杨振德.对深化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科学,1998,9:34-45.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课改的实施,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正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很有必要研究采用哪些策略来保证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开展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于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
二、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想,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三、研究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随着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会成为对每个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操作形式及实施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分析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第二、调查分析目前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和教师对此的认识;第三、分析教材的编制特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第四、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出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种应用策略,并整理出一些案例;第五、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有显著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改善同学关系,进而更有力地促进班集体发展;同时对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成绩也有显著作用。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的人际交往中习得的合作精神、科学素养和社交技能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构建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四、注重学生课外调查,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等实践能力
调查研究是研究生物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学好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条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有关生物方面的调查研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生物学技能,是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通过开展调查有关校园内及自己身边的动植物,调查身边生活环境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调查人口的增长情况,调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等等调查研究活动。并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撰写调查报告,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实现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反对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合协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调查与研究不容忽视。
总之,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效性教学要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采取贴近学生生物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一门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科学,有待广大生物教师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洪森.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4).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生物课程,这是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奠定基础的阶段。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靠死记硬背学习生物知识,然后通过习题和试题加以巩固。这种被动单向的教学方式或许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却无法激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这样才能为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课,出于好奇心,学生对生物学习有着很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也是出于好奇,对于没有明显变化的实验则兴趣不大,甚至不想动手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F象,忽视了实验所包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对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因此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对生物抽象理论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初中学生是初次学习生物知识,对于一些熟悉的生物现象会有比较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学到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直接认知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会缺乏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DNA结构这一章节时,学生根本不能直接观察到DNA结构,也不能像观察细胞那样用实验感知,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熟悉感,同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有难度,更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物教学中还涉及不少抽象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会觉得困难,甚至厌恶,影响学习效果。
3.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注重找寻合理的生物教学目标,进而有效地为后续的生物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生物教学的明确目的,对于目标的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进行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先进教学理念和生物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和策略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没能与时俱进
造成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观念古板的原因是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学的要求,始终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模式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的最优化,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用直观的情境、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涉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将其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或者通过建立一些有趣的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DNA结构知识时,可以将DNA、RNA等物质制作成一些可爱的人物形象,然后将其进行的生物活动用直观的影像表现出来,赋予其一些人的活动和思维,然后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能够对这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活动有直观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生物课程教学策略的长处,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生物课程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教学的创新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初中生学会生物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可以在进行生物名词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基本概念的知识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进行对生物种类的分辨方法的猜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生物的基本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程度。
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教学是由老师来进行组织和实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学生。然而,现在的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按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思路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参加教师培训,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
我们要认清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到对各科一视同仁,不能将生物作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对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大家积极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改革困境 路径选择
2001年,“新课标”登上教育事业的大舞台,生物教学的改革方向、内容、路径、内容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但多种教学体制的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的生物教学在其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遇到极大的困境,因此,十分有必要探讨与研究初中生物教学当前多面临的困境,实现寻找初中生物教学有效发展路径的目标,进一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陈旧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的新课标大环境之下,初中生物教师的思想由于无法得到完全的改善与创新,导致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无法与时俱进[1]。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弊端:
1.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依然是绝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的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以至于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学改革下应运而生的新的教学模式采取漠视甚至排斥的态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忽视对学生实践方式的引导,以至于挫伤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积极性。
2.升学率始终被全国各个中学视为办学、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以至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却忘却学校教学的真正责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必要基础。在学校,学生不仅仅注重最后升学的那一纸证书、一张录取通知单,更注重在学生所收获的情感的升华、知识的储备和素质的提升。
(二)教师队伍及其教学能力缺乏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师资力量仍然存在相对缺乏的问题,并且教学能力亟待增强。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很多人对初中教学都不像高中与大学那般重视,以至于无法对初中生物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忽视初中生物学科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导致初中生物学科的师资需求与师资投入无法形成有效的比例关系。
2.知识结构老旧。绝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科的研究不够深入,以至于知识结构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与更新。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棘手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解决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知识能力有限。部分教室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再加上平时教学工作占据大量时间,以至于无法进行研究等更新知识结构、扩充学习知识的学习活动,无法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予以改善和补充,以至于无法满足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2]。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学校若想有效提升总体的教学水平,则必须从师资队伍着手。师资力量是学校与学生得以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可以说是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提升教学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学校应提升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度。要建设一直强有力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师资队伍,必须由学校率先对其加以重视。只有充分意识到生物教师队伍的紧缺,并且从根本上提升对师资力量的重视程度,才能使师资队伍得到建设与发展。
2.大力引进师资力量。学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师结构及教学模式和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并且在充分意识到师资力量紧缺的前提之下,弥补现有师资力量中的不足,应着引进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不仅弥补一些老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的缺陷,而且为学校的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3.定期举办生物教师培训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知识水平滞后、教学能力不强等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学校可以以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及开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进行定期的改善与补充,以达到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在建立过程中必须以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与提出建议为基础[3]。对此,本文将其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的课堂表现、课堂学习效果及学习状态,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在上课时的认真程度及活跃程度,注重对学生全面性的综合评价,借此提升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有机统一的目标。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的讲课方式、教学方法及对教师课程安排的评价,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与授课形式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由此加强教师对课程形式的创新,促进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与共同发展。
通过上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分析可以得知,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陈旧、教师队伍及其知识的缺乏、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新模式、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路径选择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中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目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138-143.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实验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校本课程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多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如果将校本教材仅仅当作学科兴趣活动延伸或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那其课程开展会受到很多影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尝试将校本教材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均能接受,以实现互利共赢。新余某初中就尝试开发《初中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校本教材,围绕实验等中考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这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紧密联系中考内容。有的校本教材则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这既能联系初中生物知识点,又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探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校本课程要以生为本,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
校本课程首先要进行调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不应只是一本教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与地方资源,如当地公园、校内风景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单独设立生物学科的情况下,在校本课程开设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学科拓展延伸类课程的开发,如,一些学校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生物教研组与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合作,围绕环境保护、综合实验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生物与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将生物校本课程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体。这种形式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三)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根据作业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笔者把校本课程的研究性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收集类作业、延伸类作业、自主类作业。收集类作业需查阅相关生物专业书籍和教材,一般采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延伸类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主题,自主开展拓展性学习。、
四、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属于新兴事物,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熊玉华 单位:新余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本文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特提出基于图文转换的教学方法。通过串联知识点、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合作平台等教学措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图文转换;概念;流程图;高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生物具有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有效表达。至此,本文作者针对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生物结构图和示意图广泛编排于教材中,对于很多知识章节,教材中都有图解。图文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通过系统的组合方式组织到一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1.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最容易忽视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仅仅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综合能力锻炼。再者,很多地区的中考不考生物,学校及家长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缺少对生物研究的兴趣,更谈不上认真学习生物。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往往是生硬地将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图文转换法教学的优势
所谓图文转换法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借助课本插图,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强化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概念以图文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知识点所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配有插图,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基于图文转换法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建议
(1)串联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鉴于图文转换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串联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帮助学生记忆思考。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借助图文模式,将抽象的结构层次给形象化、深刻化。同时,伴随的是概念的深化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引入多媒体技术,直观图文转换教学。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到教学课堂。那么,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知识概念及图文模式相结合。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才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思考起来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吸收知识内容。
(3)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所谓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某一知识内容精心设疑,然后学生有效分组,围绕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建立图文模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人体的呼吸”课时。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模拟“肺及肺泡模型”,构建“呼吸系统模式图”。然后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和模拟模型,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改进成果进行点评及指导。从而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可知,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
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项制高点,带动了整个教育领域多个领域的发展。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顺应教育时展的具体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提升,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及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看法。
1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种情况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接受能力强。如果是受到外界的强制才被动展开学习,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搜集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直观而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过去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依靠黑板、粉笔和书本,教学环境枯燥无味,所教的知识也不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心理,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果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声像植入生物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再配合几张挂图,整个教学气氛会显得枯燥无比,不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较差。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一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可以寻找线形动物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的场景资料,采取模拟动态的形式配合讲解。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课堂上,教材是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中心,教室是唯一的授课场所,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上、教室内,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且也仅仅掌握了理论部分,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掌握必要的技能。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生命学的学科,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学可以由教室延伸至户外,将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再配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生物课本活起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也逐步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可以得到同步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一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生物课程应当以实验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尤其重视,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生物教材应当与新课标实现同步,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在实验中探究和调查,这些都可以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以顺利完成的,有的实验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这是现阶段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大瓶颈。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对于受到现实条件影响的不可能进行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讲这些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引导学生可以顺利观看实验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公共实验积极观察和思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在生物课程中,显微镜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它所能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传统课程中,生物教师会将实验的要求及步骤通过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讲授方式掌握实验的真实情况,如何使用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以及粗细调节器等,这些都不是讲授能够传达的。无论教师讲解的如何清楚,学生也无法通过听讲掌握操作技能,很多学生会在具体操作中不知所措,不能准确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依靠更加直观而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并从中掌握基本技能,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例如,在在开展蚯蚓的探索性实验时,需要学生饲养蚯蚓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结构,这些实验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开展。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下开展实验活动,还可以根据蚯蚓的不同阶段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课堂中可将这些拍摄的图片以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重重阻力,将蚯蚓的探索实验开展地栩栩如生,专业的实验课程自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全面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师与学生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学习及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局面,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2]严凤林.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福建中学数学,2004(09).
[3]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04(01).
[4]梁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师生物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