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发展机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药流通行业;价值链模型;医药物流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市场经营的逐步发展,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问题,而从医药行业层面的分析相对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给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1. 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药品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药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1984年,政府开始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规定;1999年,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正式加快市场化建设步伐;2009年,新医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业集中,完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医药企业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医药企业往往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由于区域壁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做强做大。此外,我国医药分业制度尚未确立,医院在医药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品的正常定价以及医药市场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医药流通行业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医药行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GSP虽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行业现状。
2.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截止2009年5月,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就有1.31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过千亿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3家超过200亿规模,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销规模分别为692亿元,291亿元和212亿元。2009年,我国前三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行业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场,医药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例如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96%、日本则是75%,欧洲国家略低为64%,可见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业盈利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流通成本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特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和利润率指标分别约为8.2%、7.0%~7.6%、0.6%~1.2%,美国和日本医药流通企业这三项指标约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医药物流水平比较低,运输、仓储等手段依旧比较传统,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行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分销环节过多,导致市场营销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整体医药流通行业尚不规范,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也导致了整体的利润率不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域壁垒的存在,弱化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往往直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场兼并重组的不断加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生存危机。除了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传统的药品批发,服务对象也局限与当地的医院和药店,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下,将导致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的危险。
三、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价值链模型被应用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传递。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行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行业价值链。
医药行业价值链一般由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店和顾客等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医药行业价值链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体目标是追求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也即行业价值链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或竞争能力。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或零售药店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顾客则更多的是产品和价格的接受者。
(1)医药生产企业。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2001年的2 040亿元到2010年的11 741亿元,增长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医改,医药行业将继续不断增长。在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相对于其他节点企业,有着较高的议价能力。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上游的药品来源渠道管理和对于下游的营销网络控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3)医院或零售药店。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实行医药分业试点,2009年3月出台的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启动。医院药店仍是我国重要的药品直接销售渠道。随着国家对于药品管制的放开,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较高,医药零售行业在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零售也面临着洗牌,整体利润率趋于合理,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药店也已成为医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的主体即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医药市场规范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医药物流服务和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保障措施对于医药行业的边际利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医药市场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行业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对于行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于行业的自治和管理。
(2)技术研究与开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是行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来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有效的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医药物流服务。药品的保存和运输相比于一般商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大大加快医药流通行业的运作能力,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医药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这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对策
1. 向前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控制营销渠道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向前整合,即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加强对于零售终端的控制。我国的医药零售终端主要分为零售药店和医药两个部分。针对零售药店,可以采用战略合作、参股或者并购的方式,加强与其联系。例如九州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发展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购河南杏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收购后公司间接控股90%。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医院药房托管等业务,巩固医院医药销售市场份额,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总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更多的药品销售终端,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得对上游供应商更大的话语权。
2. 向后整合,通过委托加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后整合指的是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医药流通企业委托医药生产企业为其生产,从而发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药品还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为例,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团内部的工业生产资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药品。此外,向后整合还包括与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证其药品的稳定来源。
3. 向内整合,推行现代化物流,提高运营能力。所谓向内整合,指的是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能力,特别是仓储、运输和配送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力。然而我国医药物流相对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传统服务,没有真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推行现代化物流,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4. 向外整合,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医药流通企业除了考虑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外,还可以考虑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与行业的集中度低导致了医药流通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此外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最后往往演变成价格竞争,从而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同业联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通过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链建立其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协作联盟,从而避免了同级别的企业因利益相同造成恶性竞争,使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取合理利润。
五、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保障措施
1.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定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堵塞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实现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混乱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医药流通行业等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行业自治,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定价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有效配置。
2. 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从而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对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医药物流技术方面,条形码,RFID等标签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药品的管理和监控,GPS、GIS等技术的应用将加强医药运输和配送过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台如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不断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医药流通行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3. 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优化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流程,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药品的流动,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对于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相比于物流服务,上下游的医药网络建设更为关键。对于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下,实现商流与物流分离,能够使其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快市场布局。对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更是有利于行业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是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战略历来是企业发展之本,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流通行业近几年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态势,导致医药行业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对此,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相关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从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纳国外行业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凡礼.兼并重组催生医药流通新格局.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6):78-79.
2. 郑晓红.从行业价值链探讨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之路.海峡药学,2009,21(7):188-189.
3. 陈彪.医药行业整合与物流发展现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5(6):74-77.
4. 陈志和,马爱霞.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趋势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2,(5):270-271.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结合国家政策,把医药行业分为五大子行业进行逐一分析其投资价值。
关键词 医药上市公司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消费类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理和精神健康的关注以及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医药行业长期豁求增长的坚实基础。在证券市场上医药板块对风险厌恶型资金和从周期性行业流出的资金产生强大吸引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细分主要可分为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医药流通业五大子行业,以下将对这几个细分子行业进行逐一分析。
一、化学原料药企业
2006年,化学原料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288.81亿元,同比增长16.7%;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化学原料药工业为1258.50亿元,同比增长13.41%。从利润来看,化学原料药工业为71.99亿元,同比增长17.87%;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但从医药上市公司2008年3季报分析,化学原料药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都是增长最迅速的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0.02%,与行业增长速度相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5.19%,远高于行业的增长速度。
二、化学制剂企业
化学制剂生产商研发能力较低,产品主要以普通仿制药为主,产品同质性高,竞争较为激烈,导致盈利能力较低。虽然由于“医改”的因素及包括震后防疫在内的大规模传染病防治需要,一些厂商的普药产品有望放量,但是较低的毛利率水平不易给公司带来太多的利润。相较而言,依靠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品,从而维持较强盈利能力的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重点关注我国化学药领域内研发能力最强的恒瑞医药。
三、中药企业
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在中药原料和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中药类上市公司大多拥有难以模仿的生产工艺和历久弥新的专利技术.具有垄断性的市场竞争优势,能保证风险相对较小但长期稳定而丰厚的收益。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对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此政策性文件的公布对中药类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另外,中药企业走中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路线已成趋势,关注江中药业,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改造传统中药的前景也十分可观,关注先行者天士力。
四、生物医药行业
一方面,由于生物药品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且可大规模生产,生产周期短利润极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其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清晰显示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意味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仍然以仿制为主,需要关注具备成本、技术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他们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且可能抢夺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关注天坛生物、华兰生物、通化东宝等公司。
五、医药流通业
我国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我们保守估计,到2020年,药品市场规模也将是目前的3倍以上,总规模将超过1.2万亿。医药流通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经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最直接受益者,200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达到4026亿,年增速创近年新高,达到19.82%。
基于新医改扩容,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产业格局从春秋到战国,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改善以及我国进入降息周期等理由,我们给予医药流通行业“增持”评级。根据公司的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关注四家上市公司:一致药业、国药股份、南京医药、上海医药。
参考文献:
其中有一大批营销新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之中,凭借傲人的市场业绩,迅速成为佼佼者。同时,也有一大批营销新人,面对高度竞争的医药环境,满怀热血和激情步入看起来很美的医药行业,但在新鲜感过后,面对激烈竞争,往往无所适从,往往变得茫然,往往激情顿失!
那么,医药营销新人,你该如何面对现实呢?根据笔者多年带领营销团队的经验,笔者认为面对残酷的现实,必须“大处着眼,认清现状,面对现实,因势而变”,以企业如人的心态和观念对待所选择的每一个企业,顺应整体行业的宏观环境变化和所处企业环境的微观变化,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积极的去面对残酷的医药竞争环境。
一、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1、医药经济稳步增长,医药行业仍是高速增长行业
2006年,国家权威机构资料统计:
Ø 医药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9%;
Ø 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
Ø 医药出口总额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0%;
Ø 市场消费需求活跃,比上年增长11%。
2、医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行业洗牌加速,重组是未来医药行业的重头戏
通过并购、重组扩大经营规模,追求规模效益已成为医药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批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大集团企业将成为引领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医药行业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远未结束,行业洗牌还会加速。
2006年华润入主华源;
东盛退出白药;
东盛将“白加黑”、“小白”、“信力”等感冒药转让给拜耳;
三九将零售药店出售;
荷兰GRI集团同贵州一树药业合作成立舒普玛(中国)公司;
联想控股100%收购石药集团国有产权;
――――――
3、国家医药改革重心转变
为了减轻企业压力,药品价格管理以政策调整为核心,价格调整为辅。价格的调整主要放在毒、麻、精药品以及部分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产品上。国家改革重点转移到医疗机构改革上面。
4、医疗机构招标、生产企业药品监察、医疗机构治贿继续对行业进行洗礼
洗礼的结果,净化了医疗环境,把医院真正推向市场。对于众多企业而言,产品进各级医疗机构的机会均等,不需要更多的暗箱操作。
二、公正面对现实——完美是一种理想和方向
企业如人,凡生存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世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企业。作为营销新人,进入医药营销行业,进入一家医药企业,都会面临诸多问题,企业自身的,团队的,自己的,管理的,作业习惯的等等很多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公正面对现实,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完美只是一种理想和方向。
1、断层的管理环节 巨大的内部沟通成本
有管理学家曾经说过,其实,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最大的成本不是营销成本而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沟通的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不会存在人员的流动,作为个体的营销人就不会去努力寻找更合适的发展舞台和空间,这是作为个人存在所不能避免的问题,是企业经营都会存在问题。
换句话说,其实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在逆境中生存在逆境中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来享受企业所提供给你的福利待遇,这对于我们营销人而言都清楚是不现实的。
2、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相冲突
医药营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团队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带来了不同地方的文化。来自于不同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的作业习惯。
俗话说,到那个山唱那个歌,任何一个人到了任何一个企业,就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原来的习惯去做事做人,尤其对于营销新人,刚毕业或者在其他行业工作,面对崭新的医药行业,肯定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肯定会遇到来自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的相互冲突。
面对冲突,我们首先要学会适应,学会努力发掘企业自身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在适应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再用我们的能力去进行有效的改变,这才是体现价值的所在。
3、医药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竞争更加激烈,医药人生存愈加艰难
每天有2家医药产生,5家流通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状态,一天有50个医药营销经理人、200多个一线销售医药代表面临转行。
2003-2006年,全国医药企业赢利能力逐年下降,亏损金额大幅度提升。2006年全国医药销售收入利润率增幅为11.01%,低于全国全口径工业如利润增幅20个百分点,医药工商企业创新能力基本没有了。
发改委近期公告,国内医药企业,亏损面达到22.62%,累积亏损金额44.63亿元,亏损企业达到1368家,同比增长了27.37%。
以暴利为特征的医药行业已经成为过去,以赚钱多赚钱快为特征的医药营销人也已经成为过去,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要沉迷与过去!
三、个人如何应对
抛开企业不谈,作为个人,求职生涯更应该重视什么?
1、选对行业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虽然世上行业很多,真正能够长青的行业不是太多。只要有人,就会有疾病,就离不开吃药。无论是现在的“有病而治”,还是将来的“无病先防”,健康永远都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那么医药行业应该属于一个不错的行业!
作为营销新人,我们必须明白“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可见行业选择是否正确对于一生的成就大小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必须慎重的面对行业选择。
2、走对企业
同为医药企业,也分个三六九等。普通小厂早在GMP认证过程中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挺过来的还在喘气。中型企业只能偏安于一角,勉强维持生活。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已经发展成型,进入的门坎也高,升迁的机会不是太多。
有一定规模,虽然暂时不够完善,但有发展空间和机会的企业才是首选,炒股要选绩优股。作为营销新人要客观的面对自己的未来,真正的去判断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我们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企业?真正衡量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完美的企业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确实是不存在的。一切正常的企业会有,但往往这部分企业对于个人而言,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是微小的,恰恰是着眼于未来有很多发展机遇的企业才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企业,这是必须清楚认识的!
好的选择等于成功的开始,一个人的成功来源于跟对人,但未来医药行业个人的成功更在于跟对一个好的企业,没有一个好的企业,在汹涌澎湃大浪淘沙的医药市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个人定位
自己适不适合在某个行业发展,自己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有没有长期的职业目标,自己心里要有数,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4、因势而变
出生在黑龙江林区的李艳君,从小体弱多病,父母叔伯们采集草药,用刮痧、拔火罐、针灸等中医方法为她解除病痛。十岁那年,她感染上病毒性痢疾,邻居阿姨用土方法,用小刀在她的腹部割开一个小口,再用罐头瓶拔出乌黑的血液。一位老中医再为她背部刮痧排毒,针灸施药,总算保住了幼小的生命。从此,李艳君逐渐爱上中医,不停地向邻居学习中医知识。
2003年李艳君踏入中医美容行业,但在创业刚开始恰逢“非典”,生意停滞,进退两难。重压之下的李艳君怀着对中医造福世人的信念,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挺了过来,因为她对客户诚信感恩热情,赢得客户的信赖,华豫康宏已经成为中医美容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李艳君对行业内小散乱、虚假浮夸等现象深感忧虑,又对中医界的理念、产品、方法未能落地而遗憾。李艳君想为行业做些事情,于是提出独立承办世界中医养生学术大会的想法,并获得组委会的支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艳君操作过程中发现困难重重,曾经想过放弃,但她是发自内心热爱中医行业,最终第十届世界中医养生学术大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此次大会上,国内外20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探讨美容市场的变革,回顾中医美容养生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享中医药美容行业学术与技术创新,交流人才培养的经验,展望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强调加快中医美容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养生美容事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原国家卫生部前副部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佘靖出会,并感谢身为民营企业的华豫康宏为中医行业付出的努力。
关键词:医药企业;共享服务;财务管理
“共享服务”指的是将企业中的专业性活动(财务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研发活动等)从分散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来提供统一的服务[1],这样有利于提高专业性活动的技术能力、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医药行业,是一个对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类型,在医药企业中推广“共享服务”的概念,具有较大的管理价值和适用前景。目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将财务工作从原本的分散化形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能够提供信息化财务管理服务的共享服务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新形势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它对于保证人民健康、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改政策的出台,从目前的医药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医药行业中的医药企业将会逐渐趋于规范,企业数量将会减少、企业规模将会增大。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胜任逐渐增加的企业规模和逐渐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求。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首先,我国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十分淡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常常将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视为同一种工作[2],忽视了财务分析、财务预警、财务管理等活动的重要性。并且,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规范,仅限于进行内部核算,而没有进行财务投资分析、财务战略管理等工作。另外,当前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落后、财务软件应用不广,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难以取得高效管理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当前的管理方式完全无法承担扩大之后的财务管理工作量,必须借助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来进行成本计算、内部审计等财务管理工作[3]。
(二)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新形势
“新医改”对于基本药物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医药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同时也给医药企业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3]。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正视并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和提升。
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些年头,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随着“共享服务”的提出,将企业内部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财务规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评价工作进行整合和封装,形成一个统一的共享服务部门,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高速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共享中心而非一个企业中推广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显得更加简单有效。因此,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将会更加高效、低成本,具有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如果医药企业能够建设一个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将能够建立医药企业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二、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共享服务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集成,需要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建设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共享服务也是基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因此,一定要以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作为依托,保证预算管理信息、成本核算信息、日常财务信息、绩效评价信息等财务信息的网络传输安全、信息存储安全。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信息,需要通过设置严格的查阅权限、修改权限来筛选访问者,加强对访问用户的管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需要不断更新局域网络的防火墙技术、存储技术、设备维护技术、通信安全技术,来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存储、安全共享。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的结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运用到的管理信息系统、高速通信网络、云计算服务等方式,建设投资成本很大。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能够节约一大笔投资花费,另一方面,能够同时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例如:利用当前的ERP系统来为财务管理的信息收集服务,将能够有效减少信息收集系统的建设费用,并且能够全面收集到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流程中的详细数据信息,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处理提供保障。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懂得基本的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财务管理软件操作,了解医疗企业的各个生产流程和环节。因此,需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基础的共享服务中心所需要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企业内部的医药产品生产流程、熟悉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规范[4]。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招聘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和软件开发等专业的毕业生和研究人员,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
(四)支持财务共享的软件开发
医疗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软件时,为了保证财务信息、产品信息的安全,不泄露重要信息,财务共享和管理的软件可以不直接从市场上购买,而是采取服务外包和定制的方式,自行开发财务共享的软件。医疗企业可以借助软件开发的中介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另外,在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合医疗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管理特点,尤其是充分利用其他同行企业的财务共享软件种类,既保证差异性,又保持行业内的共享软件的大致统一。
三、结语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共享服务逐渐普及的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作为一个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在医疗企业内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方式,显得十分重要。要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共享服务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集成,首先,需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建设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其次需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进行充分结合,有效利用当前的信息化系统;第三要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并加强投资、支持财务共享的软件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建成医疗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名扬.基于信息化的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张庆龙,张春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6:48-52.
[3]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01:28-32.
《当代贵州》:董局长您好,首先对您接受本刊的专访表示感谢。近年来,贵州医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您具体谈一谈贵州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董穗生(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我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162家,药品经营企业5483家(批发、零售)。2000年以前,我省医药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截止1999年底医药工业总产值仅为25.03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处于倒数第二位。2000年元月我局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经过深入调研,针对我省医药产业的现状,找出了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即企业体制、药品地方标准、资源的整合、科技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论证分析,我们提出了正确运用监管手段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的工作思路确定下来后,全局工作人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05年底,全省医药产业销售回款已突破85.4亿元,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18%的增长速度,2006年突破99.1亿元,也高于全省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同期发展速度,排名跃居到全国同行业中上游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同时解决就业人员约30万人。目前,我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企业达15家,贵州益佰、百灵、神奇制药已进入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
《当代贵州》:贵州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董穗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加强领导的结果,是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和贵州医药行业全体人员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贵州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首先是积极向国家争取各种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药发展的政策,抓住了地方药品标准和民族药上升国家药品标准的契机,通过宣传我省民族药的特色和多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调沟通,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其次是积极推进引导企业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实行股份制改造走民营化的道路。我省原有医药企业大多为国营或家族式民营企业,我们通过国家对企业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契机,引入企业实施改制重组。目前,除一家国有企业等待破产外,其余全部重组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并且我省大多数药业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三是利用我省中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鼓励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目前已形成企业加农户联合人工种植中药材、民族药材的格局,并初具规模。第四是加大新药开发促进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帮扶和指导企业不断提高新药的研发能力,促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同时鼓励省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携带新技术新产品与我省联合申报新药,从而使我省开发新药数量明显增加,近几年来共获得国家局批准成功开发上市的新药53个。
《当代贵州》:苗药在贵州医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问我省苗药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董穗生: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省苗药产业的发展更是喜人。在我省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最多,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苗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苗药的价值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地关注。我省苗药产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经过几年发展,以苗药为代表的我省民族药工业异军突起。我省苗药在全国创造了六个第一:申报品种数量全国第一,申报品种评审通过率全国第一,品种剂型的数量占全国第一,民族药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的数量全国第一,民族药的销售量全国第一,获得中药民族药独立知识产权证书的数量全国第一。今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将引导和带动我国整个中药、民族药行业的发展。我省苗药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的广泛认知,如今又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相信我省苗药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代贵州》:作为承担着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壮大贵州医药产业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董穗生:监督管理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我局作为全省药品监督管理和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是充分运用监、帮、促相结合的手段,大力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来促进全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自组建以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富有本省特色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依法行政工作体系,并且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我局开展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通过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机关作风、确保监管工作服务于我省药业经济的发展。举一个例子,今年我省药监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正式开始运行,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生产许可证核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核发、GMP、GSP、GAP、GLP、GCP等认证、药品广告、保健食品广告等省政府确定的35项行政审批项目,皆可在此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其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减少管理相对人与实施行政许可经办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通过一系列的监、帮、促相结合的扎实工作,为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当代贵州》:下一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促进贵州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董穗生: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得比较快,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快前进的步伐。下一步,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监管理念指导实际工作,促进我省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我省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医药产业的主体是制药企业,因此这个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加快我省制药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要真正转变观念,正确履行职能。根据现阶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发展趋势,探索和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科学监管理念融入到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二是加大企业合理的资源配置。我省医药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化开发需要更多“龙头”带动,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企业走兼并、重组、联合的路子,培育我省医药产业的“巨人”企业,形成我省医药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格局。三是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品牌意识。制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产品,产品优势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引导和推动制药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创出更多的知名品牌,真正推进我省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医药产业的壮大。
《当代贵州》:贵州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有哪些启示?
董穗生: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高歌猛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从全国倒数第二跃居到全国中上游水平,并且发展势头良好,继续向全国先进行列跃升。这是我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我省发展的启示谈不上,但我把在近几年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谈一下,和大家共同探讨我省的发展问题。
首先,落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切实做到能快则快,我省一些行业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其他省区市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实现大的跨越和超越其他省区市。
其次,一个行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我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行业监管,净化市场环境,使我省医药产业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第三,要找准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增强核心竞争力。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特色和区域资源的独特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赶超其他省区市。
第四,要注意研究国内国际市场,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脉搏。要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就要对国际国内市场前景、技术发展趋势等有透彻了解,抢占制高点,以新技术、新产品赢得市场。
中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中药的标准化水平低
只有实现中药药材的标准化,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国际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亦即首先有标准化,继而有现代化,进而才能国际化,真正参与国际间的医药竞争。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多采用中药提取的颗粒剂或干粉作为药用原料。用标准化的提取物作原料配药方便.省略了煎制过程,而且称量准确,成分明确。这些原料可进一步制备成胶囊等口服中成药制剂,工艺更简单、规范;我国在中药材颗粒剂和干粉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工作,但科研投资力度较小,且在干燥等工艺技术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距离普及还差得很远。特别是许多大型的中药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中药材颗粒剂和干粉的前途。当然,中药材颗粒剂和干粉不能代替中药饮片,我国大陆的中药饮片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如“余仁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中国的饮片加工和炮制科研队伍却在逐步变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中药材栽培的GAP必须与中药材加工和炮制的标准化相结合,否则,中药的标准化就会出现“断流”现象。另外,我国的中药大多未经“随机分组”、“对照”、“双盲”、“多点观察”等方面的现代药物临床研究,难以为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信服。缺乏现代质量控制标准和科学的药理临床证据是阻碍中药国际化的瓶颈。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我们尚不能拿出充分的数据来证明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的重金属、农残问题及活性成分难以说清的问题都很难为发达国家所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还不是一个传统医学与替代医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医疗实践有无科学药理和临床依据的问题。
(2)缺乏国际化的大型中药企业
大多数的中药企业在国内因其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自身生存尚且艰难,更无法奢望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竞争;较大的中药企业年销售额在二三十亿人民币左右,换算成美元不过三四亿,相当于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年销售额的百分之几。这样的企业很难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在2001年的《高科技发展报告》中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潜力进行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医药工业企业在运行状态、技术投入、创新活力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报告将中外企业的技术投入作了一个比较,1997年美国的制药企业强生公司的研发(R&D)投入为21.4亿美元;而1999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R&D总投人为人民币9.26亿元(约合1.13亿美元)。两者比较,美国强生公司(仅1家公司)在1997年用于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投入相当于中国医药制造业所有大中型企业1999年投入的19倍。2000年,我国全国用于药物R&D的费用为5亿美元,而辉瑞公司用于药物R&D的费用为50亿美元.葛兰素卫康的费用为35亿美元,美国药物生产商联合投资用于R&D的费用为264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和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相比,在R&D上的投资相差甚远。
缺乏大型中药集团所带来的潜在问题是本国的中药市场可能被“进犯”。由于我们在中药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上的投入不集中,力度不够,而国外的跨国公司若调用大笔的资金进入中药领域,在人力资源、产品开发、市场运作等方面,以我们目前的企业实力是无法与之抗衡的。西方的医药行业发展已趋成熟,通过兼并和扩张整个行业的资本和业务基本上集中到数十家跨国集团身上。这些企业的产品研究、市场拓展方面的举措都深思熟虑,影响深远。而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较落后,中药(含保健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因此一旦外国医药“巨头”大举入侵中药行业,竞争格局将是一个集中,一个分散;一面有序发展,强势出击,另一面自相牵制,无章法可言,胜负将不言而喻。
(3)缺乏清晰的自身发展战略
中药走向国际主要有两条路:一是以天然药物尤其是植物药打进欧美成药市场;二是以天然保健品形式进入消费市场。我国在这两条路上均无大的建树,主要原因是缺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推动工作。而这显然与我国5000多年传统中药的应用历史以及中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很不相称。中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我国中药行业自身由来已久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我国中药产业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自身发展战略。我国的中药产业首先要搞清楚它如何“往前走”,才能探讨今后如何“往外走”。
中药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1)较好的国际环境为中药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巨额的化学药品研发成本和不断扩大的天然药物市场需求,使世界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如强生、史克、施贵宝等纷纷把眼睛投向植物药,开始加大对天然药物的研发投入。目前,在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270亿美元,市场份额接近10%。欧共体国家天然药物市场发展快于化学药品,销售自1993年的22亿美元起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中药制剂销售增长为每年15%;美国市场的天然药物销售额年增长速度约为20%。
中药拥有独到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疑难病及一些西医、西药不能治疗或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药在世界各国,特别是逐渐在发达国家受到欢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立法,直接或间接给予中药以合法地位。美国对中药的认同程度虽然不及欧洲国家,但升温的速度较快,FDA出台《植物药品指南》后使中药成为药品进入美国的主流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
我国入世后,企业将享受到所在国的国民同等待遇,因贸易歧视引起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中药可以平等地通过各国卫生部门的审评和检疫后进入市场。另外,WTO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增加对外合作的保险系数。目前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中药企业如同仁堂等开始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在境外开设公司以拓展国际市场,这对提高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很有帮助。
(2)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中药国际化提供了资源保障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达11146种,药用动物l581种,药用矿物80多种,可以确定的中草药50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为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合格与稳定,实现规范化生产,加快中药的国际化步伐,国家已启动中药材种植的GAP认证,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这些都为中药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提供了长期的资源保障。
(3)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中药国际化强有力的后盾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并将中药
现代化列为应“有所为”的高科技产业化范畴。目前,国家已专门成立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管理办公室,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科技部也已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纳入重点研究支持课题。“九五”期间,国家按国际标准建设了新药筛选中心、药品安全评价中心、新药临床基地以资助新药的研究、开发。与此同时,国家还大力推行《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从而推动了产品质量规范化和生产规范化,为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中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药国际化可采取的对策
(1)中药国际化必须依靠中药现代化
中药国际化必须遵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所以实现国际化首先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中药现代化不仅仅是指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化学物质的基础研究等研究技术的现代化,还应包括药材和原料的标准化、产品研制和生产的规范化、产业集中化等宏观性工作。只有通过中药现代化,我们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中药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能够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提高我国中药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占有率。
(2)形成我国科技先导型跨国中药产业
针对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中药产业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系列兼并、收购、资源良性组合和现代资本运作手段,引导和推动我国的中药生产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形成若干个以科技为先导、新产品为依托、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集团。天津医药集团的中新药业,在组合了集团旗下多个运行良好的中药企业后分别在新加坡和上海成功上市,已成为具有数十亿营业额的集团公司。但这样的优秀企业在中国屈指可数,规模还须进一步提高。
(3)重视中药管理国际化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需要中药企业重视科学管理,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上必须满足国际化。一方面,企业要执行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都分别执行统一的GAP、GLP、GCP、GMP、GSP标准,这样才有资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要跨出国门,就需要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或参股、控股海外公司。因此,企业如何按照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设置和管理海外机构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办法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就难以生存,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无法适应国际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总是企业管理国际化对我国重要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企业的经营者要具备现代管理思想,熟悉国际规范和管理;要重视国际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国外先进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合理进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彻底转变过去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向组织严谨、运作有序的跨国公司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创造优势、保持优势。
(4)实行中药国际营销策略
市场是动态的,它会随着营销的努力而变革。营销的有效性会使企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方式、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相应的收益。国际化发展也不例外,只是国际化发展中面对的是各国的不同的环境,对营销的要求也更高,即需要企业具有更高的营销能力并选择适当的国际营销策略。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必须根据不同国家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制订出适合各个市场不同的营销策略。在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受着西医西药理论的影响,他们对复方中药采取不信任与排斥的态度,因此,要推广中药,国际营销的作用不可小视。我国中药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国际营销理念,采用恰当的国际营销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竞争策略,从而克服中、外差异所带来的营销困难,获得国际化发展的成功。
(5)建立国际性中药研究机构
一些有远见的制药企业,如三九集团、天士力集团和绿叶集团等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并花数百万元人民币用于人才引进、购置设备和科研开发等。我国的中药研究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应考虑与国外的天然药物研究单位积极合作,开展中药研究项目,或干脆走出国门,在欧、美等地建立高水平的植物药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和合作项目的建立将有效提升中药在所在国的知名度,影响国际天然药物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中药的国际研究水平,加快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2002年,受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5.6%;第二产业增长9.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63.3%;第三产业增长7.3%,对GDP的增长贡献为31.2%。与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都明显提高,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处于较好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大于110)以上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处于较差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小于100)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2年年底,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中已有11个处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情况比2001年大为改观,处于较差景气水平的行业数量则由2001年的11个下降到2个,如图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业行业总体景气变化情况
根据2002年各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可将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五大类:
表12002年重要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分类
同2001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基本特征相比,多数行业增长景气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增长景气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如下表所示:
表22001年至2002年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上表显示,2002年除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及饮料工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景气较2001年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车、煤炭、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和建材工业的提升幅度尤为突出。上升行业的数量及上升幅度都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综合考虑行业增长景气的水平和增长景气的变化情况,可将主要的工业行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表32002年重要行业景气综合分类
第一类是景气状况良好(指数≥13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以汽车工业为主,该行业2002年景气均值达137.9,同2001年相比提高36个点以上,景气水平和景气增幅均为近年来各行业之最;
第二类是景气水平较好(130>指数≥11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有食品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工业(不含汽车)和金属制品业。2002年,这4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景气水平和上升幅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是2002年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第三类是景气水平适中(110>指数≥10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包括建材、医药、钢铁、电力、电子、烟草、家电、造纸印刷、饮料、化学和纺织服装等行业,这类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是保证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类是景气水平较差(指数<100),而且相对下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下半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基本走出谷底,在低位景气水平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有色金属工业在年底出现较明显的回升势头,景气水平有望继续高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二、分行业分析与预测
钢铁工业。2002年基本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较好持续性的增长阶段,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除个别月份受市场预期调整影响出现短暂波折外,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年末景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达到2.1亿吨,受此影响,钢铁价格在板材的带动下强劲复苏,有力地拉动了钢铁企业效益的普遍回升。据估算,2002年房地产业用钢新增量占全部钢铁新增量的60%以上,机械工业占新增钢产量的30%以上,是拉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应对美国201条款,我国政府出台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继续扩张,国际钢材市场消费形势也将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显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国内钢材价格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企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2002年;另外,钢材进口将得到抑制,出口有望高于2002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200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经历了下降——震荡——上升三个阶段,以近似于倾斜的“W”状由年初的谷底缓慢攀升,虽然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全行业增长景气缓慢复苏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企业的市场预期是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运行态势的主要因素。从年初的情况看,由于国际油价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市场消费未见明显起色,行业运行延续着上年的颓势,增长景气指数滑落至历史最低。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内油价走势也有所波动,受此影响,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先升后降,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9月以后,中东局势日益恶化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使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对油品价格的调整,国内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市场的操控力度,虽然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下游企业补充库存以规避高价风险使国内消费形势开始好转,增长景气稳定上升,全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现象。预计2003年,国际油价将先高后低,全年均价与2002年持平或高于2002年,国内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成品油消费总量为12250~125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全行业增长景气将保持2002年的回升势头,行业复苏之路还将继续。
电力行业。2002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较高区间。电力生产、供应高速增长,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用电16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590、11830、1980亿千瓦时,增长3.0%、11.2%、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0亿千瓦时,增长7.7%;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002年电力行业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动力;第二,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能耗行业的
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第三,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及西部地区用电普及,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迅速提高了农村通电率。中国产业增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显示:2003年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长景气将总体运行于良好景气区间(历史峰值水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7820亿千瓦时,增长率约10%。另外,由于电力全国联网工程尚未全面完成,竞价渠道尚未建立和煤炭价格上涨致使火电成本上升,电价在2003年不会出现明显下调。
化学工业。2002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复苏的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均值明显高于2001年;生产和销售保持同步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产值7596.2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15.7%,受此影响企业获利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资产利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2002年化工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的需求拉动力量,如修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对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直接,特别是塑料板、管、带制造业,橡胶零件制造业充分受益,景气指数稳步上扬。其次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洗涤用品、化妆品药品)、日用塑料制造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再次是汽车、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橡胶制造业(轮胎制造业)、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需求也有所增加。200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保证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不过,如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会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多种化工原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化工行业增长预测模型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预测成果显示,2003年化工行业总体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汽车工业。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和持续性不仅以往不曾出现,在所有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与此相应,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景气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其中,轿车109万辆,比上年增加55%,累计销量112万辆,比上年增长56%,是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首先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热点转向住、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国内大城市私车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大大促进了需求的增长。由过去的目录制管理改为公告制管理,生产厂商数量增加,民营资本、外资相继进入轿车、客车和零部件行业,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令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价格水平不断降低,进而极大刺激了用户的购车欲望。再次,汽车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汽车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加紧修改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规范市场行为、推进税费改革的政策法规,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2002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刺激下,各大汽车企业大幅度修订了增产计划,新车型的推出步伐比2002年将明显加快,势必形成更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最新预测结果,预计2003年汽车工业(含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全行业景气水平将在2002年基础上再创新的景气高峰,达到160点左右的水平。预计2003年汽车产销总量可以达到400万辆以上,增长幅度在23%左右。分车型看,预计200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将达到约160万辆,增长幅度40%以上。进口轿车数量10万辆左右。客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增长率约为13%。载货车中,重型货车仍将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力军,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约125万辆,增长幅度13%左右。
机械工业。2002年,机械工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8489亿元,同比增长25.1%,居工业各行业之首,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从发展态势看,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2002年初开始平稳上升,在经历7、8、9月的震荡调整之后,逐步在115点左右的历史最好水平的区间内稳定下来。200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内在增长力量的集中表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机械工业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2002年基数太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可能要适当低些,按工业总产值计,将达15%左右的水平,按增加值计将达12%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将继续看好,并可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纺织服装业。2002年,纺织服装业呈现良好运行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整体水平好于去年并且处于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服装业和棉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盈利行业。2003年,纺织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纺织服装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内波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有可能回落,纺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增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电子工业。200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高速增长;国内电子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逐步回暖,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0点以下上扬至113点,达到近3年以来的最高点。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3%,成为对2002年工业快速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然而,在行业增长景气复苏的同时,企业效益景气未见明显起色,延续了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下滑势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跌至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行业亏损116.2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税金总额247.6亿元,同比下降了8%。预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年,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00点以上的高位区间运行。其中,消费类产品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投资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预计全球PC市场增长7.6%;2003年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信业总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3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规模将达到3亿户,年增长4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也将超过2.5亿户,电话普及率将达到40%。
家电制造业。2002年,家电行业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
回升态势,其中,黑色家电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是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引领行业景气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景气与出口量表现出一致的前高后底。伴随增长景气的缓慢回升,家电业效益景气也开始走出亏损的地带,总体平稳回升,黑色家电表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白色家电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2003年,家电制造业仍将维续复苏势头,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2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空调器如果天气形势好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微波炉的跌势将趋于停止,大致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同时,家电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2002年中国家电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将继续有上乘表现,业绩将会有大幅度的跃升。
建材工业。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拉动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显著提升。全行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并先后出现两波较有力度的上升。维持行业良好运行的主要动力为水泥制造业,在年初的100点上方盘横了5个月后,6月份景气指数从100.8点上升到108点。与此同时,全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全年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私营经济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58%。2002年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为2003年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2003年建材工业产销量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进一步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关小上大的结构调整政策等有利因素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自2002年9月出现的复苏趋势。
建筑业。2002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6点迅速攀升至120左右,增幅达25%,前半年景气指数上升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年,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2003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低于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将持续,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但由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
煤炭工业。2002年,煤炭市场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格局,产销同步增长,煤炭价格继续适度回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是1997年以来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波动,进入下半年后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企业实现利润显著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增加42.3亿元,增长97.3%。2003年,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行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预计全国煤炭产量将在14.3~14.5亿吨,其中国内市场消费13.5~13.7亿吨,出口继续稳定在8500万吨左右。
烟草行业。2002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初基本延续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幅上升的走势,并在4月份到达了今年的高点120.3点,随后稳步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全年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去年。据统计,烟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908亿元,同比增长23%。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烟草行业的工商利税将在今年1400亿元的基数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卷烟产量将在今年的3425万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卷烟销售量也会适度增长。在卷烟产品结构上,预计2003年一、五类卷烟将维持今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而四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此外,市场竞争将向中高档烟集中;烟草产业结构将有效调整,市场集中度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摆脱了上一年度的下滑势头,出现回暖迹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小幅下挫之后,开始逐步升高,年终攀升至105点,创造了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呈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由于主要产品的价格低迷,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出现滑坡,但势头逐月趋缓,据统计,2002年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减少30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明显回暖;贵金属冶炼业发展很不稳定;稀有稀土金属是景气攀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稳步上升,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比2002年有所改善,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03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扬之势,涨幅达6~10%;中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比2002年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
食品工业。近年来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在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了整个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一直处于较高的区间,从年初起即一路攀升,在11月达到了130.6的历史最高点,行业运行情况良好。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乳品业、水产品业、其他食品加工业等等同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子行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子行业,对食品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突出。2003年,食品工业景气指数将持续2002年的上扬趋势,但受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展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各个子行业中,2002年在兼并重组中逐渐成长的乳品业仍将是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
医药行业。2002年,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先降后升。在9月份之前缓慢下降,主要原因是2001年国家分3批公布了药品降价方案,对医药行业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9月后医药行业的改革出现成效,产业集中度提高,积极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有力地支撑了景气指数的爬升。子行业中,化学药制造业景气指数波动较大,主要与近期有关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频频出台有关,但其出口保持了往年的良好势头,对整个行业拉动作用明显。生物制药业受国家政策扶持,是增长速度较快的子行业,市场潜力巨大。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对医药行业的全面增长将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此外,中药现代化以及生物制药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个行业奠定了产业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界积极因素将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比如国际市场上一些跨国制药公司的“转移生产”将为我国的医药行业提供商机,2003年加入WTO的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等
等。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2003年将是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增长并走向健康发展的一年。
交通运输业。2002年,在多重积极因素的拉动下,交通运输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其中铁路客货运输、公路客货运输、民航客货运输、水上货物运输等主要指标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03年,交通行业货运增长景气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其中,铁路货运随着中国WTO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煤炭、冶炼物资、石油、化肥、粮食等物资的运量将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运量会超过19亿吨。但受“非典”疫情影响,客运增幅将明显下降,其中,航空客运还将扭转近年来的稳增局面,出现负增长。铁路客运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水路、陆路和航空客货运都将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旅游业。2002年旅游业市场需求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分别表现在三大类旅游业务上,入境游出现快速复苏;国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出境游仍然高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可达3800亿元。2003年,受“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影响,旅游行业增长将受重创,预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等等指标都将受到直接影响,并出现程度不同的负增长。
关键词: 保健品会议;会议营销;顾客联谊;操作流程
医药保健品目前的营销现状与国际的发展不吻合,有一点头重脚轻或脚重头轻的局面,营销的主要模式是对渠道或商场开展工作的,面比较广但不实,属于传统营销范畴,营销的效率在行业里是比较低。会议营销的前身就是活动营销,活动营销分室内与室外,会议营销就是室内活动营销,室内活动营销具体讲是把消费者从室外请进室内进行直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的演变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来的。会议营销的演变条件是在市场环境不断恶化,行业制约力强化,产品竞争矛盾重重时所自由压缩而成,一般发达国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销售后,也出现了我们如今的销售局面,既然产生直销的销售模式,会议营销当属于这样的范畴。
一、 会议营销的定义
会议营销属于单层直销,是对数据库营销中聚会销售环节的发挥和放大。就是通过收集目标顾客信息,建立顾客数据库,并且对顾客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归档和整理,确定准确的销售对象,然后利用组织会议等形式,运用消费者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等理念,进行有针对性销售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涉及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化处理、目标人群的前期联系、现场的组织及跟进服务等。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和理解:
1、 会议营销所做的沟通是企业与其目标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的,有较强的针对性。
2、 会议营销所做的沟通是通过组织会议的形式实现的,而非通过大众媒体广告或其他形式。
3、 会议营销的本质是沟通信息,赢得信任,建立感情,最终树立和提升公司与产品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形式与内容
1、 户外促销活动
指选择在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所,以折价、赠送、现场展示等手段激发顾客的需求、促进其购买的活动。大型会议周期宜为每月一次,每次活动应选择好主题,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能够带来实惠。比如:免费游玩、医学专家义诊、真情回报等。在会议内容上,可安排娱乐节目、健康咨询、免费检测心血管疾病、血压检测、优惠打折、购买到一定金额时可发放金卡及有纪念价值的礼品等,促使消费者从心理上产生购买欲望。
2、 室内健康讲座
指场地选择在影剧院、礼堂等,重在对忠诚顾客、潜在顾客传播与公司产品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活动。此类活动适合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市场,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形象,把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宣传品(礼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产品的可信度。该活动显著地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对扩大消费群效果明显。周期宜为每周一次。活动内容应重点突出,如:中老年健康讲座活动。长期坚持大型健康讲座活动,将无淡季、旺季之分,在淡季树口碑,在旺季促销量。
3、 顾客联谊活动
指选择宾馆、招待所、会议室等室内场地,邀约目标顾客聚在一起,开展科普讲座、专家咨询、文艺表演、生日庆典、结婚纪念日、重大节日等亲情服务活动。此活动适合于市场开发的初期及成熟期,在短时间内出销量,有利于市场推广,它要求做到:建立一批稳定的忠实顾客;实行对顾客的跟踪服务(如家访),实行上门免费二次检测,让顾客真正觉得服务远远大于期望值;建立完整的顾客数据库(用数据库营销);实施者必须建立顾客联系制度。 比如:在选择目标消费群体时,必须掌握对方的经济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售前,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刺激产生购买欲望及动机;售中,如何促进消费者的希望购买及实现购买;售后,如何促使再一次购买,使其觉得公司的形象好,产品质量好,服务好,介绍新的目标消费人群,这样做既能体现服务和发现典型病历,又能安抚效果一般的病例(衍生法)。
4、 社区活动:
指在公园、干休所、居民区等社区开展36项免费检测、免费体验等活动。较大活动6~8人一组,免费检测贯穿于所有其它活动之中,让消费者有一个认识过程。
三、顾客联谊活动会议的实施操作程序
最终消费者的销售订单大部分是在联谊活动现场实现的,但它的成功与否离不开现场销售前的每一步准备工作,有关人士曰:活动现场销售只不过是一场"闭幕式",而在此之前的"三次沟通"是关键所在。
一)建立数据库
顾客数据库是营销活动的起点,顾客数据库为营销活动提供必需的顾客个人信息。数据库中主要包含:个人数据--顾客数据显然应该包含所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姓名,除顾客姓名外,你还必须尽量记录所有顾客相关信息,来帮助你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地址数据--它是公司与顾客和潜在顾客联系的关键,同时,它还有助于分析消费人群的区域分布;行为数据--行为数据是有关顾客和潜在顾客与公司交往的历史记录,它能告诉你顾客过去做过什么,每次购买货款的多少,以及购买的时间和频率、购买地点、购买原因?购买时间?被邀时间?所购产品?到会时间?购买地点?回应频率?
对所需数据的进行收集的途经主要包括:社区科普队提供,由2~3名人员组成科普队,深入社区开展中老年性健康检测与宣传等活动,登记每个被检测者的信息资料;利用金卡、抵价券:将金卡或抵价券赠送给购买金额在一定数量以上的顾客,领卡或使用券时必须填好住址、姓名年龄等。进行合适的调查活动,通过与产品功效相关的疾病调查,回收问卷收集参加者的资料,因为问卷上设有住址、姓名、年龄、职业等栏。
二) 电话邀约
建立了数据库资料,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目标消费者请到活动现场。研究表明,电话邀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电话邀约的基本步骤包括: 说明身份;询问顾客使用产品的效果、病症的改善情况。一是显示公司对顾客的关心,售后服务的寄送;二是沟通感情,为正式邀约打基础;发出邀请。邀约顾客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你可以简明告之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和大致内容,重点突出此活动为顾客带来的好处,以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 确定地址和送函时间。如果顾客表现出很浓的兴趣,你可以确定他的详细住址和送函时间。
电话邀约时的沟通技巧应该注意语速和语气,电话交谈时,态度真诚热情,语调清晰温和,语速平缓,不要太急,说话时的态度应该始终像对待今天打的第一个电话一样,避免用单调背诵式的口气,说话时面带微笑(微笑是可以通过电话"听到"的)。其次在态度上应该礼貌和友好:根据当地习俗,用好称谓,熟练掌握"您好"、"请"、"再见"、"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要称对方"你",这有点粗鲁,对方说话时,做到礼貌倾听,用"噢"、"喔"、或重复对方的表示你一直在听他讲话。最后应该控制交谈时间,电话交谈时,没有人希望被打扰的太久,完成邀约要简洁而快速,一般控制在3~5分钟。
三) 上门送函
上门送函体现了公司邀请的诚意,表达公司对顾客的尊重, 面对面地深入沟通,可把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程序细致地介绍给顾客,为现场促销打基础。借此充分了解邀约对象意识、文化层次、购买实力等以便在现场促销时做到心中有数。
上门送函时应该根据顾客的年龄、衣着、行为特点来判断顾客的喜好,然后具体情况向顾客推荐活动/专家/企业/产品。推荐时,语言要平稳柔和,不能生搬硬套,要站在用户立场上,引导其提出问题,逐步提起顾客兴趣。介绍时,应把本次活动的主要亮点和顾客的实际问题(疾病关系)或者顾客感兴趣的话题、活动、服务联系在一起,促进顾客的到会。当顾客产生兴趣时,引导顾客参加活动,把活动主要的内容等详细介绍给顾客,也可留一些悬念给顾客,吸引其准时参会。
四) 活动现场的具体操作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场地选择;场地布置;明确分工,活动前一天,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详细,强化活动的组织性、统一性、协调性,以便实现预期目标;活动模拟,如有必要,事先举行现场活动模拟,保证活动向良性方向发展。
活动现场的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主持人开头语(约5分钟)
突出回报,制造声势和气氛。此时此刻要求所有人全神贯注主席台,保持会场安静。适当时候给予鼓掌,避免冷场。把联谊会的内容介绍给到场的顾客,同时介绍重点顾客。
2、公司领导致辞(约15分钟)
如果是高层次的活动,先由总部领导代表总公司发言(约8~10分钟),主要介绍公司的现状、发展前景、企业目标、规模(突出回报,突出感谢广大消费者对我公司的支持和厚爱);接着由公司经理致辞(约5分钟),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分别站到主席台上(每人一句祝福语),同时其他子公司或地区办事处的领导也可以在列(说明我公司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如果是一般的平常活动,由该级公司领导致辞即可。
3、 专家讲座(最好使用幻灯、投影,约30~60分钟,也可根据会议的种类确定)
具体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产品原理、功能;保健讲座;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胸闷、气短等突出此权威性,以项目发言人/首席专家/知名专家身分出现,注意保持会场安静。
4、 有奖问答及文艺表演(约20分钟)
调动顾客情绪,挖掘潜力顾客,要求员工与主持人密切配合,必要时可将答案提前告诉顾客,从而调动该顾客的积极性;要求适合中老年人,创意新颖,独特,欢快,必要时公司主持人和员工也可参与,有顾客参与的表演活动效果更好。
5、 中场休息(约20分钟):可以加入音乐,此时间为导购时期;
6、 娱乐节目及荣誉顾客上台发言(约20分钟):
员工、主持人带头,充分调动顾客积极性,尽量让潜在顾客参与。即兴表演,注意员工和主持人的默契配合;刺激犹豫不决或情绪型的顾客购买欲,以便实现购买。根据邀请人数的多少,选择荣誉顾客,上台后,总部领导颁发纪念品,对他们表示忠心的感谢。留下2~3名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强、文化层次高、口才好、忠诚的荣誉顾客发言(提前沟通)。此间休息10分钟,让荣誉顾客与重点顾客充分接触、沟通、导购。
7、幸运抽奖(约20分钟)
奖项与奖品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a、奖品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b、奖品为产品;c、最好每个人都中奖。
8、结束:主持人提醒大家,进一步检测,咨询,以便营销人员继续导购。顾客离场时,专人欢送。
四、顾客联谊活动会议的操作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着装统一,佩带工作牌。
2、 顾客进场时,礼仪人员衣着整洁,身佩授带(也可不佩戴),举止端庄,自然亲切,微笑致意,彬彬有礼。
3、 健康顾问在引导各自顾客时,选择性进行检测,咨询、沟通(促销)贯穿于整个活动现过程,切忌强行推销。
4、 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亲情服务"、"情感投资",以"创造顾客、服务顾客"为宗旨,务必要求每个员工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竭诚服务。
5、 健康顾问之间必须互补,集体观念强,避免非自己的顾客则使之受到冷落、淡漠的思想。务必记住他(她)是我们消费者,是上帝。
6、 注意健康顾问与专家、主持人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控制好会场气氛,会场氛围决定销量的好坏,尽量做到掌声不断,笑声连连。
参考文献:
[1]金一铭. 会议营销的三大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05,(03) .
[2]雷海艳. 直销立法规范与行业发展机遇[J]商业时代 , 2005,(15).
[3]施世蕾. 保健品行业会议营销的冷思考[J]商场现代化 , 2005,(16).
[4]李勇刚,胡振荣. "柔性管理"的特征、作用及实践[J]求实 , 2001,(02).
[5]孙文军. 医药保健品会议营销新模式[J]医疗保健器具 , 2004,(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