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德育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课教学设计

第1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第2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面对当今社会日益突显的诚信问题,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诚信教育在我国高校极少作为独立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在深入调研大学生诚信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课程设计,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 诚信教育;课堂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25-02

当前社会诚信问题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整体社会诚信具有重要作用。推进高校诚信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诚信知识,提高分析辨识能力,同时也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从设计原则、课程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设计一套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案。

一、课程设计原则

诚信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不同,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因此在诚信教育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以下原则:

1.要与日常生活相契合。把相对枯燥的诚信理论和学生熟悉的日常事例相结合,使其变得浅显、明白、生动、活泼。现今所倡导的诚信理论大多是前人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很多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生活智慧,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锋火戏诸侯”、“商鞅立木取信”等历史典故都是诚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可见,诚信课程有着天然的条件与实际相结合,使这些理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在大学生心灵中播下诚信的种子。

2.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诚信实践的主体。诚信课程只有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接受认同,才能奏效。笔者经调查发现97%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诚信价值取向,只是受具体情境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象。可见每个学生心中都埋着诚信的种子。因此,在诚信道德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思考,自我教育,把外在的教育目标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从而深化诚信课堂教育的实际效果。

3.要结合法律教育。诚信与法律相结合是现代诚信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契约文明是构建现代法治与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契约精神是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合作精神、诚信能力的有机结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38.5%的在校大学生把诚信划入道德范畴,并未认识它的法律内涵;59.9%的在校大学生不了解基础法律知识,这暴露出高等教育中法律教育的不足和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缺陷。因此,将诚信理论教育与法律教育相合,可以在大学生中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把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相统一的观念。

4.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是人格失衡的表现。大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诚信理论知识,但面对具体情境时,尚不稳定的诚信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使心理的天平向诚信的对立面倾斜,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可能导致诚信价值观的动摇和分裂。对诚信价值的心理体验是形成诚信人格的必经环节,只有将诚信理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稳定的诚信心理品格,才能巩固他们对诚信价值的认同和信仰。

5.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生读书,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其中做人是第一步。诚信理论教育看似与专业课不相关,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诚信理论教育同时,适度引用一些专业课理论,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诚信原则无处不在的道理,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诚信原则来指导实践。比如,市场营销学中所讲市场交换最基本的剂是诚信;法律课中很多现行法律法规,如《合同法》、《民法》对公民诚实守信都有论述,诚信是一个国家政策法律良性运行的保证;经济学中诚信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诚信是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在会计学中,诚信原则更是一切技术操作的基础。

二、课程章节及教学目标设计

目前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独立开设诚信教育课的条件,因此最符合实际的作法是在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中单独设置诚信理论教育的章节。章节设计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将诚信知识、诚信理念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的,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从而达成即定教学目标,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本研究设计的诚信理论教育方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课中的独立章节讲授,共计三大章节、10~12课时。第一章从认知开始,定名为“认知诚信”。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同诚信观念,但被问及诚信概念时却很少能准确作答。本章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诚信思想的起源,真正认知诚信二字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新时代诚信的要求,从而建立关于诚信的整体概念。第二章在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理解与感悟环节,定名为“领悟诚信”,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诚信的美好,分析诚信的困惑,澄清自身的诚信价值取向,从而坚定诚信信念,做出正确的诚信抉择。第三章进入实践环节,定名为“践行诚信”,教学目标是讲述信用社会基本的信用规则和信用常识,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体验诚信原则,辨识诚信对象,掌握理性诚信。

三、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课程章节和教学目标,笔者将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1.第一章认知诚信分为三节,分别是中国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新时代的诚信。中国传统诚信系统地总结从古至今我国诚信思想的发展以及这一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的诚信主要介绍诚信在西方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轨迹,以及西方国家诚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三节新时代的诚信就是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需要,阐明诚信的丰富内涵、诚信对于人们的重大意义,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原则、诚信制度、诚信管理、诚信体系,以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体要求等。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和新时代的诚信各有侧重、密不可分。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是新时代诚信的基础,新时代的诚信在此基础之上得以构建和发展,其内容紧密连接前两者又密切联系时代特征与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诚信课堂教学中,对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要突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对新时代的诚信则要突出继承和发展,体现时代特色。

2.第二章领悟诚信包括诚信“美德袋”、诚信困惑及解析、诚信价值澄清三节。每一节都以富于内涵的故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第一节诚信“美德袋”以“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引入,从中外历史和当近社会中精选出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或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加入“美德袋”,每一个故事都要各有侧重,与相应理论和思想挂钩。并以此唤起学生关于诚信的温馨记忆,课堂中专门安排一个时间段,让学生来讲述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分析和领悟,一次次的循环加深,最终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诚信导向。第二节诚信困惑及解析,以“康德买菜记”为引子,设置关于诚信原则和行为的两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和情境进行讨论,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培养他们的诚信判断力和推理力,从而达到提高诚信意识的目的。第三节诚信价值澄清首先通过价值观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减少价值混乱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这一节最重点的部分是老师帮助学生剖析诚信困惑的根源,指导学生处理价值冲突和选择的技巧,使学生澄清自己的诚信价值观和诚信抉择能力。

3.第三章践行诚信章节内容可分为信用社会、诚信情境模拟、诚信对象辨识和理性诚信。第一节信用社会,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诚信内涵和辨识了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信用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信用既是一种资格又是一种权利,同时还是一种财产,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实例讲授信用的存在形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信用知识,比如信用卡消费、汽车住房信用消费、信用评估、征信体系等。第二节诚信情景模拟,是在即定规则下,以分组对抗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某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人人冲突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和有用性。我们设计了“囚徒困境”、“红黑博弈”、“诚信缺失”等一系列模拟场景,让学生们可以充分体验。或可引入沙盘模拟,诚信原则在沙盘模拟课程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可用于让相关专业的学生真实体会诚信的重要性。第三节诚信对象辨识和理性诚信。我们认为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大学生已具有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大学教育更应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步入社会的实际生活能力。因此,在这一节我们要系统分析目前社会上种种失信现象,如学术领域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论文剽窃”,经济领域的“经济大省不做诚信矮子”,生活领域的“三鹿奶粉事件”等,不回避社会阴暗面,帮助学生认识诚信缺失的危害,增强辨识诚信对象的能力。让学生拥有理性的诚信,在坚定诚信意识的同时还要明白如何行使诚信的权力。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为巩固教学成果,要让学生们自己反思日常行为和学习心理,发表诚信感言。感言旨在了解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检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适用教学方法

全部三章九节分别侧重“知、情、意、行”,因此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区别。

1.认知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知”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为:灌输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案例教学法、典型事例教学法等。在本章节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灌输教育法,可以综合使用理论讲解、事例分析、数据论证、古训论事等方法,方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2.领悟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情”和“意”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为:形象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感染教育法、对比教育法、讨论教育法、冲突缓解法、心理咨询法等。在本章的教学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多种

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情境教育法和讨论教育法的运用会给课堂增加更多的色彩,但同时也对教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广博的知识、敏锐的判断力和较强的说服力,方能自圆其说,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3.践行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行”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是灌输教育法、管理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引导教育法、讨论教育法、预防教育法、激励教育法等方法。本章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践教育和引导教育法,因为要注重诚信的“行”的引导,唯有让学生亲身体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章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倡导学生自主诚信意识的觉醒和巩固,以达到诚信理论教育的目标。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每一种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蕴涵众多具体教育方法的运用。诚信课堂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很难精确分开进行,这就更加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秉承统一的教育理念,注意多种方法的交叉综合运用,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在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恰当交替和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4).

[2]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

[3]管宪平.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宋廷敏.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几个环节[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3).

第3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应该了解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和相关教学实用性上存在部分缺陷,学前专业数学教材特点具备和高中数学教材等同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前专业未来幼师从业知识学习结构体系,实践课程中,数学教学内容所涉相关数学知识皆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以侧重教学点形式产生,数学知识重点内容有所缺失,应从实际角度出发,特殊问题予以特殊解决,从根本上处理这些问题。

一、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主要是进行空间形式研究以及对应数量关系研究,因为数学能够有效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之后在此基础上也可进行资料观测和理论证明,随时进行自然现象数学模型提供以及社会结构系统数学模型提供等。数学所涉范围相对较广,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学习领域以及研究领域中皆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可有力解决实际问题。幼儿专业教学环节,数学以核心文化课程形式产生,务必进行教学水平提升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旨在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通过此种形式来满足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素质诉求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等,使学生学好数学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也可深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和对应数学基本技能内容等,学前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目的和运算能力提升目的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目的便会达成。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正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进行几何图形认知,学生可进行自主制作,循序渐进的去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与数学思想教育相结合环节中可深度培养学生群体内在个性品质,形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认真学习态度。身为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应按照学前专业教育特点要素和学前专业教育现状要素以及学前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目的要素等进行基础性数学课堂设计优化,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双向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1.教学模式整改

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其内容选择上应注重现代社会生活教学内容筛选和日常生产广泛应用内容筛选,需有力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旨在为学生后续幼儿园教学事项进行打下良好根基,还有就是应按照教学目的内容进行数学理论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和数学方法数学基础知识精选以及数学思想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充分揣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兴趣和学生爱好,在具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环节中适时融入学生感兴趣内容,以满足学生基本学习诉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仔细斟酌不同类型知识结构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教学原则、由易到难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以此种方式满足学生具体认知需求,在符合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基础上方便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和基础技能掌握,随之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学生智力得以开发的同时,注重与对应数学内容间的紧密衔接性,不断充实幼儿教育工作相关联数学知识点与内容,生活实际数学内容涉及度也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适时进行针对性教学,其主要分为数学游戏教学内容和数学故事教学内容以及数学话剧教学内容等,数学教师可借助卡通形象编写模式和对应数学故事表演模式等进行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激发,形成生动数学教学模式和活泼数学教学模式以及有趣数学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

老旧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室为主要教学阵地,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洗耳恭听,教师进行举例示范模式教学,学生便会模仿学习,通过反复练习后则由教师进行课后作业安排,机械式教学现象和填鸭式教学现象尤为明显。应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应逐步走出课堂,不应拘泥于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可在室外进行相关数学知识教学,以游戏教学模式为主,以此来加深学生本体数学概念理解程度,函数性质内容等也会得到深度理解。学前专业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进行多样化教学与实际化教学,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摒弃原有作业本作业完成模式,纳入手工制作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玩具制作和教具制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和乐趣与,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喜悦,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连,通过教室合理布置以及优异学习环境创设来让学生熟悉周围教学情境,达成教与学的完美相融,逐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均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安排与选择,适时进行原有教学模式优化与原有教学模式整改,执行说学结合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函数奇偶性教学过程中可执行分组合作学习方案,此种方法可达到扬长避短式教学目的,随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础性数学课程教学任务安排,函数奇偶性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旨在有力巩固此类知识,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数学游戏活动组织,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比赛的小组可以获得胜利,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教学方案实施和自演话剧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此时学生群体必会从中提升本体创新能力和基本竞争意识。

3.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特点加以深度分析,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不应太高,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才最为根本,数学作业无需沿袭以往教学模式,证明、求解等书本作业方案应被改革与调整。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可运用书面作业安排形式进行作业任务下达,主要涵盖了手工作业安排形式和构思性作业安排形式以及表演性作业安排形式等,不仅如此,也可安排比赛型作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幼儿教育从业能力,也可稳步提升作图能力和玩具制作能力等。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假设最终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核心考量标准的话,多数同学便会对数学学习愈加厌倦,导致弃而不学状况产生,所以应在具体数学课程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位学生且尊重每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注重学生特长发展,对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和不同程度学生群体提供不同类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公平竞争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公平对待,而不是区别对待,使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与,从而进行学习自信心完美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进步加以肯定,对学生学习缺陷加以指正、引导,评价用语务必充满正能量和极具鼓励性特质,让学生熟知劳有所获的学习真谛,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同时发现自身需改变之处,了解努力与结果成正比的道理。结束语综上所述,首先要理解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优化,通过教学模式整改、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等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秀芳.关于民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6(01).

[2]朱明健,谢笑容.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困境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9).

[3]欧阳洁,陈朝晖.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4]彭国荣.试探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以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第4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习科学 课堂参与设计 螺旋形问题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H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3-01

各项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让教育也进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工业时代“以教为基点”的教育模式向“以学为基点”的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学习环境已代替了教学的信息传输观成为教学的新隐喻”①。今天,“知识”的内涵与教育的目的已经改变,“知识”不再意味着对信息的记忆和复述,而转向对信息的发现和使用。因此,教育的目的也随之变为帮助学生发展习得知识所必需的认知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富有成效的思考历史、科学、艺术、社会现象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学科方面则使学生了解如何提出有关该学科领域的有意义的问题,形成对学习原理更本质的理解,帮助他们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②”

学习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怎样能设计一个学习环境来提高韩国语学习的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来进行说明。

一、教学实例分析

有效教学通常被界定为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深度理解和高投入型的学习效果。本设计的形式为分组学习,学习内容应用高文教授提出的螺旋形问题学习模式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即用学生熟悉的问题,通过诱导性的提问,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与生活经验,使之与即将学习的新概念联系起来,由此实现学生学习知识、认知技能、与人合作能力的提升。

《首尔大学韩国语1》第10课完成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时态的基本语法和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单词,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思维的基础,但由于主动使用韩国语的机会很少,从而不能熟练运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并且出现了遗忘的现象。

(一)课堂参与设计

设计目标:使学生减少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充分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从一开始就养成主动运用韩国语的习惯。学习内容:6―10复习课。基本问题:教师列出6―10课中包含重要语法的句子,让学生出声朗读这些句子,并把它们翻译出来;类似问题:学生运用这些句子中的重要语法造句,并写下来;拓展问题:教师用学过的语法及单词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并把故事内容板书出来。涉及到的个别生词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下文猜出意思;生成问题:进行故事接力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每个学生说一句话,话的意思要和本组前一个人说的内容有关,到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说完为止。然后组员一起把刚才大家共同完成的故事写下来。看哪一组写得最完整,哪组的故事最有趣。

本设计中,基本问题是与核心语法相关的问题;类似问题是对核心语法的初步运用;拓展问题是由核心语法及学过的词汇组成的小故事,锻炼学生在课文之外的文本中理解这些词汇和语法的能力;生成问题是一个高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现实中,在自己需要时主动运用这些词汇及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课堂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拓展问题中,教师讲述了以下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里,“??”“?”“???? ”都是生词,但是通过教师反复模仿韩剧中的情景和语气说“??,? ??”“?!?!”,有的学生能猜测,“是死的意思吗?”“又,是又的意思。”学生们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使这些猜测得到了印证,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想要掌握更多词汇的欲望,同时增强了他们独自运用这门外语的信心。在生成问题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说”的欲望,并且与第二环节造句练习的情况相比,尝试用比较复杂的句子说话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这三个在上一个活动中出现的生词也多次被学生使用。虽然学生出现了一些语法和词汇的错误,但教师并没有严格的一一纠正,而是本着能够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即可的原则,尽量减少在故事接力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故事。

二、设计总结与反思

在“学习即社会参与”的社会文化观基础上,本设计的参与结构设计不够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间的行事权、角色、义务没有具体设计,导致一些学生在分组活动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是附和他人的观点或者负责记录他人的话语,自己没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学生的整体表达来看,本设计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学生从一个学习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新手,到成长为主动运用这些语言的熟手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主动运用这门语言的意识。

注释:

①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1.

②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参考文献】

第5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大纲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一个多文化的概念,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渗透以下内容: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如对空气中和人呼吸产生的气体各成份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学生的猜想或假设,设计多种可能,然后,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等物理知识,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的实验,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6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日益整合,数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真正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需求。为了解决实际教学中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在数学实验和微课的融合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 :中职;数学实验;微课;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130102038)

作者简介:欧阳仁蓉,女,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72-04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数学是中职院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学习不仅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目前的数学课程单一,缺乏层次感,学生被动学习。教学中仍然采用以课堂为中心,采用“定义、定理、证明、举例”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虽然严密而系统,但其中繁琐的数字计算和定理证明,除了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偏离了中职数学“够用”的教学原则。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适用探究学习的学习平台。数学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载体。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数学实验,是指根据研究目标,创设某种数学情境,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及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是一种思维与操作相融合的活动。[1]它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一样,也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数学教学模式。其特点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借助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强大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素质。

1.开展数学实验可以促进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目标就是要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2]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将学生从大量繁杂而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实验是一种开放式的活动化教学,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3]在具体的问题背景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亲身建构了数学知识点。所有的新知识,都是通过自身的“再创造”,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使之成为能理解能运用的知识,彻底改变了以讲授“结论”为主、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3.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亲自动手,充分尝试,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比起单纯靠教师灌输式讲授所获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在亲自构建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探索、创造、实际操作能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比起传统教学形式而言,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点也符合现代数学教育中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目标”的教育观念。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学校数学课每周只有4课时,如果再进行实验,每周至少还需要2课时,事实上,这样的课时总数在实际教学中是无法满足的。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对于一些平行知识点借助实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的内容。比如,学习“指数函数”一节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幂函数”的学习步骤,就是通过绘制一个含参数的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随参数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这样的研究方法同样适合指数函数。我们还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学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这样做就能够弥补课时不足的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在之前做过的一个学生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93.98%的学生对于数学软件和数学实验是不熟悉的,92.12%的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数学软件来辅助学习。基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情况,想要顺利开展数学实验的教学,除了正常教学中介绍的数学知识点外,我们必须不时地增加“数学软件的使用”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作为补充。软件使用的介绍也需要课时,想要解决这个课时缺口,我们可以借助微课资源。

(三)微课辅助教学的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指为了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为教学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4]

在传统的现实课堂中,教学内容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不是老师讲就是学生做,这种形式的课堂难免会枯燥,如果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学生还可能一时听不懂。这时引入微课,教师可以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借助一些动态实物来辅助学生的思维变化。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暂停或后退的方式对视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将微课资源融入学生学习,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系统、具体的知识。数学实验中强调的是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5]从这点而言,数学实验教学与微课学习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基于微课的数学实验教学才是最适合于中职教学现状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指数函数”数学实验微课设计与制作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的4.2节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及其图象、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将幂指数从整数扩展到实数范围之后,继学习了幂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函数,也是函数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本节内容一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第二课时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函数图象的变化很难动态的展示给学生,因此,这一节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笔者借助的是一款简单易学的数学软件—几何画板。

(一)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传统教学步骤:列(x,y)的对应值表描点法作出图像列出在a>1和0<a<1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运用《几何画板》构建数学实验教学的步骤:用《几何画板》绘制y=2x与y=1/2x的图象用《几何画板》绘制y=ax图像学生改变参数a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归纳函数性质归纳出在a>1和0<a<1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与性质。

(二)微课教学设计

1.导入。微课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做。但纯粹的过程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枯燥无味的。这时我们可以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或在一些问题环节最好适当的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疑问。比如,开头部分先激发大家的兴趣,请两个同学演绎一个问题故事:“我愿意借你一万元,第一天你还我2元,第二天你还我4元,第三天你还我8元,…以此类推,等你还到第15天,我就把之前14天的钱都退给你,再给你1万元,而且不用你再继续还钱了,你愿意跟我做这个交易吗?”相信学生观看完这部分之后,会写出一类数2,22,23,24,…215,这时,我们可以在视频中打出字幕,提出疑问:“在第x天需要还款额是多少呢?”学生自然会得出一个函数关系。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打出第二个问题:“形如y=ax,这一类底数是常数,指数中含有x的函数是什么函数呢?”根据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翻阅课本,得知这类函数就是指数函数。此时我们再提第三个疑问:“你能帮我判断y=2x,y=3x,y=1/2x,y=(-2)x这些函数是指数函数吗?”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再研究函数形式,最终得知概念:“形如y=ax(a>0,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接下来,继续发问:“大家想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解关于它的更多事情吗?”在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接下来心里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尤其是含参数的函数图象。而绘图的步骤可以用视频录制演示操作的方式进行讲解。

2.作图。这个数学实验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几何画板绘制出具体的指数函数以及含参数的指数函数y=ax的图象。对于绘图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步骤示范,学习绘图的方法。这样在视频中分步骤有条理地呈现,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还可以使用字幕提示关键步骤。微课设计中,希望能够将整个绘图过程逐步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边观看视频边领悟绘图原理。每观看一步,可点击暂停,自己跟着操作,对于有疑问的步骤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直至自己操作成功。主要步骤如下:①建立一个新的几何画板文件;②由菜单“绘图”?“定义坐标系”,这样可以在平面内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③选取“画点”工具在直角平面内任意点,选中,由“度量”?“纵坐标”,分别得到这个点的纵坐标的值,选中,右击,选中“度量值的标签”,在弹出的窗口输入“a”,点击确定,作为参数a的值;④用“选择”工具选取刚才画的点和X轴,由“作图”?“垂线”,画出过这点垂直于X轴的直线;再通过“构造”得到这条垂线的垂足,连接该点与其对应垂足得到一条垂线段;⑤点击“绘图”?“绘制新函数”,在新建函数窗口输入y=ax,参数a的输入直接点击结合画板窗口中的值即可。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如果讲述一件事情时总是语调单一,很难提起观看者的兴奋度。这个部分的微课是否成功的判断依据就是学生能跟随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掌握微课呈现的知识内容。

3.试验。实验(1):通过第二段微课视频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绘制y=2x与y=1/2x的图象。提出问题:①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什么?②图象与y轴的交点是什么?③讨论函数y=2x,y=1/2x的单调性。实验(2):绘制含参数函数y=ax的函数图象。拖动点A,改变A点的纵坐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①对于指数函数y=ax(a>0,a≠1),当a在不同的范围内变化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y轴的交点会不会发生变化?②当a的值在哪个范围内变化时,从左往右看,函数图象是上升的?③当a的值在哪个范围内变化时,从左往右看,函数图象是下降的?(3)知识小结(字幕投影):①一般地,形如y=ax(a>0,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为常量;②当a>0时,函数y=ax在R上单调递增;当0<a<1,函数y=ax在R上单调递减;③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值与为(0,+∞)。函数图象经过定点(0,1)。

4.练习反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制一个测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或全班性有针对性的讲评来进行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果。“指数函数”这一节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实验方式研究了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之后,可开发一个网络自测系统进行基础联系以及变式训练,由电脑在题库中随即出题,学生直接上机作答,计算机及时反馈。解答出错时,计算机给予提示,也可以选择查看参考答案。教师马上能得到检测数据,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再进行集中讲解。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反馈的问题。

5.试验报告。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丰富,如果只是一味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那就偏离了改革的意义。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掌好舵,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之后,还能回到学习内容上来。学习需要反思,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就是很好的反思形式。针对所学的内容撰写试验报告,内容可以包含很多,无论是学习的知识的重难点的总结,还是数学软件的使用心得,或是微课制作的建议等等,只要是在学习之后自己的所得都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锡宁.多媒体技术在数学实验中的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8):44-46.

[2]曹爱民.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5):45-47.

[3]林永春.数学实验课的实践与探究[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5):33-35.

[4]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7):88-89.

第7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09-01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由于初中生对体育课热爱程度不一,教师在课前征集教学设计提案、课中倾听学生意见、课后注重学生评价,能够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提案”征集,丰富设计信息来源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在具体操作教学设计时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机会。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广泛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成为了共性认知。为了获取适用度更高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让学生以“提案”的形式呈现思路,综合考量学生的“提案”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每次上课前,体育委员负责收集学生的“提案”,为教师备课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针对学生意见进行评估,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有一位教师准备球类训练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前收到体育委员送来的六份“提案”,有的建议教师改进预备运动形式,有的提议开展小组对抗赛,有的建议教师多参与小组活动,有的提出球类训练应该增加游戏成分,还有的建议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综合学生的“提案”意见,增加了游戏、竞赛活动等内容,而且在学生分组、教师参与等环节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倾听学生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以便对课堂教学程序、环节、方法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感受意见有一定的价值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快速做出教学调整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给更多学生创设运动学习的契机。为了理顺意见提交渠道,教师要做好信息传递体系构建,小组、体育委员、其他班委会成员都是学生意见的直接传递者。在徒手操训练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训练,结果训练秩序比较混乱,小组长束手无策,训练效果不佳。教师及时召集小组长了解情况,小组长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小组单独训练时,小组成员不听从安排,动作不规范,思想自由化严重,不如展开小组间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进行训练,每个人都力争为小组出力,其运动表现自然会有大幅度提升。教师采纳了学生组间竞赛的意见,让各个小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开始了,小组成员登场亮相,学生尽心尽力操作,追求整体性、整齐度、规范化,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充当评委当场公布成绩,排出小组竞赛名次,这样将小组训练变成小组对抗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训练态度、训练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注重学生评价,展开多重教学反思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参与体育评价的反馈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对比、归结形成课堂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借鉴。课堂评价、课堂总结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训练的情况,掌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明晰的思路。排球训练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堂小结,有的学生自告奋勇:这节课我们进行排球战术训练,开展了小组对抗赛,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第一小组取得了多场胜利。学生都笑了,有一名学生插话:“老师加入你们小组才胜利的,这算什么本事?”有学生建议道:“下次老师不能总在一个小组,应该轮流到各个小组支持。”教师接受这个建议:“下次再举行对抗赛,咱们抽签决定,老师多参与几个小组的比赛,争取为更多小组赢得比赛。”教师邀请学生来总结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学生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给学生带来动作示范,给出技术指导,还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鼓舞,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第8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设问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39-01

对于艺术设计这一特殊的专业,既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艺术能力,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设问教学”的提出就是众多新的教学方式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设问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方法

设问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成相应的学术问题,在课堂上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启发,实现学生主动思考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设问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收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思考问题中去,在思考和探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但这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

在进行具体的问题设置时应根据需求对问题进行分类,有教育专家从某种角度将问题分为这样几类: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评价类问题。良好的问题设置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才能更高。

注意运用良好的课堂组织方式,良好的教学成果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支撑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就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组织轻松活跃又能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功底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增长见识。为了适应艺术设计课程艺术性与实践性皆有的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到虚实的结合。

二、“设问教学”对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

设问教学是一种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设问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而是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对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双向式的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提示、少灌输的创新性,这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考能力、悟性。

设问教学是一种学研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设问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大多层次不一,有简单的基础性的理论记忆内容,也有提高型的应用分析问题,还有研究性的内容,问题涉及的难度越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高,学生从中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进行研究,做到了学研结合,提高了学习能力。

设问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这样来形容教育:“优良教学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创造力正是源自于这样独立的思考。”由此可见,独立思考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设问教学正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既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又使得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提高“设问教学”作用的措施

正确的理解设问思考的本质,设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设置是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但并不是整个课堂都只有问题而没有教师的知识传授,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把握设问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并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

设问教学中的问题应该要构题严谨,张弛有度。在进行设问教学的问题设置时,不仅要考虑设置的问题的严谨性,注重所设问题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还应该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设置的问题具有艺术气息,不能设置过难的问题从而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涨。

四、结语

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性的培养,又要注意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的培养,设问教学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上都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在运用设问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但是要想设问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瑾.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11).

第9篇:德育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学实验;CDIO;教学改革;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16-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4]。CDIO强调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关注工程实践,熟悉工程流程,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人际沟通的技能并重;强调综合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的教学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它不是培养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即“能上手、上手快、有发展后劲”的人才。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5]。

数学实验是以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实验工具,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作为理论前提,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图形演示和验证演算,以实例分析、模拟仿真、归纳发现等为实验方法,通过“基础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型”四个层次的实验项目的设置,构建“基本型、提高型、自主型”的实验体系。让学生实现主动地建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作为成果的上机实践活动。

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下,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参照CDIO的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如何对独立学院的数学实验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数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时期,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被动听课,主观能动性不强。而数学实验课相对于其他微积分等数学课程而言,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所以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些。但是由于数学实验开设时间较短,因此整个教学的运行还在探究摸索阶段。同时,虽然开设了数学实验,但是跟一般的计算机上机课没太大区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三种模式哪种更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所以下面就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方面展开改革。

二、基于CDIO的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改变了传统大学数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所以我们从数学实验的教学角度出发,按思维的层次和实验的难易程度为划分标准,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探索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项目创新实验。

(一)独立学院数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1.基础验证实验。软件操作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Matlab数学软件,包括该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及简单编程等。基础验证实验比较简单,要求每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计算验证数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例如我们在讲解极限的时候,先通过Matlab画出曲线的图像,然后再用limit函数求出极限,这样不仅在图形上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的变化趋势,而且计算机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探索应用实验。探索应用实验是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的知识为背景的应用性实验,通过教师实验案例的讲授和学生实验课题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及初步能力[6-9]。例如我们的出租汽车实验,实验背景是这样的:出租汽车公司在仅有A城和B城的海岛上,设了A、B两个营业部。如果周一A城有120辆可出租汽车,而B城有150辆。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每天A城营业部汽车的10%被顾客租用开到B城,B城营业部汽车的12%被开到了A城。假设所有汽车正常,试计算一周后两城的汽车数量。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设置主要的假设变量,然后建立模型,再让学生根据模型写出函数求解并画图,发现一周后A城的出租车越来越多,B城的出租车越来越少,那经过一个月、一年呢?B城就会打不到出租车。接下来引导学生,能不能寻求一种方案使每天汽车正常流动,而A、B城的汽车数量不增不减。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做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提示学生参考线性代数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相关知识。最后把设计方案提交上来。

3.项目创新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CDIO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关专业或实际问题的项目,要求学生以5~8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制定进度表,分工合作,付诸实施;最后,结课之前提交报告或小论文。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做调查问卷,调查学院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看一下男生和女生的每月购物金额大概是多少?购物的类型分别是什么?不同系别购物有没有区别?经常购物的网站是什么?谈恋爱的和没谈恋爱的购物是否有区别?宅的和不宅的又有什么区别?等等。那么,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根据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通过模型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有这些结论或情况出现?根据结果可提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等等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二)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方法的改革

除了上述内容的改革外,教学方法也有必要进行改革。

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筛选案例或实验的过程中依照以下原则:(1)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与之相联系的科技前沿内容,如探月卫星的速度计算实验和飞机飞行航程实验;(2)将常规数学方法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死亡时间推测模型;(3)跟踪应用领域的新发展,及时介绍数学及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最新应用,如还房贷模型;(4)分层次、分专业选取案例,例如针对图形艺术系我们会介绍分形图,针对电工系我们会模拟仿真实验和电路分析中的微分方程求解实验等。

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完成实验并展示成果。

三、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CDIO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了深厚的数学基础[10-12]。

参考文献:

[1]韩雁,冯兴杰,梁志星,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4):38-41.

[2]郭小勤,曹广忠.基于项目的CDIO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83-85.

[3]任坤,刘红,杨旭东.CDIO指导下的创新性电工电子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28-230.

[4]陈刚,张增良,崔瑞雪.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2(2):28-30.

[5]杨韧,谢海英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31):121-123.

[6]但琦,杨廷鸿.论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J].大学数学,2010,5(26):1-5.

[7]李晓康.建模思想在数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2(12):111-114.

[8]孔淑霞.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32):122-124.

[9]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3.

[10]顾瑾,孙大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