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透明的红萝卜全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散文情感含蓄空灵,寓意寄怀、托物言志是其主要手法。阅读散文,语言品味又是最基本的途径。所以命题者常常从“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角度设置题点,命题形式为主观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3题。
说说福克纳老头 莫言
十几年前,我买了一本《喧哗与骚动》,认识了这个叼着烟斗的美国老头。
我首先读了该书译者李文俊先生长达两万字的前言。读完了前言,我感到读不读《喧哗和骚动》已经无所谓了。李先生在前言里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为了尊重福克纳,我还是翻开了他的书,读到第四页的最末两行:“我已经一点也不觉得铁门冷了,不过我还能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看到这里,我把书合上了,好像福克纳老头拍着我的肩膀说:行了,小伙子,不用再读了!
我立即明白了我应该高举起“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把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统统写进我的小说,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当然我就是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这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创建这样的文学共和国当然是用笔,用语言,用超人的智慧,当然还要靠运气。好运气甚至比天才更重要。
福克纳让他小说中的人物闻到了“耀眼的冷的气味”,冷不但有了气味而且还耀眼,一种对世界的奇妙感觉方式诞生了。然而仔细一想,又感到世界原本如此,我在多年前,在那些路上结满了白冰的早晨,不是也闻到过耀眼的冰的气味吗?未读福克纳之前,我已经写出了《透明的红萝卜》,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能听到头发落地的声音。我正为这种打破常规的描写而忐忑不安时,仿佛听到福克纳鼓励我:小伙子,就这样干。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从此后,我忙于“建国”的工作,把福克纳暂时冷落了。但我与这个美国老头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每隔上一段时间,我就翻翻福克纳的书。我看他的书时,就像跟我们村子里的一个老大爷聊天一样,东一句西一句,天南地北,漫无边际。但我总是能从与他的交流中得到教益。
当我一度被眼前那些走红的小说闹得眼花缭乱时,福克纳对我说:伙计,要永远定出比你的能力更高的目标,不要只是为想超越你的同时代人或是前人而伤脑筋,要尽力超越你自己。
当我看到别人的成功发财心中酸溜溜时,福克纳对我说:伙计,好的作家从来也不去申请什么创作基金之类的东西,他忙于写作,无暇顾及。如果他不是一流作家,那他就说:没有时间或经济自由,以此来自欺欺人。其实,好的艺术可以来自小偷、私酒贩子、或者马夫。仅是发现他们能够承受多少艰辛和贫困,就实在令人惧怕。我告诉你,什么也不能毁灭好的作家,唯一能够毁灭好的作家的事情就是死亡。好的作家没有时间去为成功和发财操心。
前几年,我曾去北京大学参加了一个福克纳国际讨论会,结识了来自福克纳故乡大学的两位教授。他们回国后寄给我_本有关福克纳生活的画册。其中有一幅福克纳穿着破胶鞋、披着破外套、蓬乱着头发。手拄着铁锹、站在一个牛栏前的照片。我多次注视着这幅照片,感到自己与福克纳息息相通。
(选自《会唱歌的墙》有删节)
1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含意应该如何理解?请你结合全文,给予合理的解释。
2 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3 诺贝尔奖评委会给莫言的评价是:“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结合文章探究福克纳对莫言有哪些影响?
【思路分析】
1 本题是对体会散文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的考查。这些句子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它体现文章的主旨,启人深思;二是意蕴丰富,内涵深刻,耐人咀嚼;三是表达上富有特色,具有警策性。答题的原则是句不离篇。参考答案:(1)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这使“我”非常兴奋,要立即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高密东北乡”的新天地。(2)发现不幸的人承受了多少艰辛和贫困的生活能够带给作家创作的灵感,优秀的作家总有一颗关注生活、直面苦难、悲天悯人的心。
2 本题考查的是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辞格运用等角度入手赏析。从主旨生成、情感表达、结构脉络界定其作用。参考答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描写了福克纳的生活细节、性格特点和“我”的感受。衬托手法。以“我”的感受衬托出福克纳作为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了“我”和福克纳心灵相通。
3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评价的题目,可以从文章出发,进行多角度思考。诸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地域风貌,作品表现手法、写作视角,作品的形成的风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等。
参考答案:(1)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为自己的作品服务,进而嬗变成自己挥斥八极的世界。(2)福克纳创造的“全能视角”跟“有限视角”相结合叙事范例影响着莫言。(3)作家应超越自己、悲天悯人、超尘脱俗,在作品中熔铸自己的思想和魂灵。
小说类作品阅读技巧
小说的形象鲜明可感,提倡创造圆形人物,描写是其重要的手段。阅读小说必须从环境、情节、人物人手,感受其思想,品味其艺术。所以命题者常常从“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概括作品的主题”“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角度,甚至从探究阅读设置题目。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4-7题。
孤石 聂鑫森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
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象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
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选自《短小说》2010年12期)
4 小说中画线部分通过主人公朱庆的眼睛描写了山石,请你分析其表现特色及表达的情感。
5 “你真不懂事”是小说中师傅黄子正说的一句话,请简要说明这句话在小说的作用。
6 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7 小说的题目为“孤石”,请你探究“孤石”在小说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思路分析】
4 这道试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及其句子表的情感。语言艺术宏观角度可以是风格的感知,但考试中常常是微观的欣赏,例如辞格运用、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情感的界定应从文字叙述中的情感色彩去揣摩体味。例如文字中的“图画”“歌谣”等。
参考答案:①小说画线部分运用联想(或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外在形态运用比喻,在联想中又运用了排比,将孤石写得灵动可感。②小说通过主人公朱庆的眼睛描绘孤石形态,并由此生发联想,形象地表达对朱庆对孤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 这道试题是对文章中句段作用的考查。句段作用,一般都是从意义的作用、结构的作用两方面来回答。意义即是背景交代、主旨生成、情感表达、矛盾冲突等;结构即是伏笔、铺垫、照应、承启等等。参考答案:①意义上凸显师傅和朱庆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伏笔或铺垫。
6 这道题设计的是欣赏人物形象的考查。欣赏任务形象必须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设置来把握,反复品味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并结合情节的展开,来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最后联系文本的背景文字来推敲。参考答案:朱庆是一个孤独寂寞、性格倔强,却渴望理解、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他的性格特征:①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②沉默寡言,内心情感却丰富;③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④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
7 这是一道探究题。它考查的是考生的开放、多维思维以及阅读小说以后的哲学思考。答题时,可以从表现手法、情感界定、生命伦理、人生意义、社会价值等角度来把握。
参考答案:“孤石”在小说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有: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的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
传记类作品阅读技巧
传记作品在创作时就已经有了作者的加工,因此许多传记其实是一种评传。因此考题设计时,第一是考查我们的筛选概括能力,要求我们能够理清传记中基本事实。例如2012课标卷的“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第二是考查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例如2102辽宁卷“‘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它就是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最后,传记作品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科普类作品阅读技巧
科普作品阅读考查命题设计重点有+考点。一是筛选整合信息,例如2012福建卷的“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二是语言特点的分析,例如2012山东卷的“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三是对题目作用的探究。命题形式同样以主观题为主。辅以一道客观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