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黄河的俗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圣人出,黄河清
2.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3.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关键词]黄褐斑;Q开关Nd:YAG激光;黑素指数;温度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5-0793-03
Effect of melasma's temperature and melanin index treated by Q-switched laser
CAI Hong1, SONG Wei-min2, WANG Yi-xia1, JIN Xian-qiang2, SHEN Jing1, ZHENG Han2, ZHAO Guang1
(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Beijing 100141,China;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emperature influences of 1064nm Q-switched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QS-Nd:YAG) laser treatment of melasma .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1,064-nm QS-Nd:YAG laser, 6 or 8-mm spot size, 2.0- to 3.3-J/cm2 fluence for 12 sessions at 1-week intervals. The skin temperature and melanin index were evaluated by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the skin multifunction ester at different time point,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12 laser treatmen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melasma from baseline was observed.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after treatment area and control area. Conclusion Nd:YAG laser treatment for melasma produced improvement and had temperature effects. But temperature was not the only reason for hypopigmentation and rebound hyperpigmentation.
Key words:Melasma;QS Nd:YAG laser;Melanin content index;temperature
激光对组织的影响包括光热作用、光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和光生物学效应。目前,对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机理的认识主要还是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的光致爆破效应[1],而对Q开关Nd:YAG 激光照射可能存在的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学的影响却并不清楚。临床上用Nd:YAG 激光治疗黄褐斑时,有的患者出现色素加重及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 inflammatory pigmentation,PIH)等副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激光治疗黄褐斑后产生的光热作用,可能会激活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产生“激光光斑反应”[2]。本文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皮肤多功能测试仪,初步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热效应,并分析体表温度的改变与黑素指数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选择黄褐斑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年龄28~48岁,平均(38.45±5.16)岁。病程6月~14年,平均(6.13±4.35)年。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1年拟定的《黄褐斑的诊断和疗效标准》[3];②治疗前3个月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终止治疗或更换其他方法者;②患有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白癜风、Riehl黑变病、银屑病、瘢痕体质、糖尿病、单纯疱疹感染及肝脏、心血管等疾病者)等;③不能做到术后避光及使用防晒霜者;④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对所有患者告知研究目的、预后及潜在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均拍照存档。
2 治疗方法
2.1 仪器与设备:MedLite C6激光(美国HOYAConBro公司),输出波长532nm和1064nm,光斑直径3、4、6、8mm;短脉冲<20ns。输出能量500~1000mJ。Michshur红外测温仪(美国,MI350)。
2.2 治疗方法:激光波长1064nm,频率10Hz,脉宽10ns,光斑直径6mm或8mm,能量密度2.0~3.3J/cm2,根据患者Fitzapatrick分型、皮损颜色深浅、皮损位置选择治疗参数。每周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停服避孕药、避光及严格使用防晒霜(SPF≥30,PA++/+++)。
2.3 皮肤温度测试与黑素指数(Melanin content index,MCI)检测:每例患者激光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即刻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黄褐斑部位皮肤体表温度,并在治疗前、治疗6次、治疗12次后使用皮肤多功能测试仪观察相应固定部位,并测出MCI,同一部位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另取每例患者颈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具体测量方法同上。
2.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皮肤温度测试:患者单次治疗后双面颊体表温度均上升。同治疗前,即洁面后(恒水温)温度相比,治疗中温度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0.38±0.96&32.17±1.09,P>0.05),治疗后即刻温度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0.38±0.96&34.89±1.66,P<0.05);与正常皮肤区相比,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温度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2 皮肤生理测试:经过治疗,MCI显著下降。同治疗前相比,黄褐斑皮损区激光治疗6次后MCI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28.56±45.26&121.35±42.14,P>0.05),治疗12次后MCI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28.56±45.26&108.26±38.65,P<0.05);与正常皮肤相比,激光治疗6次后MCI高,有统计学意义(89.87±35.18&121.35±42.14,P<0.05),而激光治疗12次后MCI值与正常皮肤区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88.87±35.18&108.26±38.65,P>0.05),见图2。
4 讨论
黄褐斑为面部常见的色素性疾病,在亚洲人群中,黄褐斑可累及40%的女性及20%的男性。目前,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多数认为是内分泌、遗传、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内脏疾病和微环境失衡等因素导致的MC功能亢进或活性增加,黑素形成加速所致[3]。因此,抑制黑素细胞活性和增生,阻断黑素颗粒形成以及加速其降解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但是,预防紫外线照射,外用脱色剂和化学剥脱剂等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易反复。
Q开关激光是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波长较长(1064nm),有效光学穿透深度达1.7mm[5],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等真皮色素增加性疾病,由于对表皮的色素吸收较少,治疗反应和副作用较轻,近年来,关于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报道较多,但疗效不一,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较高剂量激光所致的光热效应,是否会激活MC分泌色素颗粒,导致“激光光斑反应”现象的发生,需要进一步深入观察。既往的临床研究采用小光斑、高能量、少次数的治疗方式,发现通常可造成对周边皮肤组织和基底膜的损伤,容易出现色素加重的副作用,故曾经一度认为传统Q开关激光不适宜用于治疗黄褐斑。Watanabe等[6]的研究表明激光在高剂量下可能诱发了更严重的损伤,这种表皮炎症反应可导致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氧化后形成前列腺素和白三烯,这些炎症介质通过刺激表皮层的MC,并改变MC和相关免疫细胞的活性[7],甚至可以导致黑素合成增加,形成PIH,即临床上的“激光光斑反应”,亦称为“光激惹”。
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采用大光斑、低能量(2.0~3.0 J/cm2)Q开关Nd:YAG多次治疗的方法治疗浅在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如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 [8-9]。本研究选择新型调Q激光,1064nm波长被黑素部分吸收,避免了短波长激光(400~800nm)黑素吸收过高而加重炎症反应;同时,我们所采用的大光斑、小能量、多次反复的方法可只针对黑素颗粒进行选择性光爆破,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对MC的激活,使MC功能失活或抑制,这种理论即称为“亚细胞选择性光热解作用”[10]。激光照射病变部位皮肤,其黑素颗粒选择性吸收而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黑素颗粒吸收能量后迅速膨胀瞬间爆破形成小碎片继而被巨噬细胞吞噬,通过淋巴管或血管排泄,以及传送至角质层脱屑排出。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多次激光照射治疗短期内MCI显著降低。Mun等[6]通过立体表面成像新技术观察MC的三维结构也证实了这一点,激光治疗后仅黑素颗粒被破坏,MC树突减少,但是MC结构完整;同时黑素颗粒的多次光爆破,可以使黑素颗粒更微小化,更有利于被吞噬排出,这种“亚细胞选择性光热解作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激光对正常皮肤组织和基底膜的损害,避免PIH的发生。
由于黄褐斑的皮损处色素细胞功能活跃,如果光刺激过强则反而会刺激黄褐斑加重。既往研究认为热效应具有增加黑素细胞酪氨酸活性和黑素合成方面的作用,牛健荣等[11]观察了MC在正常培养和热应激条件下的形态变化,黑素合成能力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当细胞孵育温度超过39℃后,黑素细胞的胞体开始增大,树突化增强,热休克蛋白HSP72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53表达增加,但细胞的各种结构并未破坏。但当温度超过42℃时,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下降。该结果表明当MC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各种生物学活性增加。本研究采用红外测温技术,结合皮肤多功能测试仪,检测了激光治疗过程中体表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Q开关Nd:YAG1064nm激光治疗过程中,皮损区温度升高,但与颈部正常皮肤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从我们测量的温度数据来看,患者洁面后的温度相对偏低,为(30.38±0.96)℃,治疗中和治疗后温度升高,分别达到(32.17±1.09)℃和(34.89±1.66)℃,但是甚未达到MC活性开始增加的温度拐点39℃;此外,在激光治疗后,我们给予了即刻冷敷、水疗等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激光的热效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新激光治疗方法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光热效应,其皮肤体表温度的升高不足以激活MC。Wattanakrai等[12]分别在成功治疗黄褐斑患者和动物模型后,出现复发及色素的反跳性加深。研究表明,虽然MC、表皮角层细胞和真皮一些噬黑素细胞中和毛囊中的黑素颗粒是调Q激光作用的靶目标,但实验中,皮肤和毛囊色素消退后又恢复,说明激光对MC的损伤并不是持续性的,其活性会在某一时间点恢复正常甚至反跳性增强,并认为激光引起的黑素代谢紊乱是复发和色素反跳性加深的主要原因,但是其具体机制仍然不清。
综上所述,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能够降低黑素指数,激光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皮肤温度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温度并非为导致激光光斑反应的唯一及主要因素,该激光治疗后色素反跳性加深可能与1064nm调Q激光激活黑素细胞内部的反应原件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Parasramani SG,Oberai CM,Amonkar KR,et al. Q-switched Nd:YAG Laser to Treat Nevomelanocytic Nevi[J].J Cutan Aesthet Surg,2009,2(2):88-91.
[2]Chan HH,Manstein D,Yu CS,et al.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after fractional resurfacing in Asians[J].Lasers Surg Med,2007,39(5):381-385.
[3]赵 辨.色素障碍性疾病.见: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4-1035.
[4]Arun Achar, Sanjay K Rathi. Melasma: A Clinco-epidermiological Study of 312 Cases[J].Indian J Dermatol, 2011,56(4):380-382.
[5]Patrick D,Cole,Daniel A, et al. Laser therapy in ethnic populations[J]. Semin Plast Surg,2009,23(3): 173-177.
[6]Watanabe S.Basics of laser application to dermatology[J].Arch Dermatol Res,2008,300(1):21-30.
[7]Mun JY,Jeong SY,Kim JH,et al.A low fluence Q-switched Nd:YAG laser modifies the 3D structure of melanocyte and ultrastructure of melanosome by subcellular-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J].J Electron Microsc, 2011,60(1):11-18.
[8]Chan NP,Ho SG,Shek SY,et al.A case series of facial depigm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low fluence Q-switched 1,064 nm Nd:YAG laser for skin rejuvenation and melasma[J].Lasers Surg Med,2010,42(8):712-719.
[9]黄义森,尹锐,程良金.Q 开关Nd: YAG 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715-716.
[10]Kim IH. Basic theory in laser therapy for melasma: subcelluar 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J].Pigment Cell & Melanoma Research,2009,22(3):347.
[11]牛建荣,杨庆琪,赵广,等. 热处理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38-40.
【关键词】 诺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维生素C;溃疡期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充分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我科多为老年病人,因老年人年老体弱,消瘦,长期卧床,多为恶病质,极易发生压疮,而且,大多数由家属护理的老年病人发生压疮,在瘀血红润期和炎性浸润期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多是到溃疡期才住院求治。溃疡期压疮导致皮肤破溃受损,皮下组织直接与外界接触,极易感染,此期如不及时给干预,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诺氟沙星磺胺甲恶唑联合维生素C治疗溃疡期压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经济实惠,收到了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7 月16 日~2011 年7 月15 日我科共收治溃疡期压疮36 例56 处,其中3 期42 处,4 期14 处,面积2*2 平方厘米-10*15 平方厘米.其中脑血管病后遗症22 例,股骨骨折4 例,癌症晚期8 例,脊柱外伤1 例,其他1 例。合并糖尿病者18 例,低蛋白血症10 例,消瘦者9 例。院外有压疮时间7~60 天,平均30 天。部位:骶尾部38 处,髋部11 处,其他部位7 处。随机分成实验组(29 处)和对照组(27 处),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压疮分期按标准进行[2]),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
(岁)压疮分期例数
男女3期4期
实验组
对照组29
2717
1912
829-86
43-9020
219
6
注:p>0.05.
1.2 方法
1.2.1 联合药物的主要成分
诺氟沙星胶囊0.1 克,磺胺甲恶唑片0.5 克和维生素C片0.1 克按比例配制,应用未污染硬塑料袋(临床常用输液器小包装袋或者50毫升注射器小包装袋),用钝器压碎,充分混合,制成外用药粉。
1.2.2 治疗方法
常规翻身,避免局部组织受压,创面双氧水和盐水冲洗,四期需外科清创后冲洗,实验组用无菌棉签沾取药粉外敷创面,一日两次,不用覆盖,不用烤灯照射;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涂擦。
1.2.3 疗效评定标准[3]
用药3 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痊愈:创面结痂无红肿,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创面缩小50%,临床症状改善;无效:创面缩小不足25%或恶化,临床症状无改善。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
2 结果
2.1 2组药物治疗溃疡期压疮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 组药物治疗溃疡期压疮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
实验组
对照组29
2722
157
70
5
P
表3 2组药物治疗溃疡期压疮治愈时间的比较
组别例数溃疡期压疮治愈时间
3期
4期
实验组
对照组29
27 11.4
17.5
20.4
31.7
P
2.3 本科29 例患者中实验组溃疡3 期3~4 天后创面渗出液减少,1 周后创面鲜红无分泌物,2 周后结痂;溃疡四期2 周后创面缩小,深度变浅,有肉芽组织生长,3 周后即结痂脱落,皮肤表面光滑。
3 讨论
3.1 压疮在医院内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本科每一个住院病人在住院初期就会有护理人员给予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有效翻身按摩措施,明显地降低了压疮的发生,尤其是在压疮发生初期,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使压疮发生逆转,不致于发展为溃疡期,导致严重后果,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恶化原发病,增加经济压力。院外卧床病人由于多由无护理经验的家人照顾,压疮情况多不引起重视,压疮一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且直到溃疡破烂才住院求治,而溃疡期压疮也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较为棘手的护理问题。我科室一直在探索既疗效显著,有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3.2 外用药粉由本科护理人员按比例配制,应用临床两年余,各成份分析如下:①诺氟沙星胶囊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细菌对诺氟沙星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②磺胺甲恶唑片又名新诺明,是中效磺胺药。,抗菌力强,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可供局部应用,临床可用于皮肤化脓性感染。③维生素C片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促进胶原蛋白和细胞间质的合成,生成结缔组织,决定了皮肤的弹性,维生素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还可以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维生素C 极易受到热光和氧气的破坏,毒性很小[4]。
3.3 联合制剂中两种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对于常见压疮溃疡引起的细菌感染大多具有抗菌活性,联合维生素C促进细胞修复,生成结缔组织,恢复细胞弹性,利于组织创伤伤口的更快愈合,联合应用具有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2 组药物对治疗溃疡期压疮有显著差异(p
3.4 这三种药物均为常见药,价格低廉,基本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4 小结
压疮发生和治疗虽然越来越被护理人员重视,但是临床上医生好像并不重视,医生的大多数精力还是放在了原发病的治疗上,但是压疮引起的严重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探讨压疮的预防和治疗这一副重担就落在了我们护理人员的肩上,诺氟沙星磺胺甲恶唑联合维生素C治疗溃疡期压疮显著疗效给了我们信心,我们会在讨压疮的预防和治疗这一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16.3.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21.
冬天将至的夜,总是那么安详,街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冰冷的空气在身边肆意掠过,关于冬天的谚语你知道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冬天谚语,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描写冬天的谚语1、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2、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3、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4、冬至黑,过年疏;
冬至疏,过年黑。
5、阴过冬至晴过年。
6、冬至有霜年有雪。
7、一年雨水看冬至。
8、冬至冷,春节暖;
冬至暖,春节冷。
9、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10、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11、冬至打霜来年旱。
12、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13、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4、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15、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16、冬至头,冻死牛;
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17、冬至南风百日阴。
18、冬至头,天气暖;
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20、冬至无雨一冬晴。
形容冬天的俗语谚语1、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2、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3、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4、立了冬,把地耕。
5、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7、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8、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9、立冬有风,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10、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11、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12、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13、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14、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15、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16、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17、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18、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19、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20、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21、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22、立冬景象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
23、洼地修台田,不缺小米饭。
24、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
25、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26、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27、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28、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29、半截坷垃半截苗,无有坷垃不长毛。
30、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31、勤上坡,时间挤,莫忘随时把肥积。
32、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33、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34、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35、立冬无雨一冬晴。
36、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37、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38、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39、水土不下坡,粮食打得多。
40、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
冬天谚语句子大全1、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2、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3、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4、立了冬,把地耕。
5、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7、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8、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9、立冬有风,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10、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11、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12、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13、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14、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15、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16、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17、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18、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19、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看着耳机望洋兴叹了。知道有哪些望洋兴叹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望洋兴叹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望洋兴叹含义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tàn),汉语成语,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二、望洋兴叹典故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国家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像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三、望洋兴叹造句1.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2.文献学的范围很广博,有些人不免望洋兴叹,趑趄不前,这是很自然的事。
3.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4.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5.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6.本想去听音乐会的,可票价却让我望洋兴叹。
7.他学习那么好,我能做的只有望洋兴叹。
8.眼前的高楼洋房、豪华轿车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
9.班长年级第一的成绩令我望洋兴叹。
所谓想象,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无论哪种解释都体现出想象创造性的特点。而这,我想亦是古往今来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重要性的原因吧。不是有诗云: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此等形容想象其轻重足见一斑。我从教三年,有幸在第二年加入新课程的行列,对其中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是令人眼前一亮。如若真正实施于课堂这对开启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必定是毋庸质疑的。一旦这样无疑给原先由老师一堂讲下来的、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使学生如沐春风,于是学生可以拥有一方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
想象,课文朗读,质疑解惑,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朗读课文时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有一段时间往往这样,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代替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流露给学生,似乎不是学生在学,而是自己。你看,就拿朗读为例,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或许在另外如自习课中得以弥补,但往往以齐读居多,虽书声琅琅,然个人思索时间有限)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不可否认,课文录音字正腔圆,无论是对发音还是对情感的把握上我们早已是望其项背。而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再配以适时的音乐,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毫不逊色,若再加上些人为因素如现场演绎、自己的语文老师等,那效果想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以来,教师个人魅力确实展露无遗,但令人佩服之余,学生是否以我们的理解作为他们自己的理解,学生有没有自主去学呢?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认真读它几遍,有没有找出生字词,翻翻词语手册,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把握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思索,录音就播放了老师就范读了,那么我们无疑是越俎代庖,这与空中楼阁又有何异。学生想反正老师可以扫除雷达,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这样真的就够了吗?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增强了多少呢?最多只是学到了一些表面而已,真正的实质却领悟甚少。针对这一情形,势必在课堂上将日益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发自于内心,才颇具感染力的。尤其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诠释作品带给你的震撼…… 此时的朗读就鲜活地带上了你独一无二的色彩,或许有些偏颇,或是稚嫩,但它却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趣味?如在《土地的誓言》中,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特别是“那奔腾的鹿群”、“红布似的高粱”几句,那修饰事物的形容词和短语,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东北浓郁的地域特色怎不令人深深陶醉?
二、在质疑解惑中给学生一方想象的空间
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往往考虑学生会提怎样的问题,于是就一一列举再逐一准备好,以防到时难以招架。用来贯穿课堂的几个问题,也是思索之后再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一旦引导成功那是心满意足,一堂课下来感觉良好,可学生思维开启了多少,主动探究意识又唤醒几何?于是乎出现这样的情形也不足为奇:学生明明回答的很正确,老师还是坚定地在黑板上写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口头上虽大力赞扬,但实际上还是让学生以为自己回答正确与否不重要,反正老师会告诉标准答案,长此下去,还有谁敢想,敢质疑,敢解惑,还有谁来打破这沉闷的课堂气氛,而这岂不是语文老师的悲哀。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孔子也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认真对待疑问且是正确的态度,敢于质疑更显其重要性;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喜欢,谁又会否认不是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一方想象的空间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是这套教材的一个亮点又是一个难点,与阅读课文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方想象的空间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 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以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为例,在“黄河,母亲河”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的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复习《黄河颂》一课,查找有关在黄河流域的历代王朝建都的史实,黄河的发源、流域、长度。(搜集)
2、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包括黄河之源的传说、与黄河有关的神话故事、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搜集,讲故事)
3、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搜集,吟诵)
4、有关黄河的歌谣(搜集,配乐歌唱)
5、保护黄河(辩论赛)
6、综合写作(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很显然,这几个活动是以突出黄河的文化和倡导环保意识为中心内容的,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为己所用。这几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在有选择的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根据主题搜集 、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他们在综合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学生的想象也有了一定的发挥,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小品、辩论会、知识竞赛等等,内容多样,形式活泼。学生设计,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教师退居幕后指导,逐渐体现出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思维的趋势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想象开辟了一方乐土!
从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分析了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的产生和发展,并根据喻义和喻体的关系研究了二者的特征,得出:在英汉语言文学阅读语翻译中,要结合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语境来研究。
英语和汉语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汉语中,成语、习语、谚语以其精炼、优美、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样,在英语中,也有许多广为流传的较为固定的、富有涵义的语句,俗称习语或谚语,即idiom。汉语的成语与英语的idiom虽然不是完全对应,但是二者都具有形式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都是其语言的精髓,大大提高了其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一、英语idiom与汉语成语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
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同时还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词汇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最大的部分,其中成语习语最能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征对英语idiom和汉语成语的不同影响。
1.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的差异与成语习语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有着显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发展的不同的经济生活。
在地理位置方面,我国的文明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因此许多成语都与黄河或江河有关,比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逆流而上、隔岸观火、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等等。在气候上,我国地域宽广、气候多样,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中原气候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在成语中也有很好地体现,如:风云变幻、风和日丽、天寒地冻、阴雨绵绵、风驰电掣、大雪冰封、云清风淡等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汉语成语中很多是与土地和农业相关的,如:斩草除根、披荆斩棘、席地而坐、瓜熟蒂落、瑞雪兆丰年、良莠不齐、风马牛不相及,鸡飞狗跳、水到渠成等等。
英国诗歌岛国,四面环水,也就有了许多与海洋、捕鱼、航海相关的idioms,如: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英语的idiom中经常会用fish来比喻事物,相对于鱼来说,中国更常见的和吃的是蔬菜,因此汉语有一个俗语叫“捡到框里都是菜”与之相对应。与与航海相关的idiom还有“be in the same boat”(处于同样的境地),“to take the wind of one’s sails”(阻止某人事业的发展),“to get one’s sea legs”(习惯海上生活)等等。
中国东部虽然也临海,但是文明发源于中原地区,离海洋较远,因此汉语中的“海”多让人觉得遥远和神秘,如:大海捞针、沧海桑田、海市蜃楼、天涯海角、海阔天空等。
与我国多样化的气候相比较,英国气候较为单一,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夏温差不大,全年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多雨,晴天较少,所以英语中有“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晒草要趁太阳好)表示做事要抓住时机。英国盛产蘑菇,因而英国人长用like mushroom来形容一种事物大量生产或迅速发展。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南方盛产竹子,汉语成语中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快速发展。
2.民族的历史文化差异与成语习语
英汉民族都有各自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诞生过很多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创造出彪炳史册的文学巨著,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典故、神话、寓言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记。这些历史文化素材反映到成语中,给语言染上了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
汉语中有许多描写古代战争的成语,如与秦赵相争的有“价值连城”、“怒发冲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和楚汉争霸有关的“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等。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班超“投笔从戎”,《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说曹操曹操到”、“身在曹营心在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都浓缩了特定的历史事件,寓意深刻。
英语中也有很多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习语。例如: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相传古罗马凯撒等将出征时,常烧毁船只,士兵无任何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战。Hang by a thread/fair(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这个比喻来自达摩克里斯的剑,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叙拉古国王戴奥尼夏请他的廷臣达摩克里斯赴宴,要他坐在以一根头发丝悬挂的剑下,以示君王处在危难之中。另外还有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这样的成语。
汉语中有好多来自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是来自神话传说;“愚公移山”、“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郑人买履”、“塞翁失马”等都是出自寓言故事。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是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the apple of discord(祸根、争端)。也一些来自伊索寓言,如cry wolf(发假警报),fly on the wheel(狂妄自大的人),Hobson’s choice(无选择余地),the touch of Midas(点金术)等等。
二、英语idiom与汉语成语的特征比较
1.成语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喻义和喻体都相同。虽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有一些共识,因此,人们对比喻的认知心理基本相同。在英汉成语中有很多比喻的喻义和喻体都相同。如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new wine in old bottle(旧瓶装新酒),walls has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英汉语境中是喻义和喻体是对应的。
第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人类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各民族文化又有鲜明的个性。英汉成语中有些喻义相同,但是喻体不同,而这只存在部分对应关系。如: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杀鸡取卵),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
第三,喻义和喻体都不同。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差异、思维特征差异而引起民族语言的差异。英汉成语中,有些成语的喻义和喻体之间完全不对应。这种形似而已不似的成语在翻译时根本不能互译,意思相差甚远。如:black sheep就不能译为“黑羊”,而是“害群之马”的意思;to call somebody names不是“叫某人的名字”,而是“谩骂某人”;to pull one’s leg不是“拉后退”,应译成“取笑某人”。
2.成语内部形式与结构的相比
汉语成语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语音的双声、叠韵,文字简洁明快,多以四字构成;英语习语的语言特色则利用发音的和谐,文字简练,朗朗上口,以利于记忆。主要有以下形式: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融洽、民主、恬静、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双方尽快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时常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主动靠近他们,聊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他们的行列与之一起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认真听你的课。从我的教学实际不难看出,学生哪一门功课好,往往就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学会让学生喜欢你,与之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是老师要有无私的爱。让我们的手在责斥时变得轻纤,在时更加温柔,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诚的和他们交朋友。记得教学时,我们班里有一名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刚到这个班时,他对一切感到是那么的陌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显得畏手畏脚的,特别是对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听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我找到了他,聊他的家乡,他的朋友,他的兴趣等,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他谈心,并不时地鼓励他,推倒了他心灵上的围墙,使他很快进入了状态,听课效果也随之渐入佳境,并能主动地去回答老师的提问,学习成绩很快就进入了班级前列。
教师更要重视对个人魅力的铸造。博学多才的教师能从灵魂上征服学生,让他们接纳。从知识上,教师必须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是渊博的,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在师生课堂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这种落差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特别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阅读古今书籍,不断尝试练笔,本着“与学生一起学习” 的思想,力求达到教学相长。
二、精心备课和精于设计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实际情况。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就是好方法。例如,我在准备《社戏》一课的教案时,设计了这样的思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那夜”的豆其实不过是普通的罗汉豆;“那夜”的戏也并不精彩,作者为何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深入探究。通过点拨,让学生阅读有关词句、文段,点导结合,使学生悟出:作者怀念少年时代的生活,眷恋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情谊,向往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快乐,而这便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备课时注重细节和关键性语句的把握,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只有充分阅读教材,吃透文本,才能走进作者的思想,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来理解文章,对文章的重难点把握才能准确。对主题的理解才能够上升一个层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让学生少走弯路。如《台阶》一文,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把握父亲形象,读懂父亲对尊严的追求,对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给予思考。教师应该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语文是一个贴近生活,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学科,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创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如《绿》一文,在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的比喻句构成的相似点是什么?你还能把一潭绿色比喻成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勇于表达,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激烈的讨论,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综合性学习这个板块,更是一项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锻炼他们搜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能力的内容,让学生受益终生。在七年级《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马的成语、歇后语、俗语等,让他们尝试着讲关于马的小故事,编演关于马的小品,结果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很大:积累了很多生活中有意思的俗语,如“马脖子上挂铃铛——叮当响”“ 猴子骑马——一跃而上”等;从深层次理解并掌握了成语“指鹿为马”,因为他们很好地将这个成语转化成了小品,更为可喜的是学生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创编了新版的“指鹿为马”,让赵高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这个新鲜事物,并且可以不局限于书本,而是适当地增设一些内容,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现,如请学生编一场“孔乙己与范进相见时的戏”,制作放大以后的“核舟”,展开关于《黄河颂》的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的学习由课上延伸到生活实际当中。
清明源流 三节合一
清明本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如《岁时百问》所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每逢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草木萌茂,桃红柳绿,天朗气清,万物勃发。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足见清明节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这个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之所以会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性节日,首先要从古代非常有名的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节日时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讲究,一般是从清明的前一或两天开始,持续3天,期间禁火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它源于介子推的传说:在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只得流亡于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正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之后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当时介子推因看不惯众臣的争功邀赏,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隐居。晋文公多次派人上绵山搜索,都没能找到。后来他听从他人计策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路,想让介子推自己走出来。谁料大火接连烧了三天三夜,仍没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上山一看,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不已,在厚葬介子推之后,他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介子推蒙难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纪念。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只见那棵介子推死前抱着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仿佛看到了介子推。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掐枝条编圈戴在头上并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清明柳”。
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与寒食节日子接近,二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就逐渐合二为一了,寒食节变成了清明节的别称,禁火和扫墓的寒食节习俗,也被融合进了清明节。
上巳节
清明节还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上巳,系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因此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上巳节在春秋时代已经开始盛行,习俗活动繁多,其中一种是“修褉”,即人们为了去掉不祥、祈祷幸福而到水边沐浴、采兰、踏青嬉游。
后世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是记录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时,文人墨客欢聚兰亭,曲水流觞的情景。明代文徵明还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兰亭修褉图》。由于时间上的相近,上巳节的踏青饮宴与清明扫墓后的春游娱乐逐渐合而为一。
扫墓祭祖 慎终追远
祭奠祖先、敬贤感恩是清明节的核心礼俗。祭祀扫墓的习俗起源很早,自秦汉相沿承袭,历两千年而不衰,成为清明节不可缺少的礼俗活动。正如民谣所言:“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
在唐代,为了使百官士庶都有充分时间致祭祖先坟墓,官员们在每年清明期间都会有四到七天的假期。因此,在唐后期,出仕外地的官员在清明期间返回家乡拜扫亲人坟墓已相沿成风,清明扫墓这一习俗民间也得到了普及。
自古以来,清明祭祀扫墓往往倾家出动,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时至今日,清明祭祖扫墓仍是全体华夏儿女一年中的重大事宜。每年清明时节,各家各户都上坟祭扫。祭扫时要修理茔墓、铲除杂草、培加新土、祭献食物、焚烧纸钱。许多地方清明扫墓后除要插柳外,还要在坟旁栽松柏等常青树,这是人们对生的渴望,既希望死者永生,又祈望生者长寿。
《论语》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要慎重地为死者办理丧事,虔诚地追念先贤。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去思考,激励自己效法先古圣贤,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清明扫墓这一习俗的背后,其实正是承载着人们这种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道德情怀,更与祖先崇拜忠孝文化传统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在祭奠与追思中,渗透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孕育着我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这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文化精髓。
插柳戴柳 辟邪寄情
民间有俗语“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足见柳树与清明的不解之缘。关于清明插柳戴柳的功用,解释则众说纷纭。其一是纪念介子推。传说中,介子推抱柳树而死,第二年柳树复活了,晋文公将柳树看做了介子推的化身,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表达对介子推的纪念。
其二是避疾疫。早在唐代,人们便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古人的这个习俗其实不无道理。阿司匹林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解热镇痛药,它的发明正是源于柳树。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柳树入药,一身是宝:柳枝是接骨妙药,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柳叶有清热解毒之功,柳絮做枕芯则能镇静安神。
其三是避鬼邪。我国以清明节、七月半和十月朔为冥三节,其间百鬼出没,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称之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是鬼节,又正值柳条发芽,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人对柳树强大生命力的崇拜。俗语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正可作为人类生命的潜意识投射物。因此,人们在清明这个万物复苏、草木萌动的时节,选择最富有生命力的柳枝,或插或戴,希望能感染其顽强的生命力。诸种说法虽然不同,但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演变,清明柳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蕴含,人们借柳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踏青郊游 寻春健身
我国清明踏青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在当时,每逢上巳节,人们便会相互结伴,带着春食、春酒,到郊外的溪水之畔“曲水流觞”,嬉戏为乐。到了唐代,清明踏青的活动更为盛行。由于古代礼教森严,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而只有在清明这个难得的时节,她们才能盛服结伴出游,尽情的嬉戏赏春,因此民间有句俗语“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
在宋代,清明踏青出游愈加盛行,达到了顶峰时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时节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竞相出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生动描绘了当时人们踏青游玩的盛况。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首段部分也展现出汴京郊野的春光里,人们扫墓踏青而归的生动画面。
清明寒食 百草入馔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在寒食期间便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即寒食之具,也称“寒具”。寒具在历代的叫法不尽相同,有“细环饼”、“捻头”、“环饼”、“粔粧”等。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寒具的做法:“环饼一名寒具,以水搜,入牛羊脂和作之,入口即碎。”宋代林洪《山加清供》也有:“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余,宜禁烟用。”从文献来看,这是一类将面粉、糯米粉和油加以揉搓扭曲成环状细条的油炸食品,类似我们今天的馓子、油条、麻花这些食品的祖先。
为什么古人在清明禁火期间要吃寒具呢?在清明期间,古人不动烟火,因此只能吃冷食冷饭,清明时节天气尚存寒意,吃冷饭对肠胃实在是一种负担,远不如耐储存、高热量的油炸食品对身体有好处。此外,寒具在中药巨著《本草纲目》中也有一席之地,李时珍认为它具有“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的功效,因此,寒具在清明禁烟的时代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在隋唐时期盛行全国的一个清明食俗就是吃画卵。人们在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相互赠送。唐代的人们还会在寒食节前制作很多“甜饧”,类似于今天的麦芽糖,来就着冷粥喝。李商隐的“粥香饧白杏花天”描写的就是当时寒食的情景。
到了宋代,清明时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等现成的食品之外,富人家还会在在清明节前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因此又叫“子推燕”。明朝人还会有意将一部分的枣锢飞燕留到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蛀夏,即人到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
清代的清明食俗已不局限于寒食,热食也开始成为应节食物,如清代赵筠《吴门竹枝词》中描绘的:“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祭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说明当时热食已经出现在清明节的食俗中。
如今,清明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已淡化,人们虽然仍喜欢吃清明饼之类的食品,但更多的是热食,且注重营养。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青团子是在糯米粉中加入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制成的,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
浙江人清明节有吃艾饺的风俗,认为清明食艾饺能避邪驱毒。此饺采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做皮,以白糖芝麻馅做馅,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宁波一带的人清明节喜欢吃用面粉、马头兰等野菜和青草制成的蒿饼,此饼翠绿清香,且富营养。温州爱吃的清明果,是采用田野的棉菜同糯米粉捣和,馅以鲜肉、冬笋制成。棉菜即鼠曲菜,又叫清明菜,味微甘而清香,全草入药,有祛痰止咳之效。
此外,黄河、淮河流域清明节还沿袭着吃“子推燕”的习俗,并将其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闽东地区无论城乡,在清明节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因在当地语言中,“芥”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当地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将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颇具乡野风味。
潮汕一带清明时节则喜食蒸朴籽粿,朴籽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植物,清明时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人们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陶模蒸制成朴籽粿。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此外,清明时节,苏杭一带还食红藕,北方一些地方吃香椿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