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绩效视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固定资产购置的数量和金额日益增加。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账实不符、处理资产随意等问题。因此想要使使用固定资产的效率全面提升,就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固定资产在管理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更为规范、科学。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尽管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但随之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是其中一项。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事业单位呈现出各种问题,包括:第一,有的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购置、持有、处置等方面均没有明确的条例;第二,有的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现实的管理工作严重脱节,以致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以上种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进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固定资产的取得环节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未对单位的资产情况作充分调研,导致对已有的固定资产重复购买,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对于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未按要求进行政府采购,从而脱离了政府的监管,造成腐败的漏洞。二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有的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三是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有的事业单位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导致部分已经不能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履行报废程序,由此造成账实不符,财务报表虚增资产;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出现对于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虚报毁损报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上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浪费、固定资产的闲置甚至流失。

(三)账务处理不完善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包括:一是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只是将单价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而对那些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固定资产没有入账;二是对于捐赠、盘盈或者违规取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部分入账;三是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固定资产中毁损报废的部分未及时登记下账。以上不规范的账务处理导致财务人员提供的固定资产数据和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账面数据不相符,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搞不清楚本单位资产的情况。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单位顺利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想要更好发挥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各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固定资产的购买、持有、维护、报废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包括:一是在固定资产的购买环节做好预算,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相结合[2],分析和调查的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在实际采购时秉承经济、科学的原则;二是对于固定资产的验收、使用、日常维护环节选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好,使其在单位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盘点,对毁损、短缺的情况及时发现,履行相应的程序,确保账实相符;四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避免资产流失。一旦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则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才能得到较好的管理。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对待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层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做好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选择责任心强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资产的管理人员;二是资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组织采购,杜绝漏洞;三是在编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应本着节约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力求做到数量、金额的准确;四是年中执行固定资产采购时应严格依照批复的预算及相关要求实施采购;五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对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的文件和制度认真学习,所在单位还要提供给管理人员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进行培训[3]。

(三)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对于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核算科目,严格按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以及报经批准的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等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会计处理。二是财务人员应当对固定资产设置总账、明细账,侧重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对固定资产建立卡片账,对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调出、报废都建立详细的纪录,侧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三是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履行报批程序,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四、结语

当前我国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的还有各行各业的深化改革。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的顺应这一潮流。对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应对,这样才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当把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同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加以完善,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为有效、科学。

作者:徐兰 单位:四川省商务发展事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会林,车忠强,黄伟等.基于绩效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7):149-150.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80-01

1 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是我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固定资产在企业中一般是以生产设备、工艺等方式存在的,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现有的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管理质量,都达不到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家在2001年以来,连续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固定资产的新准则,新制度,保证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依据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改良,保证其发展符合企业经营的需求。

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一般是保证其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生产设备设施等,单位价值较大,固定资产增减的会计核算方法较多,如固定资产增加可以计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等,会计核算较为复杂。会计准则中,一般以折旧为其价值转移的会计核算方式,折旧方法选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第二,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固定资产的管理贯穿企业的生产运营的始终,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合力管理。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技术性较强,因为其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2 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方式的落后。在企业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多数企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赖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为,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其具体的使用情况,在每月的月末向财务部上报资产状态表,财务部根据基础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在期末组织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使用维护和保管工作。

在此种管理方式下,首先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较大,因为资产的盘点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财务部门为了制作后期的数据统计和报表,其工作量也较大,而且在固定资产的盘点过程中容易出现资产归属不明,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同时因为盘点周期较长,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无法向企业的管理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其投资管理部分,对于其购置和管理工作不能同时予以重视,因而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在企业的经营运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在资产的购置上面,企业往往在购置之前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不对固定资产做有效的事前监控,财务部门在做财务的年度预算的时候,对于固定资产的整体把握性差,预算编制随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缺什么配什么,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在购置计划中,对于相关的审批流程不予重视,固定资产购置经常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时,既不进行事前规划决策分析,同时也不明确固定资产采购的责任人,使得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活动效率低下。

(3)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到位。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是有效的利用固定资产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点。但是,在我国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的缺乏,在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在管理部门将规定资产交付给使用部门后,对其使用缺乏管理制度的约束,忽视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经常会出现闲置甚至丢失。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使用管理制度,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较为随意,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为了进行攀比,随意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上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人的权责不清,固定资产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等。

3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的思考

第一,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采用在超市系统较为盛行的条码技术,打造固定资产的条码系统管理工程。具体措施是,对于企业固定资产采用条码管理,以条形码记录企业的固定

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具体包括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维护,资产报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利用条码系统对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系统设计固定资产的自动计提折旧,提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效率,同时可以利用手持设备,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点,提高盘点的工作效率。最终将企业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与企业ERP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可以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的掌握,有效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管理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损耗,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第二,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监管,为了有效发挥企业固定资产的效用,必须严格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流程,企业要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格企业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制度。保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无盲区。制定固定资产的购置,转移和报废的标准,防止企业固定资产的随意处置。

4 总结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多样性,管理工作会日趋艰巨,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提高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对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军航,栾灿根,张菊丽.石油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的开发[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3).

[2]蒋业香.试论公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9).

[3]沈金东.关于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5).

[4]王萍,王云.医院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8,(1).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098-01

作者简介:黄艳洪(1981-),女,广东佛山人,本科,会计。研究方向:固定资产信息化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医院顺利开展医疗研究与医疗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此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固定资管理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重购置轻视管理已成为普遍现象,管理意识非常淡薄。同时,管理制度陈旧落后以及规章体制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使管理体制与实际的监管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致使很多账目无法查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资产不明,甚至固定资产丢失与损坏等严重情况。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混乱不堪,加大管理的难度。

2.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固定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一切固定资产都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计算机设备由网络信息科管理,医疗器械则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等。然而,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医院的国资办、网络信息科和设备管理科等相互间的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迅速、高效的得以解决,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严重。3.管理人员不稳定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室的人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一旦相关人员变换或调离本职位之后,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不但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浪费或低效使用,甚至会对医院的健康、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1]。

二、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医院固定资产内外管理的需要

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已被列为医改方案的重要实施工具,新制定的医院资产相关制度也对医院的资产规模、成本确定、成本计算体系和预算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资产的流动周期,将资产的分配、使用、收益与评估等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覆盖,满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以及提高医院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际需要。

2.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需要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盘活现存的资产,推动现存资产的整合、调配与公用,增强固定资产的是使用价值,将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小化,杜绝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流失,确保固定资产调剂的高效性,保障医疗设备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3.医院网络覆盖高效性的需要

网络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使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具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版系统的试用,更让诸多医院人员认识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与重要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都为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更证明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2]。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补充与完善,更需要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支撑。因此,明确医院资产各管理部门的权责与职能,科学分配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全方位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结构、状态、存量与效用等,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与高效化发展。

2.建设专业化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对于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管理人员深造的机会等。利用多种方式或途径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不断巩固与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其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树立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变更能够及时了解并,充分挖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3]。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

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运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之中,可以促进其管理成效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例如,超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就可以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每个固定资产都设置相对应的条形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登记,建立计算机与条形码识别器间的连接,快速获取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再例如,图书馆的RFID的书记防盗管理模式,就可以借用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把防盗、消磁等功能列入进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模块后,可以有效地将贵重固定资产纳入到高强度的管理保护中,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居益君,董祥龙,朱妍.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常骁毅,吴智泉,曹枫.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4).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模式 融合

从传统视角来审视财务管理的职能,其主要是针对资金监管而存在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诸多作者在讨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时,习惯于从会计流程方面进行优化策略选择,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环境的融合性问题。那么着重强调后者的意义何在呢。众所周知,目前各类型企业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不仅来自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也受到我国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所扰。从而,若要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则需要建立起财务内控模式下的关联效应,而这种关联效应之一就体现在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融合下。

固定资产作为支撑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对其的有效管理将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这也使得企业管理层普遍重视这一事项。然而,在缺乏动态性、全面性的管理活动下,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生产的方面。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分析

严格来说,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却因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而存在着资产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分析出二者融合下的内在机制则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

具体而言,内在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管理对象的统一性

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二者的管理对象可知,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资金,体现为价值层面的企业资产,并构成了企业资产类别中变现能力最强的部分。而固定资产则体现为实物层面的企业资产,其根据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着折旧。这样一来,二者就因聚焦在资产这一类别上而形成了统一。这种统一性,为最终构建起二者的融合态势提供了可能。

(二)管理流程的贯通性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得,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了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成本转嫁等三个方面。这就表明,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贯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始终,而建立起了动态和整体视阈。

(三)管理效果的控制性

将视野转换到企业管理之中可知,管理的对象最终还是人。也就是说,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关键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从而,借助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激励和约束机制,则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控制性问题。

二、分析基础上的模式定位

作为具有指导性的模式构建,首先就需要满足可行性、易操作性原则。因此,这里就财务管理的模式定位进行讨论,进而为具体的模式构建提供路径指向。

(一)采购中的模式定位

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成为了对其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将企业资金抽离循环领域的重要方面。因此,若固定资产采购不当既不能有效提升企业资产有机构成,还会因挤占大量资金而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对此的模式定位可界定为,财务部门通过组织形式的创新而参与到采购环节中。

(二)使用中的模式定位

如何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从而稀释折旧成本。另外,延长通用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也构成了提高上述比值的方法之一。这就意味着,建立起资产维护、安全管控的长效机制极为关键。从而财务管理的模式可定位于,通过绩效考核来强化部门负责制。

(三)控制中的模式定位

此时,就切入到对人的管理了。因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直线职能型,这就导致了各业务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申请中,无法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需求状况。因此,是否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各部门来年的资产购置计划,并前置性配比额定好的资金,则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二者融合下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资产采购方面

针对资产采购中的使用价值位于第一考虑因素,因此需要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向单位管理层提交采购申请。申请书中应详细分析该资产对未来工作的意义和使用计划,并列出资产造价的明细表。单位管理层根据该申请书组织专家给予可行性论证;然后还要组织财务部门人员进行资金配置方面的测算,以免为影响到其它工作开展的经费安排。

(二)资产使用方面

对资产使用方面的监管主要包括:使用频率、日常维护、常规保管等环节的内容。由于受资产使用专用性的影响,使得财务部门人员无法切实获得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建立资产制度管理和人员考核的同时,还应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监管小组,从而能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来督促业务部门有效开展资产使用管理工作。

(三)组织结构方面

二者契合态势的优越性还在于,通过财务管理视角为单位资产监管提供优化建议,并全面提升资产的配置效率。正因如此,还需要对二者契合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讨论。一般而言,可以设立三级组织结构:以主管单位资产监管的党委为一级,以具体落实资产监管工作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为第二级,以实际完成资产监管的班组为第三级,实施三级责任制。这样一来,就能在组织上保证二者契合模式的运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在模式构建上,财务部门可围绕着采购、使用、控制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新的规范,不仅调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提高了确认标准,在账务处理上引入权责发生制,引入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规定。总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越来越向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靠拢。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模式的优势

(一)通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高了财务信息准确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按照以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开展工作不仅不能与预算改革相适应,而且还与现代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相违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中固定资产“虚提”折旧方法颇有新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不计入支出,这种折旧方法不仅能够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实时反映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与支出预算口径一致,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进一步落实。

(二)将基建工程项目纳入固定资产核算有利于财务管理效率提高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基建工程项目相关财务信息不并入单位“大帐”,不仅会使单位进行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存在偏差的情况,而且还会加大单位内部控制难度,容易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提出在谨遵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基础上,每月将基建工程项目纳入到单位“在建工程”及其他相关科目中去。具体来说就是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基建工程”,将相关业务计入在建工程进行核算,这样一来充分体现出了单位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三)增加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体现清查和报经批准全过程,不再只是针对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简单对“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会计科目进行处理,而是设置了“待处置资产损益”这一过渡会计科目对尚未处置完毕的各种资产价值及净损失进行反映。这样一来有效避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盘盈或盘亏而出现的虚增或虚减情况,切实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运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模式后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加强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财政,单位只拥有资产的使用权,许多单位负责人只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情况给予一定重视,对其核算办法并不太干预,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而一些财务部门在选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时没有根据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比如计提折旧时一律采用年限平均法,核算办法具有随意性、单一性;第二,单位负责人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没有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精神,间接加大了核算管理难度。

(二)单位固定资产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虽然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一人兼职情况普遍存在,这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有的单位存在着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多头管理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明,出现问题无法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确。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规范的固定资产会计工作规章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也没有在单位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

(三)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从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角度出发,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当一部分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即使设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只是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由于固定资产监管的信息化,导致工作量日益增大,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监督上主要是根据单位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监督,难以发现实质性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不能安排足够的人员负责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检查,难以起到督促作用。

(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落后,没有去了解和掌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具体处理办法,仍然按照旧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处理办法进行核算,致使所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上做得也不够,无法切实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三、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意识

首先,单位负责人应当给予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主动去学习新制度的内容,彻底摆脱“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并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与核算人员研究制定最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固定资产处理办法;其次,单位应当加大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开会等形式落实新制度精神,严格要求各个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为核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不断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相关规章制度

单位应当安排专职人员对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等进行系统化管理,给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权限,明确权责,并制定购置、转让、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制度等,确保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核算和管理的严谨性。同时,单位在采用“虚提”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严格按照规定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时,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积极构建固定资产监督部门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使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充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会计科目设置等问题;其次,政府监督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主管部门申请足够的监督人员负责各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下到单位中去了解和掌握单位情况,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检查,督促单位能够按照新制度内容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四)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单位可以采用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工作情况与绩效相挂钩的形式,对于经常出错的人员要给予一定处罚,对于工作出色的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其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处理办法;其次,单位应当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多组织相关业务知识讲座和研讨会,而且还应当邀请专业人士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就如何妥善进行账务处理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其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弊端及处理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2014(05).

[2]李晶.新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理论与研究,2013(15).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医院要想顺利开展医疗以及科研活动,就必须依靠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不被破坏或丢失,必须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让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由各个科室单纯管理本科室资产,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固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健全,直接导致医院很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资产丢失或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因为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各科室之间很难及时进行对账,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闲置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讲,医院对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该现象直接导致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环节缺少制度监督。比如说,很多医院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因没有专人负责领用管理,并没有填写领用单就将固定资产领取、另外,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收回、报废等工作,这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差甚远,固定资产损坏程度无法准确判断等现象。

1.3缺乏科学的购置决策

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购进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增强发展动力。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证分析盲目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很有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为医院的日常经营增添经济负担。另外,还有一部分医院盲目扩建医疗综合楼,因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些医疗综合楼被反复拆建,造成医院财政资金以及建筑资源的浪费。

1.4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保管、借用、维护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规范可以依据,管理流程的松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各个科室在出借本科室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如果医院固定资产被丢失或者损坏,各科室之间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其次,因缺少详细的维护规章制度,很多科室在使用医院固定资产时都没有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与维护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的降低;最后,因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变卖,变卖后的钱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去跟踪,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引导医院各个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设立一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院长、后勤部长以及财务经理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清查、报废等;其次,医院应设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设备部门、国资部门以及基建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借用、报废等情况,确保医院实际固定资产与账面相符合;最后,医院应设立三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各个部门设立专门人员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盘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现象时及时上报。

2.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规章制度可以依靠。首先,医院应设立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明确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医院在购置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其次,医院应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汇总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损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此考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构建规范的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的构建必须将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全面覆盖。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必须由相关科室向上级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由上级部门对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上报至一级管理部门审批;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相关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符;在固定资产保养环节,应设立专业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必须有专门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核算资料后由财务部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2]张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06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11- 02

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各项教育和科研计划以及培养基础人才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管理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学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必经之路。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对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和各项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系统应用及管理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1 传统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1.1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账实不符

传统模式下,一般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分为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核算资产的价值,实物部门负责建立实物卡片,管理实物资产。实物部门侧重于资产的运行及技术状况管理,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资产的价值管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实物部门主要关注报废资产的手续是否齐全。财务部门主要关注残值的回收情况,等等。由于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资产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开出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往往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发票到账的延迟而无法及时入账,抑或由于资金紧缺未及时付款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迟滞性,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

1.2 固定资产信息不易沟通,容易产生信息失真

传统模式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由实物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由于不同部门缺乏信息直接沟通的媒介,使其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充分发挥共享。尤其是不动产,实物部门往往在改变资产使用或存在状态时,不能及时将信息传递至财务,造成财务未能及时反映其财务状况。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电子产品、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的更新换代较快,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固定资产的减值,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却未充分披露,信息可能严重失真。

2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 固定资产信息共享,便于管理与控制

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体现实时化的信息交流,交互式的工作模式的应用,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人性化。以往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是人工账册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变动情况缺乏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互联网传输的优势,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即可实时控制,事中监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对上级主管部门,此模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该模式分工严密,由专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统筹分配,二级部门即归口管理部门分块管理,三级部门即使用部门分散管理,具体实物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把关,从采购验收到计价调拨、报废,每一个环节均落实责任人,透明公开地记录在资产信息系统上,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监督的约束机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人为操控和管理上的推诿现象。

2.2 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库技术支持的,格式统一,字段定义统一,标准统一。当管理员在初始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遵循系统流程的严格要求输入规范化的信息记录,系统即自动科学地分类整理,产生唯一的数据条形码编号,有条不紊地记载和完整保存着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数据的重复、丢失和缺失,减轻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负担,为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做出切实的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手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多样性、信息沟通慢等问题,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最终达到强化管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通过流程化、效益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思路,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3 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3.1 创建并维护完整的固定资产主数据

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固定资产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首先必须按资产类别和使用部门建立了资产类别编码和部门设置编码,并给每一个实物资产都建立一个资产编号,这个资产编号是唯一的,从资产构建开始到最后的报废,会伴随着该项资产经济全寿命周期。将设置好的编码和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录入到固定资产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所在地点、用途、技术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资产类别、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产权归属、制造商、使用年限、原值、折旧方式、折旧码等。录入完成基础数据后,资产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实时资产变动情况对其数据进行实时的维护,以便可以随时查询全部资产主数据。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资产数据查询的关键字,查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的各种详细信息,如资产所处的位置、资产的状态、资产变动的情况、资产的运行情况等各种关联信息,了解其设备运行状态是完好运行还是带病运行,待修、封存、闲置、备用、待报废状态,还可以对其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能够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进一步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3.2 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的数据自动集成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 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 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 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 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 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 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 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 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 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 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 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 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 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 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 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 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 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 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 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 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 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 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 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 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 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 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 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 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 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 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 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 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 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 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 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 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 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 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 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 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 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 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 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 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 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 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 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 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 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 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 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 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 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 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 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 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 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 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 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 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 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 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 “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 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 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 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 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 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 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所谓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由于这二者均以财政收支为主,所以经常是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分家,在会计核算方式都是统一的。对于固定资产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①

二、我国原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的跟进,造成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监督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之所以管理模式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在于:

1.领导层缺乏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以往没有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式,所以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观念不足。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把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管理,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更多的关注于新资产的采购,而资产购买往往是盲目的,并非真实需求的购买,这导致该资产不是最有效的需求的表达,所以购买后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足,更谈不到管理到位,在很长的周期里造成严重浪费。

2.在日常管理缺位

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在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足,也就难以设置有效的核算管理体制,缺乏对固定资产的专门和专人管理。在实践中,多出现未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甚至有许多捐赠的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往往不被记录。此外,资产管理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固定资产账面金额与实际资产状况出入较大,可见资产管理有点混乱。

3.缺乏有效的控制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要由国财务部门与国资管理部门共同决定的。

4.管理人员素质无法跟进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无法跟进需求,难以进行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是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是人员,而在这新所谓的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管理理念。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管理者应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在现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都由非专业人士管理,其综合素质能力根本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造成管理不善,有时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缺失的,所以加强管理是必要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2013年1月1日财政部为适应新经济形势而进行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开始正式实施。其中,较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而言,新的规章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强化资产的入账管理,创新性的引进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2.革新观念,确立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观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创立一个新的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取代传统观念。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必须先建立资产的概念,对固定资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观,并采用适当的措施来实现的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共享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的效率奠定基础。

3.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责任制度。有关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机构应建立有效沟通的分工;各部门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清查计划,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清查,对固定资产损失,应立即确定损失的原因。

4.加强对经营性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和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及设备用于商业用途是可以的,但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对经营性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和控制力争做到:适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固定资产的经营必要性和风险性,对该经营资产做好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对该资产的收入正确的管理,采取及时和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努力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管护,以减少风险。

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定资产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关键应锁定在固定资产处置的各个方面。对于闲置或报废固定资产的转让或出售,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同时要及时核对相关的资产剩余数量。(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 马汝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9期

[2] 孙方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2年02期

[3] 陈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8期

[4] 侯秀荣: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