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出路一、自考
除了高考之外,还有一条可以上大学的路,那么就是自考,高考毕业生在选择自考大学的时候要注意了,选择全日制在校上课的大学,管理按照大学制度来的,不要选择一些名气小的大学,师资有限。自考毕业证书达到学分要求同样可以申请学士学位,同样可以考研和出国留学。
二、复读
对于成绩比较可以,因自身原因高考失利的学生,可以选择复读这条路,前提是你基础不错,来年高考有希望。
三、技校
技校虽然属于技工类,但确实我们的职位缺口,高技工人才在一线城市招聘很稀缺,另外薪酬也不错。
拓展阅读:技校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护理类专业
护理专业不仅可以满足女孩子想做白衣天使的愿望,也能拥有稳定的工作。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是有前景的。就目前国内整体情况来说,电商中高端人才非常匮乏。目前电商行业内鱼龙混杂情况仍很严重。若有能力突出重围迈向更高台阶,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市场营销专业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生意”,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但由于培养的高素质营销人才数量一直跟不上,所以拥有实际营销能力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
就业前景好的理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数字分析、通信原理概论、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等。
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从事通讯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与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绘图、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
就业前景:该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
建筑设计专业
培养方向:培养能在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与专业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与设计研究,具有人文精神、艺术自觉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以美术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学科的综合教学资源为依托,强调以实践的精神展开对建筑现象的深度思考与设计创新实践。
就业方向:建筑设计单位、企业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建筑装饰公司从事装饰设计、装修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建筑公司、房地产企业从事设计咨询、技术与管理工作;胜任室内外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制图、虚拟现实制作、建模模型制作等岗位。
1、考虑自己的兴趣。在选择专业时既要考虑是否感兴趣,又不能仅凭兴趣。虽然未来就业不一定会专业对口,但大学所学的专业与将来从事的工作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2、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多数人都把是否容易就业、将来工作的工资多少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虽然这些是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但是也不能绝对化。一来容易就业、工资高的行业必然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再者就业形势也会经常变化。
九州工业大研究生院的生命体工程学系:
生物体机能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主要研究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生物体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协调一致地、高效地相互转化。生物体构造和能量转换机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等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生物体
2) 生物体系统
3) 生物体环境机能
4) 生物体适应系统
5) 环境精密计算测量
大脑信息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神经学基础、大脑构造、电工学、心理学和语言学。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神经信息处理(包括神经信息系统、中枢神经信息计算理论等)
2) 高层次大脑机能(包括大脑记忆系统、意识发生过程等)
3) 大脑集成电路工程学
4) 大脑数理科学(语言数理科学、脑信息解析网络理论等)
5) 大脑认知科学(视觉运动机制结构、情动学习机能)
上述两个专业,对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并在硕士学位完成后可以继续读博士课程。对于支付学费困难的学生,在全面审核评估后,学校可以给与学费全额免除或半额免除的优惠。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大多数进入了名牌大公司。如: 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新日本制铁、丰田自动车、松下电工、三菱电机等。
早稻田大学:waseda.ac.jp
政治经济学系:seikei-web-master@list.waseda.jp
国际政治学专业(新设)(IP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主要是研究探讨国际事务中政治与经济在诸多方面的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
1) 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地域学
2)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国家政策决定分析、国际经济政策
本专业为小班授课,并且用英语上课。有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同课程
人间科学系tsushin@human.waseda.ac.jp
它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环境、人类社会学、通信交流、远程教育等学科融合。
主要研究方向:在人造卫星的时代,人类如何更好的进行教育和交流。提高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本专要求TOEFL成绩。
【关键词】山东经济;“双核型”人才培养;机电专业
1.引言
山东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定了“双核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近年来,山东机电产业集群高速发展,具有“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型”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双核型”技能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山东省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研究背景
2.1 行业背景
山东是经济强省,装备制造业是省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同时,还特别指出,在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生产基地、核电、风电及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工程”。
2.2 人才需求分析
2010年全省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需求达16000多人,其中引进人才约40%,接受应届毕业生约60%,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山东省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50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类人才需10余万人。
2.3 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共建办学制度,其中一元是学校,完成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是“双元制”的主体,主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有双重身份,先是企业的学徒,再成为职校的学生。“双元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二是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其分解为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业能力由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三是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四是考核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2)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将培养目标划分为基础现代学徒制和高级现代学徒制。基础现代学徒制培养从业人员的初级职业技能,高级现代学徒制培养从业人员的熟练职业技能。学徒在学院或培训中心脱产学习理论知识,在雇主提供的工作场所接受技能培训。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通过其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其课程包括关键技能课程、NVQ课程和技术证书课程,采取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职业必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加拿大的“CBE”模式
CBE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
(4)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为职业”的教育13l。它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选择TAFE,就是选择职业,TAFE毕业即可直接上岗,不再需其他就业准备。
(5)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是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不是在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或校外实习工厂,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学操作,而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教学工厂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考工证书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就业做准备。
2.4 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并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共用校企两类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该模式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要求,学生职业能力高超,毕业即能就业,就业即能完全顶岗。
(2)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三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高超、初步具备研发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到科研单位以项目化方式培养其产品研发能力,到企业顶岗实践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与科研单位合作使得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较高,使人才在职业能力上达到了高端。
(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专业对接产业,学习内容对接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教育对接职业资格教育,工作即是学习,学习即是工作。学校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身份参与生产,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4)校办产业培养模式
指学校利用校办产业资源,采取“前校后厂”、产教研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资源,以专业办产业的方式建立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在校内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技能大师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
指学校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或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工作室对外开展服务或生产,对内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师生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学生可从中获得职业能力和生产经验,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以及团结协作、沟通表达、有效执行等能力。
3.研究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山东省工科类职业院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体系及分阶段技能培养方面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是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但目前山东省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由教学计划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
(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
(3)适应产业升级的一体化教学系统设计中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特征不明显,制度性有效保障不足,教学进程执行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4)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参与范畴、技术介入程度、参与模式和办学效益与企业期望值等问题协调处理方案系统化程度不高,企业参与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
(5)校企合作领域散乱、单调,一次性、短期性简单合作多,系统性、持续性合作少。企业实训与专业技术关联度不大,形式上完备,内涵欠缺,因此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无法适应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可见,创新“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于实践刻不容缓。
4.创新实践
(1)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市场的用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始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的主战场,力求将就业市场所在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题框架的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就业前景良好的新兴职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对人才市场进行详细的细分和设置,开发同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阔。
(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既具备实践能力又掌握较强机电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从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抓,现有的教师队伍主要是机电专业出身,缺少企业实践。所以,教师要进行深入企业兼职,掌握实践知识。其次,还要聘请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并定期与校内专职教师进行指导交流。第三,派遣现有专业教师外出深造和进修相关专业知识,逐步加强具有“既懂机又会电”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3)构建“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合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提高发展”的基本原则,发挥学校和企业二个育人主体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厂校共育、虚实结合、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原来“订单培养”的基础上,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先招工后入学“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4)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对职业能力需求相一致,我国政府应以立法形式来促进校企合作同时,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的资金投入及立法可以为职业教育创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高等职业院校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国家经济高速度增长。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提倡的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从认知到模仿,再到应用,直到创新的递进式培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校期间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服务作为宗旨,以就业作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产学研的统一协调,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5)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日渐升温,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成为与汽车行业接触最亲密的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亲密指数:
汽车服务工程2003年才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但该专业的成长速度却异常快捷,短短几年,便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顾名思义,该专业的设立就是为汽车服务,所学内容都围绕着“汽车”二字,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各类汽车的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而且要学汽车营销、评估、经营和管理等技能。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其基本特点可以用“起步晚、发展快、应用广、需求大”来概括。
汽车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尤其是销售及售后服务,非常需要专业人才来维护。汽车的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车辆评估、运输经营、企业管理和检测设备设计,都是该专业的“势力范围”。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售后服务却与国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
一般院校:燕山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江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长春大学、辽宁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本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管理能力,高职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维修能力。
车辆工程
亲密指数:
车辆工程专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鼻祖”专业,它最早的名称就叫“汽车工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电子、计算机、通讯、遥感等新技术也在其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大一大二往往学习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从大三开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学习汽车制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与设计、汽车电子学等专业课程。当然,除了这些“硬性”课程,还可以选修汽车贸易、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软性”课程。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跃升对车辆工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掌握车辆工业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供不应求。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既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本专业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车辆工程专业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除汽车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美学设计基础,一些院校招收该专业方向学生时还允许考生在报考材料里附上原创美术作品,以供录取时参考。
车辆工程本科阶段的专业的方向,大体上分为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三个大的方向。另外还会包括如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仪表、汽车营销、汽车物流与信息、交通管理等一些交叉学科。考生选择这个专业时,一定要具体考察院校侧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亲密指数: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当然,不同类型的理工院校研究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别:比如交通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起重运输机械方向,电子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电子制造技术方向,而传统的工科院校研究的重点则多是智能机电控制方向或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等等。
不过,无论该专业研究的方向如何多变,只要你愿意,将来毕业时都可以“转行”到汽车行业,因为现在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是采用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化的技术。电子是汽车的电脑,机械是实现大脑思想的肌肉。这个专业在汽车研发环节里面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毕业时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许多院校一年一度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机电学院、宁波大学、西华大学、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研究
机械制造业作为国内制造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完善,对于带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提升空间,自动化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过程生产工业的发展,因此文章阐述的主要部分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技术的完善过程。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
(1)简单的说,自动化技术的就是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一次来达到电脑控制机械运行的技术。自动化技术融合了当前多个领先的技术核心,是多个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产物,自动化技术的产生给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方面是,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现代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新型管理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完善使自动化生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变为现实,它不仅仅能够解放大量的生产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品的质量。
(2)众所周知,自动化技术是综合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而形成的一项新兴的数控技术,此外,它还是容纳了电子信息转换技术和微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技术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型管理体系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由此可以看出,自动化技术在技术工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技术工业体系带来巨大的变革。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优点概述
(1)我们都有所了解,现阶段的自动化产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控制,完成对自身信息的处理和控制,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精度,以及功能的完全性都有较大的改进。此外,微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自动化产品的控制带来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产品的控制更为简单便捷。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自动化产品的正常操作条件下,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产品在既定的方式下进行运转而不会受到操作者的影响,即在产品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障了产品运行的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自动化技术在技术工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合格率。
(2)对于自动化产品我们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是自动化产品对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以免损失加剧,甚至一些高端的自动化产品,还能在运行的过程中自动处理一些细微的问题,例如线路荷载过大或者出现短路情况时出现跳闸,避免线路损害,这样既能预先发展故障,或者在故障出现时及时进行处理的自动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展,还能起到保证在线路故障时减小损失的作用,对于保持机械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自动化产品的使用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不仅仅能够较少安全隐患的触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产品持续稳定运行的能力。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
3.1 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以及模块化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顺利研发为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关键,首先对机械的电路改造完成为实现自动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只有在完成机电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将智能化网络技术引入机械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维持自动化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大范围的得以应用由此才能变为现实。
2)所谓的智能化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某些特定功能通过程式、敏感性元件等在相关的技术条件下,与机械设备进行组合,使得机械社会针对特定的情况做出相关的反应,就好比人类的应激思维模式一样,以此来赋予设备自主思维与决策能力。凭借这样的技术,我们将在人工智能控制下,完成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进程。
3.2 网络化和微型化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近在眼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完善为远程控制机械设备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智能化生产模式打开了大门,为技术工业智能化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此外,纳米技术等微型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机械制造业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微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体积上的减小,还能节约大部分的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解决了智能化应用成本增加带来的负担,也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政策的拥护。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4.1 培养人才,汲取经验技术
要保持一个行业的常青发展,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是关键。就现状来看,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之一专业,并且在一些工科院校,机械专业的规模甚至有时会超过一个学院。由此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在了解市场发展前景之后,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的重视,也反映了市场上对于这类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极大。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工科院校所开设的近200个专业中,由于一些特色专业的影响,机械设计自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约在70名,毕业生多数会选择沿海一些机械制造业发达的城市,例如上海、深圳等,其中尤以上海的就业前景最为良好。现代的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需要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紧密的结合,智能化生产已经渐渐的占据大部分市场,计算机集成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这一技术的应用,是机械运行更为精确、稳定,更具有现代人工智能的气息。机械自动化设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4.2 创新思维,改变机械工业的整体格调
机械设计自动化急速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进入大众视野之后,自动化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机械市场也迎来了它的春天,由于机械自动化设计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技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应时代的要求,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也就成为生产生活的首选。在众多大型的机械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设计自动化市场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对于传统的机械设计的认识其实存在着误区,认为机械专业就是整天面对各类机械元件,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机械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被开发出来,现代机械设计工作要专业性人才并具有一定的绘图功底,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调试,然后再经专业鉴定,成功后才能进行投产。
自动化设计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套新型的机械生产技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电子计算机进行的产生为智能化机械生产模式打通了道路,使得自动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从国内高校争相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一专业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这一行业的重视,在国内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机械设计制造业跟上国际脚步,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始终贯彻政府的政策方针,大力支持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这样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凌峰.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4(13):301-301.
关键词:电工实训;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12-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维修、检测、工艺设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断向好。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毕业后从事电工的高职学生保持着稳定的高收入,比其它生产线上的工人入门工资高三成。而且在一步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后收入更是显著增长。面对这么好的就业形势,学生能否把握机会呢?通过对我们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只有10%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企业的考核,最终从事电工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学生机电专业毕业,并不能胜任电工工作,而需要在工厂再学习,再培训,再考核,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电工。笔者反思,高职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
二、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二)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接触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始,是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阶断,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熟练掌握电工的操作技能;没有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就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岗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三)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过去做实训,不论什么专业,实训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训内容,更没有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实训课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对策研究
(一)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二)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1、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上,安排诸如万用表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验项,培养学生电工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通过上述不同层次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实训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电工理论的应用能力。
四、几个促进措施
(一)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二)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构建“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电工》课程,把职业资格培训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中,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五、结语
电工实训是电工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训课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提高《电工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4,(2).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若干优惠政策,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到位
尽管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诸如阳光工程、职业培训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但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不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不参与。以山东省成武县职业技能培训为例,2014年成武县人社部门在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下发通告,凡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均可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主动参与、积极报名的寥寥无几。尽管县人社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乡镇和培训机构不断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家庭宣传动员,详细介绍培训内容和有关的政策规定,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始终积极性不高。
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方面不尽合理,多数还未能完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培训还往往停留在一些传统专业上。特别是一部分公立培训机构没,他们有生存压力,思想转化慢,市场适应能力差,设置诸如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微机电脑、服装加工等老旧传统专业,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三维设计、广告设计、模具加工、数控加工等市场化专业存在较大差距,传统专业对劳动力吸引力不高、就业前景窄,所以人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培训设备陈旧,师资薄弱
据了解,目前职业学校的培训设备、实习设备多数面临着设施陈旧、仪器老化等落后局面,这与培训学校收入低,各级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有关。培训机构陈旧的设备远远落后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的内容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以微机操作为例,多数微机培训仅仅教会学生打字,会应用一些Wps、Word、Excel、邮件收发等简单的程序,对于三维设计、动漫制作等复杂一些的知识涉猎少。数控加工类专业,老旧的教学设备和实习设备一直不舍得“下岗”,更是落后现代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当然,学校师资薄弱也是一个方面,购买了先进的实习设备,也未必拥有全面掌握这些设备的师资力量,如果教学能力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有所提高,先进的设备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培训费用高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还且参加专业技能的实习训练,既要承担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费用,还要承担实习材料的相关费用。当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极为关注,对职业技能教育也加大了投入,但距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一个人需要学习汽车驾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花费的培训费用高达4000~5000元,由于培训补贴资金相对不足,实际补贴也就600~800元不等,与学员承担的培训费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所以高额的培训费用仍然是制约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破解职业培训难题,进一步挖掘培训潜能,让职业培训焕发出新的生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各地就必须结合本地区人员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加以解决。
第一,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劳动力需求。随着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市场化的技术更新步伐进入一个快车道,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挑剔,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培训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为导向,让专业更加适应市场,符合劳动力需求,使培训后的劳动力能够真正学有一技之长,能够胜任专业要求。同时,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设置一批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类专业,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学习培训、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第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一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继续推行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国家投入。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政府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更好地引导劳动力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培训机构的投入,在扶持国有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同时,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投入,让培训技能与企业市场需求实现紧密结合。
第三,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是加大师资的培训投入,让更多的培训教师参加进修培养,输送到高校专业学校深造学习,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培训教师既具有文化教育资格,又有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资格,成为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师、首席技师等高技能拔尖人才,让这些高技能的拔尖人才走向职业培训的第一线,身传言教,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传授给学员,有利于促进学员专业与市场的充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加强培训后的就业服务。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更好地就业或创业,同时就业率也是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各地就业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一定要把培训推荐和培训安置工作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找准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为培训学员早规划、谋出路,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让培训后的学员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身专业特长的工种,并长期坚守下去,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让学员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这一幕,让副院长张智刻骨铭心。
这一年,作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万州农学院只招到两百多个新生。
“国家教育改革将我们推向了市场。”张智说,“然而,我们还沒准备好。”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被推向市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万州职业院校仍以传统专业为主,技术含量低:对市场而言,这样的专业已经过时;对学生而言,读这些专业意味着难以找到好工作。
在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一个难以逾越的断层形成。
如何填平断层?
市场之变
2007年7月的一天,三峡职院会议室。
会议桌的一边,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齐整端坐,张智也在其中。
对面,几位从教育部来的专家面带微笑,其中一位伸出手,摸出一份“成绩单”。
现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这些天,教育部专家组来到万州,对三峡职业学院进行教学评估。
大考在即,张智信心满满。
在过去几年里,东部沿海地区技工短缺,大批重庆人“孔雀东南飞”。万州职校抓住机会,针对东部经济特点,相继设立了电子、机械工程、计算机信息等一批紧俏专业。因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口,万州职校在校生在2007年达到10万人,办学点扩大到38个。同时,万州农学院和万州工业学院强强联手,升格为三峡职业学院。到2007年底,在校生超过8000人,所设专业从7个增加到28个。
“三峡职业学院得分89分,扣分理由是专业特色不突出……”会议室里,教育部专家宣布成绩。
“专业从7个增加到28个,怎么还丢分?”张智很纳闷。
张智并不知道,就在这几年,万州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初步形成盐气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而在全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加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6+1”支柱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市场需求已变。”听说张智的困惑后,区教委职业成人教育科科长彭直明如此释疑,“重庆经济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万州职教专业设置前些年形成的‘沿海’特色,跟不上重庆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们必须优化专业设置,突出本地特色。”
资源重组
“区域经济对专业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专业优势在哪里?如何将两者结合?”带着一系列问题,张智带队考察了京、沪、粤等职教发达地区。回到万州,他们遍访30多个乡镇,了解本地对职教的需求。
摸清市场风向后,张智和同事们心里有了底。“以前,我们片面追求规模化,一些专业偏离了自身优势和本地需求。”张智说,“现在我们准备以服务重庆农村为目标,向传统优势回归。”
在张智摩拳擦掌之际,一幅职教资源优化配置的蓝图正在万州展开。
万州以当地五大特色产业和全市“6+1”产业格局为目标,以五所高等院校、四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三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为龙头,拟定了盐气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机电轻纺、环保建材、服装制作、商贸物流七大职教主攻方向。“我们根据这七个方向,重新配置职教资源。”万州区教委副主任程朴说。
万州有37个职校办学点,不但专业设置老套,而且校与校之间雷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万州区委、区政府决定把一批专业雷同、互补性强的中职学校整合进重点中、高职院校,37个职校办学点被调整为18个;这些职校办学点再进行合理分工,有的紧盯盐气化工,有的紧盯现代医药……“大家各司其职,形成了对七大新兴产业的覆盖。”程朴说。
2012年2月7日,一所中职学校向区教委提出申请,希望开设船舶驾驶专业。
区教委和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组成七人专家组,由彭直明任组长,对申请学校进行评估。
“现在开始表决。”
七位专家同时举手表决——零票赞成,七票反对。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这个专业?”提出申请的校长急了。
“这个专业在万州技校已经开设了,你们再开就属于重复设置。”彭直明说。
校长只好服从。
“职业院校想新增专业,必须经过专家组评审。”彭直明说,“通过评审,我们就能调控专业设置方向和数量,实现和市场的精确对接。”
张智也参与了这场转变。“我们学校原有四大传统专业,按照区教委部署,学校对这些专业进行了优化,该撤销的撤销,该增加的增加。”他说,“经过优化专业设置,学校的农业特色一下凸显出来。”
良性共振
2011年6月15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会计技能比赛现场。
19岁的徐丹使劲搓了搓手,对自己说:“雄起!”
在夺得重庆中职会计技能比赛冠军后,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徐丹来到山东,角逐全国冠军。
比赛设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和点钞三个项目。
“会计电算化曾是我们的弱项。”重庆市经贸校校长李良平说,“但现在弱项已经成为强项。”
李良平的信心,源于学校对职教专业的优化重组。“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我们淘汰了一些弱势专业,增添了汽车修理、模具、数控、机电一体化等新专业。”他说,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优化成果之一——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传统会计专业资源相结合,打造这个新专业。
赛场上,徐丹经过三个项目的角逐,将季军奖杯收入囊中。
而万州职教的胜利,并不仅限于赛场。
2011年7月,三峡职业学院。
提着简单的行李包,园林设计专业毕业生周敏睿走出校门,向送行的老师挥挥手。
三年前,这个在高考中惨败的男孩来到三峡职院。对就业前景,他并沒有抱很高期望。
今天,他毕业了。告别学校和老师,他坐上汽车一路向西,到主城一家园林设计公司上了班。
就业第一年,他的年薪达到了十万元。
从2007年至今,万州职校数量精简为18所,在校生人数达到十万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到98.4%,高职学生就业率达到83.2%,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11万多人。
“通过优化重组,万州职教与市场间的断层已基本填平,人才培养和人力需求形成了良性共振。”程朴说,随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良性共振也将持续下去。
建议
创新专业设置,要与市场接轨。我们每年都要开展数月的市场调研,召集各方专家分析行业就业前景,边淘汰边更新。比如,我们调查发现,美发行业前景很好,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因此果断决定新设美发专业,投资建设了高标准实训室,聘请美发领域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泉
目前出现的专业设置重复严重、市场恶性竞争局面,一大病根在于职教学校缺乏统筹协调、合理分工。政府主管部门应引导职校找准各自定位,扬长避短,既合理分工,又形成合力。
——永川职教中心校长凌基银
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加快建设支撑和服务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专业群。着眼生产性和生活业上档升级,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旅游、护理、学前教育、金融事务、家政服务等相关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建设——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黄永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