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115-03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目标是人在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所欲达成或维持的状态”。通俗地讲,生活目标就是人们的理想是什么,将来想做什么事,将来想怎样立足在这个世界上,想成为怎样的人。在学校里,大学生作为有着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必定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期求,希望围绕自己的生活目标过有意义、充实、快乐的生活。目前大学生受转型时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就业形势和价值观念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自身发展和社会现状产生了许多消极、迷茫、怀疑,甚至是的思想,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人发展目标的正确树立,也影响到了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阶梯式发展进程。因此,本课题试图从目标设置等相关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生活目标现状,从激励机制、舆论导向、就业服务、应激教育、设置模型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引导大学生科学制定生活目标,完善个人发展规划,提高个人综合竞争能力。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
(一)对象
本研究选取大连市四所大学(大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的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共500人。回收问卷487份,剔除回答不完整及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最后有效问卷463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220人,占47.6%,女生243人,占52.4%,;文科生233人,占50.3%,,理科生230人,占49.7%,;城市学生246,占53.1%,,农村学生217人,占46.9%。
(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测查。
总分数计算方式是将各个题目的得分加和计算。被试者总分会介于20分和140分之间,得分处于90分以下则表示被试者无明确生活目标,得分为90及以上则表示被试者具有较低标准的生活目标,得分大于120分表示被试者具有较高标准的生活目标。
(三)调查结果
调查从大学生生活目标的总体状况、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城市和农村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大学生生活目标的总体状况。从表1可知,所调查的463名大学生中,具有低标准生活目标和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大学生在总样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有较高标准的生活目标的被试者。所占比例很少,只有0.9%。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生活目标现状不容乐观。
表1 大学生生活目标的总体状况(N=463)
分数范围 人数 比例(%)
低标准的生活目标(﹤90分) 321 69.3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120分) 138 29.8
有明确的生活目标(﹥120分) 4 0.9
2.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的差异。从表2可知,男、女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女生在生活目标上的得分高于男生。文科生和理科生总体上在无明确生活目标、低标准生活目标和有较高标准的生活目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生得分略高于文科生。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生活目标整体上以及生活目标的三个不同情况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性别、学科类别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的差异比较(N=463)
项目 样本特征 人数(人) 比例(%) 无明确的生活目标(%) 较低标准的生活目标(%) 较高标准的生活目标(%)
性别 男生 220 47.6 70.1 29.3 0.60
女生 243 52.4 69.2 30.1 0.70
生源地 城市 246 53.1 69.8 29.3 0.90
农村 217 46.9 69.7 29.4 0.90
专业 文科 233 50.3 69.4 29.6 1.0
理科 230 49.7 69.6 29.5 0.9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生活目标状况在无明确的生活目标、低标准的生活目标和较高标准的生活目标三个生活目标层次上,被试学生大多居于前面两个层次中,而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学生只有0.9%。这种现象可能由学生入校后没有了紧张的学习压力,也没有老师严厉的管束,再加上对自身和未来职业缺乏探索和了解,很多大学生生活变得没有方向感所造成的。
从表2和前面分析可知,男生与女生在生活目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平均得分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家对待男女的看法有所转变,认为男女平等,他们之间受到的教育和待遇的差距越来越小,导致了男女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女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可能跟女生普遍比男生爱学习、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一点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2和前面分析可知,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生活目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文理科生面临同样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普遍对未来的发展有些迷茫,因此由不同学科背景造成的生活目标差异也越来越不显著。
从表2和前面分析可知,城市的大学生与农村的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财政支持,农村与城市的教育水平并不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因此农村与城市的大学生在生活目标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音乐,本身就是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没有音乐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对德行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正直的愉快。”音乐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为,“音乐作为最富情感的一门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是坚定。所以音乐在德育教育中才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性,而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说理性。为了减少政治课“说理引导”的枯燥乏味,增强其趣味性,我把音乐引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情感效应,使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化,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在备课时,就从网络下载与《文化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音乐,保存在手机里,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契机,使用手机播放音乐。这样教学,既能丰富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体现其“文化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德育目的,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下面,我举例说明我的这种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讲“体味文化”(教材P4)时,播放《十送》配合教材插图“合唱《组歌》”实施教学或者播放谭晶演唱的《人间遂宁》,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在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材P10)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或者是《满城黄金甲》的主题曲《台》,分析“文化经济化”,让学生深深感知“文化经济化”。
在讲“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教材P14)时,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枉凝眉》配合教材插图“元妃省亲”,分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在讲文化对影响人的特点(教材P16)时,播放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烧成的》主题曲《远在小河对岸》,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对影响人的特点的理解。
在讲“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教材P19)时,播放《国际歌》或者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让学生体会优秀文化会增强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文化遗产(教材P30)时,我就播放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或者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增强学生热爱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讲“传统文艺的继承”(教材P41)时,可以播放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或者是配乐朗诵曹操的《短歌行》,渗透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在讲“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教材P48)时,播放《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片尾曲《把友情留在故乡》,结合孙子兵法的产生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讲“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时(教材P54),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配合教材“辅助文”实施教学。
在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P64)时,播放解小东演唱的《中国娃》,引入“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教材P69)时,播放蒙古的《马头琴》,引入分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情感。
在讲“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材P71)时,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P76)时,播放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材P86)时,播放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或者周杰伦演唱的《蜗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讲“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材P90)时,播放《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或者韩磊演唱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题歌《信仰》,深化学生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的文化选择意识。
郭丽丽:其实大多数客户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要求,但我的客户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希望有不同寻常的设计,希望有很高的品位和居住环境。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首先自身要有一些好的设计理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呈现;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性让居住者和使用者真正体会到设计所带来的实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淑媛》:软装在餐厅和厨房的体现好像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这些比较具有操作性且实用性强的空间,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来增添情趣?
郭丽丽:这是很多人的误区,餐厨和卫浴空间其实是个人生活品质和情趣体现非常重要的一面。软装饰是在功能和实用性的基础上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和享受。厨房是我们劳动的场所;餐厅里我们享受美食;而卫浴空间则更为重要,它是消解我们的疲惫、清洁我们身体的私密空间。
因此,这些空间都应该成为我们享受生活、享受劳动的地方。除了用具本身在最初的选择上要讲究外,增添更多的绿植、花卉等,将自然生机之物带到室内来,可以迅速提升整体环境的质量和情趣。另外在厨房和餐厅里,可以将买来的各种颜色的鲜果蔬菜,在没有吃掉的时候放在讲究些的玻璃器皿中,我相信主人看到这些生动的自然之景,一定会感觉美好和舒心。卫生间也一样,比如简单的一条毛巾,在最初选择它的时候不是随便买一条就算了,要注重它的质地―和肌肤每天接触;要想到它的花色―常挂在外,要让它与卫生间整体的色调相协调。就是这些细节体现了你的修养,构成了你讲究的生活品质。
《淑媛》:设计师往往要走在前面,引导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那您在这方面是如何保持设计的敏感性和创新性的呢?
郭丽丽:从业多年,我想作为一个设计师和其他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必须非常挚爱这份职业,甚至说要有着迷的精神,这样你才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每个作品都需要倾注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不断地学习和推陈出新!只有这样你才会无论碰到多大痛苦、纠结和挫折,都不会放弃,努力地坚持下来。这种热情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工作,而是把设计当作一种享受和不断完善自身的修炼。当你享受工作状态时,保持对这对份事业的专注和敏感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除此之外,要“多走、多看、多欣赏、多体会”,通过开阔视野,开放思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只有当自己的生活状态调整到最好时,你才有可能为别人、为自己设计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因此,初中生物水平考试备考工作应本着“三个有利于”进行,即: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生物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上级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在综合训练过程中题型和习题的选择力求做到:题型配置更合理,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不拘教材,突出“三维”,“双基”为主要牢记;理念渗透于点滴,提倡运用,避免死记;旨在抛砖引玉,指导教学贴近实际;透过检查试题看平时,全面评价更真实。
一、突显学科教学理念,有效地指导教学
为了彰显本学科的课程特性,应突出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有效地指导教学,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加大其参与活动的深度。复习过程中利用教材中每节课的目标模块,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的方法,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落实自我评价模块,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和反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合理配置题型,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落实《课标》的要求。
二、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突出“三维”目标
在备考复习时,要深入理解《课标》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要求,深化对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考纲》要求的认识,抓住《课标》所要求的重点,适当兼顾各版本教材的覆盖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双基”,明确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进而拓展其外延,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合理地利用各种题型互补的优势,完成知识体系架构的构建,用选择、连线、判断、实验探究、识图作答、思维拓展等题型来反应复习掌握的程度。习题内容要涵盖《课标》的十个一级主题,全面体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样做不但可以随时检查学生对《课标》所规定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全面了解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是否到位。例如,在复习细胞的结构时,核心内容是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每部分的基本功能。我的学案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训练:1.识图题,填写细胞的结构。2.连线题,熟识细胞各部分的功能。3.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差别。4.变式习题。这四个题就使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点内容得以突破,却没有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
三、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课标》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使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自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如选取2010年南京中考生物试题的第四题的第一小题: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下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下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进而拓展为盐水和清水中萝卜条的软硬变化、液面的变化等问题,就把根的结构、功能、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结构等知识及相关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为高中阶段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导入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导入情境,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一次施教,我预设了这样的导入情境:先出示一组鲜花、稻谷的图片,问:“这些是谁创造出来的?”随即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是园丁、农民。接着,我告诉学生园丁、农民就是职业,并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职业?”最后揭示课题。显然,我创设的情境离长期生活在杭州的学生有很远的生活距离,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在炒股、麦霸、奥特曼都被一一穿上“职业”的服装后,有些学生的回答总是跟职业搭不上边。
第二次施教,我根据品德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的理念,先让学生回家后了解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的工作情况和职业范畴,为后面的尊重劳动者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课始,我创设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我先出示校园中的工作人员(门卫、食堂工作人员、校园清洁工)的照片,引出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人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CAI照片展示)学生的回答都很到位。随即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告诉他们门卫、食堂工作人员、清洁工都是生活中的职业,他们通过劳动使我们的学校变得安全、有序、洁净。接下来,我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父母的职业。学生踊跃举手,一一列举了自己父母的职业。在学生正确的回答后,我随后作出小结,揭示了课题。
“要以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为教学资源,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和反思。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校园中的一些工作人员的照片很快唤醒了学生的生活感悟。
二、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把握目标定位
联系学生实际指定和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根据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不让学生坐着就能完成目标,也不能让学生踮着脚也不能完成目标,而是要站起来踮一下刚好能达到目标。
了解身边的各种职业,给职业分类是《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在学生介绍了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后,我又出示了好多图片,让学生说图片上的人是什么职业?还通过看提示语说职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对课本中的职业的认识。在学生有了这些认识后,我告诉学生:“有些职业的劳动直接生产产品,如农民生产粮食,纺织工人生产布匹;有些职业的劳动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如医生救死扶伤,营业员销售货物。”随即我让学生拿出我事先放在他们抽屉里的写有职业的卡片,让他们判断自己手头卡片上的职业是属于哪一类的,并把它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待学生一一上黑板张贴完卡片后,我又问:“你还知道哪些职业也是直接生产产品的,哪些职业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异常兴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举手发言太积极了,以至于教师很难控制局面,因此用了较多的时间。
三、重视生活体验,活用教学形式,明确价值取向
在实现了解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感受它们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目标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我让学生选择:“你长大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农民、清洁工这些职业为什么没有人选择呢?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职业?”随后,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既然这些职业又脏又累,劳动报酬又低,大家都不愿意做,我们就取消这些职业,大家都不做,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在学生后来的汇报中我了解到这个讨论是无效的,学生大多不能很好地了解具体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表面的现象进行了交流。虽然他们感受到这些职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他们其实很不了解这些职业的劳动,并不能真切感受到这些职业者劳动的内容和艰辛。
家天下・三木城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产品定位,都是围绕中产阶级所提倡的理想生活观而展开的,这种理想生活观实际上也就是项目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天下・三木城位于五四北新区,距五四路CBD仅lO分钟车程,在诸多新区中,可以说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加之有琴亭高架桥的隔断,这里的居家氛围便摒弃了城市的繁杂与喧嚣,左手繁华,右手宁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工作、生活轻松切换,成就中产阶层的理想栖居地。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五四北的投资力度,利好消息不断传来:交通方面,贵新特长隧道及连接公路、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即将启动,通车后,从五四北到连江贵安,仅需30分钟车程,从五四北到马尾只需20分钟车程;规划中的三环路,将横穿五四北,与琴亭高架桥连接线交汇,将盘活整个五四北的交通况状;休闲配套方面,占地165亩的秀山公园和福建省最漂亮的体育公园,将座落于此。
生态,大自然的完美馈赠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追求舒适、高雅的自我居住空间的同时,越来越转向对生态化大环境的选择。家天下・三木城的开发,顺应与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不断提升的需求,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心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双生态最佳境界。
“家天下・三木城”三面环山,属缓坡地形,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环境条件相当优越。绵延的北峰和解放溪形成了极为良好的多层次生态与景观,绿化、亲水、上风,家天下的生态圈构成了一个真山真水的超级都市绿肺。如果单单强调自然生态,家天下・三木城也不足以开启中产阶层的理想生活,难能可贵的是,家天下・三木城强调体验式景观,由自然生态延伸到人际生态,不但发挥基于天赋资源的生命力,更塑造适合社区的生命力。与自然生态相呼应,家天下社区规划了中央生态公园、景观风景长廊、组团景观、架空层绿化等,以山水台地缓坡园林景观为主,在有限的空间里还原大自然的形貌,增加参与性,把人自然地带人情境交融的境界,使举步皆有绿意。
【关键词】学困生 职业发展目标 困与惑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课程不及格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相应分值,达到留级、退学标准,称为“学困生”。学困生达到一定人数比例形成群体,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工作难度,负面影响增大,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出现。学困生较为明显的状态或表现,一是厌学逃课。对学习没有兴趣,二是过多参与社会实践及商业活动,淡化专业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关注其个性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发展、价值观获取等因素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通过对学困生的走访调研,将其形成原因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对大学认知偏差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而带来角色转换迷茫和学习懈怠
(一)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考大学,实现这一目标等于人生有了“交待”
多数家庭、高中灌输给学生的理想信念就是考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后如何发展,如何有针对性探索自我,如何培养未来人生选择所具备的能力则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大学的学习模式“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
相对于高中“掌握课堂就能得到全部”相比,课堂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要想把知识学扎实全面还须花大量课外时间看书查资料。课堂学习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模式,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也可成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渠道。学生在这些众多的选择中如没有自我认知与目标确定,盲目选择,则造成实际忙碌背后的空虚与落寞。
(三)缺乏心理过渡与调节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从“高考指挥棒”下的学习模式到自我把握学习节奏,自律能力没有充分养成,缺乏对时间的合理支配,且不懂得主动沟通与交流,将心理情绪转借于电脑游戏,甚至寻求情感寄托。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个性心理,缺乏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观探索,加之缺乏对情感应有的尊重,导致在盲目获取的情感中不能得到应有的心理支持,不仅影响学习,还给双方带来伤害。
二、对所选专业及课程学习、发展前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探索,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一)所学专业非己所选
对专业课程无兴趣有两种原因,一是受高考成绩限制而选择当前专业;二是迫于父母的意愿与家庭因素。在没兴趣就学不好的心理认知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应付”成了学习状态里的必然。
(二)音、体、美专业学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而对于公选必修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毛概等)课程无兴趣,上课及课程考试都较为随意
(三)职高生受身份限制,高考按对口专业升学,无法选择专业
这些学生中,专业基础课(数学、英语)学习相对薄弱,50%的学生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加之学习主动性差,课后与任课老师缺乏有效沟通,作业难以独立完成。
三、对外部环境的过分依赖与错误判断失去对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的有效探索
(一)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由于有优裕家庭经济条件和资源优势,其未来的生涯发展家长已做好了规划与安排,大学学习只是过程与程序,只要没有违纪违规,顺利毕业则可获得就业机会。与之情况相反的则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由于学费、生活费的压力不间断各类勤工俭学活动,有时甚至是两份工作同时进行,学习活动不能按时参加。
(二)班级学习风气影响
班级学习风气的营造对班级同学的影响意义重大,好的班集体给同学带来正向思维和集体荣誉感,而散漫的班级不但失去凝聚力,也会给学习主动性不强同学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提供便利条件。
(三)寝室学习氛围与文化建设影响
寝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另一重要场所,所蕴含的文明素养与学习习惯彼此影响,互相渗透。好的寝室风气带给个体良好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驱动力;而互不关心,乌烟瘴气的寝室环境给个人带来的负面认知与行为方式也更深刻。
(四)过度热衷专业学习外的社会活动
大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适时参与社会实践,对认知社会、了解专业前景、提升能力有一定帮助。而缺乏有效的生涯目标与生涯规划,角色定位不清晰,在功利性的认知定位下把各项社会活动(开网店、过早参与创业、热衷社交礼仪活动等)置于学习之上,学习成为“附属”。
心理学家舒伯认为,人在其一生的发展进程中同时承担着多种角色,各角色又有主次之分。大学生属于人生的探索阶段,其主要角色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开展各类探索活动值得鼓励,而没有目标、对于角色主次的不合理排序与认知而盲目行动则有损于个人的能力消耗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大学生的求学状态与发展,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来看,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与重托;从建设高质量大学来看,学困生及群体的出现与高校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从个人生涯发展连续性来看,大学阶段作为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其四年的大学学习对未来创业、求职发展与空间提升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对学困生形成过程的成因分析与归纳,为管理提出科学化,规范化建议,对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研究对策归纳如下:
制度设计
1.强化“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学生在课程开设前对学科发展、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与兴趣,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成果、教学特点有宣传。改变学困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认知。了解专业学习对未来创业、求职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新生教育(大一年级)、学术讲座(大二年级)、学科竞赛(大三)、创业与就业(贯穿大学四年)系列设计,在不同学习阶段给予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懂得将学业规划与生涯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完成每学年度的学习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树立“创业应建立在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意识培养,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才更有竞争力与市场,获得品牌的成长。
2.学分预警机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与学分设置,强调每学期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选必修课所获分值。对学困生未获得学分课程分管年级辅导员(班主任)有原因分析、谈话记录、改变方案、一对一帮扶与跟进。合理而有效的预警能促进大部分学困生改变认知,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3.制定生涯发展规划。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在于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和方向,并通过目标探索发现自我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偏好,调整角色由单一到多重性的认知转变,通过大学四年不断沉淀与修正,实现其近期或长期生涯目标。学困生更多等着被学习、被指导,主动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的意愿薄弱。加强对学困生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指导,倡导其树立“自我实现”的意识觉醒更为重要。对此,重视学困生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学习,并指导其积极参与职业实践体验,通过体验加强对职业目标的规划与不断调整,并通过专业咨询达到完善。
4.心理干预设置。学困生多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对介入外部环境主观能动性不强,沉溺于自我空间。针对这一现状的改变是鼓励他们参与活动,通过听讲座、与老师交谈获得有效学习信息。对于心理与行为偏激的特殊学困生,则应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及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医治转借。
人文素质养成设计
重视学困生人文素质培养,因才施教。大学生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积极合作的态度与团队精神等对未来个人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大学不单承载知识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体现在好的校园环境,更多是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气质。
1.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好的校园环境给大学带来了气质与精神。自然环境雅静、绿意盎然、布局合理、有生命的建筑等,让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们自然而生读书意念,报国志向。而学生热爱学习、充满活力的状态又会给学校带来优良的人文气息与勃勃生机。(1)宣传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窗口与思想导向体现。对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思想意识形态等宣传栏的设计,凸显校园的自然景观与建筑特色。(2)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品性与格调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卫生环境,和谐的同学情谊,彼此间相互渗透与影响更能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3)班级是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通过活动推动班级建设不断完善。关注学困生,班级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创造活动机会,在同学们的鼓励与认可中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2.师德师风建设。“言传身教”是对教师职业的阐释。大学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精心设计、课堂组织、课外对学生耐心辅导、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等,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困生对“名师”的期望与依赖更为强烈。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也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品格形成,同时加深对学校的热爱。
3.文化活动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提供多元化途径。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德育实践、创业指导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平台与机会。重视学困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活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二是通过活动发现他们的职业兴趣与能力偏好,为其寻求校园资源最大化利用并实现个人发展。重视对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及各学生团体活动的指导,把握主旋律,主流思想,通过设置活动导师、社团导师等方式,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系统设计系列主题活动,为大学生(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供有意义的思考与选择。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通过校园孵化基地使原创项目获得尊重与保护。
加强对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与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其关键。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社会矛盾突出。但这不是发展主导,大学生对此应有理性的认知与思考。学习仍然是大学生坚守的底线。不学好专业,不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做合理有效的学习与规划实则是对自己的浪费。未来的经济发展、国家建设、个人提升需要的依然是知识底蕴。
(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 100080)
【摘 要】国内火力发电厂的采购工作绝大多数要采用招标方式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将直接影响招标采购的成果和项目后期的实施,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产改造项目又不同于基建项目,编制过程的工作难点及有哪些主要的注意事项?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招标文件的构成、编制要求,以及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 火电;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难点
1 火力发电厂生产改造项目的意义
1.1 火力发电厂的基本概念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现代化火电厂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生产电能与热能的工厂。
1.2 火电厂生产改造项目的主要意义
火电厂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安全性、经济性和电能的质量。近年来,国家的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为了满足上述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火力发电厂必须对现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改造,以达到相关的技术指标。因此,火电厂的改造工作是势在必行的,改造项目的招标也就必不可少。
2 招标文件的概念及编制的基本要求
2.1 招标文件概念及构成
招标文件是指由招标人或招标机构编制并向潜在投标人发售的明确资格条件、合同条款、评标方法和投标文件响应格式的文件。招标文件一经发出,不得随意修改,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招标投标法》中第十九条规定,“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一般来说,招标文件主要的构成为:前附表、投标须知、主要合同条款、合同格式、工程量清单(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技术规范、设计图纸、评标标准和方法、投标文件的格式等。
2.2 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所以这些原则是编制招标文件必须的原则。首先,招标文件的编制要合法合规;其次,所有采购的货物、设备或工程的内容,必须详细地一一说明,以构成竞争性招标的基础;第三,要明确实质性要求及全部评标因素,且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投标人或潜在投标人;第四,要明确招标文件发售、现场踏勘事宜及保证金要求等事宜。
3 火电厂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工作的问题与难点
3.1 常规招标文件编制中易出现的问题
3.1.1 明显的违反法律法规
例如,有些招标文件的不满足5日的要求,自公告之日起到截标不足20天,有些出现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资格条件或者加分条件。
3.1.2 要求不合理
例如,通常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不加区分的要求投标人提供设备生产许可证。事实上,除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产品之外,其他产品不需要生产许可证。这个要求经常会导致因招标人要求不合理而流标。
3.1.3 内容前后矛盾
招标文件前后矛盾。一处说改造范围是总承包,包括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土建和安装调试等全部内容。后边只要求安装指导,也没有任何土建工作的技术要求,似乎是一个纯设备采购的项目。
3.1.4 语言表述不准确、不清晰、不完整
招标文件中出现用语不够规范,容易引起歧义或模糊概念,影响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理解。要求投标人具有相应的资质,具体是什么资质描述不清楚,这样势必会给后期评标工作埋下隐患。对投标的部分技术要求缺失,可能造成投标人的理解偏差,报价千差万别,根本无法在一个统一公平的平台上进行评价,给评标及定标工作带来困扰。
3.2 火电厂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的难点
3.2.1 技术支撑不足
众所周知,大型火电厂的基建项目首先会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技术要求的设计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但是生产改造项目则不然。如果是投资较大的改造项目还有可能委托设计单位,投资较小的改造项目大多是依靠电厂自身技术力量来完成。因此,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要求等缺乏技术支撑。往往出现技术要求不准确、不全面、不合理等情况。
3.2.2 技术指标的提供有困难
不像基建项目一样,大多是“平地起楼”,生产改造项目必须考虑同现有系统的匹配问题。在原来的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势必需要提供设备原始运行参数等相关技术指标。但是有些设备的技术参数需要停机做测绘或性能试验才能提供。所以这也是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的一个掣肘因素。
3.2.3 工期要求受外部因素制约较多
大多生产改造项目是在机组的检修期内进行的。如果专门停机进行改造,这样的经济成本非常高,一般火电厂都不会主动选择这么干。但机组的A级检修计划需要当地电网调度部门审批确定。因此,改造工期也不是由火电厂自身能直接决定的。此外,招标采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有些项目的改造工期确定有困难。
4 提高火电厂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建议
4.1 避免编制招标文件的通病
招标文件编制人员要加强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首先避免招标文件违法或违反规定;其次,注意招标文件陈述的前后一致性,认真审查避免前后矛盾;再次,注意审查招标要求的合理性,确保招标文件符合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最后,注意用词准确、达意清晰、内容无缺漏。
4.2 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的特有难点应对建议
4.2.1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改造项目的全面了解是编制好招标文件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就改造项目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从改造技术、市场竞争、经济因素等多个维度做好研究工作。如果有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问题,可向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协商一致后再最终确定方案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闭门造车。
4.2.2 合理提出实质性要求
编制招标文件时需确保对投标人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合理。这些实质性要求主要指:对潜在投标人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价格要求、投标要求等。根据项目可研的要求,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对改造后所达到的技术参数指标,也应将技术和经济合理考虑后提出。而非单纯的技术考虑技术,经济考虑经济。这样有可能导致技术满足的价格很高,价格满足的技术不达标。
4.2.3 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应重视投标人现场踏勘的要求
很多改造项目中,很多招标人无法提供的数据或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要求,需要投标人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这样的要求在生产改造项目中更为重要。投标人现场踏勘后能收集到更加对项目有益的信息,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此外,现场踏勘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内容不清晰、不完整等带来的负面风险。因此,对改造相关技术要求拿不准,需要投标人实地踏勘的项目,招标文件中一定要提出现场踏勘的要求。
5 结束语
火电厂生产改造项目招标文件编制工作确实存在一些特有的难点,但是只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认真进行策划和实施,还是能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和最终的项目效果。
参考文献
[1]标准施工招标文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130-137.
误区一:混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区别,导致课时教学目标“大而空”
许多老师把品德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同于课时教学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大而空。课时教学目标是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的单元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的个人风格确定的,具有独创性。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既不能游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外,又要符合具体实际,做到可以测量、可以评价。此外,有的老师对学情缺乏了解,把握不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与初中思想品德、初中历史和初中地理相关内容的区分度,脱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大过高。
比如,某位教师为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四“黄河在怒吼”第二课《不要忘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不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在“数据展示”与“图片展示”等活动中,提高收集并归类资料的能力,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3.通过参与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知道日寇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提高表达能力。
这个教学目标看起来似乎“中规中矩”,学习内容也算清楚,但是该教学目标既没有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课程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显得“大而空”。课程目标是“总”,课时教学目标是“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时目标作为局部教学目标,是为实现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服务的。因此,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应当考虑这节课要干什么,其教学重点在哪里,具体回答两个问题:你想让学生学到什么?你预期学生行为在哪点上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还要衡量,哪些目标课堂4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可以实现?把握住这两点,制定出来的课时教学目标,才能具体而准确。明确了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修改为:1.知道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暴行;2.通过材料阅读和课堂讨论,懂得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误区二:课时教学目标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许多老师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多达5至6条,却没有思考,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是什么,导致课时教学目标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一节课在40分钟内应完成的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当然,这不是说可以忽视其他的目标,主要目标同样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分析教学目标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能够全面地把握它,更好地去综合实现它。要想取得这种整体效应,在制订课时目标时要胸有全局,确定一般性目标时要想到重点目标。课时目标制订合理,表述简明、清晰、重点突出,教师才会明确要教什么,学生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
比如,某位教师为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马路不是游戏场》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常识;2.培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3.通过在生活中观察、上网等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关于交通法规、交通标志的信息;4.初步具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5.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上述教学目标罗列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广,却没有重点,缺乏中心。而且,这些目标不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其实,本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只表述了解什么,以什么方式了解,为什么了解即可。因此,该教学目标可以改为:1.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2.收集整理生活中存在的交通隐患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提出改进意见;3.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误区三:课时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许多老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共同的学习要求,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课时教学目标制订时,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当地使用的教材,这是国家对教师、学生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师个性和特长,即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三是小学生的具体实际,即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生活环境等。很多教师对前两点比较重视,而对后一点则重视不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在生活中,每个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如果忽视不同学生之间的经验差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使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某位教师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的历史名人档案》一课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2.激发珍视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情感;3.挖掘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的积极因素,分析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一课中列举了六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孔子、孙武、司马迁、王羲之、李白和徐霞客。由于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研究,该教学目标关注共性的要求多,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够。有的学生喜爱时事新闻,有的学生喜欢书法音乐,有的学生热衷于国内外军事,只有准确把握小学生之间的经验差异,才能提高课时教学目标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结合某班级学生长期以来坚持学习书法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改为:1.能描述王羲之的生平事迹;2.通过材料阅读,小组讨论,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3.收集当地历史名人资料,学习制作历史名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