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会计学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学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学基础知识

第1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方式;改革

1前言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的一门会计入门课程,长久以来都只被当做会计入门课程的过渡踏板,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去学习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对基础课程也熟练运用,因此学生的会计基础并不能达到很好地掌握效果。基础会计应当受到高职高专会计教师的重视,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革新教学理念,把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机,让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熟练掌握运用,为日后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稳步提升。

2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理念落后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但高职高专的基础会计教师普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学生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放在基础会计讲解的首位,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深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师引导的思想道路上与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背道而驰,过于注重理论,并且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基础会计思维非常死板,只能应对教师的一般书面考评,一旦需要实际操作就无从下手甚至无所适从[1]。总而言之,教师的基础会计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一般需求,因此,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2理论实践分离

高职高专教师教育理念落后,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并不能良好结合,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对实际操作掌握充分,但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其中,发生了基础会计学习上分离的现象。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基础的课程,但却由于其基础性而更加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进行充分讲解,教师往往意识不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学生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理论与实践相分离[2]。

2.3教材质量较低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教材则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媒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质量普遍较低,太过于追求教育学生掌握理论,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方法的重要性,教材的内容,各类仿真或真实的案例比例过少,学生无法从教材中得到应用型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效率有所下降。

3针对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3.1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要跟随教师思想的航标,陈旧的教学理念会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陷入围城,无法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与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设立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达成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围绕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3]。针对这一点,教师首先应当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强化自身的教学素质,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动向,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时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例如,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要高于对人才的理论掌握要求,教师可以立足于这一社会形势特点,将传统的理论为主教学理念转变为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日后工作适应程度和熟练程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围绕着教师这一教学理念,进行基础会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3.2强化理实结合

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准确度的标准,因此,单单进行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拥有强大的工作能力,单纯的实践教学也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将二者结合,以求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技术性强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5]。例如,教师进行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模拟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境,教师再以理论对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引导,为各个小组出现的不同问题答疑解惑,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的具体操作,也能够从这种训练中同步获得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从而统一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避免由于课时安排问题而导致的理论重于实践或学生偏科的问题发生。

3.3完善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教材的内容编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将基础会计知识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编制是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步骤安排的,虽然非常符合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认知规律,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却并不能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相结合,使得学生出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高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了考试却通不过用人单位的测试的情况发生[6]。对此,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依照实际工作中基础会计知识的应用规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会计实际工作的第一步开始,将教材与第一步相关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基础会计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能够充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优化教材内容安排,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4结语

基础会计科不仅是一门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课,这门课程是会计工作的理论指导,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依据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以理论作为航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拓霖.《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浅议[J].成功(教育),2013(23).

[2]王靖雯.谈《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商,2013(12).

[3]胡玲燕.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4]程敏.高职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5]姚雪超.论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2).

第2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会计》;职业中专;运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02-02

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学双方如能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案例教学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

(1)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教师在案例准备环节应达到对案例充分熟悉,由于学生开放式的讨论可能会出现怪异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能还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了解相关的理论,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印发给学生,并由教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

(2)小组讨论。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它没有经过抽象,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如果案例的难度较小或学生己经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3)班级集中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1 呈现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应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

(1)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这是最简单也最通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适合情节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直观生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在当前现代电教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口头描述案例,同时由学生作简单的记录。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描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则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取。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方式不适合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案例通常没有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并不适合表演。

2.2 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1)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而且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很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讨论的方向。无论小组讨论还是班级讨论,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就会偏离案例,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因此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航者,把握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一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二是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在表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防止教学过程中语言苍白平淡,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同时,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交流过程中的形体语言有时能达到有声语言所不能的效果,教师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有力的手势等,不仅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3 归纳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都是具体的,讨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生动丰富的,但大多也是片面的、零碎的。教师的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从案例来到案例去,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也不能停留在提供问题的答案上,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在综合评价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某类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林元龙.案例教学的几个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第3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2012年12月,笔者对山东省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部分学生组织了关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2012级新生,对当前《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为:5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基本满意”,28%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很好”,10%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这说明高职院校《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院校在新生入学后重视对新生的法制纪律教育而忽略了专业教育,以至于学生入学后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今后开什么课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二是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较差,对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其业务关系知之甚少。这对学习生产经营过程的会计核算等内容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从兴趣入手,则会事半功倍。四是学生缺乏会计职业观念(如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习惯等)和会计思维方法(如数字概念、平衡的概念等),学习不够深入,动手操作能力差。五是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形同虚设。鉴于实习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保密性,许多单位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

三、改进《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对新生进行系统专业教育。可以编印会计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使学生了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会计专业的岗位面向和课程体系,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入学伊始,也可组织学生集体到单位参观学习。同时,可开设《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经济学基础》等选修课等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

(二)重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可运用设问、比较、类推以及示范等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方法贯穿始终。问题导向法需要教师事先将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设置到教学环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并共同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会计学基础》时,每节课可设计3至5个问题,并做出板书。如在讲授票据时,提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有什么不同?”,“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有什么区别?”,“银行汇票适用于什么样的条件?”等,又如,提出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将前后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通,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

(三)提倡采用课堂分组演示,由学生做出章节小结。将全班学生分为4至5个学习小组,围绕所学内容由教师设定讨论题目,也可以由小组自拟,将讨论结果演示汇报,时间一般在5至10分钟,根据演示汇报的质量进行评价,计入学生个人形成性成绩。同时提倡由学生个人对每一章节内容作小结,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提高案例教学的真实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应将个别的案例和完整的案例相结合,突出完整案例的选用;将制造业的案例和流通业的案例相结合,突出制造业的案例。但现有的教材极少介绍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可能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

(五)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握好课程实训的各个环节。课程实训分为分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应在讲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安排40%左右的课时进行课程实训,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训环节,可以尝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经办人员、制单、出纳和记账等角色,模拟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使学生掌握凭证的传递程序,熟悉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每一次实训作业评定成绩并纳入成绩。

(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任课,定期举办会计学术讲座。聘请企业教师任课是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应从企业聘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热爱教育的兼职教师,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讲授课程会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请会计界专家或者校友来校讲座,介绍他们对于会计学术问题的见解,当前会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七)定期举办会计技能竞赛,以比赛促进教育。树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育互动的教育理念,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作用。

(八)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通过签署实习协议书、设立冠名班等形式,明确单位和实习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要求实习学生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在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下,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

(九)加强系部(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通过举办专业演讲会、文化长廊建设等形式,培养学生会计人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严谨客观的工作态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第4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时效性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1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2.2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2.3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2.4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但实践教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之间也不是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发挥作用。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的讲授,而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到精讲多练,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讲授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如果教师对凭证和账簿的基本知识讲述之后,就让学生练习填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学生兴趣得到提高,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体会其中奥妙。再比如,在讲授财务报表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教师讲授报表的编制方法——学生练习——学生体会——教师总结”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和太多的时间去讲财务报表该怎么编,讲得太多,学生会觉得繁琐,容易失去兴趣。而应该让学生多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也教得轻松,学生更是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在实践与理论双重教学中提高思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会计》学科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和对知识进行梳理,因而往往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的结果。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积极的能力观对于知识摄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之下,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才能实现。

二、实践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提高

实践教学颠覆了理论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从教学的边缘走向教学的中心,取代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而是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索,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当然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彻底否定教师的作用或教师不再需要了,而是重新认识和定位教师的地位,使其由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教师还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实践和探索,以形成相应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

《基础会计》既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又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主要应掌握理解和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为学习财务会计等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实践别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

要想传授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实践教学,亲临企业参与会计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安排会计教师到大中型企业、会计事务所进行专业实践,了解和熟悉实务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鼓励会计教师加强与银行、工商、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收集资料,作为教学案例或实验材料,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数据。鼓励教师参加全国会计职称、技术资格考试,成为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五、完善实践教学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建立校园网,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供学生查阅。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强化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

(二)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实践性教学支撑体系

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总是以统考成绩及用成绩的排名来衡量教师水平,即以分数定乾坤,从而导致教师紧张、焦虑、嫉妒等负而情绪的产生,没有注意到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能否采取从理论评估到实践性、实用性、技能的熟练程度、指导能力等多个层次评估,并在指导思想上积极提倡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社会适应能力、倡导和谐、合作、民主的学校组织文化,值得研究。《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对财会专业学生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影响至关重要,这门学习会计基本技能的课程学好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充足的课时量,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除了使学生精通会计之道,提高业务素质,更应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要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

(三)创新校内仿真实验教学方法

在会计实务学科教学中,于良多会计流程和操作是需要有实际凭证、账表等来辅助认识的,这一点对于从未接触过财会_[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认识的职高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会计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教学是职业中学会计实务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校内方针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内仿真实验要求有仿真的会计实验资料和计算机设备,实训项目贴近企业实际,使学生感受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的问题,可以在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在会计仿真实验中可采用演示和插播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在实习进行前,借助于多媒体,对实习内容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插播相关的电子资料,侧重解决教师实习辅导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如可插播银行票据处理过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账簿的装订保管等图片、动画和音像资料。

同时还要注意,实训基地的构建是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物资条件,要实现讲练结合,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训练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与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几年来我校根据市场和会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具体要求,建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软件操作机房、纳税申报实训室,初步建立了多手段多形式的自开放实训室。

(四)密切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目的,是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方向所在。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很多,第一,派教师到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顶岗和社会实践,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第二,与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依存关系,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实习,开展会计情景教学,这样对专业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也有促进作用。第四,学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来校讲学讲座,加强了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构建开放的校外实训基地。

(五)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除了选择校内会计实训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6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言语直观;模象直观;实物直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8日

一、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是会计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较扎实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基础会计是财经类所有课程的基础课,所有后续课程都要依靠基础会计这门前导课程所夯实的理论基础,是财会行业的一个门槛。学生能否对会计和会计专业产生兴趣,能否打下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能否领会会计方法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门课程的接受程度。

二、学情分析

课程中的专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课程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畏惧现象,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有的同学彻底放弃了其他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归根结底,这门理论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头脑内不具备这种会计知识结构,新的知识难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固着点,靠原来的知识去同化迁移新的知识基本不可能。那么如何让这门全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头脑呢?调查表明,人类的感知77%来自于视觉,即我们人类77%的知识来自“看”,著名的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一本附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从而被西方国家誉为“直观教学之父”。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该课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案,手脑并用的方法教授学生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直观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直观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要点

(一)直观化的言语。专业性的课程要用专业性的词汇,但是专业性的词汇也要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很多学生学不好会计抱怨老师讲课听不懂,大致就是这个问题,不是这门课程难,而是老师讲课太“专业”啦。专业化的讲解方式对初学者并不适用,就像数学老师对小学生讲课和高中生讲课完全不同一样。

直观化的言语是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会计起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举例或比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恍然有所悟的感觉。会计基础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都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兴趣。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随时可将生活引入教学,将教学引入生活。

在学习会计要素时,关于资产流动性的划分,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比如一个家庭的存款可以视为银行存款,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现金,变现能力强,所以归为流动资产;而家庭住房一般短时间变成现金存在障碍,变现能力差,所以归为非流动资产。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完全可以拿来为课堂所用。当然,会计毕竟也是一门科学,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通俗语言时也要注意语言的严谨和准确,能做到“通而不俗,俗而有用”。既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又能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过于片面、狭隘,用心去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用丰富的语言来活跃每一次教学过程。

(二)直观化的图案演示。直观化的语言引起的感知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所谓的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的知识纲要化,把知识内容提纲挈领地表达出来,展现抽象的思维过程。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老师习惯于用“T”字型账户来讲解各类账户的结构,笔者发现正是这个简化了的教学工具降低了初学者对账户结构的理解程度,那么换成多媒体教学,就会把账户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比如,讲到“资产类账户”可以用多媒体打出“银行存款”这个账户来,要讲的内容就一目了然,学生也很容易识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更适宜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授会计凭证的填制时,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其填制方法,比之传统教学方法更省时、省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多媒体图案展示,教师也可以用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讲授一些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强调通过图示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形象地联系在一起。此法的实质是运用简明的文字、数字、符号,设计成能表现知识结构的图表,把用文字叙述的会计知识,用图表的形式描述出来.使知识点更简约、系统、合理,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发展思维能力。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设计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图表。自己画些图案来辅助课堂教学。众所周知,经济业务成果的核算较之材料采购、生产业务、销售业务核算学习难度较高,是会计初学者容易迷惑的地方。笔者设计了一组图来讲解成本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三类账户结构功能罗列到一块讲解,本年利润账户核算利润的数据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而“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散讲解只能事倍功半。另外,会计账户之间有内在联系,笔者设计了一组图。(图2)

账户的上方表示的增减,箭头表示两个账户之间金额的结转环节,这样这些账户之间结转的关系系就一目了然。

(三)直观化的实账训练。这个环节即是心理学上的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在实际生活中的定向作用很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实物直观真切,当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由简化的情景教学进入实际复杂的情景,更多的运用实物直观教学,十分必要。实账教学环节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账教学环节中,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能提高毕业后迅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遵循高校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实账训练可分为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课堂实训可采取平时分散进行与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的方式。比如,讲“平行登记”这一节,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达不到直观的效果,这时可以就实训上的练习让学生练习一下原材料或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的实账,较之单纯地书本理论讲解有事半功倍效果。在讲“账务处理程序”最后这一章,各种教材都列出来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图表演示,教师讲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还是不理解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笔者认为,这个环节很适合做一个综合性的实账训练,六七十道题左右就可以,可以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或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简单报表的编制。这样这门课也有个大的圆满,学生在这个综合训练中也会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本门课的课堂实训形式如表1所示。(表1)

除了课堂内实训,学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特定时间安排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和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从看、听、做中把学校所学的内容真正用到工作中。学生感兴趣的正是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本来面目,借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会计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又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的,手脑并用的实账操作方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四)生动形象的诗歌。实务界有一些成型的理论总结成诗歌,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和辅助手段,可以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而且效果很好。比如,讲到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学到这里,学生尚能清晰记忆,但往后学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等这一块的内容时初学者容易记混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前摄抑制”,即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这时把“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牢记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这首诗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看似“低级趣味”的诗歌可能正是这些初学会计的学生所需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 探讨

近两年,受到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加上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尤为严峻。究其原因,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还是在培养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会计专业又是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如何体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推行工学结合,是摆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实施工学结合能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从讲授纯理论的课堂走进社会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同时接受企业师傅的指导和学校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了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无缝对接。

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的培养目标不仅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而且也与中职的不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围绕专业岗位重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校企联手研编岗位课程教材、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革新课程内容。构建以岗位模块为核心的实训环境.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我国现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设置滞后,把所有的课程分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就是普通大学课程的翻版,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创新性。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等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目前很多院校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还没有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只不过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凭证、账册上而已。这种课程体系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二)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因循守旧

这突出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传统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把传播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师讲个不休,学生自己也觉得只能被动接受,最后造成学习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等形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高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一)校内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会计仿真教学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室应包括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金融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可以模拟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并能提供相应的操作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以会计主管、出纳、税务会计、固定资产会计、往来账会计、成本会计、等不同的会计身份进行反复演练,也可以以仓库保管员、供应商、采购商、企业主管、税务、银行、审计等其他不同的身份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提前感受到仿真的会计环境。

(二)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建立满足学生顶岗实践需要的校外顶岗实践基地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问题,可以采用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的办法。学校可以联系当地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并运用学校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承担记账、审计之类的业务,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会计教学。我院会计专业目前已与某会计师事务所挂钩,在校内成立了会计实训基地,利用该事务所对外承接审计、验资、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业务的机会,采用一套资料几组学生共用的方式,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承担部分审计基础工作。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会计业务和审计业务处理的机会,克服了僧多粥少的现状,满足了会计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全真会计业务的需求。

(三)根据会计岗位职业要求,调整相关专业课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岗位能力培养安排为核心。针对会计专业目前课程设置的特点,应根据会计行业的常见岗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相关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实现完全的学习领域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开设“会计职业基本技能”、“出纳业务操作”、“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成本计算分析”、“纳税计算申报”、“会计信息化”等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法,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使学生就业后无论从事什么相关职业岗位都能快速达到职业要求,真正实现与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2006年11月16日

第8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有效性 课堂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目前,《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账簿等,只是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不能立即胜任工作,因此,会计的教学并没有达到实效性的目标。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究竟能学会多少?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会计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在、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不以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任务就完成了。而应该通过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一)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优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备课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最根本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难重点如何进行讲解,要提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对使用到的教具要准备充分,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

职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进入高中学习专业课,也必然会受到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影响。如果单纯的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必然会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达不到教学效果。

3、备课时要探索有效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如采用设疑引导方式,在讲解存货这章节时,提出为什么要控制存货成本?首先让学生思考,继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代表上台阐述,然后教师点评与总结。再如采用任务驱动引导方式,在讲解商业汇票贴现的问题时,以当前企业内资金周转不灵,但又急需要一笔资金,而向银行贷款又较为困难为例,引出解决资金短缺课题任务。面对这样的问题,想要完成任务,同学们很快想到的就是单位持有的汇票具有的贴现功能,这样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大家急于了解汇票的到期值应如何确定,需要支付的贴现利息有多少?带着这样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汇票的贴现知识就生动有趣了。学习的效果也就突显而出了。

(二)精讲内容,时间用在刀口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会计课程内容丰富且量大,要在45分钟教学生较多的内容,就需要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讲练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展开的,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来刺激学生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会计账簿的分类时,可以演示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账簿,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一目了然,轻松地掌握各类账簿的内容和格式。与此同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切实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能力训练,加强会计模拟实习

1、精讲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习题的选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障。

经济业务复杂多变,教师要精选经济生活中典型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变灌输教学为合作交往,可以做一些基础性练习,例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制。也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练习,例如:在讲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学生总是搞不清楚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这个时候就要针对这一难点多配习题,并进行归类。讲一道练一道,及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2、尝试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分四步:①阅读质疑、自主探究,②多边互动、合作探究,③训练检测、目标探究,④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合理分组。第二、合作互动。三、转差培优。第四、共同进步。

第9篇:会计学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提高;途径

会计高等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是会计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如何才能实现会计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对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会计高等教育特点

1知识传授的理论性、系统性

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会计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与普通会计培训不同,会计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必须全面系统,不是简简单单的会记账就可以了;会计高等教育还要求学生具有进行会计研究的初步能力,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做不到的。

2能力培养的全面性

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必须是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诸如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业务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不经过学校全面的能力培养熏陶,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对其的期望,无法胜任将要从事的会计专业工作。

(二)会计高等教育对会计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会计高等教育的实践者、执行者,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1扎实、全面的知识

为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会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多种知识。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是会计教师从事会计教育工作的根本;具备与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是适应知识经济大环境的要求。学生出去要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而企业性质多种多样,在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扎实的会计专业。此外。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会计人员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比如,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台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和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的这些知识从哪里来?从会计教师来,所以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有很好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良好的话言表达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教师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问题讲清楚。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在讲僻会计知识的时候,力求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层次性,使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二是能在讲清楚的前提下把问题讲得吸引人。让学生乐于听。会计,其实是一个有点枯燥乏味的学科,正因为枯燥,它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了,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而实践证明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3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教师在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谓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指教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熟悉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教师才能知道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讲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终究也教不出高水平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好学生。

4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我国会计专业知识逐渐和国际接轨,新的会计准则年年推出,财税法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知识日新月异,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师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否则,不仅会计教师自身素质难以提高,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学生。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如果是陈旧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学生将无法很好的参加实际工作、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可怕局面。

当然,除了必须具备以上这些素质外,高等学校会计教师还应具备其他一些素质和能力,譬如敢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判断分析、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二、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素质的途径

提高会计教师素质、满足会计高等教育需要。其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开展会计专业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高等学校会计教师观念更新、教法进步、总结提高的重要工作。

通过教研活动要达到两个目的:首先,教研活动过程是一个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会计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才能焕发生命力。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似或相同的,例如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其次,教研活动过程也是会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教研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与交流的平台,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确定更好的方法与措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教研活动要想能够真正达到以上所述目的,必须做到有理论、有实践、有选择、有资料。每位发言人必须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论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及收获等。同时,每次中心发言人必须准备一些发言的材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提前发给每位教师,资料,必须精选、分析处理,有自己的感悟、体会和观点,绝不能简单“复制”。

(二)提高对会计教师的考核要求

过去。高校教师考核主要以定性考核为主,一般以经验、印象与人情为教师打分考核,这种考核缺乏科学依据,主观随意性较强,因此,定性考核常常流于形式,起不到考核的评价、指导作用。1995年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各高校开始重视量化考核,加强了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工作。但目前高校教师考核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素质角度出发,教师考核要求应该适当提高-注重以下两方面能力的考核:

一是应该注重科研能力的考核。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要想完成教育改革的任务,就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提出的要求。努力、认真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是对会计教师的基本要求;要

真正提高会计教师水平,就必须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科研活动。具体地,在对会计教师的考核中我们不但要考虑教学工作量、教学课时数及开设讲座数这些常规指标,还要更多地考虑专著及论著、学术论文、教材编写、科研项目这些能体现会计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

二是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会计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反映职能,如何反映,从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期间的一系列细节问题会计教师都必须清楚;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这需要会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促使教师更多的参与实践,在对其进行考核时应加大对参与会计实训、参与会计实习及参与社会实际会计工作这些方面的考核。

(三)给会计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

为了使会计教师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派会计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学习。为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有关会计主管部门会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如去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各省、市会计机构就组织有关会计人员进行了新准则的培训『。类似这样的培训,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应该参加。再者,为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业务水平,国家有关会计主管机关也会为他们创造一些培训、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活动,会计教师更应该参加。

二是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与提高学历的学习。只有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更新,对教育的认识才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学历层次,才能具备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为此,各高等学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学历提高培训规划。

(四)让教师进行“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