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艺学 教学改革 石油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01-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坐落于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广东省茂名市,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工程素质的人才。毕业生能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艺学作为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基础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在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结合石油化工特色,创建课程群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石油化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工程素质,以适应石油炼制或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还要具有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操作和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基层性、实用性和技术性,这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可将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产品分析技术、石油产品应用技术与开发、石油储运基础等课程创建一个课程群,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各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优化,调整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可从这些主干课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石化产品,作为化学工艺学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些石化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条件影响等。这种处理方式对课程群里面其他的课程教学可起到辅助和巩固的作用。

二 优化和更新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各章节内容按照了解、掌握、应用、设计等不同要求作详细的定位。例如,对于工业生产中已经不采用的生产方法,只要求学生了解某种工业过程可能有多种生产方法即可;对需掌握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对各种生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范围、效果、操作条件、能耗等,从技术经济的角度选择生产方法。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介绍的几种基本化工产品的生产,而且其生产--方法要会应用,能够举一反三,要能设计出一些简单的生产工艺。例如,在讲授合成氨时,可以先引入哈伯法合成氨工艺的历史及哈伯本人的一些简介,既可以提起学生对合成氨工艺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了解一些名人的事迹。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可以从不同的原料角度,引入不同的生产工艺,如以煤为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其各自的工段均有所不同,可以在讲授完后让学生总结各不同原料合成氨工艺的异同,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印象深刻,可以吃透这部分内容。

另外,在组织化学工艺学教学内容时,应着重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第一次化学工艺学讲授过程中,让大家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针对性、重要性及实用性。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组织讲授材料的时候,可以结合茂名炼油产业链,围绕几个关键词如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乙烯工业、茂名乙烯、石化工业区等展开内容学习。例如,乙烯工业是指以石油馏分为原料裂解生产乙烯为主,同时生产丙烯、丁烯、芳烃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约有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乙烯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等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再如,对乙烯产品结构的介绍(塑料类、合成橡胶类、液体化工类);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集群及沿长江产业带分布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和就业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充分认识到化学工艺学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重要性,在后面的时间里自然会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内容的学习与他们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化学工艺学这门课应该调整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内容的凝练。其重点内容应围绕乙烯工业展开。

如以茂名石化乙烯为例,学习乙烯生产原理、工艺技术、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以茂名石化工业区为例,学习乙烯下游产业链、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

乙烯生产原理主要包括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反应机理、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乙烯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如原料性质及评价、裂解温度、烃分压、停留时间、裂解深度等)及乙烯生产的工艺过程等。

三 适当引入双语教学

第2篇: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令人诧异的是,这三名中石油的高管竟师出同门――西南石油大学。不管舆论如何的哗然,在当今石油企业垄断地位不可撼动的形势下,石油院校主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石油院校炙手可热,却是不争的事实。

吴国芳是国内第一届人力资源本科毕业生,从江汉石油学院(现在的长江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海油相关单位人力资源部先后从事人事招聘、薪酬绩效管理,已有10余年时间。十余年间,她去过国内大多数的石油石化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对石油石化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后的工作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从她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石油院校毕业生前景光明,再次印证了“选高校,不如选行业”。

一、主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石油院校开设的专业90%是与石油化工、地质勘探有关的专业,这些主干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石油相关行业的工作;少部分的综合专业,比如经济管理、英语等,就业面相对宽泛。即便如此,这些综合性专业的课程也或多或少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很多老师会利用暑期去石油石化企业做课题,他们自然会把企业的信息分享给自己的学生。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石油院校主干专业的毕业生却从不愁嫁。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大多数员工来自石油石化院校。从国家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明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最根本的能源就是石油。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目前,整个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不错。这个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日俱增,石油石化院校毕业生基本不愁嫁。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国内上了很多大型石化项目,石油石化院校主干专业的毕业生完全成了香饽饽,某些院校的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大三的时候就被石油石化企业抢订一空。

当然,不同的石油石化企业对毕业生生源会有一定的偏好,有些单位的领导喜欢东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有些喜欢西南石油大学的。总体来说,不同的石油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在整体素质上会有所不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出来的学生朴实、勤奋、学习能力强;西南石油大学出来的学生沟通能力很强;西安石油大学出来的朴实、能吃苦……

石油石化企业绝大多数是国企,各种保险、福利齐全,晋升空间很大。在中国海油,有一套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WTM”序列。不同学历、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会有所不同。一股来说专科生的晋升途径通过“W”序列完成,从初级操作员一直往上升到高级技师;本科生、研究生的升职途径通过“T”序列完成,从操作员培养成技术员、工程师。但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从基层踏踏实实地做起。只要敬业,爱学习,不少本科生工作五六年后,就能从普通的操作工上升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年轻骨干。

二、要做好吃苦准备

不管哪家石油石化企业,都会要求毕业生去基层锻炼,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都要从普通员工做起。因而,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在用人时,会把专业技能和能吃苦摆在首要位置,要求毕业生能吃苦耐劳,能耐得住寂寞。

很多石油石化企业的基层工作地,比如地质勘探,都是偏远之处的野外作业,通常是反复测量、数据分析,对勘探者来说,如此重复的工作是非常艰苦和枯燥的。再比如操作人员,通常是12个小时一班,轮流倒班,反复地进行各种设备的巡检等工作。而且,石油石化行业一股处于高危、高温、高压的环境,一旦操作不规范,技能不过关,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也对操作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责任心,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是操作员的大忌。

中国海油上游产业(传统生产链)的基层员工要出海,一出海就是漫长的28天,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开始会觉得很新鲜,但时间长了,就觉得百无聊赖,心生对出海的恐惧。中海油下游产业(炼化和成品终端销售)的基层一般要倒班,生物钟完全打乱;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建议女生报考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女生可以考虑其他综合性专业。

三、英语要过关

大多数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在跟国际接轨,不少设备和装置都是国外进口的,要求操作员懂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当然,不同的岗位,对英语的要求也不同,有些岗位只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基础就行,有些需要很强的会话能力。

不同的石油石化企业,每年的招聘需求略有不同。同一家企业有些年需要设备的人多,有些年需要仪表的多;不同业务范围的石油石化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同的:有些企业以研究为主,需要勘探、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有些企业需要生产运营的,就更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的毕业生等。

目前,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期项目属于正常的生产运营期,二期项目属于筹备阶段,主要从事石油炼制、石化产品生产业务,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控制与装备、炼油技术、机械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油气储运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多。

我为祖国献石油

说起来到石油大学的初衷,除了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依山傍海、无比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最重要的是石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来这里之前,我做了详细的了解,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将来很有可能奔波在条件艰苦的石油前线。

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每天早上还没到上课时间,校园就活动着同学们的身影:或在花园的座椅上放声朗诵英语文史,或奔跑在操场上,与展曦相伴,与霞光并肩,或手捧几本书匆匆赶往教室,把即将学习的科目预习。

学校的生活仿佛处处都有着石油的影子。当你饭后悠闲地散步在石油大学最西边的小径上,不经意地一瞥,一台真真正正的抽油机就会映入眼帘。绿毯似的草坪,零星点缀着的红花,叶黄色的抽油机机身,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石大独有的画面。听以前在东营老校区上过学的学长讲,在东营校区的校园里,大概有二十多台这样的抽油机,而且就是在校园里采油。很多同学都会来这台抽油机前拍照留念,作为在石油大学生涯最浓重的一笔记录。当你在散步结束后决定去上自习的时候,走进教学楼,会在大厅看到各种和石油有关的展板、宣传册。就连学校老师办公楼的走廊里也有一些海上石油作业平台的模型、油气储运的路线图等等。这些东西经常引起同学们的驻足观看,也确实让大家学习到很多有关石油工作的相关知识。

我学习的是石油大学主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所以平时和石油打交道的机会更多。我们不仅会学习很多和石油相关的科目,而且暑期,也要到石油单位参观学习。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同学甚至申请到到石油一线实习的机会,近距离去了解这“黑色的黄金”。

闲来无事,不妨去图书馆坐一坐。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外观“高端大气”,而且还“内藏乾坤”,三楼基本上都是和专业学习有关的书籍资料。我曾经大致浏览过,涉及石油勘测、开采、后期处理等相关过程的书就有好几十架,令人叹为观止。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石油已经深深地占有一席之地了。

在石油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另外,奥普拉托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学校,就是我们实现梦想,成就美好人生的摇篮,相信你们会在自己心仪的学校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报考石油院校三大注意事项

一、要认清自己

1.首先不是对报考石油院校的高中生,是对所有的高中生,根据目前国内就业情况看,建议大家报考院校时选择行业院校,就业有相对的优势;

2.对报考石油院校的高中生来说,成绩好的报好一些的石油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等;成绩一般的孩子可以报考大专石油院校,大专石油院校主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不输于一线石油院校;

3.一定要对石油石化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不能让自己落差太大。

二、理科生报考要认准石油院校主干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这些专业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说是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但是不同院校的专业名称会有所不同。这些专业只收理科生。另外,这些专业仍然属于比较辛苦的专业,每年暑假都要去野外实习,体质较弱的考生要慎重报考。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明确规定:只招男生。其他专业虽没明文规定,但仍偏向招男生。

发扬铁人精神

报考西安石油大学请注意

自2012年起,西安石油大学文史、理工类全部本科专业在陕西省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另外,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部分特色、名牌、主干专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天津、海南、山西、河北、宁夏、等地区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所设院系――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都是专为油田单位培养人才的特色院系。与一股综合性大学不同的是,我们学校所设的诸如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的培养方向也主要是石油。可以说,几乎所有院系专业学习的课程都离不开石油石化,这也是西安石油大学培养人才最鲜明的特色。

就我所在的学院一石油工程学院来说,它是我校的主干院系。本科专业分为石油工程专业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一的时候除了公共基础课外,主修的专业课很多是一样的,所以两个专业的学生经常一起上课。对于刚接触石油专业的我们来说,那些难记的专业术语以及复杂的石油设备都让人抓狂――“Pig”在英语里明明是“猪”的意思,可是在石油专业英语里却是“清管器”。不禁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专业课的每位老师上课都很严谨,每次的提问都让人紧张得手心冒汗。燃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的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每次上课都要进行提问,还要检查我们课后的复习情况,稍有懈怠就会被她批评得“狗血淋头”。她每次上课都会准备好多卡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当堂课要讲的内容。

在校园里,石油气息充斥着我们的双眼,铁人广场王进喜威严的雕像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铁人精神,发扬铁人精神;道路旁吱呀作响的“磕头机”让我们不由得产生肩负祖国未来石油事业的使命感。自从新校区落成,除建设了许多只有在油田一线才能看到的现场设备外,连校园的道路都被冠上了油田名号,如“大庆路”“延长路”等,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石油企业。有时候石油企业会组织他们的员工到我们学校来深造,这时在学校的角角落落都会看到穿着石油工人特有的红色制服。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课余时间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其中石油科技学社是专门为那些对石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同学提供的。在该社团里,我们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接触石油工业最新科技创新领域消息,而且有机会参加学校的赴美石油院校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无疑为我们接触世界石油先进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大三的学生到油田一线生产实习。油气储运的学生比较幸福,一般都会到联合站、计量站这类单位实习,这些单位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所以更多的女生选择油气储运专业。而石油工程的学生就必须深入采油一线,与一线工人同吃同工。看守井场的时候还要与不法的偷油分子作斗争,甚至大半夜的穿梭在各个山头驱赶“外侵者”,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满身泥泞,遇到下雨,一腿下去半个膝盖都埋进泥里。真是着着实实地体验了一线石油工人的艰辛。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的消耗快速增长,使石油石化快速增温,对石油类工程学科人才的需求也更迫切。我们学校石油主干专业在就业上占有绝对优势。像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无疑成为大家青睐的单位,而近年来新疆地区油田的大量开发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投身大西北。比起中海油的海上作业,新疆的戈壁沙漠严寒酷暑更加考验了石油工人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

第3篇: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摘要:马太效应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无所不在,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解释,它给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我们只有充分了解马太效应,认真分析马太效应,利用他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良好、有序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职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一、“马太效应”的由来及发展

对于“马太效应”一词的说法,最初来至于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首次用“马太效应”来描述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二、“马太效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影响的具体表现:

1、“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影响

(1)、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影响

随着1999年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教学方式既不能沿用中职教学模式也不能沿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创新、要形成自己独有、符合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方式。因此,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如模块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等方式。对于那些有着多年企业工作经历和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他们来说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教师而言,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加上没有外部的指导,往往是束手无策、心有余力而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差距逐渐拉大。那些已经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于各类奖项的需求度不是太大,但往往一些重要的奖项比如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成果奖等称号尽收囊中,由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激励考评机制还不完善,而对于那些亟需这些奖项用来晋升职称的初级、中级教师而言,获奖却难上加难。

(2)、马太效应对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同样是由于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招手的学生大部分是普通高校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主动学习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问题,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付出的劳动也就更加艰辛。虽然教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去适应差异较大的学生,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老师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那些勤学好问的个别学生身上,课堂上的提问也成了这个别同学的专利;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老师往往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导致这部分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兴趣,这就使得期末考试时高分很高,低分相当低的两级分化。

2、马太效应对高职教师科研上的影响

科研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开放的必然,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现在教师评职、评优都要在科研领域中有所成就。可见,科研在教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科研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相对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均处于劣势状态,“马太效应”在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更多体现出它消极的一面。科研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但是由于科研本身评定政策的倾斜,高级职称指标越发紧张。特别是现在高级职称晋升需要申请人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且排名至少在前三位,但省级以上课题在申请时候明确要求主持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这个资格。而高职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大多学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因此,大部分的省级以上课题都落到了这些已经具备了高级职称的老师身上,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优质科研资源、那些科研能力较弱但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往往可以挂名担任主持人。问而对于那些高学历、科研能力强、职称低、资历浅但热爱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能够独立承担课题、获得经费支持、取得科研成果可谓是难上加难,只能作为参与者和具体执行人。这样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成果会越来越多,而部分优势青年教师已失去了这些机会。这些低职称教师,即使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也只是一些校内一般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廖廖无几,职称晋升前景渺茫,严重地挫伤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三、“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1、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目前,对于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专业的选择都是很麻木的,大都抱着当前比较热门的、就业前景好的、容易就业的态度选择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考生的第一志愿大多集中在移动通信、建筑工程、财务会计、动漫设计等热门专业,而化学工程、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则无人问津,招生出现了偏向两头的极度分化。使得这些热门专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专业建设得更好;而其他非热门专业则发展缓慢,专业管理差的情况。如果是因为社会的虚区域导致一批落后的专业淘汰是理所当然。但从社会就业方面来看,由于热门专业毕业生较多,一般会在“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企业方面也会相应的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较差,反之,像那些出现冷门的化学工程、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较大,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和基层法律单位和新建小区往往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犯难。大大加强了“马太效应”的积极性。

2、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

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基础相当,成绩相仿,但进入学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和个人心态的影响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大学学习与学习氛围和专业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个人规划和目标比较明确,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不懂的及时跟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老师的关注;反之,一些同学对于专业不感兴趣,仅仅是因为热门专业才选择的,常常在课堂中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得过且过,这样难以得到老师的关注,渐渐的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的自卑感,消磨了他们的自信心。

3、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生活方面的影响

当我们学期末进行奖项统计时不难发现,各种奖项都不外乎是同一些人,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各种荣誉奖项和各种比赛奖项都被他们尽收囊中,反之一些同学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收货不到任何奖项。这样一来,部分不同学都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参加各项活动、比赛的兴趣和热情。

4、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马太效应”表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两级分化现象。一般来说,一些优秀企业一般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学习成绩优秀、奖学金获得者、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在校期间担任学校干部、班级干部、优秀毕业生、家庭背景等要因素。这些学生就会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而那些条件一般,家境一般的学生则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优秀的学生供不应求,资质一般的学生供大于求的两级分化现象。

四、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影响的解决办法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要推动它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客观规律,充分利用“马太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校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摇篮,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在教育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老师应当把“关爱所有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劳动,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克服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在各种政治思想生活中要为不同个性特点和特长的学生设立相应的奖项、尽可能多大让某个方面有优势、相对以前有进步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荣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学会做事,做人。

2、 开展科研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科研团队,单凭个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大事的,也因为一些省级以上课题的主持人必须要有副高以上职称。高职院校本身在科研方面比较薄弱,这就必定要把高职称和科研能力强的低职称老师团结起来,特别是在申报高级别项目上就更要要续发挥团队作战的能力,走出科研的局限性,主动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协作,组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来减弱“马太效应”对高职科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这是我国政府从宏观上为职业教育确定的职业定位。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必须按照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未来的职业定位。认真思考分析以下三个问题: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我到底为什么这样干?找出未来职业的出口,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西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捷径》

【2】 周太军,吕菊芳。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6(12):11-12.

【3】 沈建国。高职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成人教育,2006(12):43-44.

【4】 宋嵘嵘。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马太效应”【J】。教育与职业,2008(35):54-55

【5】 李洪荣,张排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举措【J】。江苏高教,2008(2): 131―132

第4篇: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在多姊妹的家里,山红红还是大姐,因而从小就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职责,大姐的角色使得她逐渐形成了独立、大胆、敢闯、敢承担责任的个性。1977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愿时,山红红从一位熟悉石油系统工作同学的父亲那里得知:山东东营有一个大油田,而且还有一所不错的石油院校。猎奇心和独立的个性促使她决定走出去闯一闯,于是萌生了到油田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很快,她和同学一起各自瞒着父母报考了当时的华东石油学院。“那时候对石油完全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宣传画上,站在高高钻塔上飒爽英姿的女钻探工曾深深吸引着她。当然,对石油行业的艰苦山红红也了解一些,因而在专业选择上,她毅然选择了石油炼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才“通知”父母,虽然他们开始有些反对,希望她报考师范类大学,但是知道她的脾气和性格,想想女儿作为后的第一届考生上大学本身不容易,就没有再坚持,那是她父母第一次领略了她要强的个性。

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大学报到一看,山红红心里咯噔一下:条件很恶劣,学校周围荒芜一片,住的大都是千打垒……自己毕竟还是来自大城市的女孩子呀!想像中的大学在哪里?在当时积极报考石油学院的同学中,她是最积极的一个,她开始后悔了,但并没有想要退学的想法。“我当时想,自己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就好好学习吧,学成之后肯定能为国家做贡献!这个目标一直很明确。”山红红动情地回忆道。

从35年前报考华东石油学院时起,山红红的人生就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35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位独立要强的女学生,已然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最高执掌者。谈到担任校长的感受时,她对记者说:“这所大学对我而言,已不单单是一种缘分和热爱,更多的是一份建设好她的重任。”

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百舸争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高等教育长河中的一支劲旅,被原国务委员陈至立称为“一所战略性的高校”。学校对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乃至国家整个能源战略中都负有重大责任。

身为校长,必然对大学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这种责任感自从被任命为校长的第一天起就牢牢植入山红红心中。如何使学校在保持石油学科强劲优势的同时,拓展多学科协调发展?如何在高校间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新形势之下实现更大发展?如何在学校发展面临困难时能够不畏艰难……山校长一直在思考并大胆实践着。

本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红红校长做客《高端访谈》,将结合自己切身的成长体验和认识,为大家讲述她眼中不一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有对考生在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方法方面的温情建议。其中,有关石油大学的许多观点和想法,她还是第一次向外界透露,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一所特殊的大学:石油之外更有风景

《高校招生》:山红红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注意到,您是中国石油大学本土成长起来的校长。从1978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学校的前身),到2005年开始担任中国石油大学校长。30多年来,您一直与她相伴成长,在您眼中她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山红红:首先感谢《高校招生》杂志,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从1978年初我来华东石油学院(编者注:今中国石油大学)上学至今,我在这所大学学习、工作了整整35年。在这里,我的思想得以成熟,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今我身处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主持并引领学校的发展,今天再来审视这所大学,我的感触很深,更因为自己曾经是一名石油大学学子感到自豪。

在我眼中的这所学校首先是一所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高校。学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始终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优秀人才作为重要使命,学校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是石油行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的基地。现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已经超越美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必将大幅提升。作为“国字号”的中国石油大学和她的学子们,对服务国家发展一如既往地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要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她更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从踌躇满志的北京石油学院,到历经风雨的华东石油学院,再到风华正茂的石油大学(华东),现如今展翅腾飞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校60年来,学校四易其名、三易其地,历尽艰辛、弦歌不辍,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惟真惟实”的校训。这是学校在新时期实现办学目标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高校招生》:目前国内冠名“中国石油大学”的有两所院校,分别位于山东和北京,对许多考生和家长而言,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这两所院校究竟有哪些区删或是联系。借此机会,请您解答一下。

山红红:我们是一所大学,两个办学实体,既是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申请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及“2011计划”等重大项目时,我们都是在一起的。

从办学历史上来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两所学校的来龙去脉。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整体搬迁到山东东营,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78年,华东石油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但由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受限,招生工作并不理想。于是决定利用北京的有利条件,在原北京石油学院校址内剩余的一点地方建研究生部。到了1984年,为扩大办学规模,学校主管部门决定在北京昌平建新校。1986年,昌平校址建成,部分研究生开始在昌平学习。1988年,华东石油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1989年5月,学校主管部门发文时正式使用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北京)的字样。就在这一年,北京校区开始在招生工作中打破原来的限定。北京校区除了招收100余名研究生外,也招收了少量本专科生。华东校区除了继续招收本科生,也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此,石油大学两地独立办学的格局逐步形成。

《高校招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贵校都是一所以培养石油化工专门人才的单科性大学,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贵校在由单科性大学向多学科大学转型过程中,做了哪些探索?

山红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学校多年来都在认真思考并实践的一个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在创建初期有着十分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燃料工业部,这也使得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就业直接与石油行业挂钩。那时,学校的学生全部面向石油企业就业,学校也是完全按照行业的需求办专业,立足于为行业服好务,而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主动思考不够。

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正好又赶上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扩招,这样的外在形式促使学校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大学究竟该怎么发展?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学,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应该是“有特色、高水平”,于是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定位,那就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那么,我们要做的就不单单是把石油相关的学科发展到极致,这就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一种挑战。完全是从企业向国家层面进行了剥离,因而办学层面也不一样了。当学校从一所学科单一的行业大学向办一所研究性的高水平大学转型时,她的定位就不仅仅再是石油了。

面对紧迫形势,近十年来我们在这两个体系的构建中,做了很多的思考。尤其是在一些新学科、新专业的发展上,我们非常慎重,同时也做出了大胆探索。首先考虑到的是要和石油行业的结合、和新能源行业的结合以及跟更广阔能源行业的结合,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从与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发展相协同。

我们虽然不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也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因此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将石油人特有的铁人精神渗透到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石油文化。

《高校招生》:2011年,贵校从山东东营市整体迁往青岛市办学。离开了办学近60年的老校区。这是基于何种考虑?

山红红:东营是一个新兴的油田城市,在大油田办学,的确极大方便了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的高层次人才留不住、引不来,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另外,许多重大课题往往需要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教授联合攻关、共同完成,东营只有中国石油大学一所高校,而且交通也相对不是很方便,无法与其他学校产生协同效应。

面对人才稳定和引进人才双重难题,为了拓展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决定将学校的主校区由东营迁到青岛,而东营校区主要是作为科研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和学生实践基地,并承担一些继续教育的职能。这次学校办学主体的迁移,还可以称得上是学校的战略性转移。

选择在青岛办学,还是基于青岛这个城市的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港口、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也处于龙头地位。我们相信青岛这个城市所具备的国际化、开放性、丰富的经济教育文化资源将为我们学校的崛起增添十足的动力。青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开放的姿态,也有利于吸引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前来任教。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青岛新校区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学校南门外就是大海,南面紧临蔚蓝大海,有着亚洲最好的沙滩——金沙滩。平日同学们可以在靠海的草坪上晨读,可在清晨雾气缭绕、海风拂面以及海浪拍打岸边的浪声中享受别样学习时光。

《高校招生》: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最高学府,“石油”二字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学校的行业特色。但因此也让不少考生和家长产生了美丽的“误会”:觉得这所大学除了石油类专业,其他专业就没有特色,事实上是这样吗?

山红红:中国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文、法、经协调发展的大学。石油是我校的特色,石油类专业也是我校的主干专业。除此之外,我校的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实力也很强,例如我校现有的13个国家特色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其中非石油类的专业占了一半。不仅如此,我们本科招生的50多个专业中,真正和石油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然石油类专业是我们最好的专业,因此学生在找工作上不存在问题。其他通用专业包括了文科、理科、管理等一半的专业。学校在对非石油类专业的扶持与建设方面,还是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的。因为我们知道,石油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会逐年下降,如何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进行其他方面的探索,非常重要。我们建立这些学科和专业一方面是考虑到了石油行业也急需这类的专业人才,更多的考虑还是希望站在一个更广阔的事业和平台去培养学生。因此他们就业并非完全是去石油行业。

另外一组数字也可以说明,以前我们学生的100%就业都在石油系统,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后,我们的学生面向石油系统就业的比例由60%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到现在,我们提出了“3331”的布局,现在已经初具成效。其意思就是30%多一点进入石油石化企业,接近30%升学或出国留学,30%到地方或其他企业,还有10%是自主创业。这个目标是在三四年前提出来的,今年就已经靠近这个目标了。

一份特殊的行业:适度吃苦大有裨益

《高校招生》:石油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许多考生家长觉得进入石油行业就意味着丰厚的薪水和待遇,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石油行业太艰苦、寂寞。如何正确看待石油行业,怎样理性选择石油类专业,您有哪些建议?

山红红:大家认为石油行业艰苦,主要是受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描述石油行业电影的影响。现在石油行业的条件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几十倍,即便是在开采石油的第一线,屋里面的暖气、空调、上网各种设施都是一应俱全的,包括饮食都是非常好的,虽然室外是戈壁滩、荒漠。尤其现代勘探、钻井技术的普遍使用,都让从业人员不再像以前那样艰苦。

作为学生、家长,都希望大学毕业后去更加舒适的环境工作,但我认为去一些相对艰苦的基层、行业去吃一点苦,锻炼一下,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实践经历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成熟、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将来,学生无论走到多高的岗位上去主持工作,这些经历都会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宝贵的财富。

试想,一个学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往机关坐着,和那些先去井队工作一段时间再到机关的人相比,他们一样不一样?很显然不一样,因为他们没有对基层的感受、不了解基层的工作,因此他在做管理和出台一些政策的时候,他们的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和失误。我觉得人吃点苦不是坏处,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考生。我女儿今年也要高考了,我经常告诫她要学会自立自强、多吃一些苦,当然这里说的吃苦并不是非要危及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是说有了这段吃苦的经历,对孩子将来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好处。

说实话,石油专业虽然被看作是热门专业,但是近几年来,它的就业形势是慢慢走向平稳的,如果考生盲目报考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想往研究院、设计院走,那肯定是不太现实的。我建议考生和家长们需要冷静思考,认真掂量自己的兴趣爱好,想一下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比如同样属于石油类专业,有是地质勘探,有的是地质学。它们一个是工科专业,一个是理科专业,差别非常大,这些都要求考生提前进行了解。

今年我们学校有五个学科的排名进入了全国高校的前十位,这其中也有学科不是石油学科,借此机会我也建议考生们不要只看到了我们学校的石油类专业,其他专业同样值得关注。

一所值得选择的大学:特色铸就宽广成才路

《高校招生》:再过几个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即将迎来60周年校庆。建校印年来学校沉淀出了怎样的办学优势?

山红红:在中国石油大学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鲜明的学科特色。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的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部为石油学科或与石油密切相关的学科。特别是经过三期“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石油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共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蝉联第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第2,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第7,地质学学科第8,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第10。二是人才培养特色。建校60年以来,学校已经为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2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了吴仪、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还有“石油报国英模”孙波等全国知名的英模人物。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我校毕业生校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工作踏实,作风务实,比较鲜明地体现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品格特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三是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产学研结合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校开展产学研结合有两大优势:一是拥有直接面向石油工业服务的学科专业体系;二是石油工业的广阔市场及发展需求。学校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校成立了理事会、董事会,先后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与企业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17个,覆盖了学校全部56个专业。可以说,经过长期探索,学校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齐全的产学研结合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高校招生》:具体而言,贵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山红红:我校是一所追求教育本质的大学。一直秉持“育人为本、人才为本、学术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理科实验班”,接受专门的个性化培养;还可以根据需求与志向,参与到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高校的“2+2”、互换生、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中来。在这里,学生可以参与科技活动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尽情角逐“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化工设计大赛等国内外学术赛事。此外,学校还拥有完善的奖助体系,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累计超过7000万元,决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高校招生》:贵校就业情况如何?

山红红: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行业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必将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因此,石油行业对石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石油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光明的。石油类专业就业的“主战场”还是在石油行业内,十多年来,我校大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并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高校招生》:贵校学生在考研深造,出国留学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尝试和探索?

山红红: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毕业生就业方面突出的优势,所以学生考研率一直不是很高,但近年来通过加强就业引导,采取在优秀推荐免试生中选拔直博生、在优秀的在学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生、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等措施,这种状况也在逐步改善,现在每年毕业生考研率大约在30%,其中超过95%考入“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大学。

第5篇:化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但在我看来,今年的毕业生找工作也并非难到没有办法。虽然今年毕业生人数多和工作机会有限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其实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近些年一直不乐观,只是今年比过去几年难一点而已。所以给今年毕业生的忠告是,与其对数字表示惊讶,不如认真思考如何让找工作变得不难。

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全球大学生就业

自从2008年~2009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企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并因此出现了裁员和招聘滞待的现象。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不仅仅是中国就业困难,欧盟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希腊由于出现国家财政危机,62.4%的年轻工作者失业。美国处于这次金融危机的核心,经济衰退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根据美国新闻社CNBC报道,虽然近几年来美国整体就业形势有所改观,但美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依然十分灰暗。据推测,2013年美国应届生的就业率仅为13%。由此可见,中国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是与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的。

在中国,也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现象:一方面毕业生表示工作难找,另一方面用人企业抱怨找不到好毕业生,找到了也很少有顺利度过试用期的,并因此不愿意招聘毕业生。所以说,在中国经济还是于世界较好水平的背景下,鼓励企业进行一些招聘政策上的改变是可以改善“最难就业季”这一情况的。比如鼓励企业给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成功就业的学习平台。事实上,企业的很多全职岗位完全可以由实习生来完成,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公司成本的控制。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14年,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我和各企业客户交流中了解到,在应届生入职后,很多企业没有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入职适应项目。事实上,从学生转换为职场人士是一个“新人”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和对企业保持忠诚的关键。如果公司可以为试用期的应届毕业生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来帮他们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团队活动等多方面适应角色的转换,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预期和规划,哪怕起薪低一些,相信也会有非常多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加入企业。

应届毕业生对于自身和工作的认知很窄

我的公司招收了一些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在和众多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工作和事业的认知非常窄。这个“窄”体现在:一方面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认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死板。

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第一份工作,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毕业即进入世界500强知名企业,认为这样才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来开启职场成功之路。殊不知,这样的职业认知是多么片面和不切实际。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通过实习或者社团活动来了解自己的强项和不足,这样才能在就业时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方向。

我采访了很多资深的管理者,他们都告诉我,在第一份工作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工作素质,具体来说就是交际能力、问题处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工作素质在所有行业中都是共通的,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毕业生更应该重视的是这份工作对自身工作素质的培养。不要盲目地挑剔工作机会,应该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即以学习和提高工作素质为重,这才是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很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够灵活,这也造成了他们找工作钻牛角尖的现象。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框架。

举个例子,杰克·韦尔奇,前GE(通用电气)CEO,出身于化学工程专业。曾经是GE初级工程师的他,以出色的领导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了GE历史上最伟大的CEO,获得大家的认可。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一个灵活的职业规划框架,可以拓展职业发展前景并培养工作综合能力。应届毕业生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公司和不同的职业,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我创建罗迈国际商务咨询公司(RMG Selection)的初衷,是让中国的人才能够为自己的热情工作,而不是因为生存和竞争压力而工作。在不断的尝试和积累中,我相信应届毕业生可以对自己更加了解,也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用经历和理性判断去填充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为宽广和灵活。

高校应该协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由于中国的大学生在高中毕业就选定自己的专业,所以可以说中国的学生高中毕业时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职业规划。最近很多专家就就业难问题提出学生应该在高中毕业时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但是往往学生时期的职业规划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片面的。未来的变数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大学生活仅仅是社会生活的“预备役”。我当然支持大学生要尽早计划,这样在生活中就会有目标,也不会虚度年华。但高校毕业生应该根据现实不断调整计划,让自己永远有一个目前看来最优,同时也最可实现的目标。各大高校可以聚集师资或者职场规划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让他们的规划更灵活而合理。

另外,除了应该注意教材信息与时俱进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在美国及欧洲各国,大部分大学都有和企业合办的项目,为学生去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还会邀请行业精英来为学生做讲解。中国的高校可以在这方面效仿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来帮助大学生丰富自己,让他们充分地备战就业。

自主创业不仅仅需要经济支持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以此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应届生在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往往十分困难,不仅仅他们面临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职场经验。拿我自己为例,我在跨国公司工作10年之后才开创自己的公司,这也是我没有走很多弯路的原因之一。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很好的理念,但要在大学教育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为大学生在商场上的实践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美国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很多高校将创业学设置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此专业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将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和创业成功人士。这样从大学生的素质上协助他们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也增加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几率。

相信通过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和的共同努力,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会变得繁荣起来。同时,我也更加相信,一个繁荣成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会反过来有利于国家、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