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近几年,有许多教育学者纷纷提出有效教学的概念,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在一节课,也就是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要能够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北师大的赵亚夫教授在他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曾经有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应该是主动去获得这些知识,并进行自我的加工、探索,最终化成自己的财富,而不是被老师压迫着去学,那样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老师在教学时不能够以自己为主体,而应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不要一味单方面的灌输学生知识,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联系与讨论中去,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初中历史教学高校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首先是要用爱去感化学生。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爱的前提下,教师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激并乐意去接受老师所给予的爱,从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才得以实现。第二是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与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平等的,不要把他们当做是被管的对象,对他们要有尊重,这样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原有的教学效果。最后就是理解学生。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具有那个年纪所特有的纯真与渴望,老师应该理解学生的苦衷,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提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历史课程一般都是为我们讲述据我们的年代比较救援的一些事实,而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实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体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以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材料,比如文字图片表格或者是一些实物,等等。经过情境的重新设置,以及扮演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学生想象了历史,也重温了历史,更加对历史有了一个体验和领悟,通过这个,学生不仅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产生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情感倾向,这种效果是老师在课堂上说再多的话也达不到的。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引发学生思考
历史是有生命的,它不只是教科书上那一堆死板的文字,它还是生动形象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有一位教学专家认为:“建构中学生的历史能力,主要不是靠给学生灌输多少历史知识,而是在学生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应该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提出教师应该要促进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让学习,要把教学工作的重心从教授转移到引导上面,要通过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掌握一些的学习方式,并从这些学习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节完美的历史课,不仅要有很高的出席率还要有高的学习效率,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肯定会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历史教材、如何看懂历史图片、如何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等等历史学习的指导方法。
五、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的构建策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有深入地理解,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现状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改变,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修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因素
(一)教学观因素
所谓的教学观指的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何种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教学目标的一种认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言,也就是对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为什么要有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认识。它不仅是教师对历史教学的一种希望,同时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知角度来说,其是实现教学结果而教的一种观念,也是教学效率的观念,认识到教学投入同教学产出之间所具备的关系。
良好的历史教学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历史教师的行为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手段的总和,这些都是需要将教学观作为前提基础的,因此想要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应当更新教师的教学观。
(二)教学设计因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教学的设计者――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通过运用交流等方式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要求;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当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产生疑问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的评价者――要根据学生历史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且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相应建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一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不尽相同,可能一些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后会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接受。也可能一些教师让学生感觉过于复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课堂充满互动性,而有的教师则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好的历史教师不一定是历史学家,同样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也不一定是好的历史教师。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差异,才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注重运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通过对历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探索,强化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优良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相依相存。为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过程,是提升自我素质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如讲到科技史中关机的发明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冯如的图片和资料老师也准备一些典型的资料和问题,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猜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中国当前的飞机和航天技术?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最后,教师作概括使知识更具系统性。这样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七通过以“问题”来引领,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讨沦中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二)书本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一门课程,它不是培养历史学家或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专业人才的学科。所以,初中历史教育必须与象牙塔里的学院历史区别开来,应该给学生以活生生地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的历史认知,绝不可生吞活剥而高高在上。时下央视《百家讲坛》式的讲史方式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一股冲击力,事实上由于广大初中历史教师不具备专家学者的深厚功底,同时初中学生也不同于具有丰富阅历的电视受众,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此望尘莫及,也无须企及。但那种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辅以诙谐幽默的解读方式是值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借鉴的。笔者觉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关注身边的社会现实,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凸显。
初中物理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7-01
初中物理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学科,学好初中物理,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基础,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学习物理知识需要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死记硬背,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做题中,需要正确运用方法,提升学习效果。而类比教学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教学策略,它运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通过类比推理,创新思维,获得新的知识。结合建构主义和新课程理念,运用类比教学策略,能够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网络。
一、新旧知识类比,拓展知识架构
新旧知识类比,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相似性,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构建新知识网络和框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初中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基础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互助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自主学习和体验。运用新旧知识类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互助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内能”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类比,引导学生结合“机械能”进行类比分析,深入探讨机械能的宏观层面以及内能的微观层面的不同点,分析其相似点。机械能是宏观层面物体的动能和相对位置具有的势能之和,内能是微观层面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引力、斥力产生的势能之和。同样,密度、电阻、比热容的学习也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经验,得出相关规律
联系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类比,得出相关规律,更好地总结经验,服务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完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指导又反过来不断促进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类比,促进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相关知识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由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原理出发,分析扁担、天平等常见事物,了解力与力臂的反比关系。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探讨“将桌子推动前不断增大推力,桌子不动,在推动后,维持一个不变的力,桌子匀速,增加力,桌子加速”等规律。
三、学科知识类比,促进融会贯通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教师应找出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和契合点,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是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多学科综合也是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运用多学科知识类比的策略,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时,结合物理与化学中的环保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类比化学中讲述的化学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探讨寻求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方法,综合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再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能量转换效率的学习。“透镜”的学习与轴对称相关知识也可以进行类比分析。通过综合学科类比,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实践类比,促进自主探索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验证理论的最佳方式,由实践反过来得出理论是拓展理论知识的方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类比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理论自主探索和实践,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架构,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例如,学习“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从实践探究中分析理论和验证理论。教师进行理论讲述,学生搭建实验框架,由学生自主实验找出问题。第一,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偏转很大;第二,小灯泡不亮,两个表示数都为0。由此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类比,得出问题的原因分别为小灯泡损坏、线路短路。从理论中规划实践方案,结合实践深入学习理论,由理论与实践类比,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29-01
一、努力学习,丰富专业知识
初中历史课本容量有限,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史实只是一笔带过,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加以简单补充,学生很难对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许多历史概念、结论等也必然随之发展、完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必须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及时把握当今史学发展动态和了解新的史学成果,并把它吸收到历史教学中去。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能沾上边。照本宣科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偶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无形中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只有多关注时事、注意各种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吃透课标,明确考纲
吃透课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只有真正的理解、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方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吃透课标,只有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 的认识逐步深入。并认真积极的贯穿于我们的教学。然而,不少老师认为播放两段视频,插入一段音乐或图片,让学生在下边沸沸扬扬的议论两句,有了这些新花样,就是所谓的新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但结果事倍功半。在此状况下,教师亟需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1、一切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利其今后学习、工作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还需要具有道德、人格力量,所以还必须帮助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定性或评价,教材上一般都有现成的结论,但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看待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因势利导,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其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讲到《尼布楚条约》时,通过中俄东段边界示意图,孩子们就可清晰的发现:尼布楚被划给了沙俄。有学生就开始质疑书上关于条约的性质(即:它是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这时老师应对大胆质疑的孩子及时表扬,然后做出正确引导:虽然中国作出了让步,但没有谁强迫谁,并且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维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关系。因此,它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只有在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时就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艺术之讲授的艺术
讲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新课改下的今天,都不能丢掉。讲述如果流畅、形象、生动,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讲授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语言准确。第一:语音准确。教师语音应以普通话为准,避免使用方言,保证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第二:用词适当。教师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第三:语流连贯。讲授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第四:语速适中。教师讲授时的语速以稍慢于日常生活中的讲话语速为宜,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理解和思考空间。
2、生动热情。第一: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死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如果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与现实联系起来,更容易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第二:讲授要热情。教师讲授时的热情表现为多种方式:精神饱满,语言表达抑扬顿挫,富于激情,目光炯炯有神,丰富的表情以及恰当的肢体语言等。讲授时在讲台上或过道内走动而不固守在讲台上,以引起他们注意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表现自己对学生欣赏、表扬等等,从而确保讲授时的热情,提高讲授的生动性。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
当下,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改革的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且对于物理学科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外加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此做法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及时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需尽快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课题自然引出,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即物质的三态主要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在学习《光现象》内容前,可以提出: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学习《物体的物理性质》这一课前,提出:为什么固体的铁比融化时铁的密度要大?为什么汽化后密度更小?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以及实验,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此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创新精神。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加强实验教学演示的效果
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力,并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常常会在物理实验前进行实验演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有效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极为有利。若实验设备不齐全或在实验中出现反应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发现不利。为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使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出升华(干冰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以及凝华(霜的形成、雾凇、冬天玻璃窗外的冰窗花)现象等实验较为麻烦,且反应过慢,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凝华与升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固态物质不经液态变化便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以及物质由气态不经液态便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将实验仪器小车作为对象,在其两端挂上细绳,跨过滑轮,其下端分别吊一挂钩,可加钩码,展开
实验。
三、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开设实验的关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断实验学习后,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使误差减小,可通过“替代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而对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分析,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此外,对于物理实验的总结还可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实验辅助设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实验经验,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了解以及自主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提高策略
一直以来讨厌学习历史的中学生大多总是抱怨历史的内容太复杂,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记不住,尤其是为了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伤透脑筋。很多学生更是抱怨上课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学得晕头转向。而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推广,所谓高效就是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帮助学生最大获益,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做好准备、教授和实践等工作,以期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的使用效果。
一、知己知彼,准备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准备工作,导致课堂上超出自己的预料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学生的了解,到备课的资料,再到课堂的把控等这些都要精心安排布局,确保自己教授的内容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1.加强师生交流。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准备阶段,要提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把握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课过程中,处处才能心中有数,步步可以稳扎稳打。
2.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可以说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把握不住,导致教学的混乱。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水平,制订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益。
3.把控好课堂进度。
把控好课堂的进度很重要。历史教师只有把控好课堂的进度,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承前启后,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历史事件的高度统一,而且要巧妙地留有余地,让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
二、活学活用,能力是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接受的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仅仅是用来应对考试而已。这种方式虽然历来饱受诟病,但是的确面对中考的压力很多师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换汤不换药”,课堂形式虽有所变化,但是方向还是应试。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却不仅仅是以考试为重心,重点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1.认识历史,明确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教案的研究可谓竭尽全力,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历史是什么,让中学生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兴趣,肯定是要让他们知道历史是什么,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如果明确了这个思路,那么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就能取得“活学”的效果。
2.运用历史,联系实际。
很多人都会觉得学习古代史,距离我们很遥远,联系不到实际生活,无法做到“活用”,其实这是不对的。不论我们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是与当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如巴以冲突就可以追溯到世界古代史,而我们阅读的那些古诗,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牵涉唐朝的安史之乱。部分教师无法做到联系实际,就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今后仍然要加强学习。学习历史就是要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当今世界,当今的很多现象,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会便于我们认识世界。所以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历史这门学科的优势,利用具体事件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知识体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模仿这种思路,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提升能力
1.多媒体工具的课堂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音乐、视频等于一身,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也被广泛运用。曾经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保留大量图片和录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例如,目前就有很多影像资料,在教学中可以插播一两段视频,就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适当开展社会活动。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然后让学生现场当解说员,将历史遗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而且回来后再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写一些感想等,这样更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历史的真实感,提高对于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并非像某些学生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简单死记一些内容只能应付考试,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增强都是无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
参考文献:
[1]贾顺姬.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99.
【关键词】历史故事 历史教学 高效
现阶段,由于受中考历史分值相对较少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老师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历史。然而初中历史本身就是一门故事叙述性的课程。受当前的教育制度、中考模式的影响,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缺乏灵活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胆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教学创新。我通过总结多年初中历史一线教学经验,当我们在历史课堂上讲某一个历史典故或者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甚至听到入神①。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笔者就借助历史故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提出浅微见解②。
一、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借鉴历史、联系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学致就是由历史课程的筋骨――历史线索,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规律,历史课程的血与肉――历史史实,历史课程的细胞――历史概念,历史过程的还原都是靠这些过程规律统一结合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联系这些过程规律,让学生做到有效记忆学习。可是,这些规律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构成。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强行记忆教学,这就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烦躁情绪,加上历史中考的分值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展开增加了很多障碍。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
历史故事就是以历史图籍和历史文献为素材,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曾经的历史通过历史书籍和故事给予重现。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更加直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故事通常都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能调动人们的热情,如果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必然会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个课堂都保持高度专注,学习效果也会出人意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三、借助历史故事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精选一些历史典故和片段,对学生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渲染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悬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狂热追求。例如,学习明清朝代的文化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历史典故,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故事片段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当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故事里的人物,合作对话。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分析当时人物存在的社会背景和情感态度,更好的模拟人物,参与对话模拟。在此过程中,就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文化欣赏能力和高效的学习效果。
2.精心选择历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
历史教学之所以很难推进,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投入时间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精选历史故事,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扩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老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优选合适的历史故事来充实课堂。同时教师要有感情的讲说这些故事,慢慢的使历史情景融入学生的脑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近代时,老师就要优选当时的一些抗日英雄人物故事。通过这些传奇人物故事,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大无畏的精神,感染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3.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故事电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故事题材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例如,学习一些历史事件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剪辑好的影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或者让学生通过影片感受到那些伟人如何的勇敢、如何改变社会、改变国家的命运。学习他们的艰苦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就可以有效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总结
故事教学法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作用,让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艺术欣赏能力。这样就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结构,灵活教学模式③。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故事中培养历史价值观,从而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注释】
① 王磊、王志. 初中历史的故事教学法探讨[J]. 方法交流,2012(8).
② 刘华.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8).
【摘 要】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外在因素的多种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存在是极为正常与普遍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差生的转化工作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出发,对差生转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差生;转化策略
对于一个学校来讲,差生的存在数量与比例是衡量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差生的大量存在自然证明了教育的失败。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成为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差生的转化,是对差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尊重,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对差生进行正确看待
对差生进行正确看待,是实现差生有效转化的重要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对自己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受到教学制度以及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会更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是他们的骄傲。一部分教师讨厌差生,在对待差生与优等生时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到差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到差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学生也是一样。受到个人智力因素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差生的成功转换,教师需要改变自己对差生的看法。差生一样是学生,只是自己还没有对其潜力进行正确且高效的开发。这样的态度会使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二、对差生进行实际研究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差生进行转化,教师需要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实际分析。掌握了差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就可以找到差生转化的切入点。差生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足,造成初中历史学习断层,无法理解初中历史知道的现象。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无心投入到初中历史学习中来。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学习中。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差生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到每一位差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差生进行兴趣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差生之所以历史学习质量不足,是因为其缺少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对差生进行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差生的成功转化有促进作用。差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教师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提高初中历史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的爆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相关视频的观看。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融入到的真实情境中,对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会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再对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差生的注意力才能得到集中,认真听讲。因此,加强差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差生转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四、给差生学习表现机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表现就是课堂参与度不高。差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予配合,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新知识的讲解时,不会提问差生。这就使得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颇显多余。差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就无法找到初中历史学习的动力。要加强差生的转化,教师必须要给予差生平等的关注,使差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历史课堂的进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教师要给予差生历史学习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中可以有意利用难度较低的问题对差生进行提问,使差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成就感。
同样在讲解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产生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产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教师可以将的原因分两点进行提问,让差生来回答产生的直接原因,让其它学生来回答根本原因。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差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发言,还增加了差生初中历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差生得到关注,得到表现的机会,得到成功的,自然会迎头赶上,深入进行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五、对差生进行合理表扬
成功的体验对于差生的转化有着直接作用,教师的表扬使差生可以得到的最为直接的肯定。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中,都有一条是希望得到他人赞扬与肯定。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面对差生都有许多无奈,批评差生是常事。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让差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反而会使差生越来越不自信,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在进行差生转化工作时,教师要多对差生进行表扬,少对差生进行批评。
比如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差生给出的答案并不全面,但与其历史学习能力相符。教师不能用要求历史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的要求来衡量差生,教师要对差生进行鼓励。像“你给的答案很正确,要是更全面一点就好了”或者“从你的答案来看,教师看到你的进步了”这样的话语不仅表扬了差生,还给了差生进步的动力,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多多利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差生的转化。
综上所述,差生的转化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差生是教学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差生进行关注,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针对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差生转化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初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差生的关注,使初中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开始,只有产生了一定的疑问,才能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1.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疑
任何知识都具有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在这些结合点上,不但有着思想方法的结合点,也有着背景条件的结合点。教师可以据此设疑,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侵华的背景是什么?”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经济危机进行深入思考。
2.抓住思维的兴奋点设疑
思维的兴奋点有很多,如:新旧知识的差异处、历史史实的不确定处、教材中的知识留白处等,都可以用来设置疑问。以此引导学生对当时的世界经济背景进行思索。
二、通过模拟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授课,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而模拟历史片段就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内容,可以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模拟体会历史人物的心理历程,并在“熟悉情境―扮演角色―理解角色―体会角色―展现角色―感悟体验”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这种方式不但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历史知识。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另一次创新的过程,实现了情感和知识的升华。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霍姆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这句话说明,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历史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其主要责任在于如何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重现于学生面前,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历史事件描述得生动形象、鲜明活泼,让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津津有味。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并配以语言描述:“麦哲伦率领船队,在茫茫的大西洋中航行,一直沿着巴西海岸南下到达美洲海域,然后穿过一个无人航行的海峡,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大洋,正好这个地方晴空万里、碧波荡漾、风平浪静、阳光和煦,麦哲伦感叹大洋的平静,于是给这个大洋起了一个名字叫‘太平洋’,他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月,历经千难万苦,忍受着缺水断粮的折磨,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绕过好望角回到了西班牙。”当教师充满情感的描述完这一历史事件后,学生会感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就像放电影一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其中教师处于关键位置。我们一线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探究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若雪.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2]唐均妃.在“精”与“略”之间行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做法[J].考试:教研版,2010(2).
[3]林春芬.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7).
[4]周方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如何与社会生活相结合[J].文理导航:上旬,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