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投资项目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项目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项目的管理

第1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内容摘要: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投资额较大,建设期较长,在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聚集和拉动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投资的目的是服务公众,因此,公众需求的管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实践中政府投资项目的需求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政府投资项目公众需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公众需求 需求管理

研究背景

我国从1978年的经济改革开始,投资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决定》中明确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了政府投资体制。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因此,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投资额较大,建设期较长,在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聚集和拉动作用。

五年来,政府投资项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其中,不重视投资项目的需求管理就是典型问题。由于需求管理不当,引发较多的争议、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以及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如何提升政府项目需求管理能力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政府投资项目需求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其公众需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项目的需求管理

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表述。如在IEEE软件工程标准词汇表(1997年)中定义需求为: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一种反映前两种情况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吴吉义,2007)。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意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颜振军,2006)。在项目管理中,需求表现为各项目干系人(指那些参与项目或者是其利益会受项目成败影响的个人或组织)(盛峰等,2005)。期望从项目中所获得的利益。如用户希望获得安全、使用方便的产品或服务;建设单位希望项目耗费的资金控制在预算之内;如此等等。

需求确认是项目的开始,并驱动着项目的运行,需求管理的失败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项目涉及到多个干系人,而每个干系人的需求又会随着时间、环境、技术等变化而不断变化。正如马斯洛指出的那样,人的需求是分为若干层次的,当某一层次的要求达到满足后,便会转向下一层次(周三多,2009)。因此,需求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包括需求的识别和需求的协调两个部分。需求的识别是指识别项目干系人并确认其需求,需要收集信息和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实际的情况和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是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求的协调是指不同项目干系人之间利益的协商及最终达到共赢的过程。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殊性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与一般企业投资的项目相比,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社会公益性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提供公共物品以及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不宜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的经济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不会表现为稀缺性,即增加消费者,其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只要社会存在某一公共物品,就不能排斥社会上的任何人消费该产品,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物品(严玲、尹贻林,2006)。这种非排他性的产生源于不具备排他的技术或排他的成本远远超过排他后的好处。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的产品不宜由私人部门提供,防止私人部门的逐利性可能会引发的过度竞争或垄断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影响深远性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是外部正效应较大、总体规模巨大的项目,项目的产出对一国或地区的影响具有广度和深度。广度是指政府投资项目会影响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如增加值、净产值、纯收入、财政收入)、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与环境(如就业效果、收益分配、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深度是指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和程度较大。

(三)公众与政府构成的复杂性

政府投资项目面临的公众可以分为有组织的团体、多个有组织的团体、无组织的公众以及三种形式的混合体。政府构成的复杂性是指项目涉及条块问题,条块之间利益的协调问题比较复杂。

(四)公众与政府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虽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公众与政府之间并不平等。一是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公众更多关注的是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媒体或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政府关注更多的是综合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公众来说较多。二是双方资源的不对等。政府在行政权力链上实质是高于公众的,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

政府投资项目需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一)问题

1.无视公众需求。即在项目的选择中完全体现了政府的意图而无视公众的意见。这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强政府、弱社会”的特殊体制(何艳玲等,2009)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政府是由作为“经济人”的官员组成的,官员也具有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目前,官员的考核及去留主要由上级政府来决定,在个人利益的诱惑下,官员容易形成只对上级负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第三,项目的原因。例如,有的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政府难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和分析公众需求;有的项目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公众了解可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

2.公众需求识别不足。即对公众需求未能有效识别或未能完全识别。这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第一,未能正确界定项目涉及的公众范围。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影响的面广,会涉及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相关者,稍有不慎就会遗漏。

第二,对涉及的公众构成未能进行有效的划分。公众构成的复杂性也体现为需求的多样性。对公众构成认识不足也会导致对需求的识别不足。

第三,缺乏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收集和分析公众需求。社会公众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公众需求的多样性。由于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成员可能会隐瞒真实的需求信息,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来收集和分析信息。目前,听证会和网络等手段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需求信息的不足。

(二)危害

造成公众与政府的关系紧张。无论是无视或没有有效识别公众需求,结果都有可能导致背离公众的利益与要求,从而将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对立,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的抵触、排斥和对抗,使政府陷入危机之中。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政策执行力度会被弱化,不利于经济发展。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当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取决于公众的接受程度时,无视或没有有效识别公众需求,可能引发公众的抵触与排斥,进而会造成预算超支、进度延迟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使项目夭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需求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服务意识

经过多年的改革,政府的工作作风已有很大的改善。但粗线条的行政方式依然经常出现,造成老百姓与行政部门之间的隔阂。政府应该以更细致更能被老百姓接受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民众的想法和不同的声音,考虑他们的诉求,加强社会公众对其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沟通渠道建设

需求管理离不开多方的沟通和交流,沟通渠道的选择一方面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在不断完善现有渠道的同时,积极发现和建设新的沟通渠道,有利于需求管理。目前,沟通渠道主要有:公民会议、公民展示、公民评判委员会、民意调查、公民复决、未来工厂、申诉专员和行动中心、听证会等。其中,听证制度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利益群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最终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吴亚平,2009)。听证也是社会公众表达各自观点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证可以掌握社会公众的需求信息。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听证制度,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需求管理,进而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听证会的效果,以下几个环节必不可少:

明确相关公众。即首先要明确哪些社会公众是与项目相关的。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听证会的成败。确定相关公众时,政府机构的官员应根据经验或借助专家判断:项目会对哪些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哪些人会对项目感兴趣?

相关公众之间的利益判断。明确相关公众后,就要分析公众的构成。是有组织的团体、多个有组织的团体、无组织的公众或者三种形式的混合体?公众之间的利益各是什么?是否存在冲突?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对公众利益分析后,可以明确主要的利益团体。接下来就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让不同的利益团体进行沟通和协调。时间上要求每个利益团体都能有代表出席,地点是要求安全并具有相关设施。

结论

政府投资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需求管理,有效的需求管理不仅需要态度上的重视,更需要恰当的技术和手段,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吴吉义.需求管理及配置管理与项目范围管理.微型机与应用[J],2007(6)

2.颜振军.科技需求调研、分析与技术选择:北京的实践.中国软科学[J],2006(12)

3.盛峰等.政府投资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及其利益最大化.管理工程学报[J],2005(19)

4.凯文•福斯伯格等. 许江林等译.可视化项目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政府投资项目标的审查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 萧琛主译.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8.严玲,尹贻林.公共项目治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9.何艳玲,周晓峰,张鹏举.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公共管理学报[J],2009(1)

10.刘平,鲁道夫•特劳普-梅茨.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1.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

12.吴亚平.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听证制度.宏观经济管理,2009(2)

作者简介:

曹培红,女(1980―),河南新郑人,淮阴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

第2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1.项目档案管理专业性强,档案文件材料整理要求高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建设工程,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引进,非标设备仪器的研制。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档案是在建设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竣工验收等一系列专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内容涉及专业较多,形成的载体也呈多样化,有纸质、声像、电子文件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项目的运行过程,了解项目建设的内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按其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件材料的归类、整理和组卷。

2.项目档案价值高,保存利用意义大

项目档案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项目档案不仅在资政维权过程中能够发挥锁定证据、验证效果的作用,更是企业保障研制、投产运行、使用维修、管理、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意义重大。

二、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及时做好项目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需要依靠所有参建单位、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协调合作,同时还需要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行和操作。一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在签订勘察设计委托、工程施工招标、设备制造采购等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应将当事双方就文件形成、收集与管理的职责及要求加以描述,明确各自的责任,便于监督和管理。二是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依据上级部门颁发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和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项目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中,与项目建设同步,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加强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紧抓源头,控制过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直到竣工,建设周期较长,企业从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后就应组建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管项目建设工作的厂(院、所)领导担任组长,档案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的领导担任副组长,该小组主要职能是负责项目建设和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组织及协调,从源头抓起,着重做好项目档案的全过程管理。

(1)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在项目前期立项时,应把项目档案归档工作列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一同下达,并实施考核。档案管理人员应从项目立项起就开始介入,并全过程参与。要针对项目建设周期、节点等情况制定档案工作计划,同时建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网络,对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工作要求进行事先交底,同时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和业务水平,从源头抓起,避免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脱节和滞后。

(2)项目过程控制阶段。项目档案工作与建设进度同步,应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档案部门要参加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参加设备开箱、项目验收等工作。在检查落实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检查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在过程检查时,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避免项目档案在竣工验收时“突击”收集、整理“补课”的弊端。

(3)项目竣工检查阶段。着重对竣工档案进行严格检查,第一,按归档范围检查各阶段各专业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第二,检查项目档案与项目建设内容是否一致,归档文件材料中有关责任人的签章手续是否有遗漏、是否匹配;第三,检查归档文件材料是否为原件,归档文件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第四,整理、分类和目录编制是否规范。从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三方面进行系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项目档案的质量,做好项目档案的末端控制。

三、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第3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项目,策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风险投资由于其发展历史不长,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风险投资在中国法律制度环境中缺乏相关的规范化,合格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匮乏,更缺乏风险投资的经验。这些都使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本文就进一步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想法。

一、当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2、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博士论文,策略。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六个环节和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前四项在我国企业风险投资中有较多的应用, 风险的应对与监控就鲜有应用。这是两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传统的项目投资多在立项前做风险评估, 而忽视了还应该同时针对所存在的可以预测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博士论文,策略。这样才能达到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

目前, 风险投资公司较为广泛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故障树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

(1) 决策树法是利用树枝形状的图像模型来表述项目风险评价问题, 项目风险评价可以直接在决策树上进行, 其评价准则可以是收益期望值、效用期望值或其他指标值。

(2) 层次分析法(AHP) 是一种在经济、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 把它们彼此区别开来。

(3) 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应用, 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对象做出全面地评价, 按照指定的评价条件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评比、判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的基本思路是: 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 并设置权重区别因素的重要性,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推算出风险的各种可能性程度, 其中可能性程度之高者为风险水平的最终确定值。

(4) 故障树分析法(FTA ) 是一种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 它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遵循从结果找原因的原则,将项目风险形成的原因由总体到部分按树枝形状逐级细化, 分析项目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之因果关系。在前期预测和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沿着风险产生的路径, 求出风险发生的概率, 并能提供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博士论文,策略。

(5) 蒙特卡洛模拟法(MC) 是随机的从每个不确定因素中抽取样本, 进行一次整个项目计算, 重复进行成百上千次, 模拟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组合, 获得各种组合下的成百上千个结果。通过统计和处理这些结果数据, 找出项目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更定量的分析项目, 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1.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

2.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3.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

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对其道德风险控制力度有限。同时,一些创业者多为技术专才,缺乏管理经验,综合管理能力弱,影响了风险企业的发展。博士论文,策略。

4.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四、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1、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2、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博士论文,策略。

其次,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博士论文,策略。

第三,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第4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现阶段内,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项目的基本建设,曾一度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来支持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伴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的不断壮大,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政府那投资项目的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现状

基于我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建设过程又快又好的进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

1.基建单位缺乏专业财务管理人才,致使财务管理薄弱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尚未对基本建设工程产生足够的重视,并且,基建单位财务管理队伍总体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趋势,即其基建单位财务管理职工大都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对基本建设程序与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无法实现高效的进行基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若是以此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造成账目处理混乱不清,进而,无法保全有效地会计信息资料,给基本建设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在财政方面实行专款核算,作为本单位的一个专款项目,设立“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没有按照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设立专户进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两者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相矛盾。

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稳定进行的理论指导,基于现阶段内,未形成完善的基建财务管理体制,导致政府投资职能转变不到位,受传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的影响较大。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致使传统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基建企业的发展需求,应立足于加快基建财务管理的不断变革与完善,继而,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为实现基建工程的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3.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导致基建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现象日益突出

有效的监督机制为基建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基建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到位,造成基本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执行以及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现象极其严重。同时,基于现行的基本建设财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使假账、虚账以及想象得不到有效地抑制,不利于基建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加强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制度实施以来,一直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诸多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讲,科学、合理的建设投资以及严密、高效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实现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立足于基建工程的投资以及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之上,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宏观调控机制,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故而,应不断加强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本建设财务制度进行资金核算

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不断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其次是在传统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之上,以一颗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基建财务管理经验以及知识,不断实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确保进一步规范基建财务制度的适用范围。

2.制定明确的基建财务管理方案

明确的基建财务管理方案应涉及到基建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首先是确立明确的任务以及目标,并使之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其实是在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对基建财务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控制、监督以及核算,确保做好基建财务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管理。最后是科学的进行制定基建财务管理方案,运用科学手段,根据基建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特点,依法、合理以及及时的筹集建设资金,力求有效地实现成本降低以及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3.不断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工程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切实做好基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强化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执行力度,采取有效地措施,切实做好基建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实现基建工程的良好发展以及基建资金的有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基建财务管理职工们的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其思想觉悟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应切实做好以下方面即,一方面是,基建企业应定期对财务管理职工们进行专业知识培养,使其能够及时、准确以及完整的接受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采取有效的活动,培养其思想觉悟,促进基建财务管理职员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是,实行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将职责下达到个人手中,赋予个人以权力与责任,同时切实有效地执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并根据其功过程度给予相应的奖罚程度。采取以上的有效措施,能充分调动广大基建财务管理职工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5.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基建投资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能分工,对政府投资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基建投资与管理的基本制度,如项目资本金制度、建设项目法人制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等。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对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对概、预、决算进行全面评审,在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洽商和变更的,着重对工程的结、决算实施竣工决算评审。

三、结语

第5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监管

一 前言

我国已加入WTO,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府投资工程数额越来越大,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取得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我国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费、设备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它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是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

三 政府投资工程的特点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所以它具有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的特点。

1.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些非盈利、难以盈利或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又往往是国家或区域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到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安全的设施,所以国家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必须集中投资在这些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上。

2.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比一般项目更严格的管理程序

为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一般政府投资项目采取了更严格的管理程序。这主要表现在:要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严禁挤占、挪用政府投资;严禁搞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财政部门要执行项目评审程序,以保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不被浪费。

3.政府投资项目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涉及到社会公众文化或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是花国家或地方财政的资金,从根本上说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

四 目前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以及监管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仍产生了大量的“拍脑袋”工程、“无效益”工程,工程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我国现行管理模式下仍存在许多弊端:

1.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是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二是“投、建、管、用”一体化问题突出;三是非专业化管理弊端严重,建设效果差;四是分散管理造成人、材、物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必须从项目前期决策、概预算审计、施工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2.“三超”现象严重

目前政府投资工程经常出现“三超”现象,即在同一工程上,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要想确定建设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必须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即从方案的提出,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方案到设计和施工各阶段,均应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

3.设计人员不重视控制投资

在我国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跟外国同行相比,几乎不分上下,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难以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投资。

4.施工技术人员不重视控制投资

首先,有些施工单位不制定控制目标,对批准的施工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重视不够,总是先施工后算账,很少考虑工程造价的控制问题。其次,对材料价格信息管理方法落后,使得占建筑成本60%~70% 左右的材料费用失去控制。最后,施工组织落后,对施工企业现有人、材、物没有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浪费,提高了工程造价。

五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保证政府资金的合理使用

1.项目决策正确性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基础

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科学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重大,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70%~80%。因此,正确的项目决策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设计在投资控制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已大体定型。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1% 以下,而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 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应逐步建立以设计优化为核心,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大力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优化和比选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公开招标制度

招投标承包制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并在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招投标的实施,使项目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

政府投资项目要实行从项目方案、设计、勘测、监理、到施工、装饰等全过程公开招标,在施工招标中重点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提高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为投标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择优选择承包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加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第一,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 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第二,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方为有效,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建设单位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5.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

第一,政府投资工程的竣工结算,加强结算管理。政府投资工程的竣工结算,需有造价专业人员依据工程竣工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招标文件、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变更单以及有关会议纪要、竣工资料等,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查,主要对承包方多报的工程量、套价过高材料、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以及承包方自身原因造成的返工项目、施工单位自身用工等不属于签证范围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工程结算的费用严格控制,对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最后形成的结算交由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工程严格把关。

第二,有关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的结算,做好工程价款调整。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综合单价按以下方法确定:工程量清单中原有的项目,应按报价中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有类似的项目,应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报价中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执行原有综合单价;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有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六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为了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产品价格市场经历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国家调控价”三个阶段。为了做到企业自主报价,采用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是一个有效途径。

1.建立企业定额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是以国家或地区的预算定额作为施工管理、工料分析和计算施工成本的依据。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可以自行编制反映企业自身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的企业定额。

2.理顺定额和工程量清单的关系

按“定额量、市场价、竞争费”的思路构建改革框架,实现工程造价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价分离。鼓励施工企业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报价定额,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改革费用属性,理顺费用构成

将指令性间接费调整为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指导性费率,实施动态调整,采取市场价格为参考,考虑一定的调价系数,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市场公平、合理、合法的竞争。

4.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络

各地区造价部门通过建立地区性的专家信息系统,定期反映市场价格水平的信息、政策规定和调整指数;通过选择本地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固定信息采集点或吸收各企业作为基本信息员,收集本地区的价格信息,使地区主管部门的信息更具有实用性、市场性、指导性。

5.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公开招标制度,杜绝将公开招标变为邀请招标甚至直接发包现象

建设工程造价也可由建设管理机构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审,实行编、审分离制度,建设资金实施财务监管,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总之,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控造价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只有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来发现项目投资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工程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华.推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1)

[2]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第6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投资控制体系;分离运作;代建收费标准

政府投资是整个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资源直接进行配置的投资行为,对于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益性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级政府一直以来对直接投资项目采用单一的“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在一个系统中完成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等过程,极易出现各环节责任模糊,利益不清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代建制管理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的重要作用

代建制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政府选择具有较高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担任项目代建人,由项目管理公司全权负责整个项目组织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中投资、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相互独立,通过“他人”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控制和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具体而言,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投资控制体系

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下,每个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都属于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投资限额制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控制体系。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从制定项目建议书、研究投资机会阶段就开始控制项目,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前期公司会根据国家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论证项目的投资以及规模等,为计划部门批复项目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会严格根据限额进行设计;项目施工过程中,代建单位会根据初步设计概算管理项目建设;竣工决算的过程中,仔细核算超出预期投资限额的部分,并且要求代建公司自己负责,如果决算比限额低,双方可根据合约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投资控制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效率。

(二)使政府投资项目各阶段分离运作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主要是在建设期间,分离出建设单位的职责,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项目管理公司或者其他的建设单位,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往管理模式中责任主体模糊、责任不明的弊端,通过合同的方式可以明确规定建设管理者、出资者以及使用方等各方主体的权利、责任以及义务。同时,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可以切断项目建设方和使用方的利益关系,使用方可以不用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后,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的政府部门会监督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控制项目的预期目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高效整合资源,提高项目实际管理水平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模式,政府会以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机构,这类机构往往会有很多专业人员,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对于整个项目建设流程也比较熟悉。将投资项目委托给这种专业机构,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而且使用单位也可以不用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繁琐的项目管理业务中,可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竞争,市场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项目投资方可以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代建单位,而代建单位也可以以招标方式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供应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经过层层筛选,可以选择出最有利于实现投资项目预期目标的项目建设参与主体,不仅有助于提高代建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代建水平。

二、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代建单位的法律地位问题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代建单位承担项目法人的职能,这种情况以往的工程建设都没有,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关于代建单位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换言之,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中并未在法律上充分明确代建单位的地位,这样就不能得到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建设管理部门的客观支持和认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中,可能有的部门不会承认建设单位的主体资格。

(二)代建单位培育的相关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施代建制管理模式,将项目委托给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全权负责管理,但是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中并没有普及代建制管理模式,代建单位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也相对缺乏,项目管理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业主都不愿意将项目委托给代建单位。建设部曾经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以及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低下,缺乏高素质的优秀项目管理人才,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代建制管理模式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代建单位的培育。

(三)代建收费标准问题

第7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投资项目 管理模式 改革创新 社会安定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实行改革和创新的必然性

政府投资项目,又称政府公共工程,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加大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等项目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跟不上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这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方法。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主要的几种管理模式。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项目总部领导型、基础设施建设型和项目法人代表型等。所谓的项目总部领导型主要是指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靠临时从不同的部门中抽取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策划和施工现场的监督。这种管理模式的目标过于单一、专业化程度低、监督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按时完工。基础设施建设型的项目工程比较偏向于那些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是由本部门的下属机构基建处领导和监督的。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属于企业内部的自给自足,只代表单个部门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项目法人代表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建设项目需要一个法人代表,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用于各种经济主体经营的工程项目。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每一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但是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革以后,这些管理模式未必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

第一,项目规模太大,财政经常超出预算金额。很多政府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涉及到本部门的利益而私自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要求也大大提高,建设范围变大,从而使投入资金超过预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用于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为了更好地控制项目建设,我们应该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尽量做到项目建设成果人民共享。

第二,政府投资具有盲目性,监督评估体制不健全。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无偿性,很多政府工作人员把大部分精力花在项目的竞争上,对于那些争取到的项目建设却不注重管理,对于项目的策划方案和重要决策缺乏经济合理性。由于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很多公务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损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第三,政府机构重叠,加大财政支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任何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几种创新模式探讨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代建制。代建制主要是指政府采取对所有的项目管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的方式,从这些单位中选择价格合理和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企业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工程的具体策划和施工工程,等到验收合格后,交付给政府的一种制度。政府采取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内部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减少了施工建设周期,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之前,可以提前确定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建设内容和具体的任务分工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分工比较明确、专业化水平比较高、责任权力划分明确。

实行代建制的主要作用:第一,实施代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受贿和,有利于改善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工程验收;第二,实行代建制,可以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预算,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实现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分离,避免那些不必要建设内容的增加;第三,通过一些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实施投资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工程项目的材料选择上更加体现专业化,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增加投资项目的使用年限,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第四,实行代建制,能为更多的企业带来发展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每个竞标企业都会以合适的价位提供最好的服务、方案设计和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工程总的成本,从而使投资项目的具体流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主体实行多元化,采取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合作的方式。我国要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项目投资的影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要求政府必须要明确具体的投资范围,通过内部的创新和改革,摸索一些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税收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由于财政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现有的政府收入已经不能满足项目投资建设的需求。我国很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这要求政府必须要实现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相结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采取公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政府项目投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工作的效率。为了提高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我们不仅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范围,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具体规范流程并注意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还要加强对政府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们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一个认识、理解和接受的长期过程,因此在政府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

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能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广。在实行代建制时,我们对项目施工单位的公司信誉、质量保证问题要严格考核,对于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可能考虑不全面,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的权责范围不明确。如果在法律法规上对于这些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将会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去。

政府项目投资具有盲目性,没有形成健全的决策体制。政府每年对项目投资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那些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项目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仓促地做出决策和规划方案,这就导致在投资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太多,一时无法做出快速解答。这就很容易影响项目建设周期,不能保证项目工程按时验收。

工作人员的思想太过保守,缺乏创新型人才。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中,很多政府工作人员思想陈旧,不愿改变项目投资管理模式,在心理上对新事物产生排斥感,这些思想会严重影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程的顺利开展。

解决对策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在改革和创新构成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应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制定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范围、项目施工的具体程序、施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工程验收的具体标准和防腐败的相关内容,从而为代建制的实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第8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档案管理; 问题; 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47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79- 03

近年来,我国建设事业获得高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管理也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从 2005 年开始,国资委已将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对央企的考核指标当中。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作为国防科研单位,为了做好科研保障工作,自2005年以来,加大了国防科研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及建设规模。项目档案既是项目建设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的前提和保证。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装备研制技术水平,完成各种型号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的重要保障。为使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真正同步进行,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实现项目档案的完整、系统、安全、有效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保护信息资源,已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当前及今后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

1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档案是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它真实地记录了项目从立项、 设计、监理、施工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其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任何人无法篡改它的原始状况;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是工程质量评估的依据,是项目竣工验收的保证;也是今后工程改造、维护的不可替代的权威佐证;是企业维权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加强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从1997年开始,国家颁布了一些关于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的文件,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建设单位对项目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促使建设单位规范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档案工作,为今后工程的新建、 改建和扩建,设备的运行、改造、维护等提供信息查考和维权佐证。

2 国家对项目档案工作的要求

(1) 依法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国家有关通知指出,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档案管理单位和人员要依法行事,严格履行职责。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资料,然后整理归类,最后归档。

(2) 提高对项目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项目档案是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竣工验收的保证,地位非常重要,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有效。

(3) 对项目档案管理进行考核监督。国家档案局明确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未经档案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或者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应与项目建设工作同步进行。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管理程序,实行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进行考核监督。

3 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 收集过程复杂。首先,一个项目有许多的参建单位, 他们会各自产生大量与这项活动有关的文件材料,要将这些分散的项目文件材料收集起来很难;其次,建设项目一般耗时很长,收集文件材料的时间比建设过程时间更长; 三是收集人员变动大,而且人员业务水平不一,导致在材料收集范围上、重要程度上参差不齐。

(2) 整理标准多样。由于参建单位很多,既有同系统的又有外系统的。同系统的单位整理标准一般还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系统的单位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标准会不同,这样建设单位会发现他们从各单位收集到的材料标准不一,给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3) 参与部门众多。每一个项目不仅参建单位多,而且就一个参建单位而言,它的内部参与部门也很多,而每个部门的职能各不相同,这就会产生大量与项目相关的文件材料。

(4) 整理难度大。首先,由于参建部门多,关系庞杂,人员变动大,专业种类多,资料很分散,造成积累和收集工作难以控制。其次,由于项目建设周期性强,决定了项目必须按照建设进度要求的时间点完成规定的工作目标。因而档案工作也必须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以避免脱节。第三,由于项目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载体复杂,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十分复杂。只有将这些分散的、数量巨大的、复杂的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统一保管,才能保证项目档案完整、 准确、 系统和有效。

(5) 整理要求高。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信息与智力资源,是工程质量评估的依据,是项目竣工验收的保证;也是今后工程改造、 维护的不可替代的权威佐证;是企业维权最有力的证据。所以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对项目整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档案工作的质量高低决定了项目档案是否能够达到完整、准确、系统和有效。

(6) 资料分布广。项目参建单位多,资料分布广,项目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因此,做好项目档案工作需要各部门、各级人员、各方面的配合,以合作理念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并成为全员配合的自觉行动。

4 项目档案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 项目档案管理未纳入项目工作程序。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管理过程中,常有些项目建设单位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从而造成投资项目在启动阶段就开始出现项目档案缺失和不全的现象。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管理制度,但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相关规定指导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够等,依法管理的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到位,随意性大,造成收集的档案系统性差,不完全。有的单位重视项目立项、轻视项目管理,对项目档案管理的程序控制不到位,导致档案部门无法及时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全程跟踪,收集最真实准确的记录,遇到验收,只好突击补全,使得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和滞后。有的单位制定的领导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相对档案的数量来说,工作人员配备相对薄弱,使归档整理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有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待遇低,库房条件太差, 没有安保设施或者落后, 项目档案安全得不到保证。

(2) 资料收集不全。由于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和部门众多,关系庞杂,资料分布广,归档制度又不完善,造成大量的项目文件材料收集不上来。再加上项目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人员变动大,业务水平不一,专业种类多,收集标准不一,往往造成各方之间文件材料接口很多,许多文件材料散失在外,收集不全。

(3) 整理不符合规范。国家相关文件对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各行业也分别制定了适合自己行业的项目档案整理规范,但是在项目档案验收工作中,发现有的单位的项目档案整理完全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有的将无效文件也归档,档案载体也不符合要求。

(4) 归档不及时。由于项目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尤其是归档制度,造成一些文件材料没有及时归档。

5 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的策略

5.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上至建设单位领导,下至全体员工,普遍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项目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管理工作,要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各部门协作,这就需要全员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项目档案工作各种规章制度,宣传项目档案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单位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例如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文件、举办培训班、评选管理先进人物、组织参观学习、举行各种研讨会等。通过宣传,提高领导和全体人员的重视,才能使项目档案工作在和谐中持续发展。

5.2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许多单位没有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要提升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整体水平,除了提高全员认识水平外,还需要从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为项目档案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1) 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2) 制定归档制度及考核机制。对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在建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情况、档案验收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运用激励措施来推动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考核机制使项目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有了工作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想方设法去干好本职工作。

(3) 制定文件归档范围和整理标准。有了范围和标准,就可以为管理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减少失误,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质量。

5.3 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合同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合同管理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战略管理方式。把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合同管理,必然成为项目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和发展趋势。为保证项目资料的齐全、系统、准确、完整,建设单位在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在合同中列出有关项目档案管理的具体条款,对文件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移交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建设单位要用合同约束参建单位,使他们及时、系统地收集各项材料。

5.4 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存在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档案内容缺项,归档滞后,无效文件归档,档案载体不符合要求,整理不规范等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做到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项目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要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一是提出文件材料归档要求要与下达工程计划任务同步;二是文件材料形成情况与工程计划进度同步; 三是档案验收工作与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同步。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的实质是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工程管理计划,避免脱节,实行节点控制,及时收集资料,不滞后。同时两者同步也有利于资料收集的完整和有效。

5.5 提高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项目档案工作系统复杂,涉及部门也多,每一项工作都影响着项目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而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了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长期以来,人们不够重视档案管理,不仅人员配备不够,其业务水平也参次不齐,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要求。项目档案工作想要提高整体质量,得到较大发展,就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档案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习文件和参观。提高他们的待遇,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甚至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5.6 建立管理的网络体系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需要由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每个部门都会产生与项目相关的文件材料,造成资料多且分散,将这些文件材料系统收集,整理归档,集中保管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麻烦的工作,但项目档案管理要求必须系统、完整、准确地收集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出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为项目竣工验收和建设单位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应该相互配合,而且各参建单位也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在建设单位内部成立一个项目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管理这个网络,出面协调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整个项目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5.7 开展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

作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专项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是督促建设单位规范项目档案管理、控制项目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推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

目前国家正逐步加强对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规定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项目档案的专项验收。国家和各行业都明文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者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或者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各行业也把项目档案验收工作作为考核单位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就促进单位领导提高对项目档案工作的重视,逐渐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战略地位,纳入到日常工作计划中,纳入到单位的发展规划中,对项目档案工作合理地配置各种工作资源。通过开展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促使建设单位规范项目档案工作,确保项目档案完整、 准确、系统和安全。

5.8 积极扩大项目档案的利用范围

项目档案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在实践中,管理人员要编制项目档案总目录、项目简介、归档范围、分类表;要对项目中的设备及基建项目进行拍照,制成Web文件,形成目录与设备相对应的多媒体系统,使项目档案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

6 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质量高低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固定资产档案的价值能够完整、准确、系统地体现。但是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范围比较广,信息量巨大,系统性较强。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耐心细致,要掌握一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总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寻找更加快捷有效的工作方式,将实现项目档案的有效利用作为永恒不变的工作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连文平,倪玲.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相应对策 [J]. 机电兵船档案,2007(3):48-50.

[2] 周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策略[J]. 机电兵船档案, 2007 (1):5-8.

[3]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 [Z]. 2008.

[4] 张金花,李艺坤.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J]. 机电兵船档案, 2008(5):33-35.

第9篇:投资项目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代建制、问题、建议

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推动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本着“投资、建设、监管、运营”四分开的原则的代建制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种新型制度。而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代建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项目代建制定义

按照2004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社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项目的实施,严格控制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其实质是将政府投资项目交给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从中赚取相应的工程管理费用和合理利润。

政府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监管、运营”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项目代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积极作用

项目代建制建立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由最初1999年深圳、上海、宁波等几个改革试点,到目前基本全国全面展开。代建制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科学性,促使政府建设项目管理向市场化转变。

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大多是由缺乏相关专业化人员承担,常表现为前期工作不够深入,决策的靠“拍脑袋”及随意变更等因素,容易造成投资与实际相差甚远;比如,项目前期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是几个非专业人员闭门造车出来的,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更达不到质量标准和实际要求,常常给项目建设埋下各种隐患。代建制的引入,使用单位将前期工作委托给代建单位,由代建单位通过选择具备资质的专业化咨询机构来完成。这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不仅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项目后续各项工作的功能性需要。

此外,实行代建制, 通过代建合同, 选择有经验的专业队伍, 依靠专业人士, 实行社会化管理,并打破传统四集中的格局,建立了投资责任约束机制, 方便监督管理, 提高项目实施情况的透明度, 规范了投资建设程序; 通过市场化运作, 可以使相关部门单位免去了组织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事务, 解决了外行业主、分散管理、重复设置机构等问题,确立了投资者和建设者间相互关系, 有效地加强了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 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使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真正向市场化管理转变。

2.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加速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

传统自建制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一般是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项目负责人一般由使用单位负责人兼任,工作人员从本单位职工中抽调,组成临时基建班子,管理团队中甚至连一个专业人员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单位对与项目的管理必然是低水平重复性的机械式管理,从而不可避免出现底下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人财物力的分流,必然对使用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代建制下,通过招标选择的代建单位往往是从事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它们配备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和均有着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知识和经验,熟悉项目建设流程。委托这样的机构代行业主职能,能够在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制订全程项目代建实施大纲、设计风险预案、协调参建单位关系、合理安排工期,极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使用单位也可从盲目、烦琐的日常项目管理业务中超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表面上看是多拿出了一笔代建管理费,实际算来却节省了原有的使用单位基建项目管理班子各项开支。

从国家层面来看,可以让一批从业人员积累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使这些本来就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或企业能够主动积累工程经验和教训, 并使后续的其他项目受益。代建企业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教训对投资人来说十分宝贵, 使业主既可以获得专业化的项目管理能力, 又可规避很多常见的风险损失;此外,项目代建服务必须对实现项目建设的整体目标负责, 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项目代建服务必然要涵盖美国PM I 对项目管理所确定的九类知识领域和五个联动工程过程。这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过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从分段交接、总责模糊、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向全过程建设项目管理转变, 加速与国际水平接轨。

3.代建制是规范投资行为、抑制腐败、克服超投资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的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决策者又是项目实施者。从机构上看,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成为一体,使责任难以分清,为滋生腐败行为或超概投资现象提供了条件。结果往往是“上下一条心”地使腐败或超概投资顺利通过检查。由代建机构管理项目单位的工程建设,从体制上铲除了腐败和超概投资产生的土壤。因为代建机构是独立于项目单位以外的市场主体,保证了项目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相分离,项目单位可以以独立的决策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对腐败行为和工程超投资进行监督。因此,推行代建制能够规范投资行为,是投资项目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项目代建制所存在问题及建议

代建制在我国是一个新型管理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外部环境的各种相关法律和配套的法规很不健全,或是其本身内部的人员技能素养、职业操守等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克服其局限性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其制度的优越性,需要政府的更大支持和行业的推动,实践表明,我国的代建制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1.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政府投资工程在项目实施期间是要由代建单位代为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能,但在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并没有法律授予的地位,因此客观上无法得到各级政府和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如建委、环保、消防、质检等方面的认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虽然各方面已经给予了一些变通和处理方式,但实际上仍必须是使用人(即传统上的建设方)出面办理各项手续。没有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到代建单位与建设单位的责、权、利,造成的局面是:作为建设方,由于出现责任,建设法人仍然需要的承担,因此不愿把全部的权利交给代建方,经常出现业主过多对项目进行干预的局面;而作为代建方,财、权等方面等不到掌控,也就失去项目主动权,很难按照自己专业的方式执行项目,造成代建制变成一个空架,没有真正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明确代建单位在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作为建设方地位的法律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代建制在建设领域的法律地位以及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享受的权益,代建单位是作为项目管理者具有短时项目法人权利和责任的身份,并依此对后期项目代建过程各环节中代建人身份加以明确,据此讨论代建人的责、权、利。同时,出台规范的标准代建合同文本, 代建公司提供的服务应完全根据与业主的委托,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包括管理服务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管理权限、应得报酬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等。既要防止委托人不赋予代建人真正的权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代建单位过多干涉,甚至指定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又要防止代建单位利用各种机会变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总投资等违规行为。

2.整合代建制度与现有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关系。

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条条分割特征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形式,如工程咨询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设计咨询制度以及基建工程质监、审计、稽查等其他各类细分的工程建设中介服务制度等。代建制很多方面均与这些制度和机构组织的业务具有同性质,导致建设工程的中间管理服务环节过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管理低效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设领域的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代建制出发点是要求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全过程管理,势必与部分的制度和机构产生重叠,因此整合和理顺代建制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中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代建制的以后发展及推广。比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承担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义务和对项目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工作协调责任;设计咨询是负责项目前期可研、概算等;而目前的代建制度,代建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也大致如此。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些相关从业人员或机构引导和归并到代建单位来。一方面可以缓解代建行业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局面,完善其从业人员专业构成,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可以使业主建设管理费用用到刀刃上,可以提高项目代建费用及完善其相关激励制度,为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环境。

3.加强对代建制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通过上面论述,代建单位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发挥极其重要的角色,并随着广泛推广和应用,其在项目中的主动权力还不断加强,作为“代业主”的身份,同样存在可能与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窜通、以虚假招标、偷工减料、虚报价量以及不正当合同变更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腐败问题,因此加强对代建单位的监督管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有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年审制度,包括注册资金、人员配备,过往的项目实施得到的评价,企业综合信誉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同时,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仿效香港的一些经验,建立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加大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甚至一经出现违规行为,清理出行业的队伍,通过从业人员协会、工作条例、职业道德标准等对从业人员形成严格约束,使其保持敬业、严谨、清廉的职业操守。其次,进一步完善代建制的政府监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审核制度,招标投标监督制度、合同变更审核制度、超预算支付审查制度,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制度,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舆论监督与举报制度配套制度,保证项目的代建制阳光下进行。

四、结束语

随着各地代建制的进一步扩大,“代建制”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方式会处于越来越重要地位,因此,充分认识代建制在目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办法,才能使代建制在我国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昌金. 浅谈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度[J ] .山西建筑 ,200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