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防工程投资 风险 对策
风险因素是指,风险对于项目而言,究其原因,较为复杂,难以总结出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规律,项目因各自的具体建设条件不同隐含的不确定性也就不一。尽管如此,大量统计结果仍然表明,有许多共同的原因常常是导致风险问题的根源,我们称之为风险因素或风险源。随着我军军革的逐步深入,国防工程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征,从而导致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发生的后果与预期后果产生某种程度的背离。因此,必须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行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风险对国防工程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
一、 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环境尚不成熟
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是到目前为止,从业人员还是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风险认识,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很少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我国,虽然风险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军队和政府的相关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不利于我军风险管理的发展进步。
(二)军队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风险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开始由单一的企业风险研究转向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主体、多角度的风险研究。而我军风险管理水平还有较大滞后性,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
(三)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
社会中介服务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滞后,没有专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尽的风险评估报告。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缺乏项目监理,投资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四)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
投资项目周期管理就是对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和协调。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就会使项目在建设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项目设计管理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项目监理制度尚未完全推广,制约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行风险管理基础工作缺乏相关人才,在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在我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哪个单位总结过已完成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新建项目若要进行风险管理,只能从头开始识别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研究费用必将增大,风险管理的成本也必然随之提高。
二、防范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的对策
(一)军队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回避
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全面的风险识别、估计与评价。运用相关的风险识别方法总结影响具体的军事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并用相应的风险估计方法确定所识别风险的权重,对权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得出相关风险太大的结论,则考虑放弃此国防工程项目的投资,选取其他等效低风险的军事项目进行投资达到符合军事要求,节省军费,减少损失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转移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对于承包给地方单位施工的项目在签订合同时通过合同条款,将合同中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嫁给合同对方承担。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可采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等转移风险。这样就形成了风险摊销,把风险转移出去,降低了国防工程建设投资的风险。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决策阶段风险的对策
充分估计风险,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合理地确定国防工程的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水平、建设规模以及选择适当的建设施工手段和技术,确立战术指标要求,明确建设部队的未来编制动向。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调查、了解地块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以及地下埋藏物情况;妥善处理与地方部门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的进行军事效用分析。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编制投资估算,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增强合同意识,认真签订各种建筑工程合同,尽量避免合同歧义、漏洞、陷阱。
2.设计阶段风险的对策
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投资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中去。在实施中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
3.招投标阶段风险的对策
规范招投标程序,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少于二十日。选择招标机构来协助完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1风险投资的概述
1.1风险投资的定义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理论界关于风险投资的定义有很多,在此引用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资本(VentureCapital)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型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接受风险资本的企业为风险企业(VentureFirm)。有组织地进行募集,管理风险资本,寻求、挑选投资项目投资并监督辅助风险企业的人被称为风险资本家(VentureCapitalist)。风险投资是指由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资本家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
1.2风险投资的特点
1.2.1投资的高风险与高收益。这是由于风险投资的性质和投资领域所决定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率非常低,虽然大部分投资会失败,但是只要有一项成功的话就会带来丰厚的利润,足以弥补其他项目的亏损。与其他投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20%。而在美国,但凡是一家比较成功的风投企业其资金的平均利用率都在30%以上,像知名度比较高的苹果公司这样的企业,其资本利用率曾一度超过原始投资资本的200多倍,由此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所承担的风险虽然比较高,但是其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个特点才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1.2.2资金以长期性、流动性差的权益资本形式为主。这主要是因为风险企业刚刚建立,没有什么实物资产作为担保,拥有的只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商业计划书,一个有潜能的团队,一项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所以风险投资人只能以资本这个生产要素作为股东入股。风险资本家一般持有风险企业约30%的股份,在这里风险投资人充当的不仅仅是金融家,也是企业家,就是说:风险投资人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与管理经验。风险投资一般的风险投资期为五到七年,加上风险企业无法上市,或者上市较难的缘故,股权的流动性就显得捉襟见肘。1.2.3分期与分批地注入资金。通常,一个企业要成长起来,需要经历好几个发展阶段,而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风投家也不会一次性地将所有的资本均投入到存在较大风险的企业中去,明智的做法是跟随企业的发展历程,分期与分批地注入资金,以此来降低投资的风险,获取到较高的收益和回报率。1.2.4主要投向高科技领域。风险投资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处于创业期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且多为高科技企业和新兴行业新兴领域,对于促进新的产业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1.3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主要集中在四个阶段:融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其中,融资阶段主要解决的是钱从哪来的问题,而投资阶段解决的主要是钱往哪放的问题,到了管理阶段主要关注的就是如何使价值增值的问题,最后在退出阶段就需要解决收益如何来实现的问题。
2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随着风险投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这不仅是因为它已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因为风险投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投资方式,它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当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认识风险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当今社会,扶植和发展中小企业已在各国形成共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入和国企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拥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然而进一步促进中小企的发展仍然面临众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融资困难。一方面表现在对中小企业来说上市的门槛较高,成本较大,上市融资就显得困难;另一方面社会上信用评级机构的落后,信用担保制度的不完善,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让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获得批准困难重重,最后企业也就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一般概括说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融资时间紧迫、资金需求的数量小、融资的成本承受能力差。所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选择风险投资进行投资的可行性。获取投资速度相对来说较快,难度与手续也较其他融资的方式较小,并且不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拥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就是风险投资人的有效介入有助于中小企业学习更好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及风险投资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选择风险投资作为融资方式是可行的。
2.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
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通过向相关领域、相关行业扶持,引进高新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用科学技术自身的优势来改变传统产业,比如说改变我国第二产业一家独大的状况。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产物,而更希望它能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可以消费并且可以带来价值的商品,这一过程中,资本就是成为把摇篮中的科技推向市场中的有效载体。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这一过程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这种重要推动作用已经被人们越来越多地称作“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动机”。可见风险投资的大力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美国就在二十世纪末期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促使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就了美国新经济神话。提高产业技术进步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点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视。
2.3引领新领域,新产业,新经济
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早期阶段,互联网行业就代表了新领域、新产业,风险投资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繁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要是没有风险投资甚至就没有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才带动了我国经济新的发展,并且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业文化。所以风险投资可以引领新领域、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下一轮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自风险投资建立以来,风险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新领域、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技术来源于微电子和数码技术、信息技术,到后来成了计算机软件等,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生物技术为主又形成了生物医药、生物科技等新产业,现今,清洁技术的投资还在进一步增长,所以人们现在都在关注下一轮的高科技革命会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领域上,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和选择,会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领域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影响风险投资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新科技的道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风险投资领域发展一直缓慢。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正视我国风险投资业务发展当中的种种问题,才会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
3.1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
不健全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秩序,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同样如此。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尤其是离不开法律环境的支持,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风险投资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完整性上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难以与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当然,近些年我国对《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等法律进行了一系列修改,但仍难以进一步适应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我们对比美国的风险投资立法从起步到繁荣走过的历程,我想我们就会更加能够体会到风险投资行业与法律制度建设之间的微妙关系,完备的法律制度是美国风险投资行业领跑全球的一个主要原因,若是没有政策立法的扶持,也就不会有美国风投异常活跃的今天。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对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设计。
3.2风险投资契约关系设计不完善,资金来源缺乏多元渠道
在契约经济学中所讨论的委托问题,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问题在风险投资中同样也会出现,在风险投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两层委托问题:一个是资本提供者将资本交给风险投资家,一个是风险投资家将资本交给风险企业家,为了对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大都是通过明晰产权,缔结契约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法律规章制度这个大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就必然导致了我国在风险投资领域里的契约关系的不完善,尤其是在融资阶段、投资阶段的契约关系便显得尤其突出。具体一点就是在融资阶段既要保证资金提供者的知情权、监督权等,还要尊重风险投资家的报酬权,知情权的获得,在投资阶段就应该平衡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利益。长期以来我国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国外风险资本、政府风险资本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风险投资就多少带有“政府干预”的烙印,以官办的形式或官督商办的形式存在,就难以发挥市场的有效机制,难以利用“看不见的手”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继而会阻碍民族风险资本的产生、发展、壮大。在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于富有个人、保险公司、大企业、各种基金,最后才是政府投资等多种渠道。相比较之下,我国没有充分发挥个人、保险公司、大企业、各种基金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作用。
3.3风险投资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存在问题
风险资金的提供者: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是风险投资过程当中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风险投资家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成败,这是因为风险投资是与其他投资存在较大区别的一种投资方式,不仅高投入、高风险,并且参与性很强。在我国虽然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员基本都是拥有高学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历练,美国著名技术创新理论家、“硅谷”创始人之一考茨麦斯基认为,风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家,作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风险投资家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管理和实践上的经验。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队伍在数量上还严重不足,并且其整体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
3.4缺乏合理的资金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资本运行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适时退出才能获得收益,只有拥有合理的资金退出渠道,才能够促进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既是上一轮风投的结束也是下一轮风投的开始。国际上关于风投的资金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风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企业兼并与收购、股权回购、公司清算。一般来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但是我国风投资金的退出主要以股权回购为主,这就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尤其是纳斯达克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我国的风险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资本推出的速度,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的也难以进一步继续维持下去。
4我国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落后,正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相对还不是很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制约了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于缺乏经验,美国的风险投资发展较早,其中必有大量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吸收,这也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巨大的意义。
4.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风险投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完善各项政策与法规,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持,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来的国家,政策与法规当中规定的政府充当的角色直接影响了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的状况。我国应该有效建立起规范风险投资的营运机制,以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有限合伙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废除一些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美国就十分重视完善与制定和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宽松的法律环境。
4.2完善契约设计与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有时,由于契约设计的不合理性,使我国的风险投资契约在履约时存在着大量违约现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始终存在,从我国的国情看,风投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为其发展营造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外部环境,但是从长远来看,政府不应该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若是长期的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风险投资最终会阻碍风险投资的发展,政府应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地退出。最后大力开发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各种基金、大企业甚至个人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积极作用,在大力开发风险资金来源的过程中,也要防止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过于庞大,否则会降低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率,最终也是不利于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一个有效的监管人员,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市场的活力。同时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同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才会促使风险投资健康可持续发展。
4.3培养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状况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我们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引进来”主要是指两点,一个是引进美国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方法,对现有的培养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为我国自己培养金融人才打下基础,比如采取辅修、双学位、多学科交叉制等方式培养综合型人才;还有一个就是直接从国外引入金融人才,并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人才来中国发展,这也是给我国的金融人员学习借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走出去”是培养出国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先进知识经验、技术,加快培养一批懂金融、懂管理、懂法律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4.4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前提,而风险投资行业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实现了多元化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因此,我国风险投资退出要实现多元化。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风险投资退出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主要代表,一个是以银行为中心(德国)的退出方式,一个是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美国)的退出方式,通过比较这两种退出机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退出方式的风险投资业要比以银行为中心的风险投资行业发达,所以,我国不仅仅要为风险资本提供更多的退出平台,还要大力发展以证券市场方式为主的退出渠道,并且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引导作用,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这样才会使我国的风险投资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5结论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融资渠道;治理结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8-0062-03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实施,各大银行积极增加信贷规模,2009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表现最为突出,其从各大银行融资金额占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高达40%,总量接近3.8万亿元。据统计,2009年末全国3800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总额已达6万亿元,一些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些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水平为80%-120%。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规模的急剧扩张,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扩大了地方财政风险,另一方面对银行系统的经营风险形成潜在压力。为此,2010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的要求。而目前关于如何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多年的经济增长提升了地方政府承担债务的能力,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一些商业银行则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洪水猛兽,完全停止了对其的贷款发放。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其风险是摆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管理者面前具有重要意义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政府主导或者绝对控制,以融入资金为主要业务,融资行为全部或部分由地方财政直接或间接承担偿债责任或提供担保,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准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机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筹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有力地缓解了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有效实施。然而,在认识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规模扩张以后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高额负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的还款来源都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报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因此地方政府成为贷款的最终还款人。也正是由于有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担保,各大商业银行才敢于向实力并不雄厚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大量放贷。但是,投融资平台的高额负债形成的还款压力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各地投融资平台在贷款使用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安排,重复建设难以避免。由于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没有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各地建设项目纷纷上马,重复建设难以避免。这样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造成了重复建设,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由于投融资平台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准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这些项目自身没有现金流,因此政府作为最终还款人,财政收入将成为唯一还款来源。目前,一些地区由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收入有限,仅限于“吃饭财政”,如果财政无法负担贷款的本金甚至利息将会造成银行系统的坏账损失,威胁金融安全。
(四)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目前财政收入能够负担贷款本息,投融资平台的系统性风险仍然不能忽视。目前许多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金,一旦地区经济形势下滑,房地产价格下降,土地收入减少,出现类似于“迪拜危机”的情况,必将形成信贷资金的系统性风险。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成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已经受到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一些政府部门正在摸索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措施,如在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项目进行自查;财政部已经发出通知,明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中地方政府和人大所开具的“担保函”无效。上述措施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为了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我们需要首先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投融资平台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分析,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等是造成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原因。从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实施以后,财政收入向中央政府倾斜,而地方政府负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事务并没有减少,因此造成了事实上的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中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寻求外部融资成为唯一出路。而地方政府的融资手段非常有限,1994年通过的《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因此地方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部代为发行地方债券。2009年,财政部代为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显然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而2009年通过投融资平台发行了105期城投债,发行规模达1300亿元左右,更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政府只能通过投融资平台向银行系统融资。
(二)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很难对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和项目风险做出准确评价。地方政府为了融资方便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导致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错综复杂。由于银行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多家银行对政府项目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银行很难了解到政府投融资平台从其他银行的借贷情况,只能了解与其有业务往来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及其在本行内的借贷情况。这种情况类似于“囚徒困境”,各家银行不了解其他银行的授信情况,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便增加放贷,最终导致投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不断扩大的集体非理性结果。
(三)部分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审查不严也是造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国外市场经济低迷,国内与出口相
关的行业也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银行的国外业务萎靡不振,国内出口相关金融业务极度萎缩。在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各大银行为了弥补对外市场业务的下跌,把目光转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分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没有严格执行贷款“三查”,降低贷款条件,客观上鼓励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行为。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全依靠政府财政还款,增加了财政负担。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注册资金少且到位不足,缺乏有效经营性资产,公司业务单一,空壳化现象严重。以笔者所在省份的某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例,它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3亿元,而实际到位注册资本仅为0.95亿元,尚有68%的资本金没有到位。当地政府划人的环城快速路、城市道路和立交工程等城建类资产难以变现流动,无法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其主营业务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公司在整个投融资流程中只负责融资,资金使用由建委或其他项目实施主体来主导,还本付息则依赖财政,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形成责权利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市场化的代建制、政府回购模式并没有真正实行,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及项目业主职能没有充分发挥。项目贷款资金借、用、还彼此割裂,还款机制无法从根本上理顺。
四、对策分析
根据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过程的分析,它的存在与我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安排相适应。对于其目前存在的风险,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概否定,全面禁止。如果采用过于严格的措施截断政府投融资平台正常的融资渠道,就意味着其资金链的断裂,债务风险就会立刻暴露,这是监管部门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风险防范应避免矫枉过正。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政府、银行、投融资平台自身,因此有效降低风险的措施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保证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对等,为地方政府开辟多种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完善财税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降低地方政府的对外融资冲动。另一方面,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使地方政府直接融资合法化。修订《预算法》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为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打开渠道。让地方政府直接面对市场,在市场各方力量的共同监督下,促使地方政府规范借贷行为,控制债务风险。此外,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学习银川市建投、南昌市红谷滩城投等投融资平台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污水处理厂等可以采用BOT、TOT、PPP、PFI、ABS等经营方式,从而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要建立严格的信贷筛选机制和灵活的授信机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府债务率(即政府债务余额/可支配财力)存在较大差异,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为例,各地方政府债务率最高的达到148%,而最低的只有9%,因此银行要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采取“差异分析、有保有压”的方针,确定地方政府的融资风险大小,进而确定授信额度。此外,银行要对不同的项目类型采用不同的管控措施,对于具有自有现金流的产业或行业组合项目可以作为支持的重点,而对那些完全依靠政府财政还款的基础设施项目则要根据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确定风险边界。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多头举债和过度融资的问题,银行间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银监会构建信息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了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跨银行的资金流向,实现对投融资平台授信额度的有效控制。
(三)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平台自我造血功能,建立资金借、用、还一体化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划拨优质企业的产权和资产,支持平台公司参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赋予其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提高平台的承贷能力和信用能力;同时真正赋予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建立资本金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投融资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和滚动发展能力。此外要逐步建立平台公司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项目建设责权利的统一,项目融资借用还一体。最终目标是发挥政府组织优势和银行融资优势,通过信用建设和融资推动,使投融资平台成为依托政府增信、自主经营、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市场化运作主体。
>> 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的政治风险及管控? 巴基斯坦恐怖组织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及影响 浅析巴基斯坦国内安全困境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 专访中巴经济走廊议会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带来巨大改观 基于知识探索视角的中国企业逆向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 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风险与策略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评价研究 中国企业重估海外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规避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控 中国企业投资澳洲应留意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在中东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应对机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的国别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对韩国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风险评价与规避措施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资料引自汇率网(http:///)。
参考文献:
[1]李丽,苏鑫.巴基斯坦安全形势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5(5).
[2]吕向敏,杨建立,张惠兰.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3]杨丽梅.对外投资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6(3).
[4]曹旭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7).
[5]赵菲.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现状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法斯赫・乌丁等.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历程[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10.
关键词: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对策
项目投资作为现代企业扩张式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另一方面,企业选择项目进行投资虽然能获取长远的高收益,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企业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以及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使得投资项目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有数据显示,实践中企业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仅30%左右,因此,对企业而言,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做好风险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在所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整个投资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面临数量大、种类多、内在关系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众多研究者结合研究角度的不同,将项目投资风险大致划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再做细分。以项目投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为例,外部风险又具体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内部风险又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如可行性研究数据不全、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方案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合理、设计错误等方面风险)、非技术风险(如项目管理、组织、成本控制等方面风险)以及目标实现风险(如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及费用投资等方面风险)等。实践中,业界一般将风险分析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评价三个阶段,此三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主要流程包括如下几大步骤:搜集项目信息利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等途径进行风险因素搜集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风险因素间关系调查判断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权重向量求解风险因素排序风险因素评价。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对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才能实现对风险的估测和风险控制。实践中,可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专家访谈、敏感性分析等途径,对可能造成投资风险的各种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明显因素以及各种隐含因素或是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发现投资项目可能包含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项目风险识别以后,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影响投资风险的子因素,对造成影响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估量、归纳,并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根据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等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力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从而通过有效的预警和事前预防达到降低风险发生,减少项目不必要损失的目标。
二、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投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项目投资风险虽然不可消除,却能够通过人为努力而降低,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投资项目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对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及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企业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以及企业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进行统筹结合,从可采取的多个投资决策方案中选取最满意的,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的目标。实践中,企业因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独断性而造成投资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确定日期调查与预测拟定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纠正偏差补充新方案实施与控制反馈检查,修正目标更正决策的科学程序,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变量,依据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投资决策,切忌盲目决策和主观臆断的不负责任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即从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二、旅游企业的系统风险分析
1.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任何资金都是需要成本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筹资也都是有风险的,再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因此或多或少给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同时,政治是否稳定会影响利润的变化,进一步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进而为旅游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可以说,旅游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对旅游企业的筹资来说这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利的。
2.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人们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是不能准确预测甚至无法预料的。因此,投资就会给旅游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这方面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三、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旅游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使其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风险。其中,现金性风险是由于旅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而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管理水平低等。如果不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给旅游企业在筹资和经营上带来一定困难。
2.投资风险
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旅游企业波动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回收期长,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因素,在投资过程中还是面临投资风险的。
3.资金回收风险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风险,说的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回收时间及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收益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行政方面的管理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旅游协会应该对旅游业加强监督,并管理其经营的行为规范,杜绝不符合规则的竞争,从而给旅游企业的理财与经营制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部风险的发生。政府部门还应该从财政上支持并引导旅游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
旅游企业不单要学会认识风险,还要会正确识别与处理风险。这就要旅游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进行周密的分析企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对于企业未来的收益的响。科学正确的估量风险大小,从而掌控风险的程度,其包括有各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的损失、损失程度、发生的频数以及对与旅游企业的生态环境、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风险的估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做出预防、决策、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企业应该开设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做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对风险做出监测、识别、预测和评价的信息系统,其内容主要包含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分做市场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风险分析子系统。旅游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规范并完善,以及加强财务的基础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推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严格的控制事前与事中的资金支出,确保资金有序的流动。并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对风险财务活动明确其风险责任者,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28)
关键词:寿险资金;寿险公司投资;寿险公司投资管理研究
一、寿险公司投资。
我国《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4章第24条规定:保险资金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寿险资金具有投资性、长期性、储蓄性等特征。
寿险资金运用是指寿险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综合运用各种工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资金运用是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有人将这它和承保业务称作寿险公司经营的“两条腿”。它是寿险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寿险公司保证偿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一)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
寿险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都要面临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就是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资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种类也很多。寿险资金运用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
根据寿险资金的一些特征,寿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寿险产品定价时的预期利率,以至寿险公司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保险给付责任的风险。利率风险源自不适当的保费定价和实际投资收益率的波动,表现为预期利率和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利差的波动。
2、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是指在某一时点寿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造成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的可能性,是寿险公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现金流的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因素造成的,它指某时点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同时,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在寿险公司总资产大于总负债时也会发生。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控制
寿险公司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和经营者,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寿险公司更应重视风险管理。因此,控制风险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保险投资的结构管理
保险投资结构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资产组合,实现合理的投资结构。投资结构管理的关键是投资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包括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根据不同来源、使用期限的资金,设计相互独立的投资组合。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风险投资,但是必须根据风险分散的原则安排,不得在一个项目的投资占用过大比例的资金,也不能在项目中占过高比例。
2、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应该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得在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同时实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均衡统一。
(1)资金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控制
测定保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一般都是通过保险信息系统。其中包含流动性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分为现金、调整为市场价值的证券,负债有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资产流动性的负债流动比率等于负债比流动资产账面价值。
(2)动态的现金流管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明确具有动态性质的资产、负债,特别是对现金循环流量的关注,我们可以建立动态现金流管理解决上述问题。实际现金流动与预测现金流动差异的风险,可以通过利率敏感性现金流动模型来分析,建立该模型包含依产品线分隔、预测负债现金流、预测资产现金流、利率敏感度分析这是个步骤。
三、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寿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被动性资金运用率过高,保险公司被动性资金运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存款,同时有资产利率敏感性太高、利率敏感性缺口大、证券投资比重较低、期限结构不合理等现状
2、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成熟
中国寿险市场主要产品的期限有些长达20多年,甚至更长。但目前寿险公司可以持有的金融工具最长期限为10年,使得寿险公司处于再投资风险中。
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差、规模小、形态落后、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影响了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弹性,也很难根据经济周期、利率波动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3、保险资金投资监管不符合市场规律
当前保险监管过严,限制了资金投资规模和方向。监管的重点领域也错位,我国长期把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投资项目作为保险资金监管的重点,忽略了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四、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不妨从建设制度环境、完善投资监管、合理开放投资渠道三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
根据我国情况,为我国保险投资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确定“大市场、小政府”的宏观思路, “大市场、小政府”就是要合理把握政府管理在寿险投资中的作用;明确保险职能的定位,随着保险业不断融合其他金融服务业,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逐渐增强,投保人购买保险根据保障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回报。
(二)完善保险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的指标监管体系和创新监管方式。单纯限制保险资金投资比例越来越不符合现实需要。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偿付能力管理为核心的体系,用合理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不过多干预保险公司的具体经营事务。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可行的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对保险资金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三)合理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可以通过增加金融债券投资比重、适当放松企业债券投资限制、保险投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开展住房抵押贷款等手段。(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峰、房海滨. 寿险公司投资策略最优化研究. [J]. 预测,2010(01)
[2]孔月红.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3]赵晓夏、郭晋鲁. 论寿险公司的投资政策.[J]. 保险研究,2011(10)
[4]高帆.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组合问题研究.上海保险,2012(10)
目前,从总的趋势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很多领域都正在从“决定论”向“选择论”的方向发展,使得有些“硬”科学出现“软化”的倾向。与此同时,过去无法进行运算的“软”科学逐渐向程序化发展,有“硬化”的倾向。这说明某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正在得到普遍承认和逐步得到正确处理,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认识到,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对事物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其更符合人类的需要[1].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的生产消费过程,在该过程中,未确知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现在,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近些年,我国有些科研人员对风险管理方法作过一些探讨[2][3][4],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方法不断出现,风险管理也日趋完善。对近几年的国内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发展
1.1 工程风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文献[5]曾对风险的定义作过系统的分析,认为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风险是一个系统造成失败的可能性和由这种失败而导致的损失或后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3]:
R=f(P,C)
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
工程风险管理专家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定义为[5]:工程项目风险是所有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
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特点[2][6]:(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只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2)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例如,反常的气候条件造成工程的停滞,会影响整个后期计划,影响后期所有参加者的工作;(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承受能力受收益的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的主体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有关;(4)工程项目的风险一般是很大的,其变化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确知因素的复杂系统,风险的性质、造成的后果在工程建设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对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乃是为了分别研究对这些不同类别的风险所应采取的对策[3].按风险发生的形态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可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可将风险分为纯粹和投机风险;按风险波及的范围可将风险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和人力风险;按风险能否处理可将风险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
1.2 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人类历史上早期风险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地中海沿岸各港口的海上保险揭开了人类探索风险的序幕。十九世纪,法国的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约尔第一次把面临风险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最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开始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1932年成立的纽约经纪人协会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1953年8月13日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装置发生大火,导致该公司蒙受了高达5000万美元的损失,这场大火震动了美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成为风险管理科学发展的契机。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各国风险管理研究中,美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最早,理论研究与应用范围很广,拥有这方面大量的人才。与美国相比英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有自己的特色,C。B。Chapman教授在文献[7]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该框架模型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使得在较高层次上大规模地应用风险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可能。英国除了有自己的成熟理论外,许多学者还注意把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项目当中。英美两国在风险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代表了该学科的两个主流。法国的研究也有自己的特色,其模式是经营管理型的风险管理研究。而德国是从风险管理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的。
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同时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材料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由国家承担。只是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在学术界成为了一个热点,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2、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如下[3][4][8][9]:
2.1 风险识别
对各种风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项目风险识别要回答下列问题:项目中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会引起什么风险,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有多大?忽视、缩小或夸大项目风险的范围、种类和造成的后果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有:
(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和德尔菲法等。该类方法主要利用各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后果做出分析和估计。德尔菲法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先使用。使用该方法的程序是:首先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关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多次,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作为最后识别的根据。德尔菲法应用领域很广,一般用该方法得出的结果也较好。
(2)故障树分析法(分解法)[3][10][11]
该方法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引起故障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譬如,将项目投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政策调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等。该方法经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辨识,通过对投资风险层层分解,可使项目管理者对投资风险因素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大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不足之处是应用于大系统时容易产生遗漏和错误。
(3)情景分析法
一种能够分析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它可以采用图表或曲线等形式来描述当影响项目的某种因素作各种变化时,整个项目情况的变化及其后果,供人们进行比较研究。
风险识别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识别的风险是否全面(可靠性问题)?满足辨识要求的数据、资料和实验结果所需多少费用(费用问题)?调查的结果有多大的置信度(偏差问题)?
2.2 风险评估与分析[2][3][4][12]
风险评估与分析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常用的方法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首先将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然后利用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
(2)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又称统计实验法或随机模拟法。该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试验、随机模拟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其特点是用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际概率过程,然后加以统计处理。该方法是西方国家常用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也是当今风险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
(3)决策树法[13]
做风险决策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求出所有变量所有可能变化组合下的NPV或IRR值,再画出其概率分布图。这种方法的计算规模随变量个数及变化情况多少成指数变化,并且要求有足够有效的数据作基础。现在该方法已有很多改进。
杨宁等在文献[14]中提出了一种随机决策树的概念,将效用函数理论应用于随机决策树,该方法可以处理不但有状态转移而且在某种状态转移前逗留一段时间的风险决策问题。
黄冬梅等在文献[15]中将决策树在模糊环境下进行了推广,提出了模糊决策树的概念,并对决策树与模糊决策树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这种方法为在不确定(模糊)环境下达到不精确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思路。
杨辉在文献[16]中提出了一种用新的极值,点禁忌搜索构造分类问题的全局优化决策树的算法,该算法可用于不可微分的目标函数,用于构造具有固定结构的多变量决策树,将多变量决策树表示成析取线性不等式集合。全局树优化就是使析取线性不等式中的分类误差最小化。
(4)影响图法
该方法由美国Howard教授等人提出的一种表征决策分析的网络图形,它是概率估计和决策分析的图形表性,是将贝叶斯条件概率定理应用于图论的成果,是复杂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一种新颖有效的图形表征语言,数学概念完整,关于概率估计、备选方案、决策者偏好和信息状态说明完备,具有决策树不可比拟的优点[17].影响图的最大优点是:①能直观表示随机变量间的相互关系;②计算规模随着不确定因素个数呈线性增长。
石晓军等在文献[18]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响图的分析方法,构造了一个较为一般的项目风险分析的影响图模型;提出了项目风险超额报酬率的概念;给出了影响图因果概率推理的一个具体的解析支持算法。
1992年,Shenoy在深入分析影响图表示及求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贝叶斯决策问题表示和求解的一种新方法———评价基础系统,这一新方法是影响图决策技术的推广。就贝叶斯决策问题,Shenoy的比较分析表明,它比决策树和影响图方法更具魅力。冯俊文在对这一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的优缺点和不足,指出了可能的推广及应用[19].
(5)随机网络法
又称图示评审技术(Graphieal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简称GERT。在GERT中,不仅活动的各参数(如时间、费用等)具有随机性,而且允许活动的实现也具有随机性。
宋善德在文献[20]中分析了使用传统方法绘制网络图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新的结点布局、连线和交互调整算法。在输出方面,给出了箭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网络的布局优化与自动绘制算法。
高杰在文献[21]中和文献[22]中分别介绍了一种根据普通紧后工序表和一种普通紧前工序表绘制箭线式网络图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工序表绘制工程项目最优或较优箭线式网络图。
王海超等在文献[23]中就双代号施工网络计划优化管理问题,研究了次关键路线上非关键工序的寻求方法,给出了图上计算和解析表达的求解过程,方便了网络计划的优化和管理。
黄德才等在文献[24]中提出了一种同异反网络计划方法,在推广同异反联系数概念和给出主关键路线、次关键路线、再次关键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工期预测方法。
李林等在文献[25]中借助网络图,提出了一种估算项目工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判断各风险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
吴唤群等在文献[26]中在假设已知工程的各种情况下,提出了在要求所增加的总的费用最小的情况下,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将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适当地缩短,使整个工程的工期提前的一种方法。
刘永淞等在文献[27]中建立了不同连接方式的搭接施工网络计划关联矩阵,阐述了利用关联矩阵中行列与元素间的关系计算网络计划的方法。
(6)模糊分析法
所谓模糊就是边界不清晰,外延不明确,以模糊集合代替原来分明的集合。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模糊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王洪刚等在文献[28]中基于模糊理论和指数平滑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以预测单方造价为基础的投标工程单方造价快报算法。
常云涛等在文献[29]中引入具有模糊时间参数的模糊网络,并应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理论进行了修正。
胡劲松等在文献[30]中针对模糊网络关键路线问题,基于模糊网络流模型,提出了确定模糊网络关键路线的参数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了模糊网络关键路线的更全面的结果。
1.3
风险对策的制定[31][32][33][34][35]
风险的辨识、评估完成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性技术和财务性技术。
控制性技术主要作用是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限制已发生的损失继续扩大,包括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在工程项目中,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它们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风险的纯利润,也不可能存在无利润的纯风险,因此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在实践中应尽量少用,只有当风险发生机会的概率很高,并且造成的损失很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包括预防措施与减少风险的方法,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其局限性是要么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么技术上可行但不经济。
财务技术包括风险转嫁和风险自留。转移风险指采取各种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保险转嫁是财务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风险管理技术起源于保险。将发生概率不大,但损失却难以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风险自留是一种自行承担工程事故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后果的方式。
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方法策略很多,但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4 实施与后评估
正确决策之后,具体的实施十分重要。在执行过程中,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反馈并在必要时调险管理对策。最后应对实施的效果及差异进行评估。
3 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4][36][3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工程项目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对于具有参与方地域分布广、专业分类得杂、信息量大特点的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特别重要,决策者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项目信息,而各参与方也需要迅速地了解各自的进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减少项目信息沟通和传递的费用。
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一系统应包括以下系统:
(1)信息管理子系统。在该子系统中储有项目内外部与项目有关的科技、经济、市场和社会方面的各种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辨伪的功能,系统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2)风险评估子系统。主要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优化、造成的后果、可控程度做出估计。
(3)风险对策子系统。它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供决策者参考使用。此外,采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工程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工程投资分析所带来的大规模信息处理问题,给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带来了新的突破。阮连法等提出了计算机模拟辅助投资风险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建立了投资风险分析的模型[38].
4、结束语
近十几年来,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使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不仅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而且是对全部风险的、全方位的管理,采取全面的组织措施的管理。
综上所述,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基本满足对项目风险大致了解的要求。但在以下方面,仍需全面和系统地研究。
为规避、防范和控制风险,需对风险进行度量,它既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风险管理定量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献[39]通过层次解析过程和决策树分析构建了风险管理的一种定量方法。文献[40]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集值统计原理分别进行指标权数确定和专家打分的数学处理建立的定量评估模型也值得借鉴。
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理智决策者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意愿是选取收益相对高,风险相对小的项目。也就是要求工程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风险收益最好。那么如何在给定的条件下,即收益、风险一定的条件下确定工程项目投资的最优经济效果,以及在最优经济效果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工程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也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思路[41].
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强调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等;强调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效益,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加强政策环境研究,将会对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减少损失,增加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借助各种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为最佳工程效益服务,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减少风险损失。
近几年,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实现工程投资决策的全局优化与总体设计和总体经营思想,对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 工程软设计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杨建平,杜端甫,李鼎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进展[EB/OL] htp://www。project。net。cn/du-2/htm
[3] 于九如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杭建平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J] 价值工程,1999(1),42-44
[5] 张青晖,沙基昌 风险分析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6,18(2):42-45
[6] 胡振华 工程项目管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ChapmanCBandCooperDF。RiskAnalysisforLargeProjects:Models,MethodsandCases。JohnWiley&Sons。1987
[8] R。Gareis HandbookofManagementbyProject。MANZ。Vienna,1990
[9] J。Turner。TheHandbookofProject-basedManagement。McGraw-HillBookCompany,1993
[10] 陈立文 项目投资风险全过程管理[J] 基建优化,1997,18(3):19-20
[11] 杨邦杰,洪仁彪 农业投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概述[J] 农业工程学报,1999,15(3):29-32
[12] 石晓,李健,李晖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6):25-26
[13]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运筹学(修订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4] 杨宁,赵联文,郭耀煌 随机决策树[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2):212-215
[15] 黄冬梅,哈明虎,王熙照 决策树与模糊决策树的比较[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3):218-221
[16] 杨辉 决策树优化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21(1):36-38
[17] 李爱梅 影响图的数据结构研究[J] 江南学院学报,2000(4)
[18] 石晓军,任志安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一种基于影响图的解析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3)46-49
[19] 冯俊文 决策分析的评价网络理论[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18(4):15-22
[20] 宋善德 网络计划技术中网络图绘制的算法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26(6):69-72
[21] 高杰 根据普通紧后工序表绘制箭线式网络图的方法[J] 系统工程,2001(2):72-77
[22] 高杰,李承高 根据普通紧前工序表绘制最优箭线式网络图的程序化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3):38-43
[23] 王海超,杨国玺 次关键路线在施工工期优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2000,24(1):40-42
[24] 黄德才,赵克勤,陆耀忠 同异反网络计划的工期预测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5):24-27
[25] 李林,李数丞,王道平 基于风险分析的项目工期的估算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2001(5):77-81
[26] 吴唤群,唐莉,孙相军,莫连光 搭接施工网络工期优化研究[J] 系统工程,2001(4):43-46
[27] 刘永淞,黄明娜 矩阵法计算搭接施工网络计划[J] 基建优化,2001(8):28-29
[28] 王洪刚,梁山,颜洪滨 基于模糊预测的建设工程单方造价快速算法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0:115-118
[29] 常云涛,李嘉 模糊网络的工期与关键线路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6(6):91-96
[30] 胡劲松,达庆利,金毅 模糊网络关键路线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50-53
[31] 白锋 项目的风险管理决策与保险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1996
[32] 史欣欣 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在工程保险重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1999
[33] 载雪峰。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3):37-38
[34] 安忠,朱烁,李卓伟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 中国港湾建设,1999(2):42-43
[35] 许天戟,于兰,王用琪 风险控制理论在国际建筑承包中的应用[J] 基建优化,2001(1):18-22
[36] 范英 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82-83
[37] 彭勇 建立基于Internet的项目信息系统[J] 基建管理优化,2001(1):8-17
[38]阮连法,陆杰峰,樊益堂。计算机模拟辅助风险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0(4):468-472
[39]Prasanta。Kumat。Dey。DecisionSupportSystemforRiskManagement:aCaseStudy。ManagementDecision,2001(8):634-649
[40]张春英,姜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定量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1,19(5):69-72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风险 防范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但是有投资和受益,就必然伴随着有投资受益的风险。因此,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成为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问题之一,但要防范风险就要先认清风险。
1. 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风险
1.1 外部环境风险
企业外部环境如法律环境健全与否、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劳动力政策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等都有可能给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些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向,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标和规模,从而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使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1.2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也就是人职匹配风险,这是指员工的工作岗位应该和他的专业、兴趣、特长、经历等相匹配。如果企业继续任用不称职的员工,将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如果企业将员工调离岗位或予以辞退,则还须承担转岗培训或经济补偿等费用。这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干扰和成本负担。
1.3 投资成本过高风险
企业有时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常常不惜代价答应很多附加条件,以致人力的获取和使用成本过高。可由于种种原因,招进来的人不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企业对其投资的新增价值,因此形成回报率呈负数的状态。由于人力资源评估中存在大量的非量化因素和诸多的可变性,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常常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1.4 人员流失及素质、道德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人力资本严重流失,而且流失的绝大多数是企业人力资本含量高的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技术工人。这主要在于人力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机制体系,没有及时发现人才流失的前兆。许多企业员工将在原企业所获得技术、信息、经验直接带到新企业或自己组建企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1.5 知识衰减风险
企业常会对部分员工进行长线培训,或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一是长线培训周期过长,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二是科技的发展,使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淘汰与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大范围的高投入,如果取得持续优势的时间过短则会得不偿失。
1.6 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
企业文化推广方式单一以及对企业忠诚度的维护不到位,使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从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的发生。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地手段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这也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建议企业可以采取的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措施
2.1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避投资风险。这需要做到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树立投资风险意识,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来规划和管理,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防范的限度内,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
2.2 建立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人才流失先兆
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由专家设计一个指标体系的框架。然后采取问卷方式,由公众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来说明,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更能反映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即采取多数选择的原则选取具体指标。这样就使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程序上的合理性。
2.3 做好工作分析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分析能提供与工作本身要求有关的信息,而工作要求又是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基础。这些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有关的信息实际上决定了管理人员需要聘用什么样的人来从事这种工作。在选定了适合企业的员工后就应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预测,包括每项投资的成本预测;其次应准确核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主要是达到用最小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最后还应进行投资后总结性分析,使人力资本投资获得连续性的收益。
2.4 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并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约束机制
企业要定期进行内部盘点,淘汰或转移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引进或开发企业缺少的人力资本,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在用人方面,企业对人才应给予充分的信任,把员工放在首位,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和作用,并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可以采取合同制约的方式,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被投资对象在被投资期内和被投资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单方面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台同,或(和)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这有利于企业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人员流失带来的投资风险,也有利于企业根据人力资源规划放手开展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2.5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力的激励功能。首先要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为自己是组织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从而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并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其次是建立多种企业文化交流平台,如定期组织出版公司内部的宣传报纸。这样可以增强劳动者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流动,进而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菲、陈婷婷,企业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商业时代。2006.
[2]朱方伟、武春友,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分析.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