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第1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在政策文件出台方面

我区出台了《市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对消费扶贫工作进行了目标设定,通过组织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协作方面和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力争销售贫困村农副产品10万元以上。我区结合市发改委出台的《市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我区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工作。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区积极响应发展“市集经济”号召,举办了“促脱贫攻坚、建美丽庭院”和“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活动,拉动了区疫情后的经济发展。

我们分别在两个贫困村开展的“促脱贫攻坚、建美丽庭院”活动,通过区委书记带头扫货、网红直播秒杀等方式,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2万余元。在区政府门前开展了两期“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活动,销售额达到35万元以上。

9月份我区在朝鲜族民俗村开展了“消费扶贫月”暨“丰收大集”活动,主要售卖贫困户种植的蔬菜水果,低保户养殖的土鸡蛋等农副产品,边缘户上山采集的蘑菇、野生猕猴桃,更有涉贫合作社及企业所生产的蜂蜜、沙棘饮品、月饼、酱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市民选择。各路网红主播也来到现场开启直播,通过线上优势,集中展示区产品特色,带动优质农副产品及旅游商品拓宽销路,销售额达10万元。

从六月份中旬开始至九月份,全区共有十二个镇街参与主场销售,共有商户400余户携带别具特色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销售商品,销售总额达140万余元。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贫困村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村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活动中我们发现,我区贫困人口相对年龄较大,生产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他农副产品产量较少。在贫困村开展的活动消费主体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两个贫困村离市区较远。产品种类多以鸡鸭鱼为主,品种单一。同时因位置偏远,致使部分扶贫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环节成本过高,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当前工作来看,我区已初步完成年初设定的工作目标。下一步,我区将结合“扶贫日”“第一书记代言”等相关活动,不断宣传推广贫困地区农产品。继续组织开展“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活动,扩大消费主体,提高全区人民消费扶贫意识。

第2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今年来,长湖乡按照省市县消费扶贫会议要求,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带动脱贫户增收,现将消费帮扶半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鼓励春耕生产。为落实种植面积,从年初开始,长湖乡扶贫办工作人员前期便挨家入脱贫户宣传惠农政策及长湖乡早稻种植奖补政策,掌握春耕脱贫种植意向,通过鼓励发展抓大户、带动散户、帮助弱户和防治抛荒等举措,全乡203户脱贫户采取集中育秧亩,种植面积达亩,预计产值 元。

二是落实消费扶贫。严格落实有关要求,我乡积极承担职责,主动作为,开展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截止目前,采购脱贫户农产品17229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食堂食用。

三是造血脱贫农户。为帮助脱贫户持续增收,促进脱贫户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岳阳市唯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长湖乡扶贫办捐赠长湖村420羽鸡苗,覆盖22户脱贫户,通过养殖肉鸡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四是强化组织指导。组织各种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平台,通过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本地脱贫户产品,消费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消费扶贫的好氛围。在全乡动员鼓励在职职工在脱贫户中采购农产品,鼓励辖区内企业及居民购买脱贫户家的农产品,帮助脱贫户增收。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抓消费扶贫的力度仍然不够,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消费扶贫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脱贫户中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没有树立自己的消费品牌,农产品价值低。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鼓励乡工会开展消费扶贫。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向辖区内各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推介扶贫产品;工会组织慰问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扶贫产品。

二是消费扶贫进“企业”。积极组织参与消费扶贫相关活动,鼓励企业在发放职工福利和职工食堂采购时,优先采购脱贫户剩余农产品,引导辖区内企业参与消费扶贫。

第3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契机,以“志智双扶”为抓手,审時度势、高瞻远瞩,以电商促发展、以发展促扶贫,找准位置、抢抓机遇,开放胸襟、拥抱时代,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积极推动全县消费扶贫工作。

二、工作进展

截至2020年10月,全县活跃网商总数达到1898家。以中药材、山货特产、农副产品为主要网销产品的电商产业正在形成,电商(含微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从业者不断增加。2020年1月至今,开展电商实操和直播培训50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灵活就业10000多人,固定就业2000多人,孵化和转化电商网点30余家,预计全年完成农特产品上行交易额两亿元。

三、消费扶贫开展情况

2020年1月至今,通过购买包保的镇前进村笨鸡蛋、笨鸭蛋、大煎饼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4000余元。通过购买包保的镇村的蓝莓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6000余元。指导联首网商采购小沙河村蜂蜜6000元,八里村贫困户蜂蜜10000元,村合作社蓝莓2000元;村小斗商贸有限公司采购农户和贫困户甜玉米、土豆干、豆角干、蘑菇、山野菜、松子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老农夫在拼多多开设的食品旗舰店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干参等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社区体验店实现线上销售人参、蒲公英茶、刺五加茶、蓝莓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财森到社区体验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300余万元。吉珍庄淘宝旗舰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400余万元。贝贝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0余万元。小两口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180多万元。合仙菇特产实现线上销售人参、木耳等农特产品300余万元。道地特产在拼多多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蘑菇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联首网商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山野菜、松子、鹿产品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松子、核桃仁、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苏子油、松子农特产品60余万元。镇合作社销售葡萄酒5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茶、人参、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根、核桃、贝母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蘑菇、松子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松花江野生鱼干10余万元。

四、消费扶贫典型经验

1、2020年3月9日,通过开展“战役助农、县长来了”直播活动帮助县镇食品有限公司在疫情之间销售松子、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带动灵活就业20余人,固定就业7人。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不忘贫苦百姓,在县工信局和镇政府的指导下,为镇20户贫困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10000元,每户500元。

2、2020年5月14日,通过“大美、县长直播”活动,累计实现销售保鲜参7万多棵,销售额突破40万元,通过直播营收,为县镇贫困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8万元。

3、2020年8月5日,通过中国第四届线上蓝莓节直播直播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帮助农户和贫困户销售蓝莓20余万元。

4、计划2020年10月17日,在县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举办国家扶贫日暨县电商产业扶贫和科技致富帮扶大会,通过电商协会为全县56户贫苦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28000元,每户500元。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电商人才匮乏,大多数年轻人缺少创业斗志,毅力不强。

2、优势电商平台入驻门槛较高,我县网销农特产品缺少相关资质和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不是特别高。

3、供应链易断,缺乏网销农特产品种养殖大户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

第4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结合本职工作,抓好自身的学习,同时积极做好工会的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下,各部门同事的帮助下,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工作。我认识到,要干好工作,关键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力求工作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作为工会的新人要努力学习工会相关知识,为工会的宣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履行职责,关爱工会会员

镇工会在工作开展中,不仅做好了本机关工会工作,还一直把企业系统中的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维护稳定的重点、构建和谐的重点。主要做了一下几件实事:

1.关心困难家庭生活。根据全镇职工现状,全镇工会积极寻找措施,对全体职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个全面摸底,摸清了他们生活困难情况,并开展相应的扶贫帮困活动,为他们解决子女上学问题,金秋助学、圆梦计划共慰问了2位子女上大学的困难职工,缓解了职工生活的经济压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支持。

2.两节送温暖。在元旦、春节双节之际,为了困难职工家庭能够过个充实温暖的春节,给残疾、大病、经济收入不高的职工送去了慰问。

三、积极开展活动,丰富会员生活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五一”劳动节,组织职工开展职工掼蛋比赛,并倡导职工在工作之余,开展篮球比赛、跑步等活动,增强体魄,能更好的投入工作。这些举措不仅能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也能增强工会会员的凝聚力,为工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组建小三级工会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会组织,严格按照市总工会、县总工会会议文件要求,组建了余下9个村(社区)的小三级工会组织,目前已经组建完毕。

2020年,全镇工会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工作上的疏漏,有些工作仍做得不尽人意,许多地方仍须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发挥好工会职能,积极主动地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办好事。相信,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会会越办越好。

第5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云贵交界,是云南的东大门,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个村(社区)、*个自然村,2018年末户籍人口*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魔芋和**乌猪两个地方品牌享誉全国,**乌猪是国家两个地方生猪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3元。

2014年以来,**县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聚焦8个贫困乡镇(街道)、13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728户111138人,深入落实五个精准、六个一批,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至2018年末,实现22861户100821人稳定脱贫,11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6.1%降至1.5%,2019年4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系列。2017年以来,上海市**区结对帮扶**县,在为期3年的沪滇协作扶贫工作中,在资金支持、人才交流、产业帮扶、劳务对接等方面给予了**县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一、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沪滇扶贫协作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农村建设、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行动六个方面,密切加强与**区委、区政府、**区张庙街道、淞南镇以及**区合作交流办、教育局、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三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62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3个;**扶贫干部、党政干部、专技人员等共13批70人次到**参加培训、6名年轻干部到**挂职锻炼,7名专业人才到上海进修;组织了58个沪滇劳务协作招聘专场,进行了2234人“订单式”劳动技能精准培训,连续两年设置1000个公共服务岗位,实现了2650人劳动力输出;**区张庙街道与**县后所镇连续两年签订“携手奔小康”协议,上海市**区淞南镇、上海电气集团等16家企业与**县3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携手奔小康”帮扶对子;组织搭建**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举办对口帮扶地区展销会,召开上海电商企业与帮扶地区企业座谈会,为**县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在上海打开销路,已实现销售总额达600余万元。开展沪滇扶贫协作工作以来,惠及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22321户95887人,帮助8600人(含残疾贫困户953人)实现脱贫,为全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沪滇扶贫协作“十三五”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典型案例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县2018年成立**县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9年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专题研究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沪滇扶贫协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制定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沪滇扶贫机制的不断健全,协作领域不断扩展,**县把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教育扶贫、贫困村提升、携手奔小康作为工作重点,全面编制《**县沪滇扶贫协作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逐年逐项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内容,确保沪滇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落实考核要求。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开发﹝2019﹞13号)要求,将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6个方面19项指标、5项创新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沟通协调,通过信息系统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将沪滇扶贫协作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考核范围。进一步强化督查检查,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沪滇扶贫协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项目管理办法》、《**区关于对口支援“自选动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出台《**县援滇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2018年沪滇扶贫资金“以奖代补”温氏养殖小区建设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公示公告制度,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科学、规范、安全使用和管理沪滇项目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强化统筹安排,高效推进落实,按照确定的协作项目内容,严格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实行目标倒逼、任务倒逼,确保项目早建成、早受益。

(五)促进消费扶贫。主动“走出去”,积极主动联系上海电商和企业,做好**农特产品的推广销售工作。积极搭建组织化转移就业平台,精准对接上海市企业用工需求,针对性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务输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让更多群众到上海就业增收。积极“引进来”,以沪滇扶贫协作为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上海企业到**投资兴业,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典型案例—**镇沪滇扶贫协作黄桃种植项目成效显著。为破解贫困户无种植技术、市场销售难、增收难等问题,**镇2018年立足本地优势,在新铺农业有限公司带动下,发展黄桃种植2200亩,分两年实施。经县级多方评审论证,决定从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中安排680万元用于发展**镇黄桃种植项目。该项目两年计划总投资1520万元,采取“贫困户+农业龙头企业+镇扶贫开发分公司+村服务社”运行模式,贫困户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村集体参与协调管理,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收益分红可带动建档立卡贫户1133户4740人增收,壮大18个村集体经济。

根据入股协议,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投资占比分红当年净收益46.2%(村集体经济占10%),当年净收益53.8%为公司(合作社)盈利。为了杜绝贫困户坐等“分红”现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根据贫困户务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通过自身发展脱贫等挣积分方式实行积分制分红, 2018年起铺、挑担、党恩佳园贫困户533户分红26.43万元,户分红0至1000元不等;57户贫困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金500元,75名贫困人口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项目见效后,所带动的贫困户户均增收可达5000元以上。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继续扩大黄桃种植规模,力争达到万亩黄桃种植基地规模,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链。

三、沪滇扶贫协作当前和“十四五”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和主要困难

我县在开展沪滇扶贫协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产业扶贫方面。受自然极端天气、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部分扶贫产业出现绝收、减产等现象,或因市场价格偏低,销售困难,导致产业扶贫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收益。    

(二)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一是劳务培训组织难度大。由于在家务农的群众年龄偏大,平均在50岁以上,大部分是妇女为主,要照顾老人和小孩,对技能培训意愿不强烈,培训后效果不明显;二是培训后转移输出难。大部分培训后输出到上海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受家乡观念、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在当地扎根务工,输出后回流比例较大;三是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可以让贫困群众不用外出务工也有稳定收入,同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但由于部分村、组的管理不到位,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排的岗位人员未能全面履职,实施的效益不够理想。如安排的村保洁员未能按时打扫,打扫时敷衍了事,村内人居环境难以彻底得到改变。

(三)在消费扶贫方面。一是有好产品卖不出去。虽然多次以对接会、展销会等方式在上海推销本地农特产品,但受品牌效应弱,产品包装简单,产量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物流成本过高等方面的影响,本地农特产品对外销规模依然偏低,难以彻底打开上海市场;二是发展观念滞后。当地企业家在发展的观念、理念上依然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同一产品多种小散品牌,各吹各打,未能抱团发展,而且市场信息不对称,商机稍纵即逝,难以形成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认可度极低。通过消费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十四五”期间沪滇扶贫协作的主要目标、方向以及需要投入的资金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加强沪滇扶贫协作工作的领导,健全协作机制、细化协作内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考评各项指标体系,全力抓好沪滇扶贫协作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将沪滇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培育一批能形成规摸、减贫带贫机制明显、能长期见效的产业。对能形成固定资产的明确产权、股权,避免资金损失浪费。

(二)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组织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强的贫困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对接周边、省内及上海市企业,实行劳动力转移输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解决外出务工困难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深入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继续实施36个深度贫困村、2个深度贫困镇的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解决特殊贫困家庭、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携手共进奔小康。

(四)进一步拓展消费扶贫领域。通过资金、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加强宣传对接,引导政府机关食堂、学校、医院、企业等机构采购使用贫困户农产品。引进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生产销售、电商平台销售拓展消费扶贫领域。

(五)“十四五”期间各类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总额以及需要上海对口支援额度。根据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基本要求,"十四五"期间预计需投入58.08亿元,其中产业发展5.17亿元,农村建设7.56亿元。由于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希望上海能每年对口支援4000万元左右,五年支援2亿元。

五、完善沪滇扶贫协作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增强工作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交流与对接,为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努力改进和学习的同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意见:

一是加强两地企业交流合作。我县的农特产品大部分属于初加工阶段,产品利润不高。在深入开展企业交流对接时,不仅要加强本县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品牌及合作意识培训和引导,更希望能引进**先进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科技企业到我县考察,合作投资。

第6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支持鼓励机关干部带头参与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群众的产品,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截止目前,共采购本地鸡1.2万余元。

二是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扶贫日、第一书记代言等活动,村多次进入直播间为扶贫产品代言。各村积极参与党员服务大集、松花石展销和江北社区大集的扶贫产品销售,为贫困户销售蜂蜜、咸菜、白酒。

三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研究庭院经济,设置就业岗位。目前9户贫困户,有3户符合条件的开展了养殖产业项目,为7人设立临时性公益岗位,为3人提供就业岗位。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打造二五七岔路边花海,村油葵花盛开时吸引游客到地里拍照留念。为下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乡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小农意识犹存。尽管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热情高涨,但是农民的素质、小农意识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认识还不到位,眼前利益、自我利益等小农意识犹存。

二是旅游业发展缺乏专门规划。二五七岔环境虽然被保护的很好,但一直没有具体的规划进行实施,很多地点没有开发,不能被完全利用。

三、下步打算

第7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关键词:精准扶贫;营销;农产品

四川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区域表现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充沛,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及项目的实施,对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内涵建设。

一、制约精准扶贫的因子

落实到实处,开展精准扶贫各类工作存在各式各样的障碍,甚至造成偏差,我们需要正视此类问题,以实事求是,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的态度开展实际工作。

(一)精准识别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增长,各地狠抓脱贫与精准扶贫的工作,在各类实践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然而,精准扶贫的首要是搞清楚“指向”问题,贫困的对象是谁?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如何进行帮扶管理……?已有的帮扶机制和制度是否需要建设和完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为了满足精准识别条件,哪些人被识别进贫困户呢?许许多多的识别或是认定问题需要界定,标准、尺度是否能够得到统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一套认定及帮扶机制,照章办事,对个别特殊现象进行论证后,也能够有章可依。

(二)人才引入和技术注入是否到位

欠发达地区的通讯信号、互联网信号是否已经覆盖,当地人们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操作,是否有专门的培训机制,都是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如雅安石棉县安顺乡将首批采购的145000株花椒苗集中发放到麂子坪村295户少数民族群众手中,拟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态花椒3000亩,并现场开展苗木储运、定根栽植、肥水管理等技术培训200人次。后期,再次给贫困户发放能繁殖母猪仔,跟进管理,养殖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首先要有产品,才谈得上后期如何卖出去,如何使营销渠道多元化和系统化。若是精准扶贫工作仅仅浮于表面,物资发了就发了,没有后续的技术支持,试问如何达到帮扶的效果呢。

(三)精准专项管理不易

档卡资料的跟踪与完善是实现精准扶贫专项管理的依据,正如施工需要完成施工日志、培育植物需要观察日记一样,档卡资料的记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显示个体的帮扶情况。事实上,档卡资料的完善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比如一户一个扶贫贴心袋,帮扶责任人确实送到贫困户家里了,并且里面装了帮扶责任人的名片,袋子是需要放到贫困户家里,但是转眼贫困户给自己的孩子上学当书包了,如此一来,遇到相关部门走访,容易出现偏差。毕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档卡资料并不能充分体现出记录的实际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多做论证和尝试,酌情管理。

二、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信息经济时代,营销的传播力量必不可少,需要推动才能深受市场欢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植被环境,因此,农业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传播渠道是发展互联网营销的前提,制约地方互联网营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因子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华东和华南地区的GDP较西部地区偏高,四川省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外出大省,外出劳务人口主要去向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由此,导致很多欠发达地区家庭中,老的老,小的小,无法投身于农业发展和创新,比如雅安市石棉县西充小学,有三个年级,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及二年级,共有33名彝族小学生,其中有不少留守儿童,教职工3名,其中包括1名校长。如此家庭结构,无人投身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及培育,更谈不上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渠道。

(二)经济和文化因子

由于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除了省内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外,民族区域(包括享受少数民族待遇)贫困县有54个,“四大片区”贫困县(市、区)有88个之多,如宜宾的珙县、达州的宣汉县、乐山的马边县等等。以雅安市石棉县为例,石棉县是雅安市4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的县区之一,该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该县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和教育质量,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由于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底蕴不同,最终导致省内各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三)人口流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就是人口外出大省份,尤其是省内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主要去向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及一线大城市。当然,四川省的劳动力流入也是一大现象,但是外来人口必然不如本地人口对当地资源熟知,对发展本地经济的助力也是有影响的,人口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三、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将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建设是提高销量的重要渠道,就线上渠道而言,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必不可少,将从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完善各类支付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其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一)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

众所周知,都江堰以种植猕猴桃闻名,随着物流、电商的飞速发展,红心猕猴桃更是畅销国内外,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们往往更多地依据互联网信息作为其消费参考因子,因时制宜,都江堰多家猕猴桃种植商户成立公司,建设公司网站,便于消费者们搜索和了解猕猴桃的系列信息。如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在该门户网站上不仅链接其淘宝店铺,还从猕猴桃苗木、红心猕猴桃、红豆杉苗木及生态跑山鸡构成其主要特色农产品,同时提供原生态农场采摘的服务。都江堰市同昌猕猴桃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除了提供以上咨询外,还通过其门户网站为消费者们展示企业文化、都江堰旅游等主题资信,丰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特色农产品的门户网站建设势在必行,便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知农户的主要营业项目,促进销售。

(二)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

每年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的盛大举办,聚集了各地消费者前来围观,再加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巨大旅游吸引力,如此整合优势资源后,都江堰的猕猴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整个市场得到极大的提升。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是集产业发展、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猕猴桃盛会。通过红心猕猴桃的采摘体验、都江堰“全城猕恋”、向峨猕猴桃博览体验周、产销对接订货会、商贸合作、技术推广、理论研讨等活动,充分提升都江堰猕猴桃品质的知名度,对外助推和宣传都江堰特色优势产业、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成果,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此为借鉴,石棉县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安顺场,中国工农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由此形成的安顺场渡口、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安顺场古镇、田湾河等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实现石棉县特色农产品创销的重要吸引力,农旅产业融合将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各类农博会或农产品会展博览会的举办,进而举办各类农博会分会场,把分会场设置在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区域,均是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的主要渠道。如2015年11月,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新世纪会展中心举办。雅安石棉县在此展出丰富的石棉本地特色农产品,有黄果柑、老鹰茶、花椒等,无疑会展营销正是提升特色农产品形象和知名度的传播途径。然而展会毕竟是短时间的,展会之后如何实现展会营销的延续效应是商户、企事业单位、推广人员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建设的项目。

(三)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

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是由都江堰域内从事猕猴桃种植、加工、营销、管理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与猕猴桃科技推广人员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都江堰猕猴桃产品研发、品牌宣传推广、对外合作及交流等相关工作,通过近20年的努力,2007年,“都江堰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成都市最受消费者欢迎十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荣誉。在浙江大学CA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的《中国农业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中,截至2015年,“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14.02亿元。以特色农产品协会为依托,作为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主办方,不仅有利于统一管理和经营,更加有利于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该特色农产品自身品牌的不断增值。反观雅安市石棉县,拥有黄果柑、枇杷、杨梅、老鹰茶等特色农产品,在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方面目前仍未形成正式、规范的体系,对实现其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创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东西部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缩小,四川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2016年2月,从省统计局的《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报告中获悉,四川省劳务输出继续呈现人口回流现象,尤其返乡投资兴办企业数量猛增。据统计,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回乡创业4.56万人;2016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回乡创业3.43万人,投资兴办企业12454个,实现产值901.14亿元。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成为潮流,这类人员拥有较多的实战经验和对本土资源的熟知等优势,对发展本地经济具有推进作用,建议各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用乡情、友情、亲情感召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就业。以税收减免、工商免费、财政支持、小额贷款及创业用地优惠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

(五)完善各类支付方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POS机刷卡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QQ红包支付等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和商家们接受并使用,在此基础上,建完和完善各类支付方式显得非常必须。如易联汇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e付(iEASYPAY),即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趣生财钱包”APP和商家所提供的一半手掌大小的刷卡器即可轻松为消费者提供刷卡服务。目前爱e付已累积40万用户,服务10万家中小企业,领跑公司支付业务向更便捷、更快速、更安全的有益方向稳步发展,所服务的商户数量以每天超过1000家的速度在增长,日处理交易峰值达到3亿元人民币,年累计处理交易规模逾百亿。爱e付和ETC相同的是其设备的提供及安装是免费的,在进行刷卡的同时通过扣除手续费获利,这也为微小型企业的消费支付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讯。

四、精准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创新

(一)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精准扶贫的运作,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由政府作为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引进并支持多元化精准扶贫开发主题,实现各类精准扶贫资料的优化组合,提高各地精准扶贫效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元化资金的支持,大力引进和建立多元化资金的投入机制,以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扶贫对象自身投入为主体,以引进外来资金、信贷及各类社会投入为补给,共同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的精准扶贫机制,完善各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项渠道精准扶贫机制。

(二)农旅产业相结合

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农旅产业化经营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旅游经济及其附加产业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群的偏爱,在此大环境中,增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体制运行,对增强当地经济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精准扶贫对象由面及点

第8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聚焦总攻目标,克服疫情影响,推动政策落地,提升脱贫质量、强化攻坚保障,围绕35户65人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紧紧抓住三个非贫困村、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不松手,不解决,不罢休,全乡范围内继续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早明确、重点措施早谋划、资金项目早安排、宣传发动早推进,抓紧抓细抓实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为高质量打赢前年脱贫攻坚收官战开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成效

(一)进一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自4月1日开始乡中心组每次学习上增加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扶贫论述摘编》及视察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各村支部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学习关于扶贫重要论述和最新指示精神抓好工作落实。

(二)精心谋划部署全年工作。3月5日召开的扶贫例会上对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工作做了相关部署,对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相关安排,各村在3月底之前已上报各村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3月7日召开我乡“春季攻势”动员会,做到早研究、早谋划、早部署、早见效。

(三)持续展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聚力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落实“人人有岗位、收入不减少;村村有项目,确保稳得住;件件有落实,问题确实改”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调度、抓整改,抢时争日促进度、提质量,有力有序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已全面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带贫主体复工复产、滞销农产品销售、贫困子女复学“四个清零。

(四)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3月9日-12日启动了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况核查工作,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排查核查,对发现的一户饮水安全问题和5户需要进行住房提升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推深做实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抓好产业扶贫工程。根据2020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要点,指导了各村谋划实施2020年到村到户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月各村已做好光伏的分红工作。4月底之前已完成全乡第一批产业验收,共计验收283户,补助金额523270元。推进就业扶贫工程。认定居家就业基地11个,扶贫车间1个,按季度已申报就业补贴共45人、开展集中招聘2次、已申报贫困户一次性创业补贴8人;2019年我乡外出务工贫困人数为1183人,截止2020年4月26日,我乡已外出务工贫困人数为1370人(其中省外务工贫困人数793人、省内县外务工贫困人数237人、县内务工贫困人数340人、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人数0人)、有意愿要外出务工贫困人数0人、放弃就业务工贫困人数0人。推进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持续推进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我乡四个电商便民服务点在2月份陆续恢复营业,疫情期间未受到大的影响。抓好小额信贷工作。一是2016以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37笔,共1226.82万元;现存量扶贫贷款有228笔,共845.03万元,截止目前新增贷款(续贷)5户14.9万元;二是已通过走访、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截止5月7日,全乡扶贫小额信贷逾期5户11.23万元,已成立专项清收工作组,制定“一户一策”,对逾期户加大清收力度,预计年内全部完成回收。

(六)加强精准帮扶。我乡已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2020年初脱贫监测户5户10人,边缘户16户52人进行实时跟踪帮扶,制定和调整2020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结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以及“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排查过程中,对贫困户、边缘户反映的所有问题和诉求,一律记录在表,不遮不掩,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同步开展再核实,力求所有问题能够一次入户,一次发现,一次汇总,一次解决。在入户同时对疫情防控、务工政策和集体土地危房拆迁工作进行宣传,并帮助贫困户进行国办系统APP注册。

(七)大力推进问题整改。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一是我乡于4月2日上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成立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县认领的53个具体问题,结合我乡实际认领32个具体问题,制定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台账每周进行更新;二是于2020年4月2日下午组织召开了乡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要求乡直各部门、各村积极主动认领问题,自觉承担整改任务,结合实际,及时制定整改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在5月底之前完全部成整改任务。

(八)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2020年安排扶贫项目数8个、计划投资总额200万元、已开工项目数7个,较2019年安排扶贫项目数减少2个,计划投资总额减少11万,2019年实际开工项目数10个、实际拨付资金217.234万元。

(九)持续提升双基建设水平。截止目前,三个非重点贫困村中,童家河有1个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在建;东溪村有5个贫困发生率高非贫困村需求清单项目在建,有1个“四好”农村路项目在建;杨三寨村有2个一事一议项目在建,有2个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在建,有1个移民后扶项目在建,所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力争6月底建设完成。同时乡正在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第9篇: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范文

一、督战目标

及时掌握各村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准确研判全镇脱贫攻坚形势,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督促各村、各单位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及时解决影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类问题,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督战方式

(一)全盘督战。对各村、镇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开展全盘督战,确保脱贫攻坚“三精准”“三落实”。

(二)重点督战。对全镇51户163名未脱贫人口、22户83名脱贫监测户、49户194名贫困边缘人口(以下简称“三类对象”)开展重点督战,确保脱贫达标、防返贫、防新增致贫。

(三)挂牌督战。对全镇剩余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河庄村开展挂牌督战,确保高质量脱贫。

三、督战重点内容

(一)抗疫情救助情况。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居家就业基地等各类经营主体尽快复工复产。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务工需求和意愿,深入实施“四帮四促”,防止贫困户劳动力因疫失业。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帮扶企业等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深入开展“双查双送”(排查是否有学习设备、排查是否有学习网络,送学习设备上门、送学习网络到户),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家庭学生正常进行网上教学。

(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身体原因无法上学外无失学辍学。“351”“180”“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贫困户不住危房。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管护到位,水质水量达标。

(三)兜底保障性扶贫落实情况。统筹落实低保、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贫困人口实现兜底保障。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兜底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实现应保尽保、应保早保。

(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发展情况。积极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四带一自”机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拓宽贫困家庭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就业力度,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外出务工的影响。

(四)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推进情况。强化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扶持,帮助搬迁户拓展增收渠道,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安置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提升安置点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房屋质量安全“回头看”,搬迁户房屋质量安全达标。

(五)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扶贫资金支出管理,防止资金闲置,确保资金安全。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到期资金回收,确保不发生逾期现象。

(六)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情况。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开展市脱贫攻坚考核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加强不稳定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的动态监测,及时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七)脱贫攻坚“三落实”情况。各村、镇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时序进度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程,认真履行“双包”责任,全面推进“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四、督战时间

(一)问题排查阶段。各村、镇“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对照督战内容,组织力量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深入查摆各类问题与薄弱环节,形成到户到人问题台账,于3月底前报镇扶贫工作站。后期实地调查中发现、排查出的问题,每月底前上报镇扶贫工作站,无问题“零报告”,实行挂牌问题动态管理。

(二)整改落实阶段。镇扶贫工作站形成问题清单下发至村和相关镇直单位,督促整改。各村和责任单位针对督战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确保6月底前督战问题整改到位。

(三)审核验收阶段。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实地验收,逐一销号,查漏补缺,由各责任单位9月底前根据督战内容上报督战报告。

(四)巩固提升阶段。各村、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用好整改成果,完善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确保10月底前制约我镇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突出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五、督战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督战实行“镇包村镇干+镇直单位+村”的包保机制。包村镇干督导联系村问题整改销号清零。对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三类对象”和“老弱病残孤”等特殊人群,在压紧压实原帮扶责任人责任的基础上,对接各村帮扶单位增加帮扶单位班子成员为包保帮扶责任人,增加镇班子成员及村书记、主任为包保主体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