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法规辨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

第1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一)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1.无论南北半球,气温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等温线数值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方向一致。

3.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南)凸,海洋上向高纬度(北)凸;7月份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度(北)凸,海洋上则向低纬度(南)凸。南半球等温线虽较平直,但在海陆交界处附近仍略有弯曲,与北半球类似,若同样月份和北半球凸出南北方向相同,若同样季节(夏季或冬季)和北半球凸出的高低纬度方向一致。

4.全球寒冷中心出现在南极大陆上,北半球寒冷中心出现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而不是在北极地区;全球炎热中心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北部撒哈拉地区,不是在赤道地区。故在上述地区不同季节常出现等温线闭合中心。

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类似于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二)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自地面向上气温逐渐递减,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三)水温垂直分布规律

由表面向下先是迅速降低,到一定深度后变化减小或不再发生变化。

(四)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即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大陆)或8月(海洋),最冷月则出现在1月(大陆)或2月(海洋);南半球相反。

以上原理规律中对于南北半球等温线不同季节弯曲变化特点及日变化特征学生虽能够理解,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出错,故总结其基本方法或解答模式非常必要。

二、例题分析及方法点拨

(一)考题回顾

(2013年高考山东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1.B 2.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昼夜气温变化知识与等温线分布特点的结合及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其中第1题主要考查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温日变化相关规律。根据材料知气温变化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这两个时刻海洋和陆地冷热差异最为明显,故等温线应弯曲最厉害,A、D选项所述时间最有可能属于此种情况,C为12时,太阳辐射已经很强,陆地气温应明显高于海洋,故A、C、D皆不符合题目要求,若等温线平直说明海陆无冷热差异,应为前述两时刻之间过渡时刻。B选项正确。

方法点拨: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昼夜不同时刻由于海陆增温降温幅度不同,从而不同时刻海陆气温有所不同,白天大陆增温快,增温幅度大,故气温要高于海洋;夜间表面辐射降温,海洋降温慢,降温幅度小,故到日出前后达气温最低值时海洋气温应高于大陆,因而等温线弯曲变化特点应为白天气温较高时大陆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洋等温线则凸向低纬度;在一天中气温达最低值时,则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若为由最高值向最低值或由最低值向最高值过渡时期则有可能大陆海洋气温相差不大而出现平直等温线情况。

此外在近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中有多套试题分别考到了气温(水温)分布规律相关试题,重点考查了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故掌握其基本规律及分析方法成为此类问题高考复习的主要目标。

(二)典题训练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3模拟)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图3为某区域略图,表1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表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余率 1.31 1.21 1 0.93 0.71 0.63 0.78 0.89 1 1.29 1.30 1.4

1.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A.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2.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答案:1D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海陆位置及气温时空分布特点来判断分布区域、气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的能力。

第1题 据图上知,该地位于大陆西岸附近,西面是海洋,东面是大陆,等温线分布为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可推知可能为1月(或1月前后)等温线分布状况(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向南;南半球1月大陆气温高,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向南),又材料给出为最冷月等温线,北半球最冷月1月,南半球最冷月7月,故应为北半球;结合表1,北半球冬半年盈余率大于1,即冬季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有可能该季节降水量大的缘故。故应为地中海气候,D选项正确。

第2题 水库的储水量大小决定于盈余率的大小,若水库盈余率大于1,则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就在不断增加,一直到水库盈余率小于1,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此时水量开始减少,故盈余率由大于1到1,再到小于1的过程即为水量由增加变为减少的时间,此时应为水量最大,即3月份水量达最大值。B选项正确。

技巧点拨:本组试题重点考查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等内容。图中用图例给出了河流、图中河流上游一水库、海洋和陆地、最冷月等温线等信息,根据图中海陆分布该区域应为大陆西岸附近,从图中等温线凸向可知,此图为北半球,因为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若为北半球,即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应为大陆上气温低于海洋,为冬季,若为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即为向高纬凸,大陆气温应高于同纬度海洋,为夏季,根据图例所给等温线为最冷月等温线不符合夏季情况,故该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区。结合表1水库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小于是说明流入量小于流出量,由此可推知北半球冬季补给水量大,夏季补给水量小,若是降水补给则为北半球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盈余率大于1时水库水量一直在增加,小于是时水量减少。据此可得出题目答案。

解答此题可采用以下步骤:①要明确图上提供信息,图上图例提供了水库、海洋、陆地、河流、最冷月等温线等,据图上知该区域位于大陆西岸附近。表中给了各月水库中水量盈余率,反映10月至次年2月水量增加,4—8月水量在减少,3月和9月水量出入持平。②提取所学相关原理,图上等温线分布为大陆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根据等温线分布原理: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7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因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北半球,1月份为冬季最冷月,此时大陆上气温低,海洋上气温高,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即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即向北凸;7月为夏季最热月,此时大陆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低,故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即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即向南凸。若在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较小,这种差异不太明显,等温线相对较为平直,但也有一定弯曲,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最热月,此时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即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即向北凸;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最冷月,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即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即向南凸。这个规律也可以简化为:高低纬度而言,无论南北半球,夏季时大陆等温线都是向高纬方向凸,海洋等温线都是向低纬方向凸,冬季则相反;南北方向而言,同样月份,南北半球大陆(或海洋)等温线凸向一致,即1月份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7月份则大陆等温线都向北凸,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气候类型判断可根据季节与水量盈余率(可反映降水的季节分配)的关系得出,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是北半球后,根据表中各月水库水量盈余率得知,此地冬季时入库水量大,夏季时入库水量小,可以推知可能是冬季降水量大的缘故,又图中知位于大陆西岸附近,应为地中海气候。至于水库储水量大小,只要进大于出,水量一直增加,只有流入小于流出,水量才开始减少,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应为3月水量最大。

三、拓展巩固

(原创)读30°纬线附近某沿海地区图,回答1~2题。

1.7月,在R河下游沿EF线作河流剖面图,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2.下列关于M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附近海域有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

C.可能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D.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1.A 2.C

第2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1 审查原则

( 1) 合法审查原则是合同审查的根本前提,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要求,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任何违反法律的合同都是无效的,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最终无法满足企业的签约需求。

( 2) 同步审查原则主要是指把合同的审查与商务过程文件审查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对商务过程、商务文件透彻了解,才能追溯合同条款的渊源,从而保证合同条款符合企业的签约目的。

( 3) 平衡审查原则指将风险把控与实现经济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内部合同审查要坚持风险把控和经济目标实现兼顾的原则,使两者尽量达到平衡。不能过分把控风险,而使商务合同谈判和签约活动陷入僵局,无法根本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2 审查依据

( 1) 合同审查依据法律审查,首先是指依据《合同法》审查,合同条款的约定要符合《合同法》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合法等基本原则。也要符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合同法》是对于合同订立的一般原则性规定,是普遍适用的规范化要求及原则性条款,其他法律法规如果出于行业交易安全的需要,在符合《合同法》立法原则的基础上有更细化的规定,那么应该作为审查的依据优先适用。

( 2) 企业内部控制表现在合同管理方面,主要是识别合同签署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点,继而设置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的有效防范。可以说,合同审查本身就是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合同审查工作作为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而开展。

( 3) 商业惯例审查要包括国际认可的、行业通行的、权威协会认可的商业惯例等。商务活动中,合同双方当事人对于争议焦点的条款往往会更易接受商业惯例的标准。比如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除了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违约金比例范围内,如何确定具体违约金比例,往往会看整个行业内商业惯例是多少。合同审查人员如果对本行业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依据商业惯例进行合同审查,有利于较好地把握尺度,既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又能有效推进商务谈判进程。

3 审查标准及技巧

( 1) 形式方面的要求及文义审查法。合同审查,从形式方面要求合同本身文义准确、简洁明了、逻辑合理、结构完整。按照合同形式方面的要求,可以采取文义审查方法:应从合同名称到合同结构做全面审查。如合同名称是否与合同内容一致、合同签约主体名称在合同抬头处和落款处是否表述一致; 合同履行期与有效期是否一致; 条款文字表述之间有没有矛盾等。

文义审查要充分关注字面背后的交易背景,只有充分了解和追溯合同文本形成的过程、双方谈判中的立场、观点,才能保证合同条款的具体描述符合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 2) 实质方面的要求及对照审查法、条款分析审查法。合同实质方面的要求包括两方面: 一是合同的约定符合法律的规定,主要条款完整。二是要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明晰、具体。针对合同条款合法、完备的要求,可以采取对照审查方法: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检查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整、合同条款有无与之相抵触之处。对于不一致的地方,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或补充相应条款。合同条款合法、完整是合同审查工作的最低红线要求,不能逾越。

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检查合同条款的表达是否准确、到位。针对合同权利义务明晰、具体的要求,可采取条款分析审查法。

要求合同权利义务明晰、具体是在合同条款合法、完整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除了要求合同中设置齐备相应的条款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条款要具有可辨识性,能明确具体地表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这些条款越容易被辨识,权利义务越明确具体。

采取条款分析审查法主要体现在对合同履行义务主体、客体、标准、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方面约定时,审查其易辨识性。如对履行主体,是否有对委托代表及人权限的明确约定; 履行客体方面,商品的规格是否明确具体,服务的技术要求是否清晰; 履行时间方面,延期交货具体的含义约定是否清晰; 违约责任的约定须达到依约即能判断哪种行为出现便属于违约的程度。如果这些条款约定得没有辨识度,那么将是纠纷和争议的易发处。

( 3) 商务性方面的要求及会签审查法。企业合同是商务活动的结果,要求合同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企业进行合同的内部审查时,要根据合同类型、签署的背景、企业经营目的、合同相对方的特点,对合同履行中会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预判并形成相应的针对性条款,提高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如根据合同标的特性,对标的的测量及计算约定误差范围、对服务的完成约定可量化的验收标准; 根据合同相对方的资信及强势程度,设定不同标准的防范性条款;根据合同背景及类型特点,增加实用性条款等。

对此,可采取会签审查法。企业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分工,对相应条款提出可操作性的审查意见。一般而言,通用条款主要属于商务部门和法律部门的审查职责,包括合同主体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违约责任、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等。对于专用条款,如健康安全环保条款、保险条款、政府批准条款等,要发挥相应业务部门的职能和优势,提出专业的审查意见。

第3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第4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1.坚持依法治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法律规范各种经营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依法治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我国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过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加快安全生产立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适应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监察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和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是监督的主要对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是否很好地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上。企业的法人代表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满足需要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能够搞好的。为此,还应推行企业法人安全管理资格证制度。

2.合理运用经济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追求效益最大化决定了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投入大,效益又不是短期就可以见到的。不重视安全生产同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偶然性,概率不高,事故损失多少不定,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尝到了甜头,利益的驱使使其更加重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在安全上不愿意投入。因此,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后,应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且应保证这种制裁结果的损失大于安全投入,即使不发生事故,在经济上也是划不来的,消除利益的驱动力。

3.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危险的辨识与评价、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等等。特别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生产,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4.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第5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1.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到位。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网络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网络世界有别于现实世界,在法律监管、道德惩戒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措施,于是人们降低了网络中的道德底线,使本就复杂的网络世界更加纷乱。作为学校,更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开设专门课程,促进大学生自觉加强自我约束能力,自律、自警、自省,从“德”上塑造新时代背景下合格的大学生。

2.大学生法制观念不够,自控能力有所欠缺。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的阵地。虽然大学生从小学起开始接受法律法规教育,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面对越来越高级的网络诈骗手段,大学生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已明显不足,甚至已经做了触犯法律的事犹未自觉。作为成年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对一般诱惑,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但遇到特殊情况,特别是就业、赚钱等普遍难题时,网络消息的诱惑明知可疑,仍抱着侥幸的态度试试看,造成上当受骗,甚至损失财物。可见,自控能力的提高能确保大学生不轻信网络信息,避免受骗。

二、网络信息案例

鉴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大学生的辨识能力亟待提高。下面就几起网络信息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体现识辨网络信息的重要性。案例:2013年,饮用水遭到污染的谣言在网络上大肆传播,造成全国多地民众纷纷抢购超市的水,造成拥挤、踩踏甚至闹出人命的局面。事件的起因归根究底是人们对网络信息不加辨别,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将虚假信息不断传播,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三、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对策

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认识水平、利用能力和辨识能力都有所欠缺。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提升辨别能力的办法,需要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

1.国家要加强网络监管。目前国家在网络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尚不完善,需要尽快建立起网络管理法体系,规范网络行为,维持网络秩序。

2.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门必修课已经普遍开设起来,但其中涉及信息道德的内容还非常少。笔者认为在该课程中要加入有关信息道德的内容,包括保护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网络法规、网络运用、自我管理和网络隐私,抵制网上不良个人行为,防止计算机犯罪等,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的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带倾向性、群体性的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

3.学校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是传统和现代并存,既有中外文普通图书、期刊,又有搜索引擎、专业学术网站。针对网络信息,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主流文化阵地,对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校可以指导性地在BBS上开展一些讨论,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也可以通过双向交流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讨论研究,使网络信息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4.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教材或课程,学会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从丰富的网络信息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去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递给他人。作为教育方,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老师将相关理论、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演示等生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学会处理信息,提高网络学习的能力。

5.提高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网络是大学生广泛接触使用的媒介,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辨识能力、增强抵制网络谣言的自觉意识,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勇辟谣。

第6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一、OSHMS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OSHMS遵循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化模式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输入、过程、输出、反馈。戴明模型是一种适用于管理系统的系统化模式,OSHMS的运行模式就是按照戴明模型进行的。它包括策划、行动、检查和改进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动态循环并呈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OSHMS要求组织首先进行OSH的初始状态评价,制定本组织的OSH方针,继而提出组织的OSH目标、指标,建立阶段性的管理方案。然后围绕目标指标确定并实施培训、运行、绩效与监测、审核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组织的OSH状况得以持续改进和降低OSH风险的目的。目前,OSHMS、ISO9000和ISO14000均采用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运行模式。

该体系符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秀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相比,OSHMS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求实施体系的组织对OSH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体系本身要求组织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尽管一个组织内可能由于性质、岗位的不同而职业风险大小各异,但都要依据体系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工作,克服了过去人们对安全工作存在的种种偏见。

2.强调实施体系的组织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OSH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要素4.3.2单独就遵守法律法规问题向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恰好克服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有法不依”的现象,也符合政府倡导的安全工作法制化的工作目标,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倡导从管理的角度实现组织的本质安全化。建立并运行OSHMS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并有效实施OSH管理方案,通过严格实施管理方案,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侧重改进型OSH目标),力争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二、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的作用

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安全投入、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

OSHMS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如下作用:

OSHMS的推行有助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较好地改进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认真实施体系和程序文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OHS条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损失。OSHMS的建立和实施,将会使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首先是体系本身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遵守OSH法律法规的承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领导对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使各类法律法规基本上都能得到顺利实施,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不仅有利于事故隐患的整改,而且有利于劳动保护工作的改善和加强,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其次是根据体系的要求,企业将开展各类、多层次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端正员工的安全态度,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为确保员工安全行为的习惯化奠定基础。

第三是可以大大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通过OSHMS的开展实施,很多单位连续几年实现了“三无”目标,事故率连续下降,由此产生了可观的安全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积极推行OSHMS在企业的实施,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不仅能大大改善我国的安全生产的状况,丰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能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自实施OSHMS以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发展迅速,从实践来看,实施OSHMS确实为规范我国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相关管理活动、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组织在建立、运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现状分析不准、目的不明确、培训内容设置与培训对象安排不合理、资源提供不充分、体系策划不到位、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体系运行两张皮等等问题,影响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少单位在OSH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

本文认为企业在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OSHMS与企业现行管理体系相结合。一个单位无论其有何种活动、产品或服务,原来都存在着机构、管理制度、过程和资源。按照OSHMS规范所建立的体系,一定是该单位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运用规范要求来完善和加强OSHMS。或者说,策划和建立OSHMS的过程就是按规范的要求来调整机构、明确职责、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加强控制,使OSHMS与该单位的全面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的过程。应切忌OSHMS另搞一张皮。

2.策划和建立OSHMS应始终牢记OSHMS是一个动态的体系。OSHMS是依据规范所规定的OSH方针等五大环节17个要素的规定进行策划、建立和实施运行,并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按照PDCA模式上升。每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OSHMS目标和新的实施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OSHMS不断完善,并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应切忌OSHMS的停滞不前。

3.充分体现单位自身的特点。OSHMS的策划、建立和运行,是以单位的OSHMS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为依据的。由于各单位的规模、性质、作业条件、职业危害条件因素、员工的素质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定要根据单位的情况策划、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体系。应切忌机械照搬其他单位的体系。

第7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危险源;辨识;控制

前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尽管为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可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性有所增加,造成了建筑项目成本的损失,也影响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明确辨识并控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1.危险源及其辨识

1.1危险源

对于危险源的定义主要从广性定义和狭义定义两个方面入手,危险源在构成上主要由潜在性、存在性、触发性,这三种特性在桥梁工程中十分常见,桥梁工程有着十分独特的流动性,并且劳动强度和施工周期都很大,同时在安全生产上,桥梁工程管理多受分包制度的影响,使桥梁工程中产生了以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为主的特定性安全事故。

就危险源的构成上来说,潜在性是不可避免的,它与工程所形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其影响与危险造成的规模和强度有着直接的管辖。其次是存在性,存在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安全来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它自身有着很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包括对温度、湿度、防护形式、安全计划等方面的控制,并且在管理条件上能够对于整体组织、计划等进行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在触发因素上,需要控制好认为因素和事态因素,人为因素很大程度上与对安全的管理控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管理因素的触发上也形成了不同监督和检查形式。事态因素主要来自自然环境的干扰,主要由风速、湿度、压强、风速等。

1.2危险源的辨识

项目施工过程复杂,环境多变,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且还会有一些人员防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安全一直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常见的辨识方法主要如下:其一是经验判断法,一般是根据施工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多年的施工经验、管理经验,对现场的一些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识别,明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这种辨识方法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简便的辨识方法,不过由于施工人员经验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造成辨识的不全面性;其二是专家讨论法:为了弥补施工人员单方面的经验判断存在的不足,可以由专家结合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分析,与其他专家进行讨论,确定更加系统、安全可靠的辨识方法,让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更加准确。

2.危险源判别和评价

在危险源的判别和评价方法中,我们对于重大危险事故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消除,这就需要在评价方法和识别上做文章,通常危险源在分析上分为直观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而在这基础上又有着十分详细的划分。

2.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也是经验法,其分析性质是以管理中所使用的规范,标准等做为危险源的判别和分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常能够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直观的辨别,同时对危险源做出较高的评价,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但是一旦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因素和信息不能进行直观判别时,就会使整个判别能力受到校正,同时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叫为严重,尤其是在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辨识方法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合理利用直观经验法,还要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风险研究。而类比推断法,是直观经验法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事故伤害等进行相关的数据监测,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中所面临的常见危险源,都在其控制范围内,而且就数据监测来说还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类比推断来完成对整体风险的控制,使其具备极高的准确性。

2.2系统安全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直接对常见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识别已经预测,它能够将可见风险源假想出来,所以适合工艺复杂、使用效率不高的工程项目,由于这种方法在管理上涉及范围很关,所以又衍生出事故树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子系统安全分析法、

交接面分析法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事故树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分析。

3.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1加大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力度

在对建筑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在制度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做出辨识,对于可控的危险源,例如建筑材料的摆放问题、施工现场的警示标志等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可控危险源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制定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目标,对于每一种危险源发生之后的处理办法都要由明确的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案,其二对于机械设备的拆卸和搬运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人员需要有从业资格证明,保证设备的安全;其三在现场管理中严格控制高空抛物的行为,对于漏电现象要做好保护工作,同时要配备齐全施工人员的防护工具,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其四在施工现场现场对于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施工人员要加以控制和引导,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其五在施工现场需要有一些预防工作,例如建筑消防工作,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火灾,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施工现场的主力人员,也是在发生危险时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进行高空作业、电力作业、焊接作业等易发生危险的作业时,不能掉以轻心,佩戴好防护工具,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在施工人员中加强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安全施工对于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和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问题大于一切,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安全知识培训,包括标准作业的知识和遇到突况的处理措施,同时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方法需要详细的教给施工人员,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完成对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形象的看到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安全的危害,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有无安全防护措施不作业的习惯,保证自身的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所以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现场的危险源,做好辨识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可见危险源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龚桂发.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28.

第8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很多,都有可能给建筑企业带来风险,如不加以适当的防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阶段,比较容易产生费用风险和技术风险,建筑企业可以合理地进行工艺设计、建筑设计、总平面设计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依据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出台了《保险法》、《担保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在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难以操作。我国最新修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虽然把有关建筑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等条款添加进去了,但这些条例都属于推荐性,并没有法律的强制力。

2.2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意识不强

我国很大一部分投资者严重缺少对风险管理概念的认知以及了解,会为了减少风险管理的投资减少资金的投入,宁肯选择使用风险自留方式或者不合理的风险转移手段。但是风险自留有可能会因为出现的损失有可能超过企业主体可能承受的最大能力,导致整个项目无法实施。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经常是由政府出面并承担了主要风险,所以,就导致了建筑企业缺乏对建筑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重要性的认识。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过渡消化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停留在较低的程度上,想要更好地加入到国际市场,就一定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2.3风险管理的能力比较差。

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基础比较低,步伐比较慢,技术上又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难点。世界发达国家就发展地比较快,还有专门的风险评估报告,很多的企业还有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手册,这些都是我国所不能比拟的,主要是体现在风险意识的识别上能力比较差,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处理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及时对风险做出处理。

2.4 建筑工程担保市场尚未形成,缺乏相应中介

现阶段,我国的部分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担保业务,但是并没有普及,建筑工程担保公司没有形成相应的竞争机制。国内的建筑工程保险公司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还没有深入,建筑工程保险公司普遍缺乏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管理人才和建设知识,影响了建筑工程保险的推广工作。

2.5 风险管理机制缺少完善和健全

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并未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做出部门设置上的考虑,专业的风险管理方面人才严重的匮乏,严重的缺乏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的专业属性比较强,保险公司以及担保公司无法对风险做出适当的评估、认定,难以做出合理的定性,项目投入以后是否能够产生最大利益得到盈利,是根本无法做到预测的。一直以来针对项目风险的业务能力以及创新热情,所以多年来都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比较复杂,涉及相关法律、法规、项目工程保险、项目合同内容条款等等众多的方面,这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项目人才以及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从以上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来,现今我国对风险管理的机制方面有待完善和健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企业。

3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规和计价依据,加强市场监管

保证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推行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法制化的、严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计价标准,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真正能够贯彻执行的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所以,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加强规范和监管建筑工程项目的计价行为,努力完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反建筑工程量清单规范标准的行为。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关键是造价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部门职能,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监督转变。

3.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辨识能力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辩识是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最主要的工作。要从以下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辨识工作:

3.2.1 收集资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作业区域、自然环境等。

3.2.2 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不同目标上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不同工艺装置的项目内容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建筑工程建设环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辩识方法有很多,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专家评议法,因为专家评议法对于风险辩识比较客观、简单易行。

3.2.3确定建筑工程风险事件,编制建筑施工风险辩识清单。在进行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把这些风险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技术和非技术、内部和外部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然后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辩识。

3.3净化行业环境,提高预算造价人员素质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要提高预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让建筑企业的预算人员了解投标报价的重要性,投标报价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工期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遵照招投标的相关规定,并充分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工程量清单报价,避免更改投标报价、故意压价和哄抬造价、串通投标、招标单位泄露标底等行为的发生。建筑企业要定期规范预算编制人员的技术设计,对编制人员的相关法规和预算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坚持执业资格登记备案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预算工作进行检查,对于预算编制低劣的、高估冒算的预算造价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以净化行业环境,提高人员素质。

3.4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就要求建筑企业负责人有较强的避险意识,较高的防险能力。同时要做好企业的风险预测,尽可能的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透彻的分析,为企业实施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项目负责人制度,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是整个建筑工程全面负责的管理者,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负责人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现场的任何意见必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审核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负责人要严格控制所有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验收制度,做好隐蔽签证,不能事后补办签证手续,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单位的信誉。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工程发展的高峰期,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建筑工程的工伤和质量事故常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的风险。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得增强防范风险意识,预先制定好风险防范计划,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好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秩序,促进建筑企业走上良性和健康的发展轨道,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学杰,李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33(12):119-120.

[2]陶永明.论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2010,(23):228-229.

第9篇: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建筑施工安全;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统计,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6456亿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9%,年均增长7%左右。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建筑安全事故依然频发,安全生产形式依旧严峻。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事故年均造成1300余人死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建筑施工是事故多发的作业,受地形、地物、地质、季节、施工环境、工程特点、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筑施工多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而且复杂。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企业负责人则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管理不仅是支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基石。为了适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专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南华大学作为较早的一批探索者,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近7年来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特点、先修课程、课程主干内容、课程设计、学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高校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提供参考。

二、课程特点

1.政策性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已出台几十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而且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以法规、标准的形式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学习《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要不断关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把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应用到以后的具体工作中。2.专业技术复杂建筑工程施工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核定专业名称时,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铁道工程等几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增加了专业的知识面,使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如果从事土木施工领域的安全管理,必须要了解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的范围较广,有建筑、桥梁、隧道、铁路、公路、水利等诸多领域。每一个工程类型都有其个性,都有其复杂的技术性,因此决定土木工程领域安全管理的技术复杂性。3.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施工领域一般都是建筑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操作,建筑工程在很多情况下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因此,安全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要减少事故率必须要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安全培训、技能训练等活动,使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生产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三、先修课程

《建筑施工安全》是一门高度交叉且偏向于工程实践的复杂学科,涉及领域包括:安全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学科领域。因此,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为达到培养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先修课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渐明确了可行的先修课程体系,并在2013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得以明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安全》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安全类专业导论、结构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土力学与基坑安全、建筑结构、地下工程安全技术、职业卫生防护、电气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十三门课程。此外,《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满后,学生将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

四、课程主干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现状,本门课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先修课程中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一些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划分、基本建设程序、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勘察、建筑设计、建筑分类、建筑工程产品及施工特点、建筑施工依据与顺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建筑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安全牵涉到的法律法规众多,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包括我国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介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立法历程、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等,重点应放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第三部分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职业病预防等方面。第四部分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涉及的施工安全技术出发,主要包括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主体工程、建筑施工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与预防措施。第五部分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防护用品,主要为“建筑三宝”的检测步骤、技术要求、正确使用等方面。第六部分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查处方法和程序、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与处置措施。

五、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完后,学生将会开展为期2周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从基坑开挖、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工程、施工机械、临时用电等六个方面开展专项施工方案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所学内容,并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各专项施工方案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掌握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情况、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规范、行业条例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施工计划,掌握建筑专项施工的进度安排;施工工艺技术,包括专项施工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特殊情况的处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专项施工的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应急预案等方面,其中应急预案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计算书,根据国家、行业规范对建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验算。此外,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安全从业人员的高要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从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了正版的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和BIM脚手架设计软件,要求所有学生熟练使用,并对所选课程设计进行校核。

参考文献:

[1]赵挺生,应玲丽,葛莉,等.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2]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5

[4]杨一伟.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目[J].建筑安全,2010

[5]安德锋.浅谈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