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建筑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智能建筑 设备节能 优化运行 控制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科技产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设备将其控制技术视为核心内容,并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实现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的控制技术,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目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1)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是通过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将其热能进行转换,属于一种光热转换装置,能够在热力发电、蒸馏以及采暖等方面进行运用;太阳能温室,主要是对太阳能的热效应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满足采暖和调节温度的要求,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避免环境污染,对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对室内空气实施调节和节能技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人们的身体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智能建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保证空气清洁以及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与控制[1]。(3)照明技术。从照明体系的角度来看,我国有很多常用的节能措施。可以使用自然光或者是太阳能进行照明,这样既环保又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建筑物中需要对灯具进行合理的布置,选择节能和高效的光源,也可以使用智能照明系统,从而实现对灯具的自动化控制,实现节能照明技术。(4)智能建筑小区热环境技术。在智能建筑小区中,针对居民实施集中采暖技术,对住户的供热设备安装温度控制阀,住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同时采用户式中央空调,该种系统不仅能够供热还能制冷,为住户提供热水需求,将每家住户分立成个体,不仅节约了资源还能降低成本,在目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2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出现误差,缺乏设计系统性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建筑设备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因技术水平有限,对智能化设备操作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所以不能建立健全的智能建筑体系,造成智能建筑建设水平较低,从而出现设计误差,影响智能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2]。
2.2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智能建筑设备的建设不仅使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设备还处于发展阶段,还不能达到节能的作用。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中有许多建筑项目在施工完成之后,很少能够开通运行的,使智能系统处于闲置状态,增加建筑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2.3 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存在问题较多
在智能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其节能技术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关注。由于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造成智能建筑建设效果不佳;智能建筑设备不完善,导致智能建筑在建成之后其设备技术运行过程中具有很多问题,甚至不能实现智能化效果,从而不能实施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
3 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智能建筑节能参与人员的意识
在智能建筑建设的时候,需要有很多参与人员,例如:政府、建筑工程师、设备人员以及物业管理人员等,并且各个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协调。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能不同,其建筑施工的意识也就不同。在确定建筑项目的时候,政府是项目的主导人员,需要提倡使用技能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以及建筑工程师需要对建筑整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掌握和控制,确保建筑智能化管理;在对建筑进行使用时,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住户的节能意识,并对智能建筑设备实施节能改造。
3.2 提高建筑人员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其建筑师因不具备专业的建筑技术水平,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智能化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智能建筑的时候,需要对建筑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其能全面掌握智能建筑设备并进行操作。同时,需要灌输节能意识,提高建筑师节能技术的水平,实施智能建筑设备技能技术。
3.3 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建筑行业是资源浪费最大的行业之一,由于我国社会资源短缺严重,所以需要提高建筑人员的节约意识,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在建设智能化建筑的时候,需要采用绿色的原材料,并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节能设备,例如:太阳能、节能照明灯等。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保证资源的节约,避免出现浪费现象[3]。
3.4 加强智能建筑运行管理规范性
智能建筑运行管理在智能建筑的节约性能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建筑设备不完善以及管理效率低等因素对智能建筑造成影响,导致智能建筑出现能源消耗大、智能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再对建筑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需要对智能建筑的运行管理进行提升,从而提高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节约能源的意识不断加强,其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加大的行业,为了符合国家节能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在建设智能建筑的时候,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并对智能建筑运行实施管理,确保智能建筑在智能化的条件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29):226-228.
关键词:智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素质;改善市场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促进智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
(1)增强智能建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在各种评比和考核中增加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以综合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最低价作为评标标准,通过改革公共项目的评标办法鼓励建筑企业创新,并允许智能建筑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从而有能力进一步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智能建筑企业应制定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增强企业创新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长期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企业的战略的形成和完善,将技术创新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使创新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意识的长期行为,并制定创新成果奖励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的开展。再次,企业也应增加科研投入,监控相关技术、相关行业、同行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最新动向,根据企业需求和动力,开展研发活动。
(2)促进智能建筑企业开展合作创新
首先,应增强智能建筑行业创新体系中智能建筑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其他相关企业等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创新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应加强企业与国际智能建筑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外商对我国智能建筑投资的吸引力。再次,政府部门并应坚持不懈地对影响合作创新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增加智能建筑技术扩散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技术创新的应用管理办法,改进新标准和规范滞后的现象,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健康建设、和谐建设的理念,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增加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宣传的力度,并应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技术转让的政策,组织专家关于新技术与企业专业人才进行交流和指导。再次,政府应通过税收、贴息等政策激励业主采用创新成果,接受承包商、供应商提供的高效、节能的材料、设备、施工方案等,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提高智能建筑专业人才素质
对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智能建筑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而技术的竞争来自于人员,人员的竞争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提升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培训,更多的是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水平。
(1)改善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
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应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从本专业岗位分析入手,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2)注重智能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首先,智能建筑企业应该注重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内部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家,定期对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新技术的培训。其次,企业应将长期积累的相关经验等进行整理,把基于个体的看不见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基于企业的看的见的显性知识,形成分享、沉淀与经验的传承系统。再次,要善于把那些有潜力的人才放到艰难复杂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计划地培育和储备好后备队伍。
(3)增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首先,智能建筑协会应该大力开展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组织各企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对技术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的对策。其次,智能建筑协会应对从事智能建筑工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认证,控制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另外,广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与国内智能建筑行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定期组织专家去国外进行新技术队培训,以此来提高国内智能建筑行业专家掌握新技术的水平。
3 改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本节主要从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改进智能建筑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和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三方面来提出改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的一些建议。
(1)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应放宽智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宽进严管”的政策,并尽快健全市场清出制度。对获得资质企业的市场行为采用动态的跟踪管理,主要对其企业中已经获得执业资格的智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核查其注册和在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租、出借、倒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执业资格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就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作为对企业是否继续符合资质标准条件之一。其次,应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智能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培育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成为选择企业的主要手段,智能建筑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信誉、能力获得业主的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那么,企业对信用的追求,必然导致智能建筑企业规范其市场行为,积极履约。再次,对企业准入管理的权限上,应由政府、行业组织、法律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在建立健全全国建筑市场诚信平台以及注册人员、企业、工程项目和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各类企业和注册人员诚信行为标准,健全诚信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实现各地诚信信息互通、互用和互认,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改进智能建筑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智能建筑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应建立智能建筑技术法规管理、公示平台,为实现政府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推进专业化,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推行生产产品准入制度,即对其智能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查、评定,进行把关。对合格者给予质量认可,实行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生产监管。再次,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智能建筑产品的市场管理。实行智能建筑产品质量的登记管理,实行智能建筑产品的检测制度,实行持证销售,逐步推行智能建筑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建立质量检测信息公布制度。定期公布智能建筑产品监测信息,同时成立仲裁、调解中间机构,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甚至职业道德的机构及工作人员施以清出制度。
(3)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当对智能建筑市场行为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动态监管制度,加大对依法诚信经营企业和注册人员的表彰宣传力度,可采取在有关管理事项中给予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发挥动态监管的激励作用。 建立建筑市场监管的指标数据库、信息与共享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及应用模型,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整合、统计、分析、评价及,做到建筑市场的立法与执法并重、市场准入管理与清出管理并重、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管理并重,为建筑市场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晓.企业成长理论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1999.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设计 发展趋势 运管维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职能建筑的发展已经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建筑企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并且还将向着数字化城市、国家的趋势发展。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之中对智能建筑有着明确的说明:将建筑作为载体,同时具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把结构、管理、系统、服务融为一体,以组合的形式提供给人们高效、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称之为智能建筑。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态,但是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之中尚且存在不足。
一、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发展的现况
在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对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说是不得具备了适宜的外部环境,同时还拥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在智能化建筑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智能化建筑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简而言之,只要是依照现代管理方式运转的行业,使用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现阶段运行的智能建筑中尚且存在不足之处。
(一)智能建筑运用情况不理想
1、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技术手段对物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比例较低,建筑智能化作业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部分物业对智能建筑的管理仅适用了一部分的智能化系统,使智能建筑还停留于前一个阶段。
2、众多的智能建筑在落成使用2到3年之后,因为管理维护没有及时的跟进,技术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导致先进的设备无法实现设计,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化系统能力的发挥。
(二)非智能建筑的改造问题
对于智能化建筑来说,非智能建筑的数字无疑是巨大的,在智能建筑投入到使用中的阶段,建筑行业势必将对非智能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造。这样就存在着设计、施工等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对于新建智能建筑更为困难。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对智能建筑的影响
建筑电气是智能建筑的产物,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用多元化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监控以及管理,以此来实现信息及资源的共享。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简称为“4C+A”技术,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建筑电气对智能建筑的运行起到保护作用,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都是通过建筑电气实现的,建筑电气设计贯穿于整个智能建筑之中。
三、智能建筑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系统化的理念
我国的设计部门对于智能化建筑及智能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及理念没有详尽的掌握,特别是在集成方面更是薄弱。设计师的理念相对滞后,设计的重点停留在智能化的系统上,并没有给总体集成及系统后期拓展给予相应的重视。为此,在智能建筑的设计时,必须将建筑使用的实际情况做根本出发点,在满足功能的基本需求情况之下,对建筑的规模、性质作出准确的定位。具体的体统选用时,需要充分的与以往的成功经验相结合,要进行施工各参与方的高效沟通,以此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系统的集成商中标之后,要依据设计图纸进行系统及设备的选定,与自身的使用性能相结合,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之下选取性能良好,成本控制最优的方案。
(二)电气智能化设计的要求
1、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来说,其必须要具备过硬的电气专业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深入的掌握,对最新型的技术能够熟悉,掌握智能化设计的信息等等。通常情况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建筑也是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故此,智能化电气设计时需要与建筑方进行精确的沟通,方能做好智能化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期,对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明确的标注。
2、弱电施工阶段,要对弱电工程施工的时间进行把握,尤其需要重视的就是施工中的预埋作业,同时安排好设备进场的时间,安装之后对设备进行调试等工作。建筑电气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中的重点进行事先的沟通及协调,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正确的指示,对施工进程及验收结果进行保存。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技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综合布线系统(GCS)作为建筑内部或是建筑群落间的网络传输,同时亦是智能建筑之中数据、语言及多媒体通信的平台。其使用高品质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及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形成完整又开放的布线系统。这就为智能建筑及智能大厦中的信息设施提供多个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性,进而进行扩展、更新、重组,为使用者打造了信息时代的体统环境。二是除湿技术。智能化建筑对于湿度的控制已经趋于完善,空调的应用使除湿技术向机械化、技术化发展,但此种方法需要将循环冷空气冷却到露点的温度之下,除湿之后进行加热,再送入室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为此需要开发独立的除湿系统,实现智能建筑节约能源的优点。
3、设计信息的反馈:对建筑落成后弱电系统所需要的空间全部考虑是很困难的。这样就要求智能建筑在设计时预留出相应的空间及管井,以避免落成之后导致设备无法进入的情况,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对于空置的预留空间还可进行其他利用。
(三)智能建筑功能的开发
现代建筑智能化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其节能的特性。国外现阶段使用的一些材料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应,例如:光照、气流、温度、湿度等等,利用自动系统传递信息给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气窗、百叶等,进而实现自动关闭或是开启,这些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及借鉴作用。
(四)智能系统的管理及维护
智能建筑的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国家智能建设的标准进行相关的完善,对欠缺或是空白的法律法规进行填补。并且完善对于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监管企业等建筑项目参与方的资质核验工作,保证参与智能建筑建设的单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智能建筑全面推广、使用的全盛时期还没有到来,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建筑发展来说无疑是艰巨的,同时也预示着智能建筑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对智能建筑的作用不可小觑,需要对设计、维护等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总结,以迎来一个崭新的建筑更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长虹,李茹. 智能化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9(01) .
[2] 林毅宏. 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现状及节能设计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03) .
[3] 王晓东.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 城市建筑, 2013(03).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规范;招投标;验收;监理;质量;检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several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e curr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ndustry exist, such as the industry by the multimanagement, there are codes and standards are not uniform, the bidding work is not standardized, low indexing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the absence or lack of acceptance checks, loopholes, detection of weak consciousness of engineering.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work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ing and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so as to prove the necessi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detection,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tandard; bidding; approval; supervision; quality;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V448.15+1
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
据调查,虽然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快而不稳,管理依然比较混乱,市场竞争无序,工程质量堪忧,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建筑行业受到多方管理,存在规范和标准不统一,常现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由于智能化系统综合了信息通信技术、自控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融合了多个专业,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智能建筑分割管理的状态,安防系统由公安部门管理,消防系统由消防部门管理,供配电系统由供电部门管理,楼宇自控整体由建设部门管理,住建部、公安部、工信部门都同时掌握着各项资质审批发放的权利,各部门分管一块,没有统一的部门加以协调管理。
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众多,设计指标各异,对于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一个安防系统,与其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就有50多本,这其中还不包括地方制订的规章、规范。如此众多的标准中,适用范围不清晰,指标要求高低不一,这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牵制。例如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5.0.10条规定:“在正常工作照明条件下系统图像质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模拟复合视频信号影符合以下规定:实时显示黑白电视水平清晰度≥400TVL;实时显示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270TVL;”而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1.9条规定:“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系统的模拟电视图像质量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应低于400线。”两个标准都适用于民用监视电视系统,都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字之差,要求却大相径庭。同时,集成商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条款不清楚,重视程度不够,投标书、设计方案中常出现过期标准、废止标准、依据标准名称混乱等问题,错漏百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2)招投标工作欠规范,低价中标引发一系列问题;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其招标形式和内容不同于普通土建、装潢类建筑工程的招标,这就要求招标人需要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和设备材料明细。但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招标人都不能完整提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出的招标文件多是粗陋、笼统,有的甚至不提供必要的图纸。当前,大多数集成商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都会采用低价格取胜策略。从投资的角度,招标人也往往会倾向于报价低的投标人。但一位地选择低价,给业主和承包商双方都带来很大的风险。最低价中标的集成商往往会想尽各种理由提出变更,追加投资或更换产品。如果愿望不能实现,就形成甲乙双方的博弈局面,劳民伤财,轻则工期拖延,重则项目失败。有时候为完成项目,招标人不得不追加很多的资金,为此付出高额的代价。
(3)建设过程中监控缺位或把关不力,给工程造成许多损失和隐患;
当前,建设单位很少有全面熟悉了解智能建筑专业的人员,项目建设通常由信息中心计算机专业或暖通、强电专业的人员负责,有时候甚至是土建、装潢专业的人员来管理。这部分人员难以在信息技术、设备产品选型、综合管线、软件系统、数字接口、系统集成等各方面都精通,即使在实施过程中边做边学,也有时间、精力、经验等诸多限制,因此很难承担起工程建设全面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任。建设单位人员专业不精通,不是还有信息工程监理吗?据调查显示,目前弱电工程监理正面临着“政热企冷”的局面,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智能化项目没有委托专业监理单位对施工安装进行监督,仅让土建、安装监理工程师兼顾智能化系统监工,这也为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4)验收环节漏洞多,工作有待完善,工程检测意识薄弱。
工程验收是建筑工程建设的最后环节,是评判工程是否合格的关键一步。由于智能建筑的特殊性,必须进行专项验收。但往往事与愿违,工程质监部门对建筑物的验收很重视,特别是对主体结构、水、电、暖等专业,但对智能化系统的验收比较含糊,同时也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由建设方自己组织的都只是邀请几个技术专家参观指导一下,走走过场,行成一个验收结论就结束了,许多项目在无检测及标准、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匆匆进行了验收,试想这样的系统,如何能保证顺利、稳定、可靠的运行呢?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调试结束后,要进行第三方专项检测,检测结果是评估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目前,项目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意识不强,第三方检测工作得不到落实,许多项目仅是其中一两个系统经过检测,有的工程项目根本就不进行检测。
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检测的意义;
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3.1.1条规定:“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系统检测是智能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说智能建筑存在这么多问题,单靠检测环节来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最终工程质量能否符合要求?智能化系统运行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这都需要通过检测来进行确认,进而提供确切的评判依据。作为检测工作,其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能建筑系统检测范围包括产品及子系统的检测,可以在确认各系统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低劣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行为;
第二、检测机构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机构,具有一定的人员和技术优势,有这些机构的参与,对项目施工单位是一种帮助,同时也是一种震慑,督促施工单位重视工程质量,重视自检自查工作,强化质量意识;
第三,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明确清晰,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合理有效的检测手段,得出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及质量合格判定结论,为项目验收提供强有力的权威依据;
第四、对某一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进场试验检测,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减少系统隐患,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推动施工技术进步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检测和监理的关系;
目前,信息工程监理公司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监理公司基本不购置或只配备少量的检测设备,如1-2台综合布线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更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这与智能建筑系统检测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能力要求相去甚远。当然也有一些实力很强的监理公司或具有监理资质的检测单位,通常这些单位负责监理和检测工作的是两部分人员,两项工作是分开收费的。检测机构一般是相关领域的技术机构或科研院所,通常由计量认证CMA授权、CNAS认可或专业资质,具有较强的人员、技术和设备优势。但检测单位的缺点是一般在工程后期介入,与现场施工过程严重脱节,而这部分内容正是监理工作的重点,由此可见,检测盒监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检测工作是对监理工作从专业技术和制度上的完善和补充。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发展形势来看,建议信息工程监理和检测工作都应进行强化,同时提议检测机构应在工程建设早期就介入,有利于将质量问题控制在初期,把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
(3)检测和验收的关系;
智能建筑工程在施工调试完成并经过一定时间试运行后,应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项验收。但因跨部门的特殊性,目前尚无统一的监管部门来完成全系统的验收。目前,验收形式基本分为行业监管部门组织的单项验收和建设方自己组织的工程验收两种,必须由行业监管部门组织验收的有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这些系统验收前都必须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试。因此,规范的验收工作是工程实施和质量控制、系统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检测对各系统符合性的统一验证,是验收的前置必要条件,也是验收的重要依据。通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威检测,全面深入了解项目质量状况,是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交叉、多系统、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隐患。为实现投资的价值,提高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非常有必要引入智能建筑系统检测,这是当前智能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少军.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10月
[2] 马正祥.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2期
技术应用日趋成熟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代表建筑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建筑产品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功能、质量水平,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的增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正忠认为,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趋成熟,许多技术的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并正向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智能建筑领域的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迅速成长,涌现出了众多人才和一批优秀企业。智能建筑正从观念、人才、生产方式、居住质量和经营模式上,带来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智能建筑作为当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改造提升传统的建筑行业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智能建筑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办公和经营方式。电子办公、电子商务、远程教学、电话会议和物流技术等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概念,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成级数地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行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智能建筑技术在居住建筑里的应用,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居住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
第四,随着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市、数字港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社区成为新亮点
浙江天都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广厦―天都城”是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超大型数字化社区。该建筑群总用地面积为6500亩,建筑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80亿元。建成后的“广厦―天都城”将是一座融合建筑、现代科技、房产、和旅游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城。被列入国家建设数字化社区试点项目的“广厦―天都城”数字化社区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宽带、电话、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总体网络架构,Web & GIS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多种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建筑“节能、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目的。“广厦―天都城”数字化社区具有智能建筑的主要功能,并具有智能建筑没有的某些重要的数字化功能,是对智能建筑的提升和完善及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社区也构成了数字化城市的单元节点,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
据了解,在广州丽江花园、广州珠江新城、上海中远两湾城、苏州今日花园等项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数字化社区的功能。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正忠指出,中国的智能建筑队伍成长迅速,尤其通过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已涌有一批有相当实力、并且有较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以及产品生产企业。据粗略估计,目前从事智能建筑的企业至少3000家以上,产品供应商也将近3000家左右。
经过近10年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建筑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国产产品不断开发,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再加上各地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因此,国内各类建筑对智能化的需求,已基本上具备了技术支撑条件。
同时,智能建筑也呈现了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各类建筑(楼、馆、场等)的智能化工程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8%,有的已高达10%;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投资平均在每平方米60元左右(也将占土建投资的5―8%),如按全国每年竣工面积计算总投资约为几十亿元。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企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管理、市场行为的规范、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队伍的自身建设等,已影响到智能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转,需要从行业上加强管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徐正忠强调,“专业委员会”的每个企业,应该按照ISO9000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企业的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制订自己的“行规”,作为在市场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针对本行业的技术快速发展、队伍中青年人居多、相关的基础资料尚不齐全等现状,必须加强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提供信息。此外,尽可能地组织专家及企业,负责或参与编制相关的标准、规范,提供协会内企业来参照执行。
利用建筑类高等院校自身的优势形成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为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智能建筑信息资料和发展空间,使图书馆实现由以馆藏建设为主转向以特色服务为主转变,全面提升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和影响力。建立具有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实现专业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是走向数字化图书馆道路的新途径。
将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大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信息化与城市建筑已经完美结合,智能因素进入建筑领域乃至家庭生活,和现代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居住社会生活智能化趋势加剧。智能建筑信息不但是我们住宅的一部分,而且是住宅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中心,不论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出发,还是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出发,在我国加强数字化家园的建设,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的基本步骤
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是一种新尝试,一年多来,课题组经过初步模拟和试运行,总结出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步骤,即系统平台选择、模块设计、资源归集和综合整理四个程序。
2.1选择系统平台
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是做好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前提。自建数据库可以选择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选择自主开发软件。平台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数字化资源采集、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3个基本要素,还要考虑方便、安全、稳定等特性。基于以上考虑,该校图书馆选择了自主开发软件。智能建筑数据库是基于Windows.2003.Server系统平台构建的,采用Web浏览方式和检索界面方式,使检索界面简洁、方便。数据库软件采用的是SQL.Server.2005,数据库编程采用ASP技术,ASP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SQL.Server.2005数据库连接,并将执行结果以HT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上。运用JavaScript、Html和CSS技术,控制Web页面的布局和其它特效,从而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最后用SQL.Server.2005工具备份数据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库维护和统计等功能。
2.2构建数据库内容模块
我们构建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包括以下八个子模块:(1)智能建筑新闻资讯。本子模块主要对最新智能建筑行业动态进行标引报道,对最新智能建筑行业信息进行汇总与总结,内容涵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有关智能建筑的新闻报道信息,政府部门有关智能建筑的规划、政策、措施以及会议、培训等各方面信息。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最新热点信息,让读者以最快时间了解行业动态。(2)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本子模块主要收集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政策、法律、政府部门服务的新动态及文献,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EIA.TIA.568国际综合布线标准、各地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指导性文件等。凡涉智能建筑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法律文书资料,不论文献的地区、语种、出版形式、编著者籍贯、何时何地汇编出版或成书、成册都应收录其中。(3)智能建筑相关论文。本子模块主要以期刊和论文为主,首先利用本馆购买的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下载全文,然后查阅纸本上有关智能建筑方面的期刊和论文,搜索网上免费的文献信息作为原始材料。由于本系统只默认PDF和word两种文档格式,我们利用扫描仪及转换PDF文档软件,最终将全文格式都统一为PDF文件格式或word文档,并录入篇名、作者、来源、年期、机构、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摘要等字段值,并提供全文下载。子类目包含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期刊四个方面。(4)智能建筑专著图书。本子模块主要收录与智能建筑有关的电子图书。与国内多种电子图书,如读秀学术搜索的电子图书、超星的电子图书、Apabi的数字图书等不同,该数据库主要收集与智能建筑特色相关较多的电子图书,同时需要将馆藏积累多年的相关纸质图书循序渐进地加工成数字资源,使之具备数据库信息产品的专业化、权威性、系统性的功能特征。(5)智能建筑工程案例。本子模块主要收录一批从节能、安全、实用性等角度体现了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智能建筑工程案例。案例从智能化工程需求分析、设计思想、系统设置、工程亮点、投资回报等角度对每个工程进行了讲解,并配以照片、系统图和国内知名专家的点评,使读者能对工程的亮点与不足有更直观的理解。(6)智能建筑智能化产品。本子模块主要收集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中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所需要的智能化产品,比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的视频监控、安防报警、可视对讲、电动窗帘、智能遥控等智能化产品等。(7)智能建筑专利文献。本子模块主要收集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专利文献。该模块的最大好处在于,如果读者在研究智能建筑相关专利之前,先查阅相关的专利文献,了解当前有哪些人在从事同样的或者是相近的研究工作,了解他们所达到的水平,以及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就可以让自己在研究之中,扬长避短,开拓思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而避免做重复劳动。(8)智能建筑相关网站。本子模块主要链接智能建筑相关网站,从各个途径、各个方面来丰富“智能建筑特色资源库”的内容。
2.3.数据资源收集
数据收集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特色数据库要建成富有“特色”,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特色”,还体现在特色资源的完备程度[[2]祖芳宏,魏瑞斌,宛凤英..安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情报科学,2010(8):1272-1277.]2。因此,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要求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收集文献资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电子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智能建筑行业网站等。电子数据库的文献资源质量相对较高,但网络信息极其冗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故要一一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实际操作中,除了通过正规的渠道订购与智能建筑有关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与专题服务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影视视频资料。有关智能建筑的研究论文,可通过中国知网、方正、维普和一些免费试用的大型期刊网站进行检索下载,注意对搜索到的网上资源进行比较与鉴别,然后按类纳入各个专题。二是与有关智能建筑专业学术专家合作。这些专家长期从事智能建筑的教学和研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智能建筑案例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智能建筑为题材进行毕业作品设计,对智能建筑课题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文献资源的取舍严格把关,充分保证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整合馆藏资源,挖掘、整理本馆智能建筑相关文献,进一步充实数据库内容。
2.4数据资源分类整理、录入、审核与从多种途径收集完文献资源以后,就需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编制,使零散的信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3]夏.亮..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特色数据库建设初探[J].科技创业,2012(5):106-107.]3。首先,根据不同模块下不同子类目所需要呈现的内容,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的筛选。其次,对筛选出的每类文献资源按等级给予一定的级别号,对研究论文按主题名、作者、日期、关键词、文摘等对每条信息内容作深层次的描述,再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录入。再次,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核查和审校,以确保文献资源录入的质量。对于学术专著,需要提供ISBN号和中图分类号;对于研究论文,录入完数据以后,需要提供录入数据和研究论文原文;对于相关图片,只需要提供电子图片本身。通过错误更正和,确保上传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对审核无误的数据在本馆自建的数据库平台上进行上传和。
3.完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管理的建议
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只是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保障该特色数据库有效运行并发挥信息集中和推动智能建筑普及,才能体现其更大价值。此外,有关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的内容、技术支持及服务理念等一系列因素都需要更加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完善建议。
3.1基于试用,不断优化“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在开发和试运行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的同时,要提高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并通过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来收集读者反馈的建议和需求,及时答疑解惑和进行资源的重新调整,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网页留言、QQ留言等方式收集用户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用户反馈的结果,找出当前该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1.1配电设备
整个电气工程的中心就是配电设备,它就跟人的心脏一样,如果出现了任何问题,就装置与人员就不能够正常的工作,降低供电的稳定性。因此,无论是从采购上,还是在调试和安装的过程中,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验收与施工。大楼内的低压、高压开关柜和变压器等装置都是非常先进的。然而,在实际当中,往往会发生低压开关柜里面的电流跟设计的值存在偏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装置与人员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在进行监控的时候,需要认真地检查,跟图纸进行核对,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
1.2弱电装置的功能
在大楼里面的弱电装置是比较多的,应当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各个弱电子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通常来讲,监管人员不能够精通各个智能化的系统,需要在搞好线管的时候,重点监控系统装置的功能。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专业人员之间的竞标,能够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功能,然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常常会不使用一些功能,因此,管理者应当加强监控。
1.3安装母线
在运行的场地当中,确保母线放置在一个比较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务必检查密集型母线的绝缘性能。在安装母线之前,需要检查母线内全部线路的受潮湿程度,以防止成品被损坏。母线应当跟开关的装置连接起来,并密封好母线的连接位置。
1.4子系统间接口
智能建筑机电装置的控制器和受控的装置间通常是互控的,比如装置间的控制和系统间共享信息。多种控制信息网络的相互联系与系统间的报警,都不可缺少装置和系统间或者是装置间的硬、软件联系,都不可缺少对接口实施处理,以确保能够稳定地运行,然而,常常会由于技术标准不一样和对系统的需要不清楚,各个承包商子系统间接口的界面不一样和技术不够发达,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
1.5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是由信息资源、主机、路由器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利用该系统可以创建远程数据的通信网,以跟国内外进行联系,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仍然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并使用系统集成的技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管理方面,将会使用人体识别和智能卡的技术;(2)共享性的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在以后的智能建筑当中实现,换言之,利用计算机、场地的总线、网络的总线和web技术的三层结构达到智能建筑的功能、软件界面和网络等的集成,从而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智能建筑里面的一切装置进行科学地监管;(3)在弱电技术持续进步的前提下,智能建筑能够使用越来越多的通信网络、整体布线、建筑装置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等系统以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标准,这必将是未来建设智能建筑的主导方向。最终,智能建筑在弱电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达到图形、视频、声音等的统一使用;(4)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当中的通信技术也在持续地进步,伴随着ATM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通讯还是会朝着网络化、高速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5)越来越多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将会运用到以后的智能建筑弱电领域,并进一步地健全智能建筑的办公、通讯、安全等功能,利用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信息与通信的网络系统能力能够建成技术含量更高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且能够建成符合我国人类居住条件的楼宇管理系统。
3结语
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大力开展建筑产业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筑管理系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质量与效益。智能建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多带来的必然产物,充分实现了建筑物的信息化与人性化,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新。当前智能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提升管理系统是最直接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何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管理中,是现代智能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0前言
社会不断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国民经济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由此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最求逐渐增加,智能建筑便是其中一项体现。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建筑人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为人们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便利。智能建筑事业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于优化智能建筑的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强大,这将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下采用科学手段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做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必将极大的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1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简述
1.1概念分析
智能建筑是将传统的建筑实现信息功能化,使建筑更具有独立信息处理能力,更人性化、智能化,对智能建筑进行互联网与控制技术的管理,被称之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智能建筑由于涉及到众多的信息技术与结构组成,所以将智能建筑的管理规划为多个子系统,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等多个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与信息实现共享,同时进行资源的集中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
1.2特点分析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进行智能建筑的管理将是一个难题。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整理、监控等功能上的实现可有效的利用到智能建筑中,不止是实现了直接的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智能建筑的远程控制[1]。智能建筑系统中分为多个子系统,各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功能,全方位的实现智能建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对每个组成结构的监控与管理,将智能建筑各子系统实现集中处理。
2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组建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组建是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的结构,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进行,将传统中繁琐的客户端集中统一管理,智能系统中的各主要功能集中到服务器中,客户及安装浏览器便可直接实现系统的研发与使用,同时可以进行问题的处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的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类文本与图片以及视频等资源,通过对资源进行访问可以直接实现对智能建筑的远程操控。采用此模式的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用户在操作时极为简便。
3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管理具体应用
3.1互联网信息支持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得此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中也得到了提升,网络世界是一个极具自由的世界,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所以在进行智能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从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2]。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可采集的信息包括新闻、在线学习与网上购物等,极大的丰富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层次,提升了智能智能建筑管理中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生活。
3.2监控自动化实现
智能建筑中,消防、供水、电梯、监控等都可以经由传感器来实现,进行数据的采集、编码、解码然后输送到主机,实现对智能建筑整体运行情况的掌握。管理者可以随时观察智能建筑的整体情况,对智能建筑中各个结构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确保建筑中个结构的正常运行,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智能建筑的监管,例如在建筑中暗装摄像设备,实施监控建筑内的画面,进行对家居的实时关注,达到远程操控的效果。
3.3安全门禁系统实现
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城市内人与人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强,例如现在小区内甚至是上下楼的邻居都鲜少有熟知的情况,为确保居住用户的人身安全,通常在建筑中会采用门禁系统。在门禁系统的实现中互联网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非触模型的智能卡技术,非持卡人员不能进入到建筑内部。基于互联网的监控技术在门禁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住户出入情况的了解,在发现异常情况下可以留下视频证据,为建筑用户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3.4停车管理系统实现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得以保障,人们开始最求生活品质,购车欲望也随之增强,建筑中用户的车辆逐渐增加,停车管理成为用户的主要生活影响,也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环节。通过互联网终端服务器技术的使用,可以在车辆进行出入时借助智能卡进行统一管理,不持卡者将不能够停留在建筑内部,极大的减轻了停车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在管理质量上也得到了提升[3]。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车辆进出的数据会有阶段性的保留,如出现车辆丢失事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查看,保障了用户的用车安全。
4结论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不仅是建筑事业的发展,更是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彰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市场迅猛的发展,对于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安全方向上的提升,更是在用户便捷操作与远程操控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所以需要对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做出调整。用户在进行更为便捷的建筑管理的同时,进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主要在于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与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促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不断发展。
作者:杨江南 单位:海南智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琚娟.基于互联网构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智能建筑,2014,02(06):51-53.
关键词:智能;管理系统;集成;网络数据库技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工业控制技术等概念的不断出现和深化而出现的新的概念。随着新兴房地产事业的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伴随着居民对于智能建筑的新的需求。这种智能建筑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通过对于智能楼宇的相关设备进行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综合,以智能邮电建筑系统来实现对于整个建筑的管理和控制的。
一、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使用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信息化的浪潮,作为城市网络信息管理的新的概念,智能楼宇或者智能建筑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针对这个概念,根据美国的智能建筑学会的观点认为:智能楼宇是指经营、装备、服务和建筑这四种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优化以及综合使用而达到的一种最优的效果,继而为民众带来一种高功能、高舒适以及高效率的现代建筑。
对于建筑物来说,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考虑到以后的管理和经营问题。建筑物本身以及其组成部分都是有自身的寿命的,所以及时的做好建筑物以及附属部分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保证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关乎到普通民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目前,实现系统的集成管理是管理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要求。这不仅出现在工业控制、设备工程、管理领域以及先进制造各个方面。因为智能楼宇的开发和利用会紧密的影响到各行业的技术人员、企业家,同时也会提高出售房产的成交率。其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效益是十分吸引和有意义的。
建筑业作为中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的行业,而且目前国内房价一直走高的趋势,进一步的开发先进智能的楼宇建筑,通过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综合管理建筑物。使得智能楼宇的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
二、智能建筑相关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不断的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行业,而国民经济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建筑物,因而运用先进的管理互联网控制技术来控制我们的建筑物的相关管理,也是更加科学和有必要的。全球化的深入也不断深入,对于起源于80年代的美国智能建筑,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大大提高了智能建筑的信息化管理。
这座最早的智能大厦总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0万多平方米,有38层之高。针对内部的客户都不需要自带相关的办公设备,便可以方便的得到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语言通讯、科学计算、市场行情以及情报资料等一些所需要的检索信息。同时大厦内部的防火、防盗、供水、供电以及空调等公用的设备都实现了由电脑操作控制,使得整个大厦内部的管理更加的便捷、科学。这对这种先进的智能管理建筑的技术也纷纷的被世界上其他的发达的和发展中的国家所引进并开始投入使用。美国在90年代又开始研发实施其信息高速公路的研发。据相关的统计显示美国目前改建以及兴建的办公楼大概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是智能楼宇建筑。
所谓的4C技术主要是指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图形显示技术,他们同时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特点和标志。我们通过相关的实践和研究将4C技术综合运用到智能楼宇建筑中,从而实现建筑物内部的综合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智能化的商业中心、智能化管理的厂房以及智能化管理的办公室等。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亚洲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不断的提高。同时建筑业也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兴起并且占据着交易市场的重要的份额。继而引进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建筑也是发展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韩国、日本、中国的港台地区以及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都成为了世界智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推动力。
三、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实现
作为建筑物一旦投入使用就必然会面临着使用寿命和保养问题。为了保证智能设备中的管理设施的高校运行和使用,提高其使用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于智能化管理的集成。必然也要用到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为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主要是指通讯自动化系统、设备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大系统,以这三项智能化的系统为基础,通过结合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相关的技术继而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楼宇的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
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系统集成,主要是包括网络集成、设备集成以及应用集成三个方面。同时随着智能化楼宇的发展和深化,继而也促进了信息集成化的进程和使用范围。而智能化楼宇的四大系统主要是指应用软件系统、多媒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弱电系统四个主要部分。
四、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市场也不断走向世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来进行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市场化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不断呈现走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同样居民的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对于智能化建筑同样也是世界市场化推动,进而也同样带动了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的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南京的金鹰国际商城、上海的金贸大厦等等,最初的雏形则是在北京。据相关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拥有大概2300多座智能化建筑。而目前国内的智能化建筑市场也不断由智能大厦转向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比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音乐厅、博物馆以及会展中心等。
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因而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还存在还多的问题和不足。建筑物内部的智能化管理相对的落后。主要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设计方、家住房以及物业方三个方面的管理的脱节,作为同样是一座建筑物的三个主要施工管理方面,必须应该做到相关的数据以及管理上相互的沟通以及合作,才能保证整个楼宇的信息化管理方便的运行。再者是一些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上的漏洞。相关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运行系统的培训,导致了智能设备的管理浪费,同时对于建筑物使用者也存在很多的使用隐患。再者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单纯的认为只要是智能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就能够保证智能化管理的正常进行。并没有意识到物业管理环境的条件良好才是真正保障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总结:
针对智能化楼宇的系统集成管理,我国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因而还存在还多的问题和不足,这必然要求相关的建筑行业专业人士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改进我们目前智能建筑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不足。加强建筑行业中相关部门之间的连心和合作,真正的实现智能管理的一体化进程。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智能化。只有这样才真正的能够方便民众的使用,真正的实现智能化建筑应该有的便民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利梅,童明俶.现场总线及其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07)
[2] 孙君曼,张梅峰,扈刚.LON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远程监控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