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教不重学
高职教育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对课程教学评价传统是就教师评教师,对教师要求与评价目标内容单一,没有系统性管理思想,一般来说只要教师按计划课时设计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完成基本的硬件方面的教学资料和软件方面教学要求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评价,与施教对象完全割裂,与高职教育立足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联。客观地说,曾经落后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被视为“先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掌控学生,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早已失去吸引力,过于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评价对象的单一性必然会与实际脱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产生的弊端是:
1.评价主体趋同化。因为上述评价只是针对评价主体中的一方――教师的“教”的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框框要求,将学生排除在外,很难产生针对学生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2.评价目标体系片面化。传统的评价重点:一是放在对教师在备课的考核,如资料准备情况,知识丰富程度,讲课的总体设计;二是放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方式、课堂组织与管理,虽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但这种考核结果只能导致硬件不硬,软件更软。
3.评价手段单一化。一般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近些年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检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都有检查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师按检查者的喜好调整教学,而非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4.评价结果的静态化。在对教学主体评价一般是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结束后给出评价结论,对教师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不做考核,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由量化的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衡量,有失公允,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分不重能
至今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坚持以考试考核通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复述,对知识点转化为各种类型考题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是基于知识本位的思想,诱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放在追求高的考核分数上,加上现在的学生评优、评奖、评助学金样样都与分数挂钩,浮燥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看重,高职教育中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也被学生习惯性的接受。其实分数和能力不等同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对学生考评环节融入有效的技能考核设计,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教与学评价与实际脱节结果导向是重知识间接传授轻直接职业技能培训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现的教与学衔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此产生了评价教师“教”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试卷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将课程的一次性考核评价分解为多次考核评价等,也没能解决施教中学生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是以理论性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间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直接的操作训练被间接知识接受程度的考核替代,学生的理论考核既使通关或者成绩优秀,面对实际岗位的简单业务操作也是无所适从,更勿需谈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高职课程评价理念必须改变,应该立足于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于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应体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涉及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体现的实践教学特色也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尽显各自风采,因为它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评价标准及试卷过关性考试的学生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地位冲突过程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意避免产生的问题:一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不统一。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培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但难点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克服这一难点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严峻考验。二是避免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容易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三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的短期性。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较长的反馈期,实际执行中很容易简单地以教师的项目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二)体现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点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时代特色的应该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沿用普通高校的学科标准评价高职教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评价目标与评价系统性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此目标实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要素就涉及到校外两方面,教学实施的载体及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都关系到学生的技能的培训,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既要针对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标准,又要系统考虑目标实现涉及的多个要素。
2.评价规范与评价灵活性结合。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时要遵循国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严格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标准。但也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不同课程的的特点,保证教学评价管理的严肃性。
3.评价科学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内容体系的科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说评价体系设计不能只激发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而是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产生的学生动力机制建立,也就是要考虑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二是面对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
4.评价制度严格与评价的可持续性结合。建章建制是课程教学评价完善的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因为时展带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三、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应该是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传统评价体系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再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下的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括理论评价与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理论评价体系对不同高职院校来说内容有所不同,但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即课程教学评价中都包含了能否将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惯穿其中,能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等等。然而,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操作性、适应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借力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完整、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评教与评学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即是它的产品,系列化课程成就了一批批“产品”。只重产品的制造过程,不重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质量,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评教是对产品制造的监督评价,评学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评教和评学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独立的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硬约束即是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分数做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小,也因此禁固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推给了企业,造成了高职毕业生不好用、不经用的局面。问题之一就出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如果教师以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学生评价,可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改变毕业生不中用的现象。教师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阐述等表现给予主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关键词:国防教育 军事技能 训练 课程教学 评价体系
一、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
当前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死记硬练。(2)现有的考核模式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3)对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弊端。作为国防教育中重要环节――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由于其特有的项目多元性、时间阶段性、考核指标的可变性、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稳定性,至今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其他课程相比,军事技能训练由于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同,训练项目的不同,各校训练场地、训练条件的不同,造成课程体系的差异性、随意性较大,教学效果不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因此,为有效地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操作,使军事技能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合理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各高校在省教育厅体卫处的组织下认真制定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从军事技能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手段的特点,以国防教育观从培养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出发,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官教学业务水平的需要。从军事技能训练多目标、多功能、多项目的要求来看,课程评价体系应从训练前早作准备,要把军训教学组织方法的应用、训练课程教官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训练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军事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要既评教官,又评学生。师生教与学的效果,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二者结合应用,才能客观地评价军事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质量。在评价体系设计时应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
三、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专家评议和数理统计采用加权多指标综合测评法,设计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表。(见表1)
表1 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表
■
注:(1)军事技能训练教学质量评价共有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2)各二级指标满分值为100分。总分满分值为100分。
四、构建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把握的问题
军训考核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三大条令”“军训制度”等理论性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组织理论考试。对军训征文、训练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根据规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宿舍内务,按规定考核。(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学校应组织教官与学生座谈会、教官与班主任、辅导员座谈会,这样能使教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要求,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2)量化考核与模糊考核相结合。应着重思考如何量化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学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因军训项目较多,场地安排也各不相同,这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较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官、教师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进行控制。以宿舍内容为例:公寓中心、人武部、教官每天上下午二次对受训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考核,逐个检查每一个宿舍的内务、卫生情况,将每个扣分点登记在宿舍内容考核表上,学生每天都可以根据扣分点进行整改;军训结束前由军训团部进行公寓内务检查评比。有了这样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军训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4)对实践性的军事技能项目:如军体拳、队列、射击等项目,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五、结语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07-01
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传统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不再适用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检验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使之不断完善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以现代信息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代替传统落后的评价体系。
一、传统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
传统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更加注重的是总结性评价和知识性评价,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就是期末的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后作业,即学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是(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40%),所有成绩均由教师一人评价完成,与一直接触到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差不多,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导致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并不清楚在高职院校学习与在普通高校学习,及与在初中、高中的学习有何不同,仍然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没有要多学些技能、走出校园就能够零距离上岗的意识。因此,落后的评价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甚至职业理想,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和能力的发挥。
二、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自我诊断、自我认可和自我完善,他评是教师和同学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性,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增加课程的参与度,促进评价指标体系的日趋完善,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的内容更容易达成共识,并真正实现以评促改。
2.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理解为是对学习者的综合性评价,重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教学最终效果的评价,它是对被评价者的最终判断,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可起到调节、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观察学习者适应和进步的全过程及最终的教学效果。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科学性是评价指标符合高职课程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分平时和期末两大模块来设计指标,平时再按照具体教学环节设计课前视频学习、课堂学习过程、课后效果总结三个维度设计一级指标项,即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三大方面展开评价。可操作性是在确立的一级指标项下的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在完整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化易操作,即简单易行。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遵循上述评价原则,分平时和期末两大模块,构建了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每一个指标项的具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下图:
题,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教学质量 监控 评价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各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成了各个高职院校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建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旅游英语课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1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通过学校教务处、系部或旅游专业督导组等督导机构,按照相关的监督程序,对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教学调节,以确保旅游英语教学工作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
旅游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促进规范本专业教学管理、全面保证教学质量,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意识的增强。通过督导组织不定期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情况,对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和效果进行判断,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为教学过程的反馈调控和决策咨询提供可靠的信息。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得以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达到旅游英语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1.2 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因素
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等,具体包括:旅游英语教学硬件设施的利用,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观念的更新等等。
2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1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现状
近几年来,我院加大了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关注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各专业教学实训室等,完善了校园网络系统,尤其是教室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教学的实时监控。同时,成立了以各系推选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进行不定时的教学、教学文件、听课评课等的督导和意见反馈。学院教务处、各院系还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教学情况访谈,了解实时教学效果并进行反馈。每学期的中后期,对于每个班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量化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数和学院排名。以上种种的做法都表明了学院领导层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视,也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系部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细化和实施。从去年12月以来,应用外语系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就把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作为学院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是对我院应用外语系11级旅游英语班学生、12级旅游英语班及外语系专业教师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
2.1.1 教学硬件设施的使用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11级旅游英语班和12级旅游英语班调查显示,超过91.6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可以使他们对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感兴趣;超过67%的学生和教师都表示在多媒体教室或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导游实训或模拟景点讲解,可以使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2.1.2 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我系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队伍包括:副教授以上职称3名,讲师5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50%,在读硕士占50%;具有“双师”素质者3名;旅行社挂职者2名;到目前为止,本专业教师队伍在旅游英语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省级规划教材一本《导游服务英语》(学生评价教材满意率达到91%以上)、课题结题2个,旅游英语教研论文等。通过对15名外语系专业教师的抽样调查发现,61.54%的教师表示我系的旅游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情况(综合考虑:学历、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因素)良好,而30.77%的教师则认为这些方面尤其是“导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都有待加强。
2.1.3 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现状分析
学校教务处统一实施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即时效果和教学特色等几方面评价指标。通过调查,超过83.33%的学生和61.54%的教师都表示对于这套评价体系和指标满意。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同事的课不少于6节课,并对听课教师的教学总体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专业教师同事之间听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师教态、精神状态、语音、语言运用、对问题的阐述情况、重难点、对内容的娴熟程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与启发、是否调动课堂气氛、是否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以及学生上课的情况。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认为这套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半年以来,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除了实施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之间互评体系之外,还成立专业督导组与学院督导组一起对专业教学进行教学质量随机抽查,及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确保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2.1.4 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观念更新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质量都与学生的A/B级、四六级过级率、课程考核优秀率等量化考核方式直接挂钩,而忽视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旅游英语专业学科组建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这半年以来,改变了以纯分数定学生能力的看法,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收集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从市场需求和旅游英语职业技能角度出发,培养掌握导游服务程序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处理复杂多变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的、具有较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调查显示,超过91.67%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师的《旅游英语》课,他们有较多的英语语言运用机会,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能够得以发展。此外,50%以上的学生表示本学期有去旅行社或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实践学习机会,如:本学期已选派一部分学生去服务博鳌论坛,去迪拜、新加坡实习等,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运用也能够得以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课程考核和对学生的即时、有效的评价体系。旅英班的日常对话或景点讲解的实训考核标准包括:学生的着装、表情、肢体语言等外表评价,语言流利程度、用词准确等语言评价标准,连贯性、讲话方式、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等十几项的综合评价考核。调查显示,91.67%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对于目前实施的《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方式满意,并且认为考核评价的标准制定规范、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口语能力。
2.2 我院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1 提高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良好,仍有30.77%的教师认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因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地从市场和职业角度培养人才,以便更好地建立动态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需要教师不断地到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调查后发现,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学校给予专业教师更多的企业挂职锻炼或“双师”型素质师资培训的机会,以便于更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2.2.2 改进旅游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
虽然被调查的全部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和大部分教师认为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满意,仍有38.46%的教师建议在此评价基础上,学生应给予教师具体评语并由系统统一时间发送到教师邮箱,以便于教师及时反思及调整。调查还显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绝大部分的教师赞同教师的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为基础并定期集体研讨的做法。
关于对学生考核评价方面,超过66.67%的学生都表示应该让他们自己也参与到旅游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中,并占一定比例分值,这样做,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应该采取形成性考核为主加终结性考核为辅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更有利于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2.3 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大部分的学生表示,通过本专业的实训课学习,及网络资源的学习,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但仍有部分被调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表示,建议学校或系部与更多的旅游企业合作(如:“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增加本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校外旅游企业实践、实习机会,使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语
通过对半年以来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本专业基本上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且实施情况良好。而以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
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实施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动态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才能使旅游英语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
参考文献:
[1]方惠坚,等.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这次课改被誉为课程改革的一次“革命”。但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到迷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编制的意图,甚至不少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在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此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至为关键。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笔者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外的教学评价的一些模式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即维度一:X教学计划方案评价;维度二:Y教学指导过程评价;维度三:Z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维度一: 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
教学计划方案的评价是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相一致来进行评价。它包括以下内容:
(1) X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 同时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
(2)X2教学内容设计的教育性: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同时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3)X3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 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4)X4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实践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同时教学计划中是否考虑到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机会。
(5)X5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趣味性, 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安排上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趣味性, 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X6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按计划开展。
(7)X7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贯彻统一原则。不管其按照“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情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
(8)X8教学内容设计的现实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维度二 : Y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
教学指导过程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 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指导过程的特征评价应考察以下五个方面:
(1)Y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 又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要浓厚、求知欲要强。
(2)Y2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实践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促进体脑合一, 知行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示范指导作用而不是越俎代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提供充足时间,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态度认真, 积极主动。
(3)Y3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广泛、融洽, 学生乐于“发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 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 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 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 活动气氛民主活跃。
(4)Y4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整体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体效果, 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5)Y5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创造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指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鼓励学生表现自已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乐于创新, 敢于质疑,有创造性教学成果。
(6)Y6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教育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求实、求真;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能体现出团结友爱,和谐文明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维度三 : Z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最终能直接证明课堂教学的价值是教学活动开展后所产生的效果, 包括一系列价值事实, 其中有的是教学计划设计的预期效果, 有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教学指导效果既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也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
(1)Z1集体进步效果: 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 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 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 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2)Z2学生个体发展效果: 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 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 学生乐于“发表”和“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有创造成果, 又要关注间接效果, 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Z3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比。外显性效果多用与课程学习的知识性评价,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易于操作,可测性强。
(4)Z4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内隐性效果是相对于外显性效果而言,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坚强意志的培养等无一不渗透出内隐性特点。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崇尚人文精神等对学生内隐性效果的实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风。
新课程开设以来,其评价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没有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评价参照系。以上所构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下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开展实验, 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一、建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列为高校本科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建立和完善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本科课堂教学效果,为高校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专注于培养和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类课程是艺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反映。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差异较大,课程研究强调个性化特征,更注重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发挥其创造力,想象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科学构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1.单元制授课。基于单元的教学是艺术设计课程的共同特征。此类课程一般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只有连续授课,学生才能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在绘画及设计作品课程中,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里完成作业,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思路连续创作。教师只能通过关注持续的创意指导来掌握课程的本质。根据课程的先修后续,一门课程集中学习完毕,才能开始下一门课程的学习。这种集中的培训和指导,有利于连续创作,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2.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艺术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内容和扩展内容。基本内容是基于课程大纲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扩展性内容即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理论,经典及流行作品的研究及介绍以及针对学科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做出的调整等。扩展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3.实践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还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学时。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理论,开阔眼界及思路,强化专业技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强调以实践为导向,讲课与练习相结合,个别讲座,技巧展示,作品欣赏和评价等,成为这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充分考虑艺术设计类课程及师生特点,强调优势并使用不同的指标系统,使其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课程,适用于所有评价客体进行评价。该评估系统简单,便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应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体培养目标,并在评价中纳入相应的要素。2.有效性原则。多数高校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期末进行,鉴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集中授课的特点,很多课程在几周内已经结束,到学期末时学生印象已经模糊,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适当地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内容等做出调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3.多维度原则。多维度评价既包括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各评价综合考虑,结果才能客观公正。4导向性原则。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测,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其指明改进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四、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讨
1.评价指标设置凸显艺术设计类课程特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衡量教学水平的标准。艺术设计类课程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不同评价类型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中,督导评价,侧重于艺术教学的常规评价。与普通教学活动相比,艺术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做到因材施教也是考察的重要指标。学生评价中,对于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应设置更大的权重。2.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艺术类课程一般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也包含部分实践内容;集中实践环节则是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高比例的实践学时体现了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课程评价应采取与理论课程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是否有完整的实践计划,实践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是否有明确的实践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是否有安全意识;实践要领是否讲解清晰、准确、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操作;讲授内容是否涵盖前沿的艺术理念和实践技能;是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设计能力的培养等。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无法像理工科一样做到全面量化,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设置个性化描述的问题,以便于评价者充分发表意见。同时,评价指标不应一成不变,应适时在师生中广泛收集意见,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保证评价结果真实有效。3.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艺术设计类课程单元制的授课特点,在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周期上,应当打破传统的由学校层面在学期末统一开展评价的方式。既要有结课和期末等定期评价,又要有课程教学中的随机评价。可借助网络教学质量评价平台,在授课过程中由任课教师发起即时评价问卷,教师当场了解学生及听课教师的建议,以便在下节课中针对意见作出反馈。4.注重结果跟踪及反馈。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结果应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教师,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地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出有针对性地改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任课教师对于评教结果做出的改变一方面应通知到参评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意见被教师认可和采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也可组织督导或同行在后续的学期中复听该门课程,检查教师是否在不足之处进行了改善。5.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在学生评价方面,要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价值观等都会对评教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等评价结果相结合,才能获得相对准确的评教结果。教学管理部门应科学地运用评价结果,针对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教师,需实际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同时派出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帮助其分析原因,改进教学。针对评价得分较高的教师,应当继续保持,总结经验并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交流分享,继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于一所工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构建便捷实用的教学质量全程性评价体系,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除了可以促进地方乃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外,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环节、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应用型大学工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评价主体
评价活动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构成,通常分别称之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评价客体已明确为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确立既要有较广泛的参与性,同时也应具备真实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笔者选用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和教师自我四因素为评价主体。
1.学生
教学质量是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之和,因此学生自然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但其评价有以下弊端:
数据量大。同一课程有多个教学环节,而高等院校的选课制度导致不同教学环节的学生可能不一样,即使针对同一个教学环节,参与评价的学生数量也比较庞大,从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数据量将会是庞大的。
差异性大。学生在评价教学质量时,受外界干扰少,评价最为客观,但对教学目标不清晰,评价认识不到位,即便对于同一教师的同一教学环节,也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随机性大。较多学生认为自己个人的评价无法影响最终评价结果,或是认为课程已结束,评价与否对自己没有意义,对参与评价的环节不在意,即使教务系统设定要先评教后查分,许多学生仍然是疲于应付,根本未看各项具体评价内容,部分学生甚至为求快乱打分。因此,学生的评价中有许多失真的数据,且目前还无法具体识别失真评价,导致最终结果的客观性有很大的随机成分。
为解决以上不足,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时,评价指标仅设置为一级;其二,评价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直接分为五个等级让学生选择评价等级;其三,学生个体评价的权重与其自身学习成绩相关联。
2.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组应由多名同专业的教学专家和少数非专业行政人员组成,其中应包括评价客体所在系的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教学督导的评价相对于学生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评价时更注重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是,教学督导组的评价次数一般不是太多,因此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教学督导组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进行随机抽查,数量可为该教学环节总课时的5%左右,其评价等级也分为五个等级。
3.同行教师
对同一课程,可有多名教师承担,这些教师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同行教师评价对授课内容和教学要求比较熟悉,相互之间便于直接交流,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从事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师常常数量有限,且评价受非教学因素影响过多,导致评价的随机性和主观性成分增大。
因此,同行教师评价时,将评价主体的范围扩大为整个系或者工作室、实验室,评价等级亦分为五个等级。
4.教师自我
教师对课程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形式。理论上来说,自己是对自己工作最了解的人,所以教师自我也应是自己教学环节的评价主体。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较强,需谨慎此项评价的权重。同前述评价主体一样,评价等级亦分为五个等级。
二、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即为教学环节,工科专业的较多具体课程可分解为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以土木工程为例,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外,还有野外实习、课程设计、室内外试验等。
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作为学时最长、内容最多的环节,是评价体系里的最主要内容。在本文的评价方式中,不针对理论教学中的某个细节单独评价,而是针对该环节整体直接评价。
2.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单个课程实习次数有限、总课时少,但是有其自身的重要性;第二,野外实习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应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第三,过程参与者的层次不全面,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其他人员参与的可能性较小;第四,野外实习考核通常以学生的实习报告为主,其不一定能较好的反映教师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水平,结果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较小,因此其权重的最终结果需注意,不能过大。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作为工科专业众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独有环节,其重要性不亚于课堂理论教学。该教学环节的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学生运用理论的实践,虽然课时不多,但学生工作量一般较大,教师的指导负担也较重。与野外实习不同的是,课程设计主要在室内完成,安全隐患小,且成果质量与教师指导情况相关性较大。
但是,课程设计是教学督导评价的瓶颈,由于课程设计往往学生分散工作,教师指导时间也不宜定时,因此课程设计过程不容易被监督,只能通过结果来片面反映,使得教学督导在这一环节评价的权威性降低。
4.室内外试验
室内外试验通常是理论课程中的一部分,但是也有大型的系列试验单独开设课程。室内外试验与野外实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难以单从成果判断该环节的教学表现,且其相关性比野外实习更小,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候要注意找到关键因素。
三、评价方法
使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地剔除主观成分,利用科学的定量手段刻画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定性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合理确定教学质量最终分数。
式(2)中, 为评价环节权向量,设单一评价环节所占权重为 ( ,代表评价环节,分别为理论教学、野外实习、课程设计、室内外试验); 为评判模糊矩阵,由单一评价主体针对各个评价环节先进行分级评价,而后统计各个评价环节在每个等级的频率所得,其中学生评价的频率结果硬根据评价学生的自身成绩作出相应处理,即将某一分数段学生评价的频数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倍再计算频率; 为评判集,根据规定的评价等级量化构建。
评价环节权重 和评价主体权重 的确定方法一致,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现两种权重统一用 表示。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将评价体系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为简化计算,认为评价环节相对于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重相同。由于本文中评价主体和评价环节的评价指标数均为4,由此可得出判断矩阵 ,采用和法计算
在计算后用模糊数学中的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当一致性比率
四、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美操 模块化
一、前言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西方心理学界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1]。模块理论认为,如果一个问题由多个问题组合而成,那么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将大于分别考虑每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之和。依据模块理论,笔者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将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划分为专项基础内容和专项能力拓展能容两个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又按其功能划分成学校教学与训练、社会健身指导、体育表演设计编排三大模块的教学模式。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教学与课程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论著,查阅近10年来我国有关模块教学、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相关论文。
(二)问卷调查法:对从事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相关专家对健美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制定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有效回收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93.3%。
(三)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统计。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专项课程模块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明确模块化学习的目标,督促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转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是模块化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模块之间不同的授课顺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模块的教学顺序。根据问卷调查,100%的专家认为专项基础模块应在课程的最开始完成,78.6%的专家认为完成专项基础模块之后,专项能力拓展模块应按照社会健身指导模块、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顺序进行。首先完成社会健身指导模块的学习,能让学生尽早参与到健身指导实践当中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必修内容,把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安排在教学实践前最为合适;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学习对学生专项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排在最后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能力训练都得到了相应整合,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能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目的与意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根据每个模块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是实现模块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健美操专项课程模块学习的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是评价课程效果的具体手段和方式,评价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维度、全面的评价方式,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及标准的设计
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对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习与评价一一对应,才能使评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这里统称为专项知识指标;再者,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即学习的过程也应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情感,即情感态度指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专项知识的各项指标评价的标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专项知识指标评价标准
五、结论
(一)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功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专项基础模块应在课程的最开始完成,专项能力拓展模块应按照社会健身指导模块、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教学顺序进行;
(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模块化教学可选择专项知识指标和情感指标对进行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96-02
新课程需要的数学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同时要具区别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具有科学的前瞻性、理论评价体系的缜密性、数学学科的高端性、课堂民主化人文性、数学教与学的双关性、评价系统的量与质统一性等,数学教育评价类型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连续性评价、离散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性差异性评价。教学评价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新课程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是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识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理念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的“学“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为此,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评价标准: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获得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学生数学抽象的能力、数学符号变换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的根本目得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教学,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法去学习数学。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使未来的社会公民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优等生和差生、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普遍提高;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好的但有区别的数学,使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须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其目标也是多元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确立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评价的学生主体性的指导思想
动机心理学和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动力。当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被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起学习与发展的动机。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当前的教学评价应“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及时反思、多元感化。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这是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更是学习中勇于探索的大胆猜测。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我是这样评价:“你能作出这样的大胆猜测,这是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表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