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年均增长率为近百分之十。就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来说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同时我们要明确,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如何恰当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
经济增长质量,说到底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显然,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总体上讲,学术界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效果和经济增长的效率,是一种优劣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从广义角度来讲,各个学者尽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看法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但仍旧有不少分歧。如刘树成(2007)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是指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发展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马建新、申世军(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协调性。钞小静和惠康(2011)进一步将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概括为: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等四个方面。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测量经济增长质量,学术界一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法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一般来说,采用狭义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学者大多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而采用广义经济质量定义的研究者往往使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具体包括代数指数法、索洛剩余法、隐性变量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具有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结构作先验设定,不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较多采用。然而全要素生产率法在测量经济增长质量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郑玉歆(2007)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生产要素即期的经济结果,没有考虑要素的长期性,其测算难以避免投入和产出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目前主要有熵值法、相对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四种方法。其中相对指数法没有考虑各分项指标之间也许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熵值法未能较好地反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它们均有各自内在的缺陷,而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两者都是依据数据本身的特点而非人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和设定权重的主观性(钞小静、任保平,2011)。
上文简要叙述了理论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接下来对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进行综述。
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质量:
江小涓(2002)认为外资既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也可以提升存量资产的质量,进而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而汪春、傅元海(2009)运用统计分析和协整分析都说明FDI 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表明FDI 主要是通过直接方式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此外,FDI 的正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在统计上也不显著。
五、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
刘亚建(2002)阐述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生产力因素, 认为科技竞争力对于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和教育投入,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刘海英等(2004)在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基础上, 对人力资本均化指标进行了量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人力资本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与反映各地区平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指标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表明将受教育的机会更多地提供给具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六、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质量:
从理论上来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都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地提高人民整体的福利水平,这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妙小静、任保平(2012)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杨斐、任保平(2011)利用改革开放后二十一年内的样本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为基础,从碳排放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是寻求减排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平衡路径。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三次曲线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倒U型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减排措施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只有通过充分验证,才能够实现在减排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七、小结:
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大,这是可喜之事,因为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科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怎样恰当地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内涵。当然,我们既不要盲目缩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更不能任意扩大其内涵和外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仍未散去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增长率最近几个月跌破百分之八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要进一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 战略目标要由低成本扩张型向高效率创新型发展转型。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模式不仅寻求的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平衡与稳定和经济增长结果的合理分享,更多地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的成本代价这一因素。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下,我们既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外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要关注环境,关注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研究,2007
[2]马建新、申世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
[3]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11
[4]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再认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02
[6]汪春、傅元海,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
[7]刘亚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思想战线,2002
[8]刘海英等,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4
[9]钞小静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不确定性、投资与经济增长
股票期权杠杆的相关理论研究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就业稳定性视角的户籍工资差异
中国工业行业间R&D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时变条件JohnsonSu密度的VaR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铸币税及福利损失的研究
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价格黏性对流动性过剩的内生化解释
政府投资会受税收收入波动“牵连”吗
新凯恩斯DSGE框架下经济动态效率研究
二元经济结构中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模拟分析
对前瞻性广义货币政策规则的非线性检验
大数据时代从商业智能到商业数据分析学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结构演进模型
基于一致性压力测试的极值风险度量
基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监管独立性研究
网络搜索数据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物价波动区制转换及持续期依赖特征研究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动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
我国物价波动和汇率波动关系特征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消费差距影响的时变特征
金融不稳定性能够预测未来的宏观经济表现吗
基于仿射模型的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检验
空间计量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杠杆效应与跳跃行为分析
DF模式下第三种单位根检验的Bootstrap检验研究
动态视角下“热钱”流动与我国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汽车消费异质性特征研究
政治关联与盈余质量: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金融不稳定的视角
外部环境因素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非平稳性与货币政策联动性的内在机制研究
OLS方法与Fuller统计量适用于非对称协整的估计与检验吗
状态空间模型在时变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的长期记忆性和“杠杆效应”检验
货币搜寻理论框架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综述
公司高管人员情绪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台湾经验证据
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动态优化模型
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中的货币因素和预期形成:铜市场实证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原因分解——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S市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要素配置效率源于要素结构吗?技术进步偏向约束下的产业经验证据
【关键词】复杂注水井 流量计测技术
注水开发的油田到了中后期,地层会出现诸多复杂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注水井呈现自然伽马本底异常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部分注水井由于油、套管脏或腐蚀等原因,造成同位素严重沾污;套管变形或砂埋等造成部分层遇阻;某些层位出现大孔道、微裂缝等造成同位素大量进层;在分层注水井中配注工具老化造成封隔器漏失甚至破损、配水器失效,达不到配注效果。在这些复杂注水井中,常规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方法很难准确监测各层的吸水状况,因此研究适合复杂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量计测井原理及施工方法
测量原理:在注水井中,涡轮流量计测量的连续流量曲线,能直观地反映流体运动速度随井身变化的情况,当地层吸水时,对应的涡轮流量曲线会出现明显的台阶变化,并且台阶变化大小与吸水量成正比,因此在原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流量曲线和压力曲线,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价复杂注水井地层吸水情况,分析井下管柱工具和套管技术状况等。
管柱要求:在笼统注水井中测量时,要求喇叭口在射孔层以上至少30m;在分层配注井中,要求井下管柱及工具的内径大于40mm,确保仪器能下到井底。
施工方法:在笼统注水井及分层注水井中,测井方法基本相同。即将流量计与磁定位、伽马、井温、压力组合后下入井内,关井3h左右,测量注水井相对静止时的井温、伽马、磁定位、压力,然后恢复正常注水,稳定后在射孔层上部200m左右释放同位素,待同位素分配好后,根据注水量的大小,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的测速上下连续测量,录取到合格资料后结束测井。
二、流量计曲线解释方法
在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流量计曲线的特点,根据注水方式的不同,我们开展了多参数综合解释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精细解释方法。
对于笼统注水井,若射孔层之间的间隔较大(一般大于2m),流量计曲线在层间有明显的变化,可直接根据流量计曲线进行定量解释。若射孔层之间的间隔较小,流量计曲线在层间变化不明显,则可将这些射孔层划分为一个解释单元,根据流量计曲线计算该单元的总吸水量,然后将其按同位素吸水面积的大小,精确评价各小层的吸水量。对于有窜槽现象的,将窜槽井段内各层划分为一个解释单元,用流量计曲线计算该单元总的吸水量,再将其按同位素吸水面积的大小,精确评价各小层的窜吸量。
对于分层注水井,若封隔器密封完好,按配注井段将各射孔层分为若干个解释单元,先根据流量计曲线计算各配水器实际注水量的大小,然后将其按同位素吸水面积的大小,精确评价各小层的吸水量。其特点:可以检查并精确计算各配水器的实际配注情况;结合多参数分析,可以定性判断封隔器的密封情况。
三、应用情况分析
(一)提高吸水剖面资料解释精度
在笼统注水井(空井筒)中,对于射孔井段较长(超过200m)、射孔层厚较大(超过40m)、层间矛盾突出的井,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常常出现同位素分配不到位、用量不足、沾污或者进层等现象,造成解释上的误区。增加流量计后,可精确评价各小层的吸水量。
(二)利用流量曲线揭示层间矛盾
当地层存在大孔道或超高渗透层时,由于同位素载体的粒径小于孔道或裂缝直径,测井时,同位素部分甚至全部随着注入水进人地层,超出了仪器的探测范围,因此单一的同位素测井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地层的吸水情况。
(三)检查分层注水井管柱工作状况
在分层配注井中,增加流量计测井,不但可以精确评价各小层的吸水量,而且还可以准确计算出各配水器的进水量,判断封隔器的封隔效果。
(四)利用流量计曲线监测套管漏失位置
中原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盐岩层多,套管腐蚀严重,浅部套管破损情况也很多,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因此通过监测手段找出套损具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注水增油的目的。某油井是油田的一口注水井,2004年对该井进行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资料显示:在1662m~1683m井段内井温和同位素曲线均有异常显示,射孔井段内无同位素显示,分析认为注入水全部通过喇叭口上返到1662m~1683m井段,该井段套管破损。为找出套管破损准确位置,取出油管,进行流量计测井,如图4所示,找到漏失点在1672.5m处。根据测井结果,对该井进行了注灰挤堵,恢复正常注水。一个月后,对应油井P3-a井和PC2-b井见效,见效前P3-a井日产油3.9t,含水97.5%,见效后日产油8.8t,综合含水95.3%,日增油4.9t。PC2-b井见效前日产油10.7t,综合含水5%,见效后日产油17.1t,综合含水15.0% ,日增油6.4t。
(五)利用流量计曲线解决高污染地层吸水情况
由于长期注水开发,有些井出现自然伽马本底异常高的现象,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时常常会遇到同位素异常显示不明显,甚至监测不到,严重影响原始资料录取的成功率。如果将注水管柱下到射孔层以上30m左右,在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的基础上,增加流量计曲线,这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六)提高遇阻井吸水剖面解释精度
在长期的吸水剖面测井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套管变形、油管未下到位、井下工具堵塞、井底有落物或沉砂等现象,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解释时,有些井不能定性分析遇阻层是否吸水,更无法定量解释遇阻层的吸水量,常规处理方法是:定量解释时不考虑遇阻层的吸水量,从而影响本井吸水层的定量解释精度。而增加流量计曲线,不仅能准确分析遇阻层的吸水情况,而且能提高该井的定量解释精度。
四、结束语
中国12月汇丰制造业
采购经理人指数48.7
2011年12月30日汇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2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7,表明12月份,中国工厂活动因国内外需求减少再次萎缩。数据显示,中国12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48.7,高于11月份的32个月低点47.7,但低于初值的49。根据统计,中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自7月份以来,一直维持在50下方
2012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去年12月的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虽然这一数据运行在衰退―扩张线上方,但经济人士对此仍表示谨慎态度。此前,此指数在去年11月一度跌至49,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据分析,这次指数企稳得益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维稳,使中国国内企业重拾信心,但市场亦期待更为实质的政策来巩固现有成果。
同上月相比,构成PMI的指数中,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比上月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较为明显,降幅为2.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等指数比上月上升,升幅在2个百分点以上。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每年年末由于气温转寒、年关将至,多数企业会暂停生产并进行年终结算,PMI指标也会相应从10月至次年1-2月出现小幅回落的季节现象,去年年末的PMI指数在11月49的历史低点上反弹实属罕见现象。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报告指出,受元旦和春节节日效应提前释放带动,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态势趋于稳定,但增长动能仍相对较弱。
但据观察,针对去年下半年中国制造业部分行业持续下滑,中国已开始逐步放宽货币政策。不久前,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截至12月底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增速均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
截至去年12月底的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3.6%,增幅高于截至11月底的12.7%。此前,接受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截至去年12月底的M2货币供应量增长12.9%;同时,中国金融机构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人民币6,405亿元,高于11月份的人民币5,622亿元,也高于接受调查的10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人民币5,800亿元。
此外,中国央行从去年12月5日起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2008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领导层同时要求采取措施,确保小型企业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感到经营困难,需要在结构上采取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更是在其1月8日微博中称:“随着12月新增贷款增多和M2增速反弹,进一步确认信贷政策周期性拐点已经出现。为了解决增速放缓经济这个经济中的核心问题,货币财政政策放松有必要加大力度。 去年是紧缩之年,2012年将是宽松之年。”
虽然指数让人兴奋。然而,众多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外贸,依然没有看到复苏的希望。
不久前,有新的证据显示欧洲目前依旧处于衰退之中,而外界对欧洲银行业脆弱状况的担忧更肯定这种质疑。2012年欧元区政府将需要为逾1万亿欧元(约合1.28万亿美元)即将到期的短期及长期债务再融资,这几乎是中国2008年4万亿投资的2.5倍。此外,10年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升至7%以上,而欧洲救助基金发行的30亿欧元债券则不得不提供比以往更高的利率。欧元下跌逾1%,对美元汇率跌至1.28美元下方,创2010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以往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主要需求地区欧洲在2012年依旧很难恢复,在此情况下,中国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继续上升创造出的产品将大量出口转内销进行残酷竞争,此现实可能对生产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
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重回临界点以上
2011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略高于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50%,是2009年3月以来的次低点,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0个百分点。表明在消费旺季临近的带动下,企业生产增长,制造业经济总体略有回升,但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放缓的情况下,未来制造业经济发展趋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月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是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的主要因素;中、小型企业PMI继续回落,分别为49.3%和48.7%,均位于临界点以下,其中,小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低于临界点。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说明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2011年12月 2011年11月
PMI 50.3 49.0
生产 53.4 50.9
新订单 49.8 47.8
主要原材料库存 48.3 46.7
从业人员 48.7 49.0
供应商配送 50.1 50.4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从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抽取82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制造业的28个行业大类,每个行业按其规模比重分配样本企业。
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关键词]房屋建筑;沉降观测;精度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本工程为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单位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建设地点位于伊宁市。工程总建筑面积为613000 O。门急诊医技综合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地上4层,屋面局部设一个设备层),结构高度为18.60m。
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应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的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观测值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允许值的1/10-1/20。为此本工程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DS1),水准尺采用因瓦合金标尺。
2.2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时间必须按时进行。本工程首次观测在基础完成后或一层结构完成后开始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完成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
2.3观测点要求
为了能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构)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2.4沉降观测自始自终要遵循的“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线路、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2.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2.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等级,一般的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表:
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 表1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3
2.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3、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3.1建立水准控制网
在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能后视到两个工作基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验收。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工作基点与水准基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3.2建立固定的观测线路
由场区内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埋设的位置,在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线路。
3.3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1)、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A、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因本次测区范围大,拟在测区内适当位置设置3-4个水准基准点(或甲方提供的规划部门成果点),并准确测定其假定高程,也可利用市政测量控制点。场地内位置适宜的混凝土试桩、浇筑埋石做标石埋设水准点,水准线路布设成闭合环形或符合水准结点网;为确保观测精度,在不同的观测周期(次数)中,仪器应安置在同一位置上(测距或尺控),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n(mm)。
B、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C、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建设方埋设好(规范要求或遇特殊情况需加点时由我方埋设),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0以上约0.3m的位置。观测标志可采用预埋或采用冲击钻成孔后植筋埋入(沉降观测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金属杆件直径不小于15毫米)。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
(2)、沉降观测的周期
建筑施工阶段观测从基础完工(±0.000)开始观测,计划首层连续观测三次,以后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按规定,非高层建筑的观测总次数施工阶段不应少于8次、高层28~32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2-3日连续观测。建筑物在设备安装(包括落地窗安装)、粉刷5―6层增加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后至竣工验收,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建筑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本工程拟取值为0.04mm/d。
(3)、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A、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
B、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上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
2)计算总沉降量:
总沉降量=本期沉降量+上次本期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期沉降量、总沉降量和观测日期等记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
4、质量保证措施
4.1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4.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部过程,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
参考文献:
[1] 杨德麟,高飞编著.建筑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2] 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大学,等合编,测量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本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A版)§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内容是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这种认识规律和体会概念法则的学习过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的运算体系,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具备了功等物理知识,并且初步体会了研究向量运算的一般方法。 在功的计算公式和研究向量运算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能类比得到数量积的含义和运算律,对于运算律不一定给全或给对,对运算律的证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三.设计思想:
遵循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多媒体手段为平台,利用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表示向量的模及夹角;难点是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向量。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3、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导入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设计意图]:1.明白新旧知识的联系性。2.明确研究向量的数量积这种运算的途径。
活动二:探究数量积的概念
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做的功:W= |F| |S| cos 。
(2)这个公式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W(功)是量,②F(力)是量,
③S(位移)是量,④α是。
(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功的计算公式”吗?
答:功是力与位移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4)如果我们将公式中的力与位移推广到一般向量,其结果又该如何表述?
答:两个向量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2、明晰数量积的定义
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 ,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 颉う cosθ叫做 与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 ・ ,即: ・ = 颉う cosθ
(2)定义说明:
①记法“ ・ ”中间的“・”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 ”代替。
②“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设计意图]:1.认识向量的数量积的实际背景。2.使学生在形式上认识数量积的定义。3.从数学和物理两个角度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研究这种运算,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提出问题4: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线性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线性运算的结果是向量,而数量积的结果则是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不仅和向量 与 的模有关,还和它们的夹角有关。
活动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有哪些应用?
3、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思维模式进行概念的归纳和性质的探究?在运算律的探究过程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
4、类比向量的线性运算,我们还应该怎样研究数量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加强了学生概念法则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整个内容的研究过程,明白了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学了这些内容可以做什么,这对以后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活动七:布置作业
1、课本P119习题2.4A组1、2、3。
2、拓展与提高:
已知 与 都是非零向量,且 +3 与7 -5 垂直, -4 与 7 -2 垂直,求 与 的夹角。(本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和“减负”的目的。
当前,国内国际市场对钻井的标准与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钻井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钻井地下情况,全面加强技术管理,使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质量的多重效果,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提高综合钻进效率的措施
钻井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是核心,必须充分掌握充足的资料,合理运用先进的钻井技术实施科学打井,这样才能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高压喷射钻井。在钻井速度的提速中,应用高压喷射技术进行钻井是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钻井工艺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我们通过合理配备钻头水眼,减少钻头对钻屑的重复切削,同时优选钻进参数,适当强化转速和钻压。对于上部泥砂岩地层,以转速提高作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层以加大钻压为主,达到最优的水力破岩与清除岩屑效果,钻头的钻进机械钻速得到提高。
PDC+螺杆高效复合快速钻进技术。PDC钻头+螺杆钻具组合在多口油井中的上部砂岩、含砂泥岩的使用和定向稳斜、降斜中的使用,明显地提高机械钻速,极大的节约了柴油,降低了成本。PDC钻头+螺杆高效复合钻进技术的应用根据井身结构选择螺杆的型号利于定向纠斜,减少了变换井底钻具组合的次数,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现场应用,对于五道翼PDC钻头使用效果更好,在部分井段使用机械钻速高达35m/h。对部分直井段普遍使用PDC+螺杆,加欠尺寸的稳定器的定向导向系统钻进,效果明显。同等条件下,使用PDC+螺杆要比牙轮和转盘钻的综合效益和速度要高30%左右。
配制合理的钻井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证电测顺利。针对东部油区地层岩性特点,二开、三开使用钾铵基聚合物体系,KCL-两性金属离子聚合物防塌钻井液有着良好的抑制粘土分散和井壁稳定的作用、独特的流变性能、较强的携岩能力和较好的静止悬浮能力。稳斜段钻进中不断补充剂和聚合物胶液加入腐钾改善泥饼质量和增加泥浆抑制性,确保井眼稳定,确保施工过程的万无一失。在钻井进程中,确保不发生塌漏、井喷、井漏的情况下尽量保证低粘度、低切、低比重、低失水、低固相、低坂含,从而保证了钻井液参数的合理改善,使油气层得到有效保护。
3 钻井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后期保持钻井液的相对稳定性,完钻前100米调整钻井液性能,符合完井要求;控制钻井液的粘度比钻进时高2~3S,完钻后适当提高排量,充分携带沙子;用抑制性能好,防塌能力强的钻井液,根据地层的岩性分析,提前对泥浆进行控制处理;起钻杆三柱必须灌满泥浆,保护井壁。
钻进中粘度较低的井,完钻后适当提高以携带岩屑;对直井井径成锯齿形或糖葫楼形等不规则,井眼干通一次后,采用80-120S泥浆封井后再电测.;为电测顺利,在起钻电测前将井眼内加入1~2%塑料小球,使电测仪器与井壁形成点接触,减少电测仪器粘贴井壁的机率;发现有井塌现象,如转盘负荷增大、蹩钻、打倒车,上提下放有阻卡、泵压忽高忽低,甚至有蹩泵现象,返出砂子增多或有大块岩屑等,应及时采取措施,一是坚持活动钻具,二是坚持循环(根据情况可降低排量)三是提高钻井液携带能力和抑制能力。待井下恢复正常方可起钻,否则不能进行起钻作业。
上述措施实施后,电测时效有明显提高,电测遇阻现象大大减少.
4应用钻井技术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与管理
钻井工作涉及众多工序,工程项目大、投资大,风险多。如何做好井下工程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钻井施工的重中之重。
操作规程控制:在开泵过程中,严格从小到大的原则,防止蹩漏;加重按循环周不能太急,避免压差过大而造成压漏;循环排量或固井顶替排量要适当,避免循环阻力过大而造成蹩漏;
钻井液配备:在钻进渗透性地层时,要提前调整钻井液性能,密度不能过高,可以通过提高粘度或加入屏蔽暂堵剂等方法,减小钻井液向地层内渗透的流动阻力,以达到防止井漏的目的;
对漏失严重地层的防范:对于这种复杂地下形势,每当钻至漏层时提前10米左右时,要及时更换钻头,用合适的牙轮钻头来进行钻进,不装水眼或装大水眼,同时要以能顺利泵入为原则,使钻井液粘度提高,对穿过的漏层位置起下钻作业时避免在此井段重新开泵;
注意邻井必须停产,确保不发生关联事故;认真研究设计方案,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施工钻进前,要认真阅读设计书和相关技术要求,收集好邻井有关资料,找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当班司钻和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分析参数,研究进行讨论,以达到集中大家智慧的效果。要根据设计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技术措施,并向每名钻工交底,达到人人皆知,心中有数。
保证泥浆质量是关键:泥浆是钻井的血液,维护使用优质钻井液是实现安全、优质、快速、高效钻井的前提。为保护油气层,我们严格执行泥浆设计,按时加入油层保护材料,严格控制失水量和有害固相含量,防止油气层污染。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于钻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卡八条规定施工,使用好净化设备,控制泥浆含砂量,根据接单根及钻屑返出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短起下钻作业.一般坚持每钻进150-200米进行短起下一次,改善井下环境,保持井眼畅通,综合运用防卡钻具组合,切实做到防卡保安全.
加强钻具系统管理:钻具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一口井钻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保证井下安全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地面对钻具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坚持错扣、倒扣等技术管理规定,保证了钻井施工的正常运行.
完善井控措施:提前做好井控预防, 实现安全钻井,杜绝事故的发生。每口井开钻前制定详细的防漏、防喷措施,及时掌握邻井注水井、采油井动态;井控设备做到标准化安装,按规定试压合格后方可开钻,强化坐岗制度和防喷演习制度,严格遵守公司井控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避免事故发生。
4以优质钻井保证钻井质量
井身质量:一口井成败的关键在于井深。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定向井工艺要求,精心操作,并作好单点跟踪,每100-150米进行一次测量,并根据井下情况适时加密测量,计算好井眼轨迹,并根据单点数据,及时调整钻压,从而确保井身质量完全合格。
关键词:铁路桥梁沉井设计配筋施工技术
中途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新建黄织铁路鱼井河2号三线大桥位于安顺市境内,为跨越鱼井河而设,1号~8号墩位于水中及河滩上。大桥采用双柱式桥墩,双柱的矩形台阶式承台为分离式设置,两分离式承台相距为2.6m。承台的上台高1.0m,底台高2.5m,两个分离式底台形成的平面尺寸为15.6m×8.3m。
桥位处河面开阔,多为河滩,为非通航河流,施工期最高水位约为1355.10m,承台施工开挖深度为4.5m,开挖地质为碎石土夹卵石。
2施工方案的确定
河床内为透水性强的砂砾层,其厚度在3~5m,且承台设计埋深大,承台顶面标高位于河床面以下,设计最初采用草土围堰施工方案,但由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分析,采取围堰施工需开挖的面积过大,且因砂层较厚,基坑基壁及底部水压力大,将渗水严重,致使施工难度大,砼浇注质量难以保证。
依据情况现场地质及施工条件,从技术、经济及安全等方面综合比较后,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围堰进行承台的施工。
3 沉井的设计
3.1沉井设计的要求
1)沉井采用在自重的作用下进行下沉的,且在施工过程中,沉井是挡土、挡水的结构物,因此需建立接近实际情况的受力简化计算模型,分析沉井所受的最不利荷载情况,对沉井所受的土压力、水压力进行分析及计算,设计出适合该工程项目的沉井类型及尺寸,并确保沉井结构能满足力学及施工要求。
2)设计的沉井除了满足力学及施工要求外,还要符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及适应现场技术、机械等条件,使得施工简便可行。
3.2拟定沉井尺寸
根据承台结构类型及尺寸,拟采用矩形沉井,沉井长×宽×高分别为16.6m×9.3m×6m,中间增设一道厚50cm的隔墙,以减少跨径。沉井采用C30混凝土,搅拌时加入早强剂,以缩短工期。钢筋采用热轧HRB335钢筋。沉井构造如图1所示。
图1沉井构造示意
3.3荷载及配筋计算
3.3.1荷载计算
沉井承受的主要荷载为作用于外侧壁的土压力Pa及地下水的水压作用力Pw,取承受荷载最大的沉井底部进行荷载计算如下。
1)主动土压力计算
沉井后填土为中粗砂,重度=19.0kN/m3,内摩擦角φ=29°,饱和重度=21.0kN/m3,填土深度为5.5m,地下水位至填土面以下0.7m。采用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在地下水位上、下砂土重度不同,土压力分两部分计算,水上部分壁高为H1=0.7m。
=13.3×0.347=4.6kN/m2
水下部分壁高为H2=4.8m,采用浮重计算,则沉井底部承受的土压力荷载为:
=4.6+(21-10)×4.8×0.347
=22.9kN/m2
2)水压力计算
水压力=10×4.8=48kN/m2
则沉井底部土压力与水压作用力的合力压强为:
P=22.9+48=70.9kN/m2
3)沉井内力计算
取沉井最底部1m高度为计算单元,并把沉井转角视为刚性结点,则可将沉井简化成平面结构进行内力检算,沉井力学计算图式及结果见2所示。
图2沉井力学计算图式及结果
3.3.2配筋计算
采用最大计算弯矩,即刚结点处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设计弯矩为506.9kN・m。用下式进行受压区高度的计算:
式中:―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应力与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值,取1.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14.3N/mm2;b―矩形截面宽度,1000mm;h0―截面的有效高度,500-35=465mm;―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HRB335钢筋为300N/mm2。
将数值代入上式,得:
506.9×106=1×14.3×1000×x×(465-x/2)
整理后得:x2-930x+98536=0
解上一元二次方程式,得截面受压区高度为x=83.8mm。将x值及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00N/mm2代入下式中计算需配置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1×14.3×1000×83.8)/300=3995mm2
主筋采取Φ25@100mm布置,实际配筋面积为4906mm2>3995mm2,主筋采取双面同样配置,架立钢筋按构造筋布置,采用Φ16@300mm布置,沉井中钢筋配置如图3所示。
图3沉井钢筋配置截面图
4沉井施工技术及措施
1)沉井制作
因地基土质较好,沉井采取一次制作完成,然后下沉。沉井制作时在刃脚下设置枕木垫架,其大小和间距根据荷重计算确定。安设钢刃脚角钢时,要确保外侧与地面垂直,以使其起切土导向作用。
沉井制作采用木模,木模拼缝处均嵌海绵条以防漏浆,先立内模,待钢筋绑扎后再立外模。沉井井壁一次浇筑完成,砼浇注要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并由专人负责,以避免漏振,浇筑后及时进行覆盖浇水养护。要确保浇筑的箱身混凝土应密实,外表面平整、光滑,以利下沉。
2)沉井下沉
当沉井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时,方可开始下沉,下沉前进行井壁外观检查及混凝土强度检测,并根据勘测报告计算极限承载力,计算沉井下沉的摩阻力及下沉系数,作为判断每个阶段可否下沉,是否会出现突沉,及确定下沉方法及采取措施的依据。
井沉下沉时要测定其下沉量,下沉偏差及沉井的偏斜,以便及时纠偏。下沉观测方法为在沉井外壁周围弹水平线,井箱内按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测量偏差。下沉过程中每班观测三次,当接近设计标高时加强观测,防止超沉,每小时观测一次。便以随时掌握分析观测数值,当线坠偏离垂线达50mm或标高差在100mm时,应立即纠正。
下沉前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的抽除刃脚下的枕木,每抽出一根枕木后,立即用砂砾将刃脚下空隙填实。沉井挖土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反铲挖土机挖掘出土。内挖土时严格控制挖土厚度,先中间后四周,均匀对称进行,并根据需要沿刃脚周围保留土台,逐层切削,使沉井均匀下沉,沉井挖土的土方采用自卸汽车立即运往弃土场,不得堆放在沉井周边。在下沉过程中,除防止沉井的不均匀下沉及突沉,还要特别强调防止沉井的扭曲变形。为使其下沉均匀,挖土时两井仓土面高差控制在50cm以内。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在沉井四角及箱壁砌垫枕木垛,让沉井压在枕木垛上,使沉井稳定在设计标高位置。
沉井下沉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方法。在沉井内距刃脚2~3m处设置排水明沟,每个井仓内设4个集水井,其深度保持低于开挖岩土面1.2m左右,使用潜水泵将井内地下水排出井外。
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经常观测沉井的倾斜度,如发现井箱出现倾斜或位移,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偏,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纠偏措施:
a)倾斜纠正措施:当沉井发生倾斜时,在下沉量少的一侧加强取土,促使该侧下沉。同时,在下沉量大的一侧停止挖工,或适当填筑砂石或石块,放慢下沉速度,待沉井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若挖土纠偏无效,在下沉量少的一侧的井箱外壁注射压力水,使该处的土成为泥浆,以减少土的摩助力,促使该侧沉井加快下沉。当纠偏至接近正常位置时,停止射水,并用细砂填充沉井外壁与土之间的空隙。
b)偏移纠正措施;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相反方向倾斜,当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或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刃脚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相吻合或接近时,再倾斜纠正。
3)沉井封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再经2~3天下沉稳定,经过观测8h下沉量不大于1cm,或沉降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下沉已经稳定即可进行封底。
封底前先将刃脚处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冲洗干净并打毛,修整井底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设放射形排水沟,填以卵石作成滤水盲沟,在中间设集水井与盲沟连通,插入φ40c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四周填以碎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井中,用潜水泵抽除,保证水面低于砼底板1m以下。
封底前铺一层15cm厚碎石层,再在其上浇一层厚度为10cm的混凝土垫层,达到50%强度后,在垫层上铺卷材防水层,绑钢筋,两端伸入刃脚内,浇筑底板混凝土。
砼浇筑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每层厚度30~50cm,并振捣密实。两侧井仓砼浇注要对称同时进行。砼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期间继续不间断抽水。待底板砼强度达到70%后,对集水井停止抽水并进行封堵,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5 结语
在鱼井河2号三线大桥承台施工中采用了沉井方案,不仅确保了在强透水性砂层的承台施工质量,且加快了施工进度,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所有水中墩的施工,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参 考 文 献
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衔接来看,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和先导课程。目前,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高等数学等内容,统计学中的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都是通过数学演绎推理而来的,而且统计学课程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门重要的方法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课程。这些数学基础是统计学课程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计量经济学中有很多是涉及和使用统计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统计学又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这两门课程共同成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简单地说,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相当困难的。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