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常见手术的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实验组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55.2±6.3)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2例,中等教育87例,高等教育51例。对照组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55.1±6.6)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1例,中等教育82例,高等教育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医院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术前做好教育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检查化验结果,与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交谈,对手术方案进行一定了解。对家属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促使家属全力配合。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例如预防感染、清洁卫生等常见知识[3]。缓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开解患者,针对患者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相关情况,使患者进手术室时可以减轻一些陌生感。术中要注意营造舒适的氛围,护士对患者进行安抚,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状况,准备好常用物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良情绪产生情况,术后调查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探讨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1%。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单纯治疗转变为同时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而个体化健康教育作为妇科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病房整体护理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1]。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妇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①符合相应妇科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60岁;③不合并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者;④不合并有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孕产妇、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者;④合并有精神及心理性疾病者;⑤合并有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者;⑥有手术禁忌症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共120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40.6±5.8)岁;体重42~66kg,平均(51.5±5.3)kg;子宫肌瘤患者26例,卵巢囊肿患者18例,不孕症患者10例,异位妊娠患者6例。对照组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9.4±6.5)岁;体重43~65kg,平均(52.0±4.9)kg;子宫肌瘤患者23例,卵巢囊肿患者17例,不孕症患者15例,异位妊娠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前1天由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进行常规访视,包括:对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等重要器脏功能的检查以及心电图的监视等;试验组术前1天由麻醉师常规访视,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术前一天,手术室责任护士与患者接触,作自我介绍;了解术前患者的身心状况,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告知患者进行手术的必要性;选择全身麻醉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介绍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2)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制订心理疏导计划。①对焦虑、恐惧者主要采用真诚的语言与其交谈,启发患者讲述自己的顾虑和心理需要及期望;并以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讲解有关手术的过程、麻醉方式及麻醉苏醒时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向患者说明手术前一些必要性介入性操作,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使之产生陈述性记忆,提高患者的心理阀值,不致因全身麻醉苏醒时的刺激而出现躁动等不良反应。②对于心理素质较稳定、知识较丰富(特别是对医疗知识有一定了解的)的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及麻醉师的素质等;使患者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主动配合完成手术麻醉过程。
3)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在麻醉诱导前再次告诉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感觉以及拔管时的不适,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麻醉师的处理。
4)心理干预,主要是采取放松疗,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护理对策,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好转。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经SPSS18.0统计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分析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新意义[4]。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自我管理水平评分边角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术后两组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37,P=0.000;t=13.094,P=0.000),试验组的VAS评分等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1,P=0.018)。
3.讨论
妇科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类型疾病。近年来,妇科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囊肿患者、不孕症患者、异位妊娠、宫颈糜烂等,给患者的生活来带极大的不便。因此,对妇科疾病的有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个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式来看,较好地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和个体性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尤其注重对患者心理因素的护理,通过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有利于患者充分表达和宣泄情感。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感染;预防;应用效果
手术室感染为手术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带来额外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有时还会因为家属不理解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严重感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手术室感染预防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护理干预则为有效的感染预防方法。通过全面的对手术室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全面改进护理质量,起到感染预防作用,提升满意度。本文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预防方面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1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8.4±6.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38.7±6.7)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进行全方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并为患者建立档案,进行长期心理护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疑问给予正确清晰的回答。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及优点,成功案例,给予患者充分的信心,协助患者建立抵抗病魔的自信,可带患者进入手术室参观,减少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同时为患者讲解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卫生。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综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意识,对护理理念有更深的认识。手术室需要进行术前专业的消毒和灭菌,同时对手术仪器进行消毒盒灭菌,充分保证手术室环境卫生,减少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术中需协助医生为患者麻醉,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围手术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呼吸监测,对皮肤进行消毒,控制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可更好的提高患者免疫力。待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对手术室内的仪器进行擦拭消毒,检查手术室内物品,若出现异味或变色,需尽快解决,不可继续使用。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采取自拟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着装、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关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疑问的解答程度5方面,每方面满分为20分,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0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0.00%,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7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14.00%,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8例,并发症发生率16.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8.33%,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80.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干预未采用护理手段给予适宜的干预措施,达到疾病治疗预防目的的一种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在近年十分流行,并且在医学各领域均有优秀表现,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普遍欢迎,而其也可应用于手术室中,发挥重要作用[2]。
手术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而感染的发生频繁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为患者自身原因[3]:患者因基础疾病以及手术伤害,自身抵抗力下降,抵抗疾病入侵能力差,因此手术室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干预手段争取患者配合,调节饮食,生活习惯,使自身抵抗力提升,增加疾病的抵抗。因此对感染有预防作用。②清洁卫生[4]:常规护理虽然也进行保洁,但通过改进,对空气菌群进行监控,并加强清洁消毒杀菌过程。可进一步完善保洁工作,减少感染机会。③为通过护理人员,医师,病患家属出入带入外界细菌引发感染,常规护理下常忽略人员带来外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导致感染发生机会增加[5]。因此采取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以及常出入手术室的医师进行培训,严格注意自身清洁,提高卫生意识,并且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可对感染起到预防作用[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较之常规护理有明显的改进,具有优越性。
综述,护理干预可从3方面产生手术室感染预防作用,降低手术室患者感染发生率,并且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树立良好医院形象,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素佳,路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5):871-872.
[2]李映敏.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09):1135-1136.
[3]黄艳爱,吴丽清.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33-34.
[4]Bastian Ibach,Julia Benzko,Stefan Schlichting et al.Integrating medical devices in the operating room using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J].Biomedizinische Technik,2012,57(04):221-228.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好的配合医疗人员使手术顺利进行,我院近几年来开展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实践证明开展围手术期心理教育对外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 术前访视
1.1 术前病人的主要问题及不良反应。影响术前最常见的是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对手术担心,紧张不安,害怕表现为心慌,坐立不安,疲倦,甚至入睡困难,早醒,噩梦,导致睡眠障碍,这些问题导致血压,心率波动大,肌肉紧张而麻醉效果不佳。手术疼痛加剧等,严重改变麻醉方式,而导致麻醉意外等,因此病人的术前 心理状况和情绪直接影响麻醉效果和麻醉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到术后的回复。
1.2 术前访视的方法及作用。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到病房查阅病志,向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目前生理及心理状况,药物过敏史,查阅血型、肝功等报告单,探望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及相关的知识指导,此时,态度热情、诚恳的和患者交谈是非常重要的。
1.2.1 医务人员应耐心的与病人进行交谈,交谈中关心,体贴,尊重病人认真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
1.2.2 及时向病人阐明麻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麻醉安全性给出恰当的解释,向病人说明不要担心疼痛,我院的麻醉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麻醉后会为您测麻醉平面,到时候他会用针头点针你的手术范围和皮肤,您要配合医生如实告知刺痛与点触的感觉,保证您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1.2.3 教病人学会配合手术应对痛苦及不适的方法,及时应用行为控制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顺利度过手术期,促进病人康复。
①情绪松弛训练法:放松深呼吸以咳嗽练习能够有效的对抗焦虑,是减轻术前焦虑和术中不适感的简单常用方法。②示范法:通过学习手术效果良好的病人如何克服术前恐惧取得良好效果,采用阅读手册或让病人现身说法使术前病人学到较好的方法。 ⑨分散注意法:与病人交谈,嘱病人数数进行心算及听轻音乐等方法,分散他对应激源的注意力,从而使焦虑和疼痛大为减轻。
专业护士热情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的疾病的知识,并做详细的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情况,创造机会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有吸烟史者讲明吸烟与咳嗽、痰量的正比关系,劝其主动及早戒烟,鼓励病人进食,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讲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介绍手术室 的环境,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让病人观看图片,了解手术室环境和制度,使病人感到手术时同样受到重视,取得了病人的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 术中宣教
通过术前对病人的评估,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精神状态,对手术的耐受程度,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护士应关心和安慰病人,患者进入手术室,对手术环境感到陌生,术中手术器械的撞击声,各种仪器的运转声,术中牵引的不适都会使病人迫切期待医务人员的安慰关心和帮助,因此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要给予关心、安 慰和帮助,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时不可简单粗暴,应态度和蔼可亲,对不能解答的问题应耐心解释,如病人口渴想喝水讲明麻醉前不能喝水的原因,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护士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或急剧变化时,护士首先应控制情绪不惊不慌,因为此时病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对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如果不沉着因对无疑会增加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更加不利于纠正生命体征,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不能对患者的要求不理不问,更不能粗暴拒绝,应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对合理要求给予解决,增强其信任感,不让病人感到惊恐和疑虑是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关键,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3 术后随访
【关键词】 护理程序;手术室;输血
手术室输血是根据术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进行输注,预防低血容性休克的发生。近年来在国内时有输血事故发生,而手术室是输血差错事故的高发区。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输血,常用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来,我科开展了护理程序在手术室输血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对1550例病人进行了术中输血,男840例,女710例;60岁以上550例,18~60岁780例,3~18岁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联合麻醉475例,臂丛麻醉255例。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1550例,其中加输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 护理程序步骤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1],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手术室输血的特点;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情、既往有无输血史、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估计出血量;了解成分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
2.2 诊断 在评估的基础上,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列出护理诊断,这是护理程序中关键的一步[2]。如对反复多次输血、术中可能大量输血或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可下“潜在输血反应”的护理诊断;对高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下“潜在心衰”的护理诊断等。
2.3 计划 制定手术室输血制度。根据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液成分类别等制定护理计划。如病人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心功能不好时,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滴速应控制在30滴/min以内;如术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时,必要时需行加压输血;如术中失血较多,需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预防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免加重术中出血;如病人需输血小板或冷沉淀时,临床领取后应立即输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为宜,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尽可能不将手术室输血带离手术室。
2.4 实施 护士实施护理计划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针对不同病人及手术创伤大小的不同特点给予。
2.4.1 输血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常规进行术前护理查房,特别对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以免影响其在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
2.4.2 输血前的准备 咨询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术中可能需要输血量及成分,及时观察引流量及纱布数量,统计术中出血量,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时间长时,要求对术中领取尚未输注的血液进行科学的保存,红细胞悬液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小板保存条件为24℃~26℃;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
2.4.3 认真查对 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在这一点上,手术室输血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术中输血常因核对制度未能很好执行,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常因手术在紧张进行中,台上手术医生未能给予监督,此时的护士更应注意查对所输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对不可以走形式,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入手术室常规进行对病人的确认,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入手术室时取血人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注意观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无异物或凝聚,如有异常时及时联系血库,并给予更换。
2.4.4 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过滤网的输血器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h以上时,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上粘着沉淀,不仅影响输注速度,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细胞破坏,故须更换。输注红细胞时,输血器莫菲管液面应取2/3为宜,因滴管内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红细胞受到的冲击及摩擦力越小,红细胞损失量越小。输注浓缩血小板前要轻摇血袋,输注过程中应经常轻摇,但忌拍打摇荡[3]。
2.4.5 手术室输血反应 手术室输血反应均为急性输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前15min发生,所以开始输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钟约2ml,输血总量不超过30ml,如果输血15min无反应,可按医嘱输入。手术室输血反应常见有过敏性反应、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应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输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避免术中应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以免不能及时判断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较大量库存血后,需及时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发生,避免加重术中出血。
2.4.6 注意观察 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如检查滴速,观察输注是否顺畅,如果病人为清醒状态,需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密切观察尿量及尿色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皮肤有无输血所致皮疹,观察血压、脉搏有无异常改变等。
2.4.7 临床上常有输血器穿破血袋的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将血袋还输口提起呈垂直状或水平状,扭开还输口帽,把输血器针头缓慢旋转刺入血袋还输口。如发现穿破现象,可用血管钳在穿破点上方钳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选择另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 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 督促麻醉医师及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尽可能在手术室里将所领取血液输毕,避免转运病房途中发生输血器内血液凝聚、输血反应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对,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2.5 评价 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手术室输血中医疗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达到预期护理目标。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评价效果。通过评价,护士可以总结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手术室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参与人员多的一项工作。从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从血库的发出到临床输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以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护士的行为更是保证血液从血库发出到输给患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必须重视各环节的护理,不断加强对成分输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输血医学发展的需要。
3 结果
我科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术中输血,本组1550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室病人的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5.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综合护理
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发生感染后不仅延缓患者的康复,还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探讨了手术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手术类型为腹部手术、心胸外科手术、骨科手术、颅脑手术等。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手术室护理常规均相同,研究组加用综合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2.6±24.6)岁,男性57例,女性4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4±25.7)岁,男性55例,女性45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1.2基础护理 术前宣传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法及目的;术前消毒、铺巾等;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1.3综合护理
1.3.1增强无菌观念 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加强皮肤消毒在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感染认知度的培训。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训练,提高护士操作技术准确度,使手术室的感染管理目标更加明确。
1.3.2加强消毒隔离 完善责任体系,以工作为重心,制定消毒隔离、感染制度,指定制度专评细则,对每一名护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避免出现误操作。集中搞好全院手术区的消毒隔离。每次手术后对手术室消毒,所使用器械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一次性物品护士使用要检查物品严密性,查看物品有效期,一次性物品销毁后才能外运,禁止随意丢弃。
1.3.3建立监测机制 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先前手段,运用各种有效监测才能降低医院手术室的感染率。医院手术室要进行监测,在监测后进行消毒、隔离,提出无菌技术操作的改进,找出问题并解决。
1.3.4环境控制 预计超过4 h的手术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减少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次数,提前将物料带入室内,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机率[3]。在手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活动,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提高手术间空气的净化度。
1.3.5高危因素分析 直肠癌患者基础状况差,手术耐受力低,长时间接受手术后会造成胃肠道内菌群失调,增加细菌内毒素的分泌,而且还有学者指出随着手术室时间的延长,会造成空气净化度下降。因此术前护士需要积极改善患者基础状态,调节饮食,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增加免疫力。同时在术前使用含抗菌的皂液进行沐浴,加强皮肤消毒[2]。手术30 min前对手术区域做好备皮工作,认真消毒手术区域,降低感染的机会。在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
1.3.6健康教育 对于肥胖的患者,术前需要积极控制体重,BMI值>28 kg/m2,属于肥胖。皮下脂肪组织过多,容易引起脂肪液化坏死,影响切口皮肤的愈合;对于糖尿病者,血糖控制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高血糖会对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其控制难度比平时要大,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而且高血糖又可抑制白细胞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护士在术前、术中要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术后更要重视对血糖的监测。
1.4观察指标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SPSS 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5±16.5)分、(8.4±2.1)d、(78.4±19.2)分、10.3±3.6)d,结果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还有可能因炎症反应造成败血症、伤口坏死等而延缓疾病的愈合。
本研究结束时我们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结果比较有差异(P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综合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对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少,蒋敏,刘标英,等.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医学专业实习生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进一步了解,让他们在实习中更注意自我保护。方法:对实习生有针对性地利用讲座、座谈、问答互动等不同形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法进行乙肝知识的培训,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运用上述方法后实习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对医学专业实习生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可进一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
【关键词】乙型肝炎;预防控制;医学生;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域。在各地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总数超过1.2亿[1],是大学生休学和退学的主要原因[2]。目前我国有3000~3500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肝组织和血液中,同时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的分泌物均带有HBV,密切接触者都有感染HBV的可能性,尤其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而医学专业实习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差,更易被感染。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被HBV感染, 在学生实习前应全面开展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建立起自我预防、保护的意识。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1 接种乙肝疫苗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其保护率可达96%~99%[3],主要是增加接种者对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力。在2010年前,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全部做乙肝5项指标检测,对患者或HBV携带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解释这5项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对没有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已接种乙肝疫苗而抗体效价不足者,均按0-1-6方法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次,尔后复查抗体产生情况。
2 医疗操作严守操作规程
实习生是在临床上接触患者较多的人,应当进行严格防护。因此,在见习期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意外暴露的预防与防范、主要医疗操作规程等,实习期到来前再次强化教育。要求医学生对所有的操作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给患者抽血、吸痰、穿刺、进行各种护理时应戴口罩,否则患者的血清或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后,可能通过皲裂等隐性破损而感染HBV。同时,告诫他们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应戴手套,在实习操作中被手术刀、针头划破皮肤时要如何处理等,必须使实习生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都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 避免受伤
HBV感染以其病毒含量(HBV DNA)多少作为传染的指标来判断,最重要的是血液。“大三阳”者每毫升血液中可能含有数亿~数百亿的HBV,极微量的血液(1X10-7ml)进入皮肤黏膜的破口,都可以造成感染。临床上经常发生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性医疗操作过程中自伤的情况(称为“意外暴露”),尤其是针头刺伤。据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被针意外刺伤。由此可能有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通过此途径而被传染。仅美国每年就有上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4]。因此,必须提高实习生防止受伤意识,特别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例如在掰注射安瓿时, 先正确使用砂轮,用消毒的纱布包裹,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手被割伤;使用刀、剪等锐利器械时要加倍小心,避免割伤。如已经受伤,在消毒后应立即包扎;在做护理操作时应带手套。
3.2 加强基本功训练 :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60%~90%是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5],如在给患者抽血、输液时,特别是给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防范要点为操作时左手把患者皮肤绷紧,尔后进针,以避免患者皮肤过滑,针头误刺自己。拔针时,一手紧握针柄,另一手用棉签压住针头,避免针头端过长而刺破皮肤。手术室是护理实习生被针刺伤最常见的场所,尤其在最繁忙、最紧张的手术中,受伤多由缝针所致,一般是由于持针、穿线不熟练或传递不正规所造成。为此,实习生到手术室实习时,要加强各种基本功的训练。
3.3 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浓度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一般接种第3针后1个月90%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然保持这一水平,第3年下降至76%,抗体滴度也下降。故3年后,是否需要再次复种,主要取决于体内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终身起免疫作用的乙肝疫苗。一般建议首次免疫接种后3年加强1次为宜。
3.4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在临床上如不慎被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污染过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将针眼处的血清挤出,用碘伏或碘酊等高效灭菌剂消毒;在24h内,遵医嘱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早中和血中的HBV,最大限度地避免HBV继发的感染。
3.5 加强营养和锻炼,避免疲劳,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戒酒,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心情愉悦等,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抵抗能力。
3.6 其他 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不到非正规场所献血,不用不洁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不到不洁理发店使用未经消毒的剃须刀、理发剪,不使用未经消毒的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不与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生活用品,以防止生活接触性感染。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教育前后大学生乙肝知识正确率可由教育前的61.72%,提高到82.82%。教育后学生对乙肝的正向态度较教育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6]意义。由此可见,在实习前强化乙肝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因为乙肝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影响其发病水平[7]。通过健康教育,使实习生注重个人行为的转变,掌握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预防的方法,及时了解自身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自觉按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或进行加强注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HBV感染的机会,起到有效预防乙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嘉陵.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528
[2] 丁涵章,李英奇.大学生自我保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04.
[3] 陈长香,李建民,张艳,等.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19):51-53
[4] 曾俊,杨燕妮,任辉.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情况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学杂志,2001,36(6):458-549
[5] 应菊素,徐国英,牛小秀,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3):204-205
[6] 乔慧,郭忠琴.宁夏高校新生预防乙型肝炎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1,22(6):508-510
[7] 戚金荣. 军队人群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46-47
关键词:图文结合法 ;手术室;带教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peration room nursing teaching, how to use graphic combination method and its effect.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digits table will be in 2013 March to 2013 December, in the operation room in the 363 Hospital of Chengdu 100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50, observation group uses graphic combin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Results: the group of the overall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operation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teaching in operation room, combined with th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ability are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get the effec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graphic combination method; operation room; teaching
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时期[1]。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师不仅要将理论及实际操作教授给学生,更要选择好的、易于接受的方法授予他们,以达到更好的带教效果。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特殊科室,护理技能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2]。由于手术室各项护理要求严格,实习内容多,时间短(3-4周),学习压力大,易感无所适从,甚至失去信心和兴趣[3],因此要在短暂的带教期间取得良好的效果,带教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带教方法由老师做一些简单的讲解或示范后,则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然而,由于实习生的护理基础有别,不能有的放矢地带教。因此,为提高整体带教成效,2013年3月,我科实行图文结合法对部分护生进行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图文结合法及应用效果
1.1图文结合法
图文结合法是利用图形、图表、图标或视频等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手术室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以图形结合文字的方式来解说表达,再给予学生实际的指点或操作,学生对此种手术的记忆和理解便会更加形象和深刻。图文结合法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手术室教学的“第二语言”。
1.2图文结合法的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成都363医院手术室实习的大专护理学生100名,年龄21~22岁,均为女性。按随机数字表将10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观察组采用图文结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1.3图文结合法的应用
按进入手术室实习的前后顺序,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各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5名学生。手术室实习一月为一轮转周期,每个周期内有一小组学生进入观察组实习。
1.3.1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室教学方法,护生进入手术室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介绍环境、相关知识概念,分配到各手术间跟随老师洗手巡回,小讲课,学生做好相关笔记,最后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
1.3.2观察组 采用图文结合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带教老师根据手术室带教计划提前制作好图形、图表、图标或视频,同时赋予重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基本的印象或知识构架,为后期的带教工作做一铺垫。如手术室环境分区复杂并有严格的界限,带教老师可制作一张简易导向图并做好相应标识,向学生介绍环境并结合此图;带教老师对正在进行的手术在适当时间借助图谱、网络、书籍等向学生讲解手术方式;手术室工作流程多,带教老师事先总结提炼要点以箭头等符号做一简单流程图;手术室仪器设备较多,老师用仪器图标列出操作流程及方法等。
②带教老师根据图形或视频向其讲解示范或亲自让学生体验及操作,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和指导。观看外科手消毒法视频;无菌器械台的铺法;我科常见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手术配合视频等。
③讨论和总结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讨论当前学习的感受及手术室实习效果。
1.4评价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在我科实习共100名护理大专生(其中50名观察组,50名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带教效果进行分析。学生理论考试题总分100分,单选题30个,每题一分,共30分;多选题20个,每题2分,共40分;问答题2个,每题15分,共30分。操作考试为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担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器械护士,总分100分,术前外科刷手20分,穿无菌手术衣10分,戴无菌手套5分,整理无菌器械台10分,术中配合40分,术后用物处理15分。通过考试测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以此反馈图文结合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x±s,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概率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效果比较(x±s,分)
表2 两组学生操作成绩效果比较(x±s,分)
两组学生整体理论及操作成绩效果比较见表1、表2。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表2可知,观察组技能操作能力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讨论
2.1 图文结合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手术室教学方法是带教老师向学生简单的讲解、示范,学生观察、重复、做笔记后完成操作。由于手术室的环境及专科性要求较高,学生只能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对于较为复杂的手术就只能借助空洞的教材完成,无法使之形象化和具体化[4]。手术室图文结合法则减轻了护生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感,加深了对常见手术的印象和理解,提高了操作技能,使之对手术室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有目的且目的明确的去学习。
2.2 图文结合法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临床毕业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过程,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在使用图文结合时,可利用PPT、图谱书籍、网络获取知识、视频、现场描绘等,图形是对文字教学的补充和说明,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5]。教学中使用图文式结合,简洁明了,形象生动,适用于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6]。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总体出科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图文结合法使学生对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技能操作能更快的熟练,两者互相印证,从而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评价和把控。
2.3 图文结合法整体上提高了手术室的带教成效
信息的传递具有互动性和双向性,能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参与热情[7]。依据图文互补的方法,能使护生将文字知识和手术室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由图索骥,不仅培养了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8],更可培养学生手术室工作的思维能力。避开了传统教学枯燥的讲解、记笔记,图文教学法让学生在手术室的学习更形象生动,易抓住要点,理清思路,轻松学习。学生易达到所需的学习目的,老师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其能扩大知识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9],进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教学质量。
3 小结
手术室应用图文教学法便于带教老师学目标,掌握教学进程,知晓教学效果。在应用图文结合教学法的同时,讲课老师得到了护理知识的提升,授课则会充满激情和自信,讲授内容显得丰富生动、实用性强,学生则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10]。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便于较快理解、记忆和应用所教授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图文结合法在手术室护生的临床带教实践中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兰英,杨旭跃,胡秀琴.定人阶梯式带教法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2-163
[2]林毅.影响手术室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1):8945
[3]丁亚娣.“集中与分散”结合实习在ICU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667-668
[4]崔蕴文,罗健.医学模拟教学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现状思考[j]. 新疆医学 2013,43(4):128-129
[5]李毅勤.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8A):67-69
[6]谢寿梅,卢欣欢,张亚男.图文式健康教育卡在开胸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245-246
[7]吴海英,金红芳,宋亚军 图片手册应用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报,2012,19(6):72-73
[8]刘继花,祁晋喜.图文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学院学报,2001,19(1):79-8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国外许多研究显示,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为此,2000年在日本召开的以“护士职业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亚洲工作论坛中就特别提出要重视预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伤口、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又是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发幅度上升,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感染上疾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象为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40名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24岁,护士89名,占63.57%;护师38名,占27.14%;主管护师22名,占15.71%。本科学历39名,占27.86%;大专学历49名,占35%;中专学历52名,占37.14%。工龄<1年的21名,占15%,1~5年的为45名,占32.14%,>5年的74名,占52.86%。5年内乙肝疫苗接种人数为56名,接种率为42.14%。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内容包括参与人员的基本资料,锐器伤源于的锐器类型,受伤原因,受伤后的后续处理情况。
2原因分析
2.1防护意识不强进行病人侵入性操作时未戴手套,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在被调查的140名护理人员中,68.23%的锐器伤是被血污染的锐器刺伤,所受锐器伤来源的患者确定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占23.4%。以上资料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手术室作为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危科室。虽然所有在岗护士均要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5年内接种率仅42.14%。在被锐器刺伤的109名护理人员中,伤后进行标准处理的只有8.7%,只有11.93%上报院感科,有34%的护理人员不了解要上报,56.88%未上报。在被锐器刺伤时,有45.87%的护理人员未戴手套。调查结果表明,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与他们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不符,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与黄小红等的调查提示的一致[1]。同时也发现戴手套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未戴者,戴双层手套者锐器伤发生率低于戴单层手套。
2.2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和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也相应高。锐器伤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54%,大专73.47%,中专94.23%,这与其在校期间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实习过程中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的机会和时间有关[2]。
2.3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传递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的方法不正确,习惯回套针帽以及徒手掰安瓿等都能导致护理人员发生操作环节中被刺伤。未及时正确处理锐器也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员在繁乱的工作中处理锐器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不慎受伤。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也会发生锐器损伤,如操作结束后处理用物时遇到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注射器用后的毁形过程中、丢弃废物时针尖从收集袋中突出等环节均可发生锐器伤[3]。
2.4工龄低同时工龄<1年发生率为85.71%,1~5年为82.22%,>5年的为72.97%;护士发生率为88.07%。护师50%,主管护师40%也表明锐器伤与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有关。
2.5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发生躁动,使所用器械误伤自己,也是锐器伤的发生的原因之一。
3应对措施
3.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4]。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了锐器伤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士锐器伤后的处理以及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锐器伤后的上报制度及处理程序。
3.2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操作时提高警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规程,孰料掌握各种穿刺锐器的操作方法,在配合手术传递锐器过程中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
3.3加强操作培训和健康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纠正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同时,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护理设备。为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东红,胡玉霜,陈聪,等.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7-1698.
[2]黄雄招,孙波.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9,24(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