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

第1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一、人才培养成本费用界限划分

(一)划分人才培养成本与非人才培养成本界限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按照相关性原则,剔除一切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教育费用”应全部计入人才培养成本。“科研费用”扣除“科研事业收入”后,全部计入人才培养成本,差额为负数的,本项支出为0。“管理费用”应全部为发生的人才培养成本。“离退休保障费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只计算由学校负担部分,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的离退休人员拨款和离退休人员公费医疗经费拨款,差额为负数的,本项支出为0。“财务费用”应全部为发生的人才培养成本。“其他费用”扣除“其他收入”后,全部计入人才培养成本,差额为负数的,本项支出为0。

(二)划分应计入本期人才培养成本与不应计入本期人才培养成本界限 《征求意见稿》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未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本月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本月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处理。《征求意见稿》将高校支出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高校发生的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发生的资本性支出以资产折耗(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形式分期计入费用。高校不能提前结账,将本月费用作为下月费用处理,也不能延后结账,将下月费用作为本月费用处理。

(三)划分完成学业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与未完成学业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费用界限 月末计算人才培养成本时,如果某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已完成学业,则计入该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的全部人才培养成本之和,就是该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的“完成学业毕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如果某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还未完成学业,则计入该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的人才培养成本之和,就是该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的“月末未完成学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二、人才培养成本费用分类

(一)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结合2007年事业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类、款)规定,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为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款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款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款项;资产折耗等四大类。

(二)《征求意见稿》费用分类 《征求意见稿》的费用分类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6类。教育费用核算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教育费用又划分为教学费用、教辅费用、学生事务费用、其他教育费用。教学费用,核算高校教学单位为培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教辅费用,核算高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网络中心、测试中心、电教中心等教辅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学生事务费用,核算高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各项费用;其他教育费用,核算高校除教学、教辅、学生事务之外的其他各项教育费用。科研费用,核算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核算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核算高校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核算高校为筹集业务活动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其他费用,核算高等学校本期发生的、无法归集到上述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其他各项费用。

(三)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成本项目分类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费用成本设置情况,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成本项目设置为直接工资、直接材料、院系费用、教辅费用、学生事务费用、其他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11项。直接工资,是指高校直接从事教学教师所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中包括发放教师的课时费。直接材料,是指高校教学单位直接用于学生实验实习等消耗的存货费用。院系费用,是指高校教学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相当于企业“制造费用”成本项目)。由于《征求意见稿》中“教育费用——教学费用”是高校最主要人才培养成本费用,其他费用都是从属费用。因此,将“教学费用——教学费用”划分为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和院系费用成本费用项目,为教学单位发生的费用。其他的费用科目作为其相应成本费用项目保持不变。直接工资、直接材料、院系费用、教辅费用、学生事务费用、其他教育费用等6项费用,构成人才培养成本的教育费用成本,相当于企业的制造成本;加上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5项(称为期间费用),构成人才培养的全部成本,相当于企业的工厂成本。

(四)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按其计入成本对象方式分类 人才培养成本费用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能分清应由某种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不应采取间接分配的方法分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由几种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共同发生的费用,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几种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三、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程序

(一)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征求意见稿》设置“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保障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成本核算会计科目;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为了能够按照11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核算,成本核算会计科目明细设置如下:(1)在“教育费用——教学费用”设置院系级明细科目,设置1至3项成本费用项目级明细科目。“教育费用——教学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教育费用——教学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院系——成本项目1至3项——类、款”、“教育费用——教学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院系——成本项目1至3项——类、款”、“教育费用——教学费用——非财政拨款——院系——成本项目1至3项——类、款”、“教育费用——教学费用——资产折耗——院系——成本项目1至3项——类、款”。(2)在“教育费用——教辅费用”设置教辅部门明细科目,“教育费用——教辅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教育费用——教辅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教辅部门——类、款”、“教育费用——教辅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教辅部门——类、款”、“教育费用——教辅费用——非财政拨款——教辅部门——类、款”、“教育费用——教辅费用——资产折耗——教辅部门——类、款”。(3)在“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设置院系明细科目,“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院系——类、款”、“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院系——类、款”、“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非财政拨款——院系——类、款”、“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资产折耗——院系——类、款”。(4)“教育费用——其他教育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教育费用——其他教育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类、款”、“教育费用——其他教育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类、款”、“教育费用——其他教育费用——非财政拨款——类、款”、“教育费用——其他教育费用——资产折耗——类、款”。(5)在“科研费用”设置院系明细科目,“科研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科研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院系——类、款”、“科研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院系——类、款”、“科研费用——非财政拨款——院系——类、款”、“科研费用——资产折耗——院系——类、款”。(6)在“管理费用”设置行政部门明细科目,“管理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管理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行政部门——类、款”、“管理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行政部门——类、款”、“管理费用——非财政拨款——行政部门——类、款”、“管理费用——资产折耗——行政部门——类、款”。(7)“离退休保障费用” 科目明细设置为:“离退休保障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类、款”、“离退休保障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类、款”、“离退休保障费用——非财政拨款——类、款”、“离退休保障费用——资产折耗——类、款”。(8)“财务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财务费用——类、款”。(9)“其他费用”科目明细设置为:“其他费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类、款”、“其他费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具体项目——类、款”、“其他费用——非财政拨款——类、款”、“其他费用——资产折耗——类、款”。(10)由于高校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所以《征求意见稿》在会计上没有设置类似企业“产成品”科目。为了完成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工作,高等学校必须设置按院系、类别、专业、年级的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多栏式辅助明细账,格式如表1。

(二)人才培养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费用的发生,按其用途进行分类,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进行归集与分配,最后计算出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这就是人才培养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各项费用发生按其用途分类,借记有关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摊销待摊费用和计提预提费用,借记有关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根据各个费用会计科目月合计数,能直接计入成本项目的,直接记录“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的成本项目中去;不能直接计入的,采取适当分配方法,编制费用分配表,然后根据费用分配表直接记录“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的成本项目中去;根据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逐月累计,就得到每学年成本,每学年成本除以学生数,就得了学年生均成本;逐学年累计,就得到累计学年成本;累计学年成本除以学年数再除以学生数,就得到了累计生均成本。累计4个学年,就得到了最后的学生总成本和学生生均成本。人才培养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如图1所示。

四、人才培养成本费用的分配

(一)教育费用分配 包括:(1)教学费用的分配;教学费用划分为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和院系费用3个成本项目。一是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发生院系教师的直接工资,则直接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去。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通过讲授课程来完成的,也就是通过完成课时量来体现的。因此,对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院系教师工资、课时费、福利等属于直接工资费用可以通过标准课时工作量来进行分配。不同课型、不同层次课程按不同系数折合成标准课时工作量。高校月工资表,可以按院系进行汇总,并且也能够汇总院系教师工资。因此,月末可以从“教育费用——教学费用——院系——直接工资”明细账获取院系教师月工资额,根据院系教师不同专业年级的标准课时工作量月统计表,就可以编制直接工资费用分配表。该表的格式内容举例如表2。根据表2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去。仅以2个系为例,其他院系相同略,下同。二是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发生院系学生的直接材料费用,则直接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去。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院系学生实验实习等消耗存货材料费用可以通过完成实验实习课时量来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教育费用——教学费用——院系——直接材料”明细账获取院系直接材料费的月合计数,编制直接材料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3。根据表3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去。三是院系费用的分配,院系费用可以按照标准学生数、成本核算对象的月课时总数以及成本核算对象这学期总的学分数来进行分配。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规定,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月末可以从“教育费用——教学费用——院系——院系费用”明细账获取院系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院系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4。根据表4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院系费用成本项目中去。(2)教辅费用的分配。教辅费用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配,按照折合在校生数为标准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教育费用——教辅费用”明细账获取教辅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教辅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5。根据表5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教辅费用成本项目中去。仅以两个院系为例,下同。(3)学生事务费用的分配。学生事务费用的大部分,如学生奖助学金等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则直接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学生事务费用成本项目中去。分不清成本对象的少数学生活动费则在发生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按照标准学生数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教育费用——学生事务费用——院系”明细账获取学生事务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学生事务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6。根据表6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学生事务费用成本项目中去。(4)其他教育费用的分配。其他教育费用为不可预见的教育费用,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与上述相同。

注:直接工资的月合计数减去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工资后,为需要分配金额。

注:直接材料的月合计数减去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材料费用后,为需要分配金额。

注:学生事务费用的月合计数减去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学生事务费用后,为需要分配金额。

(二)科研费用分配 科研费用可以按照标准学生数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科研费用——院系”明细账获取科研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科研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7。根据表7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 科研费用成本项目中去。

注:科研费用的月合计数扣除相应科研事业收入后,为需要分配金额。

(三)管理费用分配 管理费用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配,按照折合在校生数为标准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管理费用”明细账获取管理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管理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8。根据表8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管理费用成本项目中去。

(四)离退休保障费用分配 离退休保障费用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配,按照折合在校生数为标准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离退休保障费用”明细账获取离退休保障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离退休保障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9。根据表9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 离退休保障费用成本项目中去。

注:离退休保障费用的月合计数扣除相应“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的离退休人员拨款和离退休人员公费医疗经费拨款后,为需要分配金额。

(五)财务费用分配 财务费用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配,按照折合在校生数为标准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财务费用”明细账获取财务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财务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10。根据表10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 财务费用成本项目中去。

(六)其他费用分配 其他费用可以按照标准学生数进行分配。月末可以从“其他费用”明细账获取其他费用的月合计数,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举例如表11。根据表11即可将数据登记到“人才培养成本多栏式辅助明细账” 其他费用成本项目中去。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金融机构 财务费用管理 问题 对策

财务费用是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成本支出,如何加以有效管理,彰显其财务杠杆效用是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但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今天,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金融机构发展的财务费用管理模式,促进其在经济大潮中更好的立足。

一、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意义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后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市场看似复苏且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但其波动幅度依旧较大,其风险也不可避免。而财务费用管理作为控制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降低其费用成本,使其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而且还利于其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更好的抵御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实现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当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对其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强化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势在必行,亟不可待。

二、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费用管理意识薄弱

缺乏管理意识是引发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其不仅影响着财管制度的完善性,也制约着财管水平的提高,由此造成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财务费用问题,致使金融机构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管理意识的缺失又是由相关人员对财务费用管理认知不足导致的,因此督促财管相关人员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意识十分迫切。

(二)财务费用超支现象严重

超支现象是生产经营单位财务费用管理的通病,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因其财务费用管理涉及筹资、经营管理、税费、准备金、营业外等多项费用支出,因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宣传金融业务费用、代办储蓄费用等超范围支出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再如因缺乏统一标准、多渠道的工资来源,像不同名目的奖金、实物、补贴等,致使薪资科目的列支难以控制等,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财务费用支出失控。

(三)财务费用信息核算失真

金融机构财务费用信息失真常见于明不符实的代办手续费,当下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费用支出五花八门,而且部分金融机构选择聘用合同工,因制度欠缺和能力有限,致使随意处理储蓄余额,甚至将超支或违规的费用归到代办费用名下,加之人为操作因素,导致费用信息严重失真,如有的金融机构为完成规定指标将本应进行分期摊销的债券发行、固定资产租赁等费用全部纳入递延资产科目中,由此造成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核算不实。

(四)财务费用管理能力较低

造成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涉及下述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内控制度,因规定笼统不全面,不周密,脱离实际等,致使财务费用管理活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如缺乏职业素养,财务知识了解较少,核算水准较差等,是影响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经营成本核算方式不当等,这些都制约着金融机构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控制对策

(一)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中,金融机构的领导阶层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成功案例中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督促内部全员提高对财务费用管理的认知,强化管理意识,并将财务费用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自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以将其融入于各项经营活动中。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原则和标准,划分专项费用和额外费用范围及其要求;明确财务费用管理流程和规范以及成本的处理方法,细化每项费用的审批、权限、报账、划拨、核算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等,以此为财务费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规范管理行为,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二)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

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是保证财务费用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市场发展要求和自身需要,科学设置岗位,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实行综合管理,即将计划、财务、资产负债等管理活动集为一体,以此全面审视经营运作,更好的协调工作,但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分离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基本原则,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以及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别是财务费用管理关键岗位,并根据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置相应的财务费用审批中心、监督部门等,以此在内部形成部门间科学制衡的局面,从而巩固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严格控制支出,重视成本核算

为有效避免金融机构财务费用超支问题,财务费用管理应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循费用报账流程,即费用审批人员应以编制的财务预算为依据,明确其是属于日常开支和额外开支,以及其额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认符合要求后予以如实划拨款项,此时不仅需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将其准确、详细的列支到规定科目中,还需要监督人员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费用支出用得其所,并对其实际效用进行评估,以此为建立费用标准提供参考。同时针对财务费用信息失真情况,则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准则和内部要求,在登记会计信息前,应认真审查相关凭证,核实其数额、用途、时间等,确认无误后予以及时、如实的记录,事后还应仔细核实所记录的信息的科目归属、金额、计算结果等是否正确,并保存好凭证等资料。此外,监督人员还应定期对各项利息、手续费用、佣金、各种贷款和筹资等支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四)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水平

财务费用管理人员与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并保证其地位相对独立。因此可以通过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会计准则、财务费用管理的重要性等内容,督促管理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强化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并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其市场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提高其计算机技术水平,并扩大人才引入渠道,打造集会计、法律、银行、证券、房地产、外汇、保险、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于一体的多元化团队,从而使每项费用支出更合理,更有效,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提高管理水平,除了打造高层次的管理队伍外,还应充分利用标准、弹性、边际、指标等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全面预算、综合管理等模式辅助财务费用管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统一的财务费用报账、核算、分析等系统,以实现网上审批、报账、记账等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财务风险,也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和纠正。

四、结束语

总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事关其自身健康发展与国计民生,因此金融机构应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成本核算监督,从而有效解决其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促进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多步式来列报利润表。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不同来源,同时还规定将不同性质的收入和费用类别进行对比,分为三个步骤编制利润表: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还应当在利润表中列示每股收益的信息。

多步式利润表正是比照以上三个步骤来进行项目的排列,并对前两个步骤分别以中间性的利润数据“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来进行小结,这样安排可以方便报表使用者迅速获取信息。但从具体核算内容和报表要素定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会发现利润表的结构尚有不合理之处。本文以一般工业企业为例,拟对利润表的部分项目进行解读来分析其结构的合理性。

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下简称讲解)中将“营业收入”解释为“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将“营业成本”解释为“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成本总额”,将“营业税金及附加”解释为“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各项税费”,将“销售费用”解释为“反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营费用”,将“管理费用”解释为“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各项管理费”,将“财务费用”解释为“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

(一)从具体会计核算角度分析收入有不同的分类。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重要性,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企业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营业收入”项目根据以上会计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

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发生的费用,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与企业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历生活动相关的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工业企业对外出售原材料的成本等,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在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分别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直接配比。广义的费用还包括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其他耗费,根据费用的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税费、经营管理费用、因销售商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因筹集运营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分别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中进行核算。而在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目也根据以上会计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

上述项目的具体核算都涉及到了“日常活动”及其“经常性”,说明它的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其核算内容都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并且这类活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常发生。

(二)从会计要素的定义角度分析“营业收入”反映的报表要素是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反映的报表要素是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这里,基本准则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的配比。但从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到抽象的会计定义,基本准则都涉及到了“日常活动”及其“经常性”。这反映由报表要素与其衍生的具体报表项目及其核算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即:所有的收入和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其报表要素的分类和核算应当遵循“日常活动”的性质。

二、“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解析

讲解中将“营业外收入”解释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将“营业外支出”解释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一)从具体会计核算角度分析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如非货币资产交换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通过“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在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例如,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通过“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核算。在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这类收支虽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多大的关系(或者是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从企业整体来考虑,由于同样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也是增加或减少利润的因素,因此,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两者的有一个共同点,即其核算对象都与企业的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表明这类活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常发生。

(二)从会计要素的定义角度分析“营业外收入”反映的是利得,“营业外支出”反映的是损失。基本准则中并没有将利得和损失单独作为一个要素分类出来,只是明确规定了利得和损失,将利得定义为“由企业非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将损失定义为“由企业非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两者都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部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前者虽然不是经营收益的组成部分,但却会影响本期净收益的数字,因此计入利润表。

将两者定义与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相比较,发现他们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其区别之一在于是否是“日常活动”。可见,日常活动是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关键之处。区别之二在于收入和费用反映总流入和总流出,而利得和损失反映一定的净流入和净流出。由会计核算具体的内容到会计定义的高度概括,基本准则将“日常活动”作为区分“营业”与“非营业”的关键,表明这一特征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区分营业收入与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与非营业成本的根本所在。

三、“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解析

讲解中将“资产减值损失”解释为“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解释为“反映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将“投资收益”解释为“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一)从具体会计核算角度分析资产应当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甚至不能带来经济利益,那么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就无法反映其实际价值。因此,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的损失,以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企业会计准则中规范了企业资产的减值会计问题,对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商誉等若干资产所发生的资产减值,通过“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基本准则中规定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但也适当引入了其他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对于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一些资产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

除了通过传统的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获利的能力,投资就是其中一种。企业会计准则中规范了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收益的会计处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等行为产生的收益,通过“投资收益”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投资收益”项目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分析填列。

(二)从会计要素角度分析由于生产条件、市场供需、技术进步或其他因素影响会导致资产的价值发生下跌,从而企业要对资产计提减值损失。为拓宽收益的渠道,企业会辅助投资以增加获利,从而取得投资收益。而活跃市场上交易频繁,价格时常波动,企业所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也要承受其价格的涨跌损益。这些经营活动都属于企业的非主要经营活动或是偶发事项,并不是企业时常进行的不间断的经营活动,其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难以预计,一般属于不再生性的。所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三个项目对应的是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在日常活动以外产生的经济利益,与收入和费用无关。

四、“营业利润”解析

讲解中将“营业利润”简单解释为“反映企业实现的营业利润”。

利润表诸多项目名称中的“营业”二字是同一含义,是对不间断的经常性的经营活动的强调,则“营业利润”解释中的“营业”二字也不例外。因此,营业利润可被报表使用者看作是日常活动中实现的经营利润,核算的内容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但作为一个中间性的利润数据,“营业利润”与其他项目在利润表上的关系却是: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1)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

等式(1)表明营业利润中包含有“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经过前文的解读和分析,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属于利得和损失的范畴,是企业在偶发事项中产生或是由企业非经常性经营活动导致的、在非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可再生损益。由此而计算出的营业利润在内容上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还包括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其内容和含义势必与以上假定相悖。等式(2)表明利润总额反映的是企业在税前所实现的所有利润,既包括日常活动实现的经营利润,也包括非日常活动中实现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有利得和损失。而营业利润反映的既非纯粹日常活动实现的经营利润,也非所有活动实现的全部利润。并且其包含的报表要素和组成项目与利润总额在性质上无异,在核算范围上交叉重叠,那么,两者就属于重复性的指标。这使得营业利润在利润表上的定位就显得有些尴尬,其原有的意义也变得模糊不清。

五、改进建议

营业利润在利润表中的不合理定位使其在利润表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时也会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降低利润表信息的有用性,从而削弱利润表的可信度。因此,应对此不合理之处予以改进。

改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保持利润表结构,改变个别项目的名称,如营业利润。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保持现有利润表结构的情况下避免称谓上的误解,但更名后的“营业利润”在核算内容与范围上仍然与利润总额有交叉,难以摆脱重复之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所以,这一方法不可行。二是保持现有项目的名称,调整利润表的结构。在计算营业利润时,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三个项目从第一步骤中剔除出来,放到利润总额中,即第二步骤的计算中。如下:

第一步骤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4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如有些以船舶、大型设备为生产产品的企业,生产周期较长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

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和占用的一般借款。

借款费用资本化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券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 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应当区别情况进行: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科目。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予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科目。

企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予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例1.某企业建造高科技车间,因发行债券支付手续费100000元;承诺费30000元分三期支付,每期支付10000元,其中第三期在车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支付;支付银行存款手续费1000元;要求根据有关手续编制会计分录。

(1)支付发行债券手续费时

借:在建工程———高科技车间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支付第一、二期承诺费时分别作如下分录

借:在建工程———高科技车间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支付第三期承诺费时

借:财务费用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4)支付银行手续费时

借:财务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例2.某船舶生产企业,于2008年1月份生产船舶,1月1日建造支出300万元,使用的专门借款,年利率9.6%;1月11日建造支出210万元,占用一般借款,年利率7.2%。要求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计算: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利息金额=300×(9.6%÷12)=2.4(万元)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利息金额=(210×20÷30)×(7.2%÷12)=0.84(万元)船舶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金额=2.4+0.84=3.24(万元)

(2)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船舶32400

第5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医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上不同于普通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它的重点内容是向社会大众、政府以及医疗相关机构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就目前在新旧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其如何提高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医院会计核算中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1.适用范围的调整。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主要适用的范围是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适用范围则包含了基层医疗单位在资金补助政策、职能定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专门制定了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会计标准和制度。

2.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在旧会计制度下,医院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定体系,具体表现为:缺乏合理、统一的核算范围、对象、方法等的确定标准;医疗成本不完整,而是被分划为两个部分,即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各医院使用的核算标准不一致,导致各个医院在成本核算的信息、口径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对比性不统一,从而影响到国家对全国医疗卫生改革在政策、价格收费以及绩效评价方面的制定和管理控制。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着重对成本归集的核算方法以及自制物资的成本项目进行管理和规范,并按照成本核算的对象对医院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耗费进行归集、分配,然后经过相关的计算编制成对应的财务成本核算的报表,使得医院的各种成本都能够通过报表体现出来。

3.集中支付核算的规范。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原来旧会计制度中所没有的“财政应返还额度”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两个会计科目,从而将已经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当中的医院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和行为进行了系统、完善的规范。

4.基本建设项目的地位上升。在旧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项目不作为医院在竣工结算前的主要会计项目。这就使得医院在会计核算中由基本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资产负债不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表现,从而造成医院的总账会计核算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脱节,使得医院最终的整体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真实性,造成医院资产负债的管理效果不明显,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新会计制度下,将医院的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作为重要的核算项目并入到了医院的总账会计核算当中,从而完善和提高了医院整体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5.将科教资金纳入到收支项目核算当中。旧会计制度下,科教资金的核算管理并没有纳入到医院的收支项目核算管理当中,而是将其当作专用的基金项目或者不定款的项目进行核算管理的。这就使得医院在整体的收入数据上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将科教资金的核算管理纳入到整体收支项目的核算管理当中,从而确保了收入核算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使得它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出一定阶段内医院的收支状况。

6.取消药品差价,其收支列入医疗收入核算。旧会计制度下,由于药品的价格存在差价问题,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是将其单独进行核算的。

新会计制度下,将原先的“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的会计科目核算当中进行统一的计算,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并且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新医疗改革方案的相关规定,取消了药品在价格方面的差价加成,从而有效避免了以药养医等问题。

二、医院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核算的措施

1.增加“财务费用”的科目核算。在旧会计核算的制度中,医院在进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借款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时,是分别将它们纳入到“其他收入”和“管理费用”这两个会计科目当中进行核算的。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部分医院的运营状况是处于一个负债经营的状态中的,这就要求医院的管理阶层必须对医院的债务利用以及债务负担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必须将涉及到的借款利息支出等相关情况罗列出来,而“财务费用”这恰好能够对医院的债务效益和成本进行分类度量。

2.增加“医疗赔偿”的科目核算。在旧会计核算制定下,医院往往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措施而在许多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当中遭遇风险危机的打击,给医院的经济运营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要增加针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医疗赔偿”会计科目,将赔偿医疗纠纷的相关费用的核算纳入到这一会计科目的核算当中,从而使医院能够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提高医院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健全修购基金的提取制度。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要加强对修购基金相关提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同实际价值的统一和一致,使它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院当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状况。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困难,特别是在新旧会计制度的交替阶段,医院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更是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因此,各级医院要对当前会计核算工作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差别和不同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确保新会计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从而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军品;成本结构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february 15, 2006 held a "china accounting auditing standards conference system", issued 39 accounting standards. finance minister jin renqing announced: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since january 1, 2007 in listed companies, do not striv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i wei, deputy director of the sasac at the conference: the combination of central enterprises, enterprise groups to urg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busin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strive in 2008 by the end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explore. 

key words: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military; cost structure

前言

按照现行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军品计价成本由制造成本(原材料、元器件、直接工资、军工专项、制造费用、燃料动力费等)与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

对于进行军品生产的企业单位来说,不执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因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有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核算,并进而影响到军品成本构成的结构。具体来说,影响军品成本构成的新准则主要有《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和《存货》等三个准则。

   

一、《职工薪酬》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新颁布的《职工薪酬》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可以看出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而从会计核算来看,此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在信息披露方面,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因为新准则将原统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按受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所以,企业直接生产人员和车间管理人员的上述各项费用势必要从管理费用中转移至直接工资或制造费用中核算,从而加大了军品制造成本的比重,减少了期间费用的比重。从军品小时费用率来看,则是降低了管理费用小时费用率,提高了直接工资小时费用率和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

二、《借款费用》和《存货》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异,主要在于:一是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仅为固定资产,新准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准则仅为专门借款,新准则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对应资本化计入存货的会计分录,准则规定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辅助费用)

   

预提费用(一般借款利息)长期借款(专门借款利息、外汇借款利息及汇兑差额)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利息及溢价折价的摊销)

在存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借:存货

     贷:生产成本

 

2、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在原会计准则规定下,除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外,其他借款费用均要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所以,在军品生产企业为保证及时交付产品的情况下,在未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未收到预付款时,需要借入资金进行原材料、元器件、外购外协件的提前采购,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能计入财务费用。 

 

第7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我国在1993年转制前,普遍对工程成本核算采用的是所谓“全部成本法”。这种方法把工程的期间费用(管理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在期末按照一定分摊法则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之间进行分配,把企业发生的所有支出汇总构成工程成本。按照这种方法,建筑工程的成本就可以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管理费五大类。1993年,转制后对工程成本采用了“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规定期间费用(管理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在期末不进行分配,而是在企业利润中一次列销。相应的,工程成本支出中就不包括管理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这样工程成本就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五大类。

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如何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核算、对比、分析、改进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实施财务成本控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人工费的控制方法。

加强劳动工资管理,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劳动有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减少窝工浪费。分工种列出定额用工,作为人为工费承包依据,全面考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选择好分包队伍,对某些专业工程项目可实行分包,承包价应低于企业与业主所承包的这部分工程金额。压缩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减少临时用工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把临时工作量分流到人工充裕的分部分项工程之中。采用工作量事先确定的方式,以做到在施工的初期就可基本确定人工费用的支出,便于准确地把握人工费用的盈亏情况。

2、材料费的控制方法。

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又会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对采购的材料要认真计量验收,如遇到材料数量不足、质量差,要及时进行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料,实行限额领料制,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减少保管损耗。并充分利用边角料,做好包装品和余料的价值回收工作。加速周转材料的周转速度。在项目施工中,周转材料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计划安排时,应该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尽量缩短周转材料的周期,加速周转速度,提高周转次数,从而减少费用开支,节约成本。对于存在分包情况的,项目经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材料损耗率,建筑材料由其包干使用。如果材料节约,则双方分成;反之则按照超额量从分包款中扣除相关费用。这样以来,有利于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方法。

机械费的支出是否合理,其根本在于施工技术方的编排是否科学。在工程开工前期,施工企业就应针对施工方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好机械使用的成本预测,并在施工规范准许的范围内,权衡整体效益,不断完善和修改方案,最终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机械使用安排。在施工过程,机械费的降低,要应作好以下工作。

a、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合理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做到经济与实用并存。

b、本着“利用率高、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原则,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节约机械费用。

c、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按计划对企业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和保养,保证机械完好,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正常运转,提高机械利用率。同时开展对外经营业务。

(4)其他直接费的控制方法。原则上,其他直接费是按以上费用分析转入的。特别注意的是,现场材料二次搬动费发生的汽车、小拖运费,应按白班计价,经项目经理签证后,分析记入此项费用。

第8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一、费用核算

(一)费用要素内涵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将费用定义

为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并指出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还指出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能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人当期损益。

费用要素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同时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等。费用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费用中最值得加强核算的是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是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无论其所占比重还是其对经济效益的绝对影响额度都是最大的,是加强费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核心内容。其余的费用项目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生之时起应进行核算与控制。

(二)经营费用记录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

购建资产支出和非费用性支出。所有支出都应按支出发生的实际情况记录。其中,“经营费用”是指一定期间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济业务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或其他资产消耗,负债的承诺),即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从经营费用本质上看.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的各种支出,其不包括为清偿债务或分配收益而发生的支出。经营费用是广义的费用,既包括当期的费用性支出,也包括当期支出的购置各项资产而应当在以后各期计入费用的支出。经营费用的记录是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也是费用要素确定的基础。从经营费用的特点上看,其数据处理需要通过各个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账户归集、加工、分配、结转及有关资产账户记录、分配后,才正式计入费用。其中记入经营过程账户与记入资产账户的数据流向十分受人关注。因为记入期间费用、物资采购、生产成本不同于记入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而记人物资采购、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费用,与记入期间费用账户等纯当期费用相比,其作为各期费用的时间,各期费用额大小的影响也不同。经营费用记录处理好后,其有关成本费用的核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为成本性质的费用,即最终要记入某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以工业企业为例,有物资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设备安装中的成本费用等,通过对其分别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就确定了应该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从而确定了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这些经营费用发生,经过成本费用归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确认为费用,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管理费用等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期问费用不同,在经营中发生的要归集到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需要经过多次的归集、分配核算过程。而且,尽管其最终会进入“费用”而与“收入”配比,但是作为成本费用,目前还不能直接与收入配比,需要一个数据流转过程或多次转账过程。

整个流转过程对利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直接记入费用要素与先记入有关资产的成本费用再转入费用要素或多次转账之后才转入费用要素在时效性上不同,更要求反映与控制的有机结合。

此外,需要加强对费用要素数据流转过程的控制。这些成本费用中,物资采购方面的成本费用设置“物资采购”进行核算控制,设备购置方面的成本费用设置“在建工程”进行核算控制。相对而言,生产费用是最复杂、发生最频繁、金额最大的成本费用,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费用构成要素中的主要部分,而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价值消耗也将归集到生产费用,通过生产费用的核算,再通过“产成品”最后销售出去后而转入费用要素,因而对生产费用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费用控制

我国企业费用核算应以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为核心,并在费用要素形成过程全方位采取有力措施。

(一)强化企业单位制度规范建设首先,应完善会计核算规程。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企业应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的指导下,完善会计核算规程,规范地处理包括成本费用在内的经济业务,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其次,重点制定生产费用核算规定或程序。在拟定会计核算制度时,有步骤地首先重点抓好一部分工作的规范化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因为生产过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的控制环节,其成本费用的核算至少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中配合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企业制定好生产费用核算规程对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具有重要影响。最后,生产费用核算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会计理念,使会计核算与控制有机结合。

(二)切实实行责任核算责任核算是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的基本理念。责任会计是把会计核算资料同各有关责任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系统,也是强化内部管理而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成本费用的控制应当结合其发生地点及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进行考核。有效地责任考核需要责任核算提供资料。由于正常会计核算的连环记录具有的可靠性高于业务核算、统计核算,针对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实施责任核算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应在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下,专门针对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生产成本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责任核算,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还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专门针对各生产车间设置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负责进行各车间的间接费用的归集,为产品生产明细账的成本核算服务,并为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上的责任核算奠定基础;进而拟定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落实到制度或规程中去。

(三)采用作业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与控制、会计人员数量与素质均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责任核算。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以工业企业为例,实施中将传统上先把费用归集到部门,再把部门费用归集到产品的做法,改革为不仅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而且还按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进一步组织责任核算。为此,必须就生产现场的费用核算进行下述改革与重新设计:一是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还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与责任人,将责任核算引向深入。二是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记入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进行大范围的平行登记。先在制造费用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的支出在作业中心归集在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生产成本账户所属的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准确地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四是原始记录上,应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设置的责任中心的责任核算,从而提高责任核算的水平。五是生产计划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按作业中心设置的责任中心预算。六是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当打破过去单纯按部门配备人力资源的粗放体制,根据作业链、价值链等具体情况,考虑跨部门团队与部门团队冲突最小化原则,配备人员,安排工作,设置责任,进行考核。七是制度规程上,重新制定切合实际的核算与考核制度,并将其整合到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或会计核算规程中去。

第9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药品生产企业;财务部门;年度工作规划;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R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98-02

部门年度工作规划,是药品生产企业等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各部门负责人年度目标责任书签订的依据。编制药品生产企业财务部门年度工作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部门职责

组织编制公司销售、成本、利润、资金、费用等有关财务指标的年度预算;按照上年预算进行事中核算和事后审计,将财务管理落实到相关业务过程中;根据预算制定、批准的财务开支计划和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按照国家财务、税务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给合本公司行业特征,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制定统一、健全的财务规章体系;依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中有关投资计划和项目进度安排计划,负责拟订相应的资金需求量预测计划和各种财务预算计划;遵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按时完成会计财务工作,及时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按规定完成税金的申报、测算、缴纳、减免工作;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支付现金,控制库存现金额;负责编写财务分析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二、下年度部门工作目标

负责对公司会计核算管理、财务核算管理,及对公司经营过程实施财务监督、稽核、审计、检查、协调和指导等专职管理;各系统核算会计在自己的模块中承担系统综合计划、核算、审计功能,真正做到内部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职责划分,职能明晰,协助、支持、监督各中心负责人做自己的事理自己的财。为完成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把控工作。

三、下年度部门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战略和工作目标,及时调整工作职能,部门工作由原来的财务口径线核算改为业务模块面核算,同时加大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不仅要做好日常核算,更重要的是做好全面预算、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工作。

(一)企业经营指标(岗位任职权重20%)

1.财务费用率(岗位任职权重5%)。考核办法:在目标销售额完成**万元的基础上,财务费用率不超过6%,每高于1%扣1分。集团内部资金拆借的标准按照年利率为10%计算资金使用费,以各子公司签订的合同为依据,计入公司财务费用。

2.管理费用率(岗位任职权重5%)。考核办法:管理费用率不高于20%,每高出1%扣1分,每节约1%加1分。

3.财务审批权限及流程(岗位任职权重5%)。说明:财务负责人有总经理授权范围内的财务审批权限,授权范围之外的由总经理审批后执行。考核办法:财务负责人无单独审批权限,如总经理未按审批权限执行但未形成损失,财务负责人负连带责任,每笔交易扣1分;如形成损失,本项考核得0分并从责任保证金中扣除相应比例的损失金额。

4.销售收现率(岗位任职权重5%)。产品收现率为100%,外用药收现率不低于*%,本地中药及其他品种品种收现率不低于*%。说明:销售收现率计算公式为:收回货款/发货金额。考核办法:三项销售收现率控制在指标(含)之上视同达成目标,指标标准分5分;其中每一项指标为2分,销售收现率均在指标之下为未达成目标,指标考核得0分;其中一项销售收现率在指标之上,该项考核标准分3分且另一项指标实际每低于标准1%扣1分。

(二)企业管理指标(岗位任职权重50%)

1.预算管理(岗位任职权重10%)。考核办法:从四方面进行测评计算得分。(1)在总经理的授权下,在各系统负责人的参与下,2009年10月份开始组织推进公司年度全面预算工作,12月底之前经总经理、董事会审批定稿后执行,同时出具预算资金筹集方案;(2)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入达到控制偏差率上浮不超过5%的范围内;(3)预算执行的预警作用发挥程度在95%以上;(4)每月8日组织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召开预算执行会议,用实际发生数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分析对比,及时纠正偏差,合理调整预算数。

2.财务管理(岗位任职权重10%)。考核办法:从三方面进行测评计算得分。(1)完善营销和生产系统的财务核算体系,使财务会计在各个系统起到“支持、监督、把控”的作用,根据不同业务模块的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将内部客户外部化、市场化,同时将外部客户内部化;(2)财务核算每月5日前出具各项财务和管理报表,每月出具报表及时率、准确率为98%;(3)年度结束20日内,出具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结合公司战略和各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结果提交整体利润分配方案(包括期权等激励方式)。

3.标准生产成本管理体系的导入(岗位任职权重15%)。考核办法:生产品种的标准材料成本的制定占10%,产量工资的全面摸索占5%。

4.解决到期债务的偿还与资金筹集,保证企业现金流运转正常(岗位任职权重15%)。

(三)安全指标(权重10%)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安全率为100%(权重10%)。说明:不允许发生资金及资产被盗、丢失的事件,如出现意外,目标责任人承担相应损失并该项考核得0分。

(四)规范性制度建设及完善(岗位任职权重10%)

考核办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司制度、规范不少于5项(至少包括有财产出入库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管理制度、对合同的监督及信息反馈制度、内部培训制度),制度的合理解释率、约束率达到95%以上,完成得10分,缺少一项扣2分。

(五)接受内外部审计并对审计的结果负责(岗位任职权重5%)

考核办法:年度内随时接受集团内董事会委任的审计,年度接受外部第三方审计必须一次,对审计结果负全部责任并承担相应损失。

(六)团队建设及接班人制度(岗位任职权重5%)

1.团队建设: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测评计算得分:(1)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配置和技能互补的成员队伍;(2)明确的组织目标和系统的实施策划;(3)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相互信任与协作,团队资源、信息的共享是团队成功的基础;(4)正确的领导和强有力的指令落实;(5)无缝隙沟通(岗位任职权重3%)。

2.建立接班人制度,部门内主管级岗位至少有一名培养对象(岗位任职重2%)。

四、下年度拟建部门组织架构、各岗位责任说明及考核细则

(一)根据下年度部门工作计划,拟建本部门组织架构

计划财务审计部经理:下属是财务主管;财务主管:下属是营销系统会计、生产系统会计、出纳。

(二)根据下年度部门工作计划,划分各岗位职责及考核细则

1.计划财务审计部主管目标考核(权重100%):(1)做好管理费用的财务预算:以部门为核算单位(权重10%);(2)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权重10%);(3)设置、管理财务软件账套,分岗位进行计算机权限授权,制定财务业务核算审核流程;维护财务软件安全运行,每月结完账必须进行数据备份,及时准确输入并复核转账凭证(权重10%);(4)完善财务软件操作流程,为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和凭证按要求归档,组织编制主报表,审核专项报表,下达业务部门重点落实事项通知书(权重20%);(5)审核凭证,月末结账并在次月5日前出具会计报表和各类报表的分析报表,负责整个公司内部财务体系业务及管理指标的准确、真实和及时性(权重20%);(6)供应商审核及采购应付账款的管理(权重20%);(7)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权重10%)。

2.生产系统主管会计目标考核(权重100%)。(1)负责生产系统的财务预算(50%);(2)负责生产(物资)系统的财务管理(30%);(3)依据生产计划及原材料和库存量,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及部门费用,核定各生产流程的人员计划定额,把控、辅导、审核生产系统整体预算(权重20%)。

3.营销系统主管会计目标考核(权重100%)。负责营销系统的财务核算(50%);负责营销系统的财务管理(30%);负责营销系统的财务预算(20%)。

4.出纳员目标考核(权重100%)。(1)对公司的现金收入与支出负责;对公司的银行结算业务负责;有权检查各种凭证的手续是否齐全;有权拒绝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严格遵守现金管理、银行结算制度,收付资金无差错(权重20%);(2)对现金存取的及时性及安全性负责,对银行结算的正确性负责;有权拒绝违反银行结算纪律的业务行为;库存现金要符合规定限额、不准超库;有权对不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意见;严格控制库存现金余额,超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妥善保管银行印鉴和空白转账支票(权重30%);(3)核对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录负责;对各类银行票据取得的登记、转让背书登记、普通收据领用、核销登记负责;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摘要清楚、科目准确,数字真实,做到账实相符;对每日资金日报表数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权重20%);(4)对现金、银行存款凭证的整理与装订负责;编制资金收支日报表、月报表,资金收支存日报表上报前经部门经理或部门主管复核后报送总经理;月报表于每月5日前报送月报表(权重20%);(5)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权重10%)。

五、下年度部门费用预算

费用项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福利、劳保、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差旅费、培训费、物料消耗、业务招待、费审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