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

第1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流动资产管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1流动资产及构成流动资产各要素的概念

流动资产是指现金及其他可望转变得现金,或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售出或耗出的资产,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加强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是实现有效流动资产管理的几个关键因素。

2流动资产的管理的内容

2.1现金管理即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是企业中资产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是联结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纽带,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讨论的现金指的是广义现金即货币资金。做好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实现流动资产有效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实现有效的货币资金管理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制定属于本企业管理要求的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第二,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第三,制定现金预测体系,确保企业未来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平衡,并对企业的现金和流动性实施控制。第四,建立现金管理系统,借助于及时的信息报告,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收入、支出、现金余额和有价证券投资管理获得大量收入。

2.2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收益流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应收账款管理包括企业的资金回收、资金周转、应收款估价等问题。实施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首先要做好信用和收账政策,其次,通过可回收性调查分析工具,确定应收账款的收款风险,对应收款做准确的估价,最后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

2.3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物资,包括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材料、在产品以及产成品等。存货是联结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纽带。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维持一定的存货,合理测算存货的经济批量能够减少存货占用企业资金带来的风险,同时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做好存货的控制工作,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可以使用ABC管理法、JIT控制制度、比率分析法等控制存货库存的方法,来确定存货的最优订货数量、最佳订货时间和安全存货,以实现对存货合理、科学的管控。

3流动资产管理的评价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通过对这个指标的对比分析,加强企业流动资产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有效地通过资金管理来解决资金周转率低和资金浪费等问题。(2)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既能够满足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又使现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达到最高时的现金最低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有三种分析模式,包括:成本分析模式、存货分析模式和现金周转模式。(3)应收账款信用评级。应收账款信用评价体系是评价和测定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客户的信用级次,应收账款信用标准应依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根据具体的销售行为、资金预算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评判。在信用体系中,通过对客户详细信息的描述,同样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等进行间接测评。(4)存货的ABC分类法。当企业存货的种类多样、价格差别大、存量多少有差别时,使用ABC分类法可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使存货的管理和控制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在一般情况下,只对A类物资进行最优批量的控制。

4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

流动资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能够以最合理的流动资产配比和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需要。通过流动资产管理来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和循环,不但能够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综上所述,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核心是对企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通过最优的流动资产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实现企业最大价值,因此,流动资产管理前景值得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作者:童丽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思.财务管理基础[M].第1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布雷利.公司财务管理原理[M].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短期 财务管理

营运资本政策的制定是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短期财务管理又称为“营运资本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流动资产管理与流动负债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主要是指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与存货管理;流动负债管理主要是指对各种短期融资方式的设计与运用。通过科学、高效的短期财务管理,保障企业长期性的、战略性的财务决策――资本预算决策、长期融资决策等的顺利实施,同时,保障企业具备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理财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用于对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在资本预算决策和企业营销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短期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

一、资产负债表方法

一家管理优秀的公司应当按照既定的营运资本政策来实施营运资本管理,加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控制,实现营运资本管理的最优化。

为了对我国企业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运用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的方法,了解企业十余年来的营运资本政策及其变化。

以下分析数据均来自巨灵数据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选取了1991~200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以我国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我国从1991年仅有14家上市公司,到2005年已经有1378家上市公司;其总市值也从1991年的109.19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430.28亿元。这表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发展速度比较快。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在2000年达到最高点,分别为48090.94亿元和16087.52亿元。2000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呈现递减的趋势。

我国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有206家和209家企业发行新股上市,达到一个高峰,2000年以后新股发行上市的数量基本上呈递减的趋势。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数量却在稳步、快速地发展,而且其最近几年发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新股发行的数量。证券市场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资源配置,其中的两个主要方式就是IPO发行上市和兼并重组。目前,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资源配置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二、资产负债表截面数据分析

下面将针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部分进行计算和分析,借以粗略地了解我国企业所采取的营运资本政策。

按照证监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作为标准,剔除金融保险类行业一共有12个行业。由于许多上市公司多元化、跨行业经营,因此,在巨灵数据库中得到的各行业上市公司数之和大于全部上市公司数。

从各行业的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业的流动资产比重最高,分别为77.31%和62.41%。而电力、煤气、水行业和交通运输类行业的流动资产比重比较低,分别为17.19%和19.49%。在传播文化、电力煤气水和交通运输行业中,货币资金是流动资产的主要占用方式,其他行业存货是流动资产的主要占用方式。而在美国各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主要占用方式。

很多资料显示,在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趋向于减少,而且,企业管理的水平越高,流动资产占全部总资产的比重就越小,这几乎已经成为管理优秀企业的一个标志。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由于没有科学的理念加以指导,再加上对于一个处在“苟存”状态的企业而言,能够维持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便是毫无理财价值的流动资产的追加投入,长此以往,流动资产在我国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势必会趋于加大。但流动资产的占用不能创造丝毫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加、对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没有任何的益处。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流动负债早已成为国有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方式,这也是我国企业形成较大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长期负债甚至为0,全部负债是以短期负债的方式获得的。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19697.32亿元)和流动负债(19619.76亿元)相差不多,流动资产只是稍微高出流动负债,说明我国的亡巾公司保证了最低的偿债能力。但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营运资本不多,表明了企业在偿还了债务以后可供理财人员使用的流动资产剩余不多。而美国上市公司在2000年,流动资产明显大于流动负债,流动资产(33.4%)多出流动负债(27.2%)6.2个百分点,总额达5790亿美元。

在各行业的数据之中,流动负债比重最低的为电力煤气水行业,仅有24.50%,比重最高的为批发零售业,高达61.43%。其中,有六个行业流动资产少于流动负债,它们分别是采掘类、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类、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类和综合类行业。在12个行业中,采掘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流动负债的主要形式是应付账款,其他行业则主要是短期借款。样本公司总负债为25915.67亿元,占总资产的54.60%,与美国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低于美国的65.8%。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41.34%)高出长期负债(13.27%)28.07个百分点。而2000年,美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长期负债(38.6%)高出流动负债(27.2%)1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负债中流动负债多,长期负债少;美国上市公司负债中流动负债少,长期负债多。

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的主要来源是流动负债。梳动负债过多,尤其是将流动负债投资到长期的、资本性的项目上,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是我国企业过大的财务风险的重大特征之一。根据美国标准普尔200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全部上市公司和各行业的上市公司其长期负债均高于流动负债,也就是说长期负债是美国上市公司负债的主要形式。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理财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用于对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在资本预算决策和企业营销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短期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浅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意识浅薄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院领导方面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并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总是把财务工作孤立起来不与其它业务管理相联系,使得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及控制功能。财务工作人员方面对财务管理的概念模棱两可,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甚至不知道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应付上级检查。其次,医院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及培训力度不够,财务人员无法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并不高。

(二)资产结构不合理,管理滞后

医院并没有跟据发展实情建立相应的资金及资产管理制度,导致不能对资金进行科学的计划,投资盲目性大、采购随意浪费现象严重。其次,对现有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清点,资产的闲置与不足现象严重。报废设备不完善记账手续、找不到实物的设备账面却仍能反映,资产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与效益。

(三)预算编制不合理、内部控制不到位

目前各大医院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并不高,只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合理的实施措施,预算管理随意性强,主观性较大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及事后评价过程,导致预算编制内容并不能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起到实际的控制及导向作用。其次,风险管理过于表面化,内部控制不到位,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与制约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在内部控制上做的还不够,重视度并不高,没有设立内审机构,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及管理机制。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财务管理认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如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想要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必须强化当前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首先,医院从观念上进行改革,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在人力及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其次,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管理的作用,认识其职责所在,规范各项财务工作。同时,医院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培训活动,积极鼓励会计人员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們知道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范围广且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收支平衡使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医院必须在遵循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实情及资金状况,对医院整体收支进行统管,并努力做到真实、合理、科学。

(三)加强固定及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所谓流动资产它是指短期内(一般是12个月为一个周期)耗用或可以变现的资产,具有周转周期短、流动性大等特点。财务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也要注重流动资产的管理,使资源充分利用,价值最大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除了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外,还要定期做好资产的清查及盘点工作,确保账实相符。同时,管理必须落实到论证、构建、交付使用、清理等每个过程当中去,一旦发现漏洞,就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在资产管理中财务人员除了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外还要重视流动资产的管理

第4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机械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营运资本又称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两位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按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较强的流动性使该部分资金成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剂和基础。狭义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通常用来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在内容上,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单个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扩展到了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如Keith V· Smith(1979)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2)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扩展到了营运资金周转期。西方国家早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这类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只能从单个方面反映流动资产管理状况,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时经常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为了避免矛盾出现,Richard V·D和E·J Laughlin(1980)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3)在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上转变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上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有:组合理论法、数学规划法、成本平衡法、概率模型法和约束条件发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以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营运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引入的,自此国内营运资金研究才正式开始。1995年毛付根在“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等人在“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指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结合起来。

三、研究假设

1.应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应变量,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权益报酬率是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该指标包含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直接反应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与股东目标价值相一致,能反应公司的绩效水平。

2.研究假设。(1)流动资产(X1)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比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流动资产比=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要比非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弱,企业留有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所以提出第一个假设:a: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负相关关系。(2)流动负债(X2)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负债比=平均流动负债/平均总负债,通常流动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虽然在融资成本上低于长期借款,但是过高的短期借款会降低当年的现金流量,还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较多的使用推迟应付账款方式进行短期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不利于企业后期融资。上述两种原因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b: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3)流动比率(X3)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虽然流动比率越大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绩效降低,因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就越多,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对于非流动资产而言较弱。所以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c: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流动资产周转率(X4)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周转期=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速度就越快,公司就更容易地偿还期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d: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现金周期(X5)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金周期是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而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e: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6)公司规模(X6)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此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规模越大,则融资相对就容易,而且在融资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对数来代替公司规模变量。(7)净资产增长率(X7)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侧面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增长越快,表明企业前景越好。本文把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8)资产负债率(X8)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的负债越多,应付利息就越高,产生税盾就越多,就越能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也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机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样本数据为144个,为了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PT的企业和数据不齐全的企业,最终选择108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企业2009年度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本文使用的软件有EXCEL和EViews,其中EXCEL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EViews是用来完成实证分析。

2.描述性统计。表1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特别大,高达0.9。这说明企业营运资本采用的是稳健性融资政策,采用这一融资政策,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通常比较小。个别企业保留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高达44,这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流动负债的作用,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还有的企业现金周期很高,达到400多天。

3.实证分析。本文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有: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现金周期、总资产对数、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并建立模型:Y=α+β1χ1+β2χ2 +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μ,其中βt是变量系数,t=1、2/、3、4、5、6、7、8,μ是方程残差。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R-squared=0.307338,Durbin-Watson stat=1.582098。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0.1625-0.0904χ1+

0.2289 χ2-5.94Eχ3+0.0478χ4-3.96Eχ5+0.0090 χ6+0.0003 χ7+0.1300χ8+μ。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资产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成负相关关系,即降低流动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实行激进式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风险比较大。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和假设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械企业一般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知名度、声誉比较高,管理制度完善。过多的短期负债或应付账款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危险。而企业正好利用短期借款利息的抵税好处来获得更多的节税以提高企业绩效。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样本比较少,数据不够充分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周期越短越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净值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拟合度为0.31,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可以用营运资本来解释。

五、对机械上市企业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只有1.14,因此企业需要降低流动资产以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缩短现金周期。机械上市企业的现金周期的平均值为82天,这说明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2天。现金周期越长越需要营运资本,越多的营运资本对企业经营绩效有负面效果。所以企业需要缩短现金周期,缩短现金周期的途径有:在不影响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或者缩短存货周转期,尽量实行零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3.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机械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0.42,这和国外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是较低的,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0%左右。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袁光才,陈菊等.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2]刘运国,黄瑞庆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第5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行政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使用的,依据法律规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资产管理科学能促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长久发展。所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课题的研究与探讨是必要的。而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上,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指导,以及执行不到位,导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以下内容将对此展开阐述,极力探索一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流失浪费严重

资产结构、资金来源多元化,决定投资多元化,任意采购、重复采购和资产闲置的现象随处可见,加之,构建缺乏严谨的监督制度和审批制度,导致在行政办公楼、办公设备、仪器等国有资产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一些列其他问题:资产转移办理审批手续的不完善,导致多数单位在非经营性资产转入到经营性资产时,资产消耗没有得到相应补偿,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计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非转经”产生的经济效益损失严重。本质上,“非转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实际中,租金及收益都被某些单位企业占有,纳入了单位的财务收入,造成国有资产中非经营性资产效益的流失;流动资产管理不当造成损失巨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存货或其他的流动资产处理不当,大量到期的借款无法按时收回,形成坏账准备;无形资产的流失。单位没有及时对无形资产(商誉、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进行资产评估和账务处理,低价残值处理和无偿使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强

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自从国家机构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撤销之后,完善有力的监督制度更无从说起。虽然先前以及后来制定了一系列的部分法律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部门管理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落后,以下现象尤为普遍:审批程序手续不健全。一些单位忽视某些审批手续,不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对国家资产擅自进行低价残值处理或者无限期占用,有的部门人员,将部分国有资产私有化;账实不符。某些财务部门工作不谨慎,在账务处理上存在严重失误。比如,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或其他变动时,没有及时做出进行账务调整,固定资产卡片长期不变,造成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等现象。国有资产的土地价值没有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失实”和“失真”现象严重。

(三)资产管理重视意识淡薄

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浅薄,对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是缺乏效益意识,存在“重钱不重物”等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投入生产,直接创造生产效益,进而人们认为其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不能计算效益的资产。所以,不少事业单位忽略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将重点放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上,导致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漏洞百出。二是缺乏责任意识。习惯以为单位预算无节制和欠款。借款不违反法律法规,损失由相关财政部门承担责任。三是缺乏社会意识。误解国有资产的性质,理所当然地认为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自己有权占有、使用。存在行为,利己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正是单位人员在思想上的落后和管理上的轻视,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二、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存货定时盘查清点,确保账实相符,减少流动资产流失。重视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准确估计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避免无形资产遭到侵犯。

对“非转经”进行专项管理。对单位的购置设置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程序,规范购置行为。对资产购置实行论证和严格审计,保障购置按规定进行,避免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保证资产安全。对资产的残值处理、低价转让、变卖等严格按照资产处理的法定程序,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交换或者有偿使用,对减值或发生变动的固定资产,按标准计提折旧,保证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二)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约束体制

加强监管力度,对单位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理、退出进行全程监管,使监管实现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格局。建立资产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制定产权登记、变更手续登记,使国有资产使用资料严谨、科学、真实。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确保资产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关键在于管理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增强单位人员管理意识,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平时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和法规的有关宣传工作,使单位人员摒弃旧观念,在思想上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单位的重要性,从而转化成行动上对国有资产的保护。管理部门应注重选拔和培养管理方面的人才,挑选一些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单独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专业素养,提高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本文着重对我国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境作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存在制度管理不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监督体系缺乏等问题,所以,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形势也存在一定阻碍,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曼萍,谢孝菲.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会计之友,2012,(11).

第6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企业 资产管理 基础性工作

企业资产是指企业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它是企业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固定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企业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去向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却没能及时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等原因,出现资产产权模糊、管理混乱、帐物不符、流失严重等问题。为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以利于企业资产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各专家、学者、资产管理者都在积极探讨、实践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笔者认为在这之中最不容忽视的应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搞好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企业基础性工作加以探讨。

一、加强资产规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业资产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规定的,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不同种类资产的规章,还包括资产购置、验收、日常管理、服务维护等不同环节的管理规定,同时还有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的规定。资产规章制度还应该是动态的能根据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的进行更新,比如各企业近年来出台的各种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规定,就很好的适应了现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只有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二、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资产日常管理主要是指除去资产购置、验收、付款等与外界接触相联系的之外的管理流程。这是资产管理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它主要包括资产日常管理环节和资产库房的管理工作,资产购置、验收合格后便是为新到资产建帐、立卡工作,根据资产分类和资产使用单位、使用方向等指标,将新到资产相关数据、指标录入到资产管理系统,打印卡片,保管人签字,完成新到资产的建帐、立卡工作;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要设立专门的帐簿;资产维护在资产保修期间由厂家负责,保修期外则联系相关单位维修;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有资产调拨情况,使用到一定时限,又牵涉到资产的报废工作;为了达到帐实相符,每月与财务核对一次资产报表,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按期完成资产定期和不定期的资产报表工作。以上各环节就组成了资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资产库房的管理工作,库房要严格出入库手续,及时的调配各项资产资源,保证学校各种活动的开展,力求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并每月上报资产库房在库情况月报表,为领导确定资产相关方案提供依据。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保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延长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严格按照申报审批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对暂时闲置和不需要用的固定资产在内部调拨、调剂,做到物尽其用,确实不需要的可以对外捐赠或者评估作价转让、出售,对使用期满或者毁损的可以报废处置。

日常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资产清查工作,通过资产清查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企业资产的总体现状,摸清自己的家底,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为企业领导正确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物质基础。

三、资产档案管理工作

资产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指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短期投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文件进行全面收集,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和加工整理过程。资产档案是实行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切不可因为资产管理软件化而忽视了相关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资产档案应包括两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二是深入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预算、购置、验收、付款、登记、建卡、立帐、维护、调拨、转让、报废等环节,具体可包括资产预算申请表、购置申请、招投标书、购货合同、使用说明书、验收单、付款记录、建帐登记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维护记录、调拨表、转让表、报废论证书、报废处置表等。资产档案工作贵在坚持,全面的资产档案是考核企业资产效益的重要依据。

第7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存货;物资;会计核算

一、引言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制定并颁发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在资产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补充和完善,以促进顺利实施,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政府会计制度关于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相关规定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准则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除此之外,再无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中删除了“存货”会计科目,同时新增加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个科目对原“存货”项目所涉内容进行核算;其中“库存物品”用于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在对“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解释上,新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除此之外,同样再无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二)关于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容缺失不完整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自2019年1月1日起财政部将启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要求不再执行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然而,令人迷惑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既没有关于单项固定资产(比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的价值认定标准,也没有就相关内容的进一步诠释,是否继续参照现行制度和准则执行并不明确。

2.新会计准则和和新会计制度个别内容规定不一,内容粗放,执行困难

第一,新会计准则中流动资产依然将“存货”列举其中,但新会计制度中并无“存货”这一提法,而是将原来“存货”的内容分解成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项内容进行核算和管理,不同的表述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带来困惑。第二,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各自所包含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都缺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这样的规定似乎显得简单粗放,不具可理解性。

3.用词不严谨不科学,易引起操作多样化

新会计制度规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库存物品”核算。也就是说,对于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购进时直接列支,也可以不直接列支。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说,对这部分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上既可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以不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在量词的使用上,不定量词“大批量”的使用让人缺乏明确的口径,什么样的数量才叫“大批量”在认知上无法进行统一。试想一下,如果根据这样的规定开展工作,不同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办理。这不仅会造成不同单位核算口径的差异,还影响会计报表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可使用性。

4.有的条款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将动植物纳入存货或固定资产管理值得再思考(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由于动植物特有的生物属性,其单项价值会因其持续生长时间而发生较大变化,比如不少高校里面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其单项价值巨大,不少就是从所谓的“库存物品”逐渐生长成了“固定资产”。事实上,具有生物属性的动植物与非生物性资产在价值的形成与转移上有很大不同,将动植物纳入“库存物品”和“固定资产”管理显得简单粗放,里面所包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2)核算内容不明确,有的地方内容重叠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1)参照《企业会计准则》[3]关于低值易耗品的定义,对“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等物品”,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被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2)“包装物”和“装具”按汉语词义二者部分语意重叠。3)“包装物”核算的内容可以归结到“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中,将“包装物”单列核算没必要,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区分。4)“动植物”与“自然资源资产”怎么界定,自然生长的动植物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资产不明确。

5.“低值易耗品”词语引用不准确

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而政府会计新准则和制度并没有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定义,也缺乏对相关内容的阐释。单就这一概念所体现的词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在汉语词义上不仅不属于易耗品,而是属于“耐耗品”,把耐用的物资叫做“易耗品”,不仅在词意上相互矛盾,也不符合大众对汉语基本词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于完善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中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内容的思考

(一)尽快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确认口径

鉴于财政部明确要求政府新会计制度启用后,现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必须停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显得更加重要。第一,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中所包含的“存货”删掉,用“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进行替换,以此保持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容的一致性。第二,对新会计制度中资产所包含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和完善,明确相关科目核算口径和标准。包括非流动资产中单项“固定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动植物资产”的核算内容和确认标准;流动资产中“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核算内容和认定标准。比如低值易耗品,如果将其定义为“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内(比如:单项价值大于10元),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实物形态,并且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劳动资料”,就会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并更有利于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对“库存物品”所包含的内容重新定义和阐释

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实际工作中,“包装物”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储存包装各类物资而储备的、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比如桶、箱、坛、瓶等;另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包装、盛放各类物资的一次性包装物和包装材料,如包装纸、一次性包装纸箱、绳索、包装用铁丝铁皮、一次性盒子等。根据不同包装物的使用情况及价值转移过程分析,一次性包装材料和包装物统一纳入“材料”核算更为科学合理;对用于储存和保管各类物资和材料并能多次使用的包装物,可以根据其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所谓“低值易耗品”,就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因此,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和解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同样属于“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内容。因此,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本科目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动植物等的成本。这样的表述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

(三)用“低值耐耗品”替换“低值易耗品”,并对其核算内容进行界定和阐释

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并且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从定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保持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与“耐耗品”词义更为接近。因此,参照企业会计相关基本概念及核算规定,如果将“低值易耗品”改为“低值耐耗品”,不仅会大大增强汉语词义与核算内容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相关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四)加强资产的分类核算和管理的研究,新设“生物性资产”科目

动植物作为具有生命的活体,其价值的变化与非生命类物资价值变化完全不同,动植物可否作为生物性资产单列进行管理和核算,值得广大会计人员思索;实际工作中,不少动植物早已从“库存物品”成长为“固定资产”并还在继续成长,并且不少单位动植物资产价值不菲,尤其是高校里面几乎都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价值巨大。结合动植物资产生物属性和实际管理需求,专设“生物性资产”类别进行单独核算和管理符合会计学基本理论和要求,符合生物性资产实际管理的需要。

(五)科学准确表述相关制度,不定量词、表述模棱两

可的词语少用或不用,或者斟酌使用1.新会计制度中“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这句话中“可以”一词建议删掉;或者直接改为“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在购进时经物资管理部门验收后直接列作支出”。2.无形资产条款中“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句话可以这样描述,“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样的改动更符合财务会计严谨性要求,有利于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实施和完善。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精细化管理

为科学有效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核算和管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该类物品可采用“批量记账、单项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二维码生成、识别、扫描技术,在低耗类物品购进验收合格后,以同类批量(单件)物资的总金额直接记账列支,同时利用二维码技术将每一项(件)低耗品自动生成唯一对应二维码并进行系统保存记录,通过二维码生成和扫描识别仪,对单项低耗生命周期及价值运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和管理,包括购进、验收、领用、维修、报废报损等,使用过程不计提折旧。二维码技术的运用,将极大提升低耗物品管理绩效,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和制度随着2019年的临近将很快实施,加强准则和制度相关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尽快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建立起科学、全面、有效的资产管理及核算制度体系,提升相关单位资产管理绩效和办事效率,促进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A].2015.

第8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定资产的管理,才能够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不断的提升。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企业

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本文就主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管理现状;完善措施;

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长、周转速度慢等特点,因此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固定资产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企业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很多企业中,往往都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生产与销售、成本的控制、利润等方面,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却十分淡薄,造成了当前拥有的固定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益,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造成资产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科学性

在一部分企业中,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也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针对一些项目周期较长的资产,往往已经在投入使用之后,账面上仍然处于在建工程的账户中,导致了账实不符。另外,有的资产在报废之后,账面未作处理;有的获赠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等,这些情况都是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

(四)缺乏对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视

在一部分企业中,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也缺乏科学的核算,所以受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影响,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报告出现偏差,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缺乏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坚持规范、透明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应当能够促进企业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另一方面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密的控制,防止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另外,要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能够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思想建设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员队伍来完成。复杂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实行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才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首先要加强人员的自觉性,使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自觉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维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其次,要加强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入手,使员工在思想和道德水平上不断提升,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起三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分为使用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以及全面责任人三个等级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就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仅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消灭,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经济 监督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因此,在经济监督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中,应当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执行,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全性和真实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避免一人同时承担多想工作,对于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的清查,确保账实相符。

三、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固定资产视为与流动资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思想建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单位的固定资产所占据,所以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如何妥善管理这部分资产并对其进行增值,对于单位拥有不言而喻的意义。下面阐述一下自己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界定

所谓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上就是指存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为了促进科研活动、业务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包括事业单位所持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而在这些资产当中,使用时间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的并且单位价值较大、原有物质形态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资产,就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另外,使用时间在一个会计年度之内的就是短期资产,或者称为流动资产,例如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以及其他短期投资等等。在事业单位当中,流动资产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内容,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另外,所谓对外投资,就是事业单位基于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目标所进行的项目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战略发展和规模管理,同时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无形资产,就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是同样具有经营价值的资产,包括商标权、土地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等,虽然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是仍然是事业单位获取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体现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些资产的重要性,所以,加强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单位内部的资产存量和具体结构以及资产的分布情况,对资产运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才能更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资产的调配,优化资源配置。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引发的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涵盖了单位内部的所有员工和部门,但同时又很系统的活动。尽管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在不断改进当中,但是仍然有部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或者根本解决。比如科学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没有真正认识到资产管理的价值,因而很多管理措施都没有落实到位。此外,资产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权责划分不明确。

1.制度不全,权责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由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资产部门共同负责的。其中,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资产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体管理和盘查。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当中,我们发现许多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另外,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簿的登记情况不相符的现象也是经常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设备在购买之后没有及时入账,导致设备不能及时得到科学的资产管理。不仅如此,很多事业单位还存在这样的情况:购置资产后长时间未用或者少用,导致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反映出监督部门的监督不到位问题。

2.任意报废,变相处置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领导法纪观念淡薄,不经过集体讨论,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利益,不经上级部门和领导批准,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而可以对单位的资产进行随意处置,甚至用国家的资产来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第二,没有对国家相关政策予以重视,摇着合法合规的旗子,处置或变买一些闲置的固定资产,所得收入直接用于请客吃饭或者进入自己腰包。三是一些领导在单位机构改革、换届、领导升迁变动时、不坚持个人原则,把许多办公设备、通信工具变为私人财产,致使国家利益受损。

3.资产信息缺乏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是采用以前的方法来对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进行计量,但是这两者的账面价值是不发生改变的。因此,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另外,事业单位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跟踪,无法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实时更改。

4.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部分事业单位在对当前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仍然是手段单一、形式不合理。不仅如此,资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是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兼职,因而非常容易出现管理问题,降低管理效率,进而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单位资产的运用和管理。

5.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虽然在近几年全国清产核查工作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事业单位当中,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如何,实际上是与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直接联系的。然后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这一点,即使部分单位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认识也不到位,认为固定资产与个人无关,是单位财会人员和负责人是责任,但是单位负责人却很少抽出时间来管理固定资产,他们大多数的时间被繁琐的行政事务占用,但是本文认为,之所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缺乏。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措施与对策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一个单位的财产,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财产的管理上,实行民主决策,确保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科学化。

2.强化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事业单位在会计期末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和财务人员逐一核对,对固定资产的损坏积极寻找原因,如果是个人主观原因造成的,要求当事人进行赔偿。

四、总结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发展和重要物质保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在实际的管理活动当中,要构建符合实际的考评机制,强化监督。

参考文献:

[1]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