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数学上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 0.45小时=( )分 18千米20米=( )千米
5.8平方米=( )平方分米 17元2角=( )角
2. 在括号内填上“”或“=”。
3.8÷0.8( )3.8 3.8×0.7( )38×0.07
0.42( )0.4×2 2.6÷1.4( )2.6×1.4
3.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87,要使商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除数( )。
4. 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表示4÷15的商,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 算术本每本售价a元,语文本每本售价b元。如果各买4本,那么a-b表示( );
4(a+b)表示( )。
6.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b米,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7. 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 ),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是( )。
8. 如果4x+3=11,那么0.5x+4.5=( )。
9.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5倍,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10. 拿一枚硬币掷1次,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掷2次,两次都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 )。
11. 我家住在金牛花园13区4门3层2号,门牌编码是1304032,那么这个花园的12区11门8层9号的门牌编码是( )。
二、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共5分)
1. 当a与b的和是10时,b=10-a。( )
2. 两数相乘,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
3.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数最大是0.009。( )
4. 1.6÷0.5的商是3,余数是1。( )
5. 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0.5,等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 )
6. 任何一个数乘以小数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 )
7.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
8. 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
9. 小于0.6大于0.4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是0.5。( )
10. 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共10分)
1. 下列各式中,( )是方程。
A. 2x+6 B. 5x-0.67﹥1.4 C. 6a-9=3 D. 15-9=6
2. 甲数是a,比乙数的4倍少6,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
A. 4a=6 B. a÷4-6 C. (a+6)÷4 D. a+6÷4
3. 与6.4÷8相等的式子是( )。
A. 64÷8 B. 0.64÷0.8 C. 640÷80 D. 64÷0.8
4. x与y的和的6倍,可用式子( )表示。
A. x+6y B. 6x+y C. 6(x+y) D. x+y
5. 求右图中梯形的面积,应该选用的算式是( )。
A. (5+7)×8÷2 B. (6+8)×7÷2
C. (5+7)×6÷2 D. (5+8)×7÷2
6. 把小数点右边的0去掉,这个数( )。
A.大小不变 B.缩小 C.扩大 D.无法判断
7. 邮政编码“523000”,表示广东省的数字是( )。
A. 5 B. 52 C. 523 D. 5230
8. 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B.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C. 两个锐角三角形 D. 两个直角三角形
9. 如右图,两个长方形完全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 )。
A. a>b B. a=b C. a
10. 以下哪个是男性的身份证号码?( )
A. 441900196802132481 B. 441900197205231766
C. 441900197011303978 D. 441900195310285642
四、计算。(共35分)
1.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5分)
1.2×0.1= 7.7÷11= 6.7×1.1= 9.8×9.8÷9.8=
3.2÷0.16= 8.8÷2.2= 7.2×9+7.2 8.9×11-8.9=
4.7-1.5-0.5= 0.8×5×0.2=
2.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2分)
3.6+(7.43-3.83)×2.5 100×9.5×0.98+9.5×2
54.3×1.8+54.3×0.3-54.3×0.1 [(2+2.8)÷0.6-1.5]×0.04
3. 解方程。(12分)
6.7-6x=2.5 2.5+7x=4.6 9x+x=25 5.6x-2.9x=5.4
4. 列式(或方程)并计算。(6分)
(1)0.13与3.89的积加上0.13与1.11的积,和是多少?
(2)一个数的8倍比它的5倍多2.7,求这个数。
五、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养鸡场(如右图所示),其中一边利用房屋墙壁,已知篱笆的长是80米,求养鸡场的面积。(6分)
六、应用题。(第1~3小题各4分,第4~5小题各5分,共22分)
1. 某乡原计划24天挖一条长297.6米的水渠,实际只用16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多少米?
2. 一个果园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底边长250米,高200米,如果每公顷可栽果树100棵,这个果园可栽果树多少棵?
3. 爸爸比儿子大28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时,爸爸与儿子各多少岁?
4. 希望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在公益活动中,废旧报纸回收情况如下:
(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分)
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1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掌握学习方法
6、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四、预计达到的效果
1、能根据现实生活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3、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小数乘法(8课时)机动(1课时)
2、小数除法(13课时)机动(2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机动(2课时)
4、简易方程(18)课时机动(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2课时) 机动(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机动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1.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习惯。
例如,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掷沙包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等内容奠定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整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法,以包装盒纸的价钱的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然后教材先让学生估计积的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呈现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在横式计算中初步感知算理。然后教材在竖式中标出每一步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出示情境后,先出示尝试题,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且进行估算,本节课的主题是竖式计算,不过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意识也应该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尝试计算。因为整数乘小数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说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算,重点放在让学生说清楚算理,并总结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小数乘以小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会。
【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整数乘小数的学习经验,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个别化对象分析:通过小数乘整数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而后进生在一内容上也能较好的学会小数乘整数,而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探究积的位数与因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出来的结果他们应该也能很好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探究、合作
【教学环节】
一、情境创设,准备练习
出示图片,寻找信息。
种植草坪长:每米26元
包装纸:每米2.6元
种植草坪宽:每米85元
彩带:每米0.85元
【引导】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1.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引导】种植一个长8米的草坪,需要多少元?
26×8=?
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后反馈校对。
【小结】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出新知,揭示课题。
(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需要多少元?
【引导】(1)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列一列算式
2.6×0.8=
(2)这个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今天我们要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板书)
【设计意图】以操场和礼品盒为素材,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大小物体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物体的差别。通过对整数乘整数所提问题的解答,回顾了整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为新知的导入和探究作了水到渠成的迁移。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
1.初步估算
【引导】估一估,2.6×0.8大约是多少?
【预设】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2.6
3
0.8
1
3×1≈3
估算2:
2.6
2
2×0.8≈1.6
比1.60多
;
估算3:
2.6
13
3×0.8≈2.4
比2.4少
;
估得2.6×0.8的积的范围大致在1.60和2.40之间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重视并加强估算。这一环节教学,学生通过对估算取值范围的确定,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另者,也提高学生快速判断计算结果正误的能力。
2、
尝试计算
【引导】要想知道2.6×0.8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组织】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方法一:
2.6米×0.8米=
26厘米×8厘米
=208厘米=2.08米
方法二:
26×8/100
=208/100
=2.08
方法三:
2.
6
×
0.
8
2.
8
方法四:
2
.
6
×
.
8
2
.
8
【预设】估计算法有:
3.明确算理
【组织】板演展评
【引导】(1)这些算法各是怎么想的呢?
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4.算法择优
【引导】看来一道题目我们可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算法,那到底哪种是最好的呢?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下题。
①变化题目: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需要多少元?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做法:
做法一:
0.85×2.4
=85×24×0.001
=2040×0.001
=2.04
做法二:
0.8
5
×
2.
4
3
4
1
7
2
.
4
在讲评时,沟通二种做法之间的联系。
0.8
5
×
2
.4
3
4
1
7
2.0
4
两位小数
一位小数
三位小数
②继续变化题目为:0.56×0.04
【引导】估计这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这题时就采取竖式计算了。
.6
×
.4
0.2
24
两位小数
两位小数
四位小数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结]随着数字的不断变小,我们要了解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总结】请学生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算法:
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跟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接着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就跟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再加上小数点。
5.检验笔算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与笔算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将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但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对计算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计算的方法。学生根据其固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找到其固有的计算方法(4种)。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把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类,说理,判误。沟通方法二和方法三之间的关系:道理一致,书写形式变化。至此,老师并没有简单主观地判定方法一乘法拆分法的不可取,而是在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设置了145×13,让学生感悟145×13再把13拆分成几成几,已不可能,由此感悟到把乘法算式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法,并不是普便适用的方法。接着,老师把题目的数字改大,让学生感知随着乘数数字的增大,拆分后用乘法分配率来计算的方法也不简便。至此,学生经过了方法择优的过程,体会到了用乘法竖式计算的必要性,乘法竖式的学习就显得自然而然,源于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小数点搬家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为了使竖式计算方便些,我们通常在上一行写三位数,下一行写两位数。)
2.基础练习
4.8×0.25=?
0.32×0.8=?
9.8×1.8=?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为了使竖式计算方便些,我们通常在上一行写三位数,下一行写两位数。)
3、
综合练习
运用所学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如果是四位小数乘两位小数数,你会算吗?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 总复习—————————————————(4课时)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
1.
(1分)
填上“>”“<”或“=”.
(1)
0.56×7.8________ 7.8×0.56
(2)
12.3×1.11________ 12.3
2.
(4分)
(2019四上·河北期末)
根据936÷24=39直接写出结果:936÷12=________ 1872÷24=________
3.
(1分)
到春节了,学校准备举行文艺晚会.布置教室的气球按红、黄、绿、紫的顺序排列.想一想,第47个气球是________颜色的?
4.
(2分)
(2019五上·安溪期中)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1.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5.
(4分)
(2020五上·官渡期末)
已知1÷A=0.0909…,2÷A=0.1818…,3÷A=0.2727…,那么,7÷A=________
6.
(2分)
下面每个口袋里都只有一个红色球.
任意去摸一个球,从________号袋子里摸,最有可能摸到红球.
从________号袋子里任意摸10次,最有可能一次都摸不到红球.
7.
(2分)
在横线上填上“>”“<”或“=”。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8.
(2分)
(2018五上·温州期末)
8.33333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3
9.
(2分)
(2017六下·兴义期末)
明明的座位在第3列第4行,记为(3,4),如果将他往后调4行,他的位置就可以记为(7,4)。
10.
(2分)
判断对错.
任何两个数的积都比它们的商大.
11.
(2分)
某种饮料进行“再来一瓶”有奖销售,中奖率为55%,也就是买100瓶必有55瓶中奖。(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
(2分)
(2018六下·深圳期末)
小明计算小数乘法,乘积忘了点小数点,得数比正确结果大37.8,正确结果是(
)。
A
.
3.78
B
.
3.8
C
.
4.2
D
.
4.8
13.
(2分)
下列各式中,(
)的商是循环小数。
A
.
7.8÷1.6
B
.
3.4÷0.8
C
.
11÷1.5
D
.
5.4÷0.18
14.
(2分)
(2018·赣榆)
如果用a表示同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
a÷
B
.
a÷
C
.
×a
D
.
无法确定
15.
(2分)
淘气练习投飞镖,投中三种区域的可能性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
(2分)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
(5,2)
B
.
(4,3)
C
.
(3,2)
D
.
(4,1)
17.
(2分)
如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格为三角形A′B′C′,则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
(3,9)
B
.
(8,4)
C
.
(7,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30分)
18.
(6分)
(2018·梁平)
直接写出得数。
0.1÷0.01×1000=
32.32÷16= 99×
÷99×
=
7.26-3.74-3.26= 30×(1-
-
)=
+
+
=
82×99+1÷
=
×
+
÷
=
÷
÷
=
19.
(16分)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1)
(2)
20.
(8分)
计算下面各题。
①79.3÷2.6
②7.8÷0.75
③0.42÷3.5
④11.7÷0.78
⑤0.78+2.2÷5
⑥4.5÷0.25÷1.6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4分)
21.
(5分)
(2019四上·临河期末)
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小乐从家到学校一共520米,小红从家到学校比小乐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
22.
(5分)
(2019五上·龙华期中)
学校买了5张桌子和8把椅子,共支付了459元,每把椅子19.5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23.
(5分)
(2019五上·枣强期中)
妈妈想用60元买一些生活用品。她先花34.5元买了6盒抽纸,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衣架,每个衣架1.6元,妈妈剩的钱还够买几个衣架?
24.
(6分)
可能摸到红球、黑球、黄球,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25.
(6分)
(2019·蜀山)
按要求作图。
(1)
在方格纸中,画出点B(8,2)、C(12,2)。
(2)
以BC作为底边画一个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3)
三角形的顶点A用数对表示为A(
)。
(4)
画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26.
(7分)
3辆同样的洒水车,10分钟可以洒水1.68公顷.照这样计算,一辆洒水车每分钟可以洒水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
1-1、
1-2、
2-1、
3-1、
4-1、
5-1、
6-1、
7-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8-1、
9-1、
10-1、
11-1、
三、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30分)
18-1、
19-1、
19-2、
20-1、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4分)
21-1、
22-1、
23-1、
24-1、
25-1、
25-2、
25-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从统计的角度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单等。
【课前准备】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现状,拉近师生距离,为课堂引入作好铺垫。
1.同学们,有认识我的同学吗?
2.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有没有感到新鲜好奇的同学?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想问问老师?(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我喜欢向我提问的学生。)
3.玩游戏
同学们,大家既然这么把我当熟人和朋友,那我们一齐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做:相反的游戏。(介绍方法)什么意思呢?老师让你举左手,你就举右手,老师让你起立,你就坐下,明白了吗?
第一轮:举左手;举右手;举双手
第二轮:举左手;举右手;举双手;起立(别被老师误导了);坐下(这下大家反应够神速,老师佩服大家,好!坐下);(我就知道有人会上当)起立!这就对了嘛。
第三轮:好玩吗?有意思吗?还玩吗?
同学们,刚才这个游戏主要目的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让我们可以轻松自由的进入课堂。不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不用这个规则啦,老师让你们干什么你们还得干什么。(也就是老师让你举手就得举手,让你回答问题就得…)明白了吗?那么现在准备上课。
询问学习小学建设情况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开场语:同学们,课前玩游戏的时候,老师一共出了10个口令,如果每做对一次计一分的话,回想一下,你得了几分?
(评价:老师真佩服大家的反应速度;老师喜欢你这种实事求是的风格;)
2.过渡语:老师在来给大家上课以前,也在我自己的班上做过这样的测试,并用收集了部分同学的成绩,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根据这几个抽样信息,你觉得,老师班的同学是男生反应快?还是女生反应快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一)师生互动、激活思考
1.注意点拨:个人、人数、总分、平均分。(适时板书)
2.大家的想法都挺有道理的,究竟哪种比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呢?说说你的看法。
比总分为什么不行?(人数不同、不公平)
个人成绩能代表男生的综合实力吗?
3.比较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呢?
平均分是综合所有数据进行考虑的,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男、女生各自的综合水平。
大家的分析已经接近了数学家的思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对一组组大小不一的数据进行统计(板书:统计)分析时,总想找到一个同样多(板书:同样多)的数据,从而反映出这组数据的一般规律。
(二)移多补少、求和平分
1.男生数据
大家把目光关注到男生的统计图上,谁能通过移动这些小方块,让每个人的成绩看起来同样多呢?
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完后,男生组每人看起来都得了几分?(课件)
大家知道由这三个数据内部移多补少后产生的新的数据6,叫什么名称吗?
对,在数据分析时,人们最常用的一个统计量正是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准确的说,6是2、10、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和老师一起说一遍……)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计算来完成,谁再来说说这种方法?(板书算式)
这个计算,我们经历了两个程序,先求出这三个同学的总分,再平均分给这三个同学,我们把这一方法称之为求和平分(板书:求和平分),也能得得到2、10、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
2.女生数据
谁能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女生的平均数呢?(课件)
如果用求和平分的计算方法,请一个同学说算式,老师来板书(板书算式),唉,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呢?这个7又叫什么名称呢?谁能准确的说一说,这里的7是哪些数的平均数呢?
咱们一起说一说。
(三)深度对话、理解意义
其实,无论合并平分也好,移多补少也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一组数据看起来一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提出问题
现在让我们抬头看看我们的杰作吧!如此的整齐,好看吗?好看之中,你能发现什么不合理的问题吗?或者说,这反映的是每个人的真实情况吗?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儿?
这分真的说给就给吗?是真给还是假给?对,这9分天经地义地就属于刘英,而陈心语即使是死皮赖脸,也只能接受2分的现实。同样的道理……
通过还原,此时,你对平均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说实在的,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
(1)平均数是怎样产生的?
(2)平均数反映地是谁的水平?
(3)平均数是真实的数?还是虚拟的数?
2.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对,平均数是通过数据内部的移多补少得到的一般水平。
它反映地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整体水平)
由此,我们完全能体会:这里的平均只是数据统计上的平均,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平均分,大家能体会吗?
打个比方,我们看男生组的平均数是6,而李平的得分也正好是6,你个人觉得哪个数据是真实的?哪个数据是虚拟的呢?(课件)
同意吗?对,我们统计出的平均数彻头彻尾的是一个虚数。(板书:虚数)但这个虚拟的平均数却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人数或者数据的个数不一样时,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是公平合理的,从这几个数据分析,王老师班上的男生反应快,还是女生反应快一些?
说到公平,我想采访一下男生,这样做真的就非常公平吗?你有什么建议?
对呀!要做到更公平,似乎我也应该再调查一位男生才行?王老师当然有备而来?我一下找来了三个男生成绩,你想把谁的成绩纳入来次统计之中呢子?
(学生选择)
这种情况下,不计算,猜一猜,这时候他们的平均数大概是多少?
这个不难,聪明的孩子一合计就准,不过,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会猜此时的平均数是2吗?10呢?你有什么发现?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它一定介于这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你能列式算出这种情况下的平均数吗?
如果选择的是别的同学,又是什么情况呢?你想抽谁?你是怎样得到此时的平均数的?
现在,请大家组合这幅图,对比一下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往往增加抽样的数据,从而让平均数更加的准确、可信。这不,老师又找了一些数据,请大家练习计算,此时男女生的平均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这一结果,你能大胆猜测出老师班上男女生的反应水平吗?
你的悟性太高了,对,同一年段的男女生,他们的反应力或聪明程度是差不多的,这也是儿童成长的一般规律,所以平均数既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又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数据背后的一般规律。(板书:一般水平),这正是平均数最显著的作用和特点。
4.数学文化
其实平均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即已产生了平均数的思想。《周易》“谦”卦说:“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guǎ),称物平施。”(课件)
裒(póu)多益寡(guǎ),称物平施削的意思是:减多余,用来增补不足,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其实就是咱们今天所讲的移多补少的思想。
有这种认识,我想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一定不在话下:
三、导练提高(8分)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下面的说法正解吗?为什么?
1.平均身高
生:有可能。
师:不对呀!不是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吗?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并不表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万一李强是队里最矮的一个,当然有可能是155厘米了。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表示的是篮球队员身高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队里每个人的身高。李强有可能比平均身高矮,比如155厘米,当然也可能比平均身高高,比如170
厘米。
师:说得好!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女排的合影)这是去年勇夺奥运金牌的中国女子排球队,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89厘米,大多数的队员都等于或接近这个高度,可是队里最高的队员有199厘米,最矮的仅为171厘米。因为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所以这种说法是……
2.平均水深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小强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我们到现场去看看!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以前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下河塘游泳,我们只知道危险,却不知道危险里面原来蕴藏着平均数的奥秘,你们会去冒这个险吗?
四、拓展延升
调皮的平均数
马腾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所有大学生一样,他迫切的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学业优秀而喜欢创新的他,特别希望进入IT行业,经过四处奔走,他找到了两家条件差不多的公司,唯一不同的是……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部分同学已经感觉到这里面的蹊跷,这正是平均数又一特点,也是它的缺点,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自己去探寻里面的奥秘。
五、结束语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同样多
(虚数)
整体水平
1.在做中体验,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①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②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①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②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唤起学生的旧知,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①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②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③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①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②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共同校正。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内化策略。三、综合运用提升
1.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①第99个数是多少?
②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校正。
2.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棵柳树,(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沿一个圆形操场的四周种树,每隔4米种1棵,共种了30棵树,这个操场的周长是(
)米。
A
.
120
B
.
125
C
.
115
2.
(2分)
在半径是1.5米的圆形喷水池边上每隔62.8厘米放一盆花,一共可以放(
)盆花。
A
.
14
B
.
15
C
.
16
3.
(2分)
依依发烧住院,医生每隔3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医生给依依第5次量体温时正好是20:00,那么第1次量体温时是(
)。
A
.
5:00
B
.
8:00
C
.
2:00
D
.
17:00
二、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4.
(1分)
(2019五上·卢龙期末)
在一条20米的小路两侧,每隔2米放一盆花,小路的两端都放,一共需要________盆花.
5.
(1分)
把5米长的木条平均截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________,如果每截一次要5分钟,那么截完这根木头要用________分钟。
6.
(1分)
一位魔术师把一根1米长的带子,按20厘米折一折的方法全部折好,折成一捆,再在它的中间剪开,猜猜,这时带子是________段.
7.
(1分)
(2019五上·黄埔期末)
在一条全长
3km
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
50
米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安装________盏路灯。
三、解答题
(共7题;共35分)
8.
(5分)
一座桥长116米,在桥的两侧栏杆上各安装16块花纹图案,图案的长为2米,两头的图案离桥两端都是12米,且每相邻两块图案间的间隔都相等。问:相邻两块图案之间应间隔多少米?
9.
(5分)
一游人以均匀的速度在小路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处走到第12棵树处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游人走了25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处?
10.
(5分)
在一段公路上,学生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10棵(如图),这些树由卡车运来,卸到一处,卡车在哪里卸车才使学生们搬树的距离总和最小.
11.
(5分)
某市举行长跑比赛,全程20km,平均每2.5km设置一处医疗救助站(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一共设了多少个医疗救助站?
12.
(5分)
李叔叔要把一根本头锯成7段,每锯一段要用4分钟。他在7:30开始锯木头,在几点锯完?
13.
(5分)
(2019五上·武昌期末)
明珠小区的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米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100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要画几个“”标志?
14.
(5分)
一座大桥全长115米。计划在桥的两侧栏杆上各安装16块装饰图案,每块图案长1米,两头的图案离桥端都是12米,相邻两块图案之间相距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4-1、
5-1、
6-1、
7-1、
三、解答题
(共7题;共35分)
8-1、
9-1、
10-1、
11-1、
12-1、
作业六
一、细心算,就能算对
3+4=
9-5=
4+6=
19-9=
7+7=
0+8
=
10-7=
5+2
=
9+9=
15-5=
6-0=
7+2=
14-4=
12-10=
6+6=
5+6=
12-6=
8+8=
9+5=
16-5=
11-1=
7+8=
13-10=
6+8=
18-8=
2+2+6=
7+3+4=
13-3-7=
10-3+2=
5-4+9=
二、认真想,就能填对!
1.选准了再填。
711-10
94=13
148=6
169+7
2+315
888=8
2.找对了再填。(5分)
3.想好了再填。①
请把上面缺少的数填上;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数是(
);
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12和17相比,(
)接近15。
②
三、动脑筋,就能画对!
把下面数从小到大排一排(8分)
4、14、10、20、8、18
(
)
)
)
)
)
)
上面的数中,比10大的数有(
)个,比10小的数有(
)个。
四、
想办法,才能解决!
1.看图列式计算。(10分)
15个
2.用下面的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8分)
3.数一数、填一填、算一算。(8分)
阳光小学二(3)班课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数学
语文
数学
美术
语文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数学
语文
语文
思品
音乐
美术
思品
体育
劳动
语文
体育
音乐
英语
活动
语文
队会
活动
阅读
科技
在语文的格子里划“√”,在数学的格子里划“”。
数一数,语文课有(
)节;数学课有(
)节;
算一算,语文课和数学课一共有多少节?
+
=
4.如果一次只能端两盘,那么一次最多能端(
)个梨,最少能端(
)个梨。(8分)
+
=
+
=
趣味数学
1、明明比亮亮大2岁,再过3年,明明比亮亮大(
)岁。
2、+=6,++=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