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环境污染物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物分析

第1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0.引言

经济的大力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又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水体污染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污染,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再加上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成了研究的重点。它既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又是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不管在当下,还是在今后,此技术都应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1.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的现状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在生活生产中排放出的污染物与水体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从而影响了水体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等性质,使其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工业的进步,排出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又限制了工业化的脚步。地表水污染多是有机污染,对周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威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要话题。掌握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对环境和人类危害严重的污染物)的含量及其成分、特点,有利于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范工作,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分析,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从而减轻水污染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都依照的是常规指标,如一般的水体有机污染多以BOD、COD等指标进行控制,且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对微量有机物引起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此类化学毒物缺少对综合指标的足够贡献。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之下,GC、MS等技术逐步完善,在有机污染物控制方面意义重大。我国对此也做了很多工作,对全国各个城市的水体污染程度、特点进行了实际调查,计算总结了污染物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

2.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2.1吹脱捕集法

将氮气、氦气等通入到吹托管,与管内的试样水发生反应,在水中的有机物在向气相转移的过程中,被捕集管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全部被补集后,吹脱工作立即结束,对捕集管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渐渐脱附,直至进入气相色谱仪内。然后通过冷柱头进样的方法使脱附出来的有机物发生冷凝收缩,再快速加热,结束进样工作。相对而言,吹脱捕集法在操作上较为简单、用量少、损失小,而且没有溶剂污染,检测限比较低,在微量分析中十分适用,但其价格通常较贵。据有关试验结果显示,在河水的有机物测量中,此方法在0.1-100μg/L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以上,而且有近10种化合物在21个实际水样中都有检出,可见,此方法是很有效的。

2.2溶剂萃取法

某些有机物不溶或微溶于水,在对其进行分离时,常使用溶剂萃取法,虽然没有很大的操作难度,但是在样品转移时极有可能导致有机物的大量损失。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如何保持溶剂合适的纯度。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离子强度、溶剂的PH值等参数进行仔细考虑。此方法的技术原理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提升温度来增强解析动力,加快溶剂分子扩散速度,使其黏度有所降低,有效地克服基体效应,从而提高萃取的效率;二是通过增加压力的方法,使高温状态下的溶剂依旧保持液态,同时快速地充满整个萃取池。在溶质的溶解方面,液体的溶解能力要比气体更大,在萃取效率提高的同时,能够使系统的安全性有所保障,保证易挥发的物质不挥发;三是多次循环,在化学萃取中,经常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萃取过程中对新鲜溶剂的多次静态循环加以利用,使其与动态循环相接近,进而达到提高萃取效率的效果。一般而言,2个或3个循环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2.3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许多新的方法相继出来,超临界萃取法操作方便,测量速度快,而且效果颇高,再加上萃取条件容易控制等优势,在最近几年的样品前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不足之处在于相关设备要求过于严格,而且只能处理固体样品。在黄河水有机物测量的试验中,该方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20MPa ,60℃ ,40min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能取得最好的萃取效率。

2.4树脂富集提取法

此方法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污染较少、回收率高,而且可再生,在固-液的萃取过程中较为适用,主要是一种以芳香族高聚物为主的离子交换树脂。如MRs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①树脂的选择,选择不同树脂混合使用的方法,能够对物质流失加以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吸附率;②树脂纯化,主要是为了减少杂质污染,纯化前需要再次蒸馏所选试剂。此外,还有装柱、有机物的洗脱浓缩和树脂再生等重要环节。在低浓度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中,此方法效果很好,其明显的特征在于使用的溶剂量少。

3.如何防治有机污染物

3.1建立相关指标

相关法律法规对水污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明确的罗列,然而实际检测水质时,缺少足够的指标证明其存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监测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差异,再加上仪器设备比较落后,许多监测存在着局限性,在痕量有机物的处理上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防治指标。

3.2改进监测体系

从国内现状而言,监测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监测工作尚未完全纳入到常规监测体系中。而当前的有机物污染急需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尽可能使用国内的有机样品和化学试剂,所有操作程序也应从国内的实际出发,符合工作人员素质,而质量应有我国自己的标准和相关程序。

3.3加大有机样品的研究力度

有机污染物种类很多,我国也对优先监测的种类有规定,样品研制力度不够,种类缺乏,有机污染物更是贫乏,大多样品都是靠进口获得,其价格十分昂贵。对有机污染物的研制是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重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必须加大样品研制力度,逐渐形成健全的有机标准物质体系。

3.4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

监测人员的素质水平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监测质量,应对其展开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化水平,熟悉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等,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教育,不断普及相关知识,全面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4.结束语

环境污染是当前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水污染对人类危害极大,水是生命之源,对水体进行污染,即是对生命的直接残害。因此,各个部门应加强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监测,采取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同时普及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以实现水环境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淑虹 陶子政.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5):135-137.

[2] 孙锋[1] 王子成.浅谈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J].治淮,2008,21(12):160-162.

第2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1.1化学污染物。(1)元素;(2)非金属无机物;(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

1.2热点关注的污染物。(1)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主要是汞、镉、铅、锌、铜、钴、镍、钡、锡、锑等,从毒性角度通常将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解的有害化学品。此类化学品所具有的持久性,反映了物质难以降解的特性,在环境中容易保留下来。调查结果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内分泌、生殖和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甚至引发癌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艾氏剂,氯丹,七氯,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

2、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环境效应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2.1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

2.2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2.3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2.4环境各圈及环境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作用机理。作用机理有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包括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机械搬运、扩散等;化学包括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配位、螯合、水解等;生物有微生物的吸收和代谢。

3、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诸如:成立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政策法规;制定科技标准;控制、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生态;进行环境评价;开展宣传教育;发展国际合作;进行环境监察等等。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先介绍几种控制技术:

3.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3.1.1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按化学性质分:无机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非金属、金属与重金属以及主要因无机物的存在而形成的酸碱度。有机污染物是可生物降解性污染物可引起水体功能破坏及“黑臭”现象。难生物降解性污染物常具有毒性大、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特点。排入环境后,滞留时间长,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3.1.2水处理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各种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3.1.3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3.2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2.1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空气中污染物的分类: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气态污染物包括无机物(硫化物(SO2,H2S);碳的氧化物(CO,CO2);氮化物(NO,NH3))卤素化合物(HCl,HF)和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

3.2.2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有分离法和转化法。分离法是利用污染物与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使污染物从空气或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转化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空气或废气得到净化与处理的方法。

3.3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3.3.1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土壤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原油等。土壤污染的危害: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3.3.2污染土壤净化技术。污染土壤净化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4.1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经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废渣)”、“城市垃圾”。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1)通过雨水的淋溶和地表径流的渗沥,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通过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空气;(3)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最终填埋处理占据大面积的土地等。

第3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环境源;废气监测;分析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空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为在空气中存在着各种物理化学物质,污染源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等两种。所谓的固定污染源主要是非本身的因素而发生位置改变的污染源,移动污染源则是由于自身因素而发生位置改变的污染源。通过监测固定污染源的排放是否满足国家的污染排放要求,对于环保的净化设备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以此为促进环境的保护和防治大气的污染以及对污染源的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则主要对污染源监测仪器的介绍、监测污染源的问题和方法进行研究,并以此来实现对污染源的监测,从而有效的达到保护环境的措施。

一、污染源废气监测仪器介绍

(一)仪器工作原理

1、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研究。污染源废气监测仪器主要是利用各种传感系统检测动压、静压等参数,然后计算出烟的速度、等速跟踪流量,整个废气检测测控系统主要将跟踪的流量和传感器检测流量相比较,然后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且对抽气泵的抽气能力进行调控,使得实际流量与计算采样流量相等。检测到的流量计温度和压力通过微处理器将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况采样体积,然后根据滤筒捕集烟尘的重量和抽取的体积来计算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2、气体浓度测量原理探究。对于污染源废气检测时,抽取废气并对其进行脱水、除尘处理,然后在电化学感应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一定条件的传感器输出电流与待测气体污染物浓度呈正比例关系,因此通过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电流则可以实现对烟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并根据检测出的烟气排放参数来完成对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二)仪器使用方法介绍

对废气测定仪器使用的时候首先要检查里面的干燥剂是否变色(原色为粉红色),如果出现变色则需要更换干燥剂,另外确认电源是否接通,电源额定为220v,开关指示灯是否正常点亮,当打开电源时,工作指示灯是否亮,另外还要对键盘、显示器以及采样泵进行检查。当检查工作已毕,则要进行管路连接,首先将主面板上的P接嘴的正负极与皮托管接嘴相连,此时皮托管面向气流的方向接上正极,背向气流方向接负极,接着将主机、干燥筒、烟尘取样管相连。其次则是对仪器操作方法详解,首先操作仪器之前要设置好日期、时间、大气压,然后则是设置点位,设置圆形烟道的输入环数、直径、测孔外端距烟道内壁的距离,仪器上显示每一个测点距离套管外端距离,并将此距离标记在烟尘采集样管上。对于矩形烟道需要输入边长、测孔外端距离烟道内壁的距离、单孔测点数以及测孔数,并将仪器每一测点距离套管外端的距离标记在烟尘采样管上。操作废气检测仪器时,还要将测量的工况记录清楚,主要对皮托管接嘴悬空、数值回零稳定、调零完毕、自动回零等进行调节,并且测量烟气的温度,根据烟气的流速来选择合适的采样嘴,然后放入到滤筒之中,采用自动跟踪取样,输入滤筒编号和时间,继而进行采样。

二、污染源废气检测方法研究

(一)生成工况确定方法介绍

对废气监测首先要确定生产的工况,监测开始之前,要确认监测的工况是否满足要求,并且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是否呈现正比例关系。因为有些企业考虑到监测的问题,会顾及到个人利益而采取低负荷生产,如果监测过程中存在着监督不力,那么则很可能会导致监测的数据出现偏差。因此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性,要保障工程的生产负荷达到正常运转的75%以上,废气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掌握生产工艺设备上的各种运行参数,并计算出运行负荷,对于设备的风机风量、运行电压、电流、出口温度等参数的额定运行工况,并以此作为辅助的手段来进行运行工况判断。对于锅炉设备的运行负荷已经具有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通过流量孔法、水箱法、水表法以及耗煤量法进行控制,但是小锅炉则缺少上述功能,则对于运行负荷的控制较难。此时则可以通过锅炉的排放烟量、烟气含氧量、生产单位的有效热量以及标态空气量进行锅炉的压力推算。

(二)待测烟气温度测定方法

由于烟气温度的监测是污染物废气监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在监测过程中可以通过本身仪器配带的信号来对烟气温度进行监测。对烟气进行温度监测时,要确保净化设备中无静电,若带有静电则很容易将主机击坏,导致无法正常的监测。如果遇到主机被击坏则需要中断监测,这样就会造成损毁监测仪器,同时还会造成监测的失败,所以对于烟气温度监测的时候要注意净化设备中的静电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净化设备中带静电击坏主机则可以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方法来监测烟气温度,此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安全有效。

三、废气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一)工况对于测定结果影响

测定废气时,如果工况的监测不符合实际,出现废气排放管负压过大,那么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选择,要求选择的仪器拥有足够的量程才可行,否则将无法克服排气管中的负压影响。当采集烟气时,出现尘泵和气泵同时启动,如果尘泵的流量非常大,则需要抽取一定待测分析的样品置于分析仪器之中,气泵抽取该容器中的样品进行监测气体分析,这样可有效的确保负压情况下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烟气温度对于监测结果影响

采集烟气时如果采样管没有加入干预处理加热和制冷装置,那么烟气的污染物则非常容易出现溶解,而损失监测的量,使得测定值偏低。尤其是对于SO2的测定显现更加明显,由于SO2在测定过程中出现溶解,因此最后所得的结果监测数据偏小,最后采用了加热和制冷的预处理措施,此时所获得的结果明显较之前的监测结果高。为了防止采集的气体在管路内冷凝,避免不会因为气体溶解于水而造成结果偏低。

(三)尘粒对风量的干扰影响结果

对污染源废气监测时,首先要进行除尘采样当尘粒的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动压和全压波动造成波动的幅度较大,从而致使计算的幅度大、等速采样流量波动较大、跟踪效果较差。同时在进行监测时废气流量在除尘之前往往较之除尘之后的废气流量小,这主要时由于尘粒的影响造成。因此在进行监测废气时,需要增添除尘前采样点,同时与除尘后的采样点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对比,从而减小监测的误差。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障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的废气监测,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本文主要对环境污染废气监测进行分析,监测的原理、监测的仪器使用、监测的方法以及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详尽阐释,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监测的误差分析以及提升结果准确率同时进行,为达到有效的环境监测而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秋俚,张见昕.浅析污染源废气监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46-47+72.

第4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示码:A

一、会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会同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境内树木繁多,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日下。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生活污染日显突出;二是畜禽散养,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化肥、农膜不合理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形成了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农村环境新格局。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面源污染问题:(1)大量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农村小环境质量恶化、土壤土质及肥力的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农民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膜,基本未回收,随便丢弃,造成农村环境中难降解的白色污染。(2)目前会同县共有大中型养殖场10 家,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2237吨,氨氮87.6吨。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而会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大量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河道中,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农村生活污染:(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人口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加速增长。据调查,按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0.5公斤计算。会同县农业人口每天垃圾产生量为160吨,年垃圾产生量约5.86万吨,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纸、塑料、废衣物、废建材等。其中有机废弃物厨余和废纸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偏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堤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不仅损害水利设施,还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2)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等产生的污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基本都是不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农舍附近的沟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会同县地处偏远山区,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理想迁入地,成为了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监督管理不力,企业环境意识较差,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会同县农村工矿企业CODcr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加之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给农村环境容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质量缺乏迫切要求。因此,人为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养干部,中、小学课堂宣传环保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环保能力。三、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必须落实好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已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我县去年争取800万中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筹集资金主要优先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理。二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分散处理。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提高污水处理率。(3)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有机肥料,支持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实用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农业经济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4)目前全县农村环境监管工作水平刚刚起步,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乡、村两级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遏制农村工矿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第5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1.机动车污染排放种类

1.1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在内燃机气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二氧化氮的生成原因主要是高温富氧环境,比如燃烧室积碳等因素。从燃烧过程看,排放的氮氧化物95%以上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氧化氮。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呼吸道刺激性气体,气味阈值约为空气质量的1.5倍,对人体影响甚大。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

1.2苯系物

苯系物对区域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多数苯系物(如苯、甲苯等)具有较强的挥发,苯系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性,在常温条件下很容易挥发到气体当中形成挥发性有机(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即VOCs)气体,会造成 VOCs气体污染。比如BTEX作为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油漆、脱脂、干洗、印刷、纺织、合成橡胶等行业。在BTEX的生产、储运和使 用过程中均会由于挥发而造成大气污染。BTEX在大气中光化学反应活性较高,对大气中光氧化剂(如臭氧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有相当作用。

2.计算模式

PART5 模式是由美国环保局开发的计算道路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数学模型 ,它根据多年来对大量车辆测试数据的分析回归,得到计算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经验公式。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为美国环保局组织的各种不同在用 车排放水平测试结果,以及联邦测试程序(Federal Test Procedure , FTP)中测得的排放结果。该模式建构的思路和美国环保局用 于计算机动车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的 MO BILE5 模式基本一致。

PART5 模式根据发动机的类型以及车辆的重量将机动车分为 12 类 , 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分别考虑油品质量 、 车速 、维修保养状况等各种因素对排放的影响 , 并从这些数据的测试分析中获得各年 、各车型车辆排放因子的平均水平 ,以及颗粒物中各重要化学组分(铅 、硫酸盐 、 可溶性有机物和残余碳等)的组成比例。对每类机动车 , 其综合排放因子的基本计算公式可通过式(1)计算 :

其中 , EFCOMPv 为 v 类机动车的综合排放因子(g/ km) ; EFm , v为车龄 m 年的 v 类机动车的排放因子(g/ km) ; TFm , v 为车龄 m 年的 v 类机动车的行驶里程在该类机动车总行驶里程中所占的比例 . 影响 EFm , v的因素很多 , 模式通过测试的结果 , 回归出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 其表达式可以由包含下述各项参数的回归方程表述 :

其中 , V 为速度修正参数 ; CS为油品的含硫量参数 ; CPb为油品的含铅量参数 ; FQ为油品 的其它影响参数 ; FE 为燃油经济性参数 ; PS 为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参数 ; CA 为机动车安装 催化转化装置 的比例参数 ; IM为机动车维修 保养状况影响参数。

3.机动车污染排放量预测

车辆的年代登记分布指的是正在运行的机动车中不同登记年代的车辆所占的比例。可通过下式表示:

式中:i为年代,Ri为i年份车辆登记数,Pi为i年份的机动车保有量。根据对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调查,机动车淘汰年限约为10 -15年。里程分布定义为车辆在不同车龄时行驶的里程数,即车辆的年累积里程增长率。

根据济南市分车型的保有量和年均行驶里程,以及模式计算得到的各车型排放因子,可求得机动车气态污染物的总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EQ为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量(t),EFt为v类机动车的综合排放因子(g/Km),Pv为计算年份v类机动车的保有量,Mv为计算年份v类机动车的年均行驶里(Km)。

济南市机动车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如式:

其中,V,济南市平均速度

Vdai:工作日第i时主干路平均速度

Veai:非工作日第i时主干路平均速度

Vdsi:工作日第i时次干路平均速度

Vesi:非工作日第i时次干路平均速度

γa:主干路权重系数

γs:次干路权重系数

应用MOBILE模型计算的2016年济南市机动车THC、CO和NOx总排放量和分车型排放量,THC、CO和NOx的总排放量分别达到10万42万和7万吨。对于THC而言,轻型汽油卡车贡献最高,达33%,摩托车占28%,对于NO想重型汽油车贡献达44%,轻型汽油卡车占23%。

4.Σ呓ㄒ

4.1 清洁燃料的推广和使用

推广使用通用清洁燃料是减少大气污染,提高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长效措施。

通用清洁燃料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清洁燃料。甲醇为含氧化合物,辛烷值高,燃烧充分,与普通汽油相比,通用清洁燃料燃烧排放比汽油燃烧所生成的温室气体明显降低。实践证明:使用通用清洁燃料的环保效果好优于普通汽油和现在用的乙醇汽油,其主要表现,一是通用清洁燃料的汽化潜热高,燃料汽化时大量吸热而使得燃烧室最高温度较低,因而所排放的尾气中NOx含量降低;二是通用清洁燃料C/H值较汽油小,且含氧量高达50%,燃烧完全度较汽油高,因而尾气中的烃类及CO的含量相应较低。经过汽车台架测试表明,使用通用清洁燃料的排放不仅好于汽油,甚至比压缩天燃气和液体石油气的汽车排放还好,CO和HC排放比使用93#汽油分别降低40%和36.7%,尾气排放已达到国际欧Ⅲ标准。

4.2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1)建立健全交通管理队伍。配备足够警力,加强职前培训和在岗教育,吸收一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同时严格管理,辞退不合格的人员。

(2)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在市民中开展交通宣传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同时执法与教育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多管齐下。

(3)加强路口信号控制设施建设。对主要逞珍各的交通量应常年监测,据此设置信号灯,重要交叉口应采用能只是各个方向的信号灯。中心区或主要干路应采用线控手段,在财力、技术力量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面控。

参考文献:

[1] 孙银英.影响城市交通排放量的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2):62-62

第6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农业生产与水环境污染存在双向作用机制:一方面,水污染使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水量减少,受污染的水用于灌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威胁农业生产,危及粮食安全[1].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施用和畜禽粪便排放产生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也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产值以年均4.9%的增长率快速增加,到2013年已接近10万亿元,而随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其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在逐渐加剧:2007年,我国COD排放3 028.96 万t,其中畜禽养殖就贡献了41.87%;2013年,在我国4 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了59.6%,在所有监测河流中,水质在III类以下的河段占了28.3%.在日益严峻的形式下,农业生产和水环境污染的关系理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学者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最著名的是Grossman等基于对78个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先恶化后好转的演变规律[3].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和假设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上,如张晓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认为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二次函数的拟合关系[4];詹晓燕等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估算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两条河流的水污染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了实证分析[5];薛冰等基于EKC假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以能值表征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认为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6].

 

已有研究主要从较为综合的层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探究,具体到农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较少,且更侧重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少涉及二者之间的双向作用.因此,本文使用刻画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计量模型,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1987—2013年农业生产与水环境污染数据,探究湖南省农业经济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并在IPAT模型下对该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为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在1 200~1 700 mm之间,多年平均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 682和392 亿m3,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河、新墙河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汇入洞庭湖,并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全省面积约21.18 万km2,1987年,全省总人口5 782.61万,农村人口4 939.46万,约占85.42%,到2013年,总人口增加到7 147.28 万,而农村人口为3 719.44万,约占52.04%,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1987年全省生产总值469.4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53.39亿元,约占53.98%,到201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45 万亿元,农业产值5 043.58亿元,绝对数量上增长了近20倍,但占总GDP的比重下降了33.43%;2013年,全省共施用化肥857.27 万t,较1987年的457.77 万t增长了约87.27%,排放COD 126.33 万t,氨氮16.13 万t,其中农业生产排放量分别占44.91%和3381%;11个洞庭湖监测断面中,7个为IV类水质;湘江流域局部河段重金属污染突出,26个专项调查监测断面中有2个重金属年均值超标,个别断面月均值超标.

 

2 变量选取与分析方法

 

2.1 变量选取

 

选取湖南省1987—2013年的农业经济和农业水污染数据,得到两组时间序列.其中农业经济以农业产值(AOV)衡量,农业水污染以农业生产造成的灰水足迹(GWF)衡量.

 

农业生产对水、土壤和大气等都会产生污染,其污染物总排放量造成的环境影响要大于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选用能定量评估水环境污染状况的灰水足迹,即为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将污染物稀释至该标准允许的最大浓度时所消耗的水量[7].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不具有排他性,已稀释一种污染物的水体可继续稀释另一种污染物,灰水足迹由需要稀释水量最大的污染物解释[8]:

 

GWF=max{Pg1,Pg2,…,Pgm};(1)

 

某种污染物的灰水足迹:

 

Pgi=PliCimax-Cinet,i=1,2,…,n,(2)

 

式中,GWF为总灰水足迹(m3),Pgi为第i种污染物的灰水足迹(m3),Pli为第i种污染物排放到水体的量(kg),Cimax为水质环境标准允许的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浓度(kg/m3),Cinet为第i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初始浓度(kg/m3),一般以0计入.

 

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是面源污染,没有固定排污地点,受到土壤和生物的吸附、滞留,污染物只以排放量的一定比例进入水体,造成灰水足迹[9],记这一比例为淋失率,则有:

 

Pli=μi·TPli,(3)

 

式中,TPli为第i种污染物的总排放量,μi为第i种污染物的淋失率.

 

2.2 数据来源

 

考虑资料可得性,使用农业生产排放量较大的氮、磷、COD和石油类4类污染物纳入灰水足迹计算.

 

王家玉等对双季稻田土壤中氮素随渗漏水流淋失的形态、数量、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试验,并预测了稻田土壤中氮素的淋失负荷[10];李学平、陈欣等对农田土壤和紫色土区农田的磷素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1112];杨飞、朱波等分析了畜禽养殖造成的COD和氨氮污染的淋失率[1314].参考上述试验结果,借鉴益阳市土地利用状况资料中对化肥农药淋失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上述4类污染物的淋失率分别为18%,15%,22%和12%.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III类水定义为“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并给出了该类水质下不同污染物的含量标准.本文基于此确定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浓度上限(Cmax).灰水足迹的计算数据来自《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和《湖南省水资源公报》,经济数据来自《湖南省统计年鉴》.

 

2.3 分析方法

 

2.3.1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描述处于非稳态的随机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稳定关系的统计方法[15].对满足零均值、均方差、标准正态分布假设的自回归方程,若其中两变量xt,yt均为I(1)变量,其线性组合zt=xt-Ayt满足zt为I(0)变量,则称xt与yt存在协整关系.

 

两变量的协整检验通常使用EG两步法.只有同阶单整的两变量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需先检验各变量的单整阶数,即单位根检验,通常采用ADF检验法[16].

 

2.3.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VAR模型将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 [17],常用于构建多个相关指标分析的模型框架.VEC模型是含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协整关系只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需借助短期动态模型描述长期均衡对短期偏离的修正机制[18].

 

2.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判断X是否引起Y,则考虑Y的当前值在多大程度上可由Y的过去值解释,然后考虑加入X的滞后值能否改善解释程度,若能,则X是Y的格兰杰原因[19].格兰杰检验通常通过构造F统计量,利用F检验完成[20].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在某一系统中,一个内生变量对来自另一内生变量的单位变动冲击的响应,可以反映系统受到冲击后产生响应的正负方向、调整时滞和稳定过程[21].构造脉冲响应函数需要满足误差向量为白噪声序列向量.

 

2.3.4 IPAT模型 IPAT模型是环境冲击(I)与人口(P)、富裕度(A)和技术(T)3个变量建立的等式[22]:

 

I=P×A×T.(4)

 

该模型可建立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定量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2324].

 

3 结果与分析

 

1987—2013年间,湖南省灰水足迹从1 614.51亿m3增加到3 704.36 亿m3,增加了229.44%,年均增长率3.25%(图1).除1989—1990年、1992—1993年和1994—1996年出现3次负增长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正向增长,表明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压力总体上在增加.同期,湖南省农业产值从1987年的172.3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 043.58亿元,将近翻了五番,年均增长13.87%,环比增长率总体上呈递增趋势,意味着湖南省农业经济在不断发展,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年份里,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水污染都存在上升趋势,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否可以互相解释?一变量的波动对另一变量有什么影响?两变量的变动形成了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下面的分析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3.1 协整关系分析

 

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首先对AOV和GWF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的新序列分别记为lnAOV和lnGWF,新序列不改变原始序列的特征,且能够避免数据的强烈波动.

 

对序列lnAOV和lnGWF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两变量序列均在一阶差分后实现平稳(表1).

 

注:1.检验形式中的C,T,L分别表示模型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2.滞后期由施瓦茨信息准则(SC)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确定.

 

两组序列满足同阶单整,可进行协整检验.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变量lnAOV对变量lnGWF的回归方程:

 

lnAOV=-28.098 0+4.458 1 lnGWF.(5)

 

方程拟合优度R2为0.946 2,接近0.95,表明两变量相关性较强;DW值为1.654 0,大于解释变量为1,样本个数为27时的du值1.47并小于4du,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方程拟合结果可信;F统计量为439.855 0,大于95%置信水平下临界值199.50,拒绝方程不显著的假设,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明显.

 

对式(5)中残差项ε:

 

ε=lnAOV+28.098 0-4.458 1 lnGWF(6)

 

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其ADF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时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ε为平稳序列,变量lnAOV和lnGWF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意味着近27年来,湖南省农业产值的提高和农业灰水足迹的增加之间具有协整性,两组序列随时间而显示出的变化趋势并非孤立的,而是存在双向或单向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映射关系下共同发生的.农业经济与农业水污染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2 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调整

 

综合SC和AIC最小原则,确定最优滞后期为2,建立lnAOV和lnGWF两变量的VEC模型:

 

ΔlnAOV=-0.398 3 ecmt-1 -0.035 5 ΔlnAOVt-1 -0.024 2 ΔlnAOVt-2 +0.444 9 ΔlnGWFt-1 +1.121 8 ΔlnGWFt-2 +0.096 7,(7)

 

ΔlnGWF=0.065 9 ecmt-1 -0.032 4 ΔlnAOVt-1 -0.003 6 ΔlnAOVt-2 -0.279 0 ΔlnGWFt-1 -0.138 5 ΔlnGWFt-2 +0.043 1,(8)

 

其中误差修正量ecmt-1为

 

ecmt-1=lnAOVt-1-4.509 8 lnGWFt-1+28.511 6,(9)

 

式(7)中α为-0.398 3,表明在lnGWF不变的情况下,lnAOV在第t期的变化,可以修正t-1期非均衡误差的39.83%,在连续修正过程中,lnAOV的变化将使两变量关系收敛于均衡模型;式(8)中α为0.065 9,表明在lnAOV不变的情况下,lnGWF在第t期的变化,可以增加t-1期非均衡误差的6.59%,在连续调整过程中,lnAOV的变化将使两变量关系偏离均衡模型.但由于lnAOV的修正作用远大于lnGWF的偏离作用,因此在研究时段内两变量保持了稳定的协整关系.

 

式(7)中α为负且显著不为零,式(8)中α为正且相对接近于零,意味着农业产值与农业灰水足迹构成的协整关系在本期发生偏离时,农业产值在下一期的变动将通过反向修正机制对偏离进行纠正,使两变量关系收敛于长期均衡,且修正力度较大;而农业灰水足迹在下一期的变动将在本期偏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偏离均衡关系,但影响力度较小.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AIC值减小不引起SC值增大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分析更长时段上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建立lnAOV与lnGWF在滞后期为1~7期下的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2).滞后期为i时拒绝原假设,表示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当期之前i期的解释变量,可以改善对当期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效果;反之若无法拒绝原假设,则表示之前i期的解释变量不能改善对当期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效果,不是当期被解释变量的格兰杰原因.

 

对原假设“lnAOV不是lnGWF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1~5时,除滞后期为3外,由χ2统计量决定的P值均小于0.05,即在95%置信度上拒绝原假设,lnAOV是lnGWF的格兰杰原因.而滞后期大于5后,对应P值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表明滞后期为1~5时,除3期外,农业产值的提高均能解释农业灰水足迹的增加,直到滞后期为6后,农业产值不再构成灰水足迹的格兰杰原因.

 

对原假设“lnGWF不是lnAOV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1,2时,P值小于0.05,在95%置信度上拒绝原假设,lnGWF是lnAOV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大于2后,对应P值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表明滞后期为1,2时,农业灰水足迹均构成农业产值的格兰杰原因,而2期以后,灰水足迹的增加不再能够解释农业产值的提高.

 

相比灰水足迹对农业产值的解释,农业产值对灰水足迹的解释维持的滞后期要更长,说明农业经济对水污染的影响更为深远,而以牺牲水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农业发展并不能持久.

 

3.4 脉冲响应分析

 

在VAR模型下构建lnGWF对lnAOV和lnAOV对lnGWF的脉冲响应函数并将响应期定为10期,分别表示lnGWF和lnAOV对来自lnAOV和lnGWF一个单位冲击的响应过程.

 

lnGWF对lnAOV冲击的响应经历了先增后减最终趋于平稳的过程,在lnAOV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后,lnGWF受到的影响从第1期开始从0逐渐增加,到第3期达到最高,响应值为0.079 4,3期后影响下降,在小幅波动中收敛于响应值约为0.05,总的累积响应值为0.481 4.响应曲线表示农业产值对农业灰水足迹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才逐渐显现出来.这一影响在达到最高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lnAOV对lnGWF冲击的响应经历了先增加后平稳的过程,从第1期的0.003 9开始逐渐增加,到第4期后趋于稳定,收敛于响应值约为0.013,总的累积响应值为0.114 8.响应曲线表示农业灰水足迹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也存在一定滞后效应,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显著,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比较两条曲线发现主要有3处不同:其一,在1期,lnGWF对lnAOV冲击的响应为0,而lnAOV对lnGWF冲击的响应为0.003 9,这是由于农业生产产生的氮、磷等污染物,经过土壤的过滤再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一开始就存在;其二,lnGWF对lnAOV冲击的响应达到最大后先降低再维持在一定水平,而lnAOV对lnGWF冲击的响应在维持稳定前没有经历降低过程,这是由于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可以吸收污染物,降解污染,但自净能力有限,而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持续的、不可逆的;其三,除第1期外,lnGWF对lnAOV冲击的响应值始终高于lnAOV对lnGWF冲击的响应值,且累计响应值是后者的4倍之多,这印证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水污染成本要高于牺牲水环境换取农业经济发展的收益,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以水污染为代价的农业发展得不偿失,也不可持续.

 

3.5 IPAT分析

 

以农业灰水足迹表示环境冲击,以农业产值与人口数量(P)的比值即人均农业产值表示富裕度,以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表示技术水平,代入式(4)有:

 

GWF=P×AOVP×GWFAOV.(10)

 

对式(10)变形并移项,得到:

 

GWFAOV=GWFP/AOVP.(11)

 

式中,GWFP为人均灰水足迹,令其为k,表示个体对水环境的压力稳定在某一水平,区域处于某一可持续发展状态[25],又将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GWFAOV记做因变量y,人均农业产值AOVP记做自变量x,则有:

 

y=kx.(12)

 

在该反比例函数中,k、x、y均在(0,+∞)区间内取值,k越小,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表示人均环境压力越小,区域农业活动所处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越高.k值固定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表示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区域有能力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降低单位农业产值的灰水足迹,缓解水环境污染状况.

 

分别以历年的人均农业产值和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为横纵坐标,将坐标点描绘在坐标系中(图3).当纵坐标接近时,坐标点越远离纵轴,表示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农业经济越发达;当横坐标接近时,坐标点越远离横轴,表示在同样农业经济水平下,技术水平越高.同时取k为研究时段内各年人均灰水足迹的平均值4 056 m3,代入公式(12),作出函数曲线,以辅助观察散点走势.

按散点的聚集情况可以将整个研究时段分为三阶段(表1):1987—1989年为第一阶段,3年间人均农业产值从298元增加到303元,增加了1.68%,年均增长0.84%;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从9.37 m3/元增长到11.10 m3/元,增加了18.46%,年均增加8.84%.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剧,农业技术水平较低,而人均产值增长也很缓慢,农业经济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对应散点集中在y轴附近,且距离原点较远.

 

1990—1998年为第二阶段,9年间人均农业产值从704元增加到1 055元,增加了49.86%,年均增长519%;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从4.51 m3/元降低到3.75 m3/元,降低了16.85%,年均降低2.28%.相比上一阶段,人均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速增加了4.35%,而单位农业产值的灰水足迹也转为下降趋势,年均降速增加了11.12%.这意味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上一阶段加快,但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在技术进步的拉动下,农业经济逐渐脱离弱可持续发展,走向过度阶段,对应散点相比第一阶段接近原点而远离y轴.

 

1999—2013年为第三阶段,15年间人均农业产值从1 839元增加到7 057元,增加了383.74%,年均增长10.08%;单位农业产值造成的灰水足迹从1.90 m3/元降低到0.61 m3/元,降低了66.05%,年均降低743%.这一阶段,在一定水平的技术保障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继续加速,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向较高阶段,对应散点分布在x轴附近,且较为分散.

第7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时义务;预计负债;确认;计量;列示和披露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如钢铁、化工、煤炭、电力、油气、核能等行业企业,在其生产活动中,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与国家相关生态保护政策相抵触,因而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国家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导致企业形成法定现实义务,有可能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其结果须由未来环保部门处罚、提起法院诉讼等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才能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一旦因环境污染整治中由于诉讼、赔偿产生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即确认为预计负债。

一、环境污染整治纳入预计负债核算范围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产生环境污染最重的三大部门是:冶金、化工和轻工;六大企业是钢铁、炼油、火电、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造纸,另外矿产采掘和生产也是环境污染源之一。以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时会面临一些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尤其是对环境污染整治中发生的被处罚、被赔偿责任,这些不确定性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最终结果需由这些未来现实的发生与否加以决定。因此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属于会计或有事项。三大部门、六大企业和煤炭等采掘生产单位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而产生现时义务,主要反映为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一)大气污染现状及其成因我国大气污染极其严重。2015年6月4日,全国161个城市仅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2015年12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已有半数以上城市出现空气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灰霾面积2015年12月20日为66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47万平方公里。这种情况现在及其未来很难得到缓解。大气污染产生的源头是三大部门、六大企业以及煤矿的燃料燃烧、大规模采矿产生的颗粒物以及排放产生的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氯化物、含有氟、氯的气体。(二)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我国水污染也日益严重。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2014年4月,我国地下水为较差和极差的占比合计约60%。2015年,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点5118个中,有2174个监测点水质呈较差级,占42.5%;964个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占18.8%。较差级和极差级的水质监测点占所有监测点的比例超过60%。水质存在砷、铅、六价铬、镉等重(类)金属超标现象。产生水污染的源头是三大部门、六大企业以及采矿含有重金属、酸等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水,废渣。(三)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堪忧。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由此可知,三大部门、六大企业以及铁矿、煤矿等矿山开采企业,由于已经发生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污染而现在承担被政府部门处罚、对单位或者个人赔偿等义务,这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一种现存状态。这些企业因造成污染可能被,甚至败诉,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而败诉赔偿金额、何时赔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是否承担被处罚和赔偿责任、何时发生、承担金额的大小,要等到政府环保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判决才能决定结果。当承担处罚和赔偿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时,即形成企业的预计负债。

二、环境污染整治涉及的预计负债确认与计量

(一)环境污染整治预计负债的确认不符合负债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或有负债,企业不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但是影响负债的多种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企业应当持续地对这些因素予以关注。其一,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处罚的法律依据。由于企业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人体伤害严重。水污染及土壤污染也极大程度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伤及牲畜。对此,国家相关法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明确明确“污染环境罪”;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条、《水污染防治法》第73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17.07.020五十三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条等等,分别明确了造成大气、水资源、土壤污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污染损害赔偿权利义务的承受人,即权利主体是污染受害人,义务主体是污染加害人。产生污染承担现实义务的企业因此成为环境污染损害的义务主体。其二,环境污染预计负债的确认。通过上述分析,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都明确了法律责任和各种义务,是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当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和律师、专家的专业判断,能够可靠的计量时,满足预计负债的三个条件,则确认为负债。如10年前,就有英国北安普顿郡科比镇大量新生儿畸形事件。即:1989年-1999年之间,英国北安普顿郡科比镇钢铁集团有毒工业垃圾导致大量先天四肢畸形事件,致使科比镇政府被法院判决给予残障孩子及其家庭巨额赔偿。案例中,科比镇政府是义务主体,是污染加害人;科比镇残障孩子及其家庭赔偿是权利主体,是污染受害人。通过受害人,科比镇政府承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定现实义务,因此,致使科比镇政府向孩子及其家庭赔偿,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赔偿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据此,确认为负债。(二)环境污染整治预计负债的计量环境污染预计负债的计量主要涉及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专业律师、专家判断,相同及相似事件法院判决结果,来确定最佳估计数。如果估计数是一个的区间,则取区间的平均数;如果是单个项目则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依据范围主要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环境污染造成人身伤害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造成人身伤残以及死亡的,还要包括: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环境污染造成财产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包括三方面: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直接造成设施的破坏、产量或质量下降所引起的损失,该损失一般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计算的;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环境污染侵害受害人所有的财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财产利益的损失;恢复到损害前状态所需要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污染整治预计负债的计量还要综合考虑与环境污染整治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货币时间价值和相关未来事项。

三、环境污染整治预计负债的会计核算

第8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环境污染;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中图分类号] F2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84-05

[作者简介] 王彦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统计分析。(北京 100026)

一、引言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环境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一方面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使当前的一些经济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各个省份处理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文献综述

Grossman and Krueger(1992)在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效应时,首次实证考察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人们后来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它的涵义可表述为: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然而,当经济增长超越了某临界值点时,人均收入的提高反而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20世纪90年代EKC模型提出之后,国外大量学者运用各国截面、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对是否存在EKC进行了广泛研究,对环境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验证。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很多,如Stern,1998;Ekins,1997;Dinda,2004,等等。其主要结论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普遍适用这条曲线,如对美国、西欧、日本和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经验分析,均符合倒“U”型EKC的特征;EKC的形状不一定都是倒“U”型,在某个阶段,曲线的形状不固定。

目前,国内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成果分别为:杜希饶、刘凌(2006)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彭水军、包群(2006) 选用1985-2003年期间我国的六类环境污染指标,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考察了环境污染与我国人均收入变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蔡洛枷、黄蔚(2006)通过选取1985-2004年湖北省的环境与经济数据,建立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宋涛等(2007)采用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1989-2005年四种环境污染指标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目前,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对全国或者某个省份、地区,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如协整理论、面板数据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模型、KEC的检验等,很少将上述不同方法结合起来。此外,对处于整个区域的中部六省的综合研究少有学者进行。本文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欲作出更深入、更有价值的探索。

三、数据与变量

本文所用样本取自1990-2006年度中部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并用人均GDP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用能够较好表现环境质量的流量指标――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来反映环境污染的状况。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为了分析中部六省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Yit=αi+βiXit+μiti=1,2,……N;t=1,2,……T (1)

其中,Xit是影响所有横截面单元的外生变量向量;βi是参数向量;αi代表了截面单元的个体特性,反映了模型中被遗漏的体现个体差异变量的影响;μit是个体时期变量,代表模型中被遗漏的体现随截面与时序同时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下标 i 代表不同个体;t 代表时间。

当分析对象在横截面上无个体影响、无结构变化时,(1)式转化为:

Yit=α+βXit+μit(2)

当分析对象在横截面上存在个体影响,且表现为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但无结构变化时,(1)式转化为:

Yit=αi+βXit+μit(3)

当分析对象在横截面上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时,结构参数在不同横截面单位上是不同的,这时即为一般形式:

Yit=αi+βiXit+μit(1)

要对模型进行正确估计,必须对模型的设定进行F检验。

F检验如下:

假设1: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不相同;

假设2:截距和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都相同。

首先检验“假设2”。如果检验结果是接受的,则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果是拒绝的,就应该检验“假设1”;如果“假设1” 也被拒绝,就采用(1)式表示的变系数模型。

检验“假设2”的F统计量为:

F2=~F[(n-1)(K+1),

n(T-K-1)](4)

检验“假设1”的F统计量为:

F1=~F[(n-1)K,

n(T-K-1)](5)

在式(4)和式(5)中,S1 、S2 和S3 分别为采用模型(2)、(3)和(1)式的残差平方和,N 为截面样本点个数,T 为时序期数,K 为自变量数目。

1.相关性分析

根据1990-2006年中部六省数据,首先计算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这些系数反映了人均GDP对环境流量的影响力,即反映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人均GDP与人均三废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比较高,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还是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都较大。

2.中部六省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线性回归分析

由于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模型设定的正误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进行检验,以得到有效的参数估计;其次,主要检验模型参数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是否是相同的常数;第三,进行方程类型的判断;第四,利用Eviews5.0对选取数据进行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分别计算出残差平方和与F统计量值,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F统计量值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2和原假设1,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因此,模型的设定形式为(1)式,中部六省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为:lnYit=αi+βilnXit+μit,i=6,T=16。其中,Y表示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X是人均GDP。

由于模型中仅有一个解释变量,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为了避免异方差性,本文对变量均取对数。在区域经济的研究中,检验通常发现误差项与解释变量是显著相关的,因此,固定效应通常优于随机效应。考虑到由于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可能产生截面异方差,本文采用横截面加权的方法进行回归。利用Eviews5.0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发现在对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存在截面异方差和同期相关性,所以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修正,计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三个回归方程的R2 均在0.97以上,说明拟合优度较好;F值远远大于临界值,说明回归方程显著;解释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表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建立的模型具有代表性。

由表3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5%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和对于用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描述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影响也都是显著的,这说明中部六省各省在人均GDP增加即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一步加剧。

(2)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基本上成正相关关系(系数为正)。当同期经济增长1%时,人均废水排放量都将增加,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但幅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从侧面说明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特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部六省是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生产基地、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基地。这一方面为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大量加工制造生产业的集中分布,加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内部结构的单一与矛盾,使得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造成了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生产条件的不断恶化,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

(3)分省份来看,在人均工业废水排放污染方面,湖北、湖南和山西三省的人均GDP增长与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在人均工业废气排放污染方面,只有湖北省的人均GDP增长与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近年来湖北省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非常注重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成效突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在中部六省中起着典范和带头作用。

此外,由表3可知,山西省人均三废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都位于中部六省的前列。山西省尽管是全国煤矿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大量挖掘开采与煤炭加工,从而产生大量的废气。而实际情况中,废气的污染是比废水加剧环境污染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山西省经济增长1%,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0.26484%,但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将增加0.633405%,居中部六省第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对环境的污染更具有影响作用。由于山西省地区资源的因素,山西省应该在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加大力度。

河南省是中部六省1990-2006年度人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也是人口最多的省份。当经济增长1%时,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都将增加。从实际情况看,河南省人口数量的比重过大,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居民用水等污染物的增加,而且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中生产规模的扩大,最终使得人均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加。这说明,河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而且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状况也已构成压力。

3.基于面板数据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分析

本文根据U型KEC理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计量模型为:Y=β0+β1X+β2X2+ε。其中,Y表示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X是人均GDP,β0,β1,β2为模型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进行检验,以得到有效的参数估计;其次,主要检验模型参数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是否是相同的常数;第三,利用Eviews5.0对选取数据进行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分别计算出残差平方和与F统计量值。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F统计量值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2”和原“假设1”,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因此,模型的设定形式为(1)式,得到最后设定模型为 Yit=β0i+β1iXit+β2iXit2+εit,i=6,T=16。其中,Y表示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X是人均GDP,β0,β1,β2为模型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计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中部六省各省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在一个统一模型中不能准确描述中部六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有的省份有必要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模型加入三次项,以作进一步研究。根据表5中数据作出的中部六省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图可知,人均废水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出现波动,并非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后逐渐下降,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基本上是随人均收入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中部六省的环境与经济增长仍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的左侧。因此,中部六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应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此外,在中部六省中,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山西是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速度最快、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这与第一部分对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一致,因此,山西省应对此予以重视。

五、结论与对策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就目前而言,中部六省经济的增长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既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也是中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从整体上来看,中部六省目前仍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的左侧。

中部六省要实现中部崛起,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就要在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控制人口数量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重要作用。但是,为了满足增长人口的物质需求,人们不得不大量开发相对有限的环境资源,造成有限资源过度开发和枯竭,可再生资源失去再生能力,从而使环境系统破坏,失去平衡。同时,人口密度增加,生产消费规模便扩大,人类所产生的废物量也不断增加。大量的废物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形式回归到环境中,当有害物质含量超过环境容量时,污染增加便使环境变坏。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是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2.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减少污染与消耗,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高产出”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仍未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带来的是经济损失;高增长带来的是为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基础。如果高增长带来的收益大于高污染带来的成本(损失),这种方式是可取的;反之,则不可取。但实践证明,“高增长,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此,应该进一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高产出”增长模式,减少污染与消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中部六省是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要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步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就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如,把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市场联生产,逐步形成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按市场需求发展绿色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依通行标准壮大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还应壮大工业经济,加速形成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工程。

4.降低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评价省份之间的综合实力的比例,加大政府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各省、市、地区每年描述经济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时,将综合实力竞争评价作为很大的权重,中部六省也不得不把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与西部地区的优势越来越小。此外,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人们要求增加收入、改变生活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中部各省更加注重经济的优先发展,积极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发展地区经济。然而,在创造环境和优惠条件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却在进一步恶化,最终将阻碍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出与测算,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减少将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评价省份之间的综合实力的比例,改变各省在注重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目标下而轻视环境保护的状况,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5.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加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把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处理这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将是关键性的。因此,要实现中部崛起,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矛盾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保护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M and A. B. Krueger.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EPR Discus-sion Paper No.644 (London: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1992.

[2]蔡洛枷,黄蔚.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6,(8).

[3] Stern D.I.,2004.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World Development,8,1419-1439.

[4] Ekins S.The Kuznets Curv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examining the evidence.Environment Planning,1997,29:805-830.

[5] Dinda S. 2004.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A Survey,Ecological Econom ics,49,431-455.

[6] 杜希饶,刘凌.贸易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一个内生增长模型[J].财经研究,2006,(16).

[7]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J].当代财经,2006,(7).

[8]宋涛,郑挺国,佟连军.基于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地理研究,2007,(3).

第9篇:环境污染物分析范文

关键词:贵州省;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实证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与环境概况

1.经济概况

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全省地貌主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高原山地居多。贵州人口以少数民族居多,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6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是11734.43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6.7%)3.8个百分点,至此,贵州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六年居于全国的前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46.5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长值为4636.7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值为5251.15亿元,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达33127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2.环境概况

贵州省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为主,这种地貌极不稳定,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区,在这种地形地貌的影响下,贵州省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资源下渗的情况也十分常见。贵州省作为我国矿产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大量的煤、铝、锰、锑、金、汞、磷等大量矿产资源,其中数煤矿最为丰富,素有我国“西部煤海”之称。因此,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贵州省土地、大气和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废”的处理也成了贵州省主要的环境治理问题。近年来,贵州省通过环境治理,努力在发展和生产之间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已经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2%,空气质量数据统计表明,市中心优良的天数比例达到了96.6%,县级以上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0.5%,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稳定在100%,已经初步形成可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增长。

3.贵州省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企业的依赖

从贵州省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经济增长速度对比来看,虽然贵州省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总体趋势,尤其近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2005-2010年之间,贵州省的人均GDP增长率在10%以上,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F州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贵州省的经济增长在1994-2002年之间有一定的迟滞期,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实际人均经济增长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健康、粗放的发展状态。据统计,贵州省资源型企业的投资在逐年增长,这主要取决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同时贵州省能源消费的总量在逐年上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贵州省“三废”处理经济损失

1.大气污染治理损失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生活污染。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煤矿大省,全省的煤矿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但是在煤矿的开发上,资源利用水平及其低下,这样就是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大气污染,由于贵州天然气含量相比煤矿资源少很多,就使得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煤烟颗粒为主,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资源燃烧的不完全,污染治理成本高昂。据统计贵州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中,以治理二氧化硫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单位治理成本1250元每吨。2013年,我国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在全球处于前列,总排放量为2043.9万吨,其中贵州省占比2.15%。在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推广以后,贵州省也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列,治理成本也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环境治理成果尤为显著。2013年贵州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2.15%,排放量为43.9万吨。

2.水污染治理损失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2014年贵州省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10亿吨以上,虽然在全国的占比减少,但是水污染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其中工业废水的主要行业是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化学制品行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贵州省处于我国三峡的上游,因此,其水污染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下游的饮用水安全,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条例颁布后,贵州省对水污染的治理也不断加强重视。

对水污染的损失计算一般采用人力资本法和市场资本法,但由于这两种核算方式比较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恢复费用的方法进行计算。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贵州省的废水排放量在不断增长,成本也相应提升,在2010年废水排放6.08亿吨,治理成本在13.376亿元。由此可见在废水的处理上,贵州省经济的投入是比较高的。

3.废弃物治理损失

固体废物的来源也主要由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组成。贵州省的生活垃圾以及矿产开发的废物堆积问题尤为严重。近年来全省的固体废物随逐年减少,但是在废弃物的治理上所花费的经济费用成本依旧相当巨大。2010年的成本在1.14亿元左右,占当年生产总值0.02%。在科学与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在大力倡导零排放的“三废”标准。2015年贵州省建成了45个工业渣场,加强对废弃物治理,全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7054.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9.2%。

4.生活垃圾的治理损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州省城镇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基数大带来的生活垃圾问题也十分严重,要治理生活垃圾,主要的经济成本包括清扫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无害化处理成本。我国的生活垃圾治理成本标准是填埋每吨40元加上清运成本90元每吨来计算,2000年到2013年的贵州省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贵州省还要加强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减少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关于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使用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法。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势不同,因此在研究时,数据的引用模式也不同。在早期一般采用的是某一年份的界面数据,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时,选用一定规模并通过长时间的数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中,常采用的回归模型一般是平方、立方和线形模型,在我国,常采用平方或立方的回归模型。通常情况下,曲线一般呈现倒“U”型,污染物的出排放一般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先增后降,中间有一个最高点,这个拐点之后就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下图分别是贵州省人均收入与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图。

我们从上面两幅图(基于贵州省2010年相关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两个回归模型都呈现倒“U”型,表明贵州省的人均经济消费与碳排放量在初期会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上升,拐点之后会随之增长而下降,表明贵州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致的,据模型统计,贵州省环境污染的拐点在人均GDP为7932元,能源消费的拐点在人均GDP为7304元。据调查,在2016年,其GDP的增长率为10.5%,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能源消费的拐点将分别出现在2034年与2037年,也就是说,当前的贵州省仍然还处于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部分,人均能源的消费与碳排放会随人均经济消费的增长而上升,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压力并不会迅速减小,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结束语

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一直是我国各行业发展主要关注点,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贵州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治理好“三废”,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要摈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落后思想,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教育举措,通过改变居民的环保观念,切实提高环境的治理,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永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2]吕健.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贸研究,2011,04:1-7.

[3]邢风致.贵州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3:116.

[4]⒂窳.贵州省“资源诅咒”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5]王伟.贵州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