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管理方法 创新策略
(一)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中的组织机构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体制中移植和创新的一种即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方式。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的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行,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纵观以往传统施工管理方法的弊端,无一不与管理无标准、不规范相关联。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即是倡导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项目管理趋向规范,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所致。因此,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特征
1. 基本框架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活动要素,构筑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三大系列标准框架,以每个系列的每项具体工作、每件具体事务、每种技术要求、每道施工工序为一个小单元,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标准。
其中,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项目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各项职能业务工作标准及全员的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客体,分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依据所担负工程的施工项目范围,分项分工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三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使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标准的控制和调节之下。
2. 基本特征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性:
(1)创新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对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扬弃和创新,突出制度标准管理,较好地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弊端。
(2)科学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制定标准,而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系统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项目管理规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的实施、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
(4)实用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依据项目实际制定各项标准,每项标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要求,既有原则性规定,又有具体性规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这样制定的标准,不仅针对性强,且具可操作性强,又便于考核。因而能使职工在执行中既知道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又懂得如何去落实标准,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质量管理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的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备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 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施工项目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效果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适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实施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都显示出较好的效用。
1. 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改善了管理状况。由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项目部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项目部领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同时,业务职能部门因有了明确的职责和标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二是增强了管理实效。由于标准化管理将项目的工作、管理、技术要求,制定出定性、定量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加之奖惩严明,改变了以往工作无章可循的弊端,使职工逐步养成了按标准办事的作风,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和效果。三是提高了管理素质。健全的管理标准,为大批新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了管理依据,为施展才干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发展生产经营锻造了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
2. 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立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自年初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全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优良率以上,实现了“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的创优目标。
3. 加快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 工程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合同履约水平,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逐年提高,一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亿元。
4.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明晰了项目的责权利关系,促使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加强责任成本核算,树立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意识,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有效促进了全局经济效益的提高。
5. 强化了施工队伍的全面建设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重在标准化,突出全面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只顾眼前生产、不顾队伍长远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把“三线建设”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纳入标准化体系,有效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规定了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职工的行为得以规范,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工余活动丰富多彩,从而使职工队伍呈现和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结语:综上所述,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 是推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此为切人点,可以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和管理进步。创新、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公司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王组合等著。现代工程项目管理,2007,01.
【关键词】 建设监理;项目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4-001-03
1监理企业向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以及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引入了工程咨询、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1988年,我国建立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就是要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十多年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以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有效的咨询管理服务。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
1.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1.1.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建设项目的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一方面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逐渐改变由政府业主直接投资建设改为“代建制”;另一方面,国家投资比例在逐渐减小,企业投资、社会投资的比重加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自主意识逐步形成,为实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建设上,企业会主动放弃原有的自主管理模式。这些变化,都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1.1.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建设单位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必须培育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企业体制和结构的变革。工程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在人才结构、经营理念、管理跨度、组织协调、工作深度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适应了国际工程建设通行做法,而且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带来冲击,促进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2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方面对私人投资或民间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制,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另一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加强监管,改进建设实施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确保政府投资效益和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因此,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从而更加有利于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
1.3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自我国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年底建筑行业对外承诺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于包括工程监理在内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来说,既要面对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工程服务市场的压力,又必须敢于挑战,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中去。国际上工程咨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不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将无法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就很难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难以求得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执业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素质,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2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2.1SWOT技术简介。
2.1.1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缩写。SWOT技术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于20纪80年代初提出,被应用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它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企业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可能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进而制定企业最佳战略的方法。
2.1.2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它可以是产质量、可靠性、实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
2.1.3机会与威胁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环境机会是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如政策支持、银行信贷支持等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如竞争对手等。
2.2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2.1优势分析:①业务继承优势近几年,一大批综合实力较强、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的工程监理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实践,按照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模式进行了内部改造,在项目策划、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策划、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设立了专门机构,为业主提供全过程或阶段性项目管理服务工作。②市场相关优势市场相关,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同一目标市场的需求。项目管理公司与传统的监理企业必然存在市场上的相关性。因为项目管理公司与传统的监理企业,服务对象都是业主;服务的内容都是接受业务的委托,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承担项目管理工作。区别只在于服务功能的多少而已。③人员素质优势我国从1990年开始建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工程项目管理业务需要的工程监理人才。至今已取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共计13.8万人。由于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门槛准入制度,使得监理企业人员素质相对其他行业优势明显。
2.2.2劣势分析:①业务范围狭窄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工程监理企业还只是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其服务内容可以从项目前期策划一直到工程竣工后试运行及保修期管理。服务内容多,综合技术力量要求高,组织管理难度大。②经营规模小工程管理公司能否承揽到业务,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国家政策给了监理企业良好的发展导向。但经过脱钩改制以后的监理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很小的民营有限责任制公司,以技术服务为主业,现金流量很小,存量资产很少,抗风险的能力很低,缺乏综合势力很强的名牌企业。③人才管理存在问题由于从业人员的收入不高,加之业务单一,没有全面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监理企业对于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很难具有吸引力,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失。由于监理企业业务繁忙和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使得企业很少主动为员工提供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时间和机会,从而缺乏作为智力服务型企业应具备的人本管理组织要素。
2.3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2.3.1机会分析:①政策支持1988年,我国为了促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2003年和2004年,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指明了发展方向。2005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又颁布《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服务。这些具体政策措施在新修订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三个部令中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指明了大中型骨干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型企业发展的方向,加快了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步伐,提高了工程监理企业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刚刚起步,入门门槛低,整个市场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效益并未形成,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些都为监理公司作为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从传统的施工阶段的监理咨询向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③国家出台了完善的项目管理标准、规范近几年,国家以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服务实践为基础,以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依托,连续出台、修订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标准,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框架体系。以通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相关标准为理论指导,以工程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程序手册及相关工作规程为操作指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2.3.2威胁分析:①国际项目管理公司的进入随着加入WTO程度的扩大,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迅速对外放开,国外同行的先进产品和先进技术将很快进入我国市场;同时,随着我国项目管理标准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同行进入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技术壁垒会自动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抢夺中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市场。他们能够协助业主从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到项目的报批、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审核、采购等全流程工作。②建筑市场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目前咨询、勘察、设计、审图、监理等技术服务行业成为低价竞争的重灾区,国家规定的有关收费标准难以执行。中标单位为了不亏本或少亏本,只能降低服务的质量标准,缩减服务项目,收缩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部分施工及大宗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投标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热衷于围标、串标等违规操作;部分单位挂靠别人或被别人挂靠,或层层分包、转包等。这种非正常的建设环境,给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和困扰。依靠监理企业是无法圆满地解决和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的。③项目管理公司的实际操作困难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一些具有条块分割特征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得各参与主体通过各自的资质、资格及业务范围的管理而形成相对封闭的运行机制。而按照市场定位,项目管理公司应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监督的全部工作。但现实是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申请立项、征地、拆迁、报建、融资等,项目管理公司明显无法胜任,必须由业主来承担;且在建设过程中,对于许多影响投资、使用功能的工程量增减及涉及视觉效果、装修档次等重大问题,业主作为投资者与使用者,也不能放心交给项目管理公司确定。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好上述交叠、矛盾,项目管理公司的产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很困难,并将对工程建设产生副作用。
3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拓展的途径和措施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业主方将工程的全部或大部分管理交由项目管理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上述对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范围可以看出,项目管理企业是我国比较有实力的建设监理企业的发展方向。监理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监督为主向着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灵活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原则是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为改而改。建设部提出建设监理要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实际上是要拓展建设监理的工作内容。具体的说,就是业主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坚决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在提高监理水平上多下功夫,要管理好工程,发挥效益,争创品牌。
3.2主动开拓市场,研究市场发展动向和规律。我国的业主方,不论是政府投资方还是一些私营业主方大都不懂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业务范畴,因而建设监理公司有必要加大向业主方的宣传力度。主动向业主方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和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促使业主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帮助业主选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合同范本;协助业主拟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业主的合作,使业主方在实践中体会到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好处。
要重视主动开拓市场,加大对业主方的宣传力度。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委托项目管理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企业的实力。要主动开拓市场而不是坐等招标,因为业主方可能常常提不出项目管理招标的内容。国家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责任保险制度的宏观政策趋势下,监理企业应积极探索监理责任保险模式,提高工程责任保险意识。
3.3主动建立企业资料信息库。做好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要求是很高的,应落实专人收集研究一下各个方面的资料并建立一个信息库:国际上各类工程管理的模式及其管理的内容;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合同范本;国际上各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关项目管理软件资料;其它企业有关项目管理的文件、资料、经验总结;有关项目管理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有了本企业的资料信息库,才能在接收不同类型的工程时立于主动。企业应该落实专人收集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建立资料信息库,包括:国外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合同范本,项目管理软件资料,相关的理论文章及经验总结等。
3.4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建设监理公司应结合企业现状,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制定5~1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其内容可包括:企业的市场开发和经营策略规划;企业的资源配置规划;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规划;企业的人才资源规划;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企业的风险防范规划;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等。不同的监理企业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发展方向不同,因此应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有条件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争取占领工程咨询行业的高端市场,拓宽业务领域,从施工监理向前期咨询、招标。造价咨询、设备监理、管理顾问以及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等方向拓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行业特点明显、某方面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的建设监理公司:应发挥行业、专业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电力行业监理、冶金行业监理、地铁监理、测量师行、IT监理等。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建设监理公司:可主要从事质量监理等工作,或专业监理分包,或与较强的公司联营做一些大项目的监理工作。
3.5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对于建设监理企业来说,获取所需资源、掌握重要技术、创造低成本、开拓新市场,各种能力都不可或缺。所谓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是要在其中进行取舍,也不是要找出最好的,而是要找出或培育出最为顾客所赏识、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最适合本企业的那种能力,使企业能够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应该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要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对市场的发展和顾客需求做出判断,认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分析竞争对手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搞清企业的核心资源所在,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的定位,确定市场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定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选择并实施适宜的战略。
3.6加强人才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业务范围远比建设监理公司宽广,公司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应既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知识,又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既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又具备信息搜集、加工、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进行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控制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工程建设中,能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系统,对于防范和消除建筑项目风险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管理者应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把工程项目风险扼杀在萌芽中。
1 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工程项目风险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和差异发生的概率。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三个特点――风险因素的存在性;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产生损失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在设计、决策以及实施和竣工等各个阶段都会发生的,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以人的意识转移,并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工程项目的风险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产生,而且同一风险在不同阶段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工程项目中的某一阶段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衔接不好,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对项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降低建筑工程项目产生的风险,必须掌握风险规律,提高防御能力。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是通过项目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评价来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且通过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所造成的不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已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决定了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还决定了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水平、工期控制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等,也决定项目管理未来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的种类和类别也不断发生变化。建筑工程风险既包括有形的可见的传统风险,如自然灾害等,也包括无形的不可见的非传统风险,如经济风险等。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引发风险的因素并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估分析。掌握风险识别对提高我国的建筑的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们通过风险的识别、估计及评价,最大限度地认识风险,处理风险,将不利后果降至最低限度,而且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协助施工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时的成本控制管理,增加项目的当事人们获利的概率,从而促进项目的成功。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应包括以下方面,风险的预测和识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风险的对策和执行。这三个方面相互依托,紧密联系,三者共同作用能有效的对风险预测、评估。采用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能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合理适当的管理和控制,能极大的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其它不利影响。此外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还应该采取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担等策略来应对建筑项目过程产生的风险。风险规避是通过采取变更项目计划,来消除产生风险的条件或者保护项目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虽然风险不可能永远的消除,但某些风险还是可以规避的。风险缓解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风险对策。它是设法将某一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其后果降低到一种可以承受的限度。风险转移是设法将某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进行应对的权利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转移可以分为风险分散、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等。风险分散是风险转移的特殊方式。其中保险风险转移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能以及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全。风险自担应在自担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转移风险费用小的条件采取的措施。
3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风险控制和管理,是对已通过识别、评价、分析等过程的项目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它包括了上述风险的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担等不同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说要视具体风险情况来选择处理方法,而不是教条地机械地采用同一样方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应当贯穿于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可分为项目前期,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3.1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阶段风险控制。在项目的设计筹化时期,应当考虑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及法律法规变更风险,在此时期必须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科学的确定项目目标,及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同时,认真审核建筑设计图,防止设计图纸不合理或变更而引起的风险发生。此外, 前期阶段要注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一个国家安定与否决定了政治风险的可能性,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近期北非地区局势动乱给中国投资和承包商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时,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
3.2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活动本身是一个趋利避险的行为,因而需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控制。我们应该根据每一种风险的具体的对策措施,并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管理技术系统和风险责任制。但是要避免在承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中标,采取不顾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拼命压低标底的违背科学的做法;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 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
3.3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当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时,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上应当认真研究保险合同,通过保险合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并且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的审查及监督,严控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在订立合同阶段,应当减少合同风险。加强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加强现场管理,能极大地减小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也确保了工程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4 建筑工程竣工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竣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最终阶段,此时必须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及鉴定,此外,承包商还要善于利用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工程索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并且重点在于施工阶段,而且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可见重视工程索赔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工程项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中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建没期间的风险,并减低、减小各种风险的发生,有效的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并且这对提高工程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成立项目经理部是现代管理的大势所趋,符合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的特点,也就是根据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员的素质来设置项目组织的结构。在现实项目实施中,只有项目部的人员拥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才会大幅度的提高项目工作绩效。
工程项目团队的特点
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分工和工作程序协同工作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就是团队,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工程项目团队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伴随着项目的发展过程,项目团队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经理部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从组建到发展,项目团队主要经历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
组建项目部的过程是项目团队的开始。其中,主要靠项目经理来规划和组建团队。项目经理在明确总的目标的基础上,要规划各部门的分目标,施工项目部的主要业务部门有工程技术部、经营核算部、监控管理部以及物资设备部。而形成团队的基本条件就是进行责任划分与适当授权。
2.磨合阶段
所谓的磨合阶段就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也就是团队建立到规范的一个过渡的过程。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出现性格,行为等的差异,甚至会出现摩擦,冲突,这是常见的问题,而团队和企业的总部,施工队伍等之间也需要磨合,这都需要一段的时间。
3.规范阶段
经过前面的阶段,团队的建立就会进入一个比较正规的轨道,也就是所谓的规范的阶段,团队会有序化的进行,成员之间会互相认识,了解,进而形成团队文化,也就有了初步的工作的规范,还有初步的团队的精神。
4.表现阶段
表现阶段是团队的最佳时期,经过以上三个阶段,成员彼此之间会有一定的信任和默契,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团队的表现阶段也就是团队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团队的工作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明显。
5.休整阶段
所谓的休整包括团队的休止和整顿,团队的休止指的是团队工作基本结束,马上面临解散,成员为下一步工作进行考虑的一个阶段,而团队的整顿指的是项目结束以后,打算接受新的任务,这时候需要团队调整整顿来适应新的挑战,也就是构建一个新的团队。
(二)工程项目目标的明确性决定了项目团队具有明确的目标
项目的目标包括成果性的目标与约束性的目标两种。所谓的成果性也就是功能性,而约束性指的是限制条件(包括期限),费用以及质量等。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工程项目都有三项基本目标:工期、质量、成本。通过使用PERT等技术方法确定各阶段的进度,成本以及质量的控制目标,力求达到工程目标性成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必须满足约束性目标。
(三)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复杂性要求项目团队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每一个工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工程本身的独特性,以及技术问题,而且还工程的建设的时间,地点,等等的差别,因此,建设过程中变化情况带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而团队更应该齐心合力,去面临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而不是单独的去承担,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攻克难关。
二、项目经理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领导团队成员,有助于培养项目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以“迫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典型特征来实现企业的目标是目标管理(MBO)。德鲁克(美国人)在1954年管理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而这种管理在美国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项目经理对一般的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目标管理,在项目经理对目标成员管理者角度来说。从对工程管理的角度来说,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全面的过程控制。
(一)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的,其实现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是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
2.用自我控制管理取代压制性管理是目标管理的主旨,目标管理强调的是自我控制,能使得管理人员控制自身的成绩转为强大的动力,进而推动人把工作做到最好。
3.阻碍大胆授权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失去控制,而目标管理可以促使下方的权利。
4.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目标管理是注重成果的第一方针,其可以使得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更加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员工的满足感。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各个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自然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所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就是实行目标管理,确定目标,分析,制定各部门的目标,由总目标导出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的一个目标手段的链条。
2.第二个步骤就是制定目标。制定目标就是员工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经过经理的批准,适合采取协商的方式。
3.项目经理应该对成员进行指导,协助,为成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第四个步骤就是检查与评价。项目的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检查成员的工作成果并给与客观正确的评价,建立并且运用表彰奖励机制,促进团队气势与团队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对提高每个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整体的结果的注重,个人的对项目的贡献也就是个人的成果,简而言之,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促进项目团队的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提高项目部管理工程的绩效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工材料管理不够系统合理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民用建筑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种类日益丰富,这也导致了建筑材料管理难度的加大。很多施工现场还存在着施工材料分配放置混乱的现象,一些建筑材料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类就随意的乱放,会降低其使用效果,或出现过期废置的现象。
(2)没有进行严格的施工现场环境监管
虽然现在很多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了屏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施工人员的随意进入,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很难被切实地利用去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环保性、优质性。不仅如此,一般的施工现场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相关的施工管理者针对这种状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整治是迫切需要的。
(3)施工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备常常使原有的施工管理标准与规定成为摆设,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的监察管理作用。很多施工现场都存在着施工管理秩序模糊混乱、建筑材料摆放不分不明、材料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利用、废弃及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施工效率低下的原因。另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不正当使用操作和缺乏科学、合理的故障维修处理应对措施,都减少了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期限,还导致了很多材料资源的废置。
(4)施工管理人员缺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一些施工现场只设置了很少的警示牌与安全标识,而且是设置在一些隐蔽区域,不容易被及时的发现和回避,这种现象如不进行及时的整顿与处理,就很可能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使建筑施工正常、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保证施工的优质质量。然而,现在的施工现场仍存在施工人员不注重对自身的保护,误戴或不戴安全帽的行为,一些危险地带施工者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准备等现象。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威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实行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对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规范的操作施工机械设备能够促进施工管理控制的有效进行。对于购买来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与性能检验,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类放置,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复检以保证其有效的发挥使用效果。与此同时,施工材料负责人也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系统、合理的分配与储存,避免材料漏用、误用情况的发生。最后,还要重视对建筑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和施工完成后剩余材料的有效利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时的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2)落实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或破坏,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尽量使用环保性能强的材料,这样能够实现环保与好的材料使用效果的双丰收。根据施工场地所处的地理、生产生活环境情况,对噪音较大的施工机械使用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适时改变,做到较少的打扰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生活、工作,维持一个和谐、安静的生活、生产环境。合理分配施工设备、材料、办公地点的布局,力求把施工污染降到最小。另外,还应在施工场地建设一定面积的绿化带以及采取一些清洁措施来有效的减少施工灰尘污染。
(3)形成系统、有序的施工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制度来确保民用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核心手段。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应对各种问题的制度,统一规范施工行为与标准,实行明确的职责分配和有序的施工程序制度。根据施工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改进施工管理制度,使施工管理控制能有一个明确、有效的遵循标准。鼓励全体施工管理工作者进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使监督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增强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必须把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否则会对施工的有序进行产生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的施工安全知识与机器设备合理、科学操作等知识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来减少由于施工保护或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悲剧。管理人员也同样要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各自的工作责任,保持工作热情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真正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与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的同时实行,派遣专业人员实时、有效的监督安全管理工作动态也是一个不错的监督管理方法。最后,还需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对建筑工作者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的安全施工鉴定。
3、结语
关键词:工程管理 成本控制 竞争力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投标到项目的施工组织、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就需要企业财务部门与经营、计划、施工生产、物资、设备等部门紧密配合。工程目标成本的管理范围主要有土地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包含在内,还包括前期场地平整、建筑安装工程费及配套设施费等。此文根据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和工作的经验入手,从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浅显的论述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
2 现代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是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商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工作,它的目的是保证顺利地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目标,通过研究技术方案、技术规划和技术政策的技术实践活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不同于其它生产性企业,其产品为建筑产品,且随设计图纸变化而无统一标准,导致其生产的非标准化,一个施工企业可能在存续期间都不会生产两个相同的产品,再加上建筑产品所需材料成千上万,因此制造成本管理也就显得无序可循,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可靠的成本控制标准,虽然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诸多困难,但并不是说施工成本无法控制
2.1.1企业创新管理
先进的技术或工艺可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向新工艺、新技术要效益,通过采用先进技术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造价,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占据优势。
现代的企业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材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管理,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人力,努力降低人工费用,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制定合理支出限额,控制企业的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尽可能降低间接费用支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2.1.2 预算书的实践应用
这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成本控制的依据,预算书的编制质量,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坏,但目前多数施工预算仅是各种数据的汇总,只适合对项目进行宏观控制,对过程生产却起不到指导作用。因此,施工预算需要改进,分部编制的预算对成本控制才有指导意义,比如要建一栋住宅楼,预算书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包括临时建筑),要详细列明为完成基础所需的一切项目,包括材料的种类、数量、人工、机械、周转材料等信息,以明细到每个工作面为原则。主体部分,此部分内容最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部位的先后顺序编制预算,要分出每层的梁、柱、板、围护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人工、机械、周转材料等数量,如基础以上部分为标准层,只需计算一层即可,反之,需重新计算。装修部分,要列明每一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信息,比如,对于抹灰工程,需列明所需水泥、砂、石等与抹灰有关的材料数量、种类,列明所需机械的种类及数量。水电安装部分,如上所述,列明各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的信息。
总之,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为原则。第一阶段的完成,为施工生产制定了标准成本,同时又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因其根据实际施工程序,按部位编制,具有很强的对比性,能够将可能发生的成本隐患,控制在最小的工作面,降低了大面失控的可能性。有了成本控制依据,即可进入下个阶段。
2.1.3 企业内部定额的制定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施工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的企业定额,这就要求我们在清单计价开始实施的初期阶段,要科学利用现行通用定额来指导计价,分析投标报价的合理性。现行的通用预算定额、综合基价,其人、材、机耗量与工艺水平的取定是国家多年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各专业定额与综合基价,子目齐全且划分合理,对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
定额一旦建立就要长期连续不断的进行完善。由于定额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反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定额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劳永逸的,它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因此定额管理也将成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加强企业定额的认识和地位,以及利用工程档案积累成本数据有利于清单计价模式在施工企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2.2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合同管理是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接触等进行筹划和控制的过程。抓好合同管理,就是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索赔。要订好合同,第一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第二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第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施工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容清楚,严谨无漏洞。
3施工全过程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动态分析和结束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
3.1施工材料采购
施工材料采购要根据根据工程进度,按设计要求编制各类材料采购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须明确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及技术要求、数量、使用部位、供货时间、供货地点等;对设计选定产品还须注明材料的品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材料须提供相关图纸及技术交底。
3.2 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的控制
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理应协调处理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另外合理利用好各种工序的人工定额,从源头上控制人工费的数额。
2、 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先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进度及实际工作量提出材料需求计划。材料采购部门,对照施工预算,当需求计划小于或等于预算书有关数据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始进入采购程序。材料进场,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若材料入库、使用均未出现问题,但却未完成计划部位时,就需要考虑标准的问题了,这时候需要汇同预算编制人员、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实际施工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若问题出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再出现类似问题,若是标准的问题,则需尽快修改标准,若遇特殊情况,就需要启动应急程序了。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再就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监督施工过程了,项目负责人要保证材料的使用严格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违章操作的代价很可能是材料浪费。如某项目某天计划现浇60立方米混凝土,需要施工人员和材料控制人员就所需材料进行计算,但最终以施工预算书数量为控制依据,办理限额领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现场情况发现材料是否够用,若无法满足当次需要,则需执行上面所提程序,汇同各有关人员及时采购或补齐。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严格控制新购设备。坚持采取内部调剂、外部租赁、集资购置、民工自带等多种形式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对价格高、利用率低、专用性强的设备,坚决采取租赁的办法。
山东香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这几个方面做的就很好。比如在日照市中心商务区安置社区外墙干挂大理石的过程中就很好的利用企业的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来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的支出。我公司根据各地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格,建立准确反应及时的价格信息反馈系统。人工采取公司定额的方式来控制人工费的支出;另外根据工程实际,对主楼处不宜安装吊篮的部位,使用门式脚手架来降低租赁费用,对租赁使用时间较长的部位,也采用门式脚手架来降低租赁费用。对使用吊篮的部位,及时和租赁公司联系及时报停来节省租赁费用。这方面的租赁费用相比要降低10.3%;对于场地平整等需要临时使用铲车的时候,就采取租赁的方式进行。根据公司每个项目的工程实际,做好成本分析: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分析,分析成本降低水平;通过对于对各种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工期、质量、材料、机械等对成本的影响;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分析其他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3 竣工及时做好决算管理
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对施工队进行决算。企业审计部门及时对完工项目进行竣工审计,对业主拖延搞决算的项目,可采取决算前和决算后二次审计办法。工程决算审计后,未经上级批准,项目部不得私自增加施工队计价,否则按超拨款处理。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项目完工时,计划成本由最初预算成本加或减变更部分的决算成本构成。
4 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概述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最基础的活动所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是在工序中创造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工程项目质量也包含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靠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
1 质量管理流程
整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4 个环节。
1)确立质量标准体系。2)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监控。3)将实际与标准对照。4)纠偏纠错。
2 科学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法的实施为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项目施工是施工组织的最小机构,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影响项目发展的因素就使项目管理产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制定科学的岗位责任制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项目经理必须重视制度的建立,在施工现场必须抓好督促及落实工作,并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工地管理人员的责任,且成文张贴于工地办公室,以便对照执行。强化计划管理,根据工程总进度的要求,针对工地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计划,从而实现对重要节点的控制,使计划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大大加强现场管理的工作。
3 管理模式
对工程项目实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矩阵式及事业部制等几种形式。其中矩阵式管理模式是国际工程公司通用的先进管理模式,它是以职能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为结构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它摆脱了传统的、经验性的、静态的管理,既能对工程项目实行高效、严密的组织管理,又能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达到高效、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结合项目特点,选派素质良好的技术人员组建项目部。项目经理是项目法人的现场全权委托代表,是项目实施的最高权力者和责任人,其职责是负责对所承担的施工项目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及安全等方面全面负责。因此,选派具有一定素质的项目经理是十分重要的。项目经理能力再强,一个人也不可能管理好整个项目,所以项目都必须配备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分别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的现场施工管理,并对项目经理负责。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应明确并实现各自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则对工程项目总的质量目标负责。施工企业只有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派具有良好素质的技术人员组建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制订并落实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项目部所有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项目经理部人员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共同管理好工程项目的质量。
4 项目工程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即使拥有一流的技术人员,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详尽的质量策划,但如果忽视了对现场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那么工程项目的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在劳务层签订质量指标合同,执行优质优价,返工重罚的措施,既做到全员重视质量,又有具体人员负责质量。2)坚持质量技术人员交底制度。3)坚持各道施工工序的检查到位。4)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5)对施工工艺质量进行严格控制。6)对重要部位,特别是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分项工程,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7)项目经理部对本项目一段时间施工过程中已发生质量通病的施工部位应进行原因分析与总结,制订解决措施并向公司质检部门作出书面汇报,由公司质检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制订对策,以指令形式下达到项目经理部付诸实施。如此反复跟踪管理,达到消除质量通病的目的。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进行一系列设计组织和规范程序。抓住了工程质量有效控和管理的关键.又由于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所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覆盖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都应严格遵守执行,而且应强化制度管理,明确奖罚政策,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包含土建、水、暖、电、安装等,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协作性强,管理难度大。各层次的分包工程单位互相衔接,各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对实现项目质量总目标是至关重要。特别在一般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明确,必须依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处理。现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工序、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空间、分项工程技术间歇、人力调配等,以保证工期。所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也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素质之一。企业质量检查机构是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担任内部质量管理职能,履行产品质量法定检验程序,同时履行产品质量法定检验出证任务。该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法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及设计文件,对形成产品特征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检验批进入下一道工序,以免劳动力的浪费。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数据是落实各部门、各岗位质量责任制的依据。只有经过考试获得上岗证书的质量检查员,才具有质量验收文件签字权。当前,质量检查员队伍中一部分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检验认可的需要。企业质量检验评定工作,由监理单位替代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企业管理出现薄弱环节。企业应强化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质量职能部门,协调项目工程专职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是加强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的基本保证。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因素的简要分析,提出了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关体系必须强化的几个方面,对进一步提高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发展需求、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管理水平的强化入手,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实现科学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研究与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影响施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影响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投资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在今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繁荣现状下,施工企业也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同时凸显了项目各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提高对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从管理体系的完善出发,以管理工作内容的强化为中心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以此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建筑工程设计目标的实现。
2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1 提高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认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通过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的影响分析入手,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对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以项目工程参与人员的培训为基础,调动施工项目全员管理意识。以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培训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全员了解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标、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那。
2.2 科学分析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以此促进施工项目各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对以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评测。了解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了解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通过针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不足、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通过以针对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不足进行完善,使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符合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与质量管理需求,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明确工程施工中各部门、岗位的职责,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完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通过项目施工管理职责的分析、分解,使醒目施工管理职责落实的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与岗位。以此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岗位人员了解自身施工项目各管理内容与职责,进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一工作开展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出发,以项目管理工作目标为中心进行岗位职责的分解。并将岗位职责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中。以这样的职责明确方式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岗位人员了解本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了解岗位工作需求与目标。同时,以绩效考核、岗位工作评价等调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中标阶段即进行成本控制的分析。以标的价格为基础对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制定科学的、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体系与目标,以促进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管理对施工成本的影响进行强化控制。以采购管理、进场管理、使用过程管理为中心开展材料成本控制工作。通过招投标采购使建筑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工作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同时以进场检验、存放管理等避免进场过程以及存放过程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数量、质量的影响,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在建筑工程施工使用前对进场材料进行复核,以此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需求,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2.4 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中心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只有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才能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目标的实现。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树立、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以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通病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为中心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3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促进建筑功臣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人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方式决定了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着诸多的临时人员以及一线农民工。这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技术培训等工作。而人员安全意识与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应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科学规划培训时间。根据施工进度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安全意识以及成本意识的需求进行培训工作,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人员综合素质的强化入手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目标、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须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