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第2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27-0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数年,课堂教学渐渐有了可喜的转变,大学英语课由多年前的教师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和英语学习方法引导式的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它的开展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宣传和组织,欠缺恰当的第二课堂学习方法与策略,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加上缺乏硬件配置和资金扶持,第二课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想通过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创建外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目标,很难完全彻底地实现。

经过对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可以通过如下策略来改进:

1 系统的组织

建议成立由教务处督导、大学英语部或教研室统一管理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中心。安排数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统筹和管理,组织协调好各种活动。另外,需要学校和各院系提供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在各个院系挑选部分管理组织能力突出、对此项活动热忱的学生组成学生管理小组,一方面协助教师做各种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另一方面对他们各自院系的同学做好宣传和组织。同时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挑选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骨干配合他们的工作,从而使各个班级都能够广泛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调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科学的管理

根据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可分为“计划、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以及指令”这几个步骤。同样,在设计和组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并按如下的步骤分步实施:

介绍——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细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活动。包括活动的目标、时间限制、要求、规则以及活动的具体步骤都应当详尽地介绍,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做一下示范。

演示——当引进新活动时,学生通常不明白如何操作,建议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演示一下。教师可以挑选最好的学生帮助演示,也可以挑选几个较好的学生配对演示,或者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尝试一次。在演示过程中,活动的过程和采用的语言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犯错。

实践——在教师介绍和演示过活动之后,学生需要独立地操作和实践它了。实践是很好的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标语言的过程,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甚至还能有效地自我纠正错误。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监控者、咨询者、鼓励者、观察者以及错误记录者。所以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实践,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

评估——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公平的评估和及时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尽快纠正。

3 导师制度

研究发现,多数院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完成,教师人选不固定,工作辛苦报酬少,往往缺乏积极性。建议教务处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导师制度,选择固定的指导教师,将这些指导任务折算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考核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效果。要保证相关人员做好从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到改进英语学习策略,再到碰到问题和疑惑时给予建议和解答这一系列的系统工作。在这个制度的保障下,学生可以在学习策略训练,咨询、建议以及评估,等方面得到专业的帮助,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在这个系统的导师制度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筹划合理的学习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合适的学习材料;调整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评估学习方法是否合适,是否取得进步,以及需要进行哪些调整和改进。

4 分层次教学

在制定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时,有时选择的诸如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分析这些过于专业的主题,未将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需求差异等因素纳入考虑,伤害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来,不但浪费了组织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背离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抹杀了学生的兴趣,更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因此,在拟定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设计其内容和形式的时候,可以引入第一课堂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语言学习环境,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运用学习策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更大的责任。同时,为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可以采用弹性的分层次教学机制,即在每学期期末或学年末,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成绩在各层次转换,提升或降低层次。这样既可以使分层次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5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要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为一个很好的阵地。学校应当把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大学生在校学习安排的一个部分,同时,学校应当在学分设置体系中纳入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我校在这方面已做了初步的尝试,推出了诸如社会实践学分制、学生课外活动学分制等,但是这项工作的系统化仍亟待加强。

虽然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认识和接受,但我们仍然受到长期以来的观念影响,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用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的,因此没有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对各类活动的实际效果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相关教师,往往通过感觉或者获奖与否来评价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关注学生实际感受和满意度,使我们无法判断与决定哪些活动需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因而,我们很容易走进单纯追求奖项的误区,一些活动甚至脱离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削弱了第二课堂的亲和力。

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改革纳入其中,建立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学生的学分评价和教师的岗位考核的体系中要包括第二课堂英语自主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这样,用全面、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用系统、理性的考核办法来促进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胡壮麟英语教育自选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3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理工类 第二课堂 建设 实践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是一所以财经类学科和专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其中理工类主要涵盖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信息类专业。这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组织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其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目前一个比较迫切的课题。

1.独立学院理工类大学生特点及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高考录取分数较之母体高校有些许差距,生源素质和能力上亦有自身特色,纵观独立学院理工类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有如下一些特点。

1.1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新生入学后往往有懈怠情绪,不少学生对几乎从未思考过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度过,应该如何储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使其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丧失,享乐思想较重,甚至厌学情绪浓烈,从而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风较差。

1.2专业学习畏难情绪重,部分学生学习方向存在误区。

理工类课程学习连贯性较强,若前期没有打好基础,后续学习难度不小。且理工类课程学习较为枯燥,独立学院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则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因此而产生较重的畏难情绪。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目标,在专业学习方面片面追求高、精、尖等,存在较大误区。

1.3自制力较弱,易沉溺于游戏,引发学业危机。

理工类学生大都会自行配备计算机,网络游戏的刺激性、隐匿性及无约束性,让其充分体验到放松、无忌和自由,尤其是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很容易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得到满足,因而很容易成瘾和着魔。自制力较差的共性使得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人群比例颇高,不少学生因此而引发学业危机。

1.4人文素质欠缺,漠视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升。

不少理工类学生对人文素质重要性认知不够,对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较为轻视,人文素养相对欠缺。而在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加之学生兴趣不足,往往造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较弱,精神生活匮乏,缺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理性判断,不利于长远发展。

2.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其覆盖广泛,形式多样,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人才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教育不仅仅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式,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使其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是实施特色办学和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独立学院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建设规划,构建完整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独立学院理工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与实践方法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独立学院应凝练办学特色,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开拓创新,通过不断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建设与实践的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学生业务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院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1加强学习引导,拓宽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渠道和知识面。

要想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具备专业业务能力,而且要具备综合业务素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面,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3.1.1以兴趣爱好为驱动,通过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邀请名人名家和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开办各类特色讲座,力求从不同领域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举办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景、专业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等,扩大其专业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引入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创业技能和知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摆脱过重的思想负担,消除异常的心理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挫折调节能力,学会自我调适和疏导不良情绪;推广艺术文化讲座,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眼界,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丰富文化知识和内涵。

3.1.2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引导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学生科研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工类专业学生科研领域广阔,且具有较大的实践锻炼意义。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不但能促进学生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巩固专业知识学习,而且能让其体会知识向成果转化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第一课堂学习。同时,我们要注重指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课题研究团队中的合作能力,以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3.1.3以学科竞赛为纽带,强基固本,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各项学科竞赛,让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努力构建“学校―学院(系)―专业”三位一体较为完备的竞赛层次和体系:不仅仅要组织理工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如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多媒体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竞赛,还要鼓励其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形成团队,参加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财会信息化大赛、ERP沙盘模拟竞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竞赛。在竞赛准备过程中,学校应予以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对获奖者除了给予各项精神和物质奖励外,还应给予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从而通过学科竞赛,锻炼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其专业应用能力。

3.2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搭建平台,力求使理工类学生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必备的技术与技能。这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同时更满足了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需要。

3.2.1以社团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三自教育”。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有利于大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才能,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独立学院应努力实施“引导社团,发展社团,服务社团,管理社团,监督社团”的办法,坚持以先进思想武装社团,进一步推动社团党建带团建,指导各类社团积极开展各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活动。针对理工类学生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学术背景的社团,使其成为理工类学生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和能力锻炼良机。同时,进一步大力培养优秀社团负责人,打造精品社团,搭建高层次社团发展平台,锻造一系列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特色社团文化品牌,提升社团的整体影响力,提高社团发展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2.2以创业实践服务体系为平台,不断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突破传统理念,采用创新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聘请业界知名企业家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创业导师,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以此着力构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实践组织建设和创业教育环境支持”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工程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传授学生创业本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改善学生创业环境;以创业基地为载体,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创业观念,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创业实践,充分依托政府、企业等良好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良好开展。

3.2.3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学用结合,社会育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鼓励学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实践需要,广泛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社会调查、挂职锻炼、支教助学、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等活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组织理工类大学生志愿者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举办信息知识培训班、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推广信息实用技术、实施便民信息化服务等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并扶持理工类大学生“带课题下乡”学术调研实践,结合各类横、纵向课题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学术调研,努力将调研结果转化为现实成果。通过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拓展实践途径,创新实践形式,增强实践实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3.3着力培养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诚信、明责、感恩、进取、识礼、守纪、协作、友爱”等方面入手,持续开展、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培养大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学会如何做出道德选择,形成为人处世的正确准则。促进其加强内炼修身,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涵养,为寻求科学合理的发展之路奠定厚实的基础。并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扬开拓进取的思学风貌,重视品德修养的自我提升。

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引导理工类大学生关注人文科学,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在思想和情感上主动接受人文佳作的影响。可将学生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纳入学分制管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使理工类学生真正做到读有动力、学有成效,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同时倾力打造“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和“创意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持续开展系列主题演讲、辩论、朗诵、征文、摄影、歌咏、设计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不断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培养人文素养的良好平台。促使理工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不断凝练自身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独立学院更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打造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效机制,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岩.开发第二课堂提高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J].经济师,2006,(06).

[2]李延,王福忠,闫有运.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第4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教学方法函待改革,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围绕教材组织内容讲授,由于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师所受的教育均为传统教育,所以很大部分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来上课,每节课50分钟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比比皆是,导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低,而学生接收到老师如此评价的信号,也以一种消极、自暴自弃的方式对待老师,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教学方式上,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老旧的教学方式,理论深、应用少、起点低、内容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即使学生学习了也不能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这与现代教育距离甚远。现代教育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引下独立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研究,并且注重集体讨论和发扬团队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上,教师闭门造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院校与企业应组成课程开发小组,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并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做出必要的规定。由此可见,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现有的问题、改革落后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2.1化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正视自己不能妄自菲薄,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提升自信心,要肯定职业教育一样可以培养出好的人才、社会栋梁,要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苍天不负有心人的信念;其次,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高,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对学习、研究、探索知识至关重要,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还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人探索问题,最终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22开辟第二课堂。正常课堂之外,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在各个就业方向上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学生是由教师挑选出一部分有兴趣且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是由教师结合就业方向来进行设计;每个第二课堂由2一3名老师负责,对该方向就业前景、就业区域、就业预期要做出判断;掌握该方向最新动态之后,给学生平时多提供一些就业方面、技术方面、实际项目方面尽可能多的指导,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在毕业之际获取一定的实际项目经验;在第二课堂能够收到实际效果部分同学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代替老师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学生无疑是班级里面效仿的对象,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3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发、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使用从未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些课程不一定必须在教室上课,可以走进工厂、商场、户外等等,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举措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都要仔细设计,可以采取实践法、发现法、探索法、强化法等[3j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4教学内容重返生活。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项目和生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目前教学内容大多依赖教材,教材的实例与现实生活差距很大,教材的内容与实例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职业院校学生。针对职业院校自己学生状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自行编写讲课讲义显得十分重要,当然教材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编写教材讲义要尽可能贴近实际项目与案例,此举要求教师要多去企业锻炼、多积累项目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和企业共同讨论上课的内容与讲义,使得学生学到得到内容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

3、考核方式

第5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检查所见: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保护经费匮乏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热衷于造“假古董”、“假文物”

背景:在2006年公布的第3批3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中,还有14处没有按照规定在2年内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全省270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有611处没有划定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市政配套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的矛盾比较突出。

存在问题:近年来,有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按法律必须保护的风貌格局遭到不应有的破坏;有的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修缮时,未能按照保护规划要求,热衷于造“假古董”、“假文物”,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遭到破坏。

有的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只够人头费开支

背景:据统计,全省有1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5个县(市、区)的经费为零),4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14个县(市、区)没有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全省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没有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存在问题:全省各市、县(市、区)虽然普遍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投入总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少地方的经费主要用于人头费开支,无法开展相关的保护维修、文物征集等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存在“三缺”现象

背景:台州市全市文博专业岗位的编制数为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中级文博专业职称9名,81%的人员为初级职称或从其他专业岗位借用,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存在人走艺绝的现象。全省有30个县(市、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足3人,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出现无人监管的状况。

存在问题:目前,基层反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大,“三缺”(缺编制、缺人才、缺经费)现象较为普遍。我省近2/3市、县(市、区)尚未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文化馆、群艺馆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也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紧、人手少的现象。专业人才紧缺也是影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珍贵文物“藏在深闺人未识”

背景: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门可罗雀”,布展陈列内容简单,条件简陋,不能吸引观众。有的文物古建筑修缮后闲置不用,其应有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存在问题:有些地下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展示,由于没有博物馆,有的只能藏在文物库房、档案馆、银行金库等地方,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及时整理开发,有的项目展示也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一些非遗项目过度商品化包装,其真实文化内涵在消失,个别文物景点的过度利用也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

文物保护难敌盗墓

背景:部分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够落实,全省还有21%的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一些人法制意识淡薄,盗掘盗挖古墓葬、古遗址及文物走私活动时有发生;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防火设施缺乏,保护维修任务艰巨;由于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古建筑被拆被毁现象也时有发生。

检查意见: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原则,建立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法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保证文物保护经费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针对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建议省财政在以后年度,视财力可能适当增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规划编制与维修保护工作。

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我省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优势,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可借鉴推广宁波市鄞州区兴办博物馆“民办公助”、金华市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历史建筑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省政府可研究制定相关规定,从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及文物保护机构门票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旅游收入反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机制。认真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维修的规定。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队伍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省政府就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措施。

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落实文化遗产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考古发掘工作的监管,加强对基层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各级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需特别重视

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有关市、县政府按有关法规要求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及时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抓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具体的保护办法。

要重视科学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省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推进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当前,要特别重视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进一步保护好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生存环境。

要重视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借鉴推广杭州市实行的博物馆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等做法,让文化遗产走进社区校园,走近普通群众,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研究,及时应对:加强对产权归属个人的历史建筑维修监管的政策研究;尽快出台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分类保护办法。研究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关系问题,着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以及解决在“一户一宅”制度下,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农民外迁需要安排土地指标的矛盾等。

题照: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泽后世。图为泰顺县古廊桥北涧桥。 蔡荣章 摄

相关链接

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加大保护抢救力度,一批濒危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8年,我省命名3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0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各地相继建立一批民俗博物馆(专题馆)展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开展各种活态展演,扩大影响。

在文物保护方面,自2006年以来,省文物局依法组织开展的考古发掘项目84项,发掘面积6万多平方米。2008年,全省实施文保单位维修项目180项,位居全国前列,共投入资金1.66亿元。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维修取得新进展。绍兴市投入20多亿元,对历史街区进行修缮,点、线、面保护相结合的“绍兴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各地努力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科研和经济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传统工艺技术、传统文化挖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近3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项目约600个,接待观众约1100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

第6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字: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现状;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2BZJ022)。

一、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是:基础薄弱,发音不准确,说话不流利,表达生硬,词不达意,听力差,不具备与人日常交流的能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进行了一一解析:

1.1传统的教学模式

阻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问题――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教学中心,也称“三中心”模式。教师往往是填鸭式教学,即把课本上的内容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授课内容侧重讲解语法和阅读,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够重视。而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即便想给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时间也不够充分。

1.2资源匮乏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所用的语音设备大多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加之高职院校较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像英语这样的课程就放到次重的位置上了。往往采用大班教学,几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更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为每个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所以这样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了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侧面反映出学校方面对英语口语方面教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英语口语教材几乎没有,大多是针对英语专业的,这也是影响口语教学的一方面原因。

1.3缺乏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研究表明,对一种语言学习的成功,主要是需要让学习者置身于该语言环境中,不断地与人交流,去习得该语言的语言习惯,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说了。但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是课堂,口语的练习也是基于课本的对话进行机械的操作,学生是在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地去用英语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平日,也少有机会接触外国友人,与同学多是用汉语交流,与同乡更是用家乡的方言交流,这又导致另一严重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发音带有严重的口音。

1.4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由于中学也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且更加强调高分,偏重对词汇、语法的讲解,平日的练习以语法习题、阅读和写作为主,甚少口语和听力方面的练习,这是学生听说应用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当来到大学后,老师要求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自卑的心理,不敢开口说,怕说错被同学和老师笑话。越是害怕越是不敢开口说,一旦开口说错便会加重自卑心理,甚至产生抵触英语的情绪,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使英语的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就是大多数学生现在所持有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空有满腹英语知识,却听不懂说不出。

高职学生生源庞杂,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到大学之后知识衔接不上,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管理相对宽松,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英语口语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及其具体要求

由于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衡量学生是否是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种英语口语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不但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崭露头角,也鼓励了许多学生积极练习口语,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

全国性比较著名的赛事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设有高职组英语口语赛项。该赛程旨在“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展现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风采,激发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赛程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用为主旨,以应用为目的。”笔者认为,该基本原则也应该作为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该竞赛的竞赛内容是选取职场中典型交际场景,通过陈述、描述和交流等环节,考察参赛者英语日常交际能力和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竞赛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职场陈述,图表描述和情景交流。进入决赛最后一个阶段的参赛选手还将参加即席辩论环节的比赛 ―― 抽签分正反两方就某一职业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现场即兴辩论。初赛(各校选拔赛)和复赛(各省市自治区比赛)阶段包括“职场陈述”、“图表描述”和“情景交流”3个比赛环节;全国半决赛阶段包括“图表描述”和“情景交流”2个比赛环节;全国决赛阶段包括“图表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3个比赛环节。

通过对竞赛内容的解读,竞赛对参赛者英语日常交流能力、涉外业务交际能力、反应速度、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三、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案

基于上述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以及社会对高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还有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出一套旨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案。

3.1互动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满贯式教学,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方式单一,内容刻板,缺乏生气,极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口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无法达到该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往的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教师应首先针对这种情况尽早向学生阐述清楚其重要性,即英语口语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无处不在,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很看重应聘者的英语口语能力。其次,教师应尽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要高高在上,要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建立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不断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教师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也会使学生因为喜爱这个老师而愿意学习英语。以上两点是能够为以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所做的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工作。只有打好这样的基础,以后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培养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核心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授课,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是组织课堂5分钟演讲。在开始时学生可以拿稿子,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开口说话。不必要对语法要求太严格。等进行到一定阶段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即兴演讲,即选择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很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描述自己喜欢的明星、崇拜的偶像,或针对当下的时事热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等。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后,针对本次演讲内容,其他同学应参与提问和评论,并发表自己对本次演讲内容的观点,从而进行了有效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其次,还可以进行情景对话游戏。由教师设定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设定对话内容。这样的形式不同于以前用教材上的对话进行练习的方式,该形式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第三个方法是进行复述。可以阅读课文后复述也可以听完一段听力材料后复述。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笔者比较倾向于故事类的,因为这类材料易于高职学生接受,与他们的水平相当,而新闻类则有些难度。该方式将阅读或听力与口语练习相结合,综合性很强,是一种很不错的提高学生互动交际能力的方法。

3.2策略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也可以通过发展策略能力来提高。那么什么是策略能力呢?文秋芳把交际能力分为语用能力,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交际策略能力可以定义为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等手段克服由于语言方面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能力。这种交际困难现象在高职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针对此现象,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以提高交际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采取的策略有迂回表达,尽力争取思考时间,身体语言辅助,选择自己习惯的常用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等。比如说话人一时想不出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Let me think…,Well…等字句拖延时间,同时尽快思考合适的表达,一边想一边说,把握好说话的节奏,确保说话的连贯性,以避免尴尬的冷场现象出现。对于自己缺乏词汇进行表达的话题交际者可以采取回避策略,或者用近义词来代替相关词汇。实在表达不出时要借助肢体语言,以使谈话顺利进行。在理解别人表达的语句有困难时,要请别人重复,比如“Pardon?”“What do you mean…?”等,以正确理解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项能力看似简单易学,但其中也有很深的学问,比如谈话的节奏该如何控制,如何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最简单有效的表达。这需要大量的练习。课堂上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发挥,进行口语对话方面的练习,提高交际策略能力。

3.3应用互联网教学

信息技术在不断成熟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熟练掌握互联网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其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传输信息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等优点,逐步渗透到英语视听说学习。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趣味性,通过优美的声音和生动的图像信息,寓教于乐,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起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有利于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4第二课堂的运用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正常的教学课堂而言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在此期间要把握好第二课堂的难度,难度太低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高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参与其中。第二课堂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话剧小品等。应注意的是,这些活动的举办应有规律性和长期性,要定期举办,让学生养成参加活动的习惯,避免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主题的选取应贴合学生的生活,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二课堂作为日常教学的延伸,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开发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新颖的授课方式,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第二课堂,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提高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和社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柳晓江.高专师范生英语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研究[J].甘肃科技,2010(6)

[2]朱潘欣灵.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

[3]李宝爱.英语口语第二课堂[J].内蒙古教育,2002(8)

[4]刘杨.基于课堂演讲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姬宏,刘尧敏.浅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和对策[J].科学论坛

第7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字:中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04-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间。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战胜;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展示。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因此,可以秉承上下求索的精神,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以活动为中介,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情景模拟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认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从而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

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的活动要求,制定一份“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当学生按计划落实孝亲行动时,就会在实际体验中,体会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完善自己价值观。

二、动之以情,加深认识,提高课堂实效性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情感和情境因素是重要的方面。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和师长的付出,我在一些课上首先让学生欣赏歌颂亲情的歌曲,让他们在旋律中体会,听完歌曲之后,我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这样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加强自身体验,使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讨论。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去总结、领悟,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其效果会更好。

三、拓宽教学渠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政治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自我教育形式;二是“请进来,走出去”的社会教育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一是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的到来,布置给妈妈洗脚的活动;等等。二是针对学生自身的问题开展活动。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某校举办“反浪费展览”;针对学生经常上网,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等等。

第8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存在问题 拓展路径

从马加爵案到药家鑫案,从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到南航金城学院学生斗殴致死案,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频发安全事件乃至命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深思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互动,注重安全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高校停留于传统的课堂说教和板报宣传方式,大学生的兴趣不浓,关注度不高。

传统的课堂说教虽然有利于教师组织安全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把握教学内容,但与专业教育相比,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不高深,更多是属于常识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吸收的机会,这种单一的传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传统的安全教育宣传主要采取公益宣传的手段,如板报、通知等,缺少吸引力,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甚至有抵触心理。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和宣传方式已经很难取得积极的效果。

2.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教条化、枯燥乏味,缺乏与时俱进的话题和相对系统化的配套教材,不能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难以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兴趣,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不少高校安全教育基本是对格式化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的宣讲,安全教育手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过于书面化、专业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不紧密,大部分教材内容专业性太强,理论介绍过于丰富,采用的案例年代久远,学生闻所未闻,这些都充满个性,追求新潮的“90后”大学生们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做事不关己的课程或当做“唠叨”而充耳不闻。

3.安全教育课程不重视,体系不完善。

与社会、家庭等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系统性和组织性,在基础教育方面表现更加明显,安全教育也应该这样。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国安全教育是零散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将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了,完全由社会、家庭来承担。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其实仅仅局限于“管理”,并不包括“教育”。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安全教育应该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和规定,多学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但我国高校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

目前安全教育基本上被片面地理解为法制宣传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但社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并未被纳入该教育范畴,导致它们自成体系、互不联系,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和完善。

二、有效拓展安全教育的路径

1.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编写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安全问题,尽量采用身边案例、知名案例,多关心“90后”大学生现阶段多发问题案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点评、问题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方法,强调师生互动,通过课间聊天、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力求使教学内容时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讲授或讨论环节及时回答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安全课程教育。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必然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安全教育教学环节中,对提高分析和解决身边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如:安全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纳入高校整个教学计划(表一),有针对性地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侧重点,注重时效性、实效性。

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尽管生理日渐成熟,但心理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进入大学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独立做事的机会,多年积累的安全“隐患”可能出现一个总爆发。在入学第一时间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入学独立生活一年后,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婚恋及经济等方面会出现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对在校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而在毕业、实习阶段,面临升学或者就业问题,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培训骗局、就业骗局、传销等一系列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就业过程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顺利迈出校园,圆满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力拓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在趣味拓展中接受教育。

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更具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这种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得到拓展和延伸,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校要因势利导,在物质条件和活动资金上给予第二课堂必要的支持,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建立大学生安全协会,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务,通过协会组织学生讨论安全方面的话题,鼓励学生提出安防方面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引导大学生把安全教育与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诸如法律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防范研讨会、安全技能实战演练、模拟法庭、安全主题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强安全教学第二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建立大学生治保管理队伍,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用有偿服务的形式,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招聘家庭贫困、在学生中口碑好、品德高、组织能力强的大学生,协助保卫处对学校复杂场所、五管要害部位、家属区进行治安巡逻,负责调解学生中的一般性纠纷,每周定期或者及时向保卫处反馈、搜集治安信息,及时掌握校园热点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清除各种隐患,清除一切干扰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安全隐患。还可协助学校进行法律宣传、执法监督的工作等。

(3)组织消防趣味运动会等趣味性竞赛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操作能力,以赛代练,以赛促防,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在娱乐中快乐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处理能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安全工作普及化、规范化。

3.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开放互动,请进来走出去。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邀请辖区内交警队警官结合本地交通事故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交通专业术语,提醒学生出行时要遵守交通法规,维护自身安全;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通过梳理所在辖区高校各类典型案件,分析案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邀请辖区所在公安消防人员教授灭火器和消火栓的正确使用方法,组织大学生踏入红门,参观特种装备和警营内务,观摩消防演示与模拟快速出警,面对面、零距离当“消防员”,提高学生的消防知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邀请辖区所在基层法院的法官对大学生犯罪审判案例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有关高校犯罪的刑事庭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4.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重视平台构筑、网络建设。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思想、性格等原因,出现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构筑安全教育平台,开展个性化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搭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隐秘性、安全性强的特点,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和咨询活动,增强教育效果。通过手机飞信群、QQ群、西祠论坛、人人网、开心网、微信、微博、贴吧创办网络安全关注,将校园治安动态、警情提示、校园热点、敏感问题等编辑成短而精的信息实时发送,联合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素材,制作本校校园安全教育情景剧,网络寓教于乐的“安全”微视频,定期、不定期地播放有关安全方面的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筑成一道能抵御外来不良势力侵蚀的“防火墙”。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部分,重要性毋庸置疑。安全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教学模式可资借鉴,没有系统而清晰的教学规范,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更需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安全教育的路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斌.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9,86,VOL4(3).

[2]姜宁,何景洋,刘莉.试论高校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经济与文化,2010(11):121.

第9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课程体系 专业社团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25-02

2008年教育部举办普通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同时提出重学勿轻术: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近几年来,全国的职业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层次技能竞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训练参赛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教师能力也同时得到提升,另外竞赛设备和场地的准备,可以在相应技术领域组建与锻炼出一支良好的教师团队;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为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

然而,目前更多的技能竞赛在众多学校中只是精英式培养,并不能普及到大部分学生,如不能在校内广泛的形成良好竞争,竞赛只是少部分人的游戏,就失去其对教育的作用。另外,现在许多的竞赛沦落成教育装备制造商的设备推广赛,不能真正体现技术发展的主流,也让竞赛失去其原本的初衷。因此,如何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的基础上进行选拔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有选择地组织或参与合理的竞赛,将会是职业学院组织或参与技能竞赛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很好地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确定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形成对专业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本文试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出发,对职业技能竞赛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思考。

一、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便提出了以大教育观的理念构建人才培养的框架,构建了基于大教育观的课程体系“二维”模型,如图1所示,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整合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综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素质教育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两个系统相互促进渗透,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明确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定位以及关系。

在课程体系的“二维”模型中,技能竞赛定位是在专业课程有效的延伸补充,并且将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开展。通过专业职业技能大赛,首先,促使教学与职业技术能力要求有效衔接,使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贴紧职业岗位要求,并促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勤于钻研、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技能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最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继续安排他们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选才”目的。

二、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设计

技能竞赛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补充,必须围绕专业课程体系来展开,对竞赛项目系统化,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竞赛项目应该突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引领教学改革,注重展示与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吸纳企业的参与,要兼顾技能教学与生产技术要求两方面的因素,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

下面以笔者所在系部的制造类专业为例,探索技能竞赛的内容设计思路。为了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阶段实践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学好相关专业技能,我们将专业技能竞赛按专业课程阶段分“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两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按照对应的专业技能学习进程来设计比赛项目,如表1所示。

此外,为了使技能竞赛体现企业要求,在设计竞赛项目时,我们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来设计竞赛项目,并参照企业、行业和国家相应标准,由校企专家共同评价,实现技能竞赛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

三、围绕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发挥专业社团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兴趣与普及面

目前我们学院对于省级以上技能竞赛的组织形式,更多的是在命题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成绩有选择的挑选部分学生,并由教师设计竞赛训练方案及过程监控等,这样的方式学院耗财耗力,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让大量学生能感受竞赛带来的学习动力,技能竞赛作为专业课程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就应该交予学生专业社团来组织。

专业社团是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通过专业社团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广泛动员同学积极参加各类科学技术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参与开放式实训室的管理与使用,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笔者在浙江大学做访问学者曾听一门本科生的课程,其教学方式新颖,深受学生欢迎,老师采用多媒体授课、实验、设计制作同时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一次课就布置设计制作题目,由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也可以自己选题,结合课程内容和利用实验室条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每一组在期中和期末时把自己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任何学生有问题可以在老师授课下课后提出,老师给予回答和讨论,并提出建议。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同时完成了一个小项目的制作,把所学的知识马上予以应用,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培养,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潜力,便于在技能竞赛中进行选拔提供了参考。学校开放式实验室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另外,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既是一项专业技术活动,也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通过参与技能竞赛的设计与组织,从中也锻炼了学生交流与组织管理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参与技能竞赛,在开展技能教学同时强调生产技术的要求

技能竞赛即是技能学习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将未来工作的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企业当前应用的技术以及生产要求引入教学中,提高技能竞赛的实用性。

以笔者所在系部开展的“柳电杯”高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接线技能竞赛为例:竞赛方案设计、技能竞赛项目、竞赛标准制定均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完成,赛场安排在企业的总装车间现场举行,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技能竞赛项目,完全按照企业化的安装与接线工艺标准进行比赛,并用企业的质量标准来考核竞赛结果,使竞赛内容与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担任评委。在竞赛过程中,还让公司员工组队参与学生同场竞赛,以此检验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学生也与企业一线员工“同台竞技”,与企业员工比技能,赛技艺,让参赛学生了解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增强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这样的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结合课程教学,通过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有效的组织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功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选才”目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

【参考文献】

[1]彭换新,王文凯.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2]刘安枕,权养利.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5)

[3]施孔文,蒲晓湘.技能竞赛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