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资产如何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自此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发展正式起步。从2008年至2014年,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了数年的扩张性增长,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还是贷款余额方面,都出现了逐年走高的趋势,只是近两年有所放缓和减少。根据央行的统计,截至2016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数量108881人,机构数量8673家,实收资本8234亿元,贷款余额9273亿元。自08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资金短缺同时也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对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一)资金来源不足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一规定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无法像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公众存款,也限制了其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金额和数量,从而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有必要盘活小额贷款公司的存量资产,加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二)融资渠道不通畅
根据《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以及增资扩股;二是向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融资。股东增资扩股不具有持续性,不能完全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不足现状,且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独立经营,一旦股东自身发生经营困难,无法提供资金支持时,会导致小额贷款公司陷入经营困难,严重会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通过银行融资的方式,一是融资金额受限,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二是融资机构数量受限,融资机构数量不能超过两家。且在实际运作当中,向金融机构融资存在很多附加条件,因此此种融资方式依然不能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小额贷款公司上述资金方面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盘活小额贷款公司的存量资产变得尤为重要,而资产证券化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一)具备政策支持
2012年5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8月,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2013年,证监会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2014年《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专项资产计划作为SPV独立于发起人、管理人、投资人的法律地位,扩大了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主体及基础资产范围。相关部门关于资产证券化相关系列政策表明,作为盘活存量资产的一种重要手段,资产证券化将会有更好、更规范的发展。
(二)具备资产证券化条件
资产证券化简单而言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现金流收入的资产,通过一定资产组合,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一般具有这些要素:一是拥有能产生稳定可控的现金流资产;二是该资产对于原始权益人来说缺乏流动性;三是需对基础资产进行重组及风险分散;四是需设立特定目的机构(SPV)实现风险隔离;五是对基础资产进行信用评级及必要的增级措施。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产恰可以作为基础资产,通过打包出售给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SPV再对基础资产中的现金流进行重组,打包成证券产品,同时引入信用评级等增信措施,最终实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具备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三、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阿里小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国内第一只以小额贷款包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该资管计划成功募集资金规模约50亿元,为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借鉴。但在实践当中,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券商资产证券化中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在法律主体上存在一定缺陷券商资产证券化中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SPV)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特殊目的机构一般是特殊目的信托(SPT),SPT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为法律基础,信托法明确规定信托财产区别于受托人的财产。在此情况下,以信托形式进行的资产转让则可以实现完全破产隔离。而券商资产证券化中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一般是券商为了开展证券业务而设立的特殊目的机构,此类机构不具有信托法律主体地位,因而无法对基础资产进行所有人的变更登记。虽然证监会《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专项资产计划资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的固有资产,当前述原始权益人、管理人发生破产的情况下,专项资产计划不属于破产清算资产。这样来看,表面上似乎实现了隔离,但这仅仅是证监会的规定,而证监会的规定在效力上属于部门规章,在诉讼时法院可以不使用。此种情况导致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中的SPV在法律主体上存在一定缺陷。
(二)会计处理上存在着纳入合并报表的可能资产证券化设计
SPV的目的,就是实现转让资产的破产隔离。但在实际中,资产证券化的某些条款有可能使SPV被判断为发起人的准子公司,如果发起人实际控制着SPV,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和终止的规定,须将其纳入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一旦合并,实质就变成同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先前通过真实销售所搭建的资产隔离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不论SPV和发起人原先的报表如何确认,从合并报表层面来讲结果都是一致的,这样就偏离了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的精神,背离了资产证券化的初衷。
四、结语
综上,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核心是SPV的设计,但在实践中,存在着SPV法律主体瑕疵以及在产品设计时某些条款有可能导致并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应重点解决SPV法律主体的问题,并重点关注SPV的设计,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
财参考文献:
[1]郦勇强.小贷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16,19:224一225.
【关键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管理
高校为了理顺校办企业体制,按教育部要求重新确立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学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对外投资经营管理职责,公司下属校办企业业务范围主要为服务类和科技成果转化类,服务类企业包括印刷厂、学生实习工厂、技术咨询公司等,科技成果转化类包括各种科技开发企业等。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公司法》设立,由高校出资,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但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上仍然受制或依附于高校,如果不对这三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和规范,势必影响公司经营决策,妨碍公司健康发展。
一、人事管理
在高校管理体制中,资产经营公司通常作为学校二级单位进行管理,其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一般由学校领导和公司负责人、人事、资产、科研、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实质上由学校行政人员行使,这些行政人员由于对公司情况不熟悉和经营业务不了解,导致决策的专业程度不高;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执行学校组织部门中层干部选聘程序,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各种待遇,人事关系仍在学校,性质仍为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薪酬执行学校处级领导干部标准甚至由学校发放,年度履职情况由学校组织和人事部门进行考核;公司年度目标任务由学校目标管理部门制定和考核,目标管理部门不了解公司经营业务情况,制定的目标任务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要么目标过高公司无法完成,要么目标过低致使国有资产不能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考核结果也就不一定客观公正。这种人事管理体制势必影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独立开展工作,不利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高校应规范资产经营公司人事管理,明确学校与资产经营公司的委托关系,改革资产经营公司人事管理体制。可考虑在董事会增加业务经营和科研人员,探索建立公司负责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任免和薪酬与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绩效目标进行评估,制定专门针对公司的绩效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促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推动公司顺利发展。
二、资产管理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大多属于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很多高校为了避交或少交“非转经”资产占用费,或者做大学校资产,在资产经营公司成立时,未对“非转经”资产进行清理以及产权确认,公司资产仍在学校资产账上反映;有形资产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公司新增资产的采购、管理和处置也由学校资产采购和管理部门负责;在有形资产中,房屋坐落在校内,比较分散,有的可能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用房在一起,仪器设备等资产可能既用于科研又用于经营,无法明确划分产权;无形资产包括科研成果、专利等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由公司负责管理和维护的各种业务资质没有进行评估,价值无法确认;学校对公司资产行使了很多管理职能,价值无法确认。这些做法导致公司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不利于公司资产的规范管理,学校也无法准确计算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数额。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司资产管理,一是对学校经营性资产进行清理,从实质上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并进行产权确认;二是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规范管理,按照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建账建卡,计提折旧,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通过规范确保学校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
三、财务管理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公司章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和经营“双轨制”职能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高校为了防范公司财务和税务风险,通常委派一名总会计师或者财务人员到公司指导、监督和参与公司财务工作,这种做法对规范公司财务管理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来自高校,公司财务管理和监督必不可少地会引入事业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模式,制度建立和会计核算参照事业财务执行,一是费用标准的制定可能参照高校标准,如有关差旅费、通讯费和交通费的标准制定。二是收入确认可能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三是预算采用事业单位收支模式,缺乏完善的收入成本预算制度及分析制度等;四是投资由学校行政决策,投资论证不够充分、投资风险评估和控制不够,投资效果不够理想。2.由于前述公司人事关系不明、资产产权不分导致公司无法进行全成本核算,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3.由于历史原因,公司下属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管理质量不高,项目业务及合同台账不够完整,长期往来挂账较多,下属企业之间互相投资,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账账不符等。4.由于公司下属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的关系与学校未完全脱钩,既负责公司经营,又进行科研活动,科研人员将项目收入纳入企业,而将经营成本由学校科研项目承担,导致企业虚增利润等。这些问题导致公司财务信息不能准确和完整地反映公司管理和经营成果,不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高校应加强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一是提高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树立企业财务理念,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二是建立建全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三是加强公司下属科研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将其科研收入和成本全部纳入科研企业,按项目进行核算,以完整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四、结论
高校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资产经营公司规范管理,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工作,重点要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创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蒋敬东《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若干建议》,经济研究导刊 2009.22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建设,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但与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旧偏窄。与此同时,在现有运用渠道中,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投资行为短期化。据保监会统计,截至2010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4.30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他投资占2.9%。2010年8月初,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险资运用办法》”),又于9月颁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下简称“《险资股权投资办法》”)将险资从事股权投资政策放开,将为强化保险资金运用、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险资运用管理办法”,可用于股权投资的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随着我国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规模的增长,保险资金的运用额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截至2010年8月,我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按照这一规模计算,可用于股权投资的保险资金约为2,375.00亿元。此外,“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也允许上一会计年度盈利,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用资本金直接投资非保险类金融企业股权。同时,“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也对不同投资方式可运用的资金类型做出了规定。
“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企业股权。所谓直接投资,是指将保险公司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间接投资,是指保险公司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下称“投资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下称“股权投资基金”)。由于“险资投资股权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参与直接股权投资必须达到“上一会计年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0%,并且上一会计年度盈利,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将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挡在了门外,预计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将先行获得股权投资资格。
保险公司如果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在可选择的股权投资基金方面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例如:基金管理机构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亿元,已完成退出项目不少于3个,以及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或认缴资金规模不低于5.00亿元。这意味着,在目前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情况下,险资若想以间接方式参与投资,可供选择的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机构将相对有限。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资金从事股权投资将以直接投资方式为主。
“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出台后,国内各保险公司纷纷就如何开展这一业务展开了讨论,也对负责股权投资管理的部门设置提出了各种设想,例如:另行设立直接股权投资部、投资公司、或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相关业务,类似平安保险等已搭建起综合金融平台的公司还可以通过旗下信托、证券公司间接参与。(见表)
虽然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方面的政策今年才正式出台,但近年来关于监管部门将放行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消息不断传出,部分大型保险公司于几年前已经启动了对相关业务的部署,开始了项目储备以及制度、流程、决策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据知,此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泰康人寿等行业巨头都曾向保监会提交成立PE投资公司的申请。但是,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在讲解“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时已明确表示,保险公司不能出资设立私募股权(PE)公司,不能对外投资参股PE公司。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内设的直接股权投资部门的筹备以及相关人才招募工作。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迅速发展,既为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酝酿了经营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某融资平台公司为例,从资产和融资结构的角度探讨了经营风险,并提出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来优化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与融资结构,防范经营风险。
关键词:
融资平台公司;资产与融资结构;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22-0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迅速。应该肯定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民生事业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伴随着各地融资平台公司发展进入“急速扩张”期,由于具有投资项目多,战线拉得长,传统的融资成本高,项目资金缺口大,短期资金长期投资,借新还旧现象突出的特点,其负债规模、经营模式与累积的风险等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的风险,也为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尝试以某具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为例,从资产和融资结构优化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产和融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资产与融资结构是反映一家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指针。据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截止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毫无疑问,地方政府性债务绝大部分是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负债的。在没有具体的宏观数据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产与融资结构的不合理现状,因为合理的资产与融资结构不可能出现如此高水平的债务。尽管按国际通行的马约标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并没有超过警戒线,但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其反映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与融资结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面以我们调查的中部地区一工业城市某融资平台公司为例来具体分析。
该融资平台公司是一个集团公司,居其所在城市七大融资平台公司之首,注册资本40亿元,总资产达262多亿元,拥有控规土地56329亩,下设道路公司、开发公司、某新城建设公司3家集权型子公司和排水公司、自来水公司、公交公司、大桥维护公司4家授权型子公司,以及市教育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行政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市城发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市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家分权型一级控股子公司,其产业覆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经营、公用事业、城市经营性资源等领域。该融资平台公司在2010年底的经营性资产总量为51.6亿元,仅占总资产的24%,经营性收入为3.08亿元,经营性资产的周转次数为0.06次,经营性资产周转一次需要6000天。2010年底的负债总额为88.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1.9%(见下表)。
数据来源:根据内部资料整理,其中153.68的总资产不包括分权公司资产。
显然,该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资产只占32.87%,而非经营性资产所占比例高达67.13%,资产结构很不合理,资产获利能力必然较弱,每年不到总资产零头的经营收入也就在情理之中。此外,41.9%资产负债率虽然在安全警戒线以内,但考虑到资产流动性差、获利能力低等因素,后续融资能力已经十分有限。因此,从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该融资平台公司资产结构和融资结构亟待优化。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产和融资结构优化的对策
为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资必须优化自身资产和融资结构。具体就该融资平台公司来说,我们认为该融资平台公司可以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等现代资本运营手段,不断优化集团的资产、业务和融资结构,形成核心经营性资产、经营业务和盈利能力,具体包括:
(1)资源资产化。资源资产化就是把资源转化为资产,其实质是把资源转化为可以经营的资产。首先,公司可以通过将目前已经控制或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形成可以入账的资产,做大资产总量、优化资产结构、夯实融资能力。其次,公司可以通过捕捉具有开发价值和满足“两型”城市功能要求的城市发展商机(如城市旧城改造、大型停车场、广告使用权、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形成新的经营性业务单元。
(2)资产资本化。资产资本化就是把资产转化为资本,其实质是提高资产的货币化程度,来促进资产进入可交换的市场。首先,公司可以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延伸土地开发链条,以地招商,通过股权多元化主导和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城市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业务,直接形成高效经营的业务单元。其次,公司要积极捕捉的城市发展商机,通过项目包装实施股权多元化策略,引进社会资本,拓展运营资金来源。
(3)资本证券化。资本证券化就是把资本证券化运作,其实质是提高资本的运转效率。首先,公司可以积极推进水务核心资产IPO,或通过“借壳上市”及与市内已上市公司建立业务纽带关系直接对接资本市场,为下一步城市资本运营搭建平台。其次,公司可以通过持续实施投资、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和项目包装、项目孵化,培育可以对接资本运营平台进行置换的优质项目资源。
参考文献
1.1 缴费的本质不同。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是要求客户根据保险费率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而理财险业务要求客户缴纳的是保障金,这意味着客户投资于公司的同时又获得保险保障。
1.2资金成本不同。理财险业务较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理财险业务收取保障基金后, 不仅在保险到期后被保险人能够那会本金还能得到一定的收益回报。
1.3 公司承担的风险不同。相对于理财险业务相对于传统保险来说,一方面要承担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社会经济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2. 发展理财险业务的重要性
2.1 扩大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有利于快速增加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众所周知,理财险业务就是收取一定数量的保障金,由此可见,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的增加主要就是依靠理财险,由此可见理财险对于保险公司资产的增加有决定性的作用。
2.2从我国理财险业务的拓展,可以看出, 大部分是固定利率的产品, 实质上就是保险公司负债筹资,客户负责拿出资产投险。
2.3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不仅有利于保险的普及和更有利于保险的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理财险业务首先是一种投资理财业务,同时也是一种保险业务, 通过使投资与保险相结合, 能让客户在取得理财收益的同时, 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相关保障人们愿意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3. 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财险业务面临的问题
3.1 人员技能能否满足理财险经营管理需要。对于人员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
3.2 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将不能满足理财险经营的需要。传统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期限短、流动性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并且还应该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适应现展的要求。
3.3 现今,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受国家宏观经济和资本理财险的影响。开展理财险业务以后, 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理财险的发展, 根据他们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更快的制定出相应的投资对策, 减少对公司自身的影响。
3.4 理财险业务的发展, 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为了适应发展不得不改变的策略保障了客户的利益的同时为自身增加了风险。
4. 财产保险公司理财险业务的经营策略
4.1 应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的实时环境, 找准合适的时机开展业务。应以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公司的利润、增强公司的实力为目的。
4.2 合理选择发展的策略,既然这是一个需要投资的产品就应该合理的选择对应的人群,选择对应的人群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并在探索中确定适合的发展道路,保证公司的发展。
4.3 根据公司的战略, 选择合适的理财险产品。根据不同的公司都有不同的保险产品,能力不同,选择的产品不同,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保证公司发展的同时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
4.4 要处理好理财险业务和传统财产险业务的发展重点问题。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应考虑好是否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解决问题。
5. 重视理财险业务发展对公司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措施
5.1 加强理财险销售人员的培训。正是由于此项业务既包含投资又包含保险,公司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风险投资,而且懂的管理理财险的员工,他们需要懂得如何与顾客交流此项投资有需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解决顾客的问题,避免因误会而丧失的资源。
5.2 加强理财险销售渠道管理。销售渠道主要是银行,还需要一系列的后续保障工作,需要保证后续服务与前台销售相衔接、扩大和加深保险业务,不仅要提高管理还要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还应当以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态度管理下属,管理每一项业务,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就需要定期奖励业务优秀的员工激发员工的斗志,增加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业绩。
5.3拓宽投资范围, 提高投资收益。现今,大部分保险业务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需要拓宽投资范围增加投资业务的种类。不仅应该增强各方面的联系的能力更应该努力做好与各个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掌握他们的优秀的方法或者是他们正在改革的方向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抓住人们的对于风险投资的看法。
5.4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我国保险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加强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并且加以合理的公司投资资产的配置, 是提高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加强资产流动是公司近期发展的需要, 也是以保证客户的利益的重要措施。
净资产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自有资产总额。包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原始投资――实收资本、生产经营期间所得利润――留存收益、及资产增值――资本公积。
企业的净资产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关系,它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联系,并不与企业任何具体的资产项目发生对应关系。并且,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不代表或者不等于企业净资产的市场价值。这些都决定了企业净资产质量有可能出现“不实”的性质。
(一)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调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我国实行的是注册资本制,因而,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之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设立时的资本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要求公司设立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本总额并一次性发行、募足,并有如下3项基本原则:资本确定原则――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对公司总额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由章程规定的资本总额必须由发起人和认股人全部认足并募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资本维持原则――公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经常保持与其注册资本相当的现实财产。资本不变原则――公司注册资本一经确定,非依法定程序变更不得改变。
由这3项原则可见,公司的实收资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保证,严格的法律条件为公司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和足值性提供了保障,可以认为,实收资本是净资产中质量最高的一项资产,是最值得信赖的一项资产。当然,也不能排除出资人用实物资产等出资时发生的出资不实进而影响资产质量的现象发生,但是公司的注册资本在公司成立伊始,所有出资人便有义务保证出资的真实性和实值性,全体出资人为注册资本的质量负责,所以实收资本的质量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二)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1、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也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入资本金,作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和后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还可以规定将盈余公积用于分配股利。
2、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未作分配的净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这部分净利润没有分给企业投资者;二是这部分净利润未指定用途。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减去分配的利润等于尚未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在分配前已形成了企业资金来源。
留存收益属于公司的内部积累,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来源。它无需支付任何成本,也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又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质量相对也较高。因为留存收益是公司生产经营自身创造的价值,只要公司能够保证利润的真实性,留存收益既是百分之百可以信赖的公司净资产的一部分。但是,公司利用会计制度的客观缺陷虚增利润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直接使得留存收益的质量下降,因而影响净资产的整体质量。
(三)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它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两大方面。资本公积的存在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抵御、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充实资本的重要资金,也是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的保护。
资本公积具有“准资本的性质”,但随着各项新的法规制度的出台,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已变得相当复杂,其性质已不再像原来那么单纯,出现了越来越多资本公积的膨胀虚增现象及问题。如资本公积沉;有关资本公积用途的规定不明确使资本虚增;出资方式多样影响资本公积核算准确度;资本公积数量巨大,上市公司资产状况不稳定,使资产状况存在很大风险。
这些取决于市场阴晴的资产波动性强,具有不稳定性,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或者缩水,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会越来越广,其核算的复杂性将使得信息的准确度越来越低,这一切必然直接影响到净资产的质量。可以认为,资本公积是公司净资产中水分含量最大的一项,也是上市公司最容易粉饰作假的项目。因此,这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公司资产质量时,一定要给予其资本公积项目特别的关注。
二、影响净资产质量的因素
概括来说,影响净资产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上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环境。内部因素主要指管理者对公司筹资、投资、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等决策事宜。
(一)外部因素
经济、金融环境左右着证券交易市场以及实物买卖市场的价格走向,如前所述,在牛市行情下,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为上市公司半年报锦上添花,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对净利润或净资产起到提升作用;但在熊市行情下,上市公司的资产将会大幅度缩水,导致其资产状况不稳定。这都极大程度地影响公司净资产的质量,使净资产的质量具有不稳定性。
《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及变更、《公司法》对公司资产来源用途的各项规定同样会大幅度地影响公司净资产的数额变动。如新准则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标准由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的改变,使得在股市情况较好的条件下,上市公司此类资产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使股东权益增加,使净资产数额得到改变。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指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公司筹资、投资、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等决策事宜。
筹资方式决定了公司资金来源的组成结构,负债和权益筹资的比例间接影响着公司的风险系数和报酬率,同时,负债和权益的价值也随着市场环境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动。因此,公司在筹资时期的决策决定了这部分资金未来风险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可靠程度”,而究竟选择何种筹资决策,负债和权益筹资的比例究竟如何,除了科学的成本收益估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市场的预期和对风险的偏好,因此,筹资决策影响着公司资产的组成,是公司资产比例结构雏形的决定性因素,一旦公司资金来源比例确定,公司净资产的最初构成也相应的被确定下来,则净资产质量的高低也就不难判断了。
投资直接决定着公司的收益,投资收益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债券、投资性房地产等形式多样的投资项目,使公司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获取投资收益上面。而这些资产的价值是与市场上的公允价值密切挂钩的,它们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直接反映在净资产中的资本公积科目中。而在市场情况风云变幻、阴晴不定的今天,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对公司净资产的质量评价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公司决策者必须关注投资项目的选择以保证公司净资产的质量,必须做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来尽可能的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包括管理者对公司内部积累比例的决定、对资本价值核算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比如对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这个提取的比例由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产生,股东对内部积累的偏好决定了公司的利润分配,同时,由于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也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入资本金,作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和后备基金,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司未来发展的动力大小。再如对政策法规未做出明确规定的问题,管理者是否能够客观公允的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粉饰造假财务报表,虚夸净资产质量,是值得商榷的。如前例,现行《公司法》规定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但新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资本(股本)溢价可以直接转增资本,但对其他资本公积是否可以直接转增资本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对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作限制,则势必有少数企业为达到转增资本的目的而虚增资本公积,从而造成企业资本的虚增。
综上,从内部因素角度,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公司资产的来源和去向、对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对公司获得的利润分配的决议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司净资产的质量高低。
三、结束语
净资产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自有资产总额,包括实收资本、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3个部分。根据这3项的来源和组成,其质量高低排序如下:实收资本、留存收益、资本公积。净资产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内部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公司筹资、投资、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等的决策几方面。
参考文献:
1、窦文翔.从新会计准则看资本公积[J].现代服务,2008(1).
2、丁云青.留存收益与剩余收益的比较与分析[J].工作研究,2006(9).
【关键词】 杜邦分析体系;上市保险公司;现金流量信息;改造;应用
一、数据假设
假设某上市保险公司(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150 000万股,该公司2009年简易资产负债表、简易利润表、简易现金流量见表1、表2和表3所示。
二、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简称杜邦系统,因其由美国杜邦公司最早创造并成功运用而得名,它是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综合经营理财状况以及经济效率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一般来说,利用杜邦分析体系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时,主要是以杜邦分析图为基础进行的,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可设计一张杜邦分析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杜邦系统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该指标最具综合性,它表明了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净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公司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以及公司筹资、投资等各项财务活动的效率。提高净资产利润率是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基本保证,同时它也体现了公司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十分关心这一财务指标。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利润率为14.71%,说明该公司2009年股东的投资报酬率还是较高的。
2.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净资产利润率的影响因素,其中资产利润率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杜邦系统强调高资产利润率可以有两个来源,高利润率或高资产周转率或者两者的结合,因此要进一步从盈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两方面来分析。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利润率为1.28%,可见,该公司2009年资产的利用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但资产利润率还较低,资产的使用潜力尚未全部挖掘出来。进一步分析,该公司利润率为3.04%,说明公司所获得的收入创造利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资产周转率为0.42%,说明该公司2009年全部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总资产的营运能力不强。
3.说明适度的负债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特别是保险公司本身就是高负债经营机构,只要盈利率大于负债利率,适度有效地增加举债额度,能使保险公司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保险公司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保险公司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净资产利润率达到14.71%,其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率指标高引起的。该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率为91.68%,处于高负债经营状况,这很正常, 但同时保险公司在举债经营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特别是寿险行业,具有保险期限长期性特点,关心远期比关心近期更重要, 而且由于人寿保险业务经营的产品与人的身体、生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能否保证在未来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事关保险公司生存的重大问题。与非人寿保险业务相比,人寿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还须进一步进行偿付能力分析。
4.利润率反映了公司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提高利润率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利润率,一方面要提高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包括已赚保费、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中重点是要增加已赚保费,因为它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特点,代表了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体现了保险经营的本质;另外,由于保险资金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即保费收入后要按保险责任提取各种责任准备金,如何将形成的责任准备金通过资金运用实现增值,增加投资收益,也是提高营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汇兑收益受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两部分属于浮动盈亏,收益稳定性较差,保险公司应注重规避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不含定期存款)、租金收入、手续费收入、咨询服务收入、代勘查收入、代保管收入、担保收入、账户管理收入、第三方管理收入等,保险公司要努力改变盈利模式过度依赖承保盈利和投资收益的现状,积极参与“交强险”、“新农合”、“新农保”、“企业年金”等中间业务项目,进一步开辟新的盈利来源,从单一盈利模式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变。要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还需降低营业支出,营业支出包括退保金、赔付支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等,保险公司成本费用内容繁多复杂,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如何降低赔款与给付,控制费用,减少保险业务支出,是保险公司应该关注的问题。
5.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公司资产的使用效率即营运能力,强有力的营运能力既是公司获利的基础,又是公司按期偿付到期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和保证。为此,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分析各项资产的占用数额和周转速度,比如货币资金是否闲置,应收保费是否控制在规定比例内,是否按期收回,保户的信誉及付款能力;固定资产的购建规模是否超标准,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投资是否按期收回,是否获得可观的收益。
综上所述,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而净资产利润率是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保险公司净资产利润率是建立在良好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营运能力基础上,那么,这种净资产利润率是隐定可靠的;反之,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保险公司应该抓住这一体系内每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各因素的不断优化,才能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朝着自我优化的方向发展。
三、引入现金流量信息的杜邦分析体系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丝毫没有加以运用。虽然利润指标在财务分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利润指标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远远低于现金流量提供的信息,因而导致利益相关者不能准确地评价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后,杜邦系统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公司编制的三种报表,使得财务分析更加全面、综合。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引入现金流量信息,对杜邦系统进行改进后,其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图2。
根据图2,可以看出:
1.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改进后的杜邦系统在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中增加了营运指数和资产现金回报率。营运指数是公司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比,反映公司经营活动创造或获取现金的能力。该比率越小,说明公司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高。资产现金回报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总额之比,它是对资产利润率的修正,反映公司运用全部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综合而真实反映了公司资产的利用效果,比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盈利性越强。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营运指数为0.12,比率较低,说明该公司利润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质量高;资产现金回报率为10.99%,比率较低,说明该公司资产获现能力还不高,资产的使用潜力尚未全部挖掘出来。
2.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偿付能力。改进后的杜邦系统在反映公司的偿付能力指标中增加了净资产现金回报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使得偿付能力指标更具有现实性。净资产现金回报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之比,它是对净资产利润率的修正,反映了由所有者提供的资本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即所有者每一元投资所获得的现金流量,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能力。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公司支付能力越强,所有者投资越有保障。现金债务总额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负债之比,它是对资产负债率的修正,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它从现实的角度,动态地反映了公司经营所得所获现金流量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偿付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公司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越小。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为125.90%,指标很高,说明该公司由所有者提供的资本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强,同时也反映了公司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能力也较强;现金债务总额比为0.11,比率偏低,公司还应增加现金流量。
四、杜邦分析体系在上市保险公司中的改造
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后杜邦系统和传统杜邦系统相比,信息更全面,但仍然不能反映上市保险公司的特色,如所有者权益股份化、优先股股利的存在等;而且以净资产利润率为核心的指标不完全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虽然,净资产利润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所反映的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情况,而单独从它的大小看不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营业务、非经常性损益、成本费用等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因而无法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单独用净资产利润率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可进一步改造杜邦系统,选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
每股收益又称为基本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减优先股股利后与普通股总数之比,它是在某个会计年度内平均每股普通股获得的收益, 反映了股东原始投资的获利水平,即股东原始投资对公司本期利润的要求权,它会直接影响到股票市价。一般情况下,如果实现每股净收益最大,也就意味着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因而以每股净收益为核心指标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每股收益指标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要求公司在利润表中专门披露这一比率,并且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加以规范。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也明确规定应将每股收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以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改造后的杜邦系统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可以看出:
1.净资产利润率是影响每股收益最重要的因素,从股权投资者角度反映了股东权益报酬。净资产利润率被称为是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便是以其为出发点,解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变化趋势。由此可见,在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中,净资产利润率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主要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对净资产利润率进行分解,增加了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指标。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收入之比,它是对利润率指标的修正,反映公司每1元的营业收入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多少,该比率排除了不能收回的应收保费等应收款项的影响,因此较为稳健。通常,该比率越高越好。比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坏账越少,偿付能力越强,同时为其正常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收益为1.40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公司净资产利润率达到了14.71%,进一步分析,该公司营业收入现金回报率为26.04%,比率不低,说明该公司利润指标较为稳健。
2.每股净资产是影响每股净收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公司保值增值的现有状态,同时也是上市公司股票的理论价格。每股净资产是指每年年末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之比,反映了股东每股投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在理论上提供了普通股每股的最低价值。每股净资产指标在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公司的购并、回购等资产重组活动,均以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参考指标。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净资产为10.16元,比率较高,说明该公司资本实力较强。
3.每股净资产由三个指标构成,即每股现金流量、现金债务总额比和权益乘数。每股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优先股股利后与普通股总数之比,反映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分派股利的能力。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表示公司的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多,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越高。反之,则每股普通股所赚得的现金流量越少,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越低。从短期观点来看,每股现金流最比每股净收益更能显示从事资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通常它比每股净收益要高,正如公司从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通常高于公司净利润一样。权益乘数说明适度的负债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的是经营活动现金的还债能力。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看出,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既要还债,又要分配股利,从中可以看出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本例中福安寿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每股现金流量为12.01元,现金债务总额比为0.11,权益乘数为12.02,总体来看,该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较强,资本结构基本合理。
【参考文献】
[1] 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精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解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45-351.
[2] 郑洪帖.引入现金流量分析的杜邦系统简介[J].财会月刊,2001(2).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理论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保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保险公司通常通过降低保费来留住客户,从而导致承保利润越来越低,这就使得保险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注重保险投资不仅可以保证保险行业的正常运转,还会保障保险行业利润的不断增长,但保险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研究者们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关于保险业投资风险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保险行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对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企业经理人持有企业一定的股份,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那么他在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时就会选择比较稳健的风格,从而将企业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企业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第二,税收的非线性。税收的非线性指的是如果企业收入平稳,可以有效降低税收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价值,所以,保险公司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税收率。第三,财务困境成本。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如果企业面临破产或者财务出现问题时,企业的成本就会不断上升,所以,企业要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第四,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是指由于投资具有可变性,当投资出现变动时企业可能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新的投资,所以企业应当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面对投资带来的风险。
二、如何对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
在对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时,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的分类:
1、精算风险,指金融保险公司因为售出保险单或者承担债务进行融资而带来的投资风险。
2、系统风险,指因为市场系统存在变化风险而引起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而带来的风险。
3、信用风险,指由于债务人无法偿还保险公司的债务从而带来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保险公司在面临资金周转时由于资金紧缺周转不开的现象。
5、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保险公司对理赔的处理不当或者违反了监督管理要求而产生的风险。
6、法律风险,指由于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违法而产生的风险。
那么,面对上述风险,应该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应对。
1.精算风险的控制:精算风险的控制是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之一,它存在一定的概率性,所以要对精算的过程进行总结,通过提升控制的高度(从实际操作到控制理论)来降低精算的风险。
2.系统风险的控制:利率风险是保险公司在系统风险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市场利率的变动对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产生的影响。为了消除或减小这种影响,可以定量的分析利率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规避风险。所以,有时虽然风险降低了,但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如何将利润与规避风险完美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信用风险的控制:要想降低信用风险就要要严格要求保险业务人员,要求保险业务人员在签订保险合同时要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避免与信用不良客户签订合同,从而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应收账款。
4.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要想控制好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就得要求保险公司保留一定的现金或者容易变现的流动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5.操作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提高保险公司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进行理赔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杜绝由于理赔不当而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避免由于监管不当而带来的投资风险。
6.法律风险的控制:保险公司应该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的法律素养,不做违法之事,尽量避免由于违法而带来的企业风险。
三、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研究的关系
首先,投资的风险和承保的风险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其次,投资的风险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再次,投资的风险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投资主体,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即保险业务受到市场利率因素影响而带来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险公司可以采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法,从定量角度来研究保险公司利率风险的问题,当然,在采取该种方法时,也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利润,如何协调好风险与利润的关系是理论界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上,可以采用几种技术工具,即标准化与财务报告、设定承包职权、制定投资指导方针、设置激励机制,全面考虑到保险经营中存在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与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与保险商、高层管理人员签订好激励合同,提升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采取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可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降低至最小化。
四、结语
总之,保险公司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虽然人们在风险投资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它们各自影响力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如何在保险公司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实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等等。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研究不仅要靠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还应该使保险从业人员加入进来,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为研究提供充足的根据。所以,保险业风险投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肖毓 单位:成都树德中学
参考文献:
[1]冯佳.降低经营风险,加强内控管理———浅议保险公司风险管理[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车辉,李思捷,王晓葛,赵阳.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保险产品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