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

第1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对手术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140例普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模式,从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手术效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保证手术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1]。精细化管理即使用精细化的分工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通过一定的标准和制度规范,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手术效果,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中。我院手术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效率方面有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

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14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8.9岁,排除:(1)有严重心、肝、肾器官疾病的患者;(2)有严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3)恶性肿瘤的患者;(4)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手术类型:胆道手术33例、胃肠手术34例、腹股沟疝手术14例、乳腺手术4例、甲状腺手术3例、微创手术20例、传统手术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护人员、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工作环境从细节之处抓规范

建立合理的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室环境地面的消毒清洁工作,合理的手术室物品运转流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间物品、设施的摆放合理有序,利于操作。

1.2.2细节护理从细节之处抓质量

规范护士言行礼仪,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需求为主动服务,关爱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微笑服务患者及家属,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2]。

1.2.3物品管理从细节之处抓落实

专科仪器、设备专人检查维护,无菌间物品有醒目的标识,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对过期、污染、变质的物品,做好登记和管理,重点物品、药品做好班班交接工作,做好物品的管理工作。

1.2.4考核管理从细节之处抓实效

为手术室医护人员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检验精细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临床效果,监督并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慎独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使护士主动充分的照顾患者的需求,利于反馈相关的管理结果。

1.2.5人员管理从细节之处抓高效

精细化的管理相关的护理人员,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不仅能够使护理工作安全连续的进行,而且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休息,在工作中有利于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减少发生医疗差错,从而实现整体工作能力的提高[3]。护士长主动关心护理人员情况,加强手术室防护措施的教育,保证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手术室自制的评分表进行护理质量的考评,包含5个方面: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每项细分成若干小项,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效果越好;手术效率从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分为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得分≥8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影响

观察组在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等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精细化管理对手术效率的影响

观察组手术效率在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拥有各项设备和较高的建设成本,是对患者进行诊疗救治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及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规范管理工作会导致分工不清,工作混乱,造成手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患者手术的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引起医疗纠纷[4]。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成效显著,能够使护士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服务,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真正贯穿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赖度,降低其焦虑情绪[5]。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对护士的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促进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升了整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实施精细化手术室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手术效率,并且在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对手术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改善了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为推动医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值得手术室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娣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

[2]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4.

[3]路桂梅.手术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47-148.

第2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一、医院财务管理概述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具体来说,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如下:第一,成本核算,通过节约开支、避免浪费,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常用方法如定额成本、作业成本法等,关键和难点是要求全体医护人员树立成本意识。第二,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论投资项目的大小,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投资,防止投资失败。一般来说,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应该考虑到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是否能带动相关业务增长。第三,财务预测与计划,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应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及时预测收支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以弹性较大的开支为例,虽然有预算计划作为支撑,但是预算计划以年度为单位,不仅距离时间长,而且具有主观性,因此存在一定缺陷。预算执行时,应该结合财务预测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整,保证收支平衡。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种管理手段,指的是规范医院的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和科室之间的业务流程处理,都应该树立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并通过考核优化医护人员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推动医院健康发展。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流程更加细化,有利于开展数据统计工作,同时也为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医院采用市场化经营模式,做好财务管理是保证效益的重要因素,然而实际管理工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范围问题

医院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因此对管理工作不参与、不关注,没有充分体现出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多数医院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医疗服务、日常运营上,而没有看到医院的价值管理。实际上,财务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还包括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方面。

(二)管理手段问题

针对一些医院的调查发现,财务管理局限于算账、报账,出现机关化的作风。在管理理念上,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工作,没有树立整体观和大局观。另外,针对医院内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其中,导致活动决策的程序、机制不规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管理手段,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例,没有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作为支撑,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人员配置问题

一方面存在人员缺编现象,尤其是在中小型医院,财务人员严重不足,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只能完成日常工作,难以实现精细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毕业生有能力、没经验,老员工有经验、没学历,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属于微观经济体之一,如果缺少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就会限制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跟不上财务管理工作快速增长的步伐,最终影响医院的经营效益。

(四)考核机制问题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医院不仅规模扩大,而且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因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和精细化管理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当前,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尚且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以财务流程、业务规范为对象,对执行情况、岗位职责的履行及运营管理效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器械药品问题

新医改在实施期间,医院内的器械药品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例如药品管理不规范、器械设备养护不到位等,均会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带来医疗风险。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是对医院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HIS系统对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等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大型设备单机效益分析报表以及报告,保证设备管理与使用正常进行,为设备管理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医院改革趋势。在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提出,医院应该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通过补偿机制的推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同时要将重点放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上,严格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加强财务和运行监督。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医疗服务费用,二是药品收入,三是财政补贴;药品加成取消后,收入来源变成了两个,即医疗服务费用和财政补贴。在这种背景下,医院要想提高效益、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各项成本,在管理和服务上收获效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医院在财务管理上,从粗放式模式转变为精细化模式。

第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实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会逐渐解决,以就医等待时间缩短为例,从侧面反映出医院服务向高效快捷的方向转变。当然,这种改变对于医院而言,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问题,医疗收入的减少,要求医院在管理上必须精打细算,严格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和业务实现一体化,有利于整合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尤其是无纸化查房、医嘱系统、科研预算和成果等。临床路径的应用,有利于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为项目成本核算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促进医院长远发展。首先,医院在发展的同时,各种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其中主营业务是核算医疗服务,但同时也要对科学试验、临床教学等有所反映,再加上特需医疗服务,都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核算内容更加复杂,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收付情况,还要核算业务收支的收益或损失;既要关注内部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又要考虑到外部核算工作,例如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等。最后,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具有粗放性,财政部在2008年提出财政精细化管理,象征着预算管理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其宗旨是追求效率、杜绝浪费。具体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精确定位、细化目标,制定合适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构建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简化就医流程

采用门诊挂号智能导医系统,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诊断进度,明确诊断流程,实现有序就诊的目标。该系统的应用,集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并将财务精细化管理贯穿其中,在智能化运算逻辑的支持下,以自助语音、视觉画面的形式完成导医行为。另外,该系统和各个科室的医生相关联,患者挂号之后,个人信息会传输到科室医生的系统中,科室系统会对指令进行发出和接收,促使患者进入一次等候诊断系统。不仅如此,该系统应用在其他检查科室也是可行的,能促使医护人员将更多时间用在患者咨询上,一方面对繁琐的就医流程进行了优化和简化,提高了诊断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数量,节约了人力成本。

(二)構建信息平台

新医改下,医院基本信息系统的构建,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第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管理中心,在满足管理需求和卫生决策的前提下,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二,档案设计应该首先分析业务内容,财务管理不能采用简单的模拟工艺流程,而是分析财务流程、日常作业的深层含义,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管理方案,保证信息系统的简略性。第三,在整体架构上,应该包括临床数据处理中心、各种临床信息、医护人员绩效考评、成本核算模式、地方医保系统等,财务信息化并建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第四,采用多家医院联合模式,解决单个医院不能处理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还能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管理等集中管控,促使医院中的各个单元协同高效运行。

(三)强化财务部门职能

在医院中,所有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以经济业务的形式,反映在会计记录中,因此属于经济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应该打开视野、转变观念,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积极参与各项经营活动,并在决策上提供意见和建议。单独看会计核算具有盲目性,在核算的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性,逐步实现细化管理的目标。站在医院领导的角度,应该认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建设,发挥积极带头作用,促进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四)制定考核奖罚制度

针对财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的问题,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流程,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促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其次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树立高度责任心,明确岗位责、权、利,在精细化管理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可以采用管理质量责任制,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追踪,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究个人责任。最后,应该制定科学的考核奖罚制度,将薪酬待遇和管理成果相挂钩,激发工作热情,形成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工作氛围。

(五)经济业务全程控制

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在具体工作时不仅要事前预测财务风险、事后收集财务信息,还应该在事中加强监管、给予激励,实现全程动态控制的目标。医院在一定时间段内,经营、财务、资本的总体计划是全面预算,能够将医院的关键问题融为一体。有研究指出,全面预算是对医院发展规划、经营目标的细化,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促使经营战略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相比于事后控制的单一性,全程控制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六)加强药品器械管理

药品和器械的使用,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省去中间环节产生的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具体来说,管理内容包括采购成本、仓储成本、运维管理成本等。在采购成本管理上,应该货比三家,选择信誉高的商家,既保证药品质量,又降低购买成本。在仓储成本管理上,落实出入库检查,定期检查仓库环境,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每一项药品的使用,都要有单有据,避免医护人员私自挪用。在运维管理成本上,应该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第3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科门诊;“一站式”服务;服务质量;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01-01 我院是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病床500余张,老年病科日均门诊量为200~ 300人次,病人诊疗多集中在上午,因此早晨老年病科门诊候诊区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患者密集,再加上老年病科身体检查相当繁琐,患者感到不便。从2006年4月起,我院开展了专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专科老年科门诊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优化了护理服务的过程,受到病人一致好评。我们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 “一站式”服务的含义

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前,老年人做各种检查、交费、取药等需要到不同楼层,在“一站式”服务试验的基础上,一楼门诊大厅的老人挂号后可以乘电梯到三楼,通过导诊引导到后台排号,等待轮到该病人时导诊会引导该病人见医生。其间老年病人可以在图书馆大厅沙发上看书,听轻音,电视广播和一些健康教育节目,可适用于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如果你想做B超检查,和其他各种检查可在同一层楼。导诊台有一个专业的护士解答老人问题,发现有老年人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候诊厅,图书馆,一天2次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一站式”服务的工作内容

2.1 提供老年人“一站式”服务内容

2.1.1 挂号环节:在医院官网设有科室及科室专家详细介绍,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择专家并进行网上预约挂号。

2.1.2 门诊“一站式”服务项目:门诊导医服务、方便门诊、便民服务、预约服务。在全院内科系统唯一设立门诊护理岗位,对老年患者进行首诊护理评估,分诊,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对行动不便等特殊需求患者进行全程门诊陪同诊疗、检查、取药、办理住院等。为病人及时介绍疾病知识。病人进入老年病科门诊后,责任护士负担“一站式”服务的落实完善。责任护士热情迎接病人,为病人及家属介绍主诊医生、疾病相关知识。

2.1.3 病区“一站区”服务内容: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手续办理服务。提供聘用护工、寻租车辆、简单购物、非规定时间供餐。

2.1.4 检查环节:为老年患者进行所有检查的预约服务,并陪同患者检查。科室免费提供轮椅及平车,必要时携出诊箱陪同检查保障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

2.1.5 治疗环节: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需要,合理安排制定护理治疗时间表,护士床旁治疗无需患者到治疗室。

2.1.6 收费环节:床尾设置每日治疗卡,方便患者核对每日治疗项目及治疗情况。每日发放日住院清单。

2.1.7 餐饮环节:科室联系后勤保障人员每日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床旁订餐并按时送餐到病房。

2.1.8陪护环节:若患者有需求,科室联系后勤陪护站为患者提供专业人员陪护服务。

2.1.9 出院环节: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2.2 “一站式”服务的形式和宣教: 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病房设有中心供氧,电动床,沙发,冰箱,电视,浴室,独立卫生间,提供24小时热水、微波炉、针线包、老花镜等。病区张贴有就诊流程,收费明细,各种安全提示和温馨提示及中医养生保健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宣传栏。

2.3 推行精细化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2.3.1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并关注患者满意度 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进行总结,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2.3.2 绩效考核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相结合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对相关质控项目进行检查并结合绩效管理进行考扣。

2.3.3 投诉管理: 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意见渠道”、“医疗流程”、“服务态度”是。为了避免患者“投诉无门”现象,我院于今年初率先设立“患者诉求中心”,从“龙多四靠不下雨”受理投诉到“一站式”投诉接待医患关系办公室,变被动应对到主动接受管理投诉,由专业人员日常接待患者对医疗过程中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投诉,实现“零距离”的医患沟通。

2.3.4 患者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正确、准确,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提供相应护理措施。对高危患者实时监测,杜绝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

2.3.5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抓人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护理急救技能大练兵活动;重视新护士队伍建设。(2)抓创新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开展“品管圈”和“护理流程改造”工作;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创新暨评比活动。(3)抓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也努力提高护士科研意识,提供护士论文学习和发表的平台。

3 结果

本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1265份,收回1260份,满意1197份,一般43份,无所谓20份。

4 讨论

4.1 “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在理论上,对“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实质,可以是服务流程和内容的整合。 “一站式”服务可以更多的显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方便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4.2 信息技术管理为“一站式”的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发展: 我们的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扩大医疗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医务人员可以对门诊患者的全过程在视野范围内监测,以确保诊断及治疗过程安全,使医院人、物流、运营管理体现了全新的服务理念,显示出服务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消除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瓶颈部分,这样护士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提供服务,体现优质的护理服务。

4.3 “一站式”服务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实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实行“一站式”服务后,避免了因为服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自助式”服务的现象。优化患者的就诊过程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有效缓解门诊拥挤现象,使门诊资源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无论是在患者利益的需要,还是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都在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下,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英. 老年病科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新举措[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7(02): 156-157.

第4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门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行为礼仪;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第5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新思路

医院是现代社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医院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成为医院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而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能力直接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本文以ZJ人民医院为例,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做简要分析。

一、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内容及意义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必须要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对其中部分管理项目进行确定。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财务计划:根据医院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情况,对医院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使用情况进行规划,并监督相关部门按照计划使用资金;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能够有效进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第三,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涵盖医院资金流动的基本内容,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等;第四,财务管理:统计、记录、监督医院应收、应付账款的结算情况;第五,最终审核:对一段时间内(如月份、季度、年度等)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相关规定,再次完善财务计划。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医院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财管效果直接影响医院系统的生存发展。现代医院系统财管工作是通过预算计划、财务决策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所实现的,从而以此处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关系,是一种以保证医院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管理活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于实现医院持续发展这一生存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财管中,还可同时掌握医院系统的经营情况及盈利状态,并可以此分析出医院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助其实现平稳经营。

(三)财务管理与医院发展战略间的关系

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即为实现长远持续发展。落实在不同的医院发展阶段中,具体的战略目标也有所差别,虽然整体战略目标均为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但不同阶段的目标侧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如果医院处在发展壮大时期,那么战略目标应当侧重在门诊人数、出入院人数及工作完成率等指标上,力求不断提高以上指标,从而实现增收。若医院的发展规模基本成型,那么应当以侧重效率作为战略目标,具体包括床位使用率、用药比例、人均住院天数等周转率方面的指标。如果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那么其战略目标则侧重于中各类费用及整体中各个结构的指标情况。而每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都和财务管理存在密切关系,战略目标为财务管理提供方向,而财务管理能够帮助战略目标的高效达成,因此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不合理

医院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卫生单位,其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卫生服务;同时,部分医院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影响,未针对医院管理要求指定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导致医院在经营管理中难以实现管理风险最小化,影响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对医院而言,成本控制一直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其管理能力影响医院药物、基本设施、医护人员薪资等多种管理内容,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能准确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也能预判医学市场走向,为医院获得更多效益。但现阶段医院管理人员普遍未接受系统的经济学教育,难以正确分析当前医院管理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导致严重的资金管理问题出现。

(二)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导致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医院的服务性质决定的。笔者在上文分析中提到:医院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社会卫生服务,因此,医疗水平、护理能力是评价医院整体的基础,也是医院在医疗卫生行业间的核心竞争能力,医院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势必会将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领域,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观念的研究工作,由此可见,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之医院不具备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资金利用、成本核算不科学、新旧账目理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加重了医院财务管理负担,医院在管理中,只能将工作重点放在相关问题处理上,难以有效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三)药品收支管理运转方面问题较多

药品不但能够实现治病救人的医疗目标,还是医院开展收支活动的重要媒介,药品收支在医疗系统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大比例。因此如果医疗系统忽视了药品收支管理,那么势必会大大制约财务管理的开展实效。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就不太重视这一问题,例如药品进货渠道不规范,进货价格有出入,药品质量不过关,一旦因此类问题发生医疗事故,那么无疑会为医院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此外药品积压、过期等问题也都屡有发生,这些都为医院的资金周转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财务管理效果。

(四)医院财务预算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战略目标及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并根据预算编制开展经济活动,然后因执行力度较弱,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显得随意性较大,这也使得预算工作的意义得不到真正发挥,也就无法实现通过预算进行收支的合理管控,更无法达成资金节约等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措施

要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医院管理措施真实、有效。

(一)强化医院财务监督功能

医院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医院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管理失误,保证财务计划的有效性。预防是医院财务监督功能的基础,从医院的管理工作要求来看,预防应体现风险调控的具体措施,因此,强化医院财务监督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根据管理要求,对本地医疗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强化风险抵抗能力。市场对医院财务管理起重要作用,为预防风险,就必须要对当地医疗行业市场进行有效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可指派相关人员,以公园、单位、商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为调研地点,统计当地居民健康情况与就医取向,并根据上述资料预判医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患者数量,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二,根据医疗设备价格变动,合理选择医疗设备维修、检查、更新的时期,以求通过市场变动的“低谷期”,为医院带来更多效益,进一步提升财务风险抵抗能力。

(二)加强财务全面预算管理

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提高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的同时,积极改进相关管理方法,最终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在编制预算管理中,要结合上一季度与近二至三年的财务数据,对本年度的财务情况进行预算估计,并将预算结果归纳到预算编制工作中,经审核无误后,再将预算编制资料上交给上级管理部门。其次,在处理事项补助工作时,若发现医院非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补助需求,应确立具体的资金补助方案,并将立即制定财务报表,交予财务部门报备。最后,当相关项目出现严重的超支情况时,要在第一时间查找原因,记录超支的项目与实际资金数量,经财务主管人员审核、考察、确认之后,在通过医院账目平衡超支部分。

(三)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对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而言,其财务管理体制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从体制完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体制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通过适当拓展财务管理范围,保证相关财务管理内容能够精准覆盖具体财务流程。同时,也可根据财务实例,总结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得与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并及时更正其中的问题条例。第二,要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分工情况,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财务工作功能得到解决,进而减轻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要加大财务管理教育工作的投入,利用现代化网络设施,开展多层次的网络视频教育,保证财务工作人员能掌握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第三,更新财务管理观念。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由“管理型医院”向“经营型医院”转变,因此,财务管理观念也必须要进行相应转变,转变传统的单方面资金管理,实现经济核算、效益分析、资金计划分析的多方面统计,为医院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四)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其中,薪酬管理是医院绩效管理中的重点,因此,为保证医院管理基本内容不偏失,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中,首先应该根据医院薪酬管理内容,对薪酬结构进行优化,并将薪酬预算作为管理中的重点,以保证预算管理的作用能够清晰反映在管理过程中。其次,将薪酬调整作为管理的新方向。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医院员工的意见,再结合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透明薪资管理内容,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切实保护自身利益。最后,在薪酬管理中体现薪酬支付的新要求,在结合医院相关管理办法的前提下,选择多样化薪酬支付办法,保证薪酬支付能够满足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由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从措施的应用效果来看,上述措施具有可行性。总体而言,ZJ人民医院在进行医院财务管理中,可紧抓财务计划、财务制度管理等几方面内容,通过更新财务管理思想、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人员分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宏,陈学.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79-2345.

[2]潘焕喜.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1,(12):203-205.

[3]石金昌,张林.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世界),2014,(17):65-67.

[4]庄振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思路[J].经济论丛,2014,(4):215-216.

[5]赵志军.现代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策略探析[J].经济与管理,2013,(14):88-90.

第6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疗用水;卫生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用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检验、配药配液,以及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医疗用水种类繁多、要求复杂,其卫生质量与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传染病传播和职业危害等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医疗用水水处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日渐广泛,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卫生风险,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及管理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促进相应对策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用水卫生管理。

1医疗用水的定义和范围

目前已有规范性文件提及医疗用水概念,但对于医疗用水尚无明确定义和范围。一般认为,医疗用水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诊疗及相关操作的各类用水,包括临床科室诊疗操作用水、医技科室检验、制剂用水和医疗器具洗涤消毒用水,如血液透析用水、口腔诊疗用水、制剂室制药用水、分析检验用水和供应室医疗器具清洗、消毒用水等,其中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液等不属于医疗用水;医疗机构中非诊疗用途的日常用水,如生活用水、集中空调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洒扫/绿化用水等也不属于医疗用水。

2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和管理

医疗用水水源主要是市政供水,部分经二次供水设施储存后直接用于临床诊疗;部分通过水处理设备生成自制医疗用水,满足不同诊疗需要;另有部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采购商品包装水如无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等作为补充。各医疗机构、机构内部各科室和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流程的不同,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均存在差异,以下对各类医疗用水分别详述。

2.1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透析用水由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制备,主要包括透析浓缩液、透析液用水和透析器再处理用水。通过透析装置,患者每周可能接触超过300L水,比正常摄入量增加近30倍。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其卫生质量问题早已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透析用水微生物学污染与透析患者的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细菌内毒素还可引起热原反应;微量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可导致溶血和贫血等[1]。国内外曾多次发生因透析水水质不合格导致的重大透析事故,甚至导致个体或群体死亡事件[2]。湖南省疾控中心曾于2003—2011年期间收集128家医院的透析用水水样223份,检测理化指标合格率在90%以上,菌落总数、内毒素合格率则分别为70.3%和41.7%[3]。陈晓泓等[4]在2011—2012年期间定期检测上海36家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其中85.40%(3790/4438)样本内毒素含量<0.1EU/mL,10.86%(482/4438)在0.1~0.5EU/mL之间,有3.74%(166/4438)的内毒素含量>0.5EU/mL,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但仍有提高的余地。调查发现,在导致透析用水污染的因素中,供水体系的管理疏漏、相应监管机制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不符合要求、缺乏规范化控制体系;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无专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长期使用未及时更换组件、未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工程技术人员与透析医护人员工作衔接不畅;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或不规范;对水质超标应采取的处置措施不明确等[5-6]。我国对血液透析用水的卫生要求较为明确,主要参照卫生部印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简称《规程》)[7]以及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8],包括微生物、电解质和毒理等一系列指标。《规程》规定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细菌总数<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YY0572—2015规定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0.25EU/mL,比《规程》要求更高。各标准对血透用水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具体指标见表1。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目前在国内已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多数医疗机构将透析用水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期重点开展监测,水质卫生质量逐步提高,但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普遍存在,水质仍需提高。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对于透析用水中污染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17年开始实施的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与国际标准ISO13959:2014[10]接轨,内毒素限值由1EU/mL降至0.25EU/mL,并增加干预水平要求,建议为最大允许浓度的50%,即0.125EU/mL,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透析用水水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2口腔诊疗用水

口腔诊疗用水主要指口腔外科操作手机冷却用水和诊疗冲洗用水,其中诊疗冲洗用水包括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和非外科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如超声洁牙设备用水、漱口水等,主要经牙科综合治疗机水路,通过手机和三用枪接触患者。我国口腔诊疗服务需求量巨大[11],但对口腔诊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关注较晚,首次报道见于2002年[12]。口腔诊疗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3]的要求,江宁等[14]检测187家医疗机构6168件口腔诊疗用水样品,仅62.89%的样品细菌总数符合上述标准(≤100CFU/mL),水源水、管道水、漱口水、冲洗水和手机出口水的合格率分别为84.21%、83.42%、67.24%、65.75%和52.97%,储水罐水合格率为57.05%,并均有多种致病菌检出,可见口腔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导致口腔诊疗用水污染的原因众多,目前较为认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①对水源和水处理工艺无要求,储水箱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原水污染或选用的水处理装置未能达到净化效果并造成二次污染;②患者体液经手机和三用枪等诊疗器械回吸导致水路和储水箱被微生物污染;③口腔诊疗台供水水路弯曲且直径微小的结构特殊性使管道污染后细菌繁殖形成生物膜,管道难以彻底清洗消毒等[15]。这一现状与目前口腔诊疗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的缺失有关。且目前在口腔诊疗时无法将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病原微生物经水路引起交叉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有研究显示患者甚至医生可因接触污染的口腔诊疗用水或气溶胶从而引起感染[16],口腔诊疗史也是造成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17]。国内对手机、三用枪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已有要求和具体措施[18],并将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和超声洁牙设备等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但未包括附带的口腔诊疗用水处理装置,对口腔诊疗用水尚未出台相应的卫生标准或者规范,业内大多参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国外标准(表2)。选择合适的限值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还要考虑国内水处理设备、牙科诊疗器械的现况。目前由于缺乏监管标准和常规监测机制,医疗机构主观感控意识不强,且口腔诊疗目前存在社区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分散式口腔诊所给水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及卫生要求,并对口腔诊疗用水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医用器械、设备洗涤用水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内镜室和部分临床科室需要使用洗涤用水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按消毒前清洗步骤,洗涤用水分为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用水。按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2](该规范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国际标准:美国ANSI/AAMIST79医疗护理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和无菌保证综合指南)要求,前三者多为流动水,终末漂洗采用电导率≤15μS/cm(25℃)的水。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器具在消毒灭菌完成后,还需再使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具有结构日趋复杂、精密度高、材质多样的特点,增加了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很多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镜室的清洗设备和手段落后[23],未安装水处理装置,洗涤用水水质污染问题未引起重视,业内少有报道。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洗涤用水尤其是纯化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田春梅等[24]对一家消毒供应中心的原水、初次漂洗水和终末漂洗水采样,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初次漂洗用的纯化水合格率为66.67%,终末漂洗用的自来水合格率为50%,质量不容乐观。洗涤用水与器械的清洗效果密切相关[25],水质未达到软水要求可导致器械和清洗消毒机内部管腔结垢,影响器械寿命,并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增加感染风险,亟需引起重视。目前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26]要求,医疗器械清洗用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终末漂洗用水电导率≤15μS/cm(25℃),但对软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均未提出要求;WS310.1—2016新提出了应配有水处理设备,但对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评估、安装和产水量等亦无明确要求,给管理实践带来难度。此外,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已造成部分无手术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功能萎缩、设施老化、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但仍有少量复用器械需洗消处理。增加水处理设备和洗消设备虽可满足相关要求,但将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并探索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2.4气道湿化用水

气道湿化是国内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措施,湿化用水主要用于中心供氧系统、氧气瓶、雾化器、呼吸机和新生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湿化用水和备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现象普遍,污染率可达57%和46%[27],并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致病菌;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8]。目前国内的湿化用水选择无统一要求,临床上多使用制备的蒸馏水、冷开水或自来水;对备用水的保存时限未做规定,部分医疗机构使用包装灭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或一次性氧气湿化瓶自带湿化液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水质检验和评价标准亦未明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9]中要求湿化液应为无菌水,但无明确水质指标要求;临床实践中评价标准多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要求≤100CFU/mL)或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0]中接触黏膜的医疗器材要求(≤20CFU/mL),这些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探讨;日常监测内容和频率尚不明确。气道湿化过程中,在潮湿温暖的使用环境下连续使用极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且氧疗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开展有效管理以提高水质。

2.5制剂用水

部分医疗机构设有制剂室,根据制剂规程选用工艺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31],有部分医疗机构直接采购灭菌注射用水作为补充。饮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目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2]要求,灭菌注射用水则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产量小,且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医药工业发展,上市药品品种不断扩充和丰富,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诊疗需要。因此,考虑到研发资金和管理成本,除部分儿科、皮肤科制剂、杀菌剂及中药制剂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不再自行生产制剂,但制剂用水的管理仍需视医疗机构制剂工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2.6其他医疗用水

除上述医疗用水外,医疗用水还包括手卫生用水、新生儿沐浴用水、急性中毒洗胃用水、外科术前备皮用水、手术冲洗用水等,一般为市政供水或二次供水经管网输送至各科室,经加热或过滤处理后使用。医院供水网络复杂、盲端多,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调查显示医院供水系统存在军团菌、快速生长分支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定植[33],应对水源性感染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有效监管。

3医疗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