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优秀课例范文

初中历史优秀课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优秀课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优秀课例

第1篇:初中历史优秀课例范文

【关键词】专题研究 实施过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8

新课程的改革必然要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读中记”――学生听老师讲授,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记忆,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

一、研修背景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在“听中学”和“读中记”――学生听老师的讲授,在听的过程中学,然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识记。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老师中心”的观念。教师以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只让学生在“听中学”“读中记”;学生以单纯记忆知识点为根本目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其结果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却变成了机械的知识灌输。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就会不断增长。再加之,初中历史课在人们心中早就是豆芽菜一盘,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如果教师采用的又是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部分学生把历史课列为“没有意思的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交流――互动”,让老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入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乐学,让他们不但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二、专题研究的目的预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务实、主动、绽放个性”的教学课堂。2.建立“敢想、敢说、敢试”的教研氛围。 3.通过“课例”这个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政史地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市级政治骨干教师两名,县级历史骨干教师一名,还有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组成一个智囊团,在集体备课中,以“说课”为先导,以“主题课堂”为阵地,以“课后反思”为转折点,锤炼出优质课、示范课,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即时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全组教师的个体学习,上课摸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上课,使之真正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

四、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

召开政史地学科老师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本学期实施并开展课例式校本专题教研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这一校本教研阶段,通过上网,听讲座,培训等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特别是校本教研与专题相结合时,校本研究常常会限于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我们的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结合。我校在本次课例式校本教研中,要积极学习,邀请优秀教师来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发展。

2.提供课例,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在这个环节里,将课例的文本,包括实施课例式校本专题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参与教研的教师,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老师们一些时间,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各自撰写相应的说课稿、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记录。

2.说课训练。说课是包含诸多要素的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两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研究系统,是介于备课上课之间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说出“怎样教”,更要求教师能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样就活化了备课,变静态的个体备课到动态的相互说课,由静到动,就使教师的备课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说好课是上好课的保证,于是我们组决定把说课作为打造磨炼优质课的第一站。

3.课堂跟踪。在两位教师的努力与大家的协同合作下,我们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上课。本次活动意欲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课堂,活动时间为半天,邀请本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参加。

4.讨论课例。在课堂交流后,组织政史地组的老师讨论课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课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分析思考课例中教师的行为和对策的合理性,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相当重要。

5.思维碰撞。教研组的老师们撰写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观摩了我校两位老师的课例,老师们的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甚至是纠误,寻找自己和主讲老师的差距,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目标抓在实处的问题写下来,文章包括:分析研讨问题――反思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第一个反思)。

6.反思提高。老师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进行调整,寻找设计和现实的差距,进行第二次反思。反思、总结是认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解决了没有,哪种设计是正确的、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教师通过课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7.资料收集、整理。根据教研组的讨论与两位教师内化的情况,把教学过程整理成文并写上反思,其中包括:初稿、修改稿、定稿、课后反思,装订成册。

五、反思与展望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们还发现课例式教研的优势在于:1.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专题为中心,围绕专题进行研讨。2.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第2篇:初中历史优秀课例范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评价 激励

事实证明,数学课堂评价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对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正确的课堂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解惑和引导点拨的作用。其中激励最为关键,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一直未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导致课堂评价的方法及表达方式比较单一,评价多为“答对了”、“答错了”等单调直接的方式方法,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往往被忽视了。

一节又一节的名师课例告诉我们:数学课堂评价贵在激励。在数学课堂上,采用激励方式教学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在严谨科学的数学课堂上,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激励宜以感情真挚为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是可以感染的,教师的情感更容易感染学生。新课标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了“学生需要夸奖”、“教育应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等教育理念,开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评价大多是“对”或者“回答正确”等简单的表扬话语。久而久之,这种单调的表扬方式让学生感到形式化,缺乏真挚的感情,因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渴望。

真诚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和表扬学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充满感情的语言,甚至加上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被认同和尊重,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解方程x+3x=0,甲同学用公式法解;乙同学用因式分解法解。评讲时,我不仅对两个同学的答案都给予了肯定,更注意给他们以个性化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对甲同学说:“不错,用公式法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对乙同学说:“做得很好,选用的方法很巧妙,因式分解法易得出答案,既简单又不易出错!”让全体同学鼓掌鼓励两名同学,让大家知道学习需要积极思考,同时了解到选择因式分解法解题更加便捷。

二、激励宜凸显分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由此可见,在适当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尽管数学是一门严谨认真的科学,它的评价讲究客观性,一些教师也只重视表扬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但是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优等生少,中层和下层学生占的比例大,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得出正确答案。无论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还是测验后或课后作业习题的讲评中,尽管教学评价都应该采用公平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但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标准评价。

应该采取怎样的分层评价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平时的表现,帮助学生拟定要达到的目标,引导他自己跟自己比。然后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学生只要作出了努力,并且与以前的表现相比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进步的表现不仅是学习成绩上的进步,而且包括学习态度上的改变。例如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合作探究,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对于优秀的学生,能保持成绩又能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的,也应该适当表扬,同时鼓励他多看有关的课外书,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使优等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和重视;对中等的学生,则评价他学会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多给予肯定、表扬,指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对学困生,热情地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体谅他的不足,在课堂上能回答出简单的问题就加以肯定、鼓励。让他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地关心每个同学,而不是只关注优秀的学生。

例如,在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时,(1)半径为R的O中,周长C= ,圆的面积S= .(2)半径是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S= , .(3)如图:半径为5cm,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AB长为 ,扇形OAB的面积为 .(4)O的半径为5cm,弦AB的长为8cm,OCAB,垂足为点D,则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D为 ;弓形AB的高为 .(5)如图,O的半径为6cm,∠AOB=120°,求:弓形AB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

此题分层评价的目标是:学困生要求掌握(1)、(2)点;基础稍好的学生要求掌握(1)―(3)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求掌握(1)―(4)点;优等生要求掌握(1)―(5)点。

通过分层评价,学生能在各自原本的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激励宜评价方式多样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极大的权威,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很少有发言权。但是教学效果告诉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是“讲”课,而应该教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意识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提高教学成效,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这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师评价

作为教学评价中主要的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导向的作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抓住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尤其重要,因为起着导向作用的教师评价能够帮助、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思考结果时,也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给予“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而应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两点在对角线BD上,且BE=DF,连接AE,EC,CF,FA.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本题的证法有很多种,目的是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通过这道题,学生能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知识,从而判定平行四边形。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情况,学生每做对一种方法得20分,比谁得分高。指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散思考,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师生共同评价

除了直接作出评价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评价,提出评价的方向或标准,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是否达到标准,共同得出评价结果以激励学生。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道练习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标准,让学生根据这些标准对照习题解答过程,找出其中差异进行修正,从而自主获得知识,明确地评价出自己处在怎样的水平状态,为完善学习做铺垫。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侧重评价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而教师侧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等。

(3)小组评价

除了直接给出评价或与学生共同评价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评价。在小组评价时,教师给出评价的主要标准,并让各小组提出他们认为应该加入的评价点,与学生讨论后得出最终的评价标准,然后让各小组内部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完成后,教师再对其结果给出意见,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以及应如何改进。

通过参与评价活动,学生能够在小组评价中熟悉评价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评价的流程。教会学生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表现,遇到不足之处时也能作出相应的改进,可见小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评,不断取得进步。

(4)自我评价

除了以上几种有教师参与的评价方式外,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时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不能给予过于具体的标准,只宜给予导向性标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着重“自己与自己比”。根据这段时间的表现与之前相比较,评估自己是否取得进步,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制定改进的措施。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教师需要收集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并作出相应的评判,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尤其是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大大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上的进步,自主地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

在新课标下,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中心开始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长。其中,教学评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课堂评价贵在激励。分层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学生,有利于加强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展现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另一面。

参考文献:

[1]陈晓姝.课堂教学及时评价“四化”[N].语文学习报,201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