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机械原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原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原理问题

第1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园林机械设备;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1 园林机械设备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1.1 割草机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园林的机械设备包括很多种,例如,修边机、梳草机、割草机、吸叶机等等,在这些园林机械设备中,割草机是最常用的机械设备,在对割草机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总会由于客观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割草机经常出现一些故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

1.1.1 刀片迟钝。在采用割草机进行割草时,如果发现草坪在修剪之后,整个状况看起来显得凌乱不堪,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就是属于刀片钝的原因了,而刀片钝,对草坪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使得草叶被撕开从而受到更大的创伤,此时,病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钝刀剪完草之后,草坪会变成白灰色,几天之后就会变成焦黄色,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死掉。因此,对割草机的刀要10天左右磨1次,而滚刀刀刃可以2、3个月磨1次,当然,如果草叶比较坚韧,则磨刀周期就要相对缩短。

1.1.2 发动机不易起动。发动机起动困难,多与汽、油、电相关。要寻找问题的原因,就要从这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考虑是不是火花塞的火花放电效果不够理想,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要对火花塞的空隙进行调整,或者换上新的火花塞;其次,要考虑是不是磁电机引起的点火不正确,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要对发动机进行重新调整;最后,要考虑是不是由于使用不合规格的汽油,或者是汽油不够纯净等引起发动机发动困难等方面的原因,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那么,要对汽油进行更换。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是不是由于空气的滤清器发生堵塞,所引起的进气困难,如果是这样的话,要对空气滤清器进行清洗。

1.1.3 割草机出现抖动。在工作过程中,割草机如果发生强烈抖动,要考虑以下几种原因,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割草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是打到树根、石头等异物,使得刀片发生弯曲、甚至发生变形,最终引起抖动现象;其次,磨完刀之后,刀片很容易发生头重脚轻的现象,此时,也很容易引起抖动,因此,在磨刀时,要把刀片磨成左右两边处于水平状态,才能够避免抖动的发生;最后,如果是使用甩刀型刀盘的割草机,如果2个刀片的重量不同,或者是其中一片的甩刀卡在了刀盘上,也会引起割草机发生抖动现象,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就要对刀片进行及时的更换。同时,如果割草机发生剧烈抖动,还要考虑以下几种原因:①是不是曲轴由于出现撞击现象而导致弯曲;②是不是刀片变弯或者遭受磨损;③是不是由于螺丝钉发生了松动;④是不是发动机的底座出现了损坏等。

1.2 其它机械设备常见问题及原因

①发动机冒黑烟,主要原因是汽油不纯、机油过多、化油器异常等;②发动机发动功率不足,主要原因是风门没开、油门线不管用、排气管堵塞;③发动机启动反弹,主要原因是机油过多、气门间隙不对等;④汽油机水泵不出水,原因是水封老化、内部叶轮损坏、泵壳破裂等;⑤发动机不能熄火,原因是熄火开关损坏、点火线圈线路出现问题等;⑥打药机压力不足,原因是内部密封圈老化、阀门组损坏等。针对以上机械设备所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对策,化解所出现的问题,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2 加强对园林机械设备的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园林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可以实行制度化的管理,从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并且建立奖罚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对园林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执行,使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建立、健全,并且使其得到严格执行。其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机械设备。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可以结合各个生产的特点,对园林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使机械设备能够发挥出其特有的技术性能。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向前发展,城市绿化的品种、数量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机械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机械设备能够跟上计划任务的要求。园林的机械设备在进行改造之后,如果适应性高,针对性强,那么,不仅可以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使投资得到很大节约,不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同样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存在的可能性,在允许的条件范围内,要积极提倡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园林机械设备能够为园林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到位的服务。

3 结 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使园林工程得到顺利发展,其机械设备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分析园林机械设备经常出现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且寻找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把机械设备常见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使园林的机械设备能够为园林工程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蕴辉.浅谈我国园林机械应用与发展[J].民营科技,2009(8)

第2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医院计量管理 问题 措施

我国近年来颁布了《计量实施细则》和《计量法》等关于计量工作的相关法律,并通过法律文献划定了计量器具的鉴定区域,并确立了在医疗卫生部门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医学部门也重点强调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强制性的提高医学器械质量,使计量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大大降低了因计量失误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医学行业,计量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医学指标成为评审医院等级的标准。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在医学工作中至关重要。

1 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具有领先的医疗器械已成为一个医院生产与壮大的关键。它不仅仅代表了一所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经济水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号召力。但是这一系统的过程的完成都要建立在精准的数据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计量管理的任务迫在眉睫。同时,为了有效保证医学仪器测量数据的精确性,计量工作是关键。高端的医学器械在医学界的普及、实施运用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实现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医院在治救患者的时候,为了避免因医疗器械在数据测量中出现失误而给患者家庭造成影响和伤害,使家属放心安全就医,医院有必要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加强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计量管理素质。

2 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计量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它不仅与临床科室息息相关,也涉及到了医院的医疗器械部门,与相关的质量监督检测部门也密不可分。所以,计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不应该被忽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全面解决。

2.1 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计量管理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的医学工作中,因为临床科室的工作任务量大,形式紧急,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者的病情病因,诊治和治疗等方面上。在医疗仪器的计量管理工作方面,工作人员往往比较轻视,无视医疗仪器的计量管理工作。当面临一年一度的计量时,他们几乎不会认真配合。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的医疗仪器都在正常运作中,几乎没有仪器故障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此方面工作人员因工作态度松懒而忽视了对仪器的检测,使仪器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修正,增加了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

2.2 医学计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测量设备维护人员通常也同时担负着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且在医院里相关的管理系统通常仅有计量管理系统,医院的计量管理组织结构、政策目标、医院各部门在计量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划分具有模棱两可的特点。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正因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与责任划分不具有明确性,使得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性。除此之外,由于医院忽视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计量管理人员计量管理缺少与计量管理相关的培训学习机会,使工作人员的计量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常见的医疗设备的测量方法非常陌生,计量工作的进行效率不言而喻。

2.3 进行计量检定的医疗设备范围有限

截止到当前,医院全面对心电图机、 X光机、B超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体重秤和其他医疗设备实行一年一度的计量测试,例如一系列涉及到病人的人身安全和医学质量的治疗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除颤仪,血管机,麻醉机,生化分析仪等仪器,尚未纳入固定计量检测区域内,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策划出相关的检测准则,强制性的检查这些设备的安全性。

3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3.1 完善计量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科学管理

为了保证医疗计量设备的精确度,把好购买时关键,第一有必要充分论证后再购买,懂得“货比三家”,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达到国家法律要求的计量要求。第二要严管入库关,在计量设施入库之前,要对说明书、合同、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并且要对产品进行计量检测、入库。第三,要对计量设备定期检定,让专业计量管理人员协助计量部门做定期的安全检测,做到不超期、不漏检,使设备安全可靠的进行运作。

3.2 重视培养医学计量员,提高计量技术水平

加大力度提高计量的技术水平,全面支持医院开展计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医学计量管理成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感,能熟练指出了各种医疗设备的性能指标、运作原理、各种计量和测试技术以及基本的计量检测流程,为医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最优质的态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由院长、医务处、器械设备科、各个科室选出主要代表负责人,设立医院的计量管理组织委员会。

3.3 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保证体系

计量体系的建立对调动工作人员积极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领导重视和支持,资源实现不了最优的配置,难以将计量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想要建立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体系更是难于上青天。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健全的体系,没有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支持和参加,想要实施继续也是寸步难行。所以,计量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体系的要做到文件要编写仔细,具备完善的组织结构,定时培训计量管理知识,规划出严谨的操作流程,拥有全套的医疗计量设施,控制环境的污染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研究。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体系,才能为未来的医学之路奠定基础。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被日益重视,为了使医院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计量管理。面对重重阻挠,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计量管理工作,才能在医学的未来道路上披荆斩棘,跨向医学之巅。

参考文献:

[1]袁淑华.计量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保证作用叨.中国计量2004(11).

第3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实现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明确规定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特制订本文件。

1.2本文件规定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级人员。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__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__)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ISO9001:20__)

Q/SHYG01.01Z-20__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GB/T19000-20__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规定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及其相互关系,并授予相应的权限,对各级人员落实质量责任制的情况进行奖罚。

4.2行政部负责质量责任制的归口管理,负责按照总经理的决定,制定《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规定本公司主要授权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对各级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3各级人员负责本文规定的质量责任的落实,并对本部门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质量责任制的制定和实施

5.1.1总经理应规定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行政部应根据总经理的要求,编制本公司的质量责任制(即本文件),经总经理审批后。

5.1.2总经理和公司管理者应通过文件、贯彻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确保公司内部职责和权限的沟通。

5.1.3各级人员应通过学习贯彻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及质量管理规定等文件,落实质量责任制,了解自身的职责、权限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能,以及相互关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应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相一致。

5.1.4各部门负责人应监督检查本部门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本部门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

5.1.5行政部应监督检查本公司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对各级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依据考核情况对有关人员实施奖罚。

5.2各级人员通用职责和权限

5.2.1通用职责

a)全体员工应准确理解本公司质量方针,并自觉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质量方针。根据质量目标分解情况,制定实施措施,在工作中为实现质量目标而作出贡献;

b)各级人员应认真落实质量职能,明确自身的质量职责、权限,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必要的沟通

c)各级人员应努力完成本人/本部门承担的质量工作,实现本部门承担的质量目标;

d)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公司的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及其他质量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e)各级人员应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积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减少质量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f)各级人员应做好本身的工作质量,并不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对因本身的工作不力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

5.2.2通用权限

a)全体员工均有权对违反本公司质量方针、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影响产品质量、损害本公司声誉的现象和行为加以制止和纠正;

b)全体员工均有权对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工作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5.3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5.3.1总经理

a)负责按GB/T19001-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以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对本公司的产品质量负责;

c)负责规定本公司质量方针,并在组织内贯彻质量方针;

d)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

e)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确保实现质量目标;

f)规定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g)指定一名公司级管理者作为本公司管理者代表,履行本手册第5.5.5条款规定的职责;

h)在本公司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负责开展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j)负责确定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源要求并提供充分的资源;

5.3.2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指定由总工程师担任本公司的管理者代表,作为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全权代表。管理者代表在履行总工程师职责的同时,还应履行以下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GB/T19001-ISO9001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各过程;

b)向本公司管理层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运行情况,提出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改进的需求;

c)在公司内组织实施质量培训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确保提高全体员工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就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络工作。

5.3.3财务副总经理

a)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在总经理决策后,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资金等资源;

b)根据需要参加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活动。

c)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d)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5.3.4行政部部长

a)负责组织

人力资源的管理,组织开展培训及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需求;b)根据需要参加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活动。

c)在总经理的指导下,规定公司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开展相关的内部沟通活动;

d)负责定期统计公司、各部门、各层次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的数据,并对各部门实现质量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

e)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f)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根据需要开展培训及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5.3.5销售公司经理

a)在总经理的指导下,落实本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b)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

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c)负责组织实施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确保满足标准对文件的要求;

d)负责组织实施产品实现的策划,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制定过程控制措施,编制质量计划;

e)负责组织实施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控制,组织开展市场调查,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进行评审,组织建立与顾客的沟通渠道并与顾客进行沟通;

f)负责组织实施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g)负责组织识别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特殊过程,组织实施对特殊过程的确认和需要时的再确认;

h)负责组织实施顾客财产的控制,确保对顾客财产进行识别、验证,保护顾客财产不受损失;

i)负责组织确定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策划、提供并实施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j)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策划和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内部审核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k)负责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收集有关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监视和测量;

l)负责组织确定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组织实施对采购/外包过程产品和生产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m)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n)负责组织数据分析,确定、收集和分析能够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为持续改进寻找机会;

o)组织实施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活动

5.3.6产品开发部部长

a)在销售公司经理的指导下,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b)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c)负责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控制,开展市场调查,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进行评审,建立与顾客的沟通渠道并与顾客进行沟通;

d)负责组织实施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3.7质量部部长

a)在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

b)在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组织建立公司和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并参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c)负责落实本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d)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

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e)负责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确保满足标准对文件的要求;

f)负责编制产品质量计划;

g)负责确定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策划、提供并实施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h)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开展内部审核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负责确定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实施对采购/外包过程产品和生产过程产

品的监视和测量;

i)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实施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j)负责数据分析,确定、收集和分析能够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为持续改进寻找机会;

k)负责组织实施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活动。

5.3.8技术部部长

a)在生产副总经理的指导下,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b)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c)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制定过程控制措施。

d)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确保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e)负责识别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特殊过程,组织实施对特殊过程的确认和需要时的再确认

5.3.11设备部部长

a)在生产副总经理的指导下,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b)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c)负责基础设施的管理,负责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提供合适的设施和设备,并组织对其进行维护;

5.3.12采购部部长

a)在生产副总经理的指导下,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开展相关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负责;

b)在本部门内贯彻落实本公司质量方针,建立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以实现质量目标;

c)负责对采购/外包过程的控制,确保采购的产品/外包的过程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5.3.13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a)在主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设计和开发等活动,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要求;

b)在工作中采用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高本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c)针对工作中和产品上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的再发生和潜在不合格的出现,提高效率。

5.3.14各生产过程操作人员

a)负责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确保操作质量,对产品进行自检、互检,确保过程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b)按布置的生产进度进行生产,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做好必要的质量记录;

c)遵守本公司

规章制度,按规定使用和维护生产过程所需的设备/工具/工装、保持生产现场环境、执行安全生产规程;d)有权拒收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错误的指令。

5.3.15仓库保管人员

a)负责按仓库保管规定接收经过检验和试验或验证合格的产品,办理入库手续,对保管的产品建立保管台账;

b)按贮存产品的质量要求控制产品的贮存环境和库房条件,产品摆放整齐,账物一致。做好保管产品的防护工作,并定期检查贮存产品的质量状况,防止产品的损坏和变质;

c)按仓库保管规定发放保管的产品,办理出库手续,做到产品的“先进先出”;

d)有权拒收不合格的产品,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错误的指令;

5.3.16检验和试验人员

a)负责按检验规范实施采购/外包过程产品的进货检验和试验、生产过程检验和试验、产品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

b)按规定实施检验和试验记录,出具检验和试验报告,对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c)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报告,有权制止不合格产品的使用、转序、装配和出厂或交付;

d)对通过检验和试验并经过验证合格的产品出具检验合格证。

5.3.17内部质量审核员

a)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求,编制审核计划,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b)审核中应对被审核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开出不合格报告,对被审核部门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

c)对审核过程进行记录,将审核结果向被审核部门和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报告。

6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6.1质量责任制考核记录

6.2工作联系单

第4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和谐理念 教育问题 解决对策

大学生和谐理念培育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当前和谐理念教育下出现一些突出矛盾,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解决问题,为构建和谐理念做准备。

一、大学生和谐理念教育问题状况

从本质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单纯地针对各社会阶级的矛盾和利益的调整政策及问题解决对策,关系到我国现性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思想的变革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以何种理念和认知方式做事,较大层面上反映了和谐理念的品质,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以开展大学生和谐思想教育,对大学生整体、群体意识的提升及高度社会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教育本身存在一些矛盾,不和谐的情况时有产生。目前,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下述几种情况。

(一)分析和谐理念实施内容

和谐理念教育内容与时代、现性社会的要求欠和谐。和谐理念教育是政治教育理念的一种,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符合时代特征,最接近学生,同时和现代社会相切合,如果落后时代,则将不符合现性社会需求,不能使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自身陷入的困境做出理念思考和解决,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然而,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这方面多有不足。不仅受限于内容广度,此外,在内容阐释上缺少多样的有机形象空间,是常见事实,对大学生和谐理念教育,青年亚文化是不容回避的话题。一些研究者认为,青年亚文化是一些青年面临的社会结构矛盾,涵盖青年社会化进程中对自身压抑的表现,若欠缺正当的处理,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对人类文明成果如何看待,也是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再者,民主教育,在当前大学生看来,民主教育为学生幸福奠定了基础。民主教育不仅要德行养成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创新世界的能力。民族教育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精神,而此精神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益。民族教育是和谐理念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应重视。再如,诚信及法律尊严问题等都是和谐理念教育的有机组成体,必须切实受重视。

(二)分析和谐理念教育实施主体

在大学生不和谐理念教育进程中,师生之间均有主体资格。虽然教育工作者占据教育主导地位,然而,主导地位的判断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状况。不可忽视,在一些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不关心,对工作的松懈,等等,无形中削弱了教育者的正当性及影响力[1]。一旦教育工作者缺失权利影响力,将不能担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教育不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分析和谐理念教育实施方法

当前,大学生有成熟的思想、对立的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然而,我们采用的教育方法未认识到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点,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简单幼稚化。在这种倾向中,灌输成了重要方式之一,传统说教方式尚待完善。美国杜威指出,灌输式的价值观趋向不仅背离了理想,而且和道德格格不入。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解片面而有失客观性,这使我们认识到灌输式教育的产生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局限性,以怎样的程度弱化影响力,无论以何种方式审视,都不能彻底消除教育发挥的正面作用,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相互交叉,融入的内在特性尚待开发,对和谐理念教育不重视,始终无法迎来和谐理念教育的新格局。其实,审视科学文化发展史,科学文化知识自产生便和人的思想启蒙及方法有很大关系,和人思想政治观念的产生、构建及发展关系紧密。所以,从实质意义上考究,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通融、各有对方,即思想政治教育将科学文化教育囊括其中,科学文化教育根据各自不同特性,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我们应注意到,现代科技的涌入让大学生获得了乐于见到的及时有效的新鲜事物。大学生接受的是多媒体校园网络及微博等通信工具,于和谐理念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教育贴近时代追求、快速美好的心理需求,达到良好的和谐理念教育效果。由于上述层面的“不和谐”,使得和谐理念教育动机和效果无法更好地统一。上述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基于此,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二、和谐理念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构建和谐理念教育的引导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指引学生符合社会规范,满足个体需要,统一二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及心理需求,找寻二者的结合点,构建交流的和谐教育引导机制。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各环节,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占主导地位,再次理论有效结合实践。以何种角度审视结合,均合理。因为和谐理念教育以学生主体道德为前提条件,只有深入实践生活才能让大学生获得真实感,实现自我召唤。和谐教育理念于实践结合中,理论力量转化成实践动力,变成大学生社会创造的内部动力。

(二)明确谐理念教育的协调发展起点

大学生协调发展有下述几种情况:首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对大学生的培养,科学知识的传统很重要,人才培养是科学知识的传授,透过现象,找寻本质,掌握并形成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和素质。所以,结合专业特征,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清晰的要求,传授科学知识于大学生,不仅是自然、人文科学的传授,而且是两种学科的协调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是在通识课程的安排下,于课程体制中明确、实现目标。其次是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力于个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大学生个人看来,良好的观察力及集中的注意力,有助于准确及时地发现新问题及新情况,优秀的才能合理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坚忍不拔的毅力能克服各种挫折,实现既定目标。

(三)优化教育工作者队伍

教育不仅是知识间的相互熏陶,而且是人格间的相互影响。和谐教育获得实效,教育工作者本身直观重要。创造前提条件,做足工夫,于实现中建立完善的投身实践的和谐理念教育工作者队伍,不仅满足常规职业特征,而且应具有下述特征:第一,充满爱,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爱温暖他人,还要将爱更好地表达出来;第二,语言和行为的一致性。言行不一,影响效果就差。和谐理念教育应付诸实践,从而达到新境界。第三,良好的水平不可缺少。以整体世界观的角度阐述社会,于矛盾中激发人体力量,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一些专家认为,当今大学生面临挑战,对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多元文化及多媒体技术的冲击等都是一些新课题[2]。教育工作者队伍引导学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选择。此外,水平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民族意识。以多元文化的心胸及包容的意识,为大学生深入广泛的思考提供可行性空间,基于平等,和大学生一同辨析探究,找寻通向真理的光明。

和谐理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理想社会的根本,结合时代需求及当前大学生实际,推进和谐理念教育工作开展,保障和谐社会构建健康平稳地运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摸索,于和谐理念教育进程中和大学生成长进步[3]。

参考文献:

[1]苏宝利,牛玉岫,徐淑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高教探索,2009(1):85-89.

第5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构尺度综合;机构仿真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及深化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所选用的设计题目以往多为针对不同类型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机构的类型机构及尺寸由教师指定,一般为平面六杆机构。班级各学生所需分析的机构类型或机构的尺寸不同。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机械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此大环境下,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将以分析为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变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3,4]——型综合——尺度综合——运动动力分析”的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势在必行。

二、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组首次在大三詹天佑班及车辆专业部分学生中试点,进行了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组在充分调研查阅的基础上,选用文献[5]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并自编了与之配套的任务书等教学资料。

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使其对于机械的组成结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建立较完整的概念;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培养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其任务为: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与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2.设计题目。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选择了“圆盘型自动包本机进本系统”、“水稻插秧机”等六种机械系统作为设计与分析的对象。各个机械系统由多个能够完成具体工作的机构组成,其各组成机构必须动作协调,方能实现预期要求的功能。教师根据各机械系统所包含的具体工作机构的数目,将学生分为2~4人一组,每位学生在完成所要求的整体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前提下,还须独立完成该机械系统中的指定工作机构的型综合、尺度综合及其运动分析(动力分析部分为选作)。因此,任意一名学生的工作均需各自完成,不可能“拷贝”他人成果。

3.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完成:①全组讨论及提出两个以上系统设计方案;②经比较、选优,确定系统最终方案;③每个学生设计分析总体系统中的一个机构;④每个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机构运用解析法完成机构运动分析;运用解析法选作机构受力分析;⑤每个学生运用软件选作机构的仿真与验证;⑥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方法的改革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前期工作。《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为期两周,为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我们提前一周半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授课。许多学生听课后即开始查阅资料,重温课程设计中所用到的相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讨论方案,主动找老师答疑等,教师也插空到班级辅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2.集思广益,确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各组学生拟定出两个以上机械系统运动设计方案。所有参加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六十多名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优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具体做法为: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主讲,其他学生补充,借助PPT介绍本组初定的几种设计方案,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及筛选原因,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及建议。通过讨论,学生对许多概念、基本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巩固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各组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开阔了思路,对本组原有的设计方案又有了许多新的设想。

3.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机构设计。由于所承担的任务不同,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总体系统中一个机构的设计,难度较大。指导教师与实验室老师一道,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机构模型,演示各类机构动画,讲解各类机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一一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自己设计的机构进行仿真与验证。

4.综合运用知识,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教师对运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对运用solidworks软件和ADAMS软件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方法及常见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辅导,使得学生在求解机构的运动过程中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5.在课程设计的各环节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程设计整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查阅文献、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克服困难、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在对每位学生单独进行答辩的过程中加以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较为理想。许多学生感慨,这次课设虽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收获了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开展“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收效明显: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掌握了工科学生应具备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促进了师资的培养,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队伍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进,万朝燕,杜立杰.机械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孟宪源,姜琪.机构构型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6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一、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原理课程涉及到机构学、机器动力学、机构设计等,对学生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且机械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涉及内容广泛等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困难,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困扰。

在传统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会直接将机械原理课程的问题、内容及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反复应用和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记住课程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无法明白结论的缘由以及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公式从何而来,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所学内容时,只懂得生搬硬套,不知道结论和公式的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热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如今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不符。如今我国主张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原理教师需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机械原理课程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教育途径

(一)研究教学法

机械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时,不仅需要注重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注重掌握学习过程,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让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新颖性,确保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进行机构组成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机构组成原理,让学生明确基本结构加若干个基本杆组可以组成任何平面机构。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张机械机构的结构图,并让学生通过观看该结构图,分析此机构能否完成其工作,符合机械机构设计师的设计要求。这种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快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课程知识,对该结构图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模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该机构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让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并在该方向中应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教学内容的思考,并用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结构图问题的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学过思考和讨论之后,会更加具有学习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机构模型,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机构模型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思维中比较模糊和抽象的知识,形成具象、生动的知识。学生在谈论学习和参观学习之后,会逐渐认识到机械原理是从机械应用逐渐发展而来,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实际。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机械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征,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另外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如教师在进行连杆机构的解析法运动教学时,如果只进行公示推导和求解,往往会让学生不知所云,感到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并结合软件编程,让学生自主绘制出运动曲线,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热情。

(三)机械创新大赛

我国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有机械创新大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创新设计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和实践,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的机械。为了让设计小组有更加全面的思考方向,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给出设计意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如2012年曾有学生利用行星齿轮的自传和公转,设计出能够全面无死角清洗鞋面的鞋面清洗机。该机械设计不仅具有创新性,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参考和学习。

(四)论文考核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学生撰写科研报告的形式,作为考核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方向,自主进行课题的研究,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自主实验获得数据,从而撰写科研报告。该种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学生在撰写科研报告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

第7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包装机械;包装工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13-03

包装机械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包装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基础。作为工科背景的大学本科生来说,包装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直接反映在学生对所学包装机械的理解程度及其在毕业设计中所设计相关机械的整体方案的选择、确定和具体执行机构、传动机构的设计上。笔者在这几年的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和指导设计题目与包装机械相关的本科毕业生过程中发现,包装机械的教学效果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很大关系,由于包装机械课程内容繁杂、涉及机械相关课程较多等特点和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目前包装机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包装机械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从事包装机械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对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包装机械课程特点

包装机械课程主要讲授用于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工序的包装机械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和主要结构。综合来讲包装机械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包装机械种类繁多,各种不同包装机械的结构差别很大。根据2010年国标对包装机械的分类,常见包装机械有12种,在目前高校使用的包装机械教材中大多数是每一章讲述一种包装机械,各章节大多相互独立,使课程内容繁多。但是由于课时有限(32学时,去掉6学时实验,讲课学时只有26学时),很难把每一种包装机械的功能、结构和原理等都讲述的非常详细。且有些机械如灌装机械、封口机械等,完成同一功能的机械由于包装物料的不同使其结构和原理相差很大,这些章节内容相对更多,难度更大,而使讲授这些章节所用学时更多。

2.包装机械课程偏重于机械类,内容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自动控制、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包装基础知识。对于具体包装机械来说,由于涉及机械结构动作、配合等相对抽象问题,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在包装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而上课学时有限,且学生基础相差较大,使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内容太多,学生对机械工作过程和结构理解困难。由于学时限制,几乎每一次课都要讲一章的内容。包装机械具体结构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复杂,但是一台包装机械基本上都包括不同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撑结构,一个包装工序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机构的协同工作,强调机械结构间的相互配合,同时要求尽量用最简单可行的机构完成预期功能。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知识,可能考试的时候成绩很高,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理解具体机构的原理和结构,参照教材和找到的机械示意图或结构图,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机械的具体结构,包括机械执行结构、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使教师课上增加了教学量,同时影响了课程主要内容的讲解,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一般。曾经有同学跟笔者反映,“老师你这么用力讲课,机械结构讲的那么深,可是我们有一些还是一知半解,很多机械结构你讲的我们就明白,不讲的我们还是不懂。另外,感觉一堂课的内容太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将包装机械的主要内容生动、易懂地讲述出来,并且使学生理解进而掌握,是包装机械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

2.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参与性差,积极性不高。由于包装机械教学量的限制,一般讲课时为了将内容讲授全面,经常造成课上讲的内容太多,几乎是“满堂灌”的状态,很容易使学生疲惫,且理解、接受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讲课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不会主动参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包装机械课程主要讲的是机械结构和原理,需要用到很多机械示意图和结构图。由于机械图一般很复杂,用多媒体显示的时候,如果学生事先没有预习,单纯依靠教师课上讲解,学生很难短时间内把机械图的机构和原理弄清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包装机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3.课程考核方式。包装机械课程考核一般从期末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评定。考试时基本上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主要内容,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学生会根据任课教师考前所划的考试重点进行复习,不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地学习和复习,很容易造成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出入较大,不能准确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任课教师本身的局限性也会致使考试试题的题型比较单调,题量较少。此外,为了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很多基础知识的考核,个别题目在几年的考试中可能会重复出现,使试卷的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考试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使教师对讲课过程中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包装机械讲课过程中的改进设想

通过几年的包装机械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应该以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所讲述课程。杨印生老师曾说过“做不好科研的教师肯定讲不好课”,这里的科研应该是跟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也就是教师对所讲述的内容从科研角度进行的详细研究。教师的讲课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只是把书上的东西讲出来,教师讲课应该是在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相关机械设计经历、研究经历,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角度讲述出来,指出相关重点和难点,对所讲述机械结构、原理进行过详细研究,不只是单纯讲述课本内容,才能使讲课内容丰富、充实,学生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

2.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讲述机械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讲清楚并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包装机械讲课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可以每一章即每一种机械,找出一个典型机械,对这个典型机械的原理、结构和设计进行详细讲授,此类机械的其他机械由学生自学,通过作业或讨论课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灌装机械,先讲不同物料的灌装原理,然后针对一种物料的灌装机械进行其结构和原理的重点讲述,其他类型灌装机械由学生自学,并通过课后作业、课上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这种方法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课后自学部分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3.调动学生积极性。通常机械课程都是逻辑性很强的、很固定的内容,使课程生动起来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媒体电子课件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模式把包装机械结构和原理涉及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直观体验机械运动过程,充分理解机械结构和原理,这是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使用电子课件,讲课语言的丰富、幽默、通俗易懂,以及学生容易理解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例子的使用,都可以使课程内容生动起来。

对于机械的学习来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程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也就是使学生从上课的被动听讲,到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一台机械的讲课过程中,可以先由生活需要引入机械,找出机械要完成的功能,即机械执行机构都有哪些,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功能可以用学过的哪些机构来实现,如何实现,最后和学生一起完成机械的整体布局和工作过程,力求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

4.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课时不能教师一直讲,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给学生内省的时间,教师讲课时适当安静一到两分钟,让学生思考、回忆。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讲课不一定要有声音,有些时候,安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段安静时间在引导走神学生回到课堂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考核方式的调整。首先应增加作业、课堂表现等在成绩中的比重,硬性提高学生的上课主动性。作业题目尽量脱离课本,布置一些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和分析后,须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的设计性题目,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其次是考试前不划重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全面认真地学习和复习。在期末考试内容中,增加主观性题目的比重,编制试题前,应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分析课程各章节考核的重点、难点,使考试题目重点和难点突出,题目类型合理、丰富,主观题和客观题比例适当,题量适中,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又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试题间应该彼此独立,不相互牵连,一个题目中考察的内容,其他题目中不会重复考查。

四、结论

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从教师讲课态度、课程内容选择、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考核方式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进,是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备课,需要教师课上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将抽象、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总之,教师用心备课,多种讲课方法交叉运用,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很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光.包装机械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段青山,李叻加,廖婷淑,等.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2,(11).

[3]王芳,赵美宁,袁艳,曹乐.包装机械设计试题库的建设与探索[J].包装世界,2011,(1).

[4]李晓刚.“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2).

[5]蔡和平.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

[6]褚晓珂,王为波.浅谈包装机械课程改革[J].科技教育,2010,(10).

第8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构组合;机械原理;实验;机械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75-02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性跨越,高校的实践教学愈加受到广泛的重视[1,2]。而对于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以工为主,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大学来说,逐步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改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强化对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

一、问题的提出

《机械原理》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设计的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整个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外,更是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必要手段。以往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项目多为《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渐开线齿廓范成原理》和《回转件的动平衡》等验证性实验。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实验室研发了《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实验》,为开创设计性实验探索了道路。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开发与实践,课题组研发了此项机构组合设计与搭接实验。

二、实验的目的及任务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机构组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组合机构设计与分析、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等,该实验的目的为:

1.培养学生机构运动方案的构思与设计,提高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机构设计及搭接,加深学生对机构运动特性、运动干涉等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此项实验的任务可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自选或指定以下机构之一:内燃机机构;精压机机构;牛头刨床机构;齿轮―曲柄摇杆机构;齿轮―曲柄摆块机构;双滑块机构插床机构;筛料机构;凸轮―五杆机构;间歇运动组合机构等。

实验以学生为主,构思2~3个可行方案,比较各方案优缺点;对优选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进行实物搭接和试运转;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所搭接机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

1.实验装置。实验选用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为实验装置:

①实验台机架(如图1所示):

②实验台组件:该试验台组件涵盖了机械原理课程中讲到的各种机构的典型构件:连杆和滑块、齿轮和齿条、凸轮、槽轮和拨盘等,如图2所示。另外还提供了用于连接、固定和锁紧等辅助功能的组件:复合铰链、主/从动轴、铰链支座、压紧螺栓、层面限位套、高副锁紧弹簧、齿条护板等。

2.实验原理。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其原动件的数目等于其所具有的自由度的数目。因此,如将机构的机架及与机架相连的原动件从机构中拆分开来,则由其余构件构成的构件组必然为一个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而这个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有时还可以拆分成更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将最后不能再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基本杆组(或阿苏尔杆组),简称为杆组[3]。由杆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的基本杆组应满足条件:F=3n-2P1-Ph=0 式中:n为杆组中的构件数;P1为杆组中的低副数;Ph为杆组中的高副数。由于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目均应为整数,故当n、P1、Ph取不同数值时,可得各类基本杆组。当Ph=0时,杆组中的运动副全部为低副,称为低副杆组。其F=3n-2P1=0,故n=2P1/3,故n应当是2的倍数,而P1应当是3的倍数,即n=2、4、6……,P1=3、6、9……。当n=2,P1=3时,基本杆组称为Ⅱ级组。Ⅱ级组是应用最多的基本杆组,绝大多数的机构均由Ⅱ级杆组组成。n=4,P1=6时的基本杆组称为Ⅲ级杆组。由上述分析可知,机构的组成原理为:任何平面机构都是由若干个基本杆组(阿苏尔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此原理即为机构组合设计与搭接实验的基本原理。

3.实验的方法与步骤。①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②熟悉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③确定设计机构的类型,构思2至3个可行方案,比较各方案优缺点;④对优选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⑤将优选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⑥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进行实物搭接和试运转;⑦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此项实验从培养学生机构运动方案的构思和动手实践能力出发,能够使学生受到三个层次的训练:①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所学的理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②课程学习与工程实际结合,初步具有进行新型机构创新设计的能力;③鼓励学生自己结合有生产背景的实际课题提出设计目标,进行原理方案设计,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汝贵,蔡敢为.两自由度可控机构动态性能实验装置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3-5,11.

[2]蔡书平,桂亮.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实验教学应用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4):47-49.

第9篇:机械原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械原理 教学质量 CAD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1 前言

机械原理一向是机械类专业以及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其往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得以了解,同时具有初步的机构设计能力,课程本身对于将学生引入机械领域,培养学生进行机器创新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机械原理对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机械原理教学体系往往由三大环节组成,即机械原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应用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培养。此课程教学体系在长期的本科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认可。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转变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学质量下滑等等现象。如何改变当前的现状,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充分发挥,成为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目前机械原理课程体系教学出现前述问题的基本原因在于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变更少,教学思想更新不够,课堂所授解决问题的手段落后,如不论是连杆机构设计,机构分析等,目前很多院校仍然以图解法为主,而在历史上图解法占据教学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其使用工具简单、便于操作、便于考核,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解析法本应成为机构设计以及机构分析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解析法考核不便,因此课堂教学虽然有所提及,单往往也只是作为了解内容进行教学,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懒得动脑;实验方面,为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目前各院校均开设机械原理创新型实验,但目前机械原理的创新实验平台均受到可用构件的种类、数量以及固定机架的固定方式限制,拼装困难且限制较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难于动手;课程设计环节,则由于机械原理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使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外受到网络应用普及的冲击,导致抄袭严重,导致此环节学生更是既不积极动脑也不积极动手。

针对以上分析,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调动学生,让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动”起来,这就需要在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学生必须且有兴趣掌握的“现代”的元素,利用这些元素为机械原理课程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将课程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更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的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考虑,商业CAD软件,如Creo,Solidworks、UG等,就成为理想的元素,首先商业CAD软件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进步,其往往代表了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其次商业CAD软件本身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先进手段;对其掌握也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所必须拥有的能力;最后,由于计算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以及计算机软硬件能力的提高,使得商业CAD软件在机械原理教学中推广应用具有了可能。

3 引入商业CAD软件的作用和意义

商业CAD软件,以PTC公司的Creo软件包中Parametric软件(或Pro/E)为例,其兼具有建模、装配、机构仿真、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以及简单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CAD软件。

图1为机械原理理论教学内容与Creo Parameteric软件功能及相互对应关系,显然,Creo Parametric软件的相关功能正好可以与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知识体系相对应,这使得机械原理与该软件可以实现结合,通过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商业CAD软件的操作,并锻炼通过现代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除了在理论教学外,在实验中,尤其是创新实验中引入Creo软件,则可以打破实验平台限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对于课程设计环节,引入Creo软件,由于学生课程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在图纸上展现机器工作原理,更要让其在屏幕中实现虚拟装配和虚拟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难度,但也使得学生学习了更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必须自动起来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抑制了抄袭行为,从而使得课程设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将商业CAD软件Creo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起到催化作用。

4 实施方案及效果

将商业CAD软件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相结合,需考虑两关键点,一是教学过程与商业软件的学习流程应尽量一致,二是在引入商业软件的同时不可偏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基于以上两点,提出以下的实施方案:

首先调整理论课教学顺序,目前,机械原理的教学实施方案一般依据教材而定,而目前全国应用率最高的机械原理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机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分析与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与机构动力学;其二为机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分析机构与机器动力学常用机构分析与设计机器系统设计。这两种教学方案从顺序上与商业CAD软件学习流程不一致,因此,当引入商业CAD软件后,教学顺序应与建模、机构仿真、运动分析、动力分析这个软件学习路径尽量保持一致,因此,可将教学顺序调整为机构组成原理常用机构分析及设计机构运动分析机械与机构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软件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依靠定期大作业实现。大作业的布置一方面遵循软件学习流程、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实验可课程设计实施需要。表1所示为理论教学与商业CAD软件结合大作业布置方案。

在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一般包含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以及机构拼接组装创新型实验,这些实验中可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时间适当后移,然后加入部分机构仿真内容,如对实验机构择其一完成机构建模与仿真,仿真文件作为附件随实验报告一起提交,这样要求有利于提高机构运动简图测绘质量,另外,如果时间合适,可以在机构拼接组装创新实验中加入机构仿真内容,这可以打破实际试验平台的局限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商业CAD软件结合,则需从选题、任务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选题方面,由于本文中所提到的软件在机构仿真方面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双凸轮机构的仿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有的凸轮机构则建模难度较大,还有如圆锥齿轮,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都是简化建模,正因为如此,教师需对课程设计题目的可能实现方案和难度进行把握;其次,尽管引入的商业CAD软件不仅具备了机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功能,但课程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不应以商业CAD软件的应用完全取论教学所教授运动及动力分析方法,因此,可规定如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则需要采用教材提供的理论分析方法,包括图解法和解析法,对机构的某一位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软件分析结果对比,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对软件分析和理论分析结果是否正确进行相互检验;最后,考核方式方面,仍然采用答辩方式,并在其中加入机构建模和机构组装考核内容,因为学生中电脑普及率很高,同时机械原理中构件的建模相对简单,因此以上考核内容的加入,并不会给验收考核工作量带来过大的负担。笔者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加入引入工程CAD软件的问题曾在文献中有较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