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中学生法制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法制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法制课

第1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关键词:思政课 法治教育 大学生 法治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载体。法律常识的内容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中占据一定比重,思政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常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让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为此,要在这个阶段着重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就必须重视思政课堂这个重要阵地。

一.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现状

1.课堂时效性差

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来进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教材中在三个章节中涉及到法治教育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理论性强,较抽象,趣味性不高,所以直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差。

2.学生法治意识不高

第一,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神圣追求和坚持体现,是人们从心底对法律的一N认同。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将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但是,受传统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传统法律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没有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第二,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专门法治教育是十分有限的,无法系统化地学习法律知识,由此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不够深入。法治意识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是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只注重享受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由此加重了社会法治意识淡薄的风气。

二.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成因

1.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

思想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一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仍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不如其他学科那样灵活多变。

一方面,思政课法治教育涉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养成、《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以及法律权利义务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且内容多是用专业术语介绍法律概念和常识,说教味较浓,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间存在距离感,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难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法律知识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法治方面的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老师授课的方法单一,往往是片面地将知识简单罗列呈现给学生,没有将社会热点和法律知识点内容结合,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2.大学生个人因素限制

第一,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缺乏自身内在的需要。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由此忽视了对和就业关系不大的学科的学习。第二,一些大学生过分地重视自我,导致个人的自大和自私。现阶段很多95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为人处世方面较为自我,不懂得与人分享、合作交流。在法治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可能做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

3.家庭文化环境教育落后

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发展成熟,为此忽视了孩子成长中幼稚、不成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法对自己孩子形成科学的认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生活举止以及社交活动过度干预,在重压之下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违法的行为。

三.在思政课堂中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1.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律案例

从现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中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部分内容多为法学理论和宪法。对于这些较为理论抽象的法律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也无法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为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传授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实际的法律知识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要对所教授的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并将社会热点案例和法律教学内容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向他们渗透法律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讲座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内涵特点,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提升法律教学的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比如对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来进行,从法律的起源、本质、特点等方面进行专题化讲座,并结合思想政治中的观点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和法律教学的整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2.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最终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新时期法治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采用一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受传统思想认识、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的现状限制,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对法律知识的渗透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导致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单一的法律课堂说教,难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和理解。为此,需要对现有思政课堂法律知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充分结合,并综合应用启发、讨论和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力量。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法律知识、条文、规范以及法治社会建设对学生个人法治精神的要求,让学生动脑筋进行自主化学习。

3.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手段的支持。在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更加成为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的进步发展下,课堂教学手段显示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被教师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其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能够并存的优势,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成效。为此,思政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需要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将讲和看进行结合,以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利用教学APP来引导课堂教学,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老师的资料,可在课前课后与教师之间实现网络实时互动,这样不光提升了课堂实效性,还很大程度增加了课程趣味性。

4.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考核的重要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考核。成绩考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和实现教育的有效发展,但是这种单一化的卷面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在考试阶段采取不同手段来应付考试,为一些平时不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临时走捷径的可能。为此,需要对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考核中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化、自主化的学习。思政课的量化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的60%、期末成绩的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勤、课堂纪律组成。期末考试部门可以变得更为灵活,比如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书写调查报告。

5.在思政课之外优化法律文化环境

A.打造良好的家庭法律文化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长,家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形成一种客观的认知,从而根据孩子在法律、思想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法律文化环境是指在家庭全体成员的长期生活中,家庭上下共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文化形态,为孩子的法治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

B.打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此,法律知识的培养需要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支持。首先,通过打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培养学的的法治意R。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思政课堂上需要透过思政教学模式来向学生有策略地渗透法律文化知识。首先,将法律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开展教学。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在思政课上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书本的知识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最后,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在课余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法律知识。

C.打造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认知。为此,需要针对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来开展法制教育。在学生居住的社区,也应该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首先,要发挥司法部门的重要引导职能,尤其要加强对社会负面消息和新闻的打击力度,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其次,社会教育、文化、电影、出版等部门要注重对法律理念的宣传。最后,学校之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要形成正向的舆论价值导向,适当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洁.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刘玲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第2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文章总结四点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 ; 教学 ;学法 ; 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挥想象力

通过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曲线等信息,在头脑中产生有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情景,这是人脑特有的功能。通过这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例如,把线粒体比作“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作“有机物制造车间”、“光能转换站”,把细胞膜上的载体比作“客船”,运载的物质比作“客人”。

二、加强记忆力

高考性质是选拔考试,因此,高考命题往往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

而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熟悉考试说明,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的能力层次要求,了解的、识记的、理解的和应用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该记住的知识一定要首先记住,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口诀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

三、培养迁移力

所谓迁移能力就是从已知的知识中,选取相关的原理,运用到新知识中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学科内的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既能学为所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学习有氧呼吸时联系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光合作用时联系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讲酶的知识时联系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的特性及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利用这种思维,既便于对旧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对新知识的强化。

四、提升归纳力

第3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情境导入;教学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使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浓厚的兴趣仍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进而让学生想学、爱学、学好?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都是活生生的实践课,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引发学生的好奇、探索欲望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加强物理教学效果不可替代的途径。例如,学习物理课“大气压”一课时,用玻璃杯子装满水,再用平整平滑的硬纸或木板片盖住,再把它倒过来,我们会发现水没有溢出,纸片或木片也没有落下,让事实证明看不见的大气压的直观存在。再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使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在亲身实践中零距离对物理课内容理解得深、记得牢,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效率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对新知识好奇渴望的心理特点,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讲授内容,并因地制宜地安排好相关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联系起来,学生会感到实际生活和物理息息相关,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一直对一位物理教师讲的圆周运动线速度方向印象深刻,他在讲课时先说起古人相亲“抛绣球”的故事,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绣球”开始实验。在学生瞪着眼睛看结果时,教师很幽默地说:抛绣球者一定要是个物理高手,看中意中人后抛给意中人可不简单,只有“绣球”和意中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意中人才能够接到“绣球”。要是物理学不好,会葬送自己的幸福!然后教师开始讲解“线速度方向”。通过实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生生且富有刺激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二、熟练运用情景导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物理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懂得把握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好时间段,优秀的教师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章节内容,设计一些情景,比如设计一个小实验,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用小碗盛些水做杂技上的“水流星”,小碗做垂直圆周运动,速度很快,即使当小碗运动到最高点时,水也不会往下洒。但是转速慢下来后,我们会发现慢到一定速度时水会洒落。我让学生思考:要使水不洒落,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自然不留痕迹地引入课题,学生的学习记忆力会很深刻。

三、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会把教学变成一种艺术

教学虽不是相声,但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有机智、生动、风趣的语言,但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语言的精练生动。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合适的自我心理调整,才能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游刃有余。例如,在设计“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不满一岁的婴儿时,你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当你长大了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外出转转;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去,滚出去玩吧。’”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进行比较,简简单单就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经过自己的积累,可以积累幽默的语言。一个教态自然、落落大方的物理教师,高涨的情绪对每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感染,鼓励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热情的期望。心理学认为,幽默生动、情感丰富的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收获最佳体验。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物理课上,优秀的教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条件的话,针对一些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这都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五、设计问题,激发思考

第4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一、学生体育学习方法

1.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跳绳等各种体育器材,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法来完成教师提出的练习任务。学生敢于到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也不因为学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学生,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更加愉悦,使之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从而树立自尊和自信,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尝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行为。例如,在组织中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有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3.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上,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或手里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像中的天地。中学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例如,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或集体创设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创新,创编自己喜爱的舞蹈或徒手操、健美操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

4.尝试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探究行为是学生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例如,为什么篮圈与地面的高度是3.05米,高一点行吗?低一点行吗?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例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究竟应该翻得快些还是慢些,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

5.尝试评价式学习法,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活动,能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韵律体操时,学生分别出列演出,请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更加注意评价学习过程。例如,当一名学生的动作没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时,我会说:“某某同学的动作做得也不错,如果多练几遍他一定会做得更好。”因此,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二、教师的学法指导

1.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必须从体育教育的任务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学法指导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知识经验在不断积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体育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选择与安排应以指导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3.结合学段的体育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学法指导应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教的成份较大,许多教材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观察法与模仿、练习法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此时可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和理解、思维学习为主。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导学生以自主练习、创造学习为主。

4.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法指导。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武术、田径、球类等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田径教材可选择目标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武术教材宜采用评价学习法、模仿练习法等,球类教材则可采用合作学习法等。

第5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一、课前指导学生阅读

在教学每章节内容时,先向学生交待本章节要学内容的标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要学的内容。例如: 在学习“分数乘法” 这一章时,先读懂三个标题: 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读懂标题的基础上,阅读要学的第一个问题,分数乘以整数,并列举算式说明意义。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这个题目理解了,然后再抓住这条主线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的应用题等知识,这就使要学的内容和标题连贯起来了,所以读懂标题很重要。

二、课中指导学生阅读

提起阅读,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语文的课文阅读、短文阅读、词语阅读等方面。同样,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时对概念、公式、法则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思考。

1.阅读数学概念。概念是解题的基本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数学概念,读出概念真正的含义,读出概念中关键词中的注意点。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是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概念的内涵。学生对这些概念中关键词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2.阅读应用题。指导学生读题,要向语文阅读学习,从整体入手,把关键词做上记号,深入理解。在读题时,不要添字、漏字,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为正确解答打好基础。

(1)注意题目的整体性。

数学题目的特点就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在阅读题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把运算顺序搞错,数与数之间形成错误的搭配。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题时,首先指导文字题的阅读,同时要注意要求学生把题读完整,并从整体上去准确把握。例如600减去60加上40的和,差是多少?我们应该在减去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再在和处停顿。即600减去,60加上40的和,差是多少?通过一个个分解,读出题中的层次性。

(2)注意题目的关键词。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求学生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例: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5天完成。实际12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

这题中要注意的是“多修多少米”中的“多”字,学生在读题时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这个字,而把“现在每天修多少米”求出来以后,就结束了解题,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读题时把关键词圈出来,细细品味,重点理解,完整把握。

3.阅读几何图形。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再通过“面积相同”与“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真正理解直圆柱。

第6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一、通过生物发展史,培养学生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1.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与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2.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且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设计中。

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成功探究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DNA X射线的衍射图谱的分析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再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有关,当然还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特别是他把数学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第7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要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方法有好多,如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做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2 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要跟着教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

3 认真记好笔记

3.1 讲新课时要做补充笔记

教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画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3.2 实验课要做好实验笔记

实验课要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3.3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要记好改错笔记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教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错误,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重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3.4 复习小结课要记好系统笔记

复习小结时教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4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4.1 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是很生动、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4.2 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5 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6 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

7 读化学课外读物

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好的读物的内容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8 引导学生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化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参加化学晚会的筹备、演出,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第8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应具备很强的法制观念。而目前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和现状实在不尽如人意,医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法制观念淡漠,是一个不容勿视的问题。

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专业课程之多、学习负担之重导致法制教育不得不让位于专业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法律课所占的比例极少,课时安排不多。现行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显然忽视了法律课的作用和特点。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的形成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的,要循序渐进,要多次重复,才能深入人心。

(二)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讲授法律课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未接受过正规的法律专业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偏重于照本宣科,教学效果欠佳。

(三)学生主观上对法律课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其根源之一在于教育者仅仅把法制教育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划几个重点,背几个概念,应付考试过关,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根源之二在于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法制学习的问题,以致于个别学生“课上学法制,课下读黄书”。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重才轻德既是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责任意识差,言语不和即挥拳相向,见财起意则以身试法。

二、医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与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医学生的世界观尚处于形成之中,心理状态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效应,对医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校园小环境中的校风、学风是否端正、严肃,朋友关系是否正常,对医学生违法犯罪都有影响。因此,医学生违法犯罪率的高低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校园小环境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紧密的关系。

(二)反常规心态的外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整个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之中,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求新、求变、求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医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最敏感、最活跃的思想。在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发现上尤为积极、热心,投入也更为彻底和义无反顾。然而,由于他们中一些人社会阅历、思想状况、个人素质方面的缺陷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的偏差,使其极易步入认识的误区,而导致违法犯罪。

(三)道德水准、法制观念低下

道德是法制的基础和前提,二者互为联系,违法犯罪的医学生中绝大多数之所以走入误区,都与缺乏基础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丝毫不得侵犯,心胸狭隘,感情偏激,以致举止粗野;有的人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旦有事就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有的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导致人际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的激发,就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动机和行为。

综上所述,法制教育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地位确实令人担忧。加大法制教育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的力度,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的问题。改变现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把法制教育真正溶于医学教育体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结合多年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体会,笔者认为对医学生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法制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医学生“法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法的价值观念,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组织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信仰。只掌握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要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形成尊重法律的习惯和风气,使每一个人自觉地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就必须解决深层次的法律意识问题,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抓好校园环境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体制,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二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解除某些医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困惑和压抑;三是改善人际关系,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一部分医学生中由于缺乏起码的道德品质基础,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因此,基础道德教育应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教育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反对自私自利。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是要抓养成教育,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校规、校纪等,让学生一入学便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二是抓法制宣传,利用广播、录像、板报、法制图片展览等形式,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9篇: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关键词】学信息技术 课程 学习方法 能力 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实施纲要(草案)》指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应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感受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变化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或者验证所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窗口的认识、工作界面的认识、用画图画画、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完全能够掌握。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

2.设问学习

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对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表扬,对提问的兴趣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提出问题,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才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让学生学习西师版教材中《美化你的幻灯片》一课时,需要在幻灯片中添加艺术字。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怎么去添加艺术字呢?如何让自己添加的艺术字更加漂亮呢?怎样使用“艺术字”工具呢?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就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再去操作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3.尝试学习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做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每课都有示范的图片,也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内容,并跟着图片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合作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而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也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主要是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加深。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比如在教学用powerpoint2000软件制作演示文稿中的《美化自己的幻灯片》这一课时,让学生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的去上网收集图片,有的去选择音乐,有的输入文字,有的做设计幻灯片版式等,学生在制作幻灯片的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团结一心,取长补短,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5.目标学习法

目标学习,就是信息课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