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概念规划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概念规划设计方案

第1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存在一些弊病,使城市的总体建设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城市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出管理职能,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管控,提升设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则要服从管理,力求出具合理的规划方案,服务好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相关管理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城市内部的可用资源整合起来,对城市规划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使城市规划呈现出崭新面貌的活动。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城市规划者对本地各类建设活动有基本的了解,并且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前瞻性,以城市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制定城市规划的大方向。

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规划管理的实行能够使城市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并确保城市内的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城市居民打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涉及两方面的管理,首先是用地管理,即对本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用地管理是开展其他各类管理的前提,在使用土地前需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城市用地管理能够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其次是建设管理,即对城市内的各类建筑活动进行管理,管理涉及基础设计建设、项目改建、项目扩建等。通过建筑管理能够使建筑的布局安排更加合理,更能展现城市风貌。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在规划前期进行,相关设计人员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在遵守与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设定城市规划方向,并制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从规划设计的周期来进行划分,城市规划设计可分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以规划范围为依据进行划分,则可分为区域规划和全局规划。在开展各类规划设计时,设计者都要充分考虑时间、地域、管理等各项因素,力求规划设计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设计方案更为系统科学,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要求。

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及方案

城市规划管理需要从大局出发,既要把握城市的总体发展,也要关注城市建设的各个细节。城市规划管理者要利用好自身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权力与优势,要求各类建设都要服从总体规划安排,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努力挖掘城市在各个方面的潜力。另外城市规划管理的落实必须要符合时展,将时代潮流中产生的优秀元素引入到管理当中,保证城市建设与长远发展协调进行。鉴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必须服从管理,从管理的大局出发来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由此可以推知,城市规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方向,并且管理者要对规划设计的方案进行考量,假如设计方案与规划管理的要求相悖,那么方案就需要重新调整,确保可行性。例如,城市规划管理顺应环保需求,要提升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那么城市规划设计就应选择恰当的位置,按照要求进行设计规划,将绿地合理分配到城市各处。由此可以体现出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目标及方案的影响。

决定城市规划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往往是由城市规划管理决定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存在着较大差别,因而城市规划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大为不同,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也将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设计遵循符合时代、地域发展的要求,在设计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规划,建筑间的空间安排也应具有时代感,并且要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来检验建筑的布局是否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城市中心的管控,城市中心的规划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总体设计水平。城市规划管理者对城市中心的关注决定了规划设计要遵循突出中心的原则,设计者必须对城市中心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既符合审美需求,有具备中心功能,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点区域。另外,城市规划管理理论融入了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正在逐渐走向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的完善决定了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保证出具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符合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众心理等各方需求。

影响城市建筑与园林的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的一大特征就是高楼林立,建筑众多,城市居民身在其中难免感到压抑。近年来,很多城市越来越注重发展城市园林,用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花草树木来装点城市,减少城市建筑的刚性,使城市更具人文气息。伴随着这种城市规划潮流的出现,城市规划管理必须顺势而动,将园林建设纳入到城市管理当中。城市规划管理的这一改变势必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规划设计者对城市总体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在恰当的地方融入园林小景,力求使城市建筑与园林建设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空间,提升城市的美观度。规划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与园林设计师、城市建筑师进行沟通,综合各方的专业意见,共同制定设计方案,使方案更具科学性,更加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

指明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设计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行调整。城市规划管理能够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将最新近的城市发展要求带入到城市管理当中,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城市规划设计的盲目性,为规划设计指明方向。设计者应意识到只有不断实行新的设计方案,才能使城市始终展现全新的面貌,因而设计方案必须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出发来制定完成。比如,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工程控制、计算机遥感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城市规划设计的开展就应将系统工程学、遥感技术等运用起来,使城市设计向着高新方向发展,努力提升设计工作的质量。再如,城市规划管理要对城市工业污染进行全面管控,那么设计者在规划设计时就应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至郊外,或者禁止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市,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城市在演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问题,对城市规划管理造成困扰,影响管理效率。在这种情况下,规划设计者就应利用设计经验,辅助规划管理者解决问题,使城市规划管理尽快克服困难,走上正轨。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者应发挥出管理职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方向与指导,规划设计者在开展工作时也应始终秉持遵守法律、符合管理的原则,力求制定的规划方案能够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使城市更具影响力,也让城市居民尽享城市生活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6).

[2] 杨培峰,蔡云楠.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生态化革新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02).

第2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决策支持;技术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stainable city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do this task, not only ne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ield synergy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there are a number of 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y and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city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project, the special needs of decision support, and based on this, some important 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contemporary city can use and method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decision support; techn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概念

根据可持续发展三基线(Triple-bottom Line)原则,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自然、经济和文化三方面的持续发展,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健康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的人居环境。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设计,它更加注重节约自然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居民交往、开辟就业机会、丰富文体医疗设施等问题。其决策因素更加多样,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对规划成果的预见性分析要求更高,因此也更加需要先进的决策技术和方法的支持。

2 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决策需求

人类聚居的城市,可以看作是由互相关联的价值体系和各种活动构成的复杂、动态的有机体,它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给排水、交通、土地使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特定学科领域或学术问题的范畴。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要求不同决策者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城市这个有机体之中众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能够在项目进展的不同段,使包括城市居民在内的各方相关人士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之中。传统的以个人创作加专业小组讨论式的规划设计决策过程,以及图纸和模型等表达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城市环境规划设计项目的复杂要求,它需要更加先进而有力的决策支持,这尤其体现在项目设计方案的三维视觉化表达、项目进程中的互动交流与过程控制、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预测等三方面。

(1)三维视觉化表达

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提倡多专业、多背景、多层面相关人群共同参与的规划设计过程;其中,清晰的表达和顺畅的交流是决策成功的关键。传统上,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各种专业设计图纸、技术文件以及手工模型来表达。对于普通市民或非专业人士来讲,前两者往往很难理解,人们更希望看到模型。但手工制作模型耗时费力,而且成品很难做进一步调整,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决策过程需要能够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和项目成果转化为直观的三维、动态视觉语言,并将其中各类因素及其关系清晰表达出来的技术,以及有助于专业人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多方案比较、调整和改进的视觉化手段。

(2)互动交流与过程控制

如前所述,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强调多方参与的设计过程,而众多不同背景的决策人群必然对当地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因素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愿望和需求,同时,规划设计方案的形成与各种内外因素之间也有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在方案进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方便操作的互动交流平台,以促进项目参与各方全面了解信息、互相理解愿望、最终达成决策共识。

(3)环境预测与环境分析

在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项目中,人们需要较为清楚地了解项目的实施对未来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服务设施的影响,对城市居住人口密度的影响等等。对这些影响能够做出准确预测和综合分析的技术将成为项目设计决策的重要依据。

3 适应以上需求的当代决策支持技术与方法

当代的规划支持系统(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简称PSS)最早由哈里斯(B. Harris)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得到逐步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尽管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但也出现了少量比较实用的、甚至是商品化的规划软件。其中所采用的一些新兴的技术与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满足可持续性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对决策支持的需求。

第3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建筑策划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的居住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社会发展的最具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能够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的种种矛盾与挑战。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是体现一个地方的意愿、发展的蓝图和行动战略,它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强化基层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对于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它是有规划制度和方法的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尝试。

1、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观

1.1做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可以为城市居住建设的模式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建议,就拿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模式来看,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以城市的公共交通为基础建设,构建新型的城市结构,该阶段的建设时城市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建设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与此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产业的发展。

(2)可以将居住建设和其他产业相结合,实现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城市居住建设能有效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便利。

(3)合理选择城市居住建设的位置,该阶段属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工作中的最后一项内容,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时必须做到合理设计、有效控制。城市居住建设位置一般都要选择在市场潜力大、利于住宅产业发展,并且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才能满足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1.2突出整体性观念

在城市居住区的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居民、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完善楼群的建筑风貌,增强建筑楼群布局的艺术性,避免出现兵营式的呆板的住房布局格式。此外在建设居住区时,还要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构建,增加植物景观规模;充分考虑居民购物、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居住区文化、生活、消费的融合。总之要立足全局,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因地制宜,使居住区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3追求小区中的审美和谐

将和谐与协调的主题作为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建设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确保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要遵循自然,将规划设计融入到自然中去,以此来作为自然演进的一个重要部分来看待。例如:在进行流水别墅设计时。就是把建筑物作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衍生的。其次,在居住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家庭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分割和或缺的组织,人类居住的景观环境也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所以,要营造出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居住生活环境,将此作为居住规划建设的基本目标,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主,以适合人的尺度为前提和出发点,规划设计出人性化的居住社区环境氛围。最后,在追求居住社区规划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中,还要利用自然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来减少城市社区排水系统设施的建设。

1.4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在建造城市居住区时,要结合全新的设计理念,丰富小区的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诸如可以将全新的材料、色彩、装饰风格等应用到小区的设计上。此外,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建立不同户型的房屋,如小高层、别墅、花园式住宅、宾馆式住宅等,确保在私密性、安全性、舒适性的原则指引下,最大可能地凸显小区的人文理念。再者,小区设计建造时应该将住宅的商品化、智能化、以及房屋类别的多样化充分考虑在内,实现人们对小区宜居的需求。

1.5结合当地地形进行居住社区设计

在进行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以尊重自身的场地特征为前提,由于以前的居住区域都是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展开相关规划设计的,其结构布局都是按照美学原则的设计形式、尺度、轴线等形态来进行的。然而,在目前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中,一定要结合社区自身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可以利用模拟居住区域环境来确定最佳的建筑建设布局,从而可以使人们的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整个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还要设计场地的自然生物生长的因素,从而做到有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是自然原生态能够保持平衡稳定。还有在进行建筑立面上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最佳风压位置,然后设计出住宅建筑的合理开窗位置,结合住宅的建筑布局及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南、北立面上产生风压差而形成过堂风这样有利于解决居住社区的通风环境。最终可以实现对冬季寒风的有效阻挡、阻止生成强风带、使夏季凉风能够正常引入的效果。

2、对我国社区规划的建议

2.1建立社区规划的组织构架和平台

当前的社区规划仍不为普通居民所知,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之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社区规划设计的作用,这将是一个贴近居民利益的、草根化的行动方式,建立社区规划的公共平台,宣传社区规划的目标、作用、工作方式和成果等,并为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功能,这样才能为居民所用。

2.2结合政府项目,推动社区规划的开展和实现

目前,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执行有计划的居住社区规划并将此与政府扶持的项目进行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实现,又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开发项目的效率和效应。随着城市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逐步推进,在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城市居住社区中,可以将不同部门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并将此进行综合调整,合力应对城市居住社区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将规划型社区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社区建设的整体优化。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慈善项目的发展,以及城市居住社区自身能力的增强,居住社区规划的资源依托也将逐步多元化。

3、城市居住社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3.1要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

住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起居的场所,所以不仅需要舒适、安全,而且还要有亲切感和归属感。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针对家庭对生活空间不同的要求为基础,从而住宅内的各个功能空间有效的联系起来,同时又相对独立,这样即不相互干扰,同时又实现了有效的联系。

3.2解决居住社区建筑的协调性

在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中,建筑群除了要满足整体的景观设计,同时还要兼顾不同楼盘、不同户型的采光问题。例如,在进行独立房屋的设计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坐北朝南的朝向来进行房屋的建设。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群,我们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建筑与建筑在间距中可以布局景观空间,来增大自然的舒适度,在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上一线贯穿,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弥补,从而更好的增加建筑建设的采光问题。

3.3要满足人体工效的需求

居住空间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者的健康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室内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范围内,更在充分的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尺寸和布置方式上要适应人体的尺度,而且在声、光、温、湿和洁净度方面也要满足保健卫生及人体舒适的标准。

4、城市居住社区建筑策划的概念设计

4.1建筑概念的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含有图纸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一般图纸部分的内容简单的建筑体块形式,并没有对建筑形体和细部进行过于细致的刻画,一方面这是由于淡化时间进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因为建筑形体的复杂表现而减弱了设计理念方面的表达。在概念设计的成果中,文字说明也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设计分析、设计构思、设计规则、开发建议、管理建议等一些阐述性的文字表达理念。局建筑工程建设的策划前期调查、基地评估等一系列的程序结论得出,如果将多家的设计单位做出的概念设计进行总和,就可以为开发商或者是政府提供出关于项目处理的不同方案,这会给开发商或者政府提供最优的设计决策。一般来说,概念性的设计方案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能够设计出最好的且可以满足建设地基和项目的总体要求,能够满足城市居住社区开发及其建设的要求,符合既定的城市居住社区设计规划 理念。

(2)能够体现出哪一种设计方案在具体的实施中更容易实现,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方案却往往不是最容易实施的方案,因此,一方面就要继续深化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问题,要对地块的规划怎样重新规划。

(3)考虑那一种方案最能够符合城市居住社区开发的预算目标、怎样才能够形成和其他的居住社区较为优越的居住特点,相当于城市居住社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多次反复对比不同的城市居住社区设计方案的优选成果,由此结果进行反馈,进而确定正式的设计任务书,深入进行详细设计和施工准备等。

4.2整合城市社区建设的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首先,政府要进行适当的投资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不管是城市居住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设备的维护,还是在居住人员的培训、活动经费上,政府都应该对此作出适当的资金投入;其次,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来减少社区人民活动费用的支出。

5、结束语

城市的居住社区建设是当今社会的基层单元,是国家和城市的基层建设、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粘结层,因此,被赋予了多重使命和期望。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转型期,城市正面临着社会管理方式从“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转型,城市居住社区的改造模式从推平式整体更新转向渐进式,市民维权意识高涨,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等诸多转变,面对这些挑战,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和发展必须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寻找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创新型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梦茹.中小城市社区交往空间“无意识”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第4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致 公司

河南新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xxx项目,诚意邀请贵司对该项目的规划概念方案设计投标。

招标内容及相关条款如下:

1、 项目概况:

2、 招标范围:

3、 设计工期:

4、 设计方案送达地点及截止时间:

5、 设计要求:

(1) 规划设计方案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符合徐

州市政府对该地块的政策要求,设计人须详细阅读有关该地块的各种相关政府文件。

(2) 方案设计文本至少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及建筑单体设计、外立面表

现图或建筑造型的透视图或鸟瞰图。方案设计深度可参考《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3) 设计要点祥见附件:《xxx设计要点》、《xxx地块规划条件》、《勘测图》、《规划图》等资料。

(4) 本次方案设计重点在?

(5) 方案设计以能最大幅度提升此区域整体品质为最优。

6、 设计内容:

7、 投标资质:投标人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建筑设计类甲级资质,投标人近三年承揽过方案设计≥30万平米的大型综合体设计项目至少3个。主创人员须具有景观面积5万平米以上项目设计经验。

8、 提交内容:投标人须提交方案设计书面文本4套,全套电子文件壹份。

9、 设计版权:招标人支付设计费后,设计人提交的设计成果知识产权归招标人所有。

10、 设计费用:我司对参与方案设计的每家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评出名次,前三名设计费用分别为:12万元人民币, 10万元人民币,8万元人民币。招标人将择优在前三名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作为本次招标的中标人。本次投标人设计费用支付方式为:评审结束后的15日内。中标人的本次设计费将计入总设计费中不另外支付。

11、 项目设计费报价:本次招标投标人在提交的方案设计中应包含整个项目(指74.5亩地)的设计费报价。该报价将作为投标人中标后的设计费参考。

12、其他条款

(1)、投标人应到现场实地勘查,无论中标与否费用均由投标人自行承担,现场踏勘联系人:xxx 联系方式:62567261

(2)、投标人的方案汇报应是设计主创人员亲自主讲。中标人设计期间不得更换设计主创人员。

第5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一、景观模型对园林设计课程的辅助功能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本身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在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不足,所以在空间场地布局时常常不合理,对于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大小、比例等缺乏客观认识,只能凭主观的想象和推测来进行大概的设计。很多学校也安排了专业实习课进行实地采风。这种直观、具象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大有裨益,但是统筹安排麻烦,不能随时进行,也受到经费和天气的限制等,为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园林景观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和补充。

园林景观模型是二维平面图纸的三维体现,它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平面布局、空间关系、色彩质感、比例尺度等平面图纸无法直观表达的内容。同时可以看出地形塑造和交通流线等的合理性,因此对于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调整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采用模型进行辅助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1.可用来制作园林景观模型的材料选择面很大

对于学生而言,卡纸、KT板、吹塑板、木板等都是常用的模型材料。这些材料在制作时操作较为方便,同时费用也较为经济,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在教室中即可进行,因此对于教学来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十分便利。

2.模型对于园林空间和体量的还原度较高

工作模型对于质感、色彩的展现有所限制,但是对于各个空间和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展现还是很全面和直观的,而空间关系和体量尺度是学生设计时最难把握的,所以在教学中随堂进行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的提升很有好处。

3.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地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时,大量的图纸对其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但当加入模型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而发现一些在图纸上难以自行发现的问题,进行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模型很好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改图的负担。

二、园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1.园林景观模型概念

园林景观模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对于设计场景等比例缩小而展现的实际场景,直观地表达设计效果和思想。对于公园景观设计、街头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公共空间绿地设计、专用场地绿地设计等各类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功能、结构、形态、材料、构造、细部大样等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展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园林景观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园林景观模型类型很多,按照用途分,一般分为工作模型和展示模型两种。工作模型是在设计过程中辅助构思的重要手段。通常对于工艺的精细度要求不高,主要以体块模型为主,表现出构筑物或设计要素的体量、结构关系来思考空间结构关系、比例尺度问题等。而展示模型不同于工作模型,它是以具体设计完成的图纸为依据,依据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反映设计实际效果的模型,对于制作的工艺和精细程度要求比较高,色彩和肌理的表达也要比较到位,主要用于最终设计成果的直观展示。展示模型和工作模型是设计师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产物。

三、园林景观模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竖向设计的辅助

竖向设计是学生设计课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地形塑造对于整个园林设计而言是骨架,是基础。然而学生在图纸上标出的标高和等高线很少能够在脑海中有相对应的实际地形地貌。山体的高度是否合适?地形的高程分布是否合理?山体的体量大小是否合适?地形的塑造是否符合交通的布置和功能的开展?这些问题都很难用语言和平面图纸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就需要用地形模型进行辅助学习。地形模型无需做出构筑物和绿化,只需根据等高线做出山体及根据标高呈现出高差,把整个竖向地形呈现出来,来考察体量和高度的关系是否匹配,是否利于接下来的平面布局的安排,从而做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2.对场地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辅助

学生经过学习都知道根据甲方要求和场地现状进行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然后再根据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进行场地要素布局。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要素布局过程中,各个设计要素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各设计要素的体量、比例、功能关系等都是很关键却又难把握的几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特别是大场景的整体空间想象能力更是不足,所以整个设计和场地环境及建筑间的空间关系是很复杂也很难通过平面图纸直接看出来的,此时如应用体块模型则可很直观形象地体现各设计要素间的空间、体量关系,便于发现场地布局设计中的问题,有利于调整设计要素布局到最佳。

3.对交通流线设置的辅助

交通流线是在做基本场地布局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对场地的布局结构有很大影响。学生对于交通流线的设置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做好基本的分级设置,但细节问题及使用功能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因为交通线路貌似可以从平面图上直接看出,但具体使用中是否方便,是否能够很好地为区块功能服务还是要结合空间区域关系才能全面的考虑。所以之前在教学时很少考虑要在三维空间中思考空间流线设置,很多学生在做交通流线设计时就好像在做“连连看”一样用线条连通各个功能区域,但具体的走线,各个分级支路设置是否合理确实要打个问号。所以除用模型思考空间、体量等问题以外,对于交通流线、结构的思考和修改也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这样推敲出来的交通流线才更符合实际功能需要。

第6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规划设计;关系

目前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大量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耗能高、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6%,建筑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能源消耗领域。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化加速推进,基于产业化的住宅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国内住宅产业化程度普遍已经达到8%至10%。但建筑中节能建材使用率低,新开工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能耗。在建筑规划设计上充分理解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效的提高建筑节能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建筑节能指的是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消耗。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由于人口的众多,导致我国同时成为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由于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也迅速的增长,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口平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原油开发只占世界总产量的11%,平均每年的新建建筑要消耗土地12万亩,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荐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1.2 建筑规划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订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订方案,统一的顺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复杂了,涉及的相关学科也越来也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的依靠经验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作业,从客观上就需要更为细致的分工来完成工程作业,这就促使建筑规划设计逐渐的成为一种专业。

2 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相互影响

2.1 设计方案影响工程建造直接能源消耗。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其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建筑节能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大。比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平面布置,是选择内廊式的还是选择外廊式的、立面形式用哪种选择方法、进深与开间的是否确定、高层与层数之间的关系、基础类型的选用、建筑结构形式选择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上的问题。我国在工程建造直接能源消耗上,设计方案的不完善所导致的问题出现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不出建设规划设计的有效性。

我国的总体建筑面积近400亿立方米,但是仅有1%为节能建筑,每年建筑物耗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钢材的使用要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要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收率才仅仅是总体的20%。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在建筑规划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减低工程建筑节能的能源消耗5%―10%,高者能够达到10―20%,从这些数字中就能很明确的显现出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2 设计方案影响工程建成后使用的能耗。建筑是要涉及到诸多专业和项目的复合体,并且一套完整的建筑节能工作,需要从最初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多年的营运使用,直至最后的拆迁与重建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从住宅使用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情况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二倍到三倍。现在,我们必须用全寿命周期的节能理念对建筑进行高效的规划设计,以较低的寿命周期能耗是想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对建筑的方位、形体、朝向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从建筑规划设计的最初阶段到最后的设计完成,要不断的调整和研讨,以最高效的设计方法提供最有效的节能方式。

3 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方法

3.1 整体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建筑节能设计。整体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建筑节能设计是从整体综合环境的设计概念出发,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有效的利用自然环境,并且在自然环境融入的同时创造更加完善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有效的协调。在进行建筑节能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规划设计的节能,所谓规划设计节能,就是指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建筑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的原则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出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

3.2 对单项的节能设计。有效合理的对建筑节能进行规划设计朝向、形体和空间,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充分的利用自然因素。一是建筑规划设计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重大,朝向选择应该从当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建筑用地等全方位的进行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朝向,从而满足阳光的照射。二是建筑形体系数是节能建筑设计中要重视的问题,形体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与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建筑形体的变化,直接的影响到了建筑采暖的能耗,因此,在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注意权衡利弊,合理的确定建筑设计的造型,以减少建筑的能耗。三是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以改善建筑物内的保暖、通风、采光等自然气候条件,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3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及选用节能建筑材料。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其满足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的气候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气候环境的效果。建筑节能材料的选取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要遵循高效、经济、健康、节能的原则,有效的达到建筑规划设计的预期效果。比如:新型的保温材料、新型的透光玻璃、新型的防水墙体、新型的地板地砖等等,都能够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效果,有效的进行建筑节能。

4 总结:

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实现这一工程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效的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使建筑设计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节能的原则,使我国的建筑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爱英. 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03).

[2]江亿. 破解建筑节能难题[J].中国建设信息,2011(13).

[3]尚幸福,庞桥. 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及节能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1(13).

第7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快题设计,表现,城市规划

1.前言

快速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在规划师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被普遍使用,尤其是在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快速规划设计通常只是使用纸和笔这样一些简单的工具徒手完成,与计算机绘图和模型制作相比,具有快速、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其规划构思常常是决定规划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并真实反映出设计者的专业能力和规划设计功底。而设计者能否娴熟掌握快速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表达,也影响着他在职业生涯中设计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准。

2.快题表现存在的问题

快题设计是考研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大型设计单位录用人员时的考核项目之一。测验类快速设计的时间一般有3小时、6小时和8小时等。当前的研究生考试、招聘考试多采用6小时快题设计。快题设计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包括设计思路、理念、软件操作、手绘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快题设计,将自己的现有能力发挥到极致呢,就学生目前的情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表达水平普遍较弱

徒手绘图能力差,让有的老师发出毕业班的画图水平还不如二年级的惊呼!主要反映在线条、色彩、工具诸方面。徒手绘图能力弱,图纸缺乏力度和个性,线条显得没信心。用色能力差,颜色过浓或过淡,色彩显“怯”;马克笔笔触粗糙或生疏,留白过多,缺乏整体感;彩铅颜色偏轻,缺少重颜色,缺少层次;碳铅线条粗糙等。

(2)方案基本内容表达欠缺

不注意小节,设计内容丢三落四。平、立、剖面(尤其是平面和立面)缺少标高;入口设计缺乏一定的定式或手法,显得简单幼稚,不能很好地组织平台、踏步、坡道、花池等元素;忽视无障碍设计,坡道坡度不满足要求,不考虑残疾人卫生间及电梯等;卫生间局促,器具尺寸和使用空间要求不符合《建筑设计通则》;结构表达不清楚,平面不表示结构柱网、剖面不画梁、楼梯剖面画法不正确等;不注意檐口构造,女儿墙不画看线、女儿墙过高却不设构造柱。屋面层遗漏防水保温,找坡层画得过薄等等。

(3)配景薄弱

人、车、树起不到正确反映建筑和空间尺度的作用。对于尺度的敏感和把握能力是建筑师的重要看家本领,配景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配景可以体现空间、体量、细部的正确尺度。

(4)严重忽视分析图

分析图可以表达和澄清设计想法、引导评图人的思路,是设计中必须的内容。要重视功能关系图(气泡图)、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体块(造型)分析图、构造分析图等。可多加练习“万能透视图”和“万能分析图”。

(5)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是我们在做长时间设计时应注重推敲的方面,但在做快速设计时,不能“抠”得太细,要注意大布局、大感觉、解决大问题。无障碍设计必须要考虑坡道、电梯、卫生间。要指出的是,设计基本功的训练要在平时积累,短时间内突击提高是不现实的。现在需要注重的是整合,将自己已经储备的设计能量很好地释放出来。

3.快题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快题设计过程应步步为营,做的过程中不要彻底地否定原来方案,应以任务书为准,强调客观的正确性。以简单、熟悉的方法处理设计问题,并符合规定要求,绘图过程中还应注意比例。

3.1快题表现的基本方法

快题考试考的主要是思路,思路是否清晰是做设计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在考快题的时候务必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只要把关系理清楚,比如概念图你只要画几个圆圈就可以,实在连圆圈也不会画就写字,把字写的清楚一些、认真一些。总平面把关键的分区搞清楚。不会画漂亮的树就画圆圈表达,比例不准确适当夸张一些也可以,剖面不知道准确的表达可以标注大概的高度。有的同学在画图时把原来给的地形图反复描绘,一个细节都不落下,其实原来的双线道路完全可以用粗一些的单线来表示的,这样节省了大量时间。

设计作图应首先保证总体完成,然后留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比如你空间能力强,可以把小透视画得清清楚楚;原来美术功底好的,可以强调一下自己的色彩功夫;文字功夫好的,可以强调文字的表达。逻辑能力强的,可以通过一些框图,来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快题训练初期,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调试出自己的绘图颜色,然后进行强化训练,不用太长时间,快题水平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3.2快题表现的步骤

(1)构思:认真分析任务书、基地地形,迅速找出设计切入点;

(2)铅笔草稿:只绘出大的结构框架,和功能分区;

(3)钢笔线图:节约时间,直接在铅笔线图上画钢笔线;

(4 )上彩:最好用油性马克,色彩清新温和;

(5)图纸修整:快题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上彩完成后,肯定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要整体把握,从宏观上用针笔和彩铅进行修整。

3.3如何提高快题的得分

对于快题的成绩评定,大多数评图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以满分100分计,一个快题设计可以从三方面确定分数,图面效果占30分、方案设计占60分、特别加分占10分。如果被评的设计方案较多并且采用淘汰制,那么有一半数量的设计是因为图面效果一项就被淘汰,连方案设计本身都不会被关注。而所谓特别加分指的是鹤立鸡群或超出评图人期待的方案,一般这样的加分是给予那些特别优秀的设计。

在百分制的评分中,一个设计能得到80分就是不错的成绩,基本靠的是前两项得分,想得85分以上的高分,必须是第三项表现突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争取前两项少丢分、靠基本功得分是最现实的选择。不要强求突出和冒尖。那些鹤立鸡群的方案是设计者长期积累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4.快题设计的时间分配

当前大多数研究生考试以及规划设计院招聘都采用6小时快题,基本上快题设计的时间可作如下分配:

(1)拿到手任务书,阅读、勾画重点,仔细审视基地图纸(规划用地比较大、环境比较复杂的要仔细看),20分钟;

(2)1:2000结构性草图,20分钟;

(3)1:1000草图平面(一草),30~40分钟;

(4)1:1000草图平面(二草),30~40分钟;

(5)1:1000正式图,2~2.5小时;

(6)1:2000分析图(分析图20~30分钟/张),1~1.5小时;

(7)透视图(轴测图),1小时;

(8)设计说明、图名等,1小时;

(9)1小时机动时间。

5.结语

《专业快题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对于城市规划专业来说,快题设计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手绘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加强学生在设计中强调整体性和完整性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突出重视它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第8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 规划管理控制 城市设计

Pick to: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a new su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urban design specification" concept, put forward the management concept,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operation system suggestion.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与城市形象和城市视觉环境相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务和视觉时间构成的视觉总体,是城市实体环境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象,是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体,除了包括所在地的自然风貌,还包括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塑造的结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是指政府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管理措施等手段,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主要是针对城市形态的建立和发展及城市景观形成的公共价值领域。

1、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现状

在景观规划管理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控制的主要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下阶段的设计提供整体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是指标体系,包括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将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纳入控制之中,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性详规往往只注重指令性指标,而忽略了指导性指标,而指导性指标中对建筑物色调、风格、形体的等方面的要求恰恰对城市景观的控制起关键作用。规划管理者,在依据控制性详规设定规划条件和审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师的水平、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和喜好往往决定着设计方案的最终命运,控制依据显得苍白无力。况且,城市景观包含复杂多变的要素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单凭几个数字指标的控制远远达不到对城市景观的要求。

2、城市景观规划控制

寻求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设计控制办法,是搞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提出在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融入景观设计的内容,编制出“城市设计导则”,作为控制性详规的一部分,共同指导下一步的建筑方案设计和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规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读性出发,将控制性详规中的技术功能指标进一步深化、细化,重点研究建筑的空间体量、色彩形式及其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周围环境景观的人性化处理等,是工程项目设计时的必要参考。其表达形式可采取文字叙述结合图解示意方式,文字表达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既要表达出对形体环境设计要求和意向建议,又不构成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不影响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3、城市景观规划管理

3.1管理理念

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即: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公众。尊重自然,即是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础,离开了自然环境的城市景观,必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尊重历史,就是延续城市历史的文脉,激起人们对城市美好的回忆,创造城市良好的文化景观;尊重公众,就是尊重公众的心理感受,因为公众才是城市景观的真正体验着,离开了公众,城市景观就失去了意义。

3.2管理机制

制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法规,强化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证景观规划控制“有法可依”。其实早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已明确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一直以“适用、经济”的原则为主,忽略了美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将景观规划的内容作为各个城市规划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彻底改变原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体制。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来评议设计项目,并对项目的审批有相当的决定权。虽然好多城市已设立了规划专家委员会,但人员大都是规划部门的内部人员,而且对项目的决定权也小。需要充实一些环境专家、美学专家以及非专业人士,并授予其相对独立的裁决权。

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目前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不断壮大景观规划设计队伍。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景观规划设计水平。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来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3.3运行机制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仍要靠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实施,包括法律与行政机制、协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法律与行政机制是保证,就是将城市设计导则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并通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落实到建设项目中去。涉及到一些难以度量的因素如建筑环境及品质特征等,需要在规划管理者与开发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磋商机制,这有助于双方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对策达成共识。另外,随着公众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好多城市也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规划的公示制度等,但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许多时候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实公众参与应该是全过程的参与,从规划设计的公众感知和意愿调查开始,到设计过程中公众意见的征询,到规划成果的实施监督,都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途径来保证公众参与,并把公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到规划管理工作中来。

4、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一个崭新复杂的课题,不仅涉及到理论认识问题,还涉及到管理机制问题。笔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思路,提出“城市设计导则”的办法,从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控制到规划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议。随着我们对城市景观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景观症结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14-17

第9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仿真技术;虚拟现实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hange of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cit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describes its plays in the city planning work in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由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然而过去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主要以感性规划为主,存在自上而下命令式、强制控制等级式的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公众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宏观和全局性的把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潮流的掀起,基于数字城市平台上的虚拟学校、虚拟影院等应运而生。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城市本身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者、规划部门、公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城市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成为了当前各个领域所研究的热点。

2 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变化

2.1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概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老式的静态规划面临着向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的动态规划转变,从简单考虑资源配置的物质规划向全面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精神规划转变,从集中式的由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到规划设计人员、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三者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模式转变,从行政管理到法制化管理的转变。

数字城市的建立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数字平台与技术基础。它一方面使城市规划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城市各类信息,从更大和更广的范围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另 一 方面,通过数字城市提供的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现象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和管理工作者的观念和逻辑思维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从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转向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的知识生产方式,思维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

2.2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转变

(1)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转变。数字城市具备了海量数据存储设备,高速宽带的信息传输系统和高效智能的处理系统,规划设计所需的大量数据也由传统的现场踏勘方式转变为室内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了城市规划的现代化。

(2)规划设计方案决策和表现方式发生转变。数字城市的建立,使得规划设计及规划成果的表现由原来的二维平面转变为可视化、动态化、形象化,使规划人员可以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发展现象、过程、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使得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3)公众参与度发生转变。对于城市规划成果,利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网络展现虚拟城市景观,公众可以实时、在线参与城市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在充分展现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了规划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3 城市仿真技术

3.1 概念及特征

通俗地讲,城市仿真(Urban Simulation)就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为灵境技术,是一种用来构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具有实时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的人机交互式操作系统并能给人类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在军事模拟、视景仿真、虚拟制造等方面。

城市仿真具备三个特点:(1)良好的交互性。提供了任意角度、速度的漫游方式,可以快速替换不同的建筑;(2)形象直观,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渠道;(3)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得数据更新和维护变得非常容易。

3.2 关键技术

(1)3D建模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Web的三维虚拟城市,必须建立大量相应的3D模型和2D纹理素材。常用的建模方式有:常规的语言编写3D模型、3DS建模输出3D模型、规划成果经过格式转换生成3D模型、根据2D信息进行3D模型重建等等。

(2)真实感图形的实时绘制技术

场景造型是构造虚拟现实系统的第一步,不同于传统真实感图形绘制算法,它追求的是图形的真实感和高质量,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一些算法在“真实”和“实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常用的包括光亮度计算、纹理映射技术和实时消隐技术等,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3)立体声合成和立体显示技术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如何消除声音的方向与用户头部运动的相关性已成为声学专家们研究的热点;同时,虽然三维图形生成和立体图形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复杂场景的实时显示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4)交互技术

交互性能的高低是衡量虚拟现实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远远超出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模式,三维交互技术、触觉反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难点。此外,语音识别与语音输入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重要人机交互手段。

4 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仿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辅助设计、查询分析、成果展示、模型更新等技术手段。人们可以将城市设计方案放入虚拟世界,考虑这些规划方案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观察方案是否合理、与周边环境是否和谐,实现设计方案的推敲对比、评审,甚至实时地进行方案修改,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进程,通过进行方案评审和成果入库,动态更新城市模型,从而避免实际建造所消耗的资本和时间,对提高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合理规划的成本,缩短城市合理规划的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规划审批工作更具科学性。虚拟现实可视化,结合3D、GIS技术,具备了规划方案的多方案比较、对照分析、通视分析、空间信息分析服务,地下管网及城市网线布局控制显示功能,实现城市多维、多源、多尺度时态和动态数据的维护与更新管理,能解决规划审批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2)多部门协同工作更具共享性。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实现三维数据库动态应用与一体化管理,能为多部门提供便捷的城市立体空间数据信息共享,在根本上实现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进度。

(3)领导决策更具可依性。通过将具体项目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为领导层提供了直观、真实、科学的空间综合数据决策依据,提高了项目方案配比合理化水平。

(4) 规划建设更具民主性。虚拟现实可视化,能够实现网络与市民公示。市民通过在线浏览共享和查询分析,参与评论和投票,从而增加项目的民意性参与,树立良好的市政形象。

(5)城市在线宣传更具推广性。虚拟现实可视化,可以对特定场所进行高精度渲染,可以预设待开发项目的规划效果,为今后城市的在线宣传与投资政策起到了巨大的直观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城市仿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同时,城市仿真技术还可以拓展到如市政管理、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地产开发、公安消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道路系统设计的三维立体仿真,包括高速公路线路选择、立交体系的仿真、城市交通仿真等,前景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 黄丽娜,庞前聪,费立凡.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仿真系统开发与实现[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

[2] 姜峰.数字规划中的虚拟现实技术[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