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

第1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风险防控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黑龙江省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5JYD0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现代供应链金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物流的控制,降低资金风险,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自深圳发展银行最早开始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起,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全新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身信用级别较低、社会公信力不足、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不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不受银行等金融机构青睐。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

2000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开始开展货押业务,可以视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最早形态。2003年7月,该银行率先推出了“1+N”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我国首先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2005年7月,提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业务策略,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当年荣获深圳市金融创新奖,成为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新者。

随着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取得的成功,众多商业银行纷纷利用金融产品同质性、易复制等特点,改良出符合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例如,华夏银行的“N+1+N”模式、广东发展银行的“N+1+M”模式等,至今为止,95%以上的商业银行都拥有带有自己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

2008年之后,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较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处于银根紧缩、信贷业务收缩的状态,但供应链金融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在2010年末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授信规模达到1,755亿元,不良率仅占0.32%,这既体现出供应链金融风险较低的优势,也彰显出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二、“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新发展

当下供应链已由传统模式,发展为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实现了信息与产业透明化。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带动物流企业等第三方企业的发展。以互动、协同、可视为理念,利用成熟互联网和IT技术构建平台,链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包括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物流服务商、保险公司等,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在线融资、在线结算等投资理财服务。

相对于电商领域企业,实体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更加的渴望,在当下互联网电商飞速发展,像淘宝、京东等对实体企业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实体企业希望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强实体企业的竞争力。

较之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构建平台,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密切合作,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对相关各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归集和整合,提供适应供应链全链条的在线融资、结算、投资理财等综合金融与增值服务。这就扩展了供应链金融的规模,由原来的“链”逐渐扩大为“网”,这张“网”覆盖的范围更大,参与的主体更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变得更为复杂和高效。

我国互联网企业都在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努力发展,京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京东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电商,而且集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于一身,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京东企业发展战略中,已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的基础,京东自身建设的物流给它带来了很大的优势,经过京东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为上游企业提供资金与理财服务,为下游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模式。同时,京东拥有优质的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的精准大数据,成功搭建了较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框架。

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企业发展也必将依靠供应链金融这条道路,谁能使体系更加完善且成熟,谁就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

供链金融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互联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方面。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看,存在着几种比较主流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电商平台发展模式。电商平台发展模式是指电商平台通过获取买卖双方在其交易平台上的大量交易信息,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融资服务。即电商平台凭借在商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扮演担保角色(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或者通过自有资金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并从中获取收益。电商平台能够方便并快速地获取整合供应链内部交易和资金流等核心信息,由于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交易数据,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人的经营与信用特征,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可以做到合理的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且相关成本很低。电商模式包括综合电商模式和垂直电商模式两大类。目前,国内综合电商模式的成功案例包括阿里、京东、苏宁等,垂直电商模式主要有上海钢联、生意宝等。

第二种是P2P网贷平台发展模式。P2P网贷的供应链金融是网贷平台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平台直接接触此类企业的经营生产,通过数据共享、实时监控、产品抵押等手段,把企业通过平台的融资风险经由其生产活动化大幅降低,从而为投资人提供低风险高回报的标的项目。P2P的供应链模式面对的是整个行业而非单个核心企业,行业存量、市场空间将会给互联网平台提供更为巨大的成长空间。P2P网贷平台处理和整合信息能力以及审批效率、创新速度都远超商I银行,贴合市场、机动灵活,且资金来源风险偏好多元化,可以满足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P2P平台把相应债权标的可以打包设计成短期产品,符合目前P2P线上投资人的短期投资偏好,且收益率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要高出很多。一些国内领先的P2P平台在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累积和专业的风控能力的基础上,纷纷深度介入能源、农业、旅游、珠宝等产业供应链领域。目前,国内成功切入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主要有宝象金融、银湖网、农发贷等。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

因搭上“互联网+”快车而飞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仍然面对着很多严峻的问题。首先,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在供应链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急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这样才会使供应链金融业务走得更加长远;其次,一些行业不正当竞争,也影响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像一些O2O平台的虚假融资信息等;再次,供应链本身内部的风险也日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金融由“链”向“网”发展,在更多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利益的同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最后,当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需要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从业人员业务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产业发展不是很完善,一些体制中还有很多漏洞,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诈骗越来越频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发挥在于创新,而与产品和服务创新相伴而来的各种风险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整个商业银行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减弱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信息的了解和沟通,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成本、最优化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以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2]刘达.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

第2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9月12日,《中国农村金融》杂志记者专门就荷兰合作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经验及做法采访了荷兰合作银行上海分行中国战略总监江志达先生和农业及食品研究总监王傲超先生。江志达先生曾被派驻杭州联合银行担任副行长,王傲超先生长期专注于农资领域行业趋势的研究。

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主要经验

荷兰合作银行90%的客户集中在农业与食品行业,在农业及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拥有独有的专业知识。荷兰合作银行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方面的主要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与客户长期合作的经营理念是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基石。

荷兰合作银行始终把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其经营第一理念,更注重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而不是利润。在荷兰合作银行看来,农业不仅是生存方式,也是发展方式;银行不仅提供信贷,也在进行基于未来发展的长期投资。因此,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银行更应该关注客户的业务发展计划、创业能力、技术水平,选择具有成长性的客户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江志达先生认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客户的看法不同,荷兰合作银行不是特别注重抵押,而是更注重与客户共患难共成长。

(二)组建农业及食品专业研究团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荷兰合作银行在总行层面建立农业事业部,负责大农业概念下每一个目标细分产业的研究分析,包括预测产量、价格走势,搜集财务信息,分析重要客户等,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业务和风险部门的营销、风控工作。据王傲超先生介绍,目前,荷兰合作银行全球农业及食品研究团队分析员共计80人,中国团队有分析员6人。为了进一步建立起作为世界领先的食品及农业银行的实力,荷兰合作银行把食品及农业重点行业分为动物性蛋白、饮料、乳制品、农业投入品、附加值食品加工、粮食和油料作物及糖等七个板块。在所有重点行业,通过强大的团队包括银行家、产品专家及食品和农业分析师,荷兰合作银行为客户提供信息,为全球的农业及食品业客户积极提供不同产品领域的服务。

(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工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解决方案。

“产业链金融是方案,不是产品,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应该有不同的方案。”这是江志达先生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观点。荷兰合作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涵盖食品及农业供应链中所有环节的专业产品及服务,包括贷款产品、全球客户解决方案、项目融资、食品及农业研究咨询、收购及兼并、融资租赁、贸易及大宗商品交易融资、资本市场。

(四)用最先进的风险防控技术将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农业产业链金融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找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并设计出合适的风险技术和模式,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荷兰合作银行认为,产业链只是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真正的核心在于对每一位主体的现金流分析和管理。荷兰合作银行产业链金融最主要的“三方合作”模式,即分析上下游主体的交易合同和历史交易记录,估测当前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及未来的收入回报。用于个体农户批量化调查的“三大支柱法”,是针对客户全面快速的投入产出分析,并将单户的生产绩效与行业平均水准进行对比评价。其风控技术包括封闭资金运作、信息披露与共享等。

此外,荷兰合作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成功还得益于集团与成员行之间所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模式。中央合作银行与成员行之间清晰的定位与合作,使得荷兰合作银行在深耕区域内市场和提供全球产业链金融服务不仅建立了各自的竞争优势,而且互相补充。成员行主要是对区域内客户提供服务,重点支持辖内的农业生产商,以及各种小微企业。当客户成长壮大,超出成员行的服务能力时,由中央合作银行提供支持,从而确保各个发展阶段的客户都能在体系内得到优质高效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央合作银行将支农服务重点确定为农产品销售商、农资供应商以及流通运输企业,与成员行共同协作实现对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

对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启示

我国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及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顺势而为,主动融入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探索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可以从荷兰合作银行得到一些启示或借鉴。

(一)把与客户建立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理念置于农业产业链金融之上。

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必须从“以银行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把与客户建立长远的伙伴关系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与客户同成长共患难。

(二)跳出金融看金融,深入了解客户的生意。

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授信额度不足、贷前调查蜻蜓点水、过分依赖抵押和担保、信用贷款裹足不前等,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不了解客户所致。应借鉴农业产业链金融的系统思维,着眼于整个产业链,着眼于产业链内部各主体之间的生意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真正了解产业,了解客户,服务客户。

(三)做好行业调研工作,深入理解产业未来走势。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时一定要真正塌下心、俯下身子,对当年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困难及融资需求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业产业链目标客户选择及价值分析方法,做好市场细分、产业研究和价值链分解。特别注重客户信息整理和数据积累,为后续金融服务介入奠定基础。

第3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对于海尔金控人而言,2016年可以说是“金控元年”。在海尔金控董事长谭丽霞看来,海尔金控在这一年“小荷已露尖尖角”,每个团队在所在的领域、所在的行业崭露头角。

2017年,以海尔“美好家庭生活”为愿景,海尔金控着力发展产业金融、共享金融、社群经济,致力于海尔集团实现从智慧家庭到财富、健康、绿色、快乐家庭的延伸。

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实现?

三个问题直面海尔金控进入2.0时代的战略选择。海尔金控要成为一个时代的金融控股集团,承担起海尔平台化转型的使命,成为海尔集团掌门人张瑞敏提出的“诚信生态、共享平台”这一新海尔精神的诠释者。具体而言,海尔金控旗下金融、交易、投资这三个平台,到2020年要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势。

20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产融结合的标杆。而今天的GE却在回归产业,分拆GE MONEY。新的产融结合是什么?海尔金控试图作出回答:海尔诞生于产业,熟悉产业,知晓产业的痛点,海尔可以用金融的工具、用资本智慧去重构产业生态,帮助产业升级、帮助产业成长。 海尔产业金融布局

海尔布局产业金融的使命是创造引领产业的新金融形态。

海尔金控的发展可谓先有“金融”,再有“金控”,逐步搭建起完整的金融产业构架。2015年11月,海尔集团提出“海尔金控”的概念,开始将金融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在此之前,海尔集团的金融版D早已开始谋篇。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布局,海尔金控旗下金融、类金融机构已达16家,法人公司31家。

2016年3月,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揭牌,海尔金控再添新军。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是经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批准,在青岛市财富管理试验区成立的新型互联网信用资产交易平台,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资产的登记、确权、流转、交易、结算,及企业资产证券化、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等服务。

而在2015年12月,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正式成立。作为服务于场外市场的独立第三方清算服务平台,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定位于金融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与银行和资本市场非银机构合作,为青岛市的各类场外交易市场提供统一登记、资金管理、资金清算等服务。

海尔金控旗下这两家金融市场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直接得益于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对于海尔集团而言,两家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海尔金控的整体架构,为其探索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海尔金控目前已经涉足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消费金融、金融保理、第三方支付、财富管理平台、清算平台、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业务,同时拥有专注于股权投资和基金管理的创司,并且控股青岛银行、参股北大方正人寿。

此外,海尔集团还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拥有青岛海尔(600690.SH)、海尔电器(01169.HK)两个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

以产业金融为突破口,一个横跨众多金融业态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构筑,海尔金控正在逐步开拓形成资产雄厚、门类齐全的“金融生态”。

借力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海尔集团制定了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其核心思路是:集团层面将分散在不同平台的金融资产归并整合至海尔金控旗下,理顺金控的股权架构,深耕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牌照布局。随着新业务的逐步推进,海尔金控的“金融生态”布局有望全面提速。 机构特写产融结合变革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模式都已为人熟知时,海尔金控给出了不一样的解答。不走“放贷收息”的传统融资套路,也非单纯产品导向的“金融售卖”思路,而是以金融为工具,营造产业沃土,盘活整个生态。

产业里最懂金融,金融里最懂产业,这是海尔金控的自我定位,既是优势也是目标。海尔金控董事长谭丽霞认为,“海尔金控走出去的优势就是30年来对产业的理解。”

海尔金控定位于产业生态,共享金融,依托海尔集团的产业生态,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共享金融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以期实现“链接、重构、共创、共享”的愿景。在场景、牌照和大数据三大核心因素的驱动下,海尔金控希望从供应链金融出发,发展产业链金融,最终实现生态链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迭代迅速的大背景下,原本相对独立的产业生态圈之间,逐渐产生了关联和交集,进而催生了生态链金融。譬如,海尔的一款智能冰箱“馨厨”,其思路是以冰箱作为入口,连接对水果生鲜的消费场景。这个时候,鸡蛋作为农产品价值链的末端,又成为用户生活场景的开端,一个生态带动了另一个生态,形成了环环相套的链式金融需求。

基于海尔创业创新30多年对产业规律的充分把握和对产业资源的积累整合,海尔金控致力于形成基于产业生态进行金融服务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海尔金控平台聚焦产业金融的服务已为40类产业链15万中小微企业、280万个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并在禽蛋、肉鸡和肉牛等领域的产业重构与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 产业金融虚实

当前,产业集团、产业资本拓展金融业务已然成为潮流。传统金融牌照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都为产融结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实体企业跨界进入金融行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资本的参与方式也呈现加速多元化的趋势。从原有的参股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到组建金融服务集团、金控控股集团。既有海尔、苏宁、恒大这样的传统企业,也有阿里、腾讯、京东这类的互联网新贵。

实体企业与金融业态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这些产业集团往往拥有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客户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团掌握大量中小客户资源以及真实贸易、交易数据,可以加以利用,控制信用风险,降低违约损失,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恰恰很难获得这些信用信息。

不过,当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单纯的数据分析很难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产业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非产业。产业金融可以通过产业数据来控制部分信用风险,但这些数据仅仅构成信用风险的一部分。金融市场本身的规律仍然是产业金融风险控制的基础。与此同时,产业金融还会面临贸易纠纷与信贷纠纷的串联风险,不可忽视。

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避免实体企业在金融布局过程中爆发风险甚至走向“失控”,是这些产业集团共同面临的挑战。

产业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金融风险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金融行业特殊的杠杆作用,往往会成倍放大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产业金融探索的方向在于依托产业,成为数据、服务和技术供应商,而不是盲目跳出产业链。实体企业涉足金融时,往往容易在行业顺周期内过于激进,放松风险控制意识,埋下金融拖垮实体产业的祸根。 构筑“生态链金融”

海尔金控的新理念是实现“生态链金融”的变革。首先,实现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其次,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跨界服务融合,通过高效的业照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过去的海尔是制造业的典范。未来,海尔集团将向着社群经济物联网转型。海尔金控要承接的正是这一“去制造化”的战略任务。海尔金控承载着海尔由制造产品向孵化创客转型的使命,成为海尔从智慧家庭到财富、健康、绿色、快乐家庭的品牌延伸。

按照海尔金控的战略规划,产业金融的未来之路将遵循“三链+三网+两圈”模式。

“三链”是指按照时间轴来规划金融平台的走向,从仅拥有海尔上下游客户的供应链金融,到社会化的产业链金融,再到链接产业新生态的生态链金融。

“三网”则是指金控旗下各大板块依托链接资产及投资者的“财富平台”、链接债权及资金方的“交易平台”和链接资本及投资人的“资本平台”。

“两圈”则是围绕“社群经济”,着力打造以盈康护理院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社群”以及以北京轻厨为代表的“美食社群”。

目前,海尔金控资产规模已超千亿元。在海尔金控构建的“金融生态”中,金融服务扮演了一双“无形之手”,将生态圈中的各个要素连接起来。

第4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我们每位员工都要把“诚实正直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牢记,将“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根植于心,争做遵规守纪的银行人,为实现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贡献力量!

更多相关范文阅读:2020银行合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

为增强邮政金融业务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开展合规建设及风险防范推进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邮政储蓄事业的成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将为我行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另外,供应链金融的管理也是一门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习。

一、合规化文化建设及风险防范

通过参加此次学习,使我对合规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合规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在全行范围内确立全员合规、合规从高层做起、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的合规文化氛围,这次学习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案件高发的危害性。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因此,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确保我行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1、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我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银行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2、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十个案件九违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实属重要根源,无数案件、事故、教训,都反应出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从而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互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此外,我行还要求收集、整理了一些基础管理工作的台帐内容,我们主要负责整理了职工花名、考勤登记、奖金分配等台帐,这是加强基础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3、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

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 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限于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二、供应链金融的管理

在此次培训中我还学习了供应链金融的原理、方案与实务后,我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导向越来越市场化,出于市场细分和安全性等考虑,会有不同的融资方案被创新出来。我国参与供应链企业扩大业务的需要。会伴随着兼并和重组而不断发展壮大,而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推动供应链融资的良性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在供应链融资方案中的风险管理水平是目前殛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行业研究,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供应链融资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大型国际企业购买中小企业商品后,由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不能按计划销售货物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导致的银行贷款无法及时收回或发生损失的风险。银行要围绕跨国公司及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了解核心企业的资信能力、市场地位,履约情况和产业发展前景,同时也要仔细研究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对于从事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银行必须对各大类商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既要分析国际市场行情、国家有关宏观政策,还要及早介入供应商的谈判,了解买卖双方的有关情况。

2、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创新中可能存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的管理与契约设计存在漏洞和法律的真空,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增大。对于从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银行来说,加强培训,提高员工供应链金融业务素质与能力迫在眉睫,同时在现有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下,将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管理嵌入其中并进行有关创新也势在必行。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使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进一步了解供应链金融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也增强了维护邮政储蓄银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心希望此后还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2020银行合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

近日,总行在全行组织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大讨论活动,不断增强员工合规理念,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合规经营的自觉性。本人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总结了以下心得:

一合规建设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必须有不断构建合规文化宣讲教育常态机制作为基础,我们必须找出全行上下在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育、制度、执行、监督、整改、奖惩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促进合规文化深入推广根植,保障全行各项业务又快又好的发展。合规建设不但是为农行,而且是为他人,更是为自己,“合规是严肃的爱,是一种对每个人负责任的爱”。

二我们要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感情代替原则,接受合规约束、养成合规习惯的良好氛围,促进合规文化推广的根植。

合规文化宣讲的成功实践证明,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瞄准目标,认真抓,认真做,就能取得事半功倍。合规就像红绿灯,你遵守它,它就会保护你。很多人都认为一提到合规,就觉得受到了束缚、业务不好做了、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接受合规管理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这样或那样一些抵触情绪。但是我们要明确这点“合规文化是立行之本,经营之本”,合规与业务发展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对立的。合规像红绿灯一样维护着业务发展的秩序,担负着为经营管理保驾护航的职责和使命。

三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真人真事,各种案例都反映了合规建设的重要性,十次小的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一次较大的飞行故障,百次较大的故障可能酿造成一次打的飞行事故,十次大的飞行事故就可能造成一次空难。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源上控制风险,杜绝违规操作,不给“事故”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事业在合规大道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参加一些“学内控制度,创合规文化”的活动,真正的使合规文化融入我们员工的日常行为,融入具体的业务活动,为全行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合规基础。

四合规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大家必须再接再厉,结合日常业务工作提升年活动创新工作思想和方法,把合规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为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提供强有力的合规文化支撑!

2020银行合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讲述的故事中度过的,在他们的口中,有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包拯、有治军严谨、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的名字与事迹组成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灿的一部分,当然,千夫所指的赵高、遗臭万年的秦桧自然便扮演了这段历史中当之无愧的丑角。“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天真不懂世事的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可笑的问题。

“那是因为在一个人的心中,善良的天使与凶恶的魔鬼在进行着一场斗争,魔鬼用懒惰、贪婪、谎言、放纵、恐惧和不忠诱惑你走向无底的深渊,而天使则用勤勉、自律、真诚、责任、从容和忠贞带你步入人性的顶峰!”父亲慈爱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我殷切的希冀。

面对父母的解释,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直到多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场这样的斗争,人生的走向也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选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我们对工作永恒的追求;礼貌待客,微笑服务是我们固守的经营原则;服从上级、强化管控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制胜法宝;服务高效、社会认可是我们全体金冠人最大的心愿。人可以浑浑噩噩,也可以志存高远;可以轻视自己,也可以庄严自我;可以人微言轻,也可以举足轻重;可以办事拖拉,也可以雷厉风行。有道是:我的灵魂期待什么,我便能够做成什么。如果说商品靠品牌打天下,那么,我说,人活着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满意是纲,放心为常,合规操作是保障。”

什么叫合规?合规就是合乎规范,包括大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小的规则、秩序。我按照次序第_个走上演讲台,是合规;大家安静地坐在这里听演讲,是合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是合规;工作中,我们恪尽职守就更是合规。因为没有从事太多业务工作的经验,我对合规的认识比较朦胧,但是我明白,行业规范的遵从与自身的自律是密不可分的,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第一次认识到“合规”这个词,还是从一位金融业界的朋友口中得知,但我想,“合规”的意义应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单一行业,纵观历年来因为不讲“合规”而屡屡发生的行业事件,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因为不讲合规,我们已经经历太多的教训:一根头发引发的投诉、一件器皿带来的责怪、一个字符导致的损失、一次粗心点燃的愤怒……难道,我们还跳不出这周而复始的怪圈?

反思这一系列事件,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内部原因, 又有外部原因; 既有主观原因, 又有客观原因; 既有基层管理者监管不力的问题, 又有业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究其根本,“十案十违章”,有章不循, 违章操作, 是发生事件的最主要原因,也体现出“合规”操作的重要性。从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看,行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比较混乱,相互制约关系被破坏, 导致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有章不循, 违章操作的问题严重,当个人的率性而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当违规操作战胜合规意识之时,我们还能奢望建立一种规范的经营与经济秩序吗?

对我们个人而言,合规操作不仅关系到个人工作的规范与效率,更关系到企业利益与形象,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讲合规,一旦发生事件,再好的经营业绩也要一票否决!哪怕是轻轻的一碰键盘,就能使数百万元资金流失,给客户和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不懂合规,哪怕是小小的一笔业务发生差错,就能我们的帐务不平,不能正常下班、按时回家;摈弃合规,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危险的不归之路。因此,正是合规文化保障着各项业务高速、迅猛的发展态势,也正是合规文化让我们不断的走向发展壮大。

2020银行合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

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次学习活动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也是...

为构建科学、长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不断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由制度管控到文化管控的转变。巨野联社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查防结合”的工作要求,有板有眼地完成“规定动作”,有声有色地做好“创新动作”,全力推动“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一、坚持三个到位,推动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经理为成员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安排、布署活动的开展。召开动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银监会、省联社及办事处活动方案,深入进行动员发动,大大激发了全员参与活动、践行合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工作措施到位。坚持定时发送合规短信;为全辖办公用计算机安装了合规屏保;组织开展了合规文化建设漫画征集活动;加强法律法规传导,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了银监会法律法规清理结果公告;对法律法规变化情况保持了持续了的关注,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进行了反馈;结合各部室对全员进行法律法规、监管知识、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学习,组织了合规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了测试,及格率100%,平均成绩达90.05分;对本单位各专业部门拟出台规章制度、拟签订的合同文本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建立规章制度合规性审查登记簿、合同文本合规性审查情况登记簿及相对规范的审查流程。三是制度保障到位。为有序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合规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为有效堵塞弥补制度漏洞流程缺陷,按照分级负责、专业分工、谁制定谁梳理的原则,牵头组织各部室对上一年度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了年度规章制度梳理审查登记簿,对已不符合当前形势要求或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予以废止;对制定的规章制度适应信用社长远发展需要,同时又符合形势政策和法律要求的,予以保留;对部分内容不合时宜的文件,予以修订;对管理制度尚有空白点的,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同时,会同各专业部室,对本部室规章制度的制定质量、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编制了年度规章制度评价报告。

二、搭建三个平台,营造活动开展浓厚氛围

一是搭建合规宣传平台。在联社百千万富民工程网站、新浪微博上同步开辟合规教育专栏和论坛,积极搜集上报合规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二是搭建风别识别平台。启动了风险识别“三金”活动,即金眼睛、金话筒、金点子。要求每名员工至少发现一个以上问题,主动向合规部门反应;坚持每季举办一次合规论坛,让员工在思想、观点激励的碰撞中,涤荡违规的恶习,坚定合规经营的理念,点燃合规工作的热情;开放理事长、主任及合规部邮箱,供员工反映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所提问题,认真对待,积极研究落实,对落实情况,并以适当的形式向提交人反馈答复。三是搭建检查监督平台。坚持自查自纠和督导检查相结合,要求各社成立自查组织,建立自查自纠长效机制,积极查找问题,并加以整改。联社成立调研巡查小组,结合各专业部室,分赴辖内各网点调研巡查,对查出的问题严格追责,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后续督导,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从严从重处理。

通过“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学习业务、学习技能的热潮更加高涨,对“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活动推动了全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转变作风、开拓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狠抓管理,推动经营工作再上新台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提高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2020银行合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

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

近期,省行开展了“从我做起,合规操作”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期间,我依照省行下发的有关活动意见,并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农行人,为了农行的前途,为了农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从事农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职业,也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对农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直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讲求职业道德还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地了解到作为一个农行职工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每天面对形形不同层次的客户和形形事物,更加要求我们一线员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已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锣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_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正如《违规违纪警示案例》之案例三中所提及的违规行为,如果没有柜员黄齐秦的大意未临时签退系统、没有出纳颜朝霞的随意放纵、大悟支行本身存在未按章办事让坐班主任代班,明有光一切的违规行为也就不能得逞。而事后大悟支行的纵容庇护也导致了明有光的违规行为事件的延伸。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是_某一人来执行的,而是要_一个集体相互制约、监督来实施的。

三、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不悔资料版权所有

第5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第三方支付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涵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行业,第三方支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随着应用领域的深化和拓展,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线上和线下市场正在通过移动技术、O2O等形式不断融合。在资质方面,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七批27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至此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250家。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经历了2010至2013年的飞速发展后,各大支付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日趋明显,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链条的重构已初步显现。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争夺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商业模式,如何抓住支付模式变革机遇,是未来支付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探寻的。

趋势一:第三方支付企业致力转型为B2B金融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来改善产、供、销的整体效率。相对于单纯的支付功能, B2B企业更关心中短期流动资金情况。如何让资金流转得更快,是对B2B企业的挑战,也是第三方支付提供商的市场机遇。2013年,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逐步将业务扩展至B2B流动资金管理需求上,把原有的“银行—客户”的价值链延伸为“银行—第三方支付—客户”,致力于成为供应链支付提供商。在应用方面,支付企业首先介入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其次选择商旅、保险、物流等行业。此外,高端规模化制造业和大型农业等也有相应机会。

趋势二:支付行业将依托在线理财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相对于国外成熟市场,国内包括基金、保险在内的金融理财服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传统渠道(如银行柜台)。传统渠道的支付成本较高,而且跨行基金支付存在障碍,使得基金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支付有着较大的需求。随着新一代年轻人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未来第三方金融理财服务必将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2011年10月,证监会开始实施《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允许银行、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外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基金销售业务,并陆续颁发多张基金第三方销售与支付牌照。随着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易宝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12家公司先后获批开展网上基金支付业务,基金和保险业渠道变革和电子商务化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趋势三:整合终端、数据、增值服务,提升产业附加值。随着线下支付竞争的白热化,未来建立在收单通道基础上的数据分析和增值服务将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要盈利点。比如,POS收单业务将发展为金融POS,进一步丰富金融增值服务。第三方支付企业会结合资金交易数据分析,将收单业务与商户担保相结合,从而提供信用支付和信用贷款等服务;同时注重基于收单业务的营销功能,结合积分、自动抵扣、电子优惠券和卡类功能,实现业务盈利点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数据更容易被捕捉,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凭借其跨行的数据积累与挖掘优势,实现对客户信用水平的准确、实时把控,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因此,拓展多种衍生创新业务,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数据支持,以泛金融服务的方式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将是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用户的关键诉求。

第6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把支持实体经济的观念植入商业银行战略、制度、流程、企业文化等。要使银行家们充分认识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自我繁荣最终将使银行业成为无源之水。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实体经济的需求调查、分析、整理、挖掘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科学把握实体经济各种经济主体、各行业产业、各种业态、各种商业模式的运行特点,并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作出回应。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放弃自我繁荣的倾向,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技术、机制的安排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精确地使用到最能够产生效用的领域。从另一方面看,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对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实体经济不振,整个经济处于投机气氛浓重的情况下,银行业自然就要处于两难之中,如果支持经济则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如果整个地区都是一些投机企业,则难免受到影响。如果不支持则银行业机构本身很难获得发展。这也说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只是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的问题。应该从各个层面鼓励企业家、个体创业人员专注于事业,精耕细作。

顺应调整、升级要求,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方向的正确性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就要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注意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方向,并以此确定支持对象,确保支持方向的正确性。

首先,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链的延伸、先进工艺的采用。需要商业银行有效整合投资、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社会金融资源,融合股权与债权,推进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入直接融资金融服务链,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为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其次,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于符合绿色经济、节能减排降耗、环境保护的产业要大力支持,比如,有机绿色农业项目、清洁生产型工业项目等。重点支持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企业项目、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以及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减排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保有压,部分落后行业等需要尽快淘汰,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能高度过剩且没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要尽快退出。

第三,要支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改善民生的产业。商贸流通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商圈、综合市场、供应链、产业链应大力支持。能够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应该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消费金融,高度重视并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服务渠道的运用,促进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第四,竭力支持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和产业。政府盲目追求GDP而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比如造城运动需要慎重对待,对于政府经济主体盲目多元化经营、脱离主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慎重对待,对于经济主体的投机行为不予支持,对于一些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低水平重复项目应坚决退出。

第五,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从大型企业、国企向民营、中小及小微企业倾斜,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均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六,根据实体经济转型的方向设计金融服务模式,努力融入价值链,实体经济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转型方向保持一致,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实现科学定价,确保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公平性

去年以来针对商业银行暴利行业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与商业银行产品、服务的定价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确实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价过高,大有竭泽而渔之嫌。根据目前的市场结构与态势,多数地区资金紧缺,特别是小微企业。考虑到国家对于银行机构准入的限制,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商业银行定价偏高,客户也能够接受。实际上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如果银行的利益过多,则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利于银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贷款利率和金融服务的定价机制,通过更加精细的风险定价技术,结合企业成长周期、行业特点、区域集群情况、信用状况、盈利水平等准确为产品和服务定价,努力处理好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即使是在谈判地位优越的情况下,也应该合理定价,避免损害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低自身运行成本,鼓励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提高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风险定价重要参数),保持商业银行产品、服务价格的较低水平。

完善风险管理,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在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以增加金融风险、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所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风险能力,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首先,应着力注意研究转型期经济运行特点及相应的授信风险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深入研究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具体特点,把握规律,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稳健性。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注重研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特点。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办法。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深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专业化能力,有效控制转型期产业升级的行业风险、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创新风险管控的理论、模式、技术等,从风险识别、计量与监测、风险处置等环节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风险水平,实现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加强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转型,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从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经营水平还不能够适应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加上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快创新和转型步伐,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首先,要进行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方面的创新。要对实体经济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设计商业银行产品或融资方案,使产品或融资方案的结构和要素与支持对象的业态特征、现金流结构、信用资源、资产负债表高度契合。

其次,紧密关注实体经济性形势的变化,关注新的业态的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关注新的需求出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和授信模式的创新。

第三,通过与同业的合作,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基金、租赁公司、投资银行、保险企业等合作推出跨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地拓展像债券承销、资产交易、委托、股权融资、私人银行、基金托管等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四,通过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增值型、延伸型服务。提供专业化的资金管理服务、延伸性的增值链服务、个性化的顾问咨询等,全面满足处于创业、成长、转型等经济主体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

第7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在广东南海狮山镇博爱东路上,维尚家具(尚品宅配)三厂正开足马力,装载板材及成品的货车密集地发往全国各地;与之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某铝型材加工厂,已停工许久,人去楼空。

同一条街上,一喜一悲,形成了鲜明对比。

民营经济在南海GDP中占比约70%,其中超过半数仍以陶瓷、铝型材、家具等传统产业为主,在产业机构调整的大浪淘沙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可喜的是,@几年,在市场优胜劣汰和政府的扶植和引导下,南海不断涌现出诸如一方制药、维尚家具、东方精工、蒙娜丽莎陶瓷、ABC健护用品等新业态领军、智能龙头和快消巨头,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跨界切换。”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常务副局长盘石告诉《t望东方周刊》。

然而,新旧动能的转换并非易事。 ABC的研发工程师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净化实验室中工作

在传统制造业,“闭环”式思维定式并不鲜见――在“生产成本-收益”这个闭环上,唯有尽可能压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在中国,土地及劳动力则几乎等于生产成本。如何获取廉价的土地及劳动力,在许多制造企业眼中成为制胜的关键。

南海的一些企业,则已开始突破这种“闭环”式思维,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物联网等跨界方式再造供应链及营销渠道,或立足产品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政府果断出手制止金融风险外溢

2015年,南海民企、铝业巨头一百集团、沥东铝材等轰然倒塌,一度震惊业界。

一百集团是一家涵盖有色金属加工、房地产开发及金融投资三大业务的百亿元级民企。

“看着企业破产非常可惜。”时任南海区大沥镇副镇长的盘石告诉本刊记者,他亲历了两家企业破产、关停全过程。

受累于多元化投资失败,两家企业资金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状况。而银行抽贷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其资金链断裂,原本优质的主营业务也被迫停掉。

这两家企业的破产,在南海区政府看来,绝非小事。

“如果引发连锁反应,银行机构可能对南海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实行集中收贷,影响的将是整个铝型材行业和大沥镇的金融信贷环境。”盘石说。

南海区政府立即成立了处理小组,并果断出手,分别设立了资金规模为6亿元的“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3亿元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为亟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打比方说,企业有5000万元银行贷款到期,即便银行承诺继续放贷,如果不能及时偿还,也难以续贷。”告诉本刊记者,“基金此时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专门用于帮助贷款即将到期而足额还贷有周转困难的企业延续贷款,是一个定位为‘好企业、低成本’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数据显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累计扶持企业超过240家,累计发放资金超过75.79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成功备案项目134个,涉及贷款约10.52亿元,共撬动约66.31亿元银行贷款。

“实际上,多数企业的问题都不是出在主业上,而是在资本运作过程出了问题。”南海区科技和经济促进局常务副局长伍慧英告诉《t望东方周刊》,政府的积极出手,令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避免了一百集团、沥东铝材的“厄运”。

而从宏观数据看,个别企业的破产重组并未影响大局。2016年,南海区全年GDP达到2430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86亿元,增长7.6%。

以“跨界”创新力克“闭环”陷阱

解决资金难题并不能令企业一劳永逸。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压低土地、劳动力等这些硬成本上,而这种“闭环”思维的惯性还颇难突破。

南海一直是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区,“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造就了陶瓷、铝型材、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以2014年为例,南海小微企业占比85%,而大中型企业占比15%。其中,在“每15个南海人就有1个工商业主”。

可喜的是,这几年,南海的一些企业开始冲破传统的坚硬“土壤”,通过“跨界”创新拥抱新业态、新模式。

脱胎于软件公司的维尚家具(尚品宅配),2004年跨界进入家具行业。通过把信息化、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结合,维尚家具“个性定制”规模化地改变了传统家具行业的柔性化生产流程,成为定制家具行业龙头,2016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

而后起之秀林氏木业,则用“互联网+制造业”的跨界形式迅速成为家具行业翘楚。

“消费的转型升级令传统家具行业越来越难以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与流行趋势,由此往往形成生产过剩。”林氏木业副总经理马灿兴告诉《t望东方周刊》。

作为一家品牌电商,林氏木业将重心放在大数据洞察、产品研发和营销端,生产环节以外包合作方式进行,因此,订单的反馈、供应链的管控直接决定了后台的生产和销售。

2016年“双11”,林氏木业以6.1亿元总销售业绩成为天猫家具类四连冠。

同样,在数千年鲜有改变的中医药行业,一方制药通过科研将费时不便的“中药汤剂”改变为一冲即可的“配方颗粒”,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8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关键词:

一、广西制糖业当前发展现状

(一)发展有利因素

(1)制糖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国内市场逐渐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自1992年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广西糖业加大了整合力度。通过兼并重组,制糖业逐渐向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制糖企业从1992年的一百几十家散乱经营到今天的十几家大型制糖企业为主体的集约化经营。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成本逐渐降低,相比国内其他省份制糖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2)制糖业年产量占全国年度总产量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一定的定价权。

广西近13年成品糖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国

产量

826

861

700

653

926

1084

1033

912

949

1271

1449

1338

1105

广西

产量

344.6

374.3

325.8

274.5

480

601.4

592.9

504.3

565.3

771.1

931.1

824.1

705.5

广西

占比

(%)

41.7

43.5

46.5

42.0

51.8

55.5

57.4

55.3

59.6

66.7

64.3

61.6

63.4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数据整理

根据上表可以清晰看出:13年间,广西成品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从41%逐年提高到60-67%,已经显现一定的垄断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广西区域糖价直接影响着全国的糖价走势。

(3)生态产业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

   广西率先在全国形成"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和"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两条综合利用链条,以新型制糖产业、蔗渣制浆造纸产业、生物工程产业、食糖深加工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集成的糖业产业集群初步成型,基本形成自我循环的再生链条。虽然这种趋势还仅仅是在少数大型制糖企业中初步显现,但已经有了好的开端。

(二)发展的主要短板及风险

(1)受耕地面积限制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影响,甘蔗原料供应已经接近饱和。

广西1980-2010年30年间粮食与糖料种植面积表(选取5的整数年,单位:千公顷):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粮食面积

3957

3447

3669

3662

3655

3456

3061

糖料面积

111.73

221

319

454

508

747.6

1069

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数据整理

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0年30年间,广西的粮食种植面积缩减了近900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也是增加了近900千公顷 。进一步增加甘蔗种植面积势必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广西可供种植甘蔗的高产耕地实际上已经少之又少----近五年在糖价高企时一直徘徊在900-1080千公顷就印证了这一点。

(2)广西制糖业与国际产糖大国糖业比较仍处于弱势。

我国糖消费量虽逐年提高,但本国产能提高空间不大,加上与国际制糖大国比较,广西甘蔗生产和制糖成本较国际产糖大国高出近1000-1500元左右,高峰时达到2000元左右。广西制糖业虽领先于全国,但与国际制糖业相比仍处于弱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我国履行WTO成员国义务增大,必然使广西乃至全国制糖业发展压力增大。

(3)制糖企业与蔗农利益难以均衡 ,脆弱的供应链加大了产业风险。(已有很多学者和社会现象发生,在此不作赘述)

(4)外资进入广西糖业的步伐加快,一些民营和国营企业有被吞并的风险,直接危及我国战略物资安全。

比如花旗投资公司斥资5000万美元投资广西永凯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海外)公司的前期与广西武宣县、宜州市和象州县的糖厂合作,近些年广西糖业一直活跃着国际资本的身影。当然,如果是互补性的合作,我们是欢迎的,但如果这些身影与国际原糖炒家形成合力,则广西糖业将有被围歼的可能,我们也不得不警惕广西糖业会从与外资联盟陷入被外资吞并。

二、广西糖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必然性因素分析

首先从产业链整体来看,我国的糖消费量一直略高于本土供应量,近两年由于天气异常等气候因素影响,需求缺口有一定放大,糖价一直高居不下直接刺激了更多的可种植甘蔗区域的农户将粮食生产耕地转向甘蔗种植,而食用糖价格的持续攀升违背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宏观政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销售定价权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

其次,我国制糖企业供应链先天薄弱。一是我国适宜种植甘蔗的主产区集中在广西、云南、海南、广东,虽然广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六成以上,但广西平地少、山地多,水利设施不足,甘蔗生长大多依赖自然降雨,即使在广西主产区的高产种植基地,种植甘蔗的亩产成本大幅高于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糖大国。二是零散农户种植模式,在生产资料统筹,水利设施投入,技术等改良方面难以发挥种植规模效益。

综上所述,整个制糖产业处于国内产能限制和国际原糖主产地有竞争优势的制糖企业冲击。如果国际原糖供大于求,国内糖业必将受到较大冲击,更多的将依赖于国家政策性保护;如果国际原糖供不应求,国内糖业将取决于国内的供给与需求,如果库存偏低,为避免垄断和物价过快增长,国家政策性限价将阻止制糖企业和蔗农获得更大效益。但是,随着我国逐步严格履行WTO成员国义务的进程加快,产业长期依赖国家扶持将难以持续,产业自身又由于诸多的先天不足难以解决发展瓶颈,战略联盟也就成了主要被选项。

三、广西糖业战略联盟的基本思路

   (一)国内战略联盟:

(1)逐渐深化产业升级,加强横向整合力度,不断加强以凝聚力为方向的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规模效益。

近些年来,广西制糖业加大了整合力度,一批产能小,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被关闭或被整合到有竞争力的企业,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社会效益。然而除了强弱整合之外,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施强强整合,形成大集团化的企业,在国际糖业竞争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整合过程中和整合后的运营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以凝聚力为方向的企业文化建设,避免大企业病和企业官僚作风倾向。

联盟价值:提升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确定广西制糖业的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在国际糖业争取到一定的话语权。

(2)加大与蔗农的战略联盟,将"企业-农户模式"逐步转化为"企业---股东或兼任职工"模式,均衡企业与蔗农利益分配。

蔗农是提供制糖原料的主体力量,没有广大的蔗农的支撑,广西糖业做大做强只是一句空话。在糖市红火的时候,企业与蔗农的利益基本都能得到保障,然而当糖价高企时候,大多处于蔗农减产较大的时候,甘蔗收购有时也会因为企业利润和蔗农利益之间难以均衡而显得艰难;当糖市低迷时候,由于种植成本和生产成本高企,双方的利益纠葛的更为厉害。而恰恰在僵持的过程中,彼此的机会都在流失,造成双败的局面,对广西糖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人为伤害。

以往很多的学者和企业都尝试改变或优化这一简单的买卖关系模式,思路有创新但没有彻底解决双方的信任问题和利益均衡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向巴西一样推出大农场主兼并后集中耕作模式,将农民作为低价劳动力的工人,即使是在企业主导的模式下推进也要慎重。但可以考虑试行将简单的买卖关系转换为企业与股东关系,使得二者利益得到基本一致。具体做法可以用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定向种植甘蔗年均产能预计价值入股企业,股份为期权股份,到期后农户可以选择优先定向向企业卖出股份,在企业优先收购期间内没有履行收购义务时候,可以自由在二级市场卖出股份或选择继续持有股份。企业预留部分公积金或银行信贷资金到期定向收购蔗农的期权股份,回购的股份可以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取新的现金流,也可以选择持股。这样可以使得双方在供应定价不公平时在股权上得到弥补。

     联盟价值:更好的保护蔗农利益,稳定企业供应链,使得供应链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产业发展更加稳定,有利于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避免制糖业过度集中伤害到蔗农利益。

(3)加强与国内知名的生产食糖衍生品企业的市场联盟,提升盈利空间。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食糖的战略地位,制糖企业一直难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提高产品和糖业衍生品的附加值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必由之路。比如工业糖化工业,饮料业都是不错的选项。光明食品集团与云南最大制糖企业--中国英茂糖业公司实施战略合作,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产销一体化糖业产业集团就是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的一次积极的探索。

联盟价值:提升利润空间,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避免单一主业的经营风险。

(二)国际战略联盟(ISA):

(1)寻求国际技术联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充分挖掘制糖产业链发展潜力。

联盟价值:挖掘发展潜力,降低运营成本。

同世界产糖大国发达的制糖业比较,从甘蔗种植、制糖加工工艺、流通技术等领域广西糖业还有相当距离和提升空间。如广西扶南生物能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不错的范例。该公司由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MP ENERGY CO.LTD(泰国)和广西东亚扶南精糖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总投资2.97亿元,主要以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下属糖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甘蔗渣作为燃料,属于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年消耗甘蔗渣燃料约43万吨,折合标准煤11万吨。再如广西贵糖股份公司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碳酸法制糖工艺生产的广西"桂花"牌白砂糖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结成供应联盟。

(2)注意风险控制,加强对国际制糖业的融投资力度和融合力度。

     联盟价值:降低国家糖业战略风险,稳定市场。

     如近些年中粮集团和光明食品集团就在这一战略思想下有所行动。

中粮集团今年报价每股43澳元,折合总收购价为1.329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原糖加工企业的食品企业,光明食品集团曾出资16.8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一大糖商西斯尔公司(CSR)旗下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因成功后将成为中国食品业最大宗海外并购案而备受关注,但最终被新加坡丰益国际截获。这一战略实施肯定是艰难的,但广西糖业应该要有所觉醒,有所行动,即使单打独斗难以实施,区域内或与国内企业联手出击胜算可能会更高。

(3)面向东盟,加大糖业供应联盟力度,低成本战略主导亚洲市场。

联盟价值:加强供应联盟和市场联盟,加强了供应链,拓宽了市场。

  在这方面,广西已经有所动作。如广西龙州县为了促成跨国合作种蔗项目,为蔗糖产业拓展了新蔗源。在2006年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龙州县代表团与越南下琅县签订合作种植甘蔗项目协议书,双方商定:在越南下琅县组织当地农民种蔗2万亩,越方下琅县负责提供土地和劳动力,龙州县为越南下琅县提供优良蔗种、化肥、农药和免费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所产的原料蔗。2007年,跨国合作甘蔗种植项目在越南下琅县种蔗5100亩,生产原料蔗1万多吨。2008年龙州又与越南长定、石安等县达成甘蔗合作种植协议,完成种植1.05万亩。龙州跨国合作种植甘蔗在全区是首创。接着大新县为做大做强蔗糖业,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圈做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3月,大新县与越南下琅县签订了甘蔗种植合作合约。确定由中方提供高产优良甘蔗种苗和化肥、农药、技术等,利用越方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在越南下琅县开展甘蔗种植合作,种植甘蔗面积达700公顷以上,并运回大新县的制糖企业压榨制糖,达到大新县蔗糖产业发展壮大、下琅县人民劳动致富的双赢效果。

(4)加强与国际知名的生产食糖衍生品和深加工副产品的企业联盟,提升盈利空间。

联盟价值:占领高端市场(产销联盟),加强流通,提升企业利润。

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就是这一战略的代表。2004年7月,该公司由(香港)东亚置业有限公司及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旗下所属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崇左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宁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广西海棠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利用集团丰富的蔗渣原材料资源,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和设备,生产漂白纸浆和中高档文化用纸,是蔗糖产业链的延伸,是国家鼓励的外商投资项目。 公司工厂位于广西崇左市城市工业园,面积606亩,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年产9.5万吨文化用纸,已于2008年1月份正式投产。

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对策表:

价值链

 

瓶颈与

战略联盟解决途径

供应

生产

(产品与生产成本)

销售(定价与需求)

 

面临的发展难题

 

 

 

 

1.可供增加种植甘蔗的耕地面积有限。

2.甘蔗产量与品质偏低。

3.甘蔗生产成本偏高。

1.生产工艺相对落后。

2.生产不饱和造成成本上升。

3.原料循环利用率偏低。

4.原糖质量有待提高。

1.定价受国际糖价影响。

2.定价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中性)。

针对性的

战略联盟解决的新思路

1.寻求东南亚种植和供应联盟。

2、参股或控股国际制糖企业。

3.寻求技术联盟,提升甘蔗产量和品质。

4.寻求稳定的合作模式,平衡好种植户和生产企业的利润分配。

 

1.寻求生产技术联盟、融资联盟,鼓励有规模效益的兼并,提高循环利用率和产品多样性,延伸产业链。

2.寻求市场稳定联盟,促进生产销售的全年规模效益和均衡。

 

1.引入金融风险控制联盟,推进零库存订单生产模式。

 

2.在规模效益凸显的条件下,提高市场占有率,主导定价权。

3.布局国际糖业,抵御经营风险。

四、广西糖业战略联盟的风险与应对

(一)国内联盟风险及应对

风险一:产业整合时,企业文化融合难度大,利益难以均衡,社会矛盾激化。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广西制糖企业经过了大步伐的产业整合,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十多家制糖集团为主体的产业群。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文化的融合难度,加上进一步整合时新的利益矛盾,将导致产业整合风险加大,整合好的企业也面临"大企业病"、"企业官僚文化综合症"的挑战。要尽量避免规模不经济的兼并和重组,合并后的集团企业要加强企业的民主建设,坚持以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办事,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营造有内聚力的企业文化。

风险二:"企业--农户"模式向"企业---股东"模式转换过程中,由于信息不流畅和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彼此信任危机。

无论哪一种联盟模式,对于企业与供应者来讲,信息通畅和交易公平都是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由于企业的主导性和农户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给"企业----股东"模式带来了很多的难题。首先是对企业规范运作的监管体制要健全,信息公开要及时透明。其次,农民向股东的过渡也将是革命性的突破,不能简单的曲解为圈地运动,只是一种契约型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公平分享模式。

风险三:过度重视短期利益,不重视合作和融合,新的联盟之间恶性竞争。

要重视行业规范和市场规范,注重优势互补,走竞合之路。避免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二)国际联盟(ISA)风险及应对

风险一:寻求国际技术联盟时,技术衔接的本土化有一定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甘蔗种植还是原糖加工生产,都烙下很深的本土印记。比如在甘蔗良种的选择上,外来优良品种不一定就能适应我国南方的气候;规模种植推广的技术有些不一定能适应广西的地理环境;在生产工艺上,既要充分考虑改良技术的投入要符合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更要考量企业的适用性。

在选择联盟对象时要选择政治稳定和文化冲突不大的地区或国家的企业,重点考虑联盟企业与广西制糖企业的互补性。要注重文化的融合和企业新文化的定位。推崇包容和和谐,管理上要注重沟通和融合。

风险二:国际接轨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

毫无疑问,广西制糖企业的国际融合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不是所有企业的发展现状适合与国际糖业接轨,必须考虑自身的需要因素和能力因素。就能力因素来看,包括把控国际市场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与国际糖业的融合能力。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广西制糖业在国内已经成长为一支主导力量,但我国糖业的先天不足即制糖成本过高使广西制糖业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扶持和国际糖市的供不应求。国内庞大的市场是广西糖业发展坚实的后盾,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广西糖业将迎来新的飞跃和新的视野。但如果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国际市场的长期冲击下,很有可能将面临像东北大豆加工业一样的窘境。当然广西制糖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选择方向和对象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来针对性制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官网,stats.gov.cn/

2.中国商品网-地区报告(美洲、大洋洲),ccn.mofcom.gov.cn

3.广西统计信息网,gxtj.gov.cn/

第9篇: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范文

一、金融控股集团产生动因分析

(一)逐利性 20世纪末,由于金融市场同业竞争加剧,在分业监管背景下,单一业务模式下的利润拓展空间已经难以突破“天花板”,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加多元化。根据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的市场内部化理论,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难以保证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将具有相关性的金融业务进行整合,形成内部市场,则企业有可能利用统一经营管理,协调内部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实现对价值链延伸增值,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控制成本 根据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的论述,调配资源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实现;二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来解决。他认为,企业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内部的资源协调,节约外部交易费用。同理,金融控股集团的形成可以实现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在对外竞争中形成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管理、知识和技术等资源实现集中,通过集团统筹管理下的快速交流和复制,实现专业能力的普遍提高,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还将进一步降低长期成本。

(三)降低风险 通过资本金在集团内子公司的科学设置,不仅有利于利用不同公司间的独立法人资格和有限责任有效隔离集团某一个体公司引起的经营危机和破产风险的系统内蔓延,从管理上来说,以股权为纽带实施管控,也有利于强化专业分工和经营效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从而降低管理风险、市场化风险,提高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于是,无论是出于天然的逐利性目的,还是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或风险防控的需要,实现不同产品类型的金融资源在内部的汇集和整合,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控股集团形式规避分业监管壁垒,就成了金融企业实现自我扩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多元化经营 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H.I.Ansoff)首次提出多元化经营概念。之后,西方学者彭罗斯(E.T.Penrose)、鲁梅尔特(R.P.Rumelt)陆续对多元化经营的定义进行深入和完善。笔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总结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增强自我发展的竞争能力或分散风险,在现有经营基础上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行业的战略性抉择。西方学者鲁梅尔特(R.R.Rumelt)研究认为,可以采用专业比率、关联比率、垂直统一比率等三个量的标准和“集约——扩散”这一质的标准,将多元化经营分为垂直型、专业型、本业中心型、相关型、非相关型五种类型。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次盛行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多属于不相关型多元化。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多元化则多是相关型,为了追求协同效应。学界普遍认为,相关型多元化经营在集团内部复制了外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具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效应,有利于发挥协同作用,将资源向效益较高的业务模块配置,从而促进集团总体价值提升,而个体公司的单一专业化经营显然不具备内部资源配置功能。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概括为,“凡是向多种领域扩展同时又紧靠老本行的企业,绩效总是最好;其次是向相关领域扩展的企业;最差的是那些经营许多非相关业务的公司。”同时,由于多元化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带来的经营目标不专一、发展规模扩张过速等导致的经营失败问题,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即使是相关型多元化,历来都是饱受质疑和非议:不同行业聚集在一起,利润率、周转率和生命周期等彼此之间的特性差异较大,容易导致对现金流和资本资源的争夺、资产效率的降低、各种业务波动性叠加产生更大波动效应造成风险传导等。再者,从管理学角度上,多元化也可能造成经营层为牟取私利过度投资,或大股东利用多元化侵占资金、转移资源等,由于国内市场不成熟、公司治理不完善,此类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当今学界虽然提出了可以衡量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若干评价指标,但对于多元化经营的绩效评价却并未找到成熟的计量办法。现有案例分析中,多采用对企业价值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是否具有正面作用进行简单判断。国际知名企业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花旗集团(Citigroup)、康泰克斯房屋公司(Contex Corp)的发展历程是是多元化经营的经典案例,学者吴晓波也曾在《大败局》中列出了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具体案例。

二、AMC多元化经营历程

(一)金融多元化的特征 与一般企业不同,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导致的客户需求多元化是金融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重要动因。再者,为满足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监管框架的合法性要求,金融企业的经营多元化多现为金融控股集团下不同法人分别经营、总体多元的形式,而一般企业并无此政策限制。此外,出于安全性、效率性等多方面的考虑,金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往往以产权为纽带,特别是取得绝对控股权,不同于实体企业除了自我发展、兼并收购、发起设立还可以采取合作结盟、供应链控制等其他方式。

(二)AMC集团多元化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应对愈加激烈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同时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有模式相适应,成立多元化经营的金融集团成为顺应时势的必然举措。目前,中国平安、光大、中信等一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已初具雏形。199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国务院赋予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政治性使命后,AMC在2005年前后实施商业化转型、开展多元化经营更像是谋求生存的无奈之举,直至200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AMC的转型方向为“业务有特色、运作规范化的综合性非银行金融服务企业”,才真正为AMC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内生动力。作为多元化发展最显著的行业分布特征,正伴随着围绕不良资产处置为核心并不断衍生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功能,AMC涉足的行业数量不断增加,当前,四家AMC中所涉行业最少的也在8个以上,多元化经营架构已经显现。就金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现方式而言,不外乎是自我发展、托管重组、兼并收购、合作设立较多。AMC多元化发展亦不外于此:围绕不良资产处置衍生的业务多元化显然具有内生发展特征,与之相关的房产、金融评估、金交所等由于政策门槛较低,多为自我发展而来;金融牌照行政许可的证券行业则大多来源于证监会当初托管的证券公司进行托管重组;信托、保险则多是通过兼并收购实现;银行则多是利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地方商业性银行股改发起设立。

尽管学界对金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同样争持不下,支持者认为有范围经济、规模效应、信息链共享、产品链增值、提升集团品牌形象等优势,反对者认为会有系统风险传导、杠杆使用过度以及多元化折价等问题。对于AMC来说,无论从自身持续生存问题的解决、利润水平的显著提高,或者金融业务创新话语权的显著提高,以及外部对问题企业财务困境的有效重组或类似需求的满足等方面来看,其多元化经营显然是正向效应更为明显。

三、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AMC多元化经营战略要点

金融资源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戈德·史密斯于1995年提出,但并未系统论证和阐述。我国学者白钦(1998)将金融资源分为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整体功能性金融资源三个层次。根据其论述,与一般资源不同的是,金融资源具有双重属性,不但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同时也是配置其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因而不仅牵涉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也涉及如何控制金融资源配置不当引起的风险传导问题。就AMC而言,笔者认为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除了包括AMC拥有的资本或货币资外,更主要的体现在吸纳外部金融资源并将其内部化的融资能力;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更多属于组织、制度和工具范畴,具体包括来自于AMC自身的以金融资产(工具)产品及其流程体系为核心的产品系列、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系统和组织结构;而整体功能性金融资源则是内部合理调配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十余年对巨量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业务的磨练和经验积累,AMC在客户等级评定及授信、资产价值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关键方面已初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当前所具备的品牌、客户、网络、渠道、技术乃至已建成的一体化、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均为金融资源的统筹协调提供了充足的可实现条件。综上所述,AMC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应以自身所具备的金融资源为基础:

(一)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 不良资产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附着物,伴随其行业发展周期,尽管存在可能面临不良资产资源的萎缩等挑战,但并不可能彻底灭失。此外,伴随AMC的转型发展,实体企业的问题资产(实质上也是不良资产)也在逐步进入AMC的经营范围,依托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通过拓宽其产业宽度和深度产生的经营效益,依然是AMC长期生存之本。从国际成功经看,进入高相关度的业务领域更容易产生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围绕主业进行多元化,利于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复制,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形成多元化业务的有效融合和互补,平稳扩大竞争优势。

(二)相关型多元化 从多元化若干案例不难总结出,不相关行业的多元化就意味着在陌生领域承受更高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的多元化不能脱离主业,主业的充分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必须作为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而相关型多元化经营强调的正是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内扩张。作为金融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就是核心生产力,相关型领域则不同,金融业务的相关,不仅意味着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也代表着相关的技术和资源可以快速复制进入,利于规避风险,保持优势。对于AMC来说亦是如此。因此,AMC仍必须以具有稳固优势的不良资产处置主业为基本支撑开展相关行多元化,以合理避免多元化风险造成的经营失败,并进一步积累战略优势资源,如客户、产品以及经验技术等,巩固和扩大由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将战略优势复制和平移到其他相关领域。

(三)适度多元化 适度意味着对多元化发展速度和规模应当保持审慎。多元化发展通常也意味着需要有充足的现金等资源进行配套支持,尽管商业化转型之后的AMC资本实力有所充实,但无论是与银行系、保险系等其他金融多元化航空母舰,如中信、广大、平安之类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因此,在没有足够资源进行对进入领域的长远发展后续支持时,不应盲目进入。

当前,从AMC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历程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四家AMC均是围绕不良资产处置积累的业务、经验、技术和客户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链条及其衍生业务延伸,通过技术增值手段化解金融风险继而实现收入增长,其多元化纵向相关性较强。但伴随商业化股改进程的加快,四家AMC在行业选择上并未把与不良资产处置的高度相关性作为唯一抉择标准,如租赁业、保险业,二者与AMC主业相关度并不高,反而与银行业务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具有更强的协同作用。但同样,银行也是AMC多元化经营目标中的重要板块,除AMC里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湘江银行外,其他三家公司均有并购计划。从规划蓝图来看,或AMC控股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将与银行控股集团在未来形成激烈竞争。面对银行在资金成本、渠道以及客户方面的显著优势,AMC的“扬长避短”才是上策,即围绕相关型多元化充分凸显自身的并购重组、债权定价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坚持创新发展,建立专业专长,深度发掘并满足客户的个体化需求,以差异化和专业化策略支撑多元化发展。

四、AMC多元化风险防范对策

(一)AMC多元化风险类型 AMC的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可以产生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出于金融资源本身具备的“被分配和分配”的双重属性,AMC的多元化经营也会因内部交易不当,额外导致系统传导性风险、利益冲突和转移风险、资本过度杠杆化风险、协同管理风险等多元化风险,使得管理经营更为复杂和难以监管:

(1)系统传导性风险。首先,AMC多元化经营多是相关型的,这就意味着其内部的各种业务风险有可能叠加性多于对冲性,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可能产生“雪球”效应。再者,风险很容易内部传导(Contagion),具体是由于外部会将多元化经营集团视为整体,因此,即使是局部某一经营单位的财务困难、经营失败甚至是负面新闻或事故,也会对整体的信誉、信用等产生负面影响,若内部没有建立防火墙实施有效的风险阻隔,实质上的风险更是可能通过频繁发生的内部交易进行传递或叠加,对整体的流动性、偿付能力甚至业务开展造成损失。

(2)利益冲突与转移风险。由于AMC的多元化经营多是通过全资或绝对控股实现,股权的单一化导致决策权的集中,加之中国金融机构的行政特许性特征,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特征,同时,多元化经营本身就具有业务复杂、难以监管的特征,客观上产生了AMC有通过资产转移、业务复杂化等手段规避监管,与小股东、债务人以及客户的利益保护产生冲突的可能性。频繁的内部交易对AMC各单位的经营业绩存在重大影响,则可能为利益冲突和利益转移产生动因。

(3)资本金过度杠杆化风险。一是资本金的重复计算,由于AMC投向子公司的资本金在母、子公司报表均同时反映,造成了重复计算(如果同一笔资本继续用于集团内部交叉持股,则将继续重复计算,目前监管机构对交叉持股并不许可)。虽然资本金可以重复计算,但显然不可能同时用于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笔者认为,这种风险实质上是内部过度使用资金杠杆,导致资本金泡沫化,即造成以有限资本金撬动已远远超越自身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的庞大资产规模,危害资本安全性。二是授信、担保以及或有负债方面,AMC母体通常还承担为集团内其他经营单位统一获取授信、增信或导致或有负债的救承诺,以及集团内部在业务协同中也可能导致产品链上风险的聚集和积累,因信用杠杆率过度化导致支付危机。

(4)协同管理风险。当前,AMC多元化中,不仅业务复杂,需要在产品组合、经营目标、资源配置等方面需要协调一致以提高效益,而且由于多元化模式多样造成的股权管控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兼并重组而来的经营单位,需要高超的融合管理水平以提高协同效率,否则即使是业务高度相关,也会因无法提高协同效率而造成多元化经营失败。另一方面,AMC过多的管理层次,可能会导致决策链失真、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AMC多元化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多元化风险外部控制问题,巴塞尔委员会曾《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等指导性文件。伴随AMC的多元化转型发展,2011年中国银监会也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加强多元化风险的监管。笔者认为,多元化风险防范的关键,还是需要自身建立有效的多元化风险控制体系:

(1)公司治理制衡有效。目前,AMC所辖子公司多为全资子公司,实际上董事会独立决策性十分有限,勿言对关联交易的控制。从根本上说,股权多元化,实现对AMC母体的有效制衡,通过高效的产权结构形成对关联交易的决策制衡,如通过在公司章程中设立关联交易的回避表决制度、小股东对关联交易的一票否决权、在董事会设立关联交易委员会负责审查关联交易、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关联交易的监督检查等,加强对利益冲突的监督。

(2)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内部交易,根本是AMC集团内部的资源再分配,作为AMC协同效应产生的来源,不能简单否决或过分限制,但必须对可能产生利益输送的关联交易行为要进行规范。具体而言,必须制定公平、透明的关联交易规则,以制度“防火墙”制约AMC母体的不当关联交易,有效阻隔风险的传递和扩散。再者,面对复杂的多元化经营业务,还需要事前明确详细的关联交易条件、种类、额度进行限制,对审批程序、定价标准、信息披露等进行规范的办法,削减AMC母体的操纵空间。

(3)完善信息管理。多元化经营客观上要求AMC具有强有力的沟通协调功能,可见,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其内部信息管理透明、传递迅速有效,换而言之,是指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职责范畴,及时取得所需信息,实现对多元化经营的整体性风险监测,并以此做出业务判断和决策确保协同效率;内部信息管理有效的另一好处是杜绝经营层借助信息不对称产生“内部人控制”,或者严防各级管理者利用职务便利屏蔽信息或变招信息以谋取私利,导致经营无效、管理低效等情况。此外,通过规范信息隔离制度设立“中国墙”,防止内部交易或信息滥用,对相关信息在各经营单位间进行有效隔离,或者根据权限进行限制性传递,也是非常必要的。

(4)系统化风险控制。除了内部控制层面上的关键流程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权责利匹配、审计稽核外,系统化风险控制还指从集团层面对所有业务要素的全面收集、持续监测、整体评估分析和预警,以及适应AMC业务实际的风险分类标准以便提取充足拨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3]袁玲:《大股东控制、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经济经纬2012年第6期。

[4]吕怀立、李婉丽:《控股股东自利行为选择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管理评论》2012年第3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