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毛利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来源:WIND,华林证券研究所
通过分析一下贷款利率与上证综指的走势亦有类似的结果,尤其是在2006年至2007年牛市阶段,贷款利率与上证综指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而目前又是加息周期,为何指数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呢?原因又何在?
数据来源:WIND,华林证券研究所
上面两张图足以说明“通胀无牛市”是个伪命题。相反,我们认为,无论通胀与否,既可能出现牛市,也可能出现熊市。牛市的例子已经在2006-2007年可以找到,而熊市的例子可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找到。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变化的,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利率及通胀因素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完全肯定利率与通胀因素对股市的正面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从历史的经验看,影响股市的因素终究是资金的供求关系。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没有完成之前,利率杠杆的效果不会完全传导到A股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出现了完全背离的走势。在通胀水平可控的状况下,股市往往呈现牛市行情,只有当出现恶性通胀,比如CPI出现同比涨幅10%的时候(比如在1993年年初至1995年的3年时间,CPI涨幅一度超过10%,中国出现了恶性通胀),股市在三年当中整体处于熊市状态。但通胀形势出现好转之后,A股在1996年立刻步入了牛市行情,相对应的通胀水平逐步回落到10%之下。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通胀无牛市”是指在恶性通胀的前提下,而在通胀可控的情况下,按照历史经验是指CPI处于10%的情况下,股市是牛市的可能性更大。
换句话说,“通胀无牛市”在目前状况下,它是不成立的。当然,如果通胀形势可控,则往往意味着市场见底回升的机会更大,比如在1996年开启的大牛市就是如此,当时随着通胀水平的回落,利率开始下行,而股市开始掉头向上。
在恶性通胀情况下,股市可能下跌;而在温和通胀情况下,比如在2007年前后的A股市场,股市与通胀之间保持了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加息与牛市之间保持了正相关关系。如此说来,我们将最终否定 “通胀无牛市”这一说法,因为它过于片面和武断。
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通胀与股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这仍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但经验表明,如果通胀的出现是源于资产泡沫衍生出来的货币现象,那么,加息的过程看似在抑制通胀,事实上也是在抑制股市上涨。因此,孰因孰果,或互为因果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但资产泡沫的确在刺激投资者的消费热情,从这个角度而言,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既是货币超发的结果,亦会伴随着需求推动型通胀的产生。
防通胀策略是流行偏见
既然当前中国通胀水平仍处于10%以下,属于温和水平,那么,我们就无需按照“通胀无牛市”的惯性思维来指导投资。因此,当前市场流行的防通胀策略可能存在误区。比如市场流行以投资消费品来抗通胀的策略,这也可能是一种流行的偏见。
其实在温和通胀的情形下,各种行业都有机会,未必一定是消费品。这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可以得到证实。一般的理论认为,通胀的结果是居民消费品涨价迫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加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最终企业利润减少。事实上,所谓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的结论在当前也未必成立。
从2007年与2006年业绩披露的情况看,以wind一类行业分类来看,仅有公用事业、能源、材料和日常消费4个行业的毛利率出现同比小幅下降,其他6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是保持快速增长的。即使考虑到上轮通胀末期的08年中报业绩,与2007年中报相比较的结果显示,多数行业毛利率依然是上升的,仅有公用事业、能源、材料三个行业出现毛利率下降的局面,而公用事业的毛利率降幅尤其明显,这说明成本转移较差的行业出现毛利率下降的局面较为显著,但日常消费品出现了毛利率的上升,说明已经将上升的成本开始向下游转移。
数据来源:WIND,华林证券研究所
这说明,即使在通胀环境下,多数企业仍然具有成本转移的能力。因为当前消费者的购买力仍然比较强,而消费欲亦比较高,所以多数企业都没有承担通胀成本上升的压力,即使考虑利率上升带来财务费用上升的可能性,数据表明,诸多行业的业绩仍保持平稳增长。从逻辑上而言,尽管毛利率可能下降,但多数行业的收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只要收入增速快过毛利率的降速,则利润总额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而研究数据亦证实了上述判断,在2007年的通胀过程中,多数行业不仅毛利率、ROE在上升,且多数行业的财务费用并没有出现大幅上升,因此,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通胀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现象。
从细分行业来看,研究机构一般在通胀过程中看好食品饮料与医药行业等消费品行业,因为上述行业毛利率较高,定价不受政府控制,不可否认,这种逻辑在理论上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从成本转嫁能力的角度来看,医药行业和快速消费品的定价能力无疑是最强的。在通胀周期过程中,两者的毛利率均在上升。但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医药和消费品行业以外,从一级或二级细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百货超市、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均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
而发电行业作为能源行业的典型代表,因价格管制而无法有效转移成本,所以导致较大幅度的亏损。尤其是在资源价格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中国发电行业大幅亏损的局面若要改观,就必须走市场化定价的路线,因此,对于发电行业受煤价大幅上涨,而上网电价不能自我调整,出现大幅亏损是必然。
但是目前市场对这些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的行业仍然抱有成见,比如当前市场对交通运输行业(包括高速铁路、航运、机场、港口等)的看法。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相对估值,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都处于08年的底部水平,但市场却故意忽略他们的盈利增长和毛利率居高不下的事实。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收入平稳增长,主业基本持平
管理层平稳过渡,资产注入进展中
当前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现代制药(600420):
2008年9月18日,现代制药刊登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接控股股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本次增持前持有公司股份10843949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69%)的通知,其于2008年9月17日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5万股。本次增持后,医工院共计持有公司股份10858949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74%)。医工院拟在本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从二级市场上增持公司股份(含已增持部分)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并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通道。2007年医药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并全面复苏。医药板块08年上半年较07年同期收入增长19.95%,高于医药板块07年全年增速;净利润同比增长52.15%,较07年增速有所下滑,增幅居前的企业在原料药领域较为集中;总体销售利润率有较明显的提升,达到了27.70%,特别是化学原料药,同比提高了9.3个百分点,除医疗服务之外,其它各领域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都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整体来看,医药行业上半年经营情况良好,企业的增长得以保持,总体资产负债率也较07年末降低了0.88个百分点,达到50.37%。
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是:2010年实现全民医保,并实现医药分开,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医药市场蛋糕的扩大虽然是渐进的,但却是确定的。
现代制药公司自1997年起连续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下属子公司上海现代浦东药厂有限公司2001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头孢氨苄缓释胶囊、阿奇霉素原料药及片剂和尿促卵泡素都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司主要生产抗生素药、心血管药、减肥药、降压类、保肝药及生物药六类产品,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抗生素类药品一直在抗感染药物中占60%左右份额,抗生素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45%左右,且新产品储备丰富,是硫辛酸原料药龙头企业,因而分享医疗市场大蛋糕,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收入平稳增长,主业基本持平。现代制药中报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2.97%。实现主营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4.50%;其中原料药销售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9.92%,阿奇霉素原料药增长了19%;制剂销售收入1.68亿元,增长16.39%,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头孢氨苄缓释胶囊销售增长均达到30%以上。委托加工和材料销售收入合计699万元,同比增长333.27%。07年同期,实现技术转让和租赁收入合计774万元,08年缺少上述两项收入。综合毛利率35.04%,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近期阿奇霉素货源紧张,价格有走高趋势,目前约1,200元/公斤,但因上游的原材料硫红霉素价格上涨较多,所以对毛利率提升无明显影响。三项费用率21.28%,同比上升4.24个百分点,主要因新增替米沙坦、依曲康唑合成新工艺技术转让费280万元、为拓宽销售渠道致销售费用率增加2.89个百分点所致。所得税率24.41%,同比上升9.72个百分点,为政策性税率调整所致。最终实现净利润2,962万元,同比减少了27.20%,每股收益0.10元,业绩有所下滑;但若剔除07年技术转让和租赁收入的影响,药品经营性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是基本持平的。
管理层平稳过渡,资产注入进展中。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良安、副总经理王晓东辞职;公司新聘魏宝康为公司总经理,新管理层平稳过渡。经了解,医工股份资产注入事宜目前正在进行中,预期近期上会。大股东医工院整体上市值得期待。
1.GSK事件与反商业贿赂
GSK事件曝出后,继2006年反商业贿赂风暴后医药行业又进入新一轮严打和调整周期,药企和医疗机构人人自危,引发了对医药营销模式对与非以及外企长期超国民待遇,过保护期原研产品定价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探讨。由于医疗体制和医药营销特定渠道和模式造成的这一现实问题,企业也同样深为受害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营销经营模式只能伴随医疗体制真正改革共同深化调整。
GSK事件引发了业内对企业和客户财务处理能力的普遍重视和担忧,怎样既保障国家税收和医药阳光经营,同时兼顾企业的经营运作规律,分担企业的现实生存压力同样是一个深切而不能回避的话题和关注。医药经营是一个与体制和国情相伴生的矛盾体,解决这些现实的胶着也需尊重国情,慢慢来。
2.毛利率与星巴克事件
毛利率的大棒漫天挥舞,引发了民众和政府对药品定价的再度关注。只是外界简单以出厂价格和零售价相比得出的感性毛利率概念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并不真正了解企业营销和经营运作的实际支出,实际营收,实际模式与实际困境。更缺乏对药品营销模式和工商管理概念的准确认知,缺乏与其他行业的客观对比,造成对医药制和医药整体营销模式的普遍误解。
如果按同样的感性计算方式,以土豆丝为代表的餐饮行业不摊销费用和成本时,“毛利”将高达10-30倍,月饼高达30-100倍,白酒高达50-1000倍。而以错误的毛利率公式计算后只有LV和茅台看起来毛利率最标准和亲民,而实际这些都是高定价、高暴利的真实代表。感性的定价判断进一步推动和助长了价格虚高,完全是由贵族们用错误的逻辑思维和概念的移木接花所引发的对平价药品和医药制的严重误导。
全民关注的星巴克事件恰好是关于产品价格问题最好的注解,央视痛批的国际品牌星巴克却几乎是国内咖啡厅中产品定价最低的一个,如何客观准确地关注国内实际存在的各种泛滥而猖獗的高定价、高物价,协助政府真正把CPI控制下来,也正是毛利率和星巴克事件留给公众和媒体的实质引思。
3.520目录与基药营销
国家版新增基药520目录一经出台,即引发市场一片产品抢购热潮,不少基药叫出了比大牌新药还高的价码,一些企业告别了以往产品销售要求爷爷告奶奶求人过日子的平民普药生活,过起了日进斗金、坐地数钱的幸福财主日子。各地基药增补和基药挂网的大幕也渐进拉开。
随着理性的回归,关于基药选择和运作中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得到认知,挂网和价格是第一道坎,定价和规则越来越残酷,进入基药并非都是幸运;营销网络和操作是第二道坎,基药操作同样也需要专业化经验,不是扔到市场上就能听到响声变成钱串子;大医院实际消化的比例和国家财政对于基药产品的支付能力同样是一道严峻的坎。
股市有风险,基药同样有风险。企业和客户能否从基药操作中真正有利润回报,更需用营销经验和功力仔细去分辨,谨慎去运作。不单纯是产品好坏,而是是否适合自己,全新去运作一个低端渠道,是否符合正向的投资回报率。
4.新版GMP认证与扶持政策配套
GMP新版认证是企业和产品的生死线,在国家大限之前能否完成,企业花大力度、大代价、高成本完成新版认证,在定价和招标规则中是否倾斜和能够平衡回来是企业和市场一方的高度焦虑。动辄参考全国最低价中标,同质化产品海量扎堆也给企业生存造成了强大现实压力。以往GMP认证中企业不认证要死,认证后经营成本倒挂也要死的窘相但愿不要再发生。
企业无法通过GMP认证最终退出舞台,遭受直接损失的更包括终端操作的直接客户,所有市场运作费用都是客户在承担。及早了解企业GMP认证的真实状况,为无法通过认证的在操作产品提前储备好替代产品更是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由新版GMP认证带来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对企业营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5.新版GSP认证与工商定位
新版GSP认证商业同胞很辛苦,认证不容易。企业同胞同样很辛苦,为资质审核同样折腾的人仰马翻,一个审核,往往为了一个章是复印章还是红章,一份出库单的样式翻来覆去,全国各个商业各有各的说法和要求。一个资质审核一周两周完成是正常,一个月也不罕见,幸福了快递,累垮了销售,企业销量因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医药大环境如此紧张,企业生存压力如此之大,商业同样面临生存压力,竞争空前激烈。商业效益来自于企业产品经营,商业同胞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共同提高办公效率和经营效益,才是更好的共赢之道。
6.广东挂网与专业化营销
广东挂网规则是全国的风向标,只有独家产品才能相对更好地存活下来,而作为独家产品,是要广东这个大市场还是全国市场,同样成了企业的两难选择。吸取多方意见后重新制订的交易规则,政策的靴子落地,企业稍微宽了宽心,独家产品依旧不轻松。想活得更好,必须专业化处理好每个地区每一次挂网,专业化做营销。
吃透挂网规则,用好挂网规则,从为中标而中标的盲目运作到用实力和经验来控标,注定了未来企业产品命运的天壤之别。
7.水质事件、同安中枪与行业PR专业化提升
农夫山泉水质事件和深圳同安躺着中枪产品销量暴跌,起因各有不同,但更有其共性和相通之处。既折射出民众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同样暴露出行业和企业大众PR的不够成熟与专业。质量是产品和企业的生命线,得当而及时的专业化公共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同样是企业和行业所必需,这也是企业品牌塑造和企业形象打造的必修课之一。
PR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质量与服务,永远是企业产品最质朴的金字招牌。
8.医患矛盾与企业协力升级服务
卫计委要求全国各医院按每20张病床配备一名保安或按医院医护人员或就医人群数量3%的比例配备保安,以保护医护人员的行医安全。医患问题由多重因素引发,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心理学培训机会、提供完善的意外保险,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好的导医服务和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普及和医患相互理解、良好沟通与表达的公众宣传,推动职业化规范普及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医护人员行医和患者就医提供保障,这些都可以由政府和医疗机构以及医药企业共同完成。把企业的力量用好,共同促进医患和谐。
以为广大医生送健康、送感情、送关怀、提供爱心援助和康复疗养服务为宗旨的以岭关爱医师健康基金为医生群体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权益和必备保障更应切实到位。
9.响亮冠名与企业整体实质营销
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的造势宣传曾引发不少业内的惊叹与效仿,广告战只是营销整体战术中的一部分,企业更需要把整体营销实质化地做到位,才能产生实际销量。999冠名《爸爸去哪儿》验证了企业的先见之明,小儿感冒灵广告鲜活,但更重要的是终端销售能否真正发力。
恒大冰泉借亚冠一炮打响,强势而精准的闪电营销战更值得医药行业反思。怎样整体提升行业与企业的实质营销能力、实质经营和管理能力,实质投资和运作能力,值得每一个企业家和经营者、每一个营销人细细思索。
10.药品以外的发展机会
药品做得越来越辛苦,不少客户和企业一边咬牙坚持,一边时时想放弃。利用现有的渠道、经验和资源,两条腿或者多条腿走路是最好的风险化解和收益增加方式。只是非主业以外投资经营往往馅饼与陷阱同在,需要辨清自己的方向与优势,谨慎选择,高质量实施,方能一通百通,真正实现回报。
白酒身价百倍、光景照人的好年代,史玉柱卖掉了脑白金,做起了黄金酒,步长等企业也纷纷杀向酒业,最不济的,一些企业和客户一边药品,一边销着各种白酒红酒,反正自己也要喝,也要送人,小打小闹倒也能节约些成本,还能有些小收益,开会所和娱乐餐饮业的更不在少数,更有象云南白药这样不仅广泛涉足大健康产业,更慷慨豪掷数十亿忙于各地圈地打造养生旅游业的大手笔。
广药收回王老吉后,不少医药企业也转型做起了饮品,只是尚不知竞争程度足以打破头的饮料行业水深水浅,千金投入后市场上悄无声息。国家大健康产业规划推出后,不少企业摩拳擦掌意欲重金投入,尚未清晰思考自己的资金能否跟上,人员经验、行业经验、管理经验能否跟上,在新的领域中核心竞争力是否突出,风险能否可控,资金回报能否实现。
每年1~4月,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市场会掀起一波年报行情。2008年,对于整个世界和中国,都是不寻常的一年。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人们对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悲观大于乐观。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投资者的目光都集中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上,看看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到底受到多大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大的经济环境不好,自然会受到牵连。但这样的环境,也是考验企业真正实力与管理决策的时候。所以,2008年的上市公司年报将更受关注。
《新财经》从本期开始,对部分上市公司年报进行解读。由于国内上市公司年报在时间上一向有“先报喜,后报忧”的习惯,2月份之前的年报大多以绩优公司为主。所以,本期我们选取了几家2008年业绩表现不错的公司进行解读。
2009年2月8日,仁和药业(000650)了2008年年报,拔得沪深两市第一份医药类上市公司年报头筹。
在医药股2008年抢眼的抗跌表现背后,是行业的强劲增长,仁和药业也不例外。年报显示,仁和药业2008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7646万元,同比增长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6万元,同比增长79%;实现每股收益0.32元,超过了原先的市场预期。
在对仁和药业大幅增长的净利润贡献中,除了主导产品优卡丹销售增长迅速、妇炎洁毛利率提升等因素外,关联费用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调整营销模式促业绩增长
2007年1月19日,原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药业公司通过置入全新医药资产,重组了这家濒临破产的化纤企业。仁和药业从1999年推出妇炎洁开始,到目前仅有十年时间,但其麾下多个品牌:可立克、优卡丹、胃康灵等已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2008年,仁和药业产品的销售增长迅速,特别是优卡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优卡丹主要是针对儿童感冒用药的细分市场,是在近两年推出的新品,并以连年翻番的速度增长,销售收入从2006 年的近5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超2亿元。
在公司收入中,可立克和优卡丹的比重几乎相当,成为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浙商证券分析师金嫣认为,经过连续的爆发增长,优卡丹增速应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产品的成长期。
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仁和药业销售模式的适度调整,促进了主营业务的增长。
据悉,仁和药业从创立之初就施行“先款后货”的销售方式,这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健,一直以来,应收账款、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都为零。但这种销售模式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面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仁和药业及时做出了销售政策调整。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仁和药业对部分信誉较好的长期客户给予一定的信用期,一般为30天回款。这一销售政策的调整也促进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1819万元,占销售额比重为2%,依然较为健康。在销售政策的配合下,公司产品在目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仍取得较好增长。”
金嫣认为,作为OTC 企业,仁和药业有两项财务指标好于其他企业:一项为应收账款,一项为预收账款。虽然2008 年仁和药业开展信用销售产生了滚动结算余款,应收账款金额大幅增加,但与其他药企相比,应收账款仍相对较低。同时,公司在2008年底推出了优惠销售政策,吸引客户在年底预付货款,使得预收账款较2007年增长4928%。
同时,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仁和药业陆续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销售情况较好的优卡丹提价达50%,可立克达20%,集团中的主要产品提价也都有涉及,但幅度有所不同。
由于产品提价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以及一季度成本增长过快导致利润同比下降等原因,仁和药业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长一直较为稳定且略为缓慢。但随着市场对产品的广泛接受及公司品牌效应的影响,四季度单季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环比增长了67.6%,较2007年四季度同比增长了39%。
营销费用分摊使毛利率提升
金嫣认为,仁和药业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主要缘自品牌效应的扩大及渠道的精简。
作为一家OTC 药企,仁和药业每年花重金在广告费投入上,2008年支付广告费5000万元。名人效应等多种手段的营销模式,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品牌效应日益明显,这从被市场所接受的产品全面提价中可窥一斑。
金嫣认为,虽然仁和药业注重终端培育,销售人员队伍近2000人。但对相关的维护人员有所精简,2008年管理费用支出下降明显,同比下降了1.16个百分点。
在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仁和药业毛利率从2008年一季度的34%,逐步上升到二、三、四季度的50%、51%以及55%。2008年全年毛利率达49%,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
而在国盛证券分析师朱志勇等看来,营销费用的分摊是仁和药业毛利率上升的最重要因素。
朱志勇表示,可立克和优卡丹是仁和药业的控股子公司铜鼓仁和的主要产品,为上市公司自有产品,毛利率较高。而目前在健康相关产品中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的主要产品妇炎洁为主,属于计划注入关联企业康美药业的产品。
由于仁和集团所有产品通过上市公司销售,仁和药业通过从康美药业采购,然后通过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销售,因此,毛利率相对较低。如果实现资产注入,相关业务毛利率将大幅上升。
仁和药业前期的公告称,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更好地完成公司销售与利润目标,仁和药业及时改变营销策略,从而导致康美公司实际承担相关费用下降,而公司承担营销费用上升。
资料显示,双方按年初产品供应协议中的定价政策及定价依据,即成本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协商定价,年度内双方协商后达成了相关补充协议。对采购关联企业康美公司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了下调,最终影响关联交易额减少约6300万元。
由于关联费用的下降,公司相关业务的毛利率由2007年的15%上升为33%。仁和药业相关业务在收入增长约2600万元的情况下,毛利从2007年的5700多万元增加到2008年13500万元,增幅约为137%。而药品相关业务毛利增幅约为24%,关联交易费用对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作用巨大。
资产注入是未来增长动力
目前,仁和药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只包括仁和药业有限公司、铜鼓仁和以及吉安三力。
而妇炎洁系列是由仁和集团的下属企业康美医药保健品公司生产的;胃康灵和湿毒清是由仁和集团下属的药都仁和生产的。康美医药保健品公司和药都仁和公司公告,将通过定向增发进入上市公司。
仁和药业在2008年9月19日公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中,拟增发6000万~9000万股,每股股价不低于6.74元,预计将融资4.04亿~6.06 亿元用于收购康美医药保健品和药都仁和的全部资产。如果非公开增发成功,将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朱志勇认为,定向增发资产的注入将大幅减少关联交易,仁和药业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将从目前的33%上升为约65%左右。同时,资产注入还可大大提升公司整体剂型、产能的有机整合,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关键词】换股合并,换股比例,现金选择权,价值评估
2008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需要做优做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城市产业发展和国资整体布局转换的要求,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产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比重结构,鼓励国资企业(集团)走上市发展的道路”,并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
本次重组由三项交易构成,该等交易互为等效条件,共同构成本次重组方案不可分割部分。
按照上述方案,上海医药重组时曾提出以下三个现金选择权安排方案:
从以上比较方案中,公司最终会以方案二(中铝模式)为推荐方案。因为,方案二能够规避上实控股行使现金选择权的潜在争议,且资金压力适中。由于中西药业的估值过高,为平衡中西药业与上实医药股东利益,考虑折价换股吸收吸并中西药业,所以给予中西药业全体股东现金选择权将有利于股东大会的通过和重组的进行。上海医药重组后,基于对“新上药”的估值分析,流通股东行使现金选择权的风险可控。
三家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对上海医药是否像合并预案中预测的那样起到了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或者说此次企业合并交易活动对上海医药的企业价值有什么影响?下面将运用三种主要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1) 股价分析法
为了便于观察上海医药(“新上药”)在资本市场上的走势特点,我们特意选取了两个参照体来衡量:一个是标的主要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一个是同为医药流通行业的A股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广州药业。我们将2009年4月30日到2010年4月30日的期间走势分为四个阶段,结合K线图,分析各阶段股指、收盘价格变化如下表2所示:
综合考虑第一到第四阶段,在市场得到医药重组消息的初期阶段到实施换股合并后,上海医药的股价在市场上的表现是良好的,超过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其中广州药业也走出了超过指数行情的良好走势,显示出了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的盈利看好预期。
(2)财务指标分析法
为了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来评价换股吸收合并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效应,我们选取了2009年12月31日(备考利润表)、2010年12月31日(重组完成第一年)和2011年12月31日(重组完成第二年)上海医药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衡量换股合并活动对上海医药企业价值的影响。
①偿债能力分析 如下表 3所示:
从以上偿债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医药在重组以后的偿债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流动比率三年普遍好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经过重组后,明显改变了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较2009年有所下降,处于同行业较优水平。因此,在偿债能力方面,上海医药通过重组上市后,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②营运能力分析 如下表4所示:
从以上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中,可以看出随着上海医药重组规模的急剧扩大,各项营运指标较同行业平均水平有所偏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与上海医药短期内密集的并购重组不无关系。新收购的各级子公司为上海医药带来大量资产,尤以CHS的影响最大。上海医药2011年应收账款较2010年增加了人民币36亿元左右,仅CHS的应收账款就高达人民币24亿元;同样的,CHS的存货金额占据了上海医药2011年存货总增量的接近一半。
③盈利能力分析 如下表5所示:
从以上盈利指标可以看出并购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逐年提高,各项盈利能力指标除营业毛利率以外,都处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公司重组后的净资产逐年提高,资产收购速度迅速。但是,公司的营业毛利率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制药业务2011年实现毛利人民币41.7亿元,较2010年下降了人民币3.1亿元,毛利率下降近4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对原子公司广东天普实质控制权的变更使得两项具有较高毛利的产品被剥离,对制药业务的毛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制药存量业务的毛利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2011年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引起,其中尤以中药材价格上涨最甚。中药产品占据了制药业务总量的近1/3。
2011年,医药分销业务实现毛利人民币32.7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人民币11亿元,增幅高达50.9%。医药分销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其毛利占比从2010年的30%扩大到了2011年的40%。但就7%的毛利率而言,则比2010年小幅下降了0.3%。受制于整个医药分销行业重组的大环境以及国家对于分销产业链差价率的严格管控,分销业务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上海医药也受到影响。
重组完成后,在中国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中,拥有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的国药集团依旧主导行业发展,在经营与财务管理各个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而上海医药在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方面表现强劲,发展潜力亦不容小觑,只是营运效率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此,总体看来医药重组后价值效应得到了积极的体现。
此次医药产业重组符合上海市政府的产业政策调整,对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医药的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抵御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重组后的“新上药”成为了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规模仅次于国药控股的标杆企业,企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为上海医药带来了积极的重组效应。
但是,上海医药大规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后,由于资产重组规模大、涉及面广;重组完成后,上海医药无论是业务范围还是产品种类都将大幅度增加,且业务板块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内部组织架构复杂性大大提高,后续整合的难度依然很大,对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到位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期内可能存在整合后相关企业在盈利水平或是协同效应方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上海医药内部仍亟需开展运营和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应。
同时,医药板块行业增速放缓,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在国家推进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医药总额控费、零加成试点扩大,GSK事件影响加大,抗菌药物限用,全国各地重启药品(基药)招标工作等使得医疗机构用药金额增幅进一步受到遏制,行业增速有放缓趋势,整体利润率可能会继续走低。因此,医药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形式以及产业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景气程度,并且行业走向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可能对医药板块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换股合并发展的还比较缓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制度改革,消除了长期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制度。但是,我国还处于全流通初期,市场上还存在着非理性的赌博心理和投机炒作行为;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还不太完善,因此必须加快股票市场改革的步伐。
新的合并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购买法。换股合并是合并的一种方式,因此非同一控制下的换股合并也应当采用购买法核算。但以中国目前的国情看,换股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包括购买价格的确定,所增发股票的公允价值如果以其合并生效日的市场价格计算就需要我们的股票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其内在的价值。同样,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目前尚无法提供各种资产准确的公允价值,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无法准确确定。
因此,为了防止股票价值中的虚高现象,建议在确定购买成本前,可以用同行业股票发行价格的平均价格对为实施换股而发行股票的价格进行调整。采用“基于账面价值的购买法”,不调整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资产账面价值,将购买法与账面资产净值差额全部列为商誉,与合并后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参考文献:
[1]陈革,2004,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研究及案例分析,首都经贸大学博士论文
[2]陈亚民,2008,《战略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栗煜霞,2008,《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杜兴强,2007,《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版)》,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从已公布2011年中期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数据来看,除运动子行业外,服装行业上半年保持较好增长,品牌公司量价齐升,毛利率改善,净利润平均增速可超过40%。经营性利润增速超过40%的有:富安娜,罗莱,报喜鸟,九牧王,美邦,港股博士蛙;超过30%的有:梦洁,七匹狼,森马,鲁泰A,港股利郎;港股百丽在高基数下可达到30%以上的税前利润增长,非常出色。而港股运动李宁、中国动向出现同比下滑,主要受到休闲和时尚品牌替代影响。
中金公司认为,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每个季度订货会的订单状况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反映该公司相应时间的业绩,使得我们对该类企业的业绩预测有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和验证标准,提高其盈利能力的确定性。从订单情况统计和业绩增速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到,家纺、青少年休闲服、休闲男装,2011年下半年的订单增长表现良好。家纺行业2011年下半年订单增速大多超过50%,商务休闲男装行业的七匹狼、九牧王、利郎下半年订单同比增长也超过30%,青少年休闲服行业的美邦和森马也有超过20%的增长。在良好订单支撑下,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可关注品牌服饰中业绩增速在30%以上,且估值较为合理的公司。
日前公布的6月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数据,较之5月的同比增速,提高3%,预示着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专家认为明年随着棉价等原料价格低位运行,纺织服装销量增速有望回升,从而实现量价转化,考虑到高价位将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弱化,预计2012年消费增速呈缓慢回升态势。
而目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已经跌破22000元,只有21971元,美棉期货已经跌至100美分附近,市场已经开始预期19800的收储价格的托底作用。棉价暴跌,说明下半年出口不旺,预示着粘胶和棉纺相关个股投资机会的到来,对纺织服装零售企业中长期发展带来良机。
国金证券指出,时值市场对中报业绩增速的敏感度较高,在目前宏观政策密集期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本周纺织服装板块将持续攻守兼备的趋势,即以追求确定性收益的投资策略为主,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此外股权激励等题材性要素也将触发相关个股的阶段性行情。从投资方向上建议配置七匹狼等确定性与防御性俱佳的白马股,这类公司基本面运营良好,业绩确定并保持增速在30-40%甚至更高的情况下,凸显出非常高的安全边际和比较强的防御能力,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本期入选的25只综合盈利预测调高股票中,2011年预测市盈率高于40倍的有8只,低于30倍的有13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有7只股票的安全星级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期25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黑牡丹(600510)简要点评。
黑牡丹(600510):牡丹盛开 龙城腾飞
黑牡丹(600510)2009年公司资产重组完成后,由一家纯粹的纺织服装公司转变为国有控股股东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集团)总公司的上市公司资本平台,为常州新区并延伸至常州市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大股东常高新集团是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的国有独资企业,集政府投资、开发建设和资本经营等多项职能于一体,重点承担高新区内的道路基础设施、安置房、重大项目等建设任务。
城镇化完整产业链成型。公司城市资源综合功能开发主业已形成三大模块,城镇化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城镇化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开发、保障房建设、万顷良田建设等具体业务。
保障房业务龙头公司。公司安置房(保障房)业务规模较大,每年竣工达40-50万平米。截止2010年底,黑牡丹累计已建成安置房约300万平米。在A股上市具有保障房业务的地产公司中,公司保障房业务的规模名列前茅。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并有保障,政府承诺15%的毛利率水平。未来,随着北部新城建设和万顷良田工程的不断推入,安置房业务将持续稳步发展。
自创品牌-纺织服装业务有望重获春天。公司自创牛仔裤消费品牌ERQ,突破以前代工和提供原料的单一业务模式。ERQ采取M2C(线上)和体验店(线下)相结合模式,至6月,体验店已快速增至47家。2011年服博会ERQ品牌签约突破8000万元。
太平洋证券认为,在不考虑万和城以外其他商品房项目估值、一级开发第二阶段估值和纺织服装业务估值的情形下,公司2011年每股重估价值达11元,估值具有较强优势。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目标价12元。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1-2013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83元、1.20和1.86元;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2位给予“强力买入”评级,1位给予“买入”评级,综合评级系数1.33。
制药行业:成本犹在 言春尚早
上周综合盈利预测(2011年)调低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行业分布相对集中,金属与采矿行业有4只入选,成为本期盈利预测调低个股数较多的行业。
今年1-5月的医药行业利润增速19.45%,慢于收入增速,成本侵蚀利润的现象明显,板块亦然。虽然相关上市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上半年高位运行,大都涨势减缓或者已经出现回调趋势,预计下半年成本压力减少。分子行业看,原料药和医疗器械子行业由于毛利率低,对成本更加敏感,而且产品价格市场化定价,业绩弹性更大,其中有提价能力的公司业绩弹性最大。化学制剂子行业对成本相对不敏感,而且企业没有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企业的业绩弹性更多来源于公司基本面变化而非成本变化。中药行业下半年成本侵蚀利润的状况将依然存在,尤其是毛利率不高的中药普药企业。但如果中药行业政策面出现变化,中药行业下半年将面临更多机会。。
中信建投表示,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高成长性遭遇了政策高压和成本上涨的寒流,加上去年的估值泡沫亟待化解,医药板块市场领跌,但下半年行业面临的政策和成本压力都在减小、行业利润成长无忧。有业绩反弹和估值底部的支撑,下半年医药指数走低的概率较低,但如果下半年大盘强势,医药板块即使利润增速反弹也还是以个股行情为主,言春尚早。
海普瑞(002399):成本高企 产能不足
海普瑞(002399)去年占公司生产成本85%以上的肝素粗品采购成本大增,导致2011年销售成本增速远超销售收入。而山德士在2010年7月获得依诺肝素钠(一种低分子肝素制剂,原研厂家赛诺菲使用品牌名为Lovenox)的简化新药生产许可(ANDA)以后,原研药面临降价压力,从而压低肝素钠原料药出口价格。我们预计2011年全年销售成本相比2010年全年上升17%,而销售收入因出厂价下调下降5%;全年毛利为28.5%,相比10年下降1,354个基点。
公司现有冻干能力不足,今年来一直处于超额生产的的状态。从2010年5月募集资金到位,到2010年底为止,计划投资8.65亿元的“5万亿单位肝素钠原料药生产线”只投入了572.14万元(截至2010年期末投资进度为0.66%),预期2012年7月才能正式上马,产能不足严重约束公司11/12年增长空间,不利于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近日公布三季报: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0%、19%,实现EPS1.93元,每股经营净现金1.78元。VE粉每月发货约200吨,第三季度VE均价有所下降,10月份随着公司停产检修和逐步进入需求旺季,VE价格逐步回升,预计未来价格较为平稳。
前三季度增速有所下降:分别实现收入、.净利润为35.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9.6%和19%.实现EPS1.78元,每股经营净现金1.78元。总体毛利率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无银行借款,但汇兑损益增加推动财务费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净利率24.4%,同比略降0.2个百分点。VE粉发货稳定,每月发货量约2000吨,万古霉素收入过亿,同比增长超过50%,替考拉宁也保持了较快增速。
三季度单季度来看:三季度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持平,环比略升3%。单季度EPS0.64元,同比下降31%,主要是:1、博雅和讯VE报价从2009年5月初的110元/公斤开始反弹,2009年三季度保持在170~180元/公斤的高位,而20lO年三季度价格在105~130元/公斤,价格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二、三季度单季度销售费用达8600万元,营业费率同比大幅上升3.9个百分点,管理费率同比也上升了1.1个百分点。
VE是主力万古霉素成亮点
VE价格仍是公司未来业绩的关键点。维生素E:前三季度VE收入增速延续上半年水平,达到30%左右。VE全球寡头供给格局2010年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随着国内国际饲料行业需求回升,浙江医药、新和成相互配合停产,预计VE价格第四季度有望上涨;维生素A:前三季度vA收入同比持平。VA价格从前期低点反弹,同样受国际饲料需求旺季影响VA价格将稳中有升。
三季度厂商停产拉动VE价格回升:1、国内三家陆续停产影响供给:8月12日,新和成宣布停产5周。8月16日,西南合成宣布停产到9月份。10月,浙江医药例行停产检修2、国外需求支撑出口增长:国外饲料已进入消费旺季将进一步拉动VE,出口,1~9月VE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39.5%,预计四季度需求继续回升。3、VE价格触底反弹:VE价格曾在7月达到最低时的110元/kg,近期在供货略有紧张的带动下,逐步回升,市场最新报价已提高到了135元/kg,我们预计四季度VE价格将继续稳中有升。
万古霉素将成未来亮点:上半年万古霉素收入增长70%,达到7120万元,毛利率46.8%,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制剂收入2千万元,原料药收入5千万元(国际定制收入30075美元),产能从去年的10吨扩增到20吨,使得收入和毛利率大幅上升。上半年替考拉宁原料药收入2-3千万,制剂收入超过1千万,制剂收入增速接近50%,天然VE: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该业务对公司毛利贡献有限。上半年收入6167万元,毛利率;8.6%。
VE景气仍将持续
“西方人饮食中牛羊鸡肉的比重很高,由此,西方国家畜牧与养殖业对饲料级VE的需求是长期稳定的。另外,高含量VE(药用级VE)还广泛用于化妆品、医药保健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内。一年多来,VE价格相对坚挺,出口量也平稳增长。我们预计这种形势有望延续。”浙江医药副董事长张国钧表示。
业内人士预计,VE景气度有望持续。东海证券一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两年,VE高景气主要基于稳定的寡头垄断格局以及不断增长的终端需求。
报告认为,从VE的供给格局看,关键中间体的产能有限,已经成为新进入者最大的技术壁垒。在此基础上,巴斯夫、帝斯曼、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四大寡头在长期的竞争状态中逐步磨合。已形成多赢的且较为稳定的竞合关系。在新进入者没有足够产能的背景下,预计寡头垄断格局仍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这是较长时间内维持VE高毛利率的重要基础。而从需求角度分析,VE属于半刚性产品,受益于出口复苏及终端饲料产业3―5%的自然增长率,未来两年VE的下游需求将持续增长。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VE需求量和价格均大幅度下降。但2009年三季度VE量价齐涨,VE粉国内报价最高达到195元/千克。目前,VE粉价格稳定在130―140元/千克。
加大新药研发
与多数中国绩优的药企一样,浙江医药短期的业绩保障是原料药,但长远成长的路径仍是原料药向制剂,“仿制药”向“仿创药”的产业升级。因此,浙江医药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技术转让和合作,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2009年,浙江医药来立信系列产品和万古霉素销售增长近13%。华创证券指出,公司仅凭借简单和竞争激烈的产品线就实现2亿多元的销售收入,显示其在制剂销售方面的能力。同时,公司用于治疗癌症的小分子靶向制剂一类新药抗肿瘤药物甲磺酸普喹替尼目前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将具有极大潜力。去年12月,公司获批临床的盐酸昌欣沙星片是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抗菌药物,临床适用范围也较广。
东海证券也认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物甲磺酸普喹替尼、广谱抗菌药物盐酸昌欣沙星片等新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是公司后续成长的主要催化剂。另外,公司跟诺华合作的本勿醇、蒿甲醚、抗病毒药物等项目,也为未来承接国际加工打好了基础。
2009年,公司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得成功立项,全年申请发明专利3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项。高纯度(EP98)合成VE中试成功,盐酸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发酵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收率稳定,B-胡萝卜素新工艺完成了中试。
“未来,制剂工业将成为浙江医药另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公司产业也将从强周期性行业逐步转向周期性和刚性需求共同发展的轨道。”张国钧表示。
关键词:财务分析 英特集团 医药行业
1.公司概况
1.1公司简介
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特集团。公司原名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属丝绸纺织制造业。2001年12月30日,公司以所属企业凯地丝绸印染厂和凯地丝绸服装厂的部分资产与浙江华龙实业发展总公司持有的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99%的股权进行置换。置换后,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由以加工生产丝绸、纺织制品为主转为以药品及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业务为主。目前,公司旗下拥有英特物流、钱王中药、宁波英特等11个控股子公司,现有注册资本1.15亿元,股份总数1.15亿股,其中流通A股0.32亿股。公司股票已于1996年7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0年以来,英特集团及其子公司荣获“2010年度浙江省医药商业十强企业”、“2010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企业奖”、 “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奖”、“2011年度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全国先进物流企业”等荣誉称号。
1.2公司的新战略
勇于探索谋发展,创业创新大战略。该公司积极顺应医药市场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新医改机遇,专注于医药流通,他们提出以“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进入全国十强”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专业医药分销物流商”为公司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该公司构划的“业务转型达成内涵式增长”和“购并扩张实现外延式发展”两大战略,其重点项目是:巩固药品分销核心业务,打造中药完整产业链,发展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其它新兴业务,以及拓展电子商务业务和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分销、物流、电子商务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全面提升该公司的服务能力,并积极争取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2.从会计报表看公司发展
2.1营销势头强劲
2010年,对于英特集团来说,其销售情况很好,净利润达87.45百万元,比去年增长37.39%,为历史最高点。由于中药材销售款增长,货款增加3.75倍,从而使预收款项增长近一倍,这点可印证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75%,主要原因是药品需求逐年增长,及内部管理、营销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所致。这正是该公司新战略作用在凸现,如何证实新战略的正确,我认为,一个清晰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就是最好的证据了。2010年公司总资产增加33.14%,净利润增长净额保持稳定,可见公司势头强劲。
2010年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2009年增加111.12百万元,增长幅度为32.01%;从影响的主要项目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年净利润大幅增长,效益明显,同期增加23.80百万元,增幅37.39%,这也说明净利润增加是经营资本增加的源泉。
销售的增长也导致应付账款大幅增加,增长率高达42.18%。这与本期末物资采购较上年增加也密不可分。
2.2上升、增长、增大现象分析
2.2.1警惕应收账款上升
从该公司会计报表中,我们清楚地发现: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同步上升,截至2010年年底,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41.09%。采用账龄法分析可知,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内占总额98.69%,而5年以上的占1.16%。对此,财务部门应提醒公司要及时引起重视,因为,如果应收账款催讨不力或控制不当,可能形成坏帐,给公司造成损失。作为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部门的提醒,及时研究部署风险管控工作,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当公司与财务部门同步进行了风险管控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的良性发展。
2.2.2警惕存货增长
销售、备货、现金是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三要素。销售行情好了,就会担心出现短货,存货过多了就会造成现金的短缺。所以,财务部门不但要做好数据统计,更重要的是要透过会计统计表分析规避这种问题的出现。2010年,由于该公司本期销售行情好,备货增加,导致存货增长了56.61%。同时,存货的跌价准备是上年的1.02倍。现金流量表中,存货的减少变化率为40.25%要高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的变化率23.98%,略高于净利润变化率37.39%。在这些数据的对比中,我们清晰可见,该公司在试图改善收现情况。
2.2.3注意借款规模增大
2010年该公司的负债同比增长33.73%。公司的负债中有98.31%是流动负债,并且公司没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在展示公司短期借款统计表的之前,我先阐述一下我对借款的观点:借款是企业发展之所需,科学的借款产生的是合理的负债,科学的借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盲目和恶意的借款对企业的发展一定是灾难。为此,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好这道关,严防一切盲目和恶意的借款情况发生。
短期借款的增幅虽然不大,仅为15.36%,但是构成有较大变化。其中,质押借款、抵押借款、保证借款都大幅下降,而信用借款增加2.32倍。由于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因此一般只有信誉好、规模大的公司才可能得到信用借款,英特集团大幅增加信用借款可见公司的信誉良好。对此,出于责任财务部门要忠告公司:信用借款风险较高,因此银行要求的利率较高,这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营业收入的增长会导致营运资金需求增加。2010年该公司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比上年增加了63.26百万元,主要来自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由图表2-1可知,该公司在过去的5年中,不断扩大借款规模,特别是近3年借款规模大幅增长。由于该公司近年来处在扩大生产的时期,因此借款规模有所扩大。对此,财务部门应该帮助公司,及时注意和严格控制借款规模。
2.3分析股利、现金分配管理
2.3.1何时实现股利分红
投资股份期盼的是产生盈利。盈利的目的:一是投资企业生产,二是让股东分到红利。而英特集团为什么会被称作为浙股中最极品的“铁公鸡”?其原因是,该公司股份上市15年以来从未实施过一次现金分红方案。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为-58.22百万元,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可供分配的利润仍为负数,不过若公司能继续保持今年的净利润水平,那么在2013年即可使未分配利润成为正数,到时可考虑现金分红方案。值得提示的是,该公司在操作股份红利分配制度时,应该关注和严格执行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的“现金分红规定”。
2.3.2警惕出现现金断流
从图表2-2可知,我们清楚地看到,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波动幅度要大于净利润的波动幅度。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五年中有两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低于净利润的金额,2010年基本持平。这样的状态应该引起该公司的高度重视,因为,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趋势的情况严重时,就会出现现金断流,为此,该公司要注意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避免现金断流的出现。
3.在财务指标中分析账款质量
英特集团总资产报酬率7.82%、营业收入毛利率5.45% 、营业成本利润率1.80% 、每股收益0.20元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净资产收益率上升2个百分点,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略有提升。相比浙江医药总资产报酬率26.88%、营业收入毛利率41.37%、营业成本利润率58.63%,英特集团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英特集团总资产周转率3.0772次、流动资产周转率3.5980次、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3.4019次基本保持不变,应收账款周转率7.4312次略有上升,表示公司收款速度加快,利于改善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增强流动性。
英特集团流动比率为1.07、速动比率为0.76、现金流量比率为0.1530明显偏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但是,公司营运资本较上一年增加了6千万元,可大幅减弱流动性风险。与同类企业相比,浙江医药流动比率为4.28、速动比率为3.53、现金流量比率为2.1693,英特集团落后于同类企业。
英特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1.42 %,固定长期适合率高达72.01%,表明公司长期资金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而业益乘数为 5.3808,表明公司经营利用较为充分,但财务风险仍然较大。相比于浙江医药资产负债率为16.69 %,权益乘数1.36,利息保障倍数29.9518,英特集团长期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如图表2-2所示,近五年来,英特集团各项发展指标有所波动,2008年较为低迷,之后有所回升,发展势头良好。
4.在融资管理中促进医药行业发展
4.1前景乐观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回暖,医药工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医药工业GDP(生产总值)及生产指标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均高出2010年我国GDP 10%的增长。宏观层面看,行业发展预期乐观,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产销率略有下降,表现出医疗体制改革和价格调整因素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在国际医药市场全面恢复以及国内医药市场大幅扩容的情况下, 2010年国内医药行业进出口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行业格局将重新调整,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医药流通企业增值服务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供应商与下游终端的影响力将决定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地位。国家促进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将有利于拥有现代物流能力的专业医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促使中低端用药需求快速扩大,而基层医疗终端是中低端药品需求的主力军。
4.2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医药企业想要融资,就必须要做长期的融资准备,比如产品与资源的资金保障,科研与销售的资金保证,医药企业融资根据产品特性,利润高,回报周期长,社会价值高,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强,但自己链条要求高。
一般看来医药企业融资渠道为社会游资的不多,大部分为专业性很强的投资,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投资,或者国家投资。优势在于整体医药环境的作用,药品与社会导向的结合,能够有高利润产生,并且周期长,垄断性质优越。劣势:就是开发回报需要经过较长等待,不是短线行业,与投机项目完全不同,属于传统领域。
医药企业的发展有区域发展的问题,虽然我们国家医药企业分布不均匀,行业跨度门槛较大,社会影响也比较复杂,因此,资金上面长期以来积累比较厚实,中小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合并与兼并,在经济危机下并不出现巨大的窟窿局面,集团化将是医药企业解决资金的最好办法,也是可以缓解资金的最终衔接。
虽然由于刚性需求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一些中小药企在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也开始暴露出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因为药品的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原因,药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需要和缺乏资金。
4.3面对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近年来,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医药批发企业为了实现销售目标,将大批药品销往医院等医疗机构,导致医疗机构占用药品资金的现象比较严重,通常滞压货款半年至一年左右,个别紧俏药品也要等到其销售完毕,再进货时才结算上一批货款,这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使医药企业长期存在大量短期内无法收回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经营。医药企业加大赊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长期挂账和“三角债”等成为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增长加快。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坏账损失也将日益增多,致使企业增加费用开支及损失,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
4.4面对利润空间的压缩
医药产业正面临药品降价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方面,工业电价上调,中药材总体价格上涨,医药行业所需石化产品、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也呈上涨趋势,给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调整基本药物价格。
5.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5.1提高利润率
英特集团总资产利润率仅为5.5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33%。公司要在扩大销路、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节约能耗,把浪费的利润再赚回来。与此同时,公司也应避免超额储备,提高设备利用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合理分配商品流向,改善运货速度等措施,来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缩短资金在生产、流通中的时间,提高资金是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利润率。
5.2控制应收账款比重
赊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过大,造成营运资金紧张,严重影响现金流动速度。目前,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41.09%,十分危险。公司应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将单一的应收账款管理逐步转向中前台授信管理和客户资信管理,加强销售客户的授信管理,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力加强风险管控工作,努力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5.3提高偿债能力
英特集团流动比率为1.07,速动比率为0.76,资产负债率高达81.42%,短期、长期偿债能力都很薄弱。从短期来看,公司应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存货比重,增快存货周转速度,从而增强支付能力。从长期看,公司要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公司也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加速购并控股和产权合作等措施来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
6.财务与公司未来的发展
财务报表是公司发展状况的窗口,科学的管理财务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透过财务报表我全面分析了英特集2010年的发展状况,结合新时期国内国际经济市场的需求,分析公司的发展业绩,我认为,该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正确的。该公司应该继续坚持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相结合,分销与物流主体业务不动摇,同时,进一步培育生物制品营销、现代物流、医疗器械和中药生产加工等新兴业务;逐步开展经营结构调整,建立“以基本药物为基础,名优新特为特色”的品种结构,加速中低端市场拓展,完善终端网络,实现网络下沉,巩固提升与高端医院的合作,发挥现代物流优势,提升营运效率;以内部整合和并购重组为契机,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以精益管理、风险管控和QHSE工作为抓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内控。该公司要以此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财务部门,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既当好公司的管家又要当好公司的参谋,既要为公司管好财务,又要让财务管理为公司创造财富。同时,财务部门也应该随公司的快速发展,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达到国内国际的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2011年4月8日。
[2]《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2010年3月26日。
[3]《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2009年4月。
[4]《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2008年4月。
[5]《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2007年4月。
[6]《财务分析(第五版)》,张先治、陈友邦编著,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