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9-02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与原州区接壤,东、南、北分别环临甘肃省镇原县、平凉市和环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健康教育有人教、四病(肝炎、结核、包虫病、菌痢)防治有人包、农民身体有人检、环境卫生有人管”的目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全面落实干预措施,积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认真组织妇女病普查普治,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农民健康教育以行政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0.69%和93.58%,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1.79%和75.17%。2010年5月被自治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区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先进县”称号。
1 主要做法
1.1 精心安排部署,政府行为牵动
坚持把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作为保护农村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及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卫生、教体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制定了《彭阳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启动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保证了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按步骤、有计划推进。三是强化督导考评。采取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季度对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情况,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推动工作。
1.2 夯实工作基础,精心准备驱动
立足县情实际,认真做好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为此项工作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及时开展基线调查。制定了《彭阳县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基线调查实施方案》,随机抽样草庙乡草庙村、张街村和新集乡下马洼村、白河村的1600户居民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按要求完成计算机录入、上报工作,为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建立以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健康学堂为宣传基地,以农贸市场、农户集中居住区为宣传网点,以县域“三横一纵”300公里公路干道为宣传长廊的全方位覆盖的宣传阵地。刷写墙体标语955条,制作《健康知识进农家》大型墙面喷绘15处、宣传栏30个,悬挂《健康知识进农家》宣传框60个、横幅40条,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切实加强师资培训。组织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妇幼、健康教育专干及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有关科室工作人员等师资进行培训。指导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乡村医生、村干部、妇女主任等进行培训,累计培训师资乡级235人,村级738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四是认真开展示范创建。确定城阳乡、红河乡为示范乡镇,城阳乡沟圈村、杨塬村、长城村,红河乡韩堡村、友联村、常沟村为示范村,后期增补新集乡张化村、下马洼村,白阳镇罗堡村、陡坡村为示范村,统筹安排人力、物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1.3 深化传播活动,丰富形式促动
坚持把传播活动作为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点,采取“八个一”方式,广泛宣传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卫生与健康”栏目,以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健康知识和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等为主要内容,每周编辑播放两次;依托乡、村党员活动室,采取参与式培训方法,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培训,由乡、村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对农民群众进行轮训。共举办培训班573次,培训农民4.4万多人次;按照每户一本书、一张画要求,发放《健康知识进农家》读本5.09万册、宣传画5.09万张、挂历1160套;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清真寺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点215个,配备血压计、体重称、健康教育资料架、电视机和DVD等设备和健康知识读本、处方等宣传资料;根据行动内容编排文艺节目,送戏下乡演出4场次,观看群众1.2万人次。电影下乡621场次,观看群众约12.4万人次。制作行动专题纪录片一部;统一设计制作展板,组装行动宣传车,扎实开展“卫生宣传万里行、健康知识进农家”巡展巡讲活动。县、乡两级宣讲团“巡展巡讲”482场次,配合区宣讲团“巡讲巡展”12场次,覆盖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接受宣讲群众6.6万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9万张;对中小学校长、健康教育课教师302人进行了培训,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将《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印发各学校,规范健康教育教学;以村为单位,深入开展农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县级竞赛1场、乡级12场、村级156场,参与农民1.1万人次。完成农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答题卡7800份,征集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有奖征文稿件192篇。
1.4 落实干预措施,紧扣目标推动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紧扣目标任务,全面扎实推进,确保行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一是广泛宣传核心信息。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定量盐勺5.4万个、毛巾1.4万条、牙刷5000把、围裙8000件、《基本卫生行为核心信息》宣传单2万张。二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定每月10日为“环境卫生整治日”、每周五为“周末环境卫生日”,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及时督促整改,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由2006年的38%、29.1%提高到2009年的49%、50%。四是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以户为单位体检、建档,实行专病专案管理。45岁以上农民进行健康体检5.2万人,体检率90.79%。建立家庭健康档案4.8万份,建档率为95.04%。五是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对1.4万名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红外线透视、盆腔B超、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以及妇科检查。对普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实行专案管理。共管理5959人,管理率为100%。
1.5 突出重点人群,创新方式带动
坚持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知、信、行”相统一的原则,突出中小学生、青年妇女和中老年人三个重点人群,积极推广“参与式”培训方法,通过县、乡、村目标人群培训,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倍增”效应。一是中小学生抓“培育”。在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开课率的同时,发放《彭阳县青少年健康知识读本》2万本,丰富了学校健康教育课内容,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青年妇女抓“教育”。坚持健康教育培训与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相结合,对县、乡两级妇联工作人员以及卫生院健康教育专干进行培训后,乡镇组织对村级妇女骨干开展二级培训,最后由村级妇女骨干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因人施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累计培训妇女骨干620名,传递健康知识1.8万人次。三是中老年人抓“干预”。与县老年大学联合对城区老年人进行老年保健、合理膳食、常见病预防等健康知识宣传培训,促使他们在防治结合上改善健康状况。先后举办培训班24期,参加培训老年人1200人次,发放《老年保健知识手册》2000本。
2 几点体会
2.1 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推进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县为山区贫困县,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有健康促进行动,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了农民健康教育有健康促进行动的顺利实施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还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一个权威的定义,确定了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描绘了健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指导思想。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信息,快节奏的时代,它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终极目标。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央关于素质教育决定》,这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基本举措。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如种族、气候、遗传以及生活环境、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等)的影响,而体育锻炼则是人体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学生时期,加强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遗传学和优生学说,青少年一代的身体强壮了,就能使我国人民体质一代胜过一代,从而逐步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
树立健康观念,就不要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忽视,这主要表现在:把竞技运动传授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一切为了竞技,比赛和达标,以训代练,把“传授”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受升学指标的影响,往往在体育教学中面向少数升学有望和体育比赛中能取得名次的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教学方面呆板,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课上学的内容学生不喜欢,不愿上体育课,而愿意自己玩,自己活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自己的体育教学特点。
创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体育教学有许多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在相对宽广的环境中,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全班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和个人的练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与交往。在体育课上,教师要传授知识、技能、技术、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要放松,调节一下精神,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从中体会激烈活动身体各部位的舒适感,并且能够学会一些体育动作,同学间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有的还要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等等。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一切都和课堂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和完善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精确设定本节课中所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作为一节课的主持者和调控者,根据教学任务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活动,并从中学习到知识和方法,学到知识,增强素质,增长才干。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如划分活动小组,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调动学生的主体功能,寓快乐于其中,寓思想教育于其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效应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条件,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功能,在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之后,在现代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框架之中,尽情施展,在快乐的气氛中认知,学知。在抗衡和竞争中懂得真、善、美,懂得友情、友谊和友爱。在活动中懂得团结合作的巨大能量,并初步学会终身体育的方法,学会竞技的技能,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其方法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是使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这需要教学中长期的磨合,每一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准确的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意识,当他们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后,首先出现的是主体意识(我要做什么,我要怎样做,我要做到什么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存在的主体意识,采用了分组教学和卡片式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向他们的主体能力转化,最终实现主体价值。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86-01
我们经常说“健康第一”,但是这里所指的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具备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小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而体育课堂有“课堂社会”的美称,体育精神有“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之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笑纳与摒弃、严守规则与钻营取巧等矛盾心理,交织着对立与顺应、情感与公正、成功与失败、努力与运气等内心体验。这种现场教学提供丰富、鲜明的教育素材和育人机遇,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无法企及的。而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体质的增强,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1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1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识不够。我们虽然在一直强调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能拿“分”衡量一个人的发展,但是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这种现象还是依然存在的,升学率,学校班级的排名,这些无形存在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文化教师关注的是哪位学生学习进步了,哪位学生退步了,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哪些学生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差异。归根结底,是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识不透彻、不到位。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用科学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要认真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1.2对教材钻研不透。新课程下已经从体育发展到了体育与健康,在从前只是关注学生身体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与教育的前提是学好体育基本技能,增强体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我们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简单化地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缺乏对健康教材深入地研究,对健康教材的文化功能挖掘研究不够,过分依赖和局限体育运动健康教材。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所以也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
1.3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虽然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但是体育课堂空间广阔,学生身体直接参与在游戏、运动竞赛学习活动中,有时候我们不能更好的监控观察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所以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个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对学生做出健康的正确指导。但是适当的运动能调节身心舒缓学习压力,学生在体验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成功以后,能够增强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培养,体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变化情况,通过预测、观察分析手段及时收集学生心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2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2.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体育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沟通、合作,帮助学生理解到困惑的东西,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消除和压抑学习不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求严格的课堂纪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课堂纪律过于严厉会影响学会的自由发挥,因此,必须在教学上多下功夫,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教材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而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蹲下来”和学生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对于学生的一些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调整教学,创设心理训练环境。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占多,学生很容易形成自私、孤僻、虚荣、脆弱的个性心理。体育教学应积极地发挥课程优势,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创设心理训练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如开展挫折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主观调整,锻炼抗挫折能力,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通过一些挫折训练,学生能够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用于接受的勇气,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好的作用。
2.3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建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教师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增强学生体质上,还要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情抑郁、焦虑、紧张、自卑、恃弱、畏惧等情绪或行为有异时,要及时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排除各种干扰,维护心理的自然、健康。由于性别、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因此,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应体现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方位地积极评价,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4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团队精神。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的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教学内容多选择如游戏、接力比赛、球类等集体项目,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增进学生成功合作的体验及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这项工作我们也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中前进,找到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更有利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做到“健康第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4月第一版
体育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认识和思考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观念也开始日趋完善。三维立体的健康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接受,三维立体的健康观念指的是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还是一种人的个体的身躯、精神、社会三个层面的完全安宁。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体魄、积极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全四个方面。综上可知,体育教学作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概述
众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结论表明,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年来校园内普遍出现的恶性事件,比如厌学逃学现象、集会斗殴、忤逆老师长辈等现象,并且看重学习成绩轻视综合素质发展的考试制度还进一步的导致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偏低,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环境,最终导致学生心理环境的恶变,而这些问题都与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的成长发展偏离正轨有直接的关系。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约有6.89%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伴随受调查学生年龄的增长,被观测有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患者有增多趋势。还有部分在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意志薄弱,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不善于同其他人进行交往,偏离于社会群体。除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还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等因素有很大关联。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日趋重要。为此,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体育课程新课标大力推进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有效的培养出促进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新的课题。
2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锻炼过程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极高的参与感和塑造感的过程,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阳光的性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一份以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运动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研报告显示,综合教师与父母对学生的评价发现,具备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些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的思考并协调人际关系;相反,运动技能差的学生适应能力差,面对问题时紧张消极,退缩胆怯,性格孤僻并无法容易群体。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因为:一是体育竞赛能够使学生获得同伴和集体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二是体育运动为发泄消极情绪提供窗口,特别是诸如田径这种持续长、节奏强的体育项目能产生更好效果。三是通过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惧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
3 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1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人特性得到展现,潜能得到张扬并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的引导并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的融洽程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者内在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再教育,整合并建立起一支过硬的授课能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基础教育心理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指导方法和疏导学生心理技巧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3.2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和途径,将教学重点结合学生身心发育阶段性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在选择体育课程、安排授课内容、布置教学手段和方式上,都要将学生的身体发育阶段特征及接受水平作为出发点,理解并尊重学生意愿,提高学生自主、协作、研究能力,带动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譬如,给予心理偏颇的学生更多帮助和关爱,结合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和途径,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开通和疏导,避免学生内心不良情绪积蓄堆积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体育教师耐心辅导身体素质差的同学,鼓励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信心,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3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面临的学习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难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开发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塑造自我心理健康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懂得怎样正确、积极、创造性的去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梅.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677-678.
[2]赵云书,张骞.当代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4:7-9.
[3]汪玮琳,谭亚彬.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113-114+117.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新课改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限的选项性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的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指导思想上要与新课程理念相切合。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三是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即着重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自学互教等。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设计上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分为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
四、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就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设定阶段目标。即把体育课的总目标设定为多个中间层次的目标,每个中间层次的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的目标。这样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目标。当达到一个具体目标时,又有一个新的目标摆在前面,从而唤起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目标进取的愿望。第二,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循环方式进行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可从练习开始,经过模拟测验、练习比赛,最后以正式比赛或测验结束。这样的程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参加到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活动。每次课都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练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第四,在体育课教学之外,要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组织相关的竞赛活动,提供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五,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倡导互相接受、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树立尊重他人个性、维护他人尊严的教学观,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教师的爱和集体的温暖,及时制止学生间的讽刺、讥笑等恶习。
五、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
一、会议主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晶波教授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深入剖析了现今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存在偏重一次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得教学舍本逐末;聚焦社会文化而虚化了其他;弱化了环境等潜在课程的教育意义;教师对幼儿的社会需要理解不够,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此外,刘晶波教授还对本次研讨会参会代表提交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地区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类别、研究方法、论文逻辑结构、论文主题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她从四个方面对《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包括《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制定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特点及其与《纲要》的关系等作了深入分析。张明红副教授指出,《纲要》与《指南》方向一致,《指南》是贯彻《纲要》的抓手。两者虽然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对象,但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她强调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导向,而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指南》实质上提炼了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经验。张明红副教授认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更注重环境创设,为儿童提供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关注和尊重儿童的个性,通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活动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和家长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为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冯晓霞教授从对社会性、社会化等关键概念的分析入手,阐释了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她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冯晓霞教授认为,《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原则能够反映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即体验性学习、强化与自我强化、环境熏陶与同化、观察学习与替代性强化等。她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即注重社会学习的融合性与渗透性,通过环境影响和感染幼儿,强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等。
二、分会场论文交流
在论文交流环节,本次研讨会共设三个分会场。来自上海、北京、江苏、甘肃、福建、山西、山东、浙江等地的12位幼教工作者分别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交流。
第一分会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林菁教授主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混龄教育、亲子活动、礼仪教育和社会教育活动实践等。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性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的共识是社会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不足,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最终提高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
第二分会场由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主持。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个案研究、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集团管理模式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幼儿社会的解读等。侯莉敏教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当遵循卢梭提出的“由里向外”的原则。
第三分会场由山东女子学院朱海琳教授主持。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园合作、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建构、同伴交往和体验式学习等。与会代表不仅交流了各自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理解,并且与朱海琳教授一起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海琳教授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需要专家引领,也需要教师的反思和互助;日常生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以有效提升社会教育的效果;社会教育还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现场活动观摩
会议期间,来自南京、厦门、武夷山的5位幼儿园教师为代表们现场呈现了5个不同主题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请你来喝茶”引导幼儿领略了博大精深的武夷山茶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礼仪教育。“独一无二的我”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家一起玩”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引导混龄幼儿互动,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节水小卫士”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旨在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卖玩具”让幼儿初步理解了市场规则,同时帮助幼儿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精彩的教学活动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在闭幕式上,专家们还为本次研讨会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也因为社会领域活动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的困难,我国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以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本次研讨会展示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积极支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加强互动交流,整合研究力量,以切实促进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推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健康发展。
Exploring Proper Preschool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hildre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 Summary of the 4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根据XX市健康促进医院项目工作方案,为促进医院“健康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我院在院领导班子、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本院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 项目实施情况
(一) 组织机构网络建设。
1、 建立并完善健康促进医院机构及网络。
调整了健康教育医院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完成了健康促进医院组织机构的网络建设。
2、制定健康促进医院政策
在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初期,在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院制定和完善了健康促进医院的各项政策。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制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医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等。
(二) 培训是前题,全员行动是根本
按照《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基本要求》和《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文件要求,2016年10月XX院长主持召开健康促进医院工作部署动员会,部署相关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和步骤、部署和要求。公共卫生科按照会议的要求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培训,并对培训进行考核。使全院医护人员都参与到健康促进医院的工作中。
(三) 合理布局,优化流程,提供舒适优美的就医环境
我院优化了就医环境,完善就医流程。门诊大厅建立了健康宣教区,定期更换宣传资料,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医院开通电话及网上预约咨询,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患者满意度。病区环境清新整洁,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随访真正解决具体问题、用药咨询、提高复诊率、慢病跟踪管理、增加患者群,并有督促检查与绩效挂钩,有力的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进行。同时院内的安保、消防、食品安全;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院感规定。保证了患者安全就医。环境设施应该满足残疾人群、老年人群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无障碍设施、老年人优先窗口等。
(四)宣传是保障,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1、院内加强培训:医院向全体员工宣传和贯彻开展健康促进医院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召开了我院的健康促进医院项目的推进大会。对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促进医院有关理论和知识培训,公布并宣传贯彻医院出台的各项健康政策和措施。
2、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医院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通过LED大屏幕、报纸、微信、网站等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健康素养66条;院内利用门诊大厅LED大屏幕定期宣传健康教育内容;二楼、三楼候诊区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架,宣传栏、电视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内容,各临床科室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宣传内容。
3、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保证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社会开放健康教育讲堂和专项健康教育讲座。在2016年“孕妇大讲堂”、“健康主题日宣传”、“社区讲座”基础上,2017年建立了“康复治疗室”、“健康小屋”等健康教育讲堂。利用网络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随访延伸至社会,深入社区、家庭,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医院定期组织志愿者下乡对农村居民进行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宣传单,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4、定期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做满意度评估
回访中心每月对全院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及时向科室反馈回访意见及建议,护士长督促检查,并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确保随访效果,每季度对随访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帮助解决,通过跟踪,患者对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五) 控烟是前提,全力创建无烟医院
1、加强领导、全面禁烟。为切实做好我院全面禁烟工作,落实责任,特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
2、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医院印制了控烟教育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院内不定期的在LED大屏幕、院报、宣传栏进行宣传吸烟的危害,形成多方位的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为控烟工作造势,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制定制度,严格控烟。医院出台了《各级控烟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下发到各科室,医院明确规定在医院内一律禁止吸烟,并张贴了醒目的禁烟标志。每个科室有2-3名医务人员作为科室的禁烟监督员,保洁和保安员也承担起禁烟巡查员的责任,禁烟无死角。发现病人及其家属吸烟,要及时讲明道理,加以劝阻,发现医务人员吸烟,按制度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制度实施以来,引起全院高度重视,大家都能严格遵守,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目标。
4、坚决杜绝烟草广告。医院各科室绝不允许张贴烟草公司提供的广告画、招贴画,绝不允许采用任何形式的促销手段销售烟草。制作禁烟手册及折页,并由责任护士发放给每个患者,把吸烟危害纳入健康教育手册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谁发现谁制止,保证做到无烟医院,各科室均建立了专门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做到内容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二、考核评估
依据《健康促进试点医院考核标准》(2016版)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我院对健康促进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查及评估,各项工作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我院将依据标准每年对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将对病人健康教育活动做满意度评估,并将其纳入到质控体系中。
三、存在问题。
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的内容还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3、无国家推荐的合格的戒烟药物,制约着戒烟工作的成效。
4、无烟医院及健康促进医院的长效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完善《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表》
为了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我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否满意,了解普及情况、对内容了解程度、对内容的关注度、满意度、可行性、教师主讲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及时纠正、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部定期发放《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表》,切实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健康教育内容
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设置了健康教育室,制作了健康教育宣传板,健康教育手册及折页,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床旁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
3、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各科室针对不同患者编排了各种健康操:糖尿病健康操、甲状腺、乳腺术后康复训练操、孕妇操、腰椎术后康复操等,对患者进行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理解程度。
4、持续加强控烟宣传工作力度,使这项工作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84-01
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学生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各种关系,提出保护和增强学生健康的卫生要求和改进措施,以达到防病保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从事多年的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接触学生和有关方面的了解,深刻体会到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性。
1 健康教育规范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传播有关健康的知识,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
2 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概念,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学校教育方针完全一致。学校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最理想场所,效果最好,时机最佳,把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活动中,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从根本上改变卫生面貌,推进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质量。
3 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有的学校仍存在“应试”教育,一些学校特别是部分中小城镇农村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把其视为可有可无和为了应付检察评比。(2)部分领导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教师不固定或由其他教师代课,致使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差。(3)健康教育教案教材内容枯燥,形式呆板。(4)师资欠培训,大多数任课教师非专职,并且对健康教育缺乏系统培训和学习,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欠佳,因而授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兴趣不高收获不大。(5)对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健康教育只是家长及卫生工作者的事情。(6)学校与家庭社会未能同步进行,不能有效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意识的外部环境欠佳,也是影响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不重视幼儿期的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
【关键词】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职责
护理在医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是全面实施医疗卫生的有效途径,社区护理的健康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那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就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南丁格尔曾倡导:“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所有护士都应使自己成为一名健康教育者。”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社区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真正体现到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责,社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
1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而社区是健康教育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社区护士的主要职责。
1.1社区护士日常的工作重点是家庭社区以及有关团体为主,有较多的机会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比较了解居民的生活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生活环境,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有利于对不同的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1.2社区护士的服务范围比较固定,比较容易与所辖社区人群建立长久和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1.3社区护士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展与护理内容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入户宣教,健康促进疾病预防,防止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技术指导,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
1.4社区护士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群体性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活动,个体化和随机性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性强,也是点滴的,无时无处不存在,与护理工作密切结合。
2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后三者为心理卫生的任务。”正是由于健康的新定义,使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变化。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广大居民改变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这个单一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同时也忽视了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社区护士要把健康教育贯彻到每一个社区居民。
随着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蓬勃发展,健康教育既是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方法之一,为使社区护士更有效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护士应做到:
2.1社区护士应系统地,动态地收集有关教育对象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由个体到群体,由病人到健康人,由医院内到医院外,护理内容由生理、心理两方面,护理模式也由单纯的护理操作转化为实施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功能。
2.2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掌握更多的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2.3社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担负着对社区和个人提供健康及保健知识的重任,将健康教育融入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的各项社区服务中,推动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与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满足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需求,社区护士要做好本职工作,搞好医患关系,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