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下乡活动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开展一场难忘的三下乡活动,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的10名同学自愿组成一支三下乡小分队,大多队员为团总支、学生会的干部,经过一年的干部生涯,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成长,队伍由院党总支副书记柏杨老师进行指导。经过多次讨论,确定本次活动地点——重庆市垫江县周嘉镇;队名取名“嘉约”,意为我与周嘉有个约定,前往周嘉开展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老人,积极宣传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等国家政策。
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和策划修改,最终确定了一份完整的三下乡活动策划。拿着策划书,队长和一名队员前往周嘉,与政府进行活动的接洽,确定活动详情,以便更好的开展活动,让周嘉居民感受到三下乡的魅力。
二、多彩活动展现青春活力
(一)建立实践基地 体验务农辛苦
为了与周嘉镇长期有效的合奏,建立学校和基层的共建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与能力,“嘉约”三下乡小分队与周嘉镇人民政府在友好互助的前提下,于XX年7月7日签订《重庆邮电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挂牌标志着本次三下乡活动已正式开始,同时周嘉镇已成为重庆邮电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共同为周嘉镇居民生活做出努力。
在启动仪式之前,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基层,体验农村生活。我们与农民一同除草、施肥等,体验务农之辛苦,了解农民之艰苦,在务农空闲时,我们与他们交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家乡、自己的变化。通过务农,让处于舒适环境的大学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磨砺了意志,丰富了社会经验,坚定了生活的步伐。
(二)以我之学 回报社会 展重邮学子互助价值观
以活动作为践行和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桥梁,以便更好更易让人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嘉约”小分队在活动中坚持“以我之学,回报社会”的理念,开展了office技能培训、十九点课堂,分别对周嘉镇下属村委人员进行word、excel培训,对儿童进行单片机、英语、手工、ps等讲解,希望他们能在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加以发展。在office培训结束后,一名干部说到:“这次是真的学到了一些东西了。”
(三)关爱老人 从健康做起
经调查,周嘉镇虽农业发达,但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农,因此,周嘉现居人口中老人、儿童较多。
为了更好传承中华美德中的敬老爱老,“嘉约”小分队携手康复药房开展“关爱老人健康,幸福万千家庭”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测血压、发放《生活小册子》,希望老人更加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健康度过晚年。
(四)关爱留守儿童 游戏中建立团结协作力 展核心价值观社会篇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热词很多年了。社会各界也早已掀起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的关爱风。“嘉约”小分队也了解到周嘉的留守儿童较多,也加入了关爱的行列。
通过“图书捐赠”,让孩子们人手拥有两本书,养成读书好习惯;通过“趣闻运动会”,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养成团队协作力;通过“变废为宝”设计赛,制作花瓶,播散种子,播下希望,书写理想,为自己加油!
(五)基层宣讲价值观 文艺晚会展梦想
小分队本次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核心价值观 共谋周嘉新规划”,因此在活动第四天,我们开始进行调研问卷的分发和城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讲解。活动第六天,队员通过采访周嘉政府人员了解关于核心价值观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问题。在整个宣讲活动中,小分队共发放调研问卷和宣传资料368份。
为了更好的将核心价值观带到周嘉居民心中,小分队策划了一场“与你相约·告别周嘉”晚会,同时也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的结尾。晚会上,我们通过脱口秀、歌曲、诗朗诵来讲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除了我们的节目,孩子也主动报名,一首《我为自己代言》,表现出孩子的独立自强;一首《隐形的翅膀》,表现出孩子的坚强勇敢;一首《虫儿飞》,表现出孩子的单纯美好。晚会最后由嘉约全体队员带来的《明天会更好》结束,祝愿周嘉美好的明天,祝愿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三、活动成果多元宣传
本次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周嘉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政府人民便通过广播通知村民,了解三下乡活动。小分队也通过发放活动邀请函、张贴活动宣传单、前往街道宣传等形式,广泛向村民宣传本次三下乡活动,并邀请他们积极参与。最后,在多元宣传中,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度超过小分队预期。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三下乡活动被垫江电视台报道并宣传,同时受到国家主流网站报道20余次。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一位居民感叹道:“哎,你们明天要走了啊,以后街上又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了。”
7月12日中午,我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怀着兴奋的心情一同坐车前往目的地,开展一段“09科教地理雅道行”的旅程。虽然在没出发前,我们在开大大小小的动员大会时班干部都有说过三下乡活动的艰辛,去三下乡不是去旅游的而是去体验生活的,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温床”的小孩来说,根本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艰辛”这一个词的深刻含义。直到下午我们去到目的地——化州市良光镇雅道小学时,看到学校的资源设施和提供我们“小老师”的住宿场所,我就嗅到了“艰辛”的味道,我知道往后的八天会与艰辛同行。这一天我们先忙忙碌碌地收拾我们的行装,打扫我们的宿舍,然后晚上开个会为第二天的师生见面和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7月13日,我们期待已久的师生见面会终于到来了。我被分配到五年级当一个英语小老师,负责他们的音标教学。见到他们的时候,前一晚因环境“恶劣”所造成的困扰和烦恼消失了。我打心里知道,他们将是支撑我这八天走下去的动力。当他们站在学校大门口进行揭牌仪式和师生见面会时,经过对他们的一番打量后,我的心有一点痛了。他们大多数的人的皮肤都很黝黑,衣着打扮更不用说了,与城市里的孩子站在一起,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这就是环境造人?同是人,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有如此大的不一样,我的心感到一丝丝的羞愧。当王校长在台上说话时,他们那一双双灵动的大眼睛把他们内心的一切告诉了我。他们的外表虽然说明他们经历了很多城市孩子所没有经历的艰苦岁月,但他们对学习的充满希望,对生活的充满纯真和快乐的希望是一样的。所以我决定,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更多更好的东西带给他们。我想这是我们09科教整个团队的同一想法。
在以后的八天我都认真地备课,虽然教学的内容我都教过了,熟悉了,但好像我不认真的话,会从心里觉得对不起那一班信任我们,渴望学习的孩子们。站在讲台上,我把“疯狂英语”的激情带上去,希望带动他们的气氛,也带给他们一种与传统学习方法所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高职生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在自治区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团中央的有关号召,2011.2012年组织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两次实践活动发现大学生“三下乡”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来看,由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规模比较小,大多高校也不怎么重视,学校拨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费较少,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的规模和水平都不高,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部分学生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作学校布置的额外作业,随便找个乡镇呆几天,应付了事;部分农村把“三下乡”社会实践看作麻烦事,不愿意配合,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家长出于学生安全问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不支持态度。
(二)缺乏有效组织,创新性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在搞单边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侧重点、方法、手段存在问题,抓精英学生多、顾普通学生少,对活动内容指挥多、指导少, “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古板。尽管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突出重点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认为“三下乡”活动应该是个别行为,因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除有一部分由高校团委组织进行社会实践外,其余的都是由个人自行实施,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安排的是实地考察、参观,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所以,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严重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三)高职生学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三下乡”,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使自己的情商、智商得到提升。而现实状况是,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很多同学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经济管理类专业,按照特点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该围绕当地的经济和管理开展实践和服务,才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发挥,但在实践过程中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供他们去实践。
(四)考评机制不科学,成果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问题的解决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让党政干部、团干、辅导员和班主任、专业教师参加指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始终坚持“提高自我,服务农村”的宗旨,既要认真开展以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 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解决考评问题,必须从本学校情况出发分类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更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荣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学术探索》,2000年第3期
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一:
凝结的空气随着飘扬的旗帜躁动起来。上面电子电气工程系、科普文化队、科技维修队的字样也如音符般的开始了自己的节奏。
随着校车的一路飞驰,在多次坎坷之后,宏大的队伍很快来到了目的地,我们三下乡的成员各自根据自己的分工工作起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三下乡维修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很多的村民上来寻问,并把他们已坏了很久的东西拿来,以期待的眼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由于我们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所送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被登记,然后被送到维修人员的手里,在一栈茶的功夫下,一件正常的电器从新出现,村民更是觉得高兴。
中午的太阳很高很高,我们服务队的成员被阳光晒的身上已是油黑一片,但为了给村民服务,他们依然耸立在火辣的阳光下。当地的村民也非常好客,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满意,更是给了我们一片好评。他们也为我们的服务队送上一杯杯带着热情,带着鼓励的清水。当时真是情感一片。
三下乡是我们学校服务村民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维修成功后的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民的一片热情。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认可。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在学校真正实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乡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说恰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锻炼。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句话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在我们所搞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些让人头疼的时候,毕竟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对村民的一些产品,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有时感到的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总之,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还不错,我们所取得每一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美好而充实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支队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却又很多很多的感受,很多很多的收获。我们这支队伍分成宣传组、调研组、支教组、文艺组及后勤组五个小组。宣传组主要是负责做好三下乡的宣传工作,比如活动的布场和画海报等;调研组是调查研究当地的各项问题;支教组就是负责教书,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文艺组是排练节目,文艺汇演就是由他们负责的;后勤组则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有谁生病了,也是由后勤组的悉心照料。我是属于后勤组的,早上起的最早,晚上睡的也最迟,虽然比较辛苦,却乐在其中。每天白天给同学们做饭烧菜以后,我们晚上在睡觉前还要考虑明天吃什么好,我们尽量让每天的伙食有所改变,就算菜吧改变烧法也会发生一点点变动。在每次买菜的时候还要考虑价格。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做饭糊的一塌糊涂,包水饺,值得骄傲的是我烧的油焖茄子,手撕包菜等。
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二:
今年假期我参加了由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本着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了解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的目的,安排了城市管理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刘辉书记做我们的带队老师。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下,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服务新农村 建设新家园
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政策宣讲: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一直以来是三大民生难题。近年来政府为解决这三大难题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由于农民在这方面缺少足够信息,对相关的政策的理解也不是很全面,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农民无法利用这些政策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尽我们所能的能够帮到农民朋友们。主要宣讲的政策包括农村医保、养老保险、计划生育补贴、惠农补贴、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
2、科技帮扶:针对家电下乡这以政策的落实,现在农村的电器设备明显高于以前,那么怎样合理的使用这些电器设备,怎样才能利用这些电器设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需要我们的农民朋友掌握相关电器设备的维护、安全使用常识、以及多功能用途;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要注意倡导农民朋友们保护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志愿服务: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在广东沿海地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自然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将号召我们的志愿者,积极的为这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方便。
在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去到了我们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目的地:湖南省沅江市南大膳镇。湖南省沅江市南大膳镇位于八百里洞庭湖畔,水产资源丰富并独具特色,以盛产野生乌鳢而闻名。垸外有广袤的湖洲,年产野生乌鳢4000吨;垸内有野生乌鳢放养面积5000亩,年产量1000吨,年创产值1.96亿元,全镇从事乌鳢产业的农户达3000户,去年仅乌鳢产业一项全镇人平增加600元收入。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野生乌鳢养殖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放养乌鳢。于1998年成立了南大膳镇乌鳢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镇乌鳢养殖专业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立了四个服务中心,即乌鳢养殖饲料服务中心、乌鳢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集约销售服务中心。
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各地,并在深圳、广州、武汉、南京等地设有窗口,年产种苗达8000万尾,饵料供应冷库达1200立方米,药店2所,技术人员8人,大型运输车辆10台。已形成了以南大冷冻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加工企业群,开发了以洞庭湖洲为品牌的特种水产、饲料等系列产品,年加工乌鳢鱼片、鱼丸、鱼皮等系列产品达2000多吨,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外商与该公司有贸易往来。
南大膳镇是著名的湖南百强镇。乡镇合并后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和9万南大人民的建设下,如今更加多姿多彩,耀眼目夺了。南大膳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南大实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扎实工作中,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绩。全镇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07亿元。全镇有工业、企业714家,18个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固定资产2600万元。南大膳镇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大力植树造林,打造南方型杨树品牌,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成为全省三大草食动物示范乡镇之一。南大还是全国闻名的中华乌鳢之乡甲鱼、黄膳、珍珠等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城镇建设、教育事业同样取得可喜成果。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的地方,因为居民与外界的联系比较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因此思想意识斗相对比较开放,所以我们工作起来都相对轻松,村民们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用我们说他们就知道,甚至知道的比我们还要多,还要全面。这使得我们基本上没什么事需要做,尽管这样,大家心里都觉得特别开心,毕竟我们这次来得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农民朋友了解一些国家政策,形式。既然大家都知道,我们也落得清闲,可以腾出更多得时间去帮助那些亟需帮助的村民,也很好得提高了我们得工作效率。村民们都很热情,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所以在农村跟大家在一起什么都很习惯,愉快得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七天的三下乡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就要回去了,在这短短的几天日子里,我们跟村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离别的时候大家都很不舍,并承诺说以后会常来。
回去后很多同学都问三下乡你收获了什么,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体验后,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目前我们都还是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我们总是有着很多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一般,我是大一的学生,我总想着自己在毕业后能够在那些发达的城市大展拳脚,心比天高。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一直把这种想法归为是我个人的上进心。但经过这一次的下乡,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繁华的地段工作,享受高的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懂得回报社会将自己的光芒在贫穷的地域散开的人,则是无比高尚的。三支一扶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拥有这样发光的机会。
20x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人生一片灿烂的回忆。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时光的穿梭中已过。但他给予我的是锻炼的一个过程。以下就是本次下乡的工作鉴定。
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我的设想之中完全达到了我的意愿。虽然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时间很短,便在队长的带领之下,我们队员每个人都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在每项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我们大学生的做事风格。我参加的是机电系支农服务队。我们队员通过派发传单。意味着调查,零距离的采访,张贴标语,拉横幅,挂海报,出黑板和专题报告会,专题座谈会,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假活动。每项活动都能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
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服务社会,实行自我”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社会是需要我的。社会培养了我,然而我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人民干实事,做有贴亲人民生活的事。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总可以让温暖的花朵灿烂碇放。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要好。”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农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做就在这环境里我意识到我们只能去适应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那忙碌的七天“三下乡”的实践活动,随时间而过。在这七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农村贫困的生活。目睹了农村存在的各种现象。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本地人的热情的款代和欢迎。他们说:“我们需要你”这句话给了我无数的力量。我随从的虽然是支农队,我们队伍也搞了一系列宣传与支教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当地村民深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
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每位队员都能相互的关心着对方,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鼓励我去战胜它。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想的是“我们是一个队团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下来,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相信也许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着这短短的七天时间。每天我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的充实,非常的快乐和愉快。总有一家的气息缠绕在我的身边温暖着我,给我动力让我前进。这次也是我一次参加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体活动,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它让我学习到我缺少的东西。锻炼了我,成熟了我。给予了我人生回忆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制度层面,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并未列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是自愿贡献自己的精力和假期休息时间,不求回报地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文化、科技和卫生事业进步活动,可以说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接受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过程。但是,这仅仅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形式,并没有在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中被明确的提出来,故教育效果不明显。据调查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消极应付学校任务,随大流的心态,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纯,他们或是为了获取先进荣誉称号,或者是为了赚取就业资本,甚至有些人抱着去农村游玩、度假的目的。所以,有些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到农村后敷衍了事,走过场、做样子,不是真心想着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服务,而是先去有关部门盖章、开证明,邀请当地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他们的活动,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作秀”、“演戏”。
二是实践层面,高校尚未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志愿精神的培育体系。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形成一种全面的培育长效机制。然而,一些高校往往利用行政命令要求大学生参与活动,这种被迫参加的志愿者,不能保证自愿性,原则上偏离了志愿精神。此外,一些高校不重视志愿精神的推广教育,致使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的受众面也仅限于部分参与该项活动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对广大学生而言,影响较小,甚至一所高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都不被广大师生所了解,更谈不上接受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教育。据任江林的调查显示,进大学后,仅有1/3的大学生参加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高校统一组织的集中活动和自发组织的分散活动,而由于受名额、经费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约有2/3的大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说,目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影响了大学生的参与面,也忽视了对广大普通学生志愿精神的教育。
可以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实践理论知识、培育奉献精神、增强服务意识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和高校重视不够是不可回避的两个重要原因。其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缺位。在历年、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下发的通知文件中,虽提出“培育奉献精神、增强服务意识”的理念,但并未明确提出相关要求,所以未能引起一些高校的足够重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突出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内容,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其二,部分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多以“专业实训”或“专业实习”的形式设计服务项目,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忽视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还有一些高校虽把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在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却没有从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的角度来设计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
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构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体系
志愿精神,就是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和良知,培育一种奉献精神。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构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体系就是培育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过程。大学生往往是先接受了有关志愿精神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会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会选择参与这项志愿活动,并为抵制外来的困难和内心的困扰,产生坚持下去的意志。
(一)志愿者招募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志愿者招募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向广大学生传播和普及志愿精神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1.借助舆论宣传,营造志愿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舆论宣传是传播知识最为便捷的方式,受众广,速度快。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各种媒介来引导校园舆论,营造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全校广大学生中普及相关知识,是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认知的有效途径。一是课堂。尤其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作为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对志愿精神的解读和答疑解惑,是学生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的主要来源。二是校园媒介。校园电视、报纸、广播和校内宣传栏等传统媒介是学校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全面、系列宣传报道的传播平台。此外,互联网、QQ群、QQ空间、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介作为当前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是大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借助这些宣传媒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网络,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纳的方式来传播志愿精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此外,利用校园网和BBS论坛等发起相关话题讨论,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就相关问题解答疑问,引导校园舆论,大力营造传播志愿精神的浓郁氛围。2.突出面试选拔内容,增强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志愿者面试选拔是对应征者专业技能和志愿精神认知的一次全面深入的考查。这些应征者是志愿者招募的潜在对象。他们前来应征,愿意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明他们对志愿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所以一定要突出面试选拔内容,把面试选拔环节打造成志愿精神教育的平台。一是要提前向应征者公布面试范围,引导他们通过应试准备来开展自我教育;二是设置一些有针对性和深度的面试选拔内容,进一步强化应征者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可以说,这种全面深入的认知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养成的基础和前提。
(二)志愿者培训增强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情感志愿者培训是加深大学生对志愿精神全面系统认知,增强大学生对志愿精神情感的重要途径。其中,培训的对象是从众多应征者中间选拔出的佼佼者,也是随后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所以培训应以专业培训和通用培训为主。专业培训主要根据志愿者服务具体的岗位进行培训,介绍岗位的基本情况、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工作场地的相关情况、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志愿者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通用培训主要是志愿精神相关知识的培训,介绍暑期“三下乡”有关志愿服务理念和志愿服务价值意义等,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意识,加深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客观来说,志愿者们能否正确对待并顺利完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仅仅依靠对志愿精神的认知还不够,还需内化为对志愿精神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对志愿精神的情感是大学生就参与志愿活动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实现”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要培养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情感,一项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就是志愿者培训。一是专家讲授。专家有关志愿精神主题讲座,对志愿精神的深入解读,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在志愿活动中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即是强化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情感。二是实地考察、观看影像和专题讨论。志愿者前期对暑期“三下乡”目的地的实地考察、观看有关目的地的一些影像资料和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都能让志愿者们了解到暑期“三下乡”目的地的一些真实情况,唤起志愿者的亲切依恋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需要”。此外,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和当地人生活的窘状,也必定会燃起志愿者的同情心,从而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的初始动机,有学者称之为“移情训练”。所谓移情就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能力。移情训练,即是唤起志愿者内心深处的同情之心,让志愿者站在他人的角度,通过“想象”来感受别人情感的能力。在志愿者培训中,也就是要志愿者看到当地人困难、苦楚的现状,遂产生同情之心,继而产生帮助他们摆脱苦难的愿望。同情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它表达的是一种对他人困难的体谅之情。培养同情心是志愿精神培养中的基础工作。三是经验分享。邀请参加过该项活动的志愿者讲述他们之前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历的感人故事、人生感悟,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收获,让参加培训的志愿者真切感悟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自我需要实现”的强烈冲动。
(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志愿精神,磨炼大学生意志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志愿精神表现,也是对志愿精神认知与情感的结果和归宿。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培育志愿精神情感和磨炼意志最好的途径。在志愿活动中践行志愿精神,养成志愿精神,一定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是靠制度规范成行为习惯。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初期,带队老师或活动负责人一定要告知每一位志愿者的岗位分工和工作内容,明确活动纪律,并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志愿者严格遵守活动方案,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用爱心和文化科技卫生知识服务当地农民。当然,带队老师或活动负责人要全程跟踪,及时疏导志愿者情绪,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在志愿精神培养过程的初始阶段,用这种组织纪律和相关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培养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自律”是把快乐体验化为自我需求实现。志愿活动要有生命力,一定要加入“快乐”元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是严肃的,但活动形式可以是活泼有趣的、喜闻乐见的,让志愿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志愿活动,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并把快乐的“种子”种在志愿活动的“土壤”中,种在每个志愿者的心田里,让它生根发芽。因为有了快乐,志愿精神的“幼苗”才会在志愿者心中长大。志愿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还应该由这种感性的快乐逐步升华为理性的快乐,即来自志愿者自我需要的实现。根据志愿者不同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如满足个体价值取向的层次激励法,满足诱因的过程激励法,满足个体成长的需求激励法,可以使个体不断在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磨炼大学生对志愿精神意志的主要渠道。所谓意志,是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磨炼意志就是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坚强和坚持的意志品质。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活动中会遇到诸如食宿不如意、长时间辛苦工作、水土不服而生病,甚至付出的努力不被群众接受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是选择坚强、坚持,还是选择放弃、回避,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队老师或活动负责人的鼓励和帮助,需要队友的支持和分担,更需要自己对志愿精神那份承诺的坚持,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跨越一切障碍。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的。”
(四)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加深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情感很多高校往往忽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草草了事。事实上,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活动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养成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加深大学生对志愿精神情感,坚定大学生意志的关键一步。与以上三个环节不同,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的受众对象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刚参加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二是全校师生。很多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的形式主要有成果图片展、成果汇报会、校报或学报刊发调研报告和总结表彰大会等。借用图片或演讲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志愿者服务“三农”的劳动成果,召开表彰大会,评优评先并颁发荣誉证书,是对他们暑期志愿行为的一种肯定和认可,是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激励,定能激发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加深对志愿精神的情感,坚定他们参与志愿活动的意志,让志愿精神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品质,外化为经常性地参加志愿活动。同时,一定要借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影响和教育更多的学生。看到身边熟悉的同学、校友参加了志愿活动,会让全校师生感到亲切,并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学校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志愿精神的认识和情感。事实上,成果汇报和总结表彰等活动本身对全校学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要加强传播的力度,扩大宣传,就一定利用好学校的传播媒介,诸如课堂、宣传栏、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络、QQ、微博、微信、论坛等,把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果传播到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宣传报道的浓郁氛围,积极传播志愿服务崭新理念,激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
三、总结
7月15日,这支大多由勤工助学中心学生干部组成的团队就直奔“三下乡”的目的地----遵义市正安县碧峰乡。在15日---18日期间在碧峰与到领导举行座谈会,支教活动仪式和连续5天的支教活动。期间还走访贫困家庭,慰问贫困学生,进行学生文具和贫困农户衣物的捐赠,还有在赶集时进行法制宣传,文艺演出,友谊篮球赛等。同时我们也对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举行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的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思想状况。几天中尽管每位队员都坚持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但都毫无怨言,无论我们进行什么活动,都保持每天8:00---11:00,下午2:00---5:00的支教活动。晚上则分成小组对一些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这之间也同支教的小弟弟、小妹妹建立了深厚而又感人的友谊,我们离去时许许多多的学生来相送,并希望我们不要走。我们在这儿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团委、学校的大力支持。
7月19日,到达正安县,在正安联合司法局、县法制办公室、县团委举办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类法制资料三千余份,受到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好评,并且于7月20日到县团委、司法局、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育局、妇联等有关部门收集大量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料,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7月21日,乘车由正安返校,这次活动也宣告圆满结束,实践活动中我们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感到欣慰,我们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会了许多东西,它让我们走近基层,走近村镇,走近生活。
返校后在实践队两名队长肖才江、殷宇剑的组织下,陆续完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反思》,《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勤工助学中心20__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等调研论文。
三下乡实践报告(大学生)。这是一个客家小镇,人们日常用语是客家话,虽然和我说的客家话有所区别,但是和他们交流,我还是倍感亲切。
我们的基地设在周田中心小学,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搬进宿舍后,我才有时间喘口气看看我们未来十几天的“家”。周田中心小学的环境和设施都出乎我意料的好。在校园内,绿草丛生,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宿舍也十分宽敞凉爽,这是三下乡给我的温馨感觉。
来到周田的第一天,就有不少小学生来看我们,我认识了不少的小朋友。有些小朋友问了我们前几年来下乡的together队的师兄师姐的情况,并且通过他们,我也了解了不少周田的情况,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做了一些准备。
在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义教,调研,挂职,还有我们学院的特色活动——普法。我同时是调研和挂职的组员,但是,我也参与了其他组的活动。比如义教和普法,那是全体together队员都要参与的。
在来到周田的第二天,我们举办了开学典礼,然后就开始了我们正式的工作。我和调研组的其他组员们开始确定我们的调研主题,我们开始出去考察。因为队伍里只有我会说客家话,所以我和当地的人交流比较多。但是,虽然同样是客家话,周田和梅州的话还是有一些差距,所以在交流中闹出了一些笑话。不过,幸好大多数人都可以听懂普通话和白话,这样给我们的调研减少了麻烦,
社会实践报告最后,通过对当地政府、卫生院和农民的访查,我们决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调研主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主题,牵涉到了政府、医院还有参保的农民,所以我们所用来考察的时间占大部分。当地赶集的日子里,来镇上的人很多,我们就趁这个时候出去进行问卷调查。在派问卷过程中,有人很积极配合,也有人不理解。在拜访农户家的时候,我们还得到了来学校上课的学生的帮助,她们带领不熟悉地形的我们走乡串户,最后完成了问卷调查,真是要感谢她们。
除了调研,我们还举办了一个比较大型的普法活动,邀请了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几位律师给来咨询的农民进行解答。当地的人们很踊跃的才参加,也有不少人只是冲着我们所派发的农业科普资料来的。在活动临近结束时,我们还问了那些法律工作者关于法律工作的一些情况,为我们以后的就业提供一些信息。有趣的是,活动进行的时候刚好有日全食,不过很遗憾,周田只能看到日偏食。
关键词:生物专业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C
大学生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夯实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也要加强实践,读好“无字之书”。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展才华、炼品质、做奉献的平台。多年来,全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文化。在不断推崇文化改革创新的新时代,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创新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生物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必要性,结合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探讨生物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
1 社会实践面临的难题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近二十年来,全国各高校结合“三下乡”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活动,常见形式有便民服务、义务支教、法律宣传、社会调查、义务劳动、文艺下乡、环境保护、考察实践等等。最近几年,很多高校探索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形式。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无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无法将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因此,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保证,值得不断实践和探讨。
2 生物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研究与生物相关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是一门多彩、有趣且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生物专业课程大多包括了野外实习实践环节,但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注重课程内容的体验,后者则有助于思想教育和素质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和职业。
3 生物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和创新经验――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园艺四个专业,是一个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学院。2013年和2014年暑期分别组建了实践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泗渡镇、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践成果,笔者认为,生物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要与专业、就业、创业相结合,又要注重实效,切实促进实践地的发展。
3.1实践队员师生比例合理,人才结构科学化
科学合理的实践队伍是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和收获实效的保障,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师生结对、本硕联手、党团共建”的复合型人才结构,在思想引导和专业指导上都可以开展工作,极具科学性。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社会实践队共选拔23人,其中教师3人、研究生2人、本科学生18人、党员10人、团员12人。
3.2实践内容注重结合,实践成果讲求实效
3.2.1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调研,注重实效
生物专业知识多为理论基础知识,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生物等产业。生命科学学院针对性地开展了“泗渡镇果蔬合作社体制调研”、“盘江镇自然资源调查”、“生态民族旅游与农村新风貌调研”、“农业发展现状与绿色环保农业调查”等调研,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实施、悉心指导、认真总结、形成报告,为地方政府更新了大量数据,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3.2.2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科技支农,注重成果
生物专业是一个科研性较强的专业,利用这一特点,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将生物知识具体化,将专业技术灵活应用于农业发展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科研思维。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针对泗渡镇辣椒病虫害极为严重的现状,开展“辣椒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利用基因克隆、生物标记等技术,探索出预防和治理辣椒病虫害的方法,最终研发了专用检测试剂盒(验证阶段)。此外,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农村朝向绿色、生态、高效、可循环农业方向发展,充分搜集专业知识为当地农民举办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
3.2.3立足两个根本进行教育关爱,注重细节
社会实践要立足于中央文件精神和学校属性两个根本,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贵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院校,实践重点是教育关爱。因此,实践队根据盘江镇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数量多、受教育受关爱不足的情况,除开展传统的爱心捐赠和学习辅导外,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趣味生物活动,包括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动植物标本、地方资源图片展览等,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3.3实践成果注重总结和推广,强调长效机制
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一方面促进了实践成果的科学利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择业和创业工作。实践队开展课题调研后,获得大量一手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形成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实践队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成“生物科技农业扶持基地”,实现实践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形成长效机制。基地工作依赖于实践队员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更是督促学生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