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教育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改变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黑板上写一写,就算是双向互动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互动”。所谓真正的互动应要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这种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能时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学过《天净沙·秋思》一文,对比很熟悉,一起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后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判断、讨论:
1.“夕阳西下”是怎样的一种色彩?
2.“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两种观点,其一是“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反衬出身在异乡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其二是“小桥流水人家”是冷冰的,表现的是游子们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断肠”二字,有什么不同?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学生兴趣高涨,回答问题十分积极。比如,第三个问题,有同学说:“‘断肠’两字去掉好,去掉之后与上句“夕阳西下”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有同学说:“怎能去掉‘断肠’两字?自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断肠”两字,如成语“肝肠寸断”、“断肠草”等,可见“断肠”两字在形容“伤心欲绝”的程度时非常贴切,去掉“断肠”两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情感。
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学生在这些感兴趣的问题的诱发下,形成了争鸣的局面,群体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一次《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感,教师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画面:①鲁迅送书给白莽;②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③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④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⑤柔石在狱中学德文;⑥龙华枪杀烈士现场;⑦鲁迅提笔在悲愤中写文章;⑧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
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出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做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众说纷纭,却不乏创新精神: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坐在书桌前,点燃一支烟,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等等。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校内交流的步骤分为课堂观察书面记录组员点评深度交流改进建议自我反思。
组员点评:在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组员褒长贬短,旨在提升授课者的教学品位。
深度交流:进一步听取授课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学追求,以谋求双方的深度沟通。
改进建议:组员面对授课者的不足或特点,在沟通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处方”。
自我反思:授课者认真消化吸收组员意见,在内省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和怎样落实大家的建议,同时校与校之间重视师资培训,搭建提升平台。建议市教研室组建“职教学科中心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各类中职校语文教研活动,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培养搭建提升的平台。丰富多彩、灵活机动的形式。
1.理论讲座
2.听课、评课
3.优质课
4.网络交流
改变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 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2] 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6(7).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慧;尊重;宽容;关心;耐心
我做了近十年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接触过许多家长及问题学生,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成长不是单靠学校能完成的任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的联合教育、家长育子水平的提高更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诸多认识偏差:有的认为把孩子生下来,养大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事,坚信“树大自然直”,或是认为学生的成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推卸责任,从而思想上放弃了教育孩子成人的责任;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就给孩子稚嫩的双肩挂上沉重的行囊,揠苗助长,他们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学生的年龄需求,造成学生过早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乃至对家长的抵触;更有言语粗鲁,行为暴躁,对子女的说教与自己的言行反差较大,从小就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他们意识中没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育子责任。诸如此类认识的偏差,表象上就产生了:不负责任的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造成学校教育的被动和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然有些家长把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成终身的事业,从孩子呱呱坠地,就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细心呵护,用百倍的细心和智慧撑起孩子人生的天空,在携子成龙,教女成凤的传统育子目标的引导下,把子女逐步培养成了既成人又成才的美好人生旅途,在家庭教育这块沃土上绽放奇葩。
听听我可爱的孩子们成长心路的故事或许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让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学会感恩
故事1:
每当假期,我都会在家玩,上网,躺在床上看电视。但从去年我改变了,变得截然不同。我会上辅导班好好学习,会在家里給父母做饭,也知道体谅心疼父母了。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和母亲一起打工的日子让我明白父母的辛苦,让我懂事,让我长大。
火热的七月天,不动浑身都是汗。我就坐在椅子上看着我的妈妈那么辛苦的工作,汗如雨下。眼里的泪已经装不下了,我咬着牙强忍着,起来帮妈妈。
自那以后,我长大了。
二、尊重孩子的感情、他们不会无动于衷
故事2:
我坐在公交车上忐忑不安,心想:回家挨骂吧,玩到这么晚。正想着,手机响了。是爸爸,接吧。“你去哪儿了,都几点了,还知道回家啊”,爸爸急躁的声音传来。
我挂了电话,看着车窗外,窗户上突然出现老爸生气的脸,揉揉眼,什么都没有。
今天的公交车特别慢,走走停停。
老爸的电话又来了,我手一哆嗦,挂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手机又响了。“你到哪了,用不用我去接你”“快回来,等你吃饭。”电话那头语气平和。
下车,看见老爸站在车站,我跟着他慢吞吞的回了家。
“爸,我错了,你骂我吧。”
“别说了,快吃饭吧,包子都热好了。
我低头吃着包子,不知是热的还是烫的,眼泪掉在了碗里。
“唉,没事,知道回家就好。”
爸爸对我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爱的沉重。教会了我要怎样回报这样的爱。
故事3:
从小,每次出门,母亲总是会嘱咐我“要小心啊”,然后目送我远去。回家,母亲总是会问我:“饿不?冷不?想吃啥?”然后进厨房,桌子上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母亲对我无微不至,我感谢母亲。
一句呵护,一声关怀,总能抓住我的心,是感动让我顺从。温柔之后,我也变得哑口无言。
母亲的温柔是我幸福的源泉,在爱中长得的我更懂得爱和关心。
三、智慧的父母成就健康的的孩子
故事4:
七月的天,很炎热,树上的知了也哑了嗓子。
我在客厅吹风扇,看电视,妈妈在厨房做饭。
一会,妈妈端出两碗面条,放在茶几上。说:“你选一碗。”我看了看眼前的两碗面条,一碗有一个荷包,一碗没有,我选择了有荷包的那碗。
吃着吃着,我看到妈妈的碗里竟然有两个荷包。
妈妈看了我一眼对我说:“看人看物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在。”
这位母亲用她的智慧教育了她的孩子该怎样看世界。
故事5:
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很和婉,也很聪明。
记得高二的时候,每两周回家一次。到家后,时间都用在电视上,家务都抛在了脑后。
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我还在电视机前,什么都没说,下厨房做饭。
一会母亲说:“闺女,和你商量个事行不?你能去买袋盐回来不?”
看着妈妈在炒菜,我想:噢,没盐了。我说:“行。”
可当我把盐买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烧好了菜。
我不再说什么,赶紧钻进厨房。
【关键词】语文阅读 追求认知 获取赏识 自我实现
阅读能力是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智力技能,是职校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专业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下,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笔者将它分为追求认知、获取赏识和自我实现三个层次,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阅读是追求认知的需要,是加强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策略
职校生虽然在学业上曾遭遇过一些挫折,在阅读高知文章方面没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他们依然拥有认识社会、探求基本人性,获得专业技能和就业知识等方面的求知欲望。他们的这种心理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职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重视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即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学生语文阅读心理与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等情况下,去挑选学生颇感兴趣且与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文章来作为课堂学习的文本,开展阅读讨论、探究和实践训练。正因为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兴趣,师生之间就会有共同话题,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建筑专业的语文课时,教师应从本专业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搜集与建筑方面有关的专业技术类文章,建筑杰出人士传记、建筑发展史方面的文章,再附加一定的创业、就业指导类文章和少量的经典诗文佳作。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实现了为专业服务的目标。
二、阅读是获取赏识的需要,这是优化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职校生也有渴望得到认同和赏识的需要,而阅读教学显然是实现这种赏识需要的理想途径。通过广泛去阅读书籍,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父母师长们的认可与赞许,还可以增加谈话素材并赢得同龄人的认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发展和建设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强项,勇于尝试,体验成功,找到自信的源泉,树立成功的信念。
活动教学是学生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可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阅读需要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去参与,身临其境地感悟文本,活跃课堂,寓学于乐。例如:教《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教《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时,指导学生编排课文小剧目;教《项链》一课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教《广告词》一课时,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为某某企业设计广告等。这些活动式阅读教学方式,有力地满足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赏识的需要。
探究式教学也是不错的教学策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会使学生产生被赏识的满足心理。如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一文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独立学习的同时,开展合作讨论,教师提供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引导他们探究“父亲的成功是否只是偶然”从而去领悟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这一深刻道理。
三、阅读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完善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
职校生对成就感的欲望比普高生强。然而,职校语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只看重最终的语文考试分数。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亮点,并通过完善语文教学的评价策略,去唤醒他们对语文阅读的美好记忆和向往。
(一)开放性评价,为学生自我实现创设机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由于自身经验的不同,对外界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趋势下,职校生的个性、家庭、社会阅历各有所不同,因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求我们老师采取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例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让学生去欣赏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一位学生发表异议,他觉得宝玉不是潇洒,而是现下流行的“伪娘”。这一见解在班上如同平地起惊雷,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教师在这时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压制,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该学生认为:宝玉的肖像完全女性化的特点,并非平常人心中的英俊后生,如书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些描摹都是用于女孩子身上的。这一观点引起班内很多同学的赞同,引起了学生们对文章更深一步的探讨。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同无疑会让这位同学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也会激发其他同学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理解。
(二)不着痕迹地夸奖,为学生自我实现提供保障
[中图分类号]B-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1-0023-01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肩负着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重任。因此,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教育领域内高职教育都不容忽视,特别是不能忽视高职教育中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因为只有加强高职教育中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用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特点
1.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特性。高职教育是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产物,它以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以市场为尺度。在此种教育中,与锻炼动手能力的“实训”教学相比,理论教学往往居于第二位。学生个人大多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价值不大;校方也只强调市场需求,从而不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看成是意义重大的事情。
2.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特殊地位。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引导,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失去方向。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加快、学科交差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我们就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传统的工匠。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在各种文化思想的激荡中,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对学生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强化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问题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各类学生的教育背景各异,文化理论功底一般较薄,不能适应起点较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其次,由于自身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习上通常表现为放弃,甚至会进行“理论无用论”之类的消极宣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职业技术不需要社会科学理论。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灌输为主,缺乏灵活性。多数高职教学中仍采用此法,不能根据培养对象和目标的变化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于是出现“教”与“学”相分离的状况。
3.校方缺乏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大多为民营或半民营性质,这就决定了他们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主办者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往往不能兼顾实训课程教学和理论课程教学的均衡。现实中多数院校都更加重视实训课程的质量,技术理论课次之,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基本流于形式。许多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不过关,没有一支专业专职的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队伍。
三、加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对策
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性强,但实践性以及和现实的关联却不多。因此必须从教学内容上对现有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改革,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内容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理论创新上。这里的理论创新意指发掘传统理论的现代意义,用贴近生活世界的理论而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来教育和说服学生。
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应结合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特点,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采取课上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教育中,既要体现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更要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要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生活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这个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大课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有计划的布置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脱离现实的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超常规发展,前提是找准正确方向,科学准确定位。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应包括“两个系列,三个层次”,两个系列是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每个系列里都有“三个层次”,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这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说这番话的。
一、正确处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问题
原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系统地、全面地回答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
财会电算化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培养出有特色的财会人才,从而在众多院校的财会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高职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在必需和够用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更不能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把理论贯穿于实践和练习中来。所以我们必须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二、抓特色课程,理顺技能证书与能力培养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特征,在学习基础的通用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近的劳动岗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是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电算化专业课程中,最具特色的课程应该是“财会电算化”。财政部就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从深化改革、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着眼,制定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目标: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各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也应该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据了解,我省在普及财会电算化的过程中还算是比较慢的。
三、如何协调考试形式、考试成绩与能力培养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按教材组织教学,然后进行半期考再进行期末考,根据半期考和期末考成绩综合评定一个学生最后的学期总评成绩。这种模式依然广泛存在。
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传统的考核形式与我们的能力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我们必须有的放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考核模式,这样才可以人尽其才。同一个专业,培养出不同特色的学生,这也是现代教学的理念之所在。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和个别教学、全日制教学和非全日制教学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把平时笔记作为一个成绩,这样既可以表现不同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也是培养其会计职业所必需的条理性。还有平时的单项实训、社会实践等等均得考核,列入期末成绩考核。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鼓励教师开发各种教学课件的使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模拟教学。在实验室建设和建立高水平教育信息网等方面,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能动的考核形式,变枯燥的专业教学为能动的学习,对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总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正确处理学历提高与高职培养目标问题
高职学生中也有不少极为优秀的种子,我们总是强调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差别,但也不能忽视这些学生求知的愿望。他们中有很多学生极具提升潜力,如果刻意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扼杀了他们的个性,我想也是不现实的。
一、主体地位及回归含义
我们这里强调职业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不是说教师要重新成为语文教学一言堂的主人,也不是说教师要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体回归是指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以具有工具性作用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听说读写的基础,真正以具有语文味和人文性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人文基础。而其中的“回归”则是指在迷失中找寻回到语文本质的路,是指语文教师在认清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应有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自身教学修养,将其中的力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不可否认,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以及地方层面的教学改革,催生了大量的教改成果,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秀的传统被忽视,被丢弃,过多地强调课堂的组织形式如合作探究等,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课改迷失的表现。对于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而言,它应当关注两个对象:一是语文,二是学生。语文是指面向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提供的语文教学资料、语文教学目标等;学生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有特定要求的学习对象。
我们强调主体回归还是针对当下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而言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发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同时我们目前又面临着对“双师型”教师的呼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文化学科的教师尤其需要守住学科底线,真正将“双师”型教师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这样才不至于混淆自身的定位,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淡化了语文味。显然,这个挑战是不小的,尤其是在由浮华向本质回归的过程中,如何不忘记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主体回归的教学理解
还是让我置身于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来理解主体回归的含义吧。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我们知道站在讲台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携带着教学目标与教学文本来到课堂上,面对的是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对语文没有发自心底的热爱,而专业的学习更是冲淡了本应起着奠基作用的文化学科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那就无法对学生形成一种学科上的感召力量,从而起不到真正的文化奠基的作用。
因而,我们在课堂上努力将自己首先当成主体,先将自己当成语文――语文教育界曾有名师提出“我就是语文”的观点,在职业高中语文教育的情境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更要先将自己当成“语文”,只有以自己去阐释语文,学生才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语文。毕竟,我们说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关注的并不是语文,而是语文老师,只有当语文老师身上呈现出一种浓厚的语文味道,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爱上语文。
举一个实际教学当中的例子,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对象是文本吗?显然不是,而是文本中的人物,这一人物形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鲁迅先生的情感如何呈现在学生面前?仅靠文本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文本的力量本质上是学生在与文本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情力量,当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当学生对文本人物缺乏必要感知时,这种力量是无法体现的。此时,教师必须以自身的主体性来阐释文本,才能让这种力量顺利地展开。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在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将自己当成鲁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去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既是追忆,那必然是伤感的,而学生也是有这样的感情经历的;去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既是痛悼,那必然是既有对当局的愤怒,又有对刘和珍的惋惜;去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既是歌颂,那必然是慷慨激昂,必然是热血沸腾的。只有当这种感情的力量在语文教师身上表达出来时,我们认为这才是主体的回归。当我们借着合作探究之名,将这些行为交由学生时,学生其实是无法领会这种效果的,因此看起来是一种更新的教学行为,实际上却是语文味的淡化,也是语文教师主体地位的迷失。
三、职教语境下的主体回归
一、 情感产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说过:“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教育素养中期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因为这种爱的情感,不仅对学生产生激励功能,还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和转化能力。”聋生由于受其生理缺陷的影响,大多形成了自卑,多疑,封闭的心理障碍,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所以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要对聋生付出一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用自己的爱心去化解聋童冰冻的心灵,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无意的,一个甜美的微笑都能唤起聋童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上课时一定要做到精神饱满,亲切热情,情绪昂扬,目光尽可能的关注全体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接受你的教育。
另外,作为聋校低年级的孩子更有其特殊性,他们年龄偏小,自主能力差,再加上远离父母,吃住在校,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更要兼起师长的双重身份,即要做他们学习的指路人,更要做他们生活的导航者。灌注他们40分钟以外的点滴,聋童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亲近你,进而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乐其学。
二、尊重学生,善用表扬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极富有情感的人,而且情感变化多端。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的赞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即使学生有失误、有错误,我也是用善意的艺术的方式进行批评,引导学生改正。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我自己觉得这话很对,可一旦置身其中,却发现并不那么容易。一年级学生好动性强,纪律观念较差,有时候看见大家纪律乱了,心里一恼,真想下去揍他们一顿。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小孩子更不例外,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针对他们这一特点,发现长处及时表扬。例如,当课堂秩序混乱时,我从不批评那些不好的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地表现自己,其他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去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或者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我会这么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和上一节课相比,她安静了许多,也专心了许多。”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当回答问题乱喊乱嚷时,我会这么说:“我要让举手最快坐得最端的孩子来回答问题。”这时孩子们个个都好好表现自己,向老师传递眼神示意你叫他。
三、寓教于乐愉快教学贯穿始终
小学低段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一节课中,组织教学应形式多样地贯穿于课堂始终,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语文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轻松愉快学到了新知识。例如在进行枯燥的拼音教学时,发音时间一长,学生就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那么我就准备了一些拼音卡片,让同学们随意抽取,抽一张,读一张,读对的放在自己面前,错的老师收回,最后看看谁面前的卡片多,结果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小游戏,既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有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四、制定课堂常规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孩子们结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家庭生活,来到这个需要各种纪律制度约束的学校环境,毕竟有些不适应,甚至于不知上课为何事。 这是我们就要制定一定的课堂常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保障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所以我从上课起立,师生问好,点名,一点点练起,慢慢规范孩子的上课习惯。例如:老师讲解时,全体学生应看着老师。学生发言需举手起立。情况需要时,要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发言。有任何事情需举手报告老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课堂秩序有了很大改观。另外,教学常规要持之以恒,切忌朝令夕改,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以井然有序的双边活动带动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词汇量;问题;解决方法
学习英语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会常用的词汇,以便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和英语老师上课时说的话。如果把英语比作一座城堡,那么单词就是砖头,有了足够的砖块,才能盖好坚固的城堡。如果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学生在语法方面有薄弱之处,也可以理解并使用一定程度的英语,但是增加词汇量并不是轻松可以实现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积极增加词汇量,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中学阶段英语词汇基础薄弱,给中职阶段的词汇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
许多中职学生存在着发音不准、发音困难的问题,影响了词汇的学习,进而造成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不认识课文中的单词,不懂单词的发音,甚至怕发错音而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因为学生听不懂英语磁带和课堂用语,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英语词汇学习往往被学生认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对付它的手段又往往只有枯燥无味且效果差的“背单词”。很多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2.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来看,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词汇的复习,也是造成学生词汇量少的原因
(1)词汇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教授新单词时,往往是先领读几遍,让学生跟读几遍,而且只会对一部分重点的单词进行讲解,然后就结束了词汇教学,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抄写几遍单词并记住单词,下一节课再听写小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无聊,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2)对词汇没有及时、定期地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大多数人们在一天内所学的内容,到第二天就会忘掉75%左右,但只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复习,就能不断巩固知识,最后能达到长期牢记的程度。有些老师在教授新单词后的第二天通过听写对学生掌握词汇的情况进行检测,认为学生从此记住了这些单词。事实证明,如果不定期地、及时地进行复习,学生对新单词的遗忘速度会很快。
二、提高学生词汇量的策略
中职学生的词汇量少是多个因素造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就要从词汇教学方法和单词记忆方法这两方面来着手。
1.词汇教学的手段应多样化
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肢体语言教学
科学家证明: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记忆效果良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肢体语言、课堂游戏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起立,坐下,举手”这几个词的时候,老师说“sit down”时,学生坐下,说“stand up”时,学生起立,说“hands up”时,学生举手,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记牢了。再比如,讲授身体部位的词汇时,指着身体部位去读单词,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手是“hand”,耳朵是“ear”,眼睛是“eye”等等,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听到这些单词时,就用手指着相对应的身体部位,还可以让他们分组来做这个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再比如,在学习文具用品的时候,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Show me your pen.”(举起你们的笔)“Show me your ruler.”(举起你们的尺子),“Show me your eraser.”(举起你们的橡皮擦)这种游戏还可以进行比赛,凡是做错的学生就马上淘汰,比一比哪个组剩下的人多。常做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直观教学法来教单词
经常使用直观的教具、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既直观又节约时间,例如,学习动物名词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动物的图片,老师也事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这样图片、单词相结合,十分直观,便于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与单词联系起来。有时候一个单元的单词表出现了多个名词,例如,clock,door,floor,boy,girl,people,picture,room,wall,windows,tree...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画一幅图,把多个单词用一张图展示出来,老师用简单的英语生动地描述这幅图里每个物体的位置、状态,学生记住这幅图就记住了大部分的单词。这样,词汇教学就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词汇的印象也得到了加深。
(3)利用情境教学法来讲授单词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词汇教学融入情境之中,要结合多个例句来让学生学习词汇。在课堂上讨论与学生生活、兴趣相关的话题,使目标词汇反复出现,要尽力使学生都参与到这些话题中,相互用英语讨论,彻底掌握新词汇。例如,在教到和兴趣爱好有关的单词时候,教师可以询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把这些爱好,包括课本上没有的单词,都写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是对身心健康有好处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还提高了记忆词汇的效率,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中。
(4)用简单的英语解释新单词的词义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老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候,都是用中文来解释词义的。其实,老师可以试着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新单词的意思,当学生听不明白时,再用中文解释一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5)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目的,提高英语词汇的实用性
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所教的中职学生的专业来教授词汇。例如,对于烹饪班的学生来说,可以多教一些跟烹饪、食物有关的单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多教授一些幼儿英语、英语歌曲、英语儿歌。
(6)注重词汇的复习
在上课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词汇的复习与检测。老师可以每节课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词汇的复习与检测。例如,提问学生重点词汇、词组;抽查一些学生,让他们回答老师说的单词的汉语意思,或者老师说出汉语,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词组;让一些学生到黑板前默写老师念出的单词。通过复习与检测,能够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汇的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2.要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除了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词汇教学方法,还要对学生记单词的方法进行指导
相信现在还有不少学生是这样背单词的,例如,Vocational这个单词学生就依次快读念下这个单词的字母“V-O-C-A-T-I-O-N-A-L”,重复念,反复念,直到能背下这个单词的字母排列顺序,就认为自己掌握了这个单词。采用这种方法背单词,那就和死记一个电话号码差不多,那么记住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就相当于要记住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这个难度要有多大?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背完单词,过一会儿,再看背过的单词,又忘记是什么意思,出现记了忘、忘了记,陷入这样的反复而没有进展的循环之中。单纯的词汇背诵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如何记单词就成了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记单词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独立学习词汇的能力。
记单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读音记单词
学生往往记住了单词怎么拼写,第二天上课一听老师念这个单词,就觉得发音特别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是哪个单词,什么意思。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只记单词的“形”,而不记单词的“音”所造成的。试想一下,我们中国人没有去背每个汉语词的拼音,却都会使用汉语拼音在计算机上打汉字、在手机上发短信,就是因为记住了汉字的发音,按照发音就可以拼出汉语拼音。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很多单词都可以根据音标拼读出来,并且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对应的读音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单词时要结合音标,把发音规则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好发音规则,找到英语单词基本的音形对应规律。
例如,词尾有字母e不发音;元音组合字母只发一个元音,一些辅音字母组合发特定的音,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则,就能结合读音规则记忆单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单词归类记忆
把学过的单词归类放在一起记忆,有利于加深印象。例如,在记忆football这个单词的时候,可同时记忆basketball(篮球),volleyball(排球),baseball(棒球),table tennis(乒乓球),badminton(羽毛球)等。在学习vehicle时可以同时学习bus,car,subway,plane,ferry,taxi,jeep,train等。
(3)记住一个单词的多种词义
某些词汇有多个意思,尤其是一些常用词,在记它们的时候,可同时记住几个中文的意思。例如,“book”有“书”的意思,也可以做动词,就变成“预定”的意思。“second”是“秒”,也有“第二”的意思。“date”既是“日期”的意思,又可以当动词用做“约会”的意思。
(4)造句记单词
造句子,包含多个要记住的单词,那么背下句子也就记住了多个词汇,这样不仅记住单词,又能增强写作能力。
虽然英语词汇繁多,但是只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学生的词汇量一定能得到客观的提高。当然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学生现状的教学计划,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并且加强监督检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词汇,为学好英语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多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08.
[2]盖恩.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成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8.
笔者曾经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程度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只在幼儿园短时期接触过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参加过县内推行的“经典诵读”活动,所接触的也只是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一两个篇目,可见,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设计孝父母、养习惯、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爱生命、爱祖国七大模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接触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伟大。通过系统的接触学习,学生不但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受到了来自博大精深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道德思想及精神面貌随之有了较大的改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语言之中自觉不自觉的会带出一些古诗词名句,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也有了依傍和参照物。有一次,学生们为反复模拟练习而不能实际操作产生了厌烦心理,我只轻轻的说了一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就会心的微笑并且继续认真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训练了。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品味经典之韵,逐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育学生语言文明的时候,我就引用了老子说过的“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告诉学生一个国家或许正是由于你的寥寥数语兴邦或者丧邦,由此提醒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在与社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如何对待争端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谚语“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因为这些东西经过了千百年的考验,他们的教育效果自然不是时下一些空洞的说教所能比拟的。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我注意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共同发生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学过程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读书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才艺展示活动,有意识地加入民族特色的元素,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同伴交流和互动中,了解他人,学会团结合作和关心他人;古诗词推介,让学生在获得同学和老师赞赏的同时,接受美得熏陶。如在讲授《宽容的力量》、《学会感恩》两课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以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资深制片人陈大惠老师的论坛视频――《90后坏女孩》;在讲授《暴力让青春失色》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感方面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尊重学生的世界,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充分体现孔子教育学生各因其才。孔子对学生的确切分析与把握是他长期观察学生、研究学生的结果,“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嗟,赐也达,求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