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学弹性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

第1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

中图分类号:F7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96-02

一、问题的提出

弹性是指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定义式为e=-。目前许多西方经济学中求弹性系数常用的方法有:

在微观经济学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得出的都是相同的结论,即当e<1时,降价将导致销售收益的增加,提价将导致销售收益的减少;e<1时,降价将导致销售收益的减少,提价将导致销售收益的增加。然而,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本文证明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恒成立的,如果要使其成立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下面将从传统教材对这一观点的证明入手,接着结合本人的证明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二、传统证明方法对需求价格弹性及其与销售收益之间关系的分析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传统的证明与分析方法对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关系的论述。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两种方法,第①是用弧弹性的方法,第②是用点弹性的方法。

三、对需求价格弹性及其与销售收益之间关系的证明与分析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对需求价格弹性及其与销售收益之间关系的证明,下面本人再通过分析论述,证明得出这一结论的不正确性。

(1)我们先来证明当e=1时,其收益是否不会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设价格P的变动幅度为r(r>0),r=PP;因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那么Q的变动幅度为-r=Q/Q。价格变动后的总收益为:P2Q2=P1(1+r)×Q1(1-r)=P1Q1×(1+r)(1-r)。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价格弹性理论的一点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7-39.

[2]王俊芳.需求价格弹性应用中的一个约束条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5-47.

第2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需求函数 需求价格弹性 收益a

影响需求原因很多,但价格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受需求函数的约制,价格的改变必引起需求量的改变,而需求量的改变又会引起收益变化,商家经常想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增加收益,或转嫁税收。而提价或降价都可能要冒减少收益的风险。为了有的放矢的减少风险,就要充分考虑该商品在市场的需求价格的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设市场上某商品的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即,当价格在某处取得增量时,需求量相应取得增量,称与为绝对增量,而称和为相对增量。如果需求函数可导,但当时,极限存在,则称为当价格为时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可记为,即

说明:因为价格的增长将引起需求量减少,需求函数为减函数,即,为了用正数表示需求弹性,故在定义式增加“一”号。

由得知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即在点时当价格提高或下降1%时,需求函数减少或增长,所以需求价格弹性不仅与每单位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有关,而且与价及需求量的初始状态有关。

二、需求价格弹性分类

当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商品价格变动多少消费者需求量不变。

当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变动小于一个百分点需求量相对价格不敏感。

当时需求为单位弹性,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变动超过一个百分点,需求量的变动相应价格的变动更为明显。

当时需求为无限弹性,价格轻微变动就会导致需求量急剧变动。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要求,往往采用不同计算方法,下面分三种情况分别说明:

1.需求函数当价格由变到时,需求由变到,则在价格变到上的平均弹性为:,当很小时或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往往用平均弹性近似代替点弹性。

即需求变化率/价格变化率,借助价格变化率和需求变化率就可求出需求价格弹性,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知道需求函数,只需价格需求量的百分比。

例1 某商品的价格由每台500元降到每台450元时,每周的销售量在原来1000台的基础上增加了500台,求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解:

因,需求富有弹性,故降低价格可使总收益增加。另外,上述需求价格弹性又是需求函数的相对变化率,即

可借助价格变化率和需求量变化率求出需求价格弹性。

例2 某商品滞销,准备以降价扩大销路。如果要求以10%的代价下调价格,换回销售量增加15%;20%,求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化范围。

解:

从而看出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在1.5∶2之间爱你,且,需求富有弹性,所以该方案可以使总收益增加。

这种以平均弹性代替点弹性的做法是不需要知道需求函数的,只要知道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即可。但当价格发生很大变化时,就随和值的不同变化幅度较大,就不能很好的反映点的弹性。

2.点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该公式是由平均弹性经极限过程而来,利用该公式计算需求弹性,必须知道需求函数和和的初始值。

例3 设每天从甲地到乙地飞机票的需求量是

其中 是票价。

(1)求需求价格弹性;

(2)票价定为何值时,航空公司的收益最大?

解:(1)由于,故需求弹性为

(2)令,得=600(元)。

从上式分析,当0<<600时,

3.弧弹性公式

需求曲线对于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其弹性值应一致,但当价格和需求量的基期值选取不同时,将导致弹性值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弹性值保持一致,采用、的平均值引入如下弧弹性公式:

,其中1、1是基期的价格与需求量。2、2是终期的价格与需求量。用弧弹性公式比用变动百分比计算弹性更常用,是目前通用的一种弹性计算公式,经济学中常用它。

四、需求价格弹性对收益的影响

因为收益函数:

边际收益函数:,

由此得下列结论:

1.当时,,R递减需求富有弹性,降价使收益增多反之升价使收益减少;

2.当时,,R不变,需求为单位弹性时价格变化对收益不影响;

3.当时,,R递减需求缺乏弹性,升价反尔使收益增多降价使收益减少;

同理,若需求函数为,则收益边际收益。

由此得下列结论:

(1)当η>1时,需求富有弹性,R增函数,需求量扩大使收益增多,需求量减少收益减少。

(2)当η=1时,需求不变弹性,R常数函数,收益不因需求量改变。

(3)当η

综上所述,收益的变化受需求弹性的制约,随商品需求弹性的变化而变化。只考虑通过调整价格增加总收入是不科学的,要仔细研究商品的需求弹性,盲目的提价或降价很可能会造成损失。

特别地,当需求函数为,则是线性的。

总收益为

边际收益为

需求弹性为

则η的取值依赖于的大小:

(1)当时,,有弹性;

(2)当时,,不变弹性;

(3)当时,,无弹性。

在商业实践中,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低定价或采用降价策略,这就是薄利多销。“薄利”是价格低,每一单位产品利润低,但销得多收益大,利润量大。因此降价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物品,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实行低定价,也不能降价出售,降价反而使总收益减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第3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文科微积分;边际函数;弹性

作者简介:王新利(1975-),女,河南偃师人,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上海 20009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75-02

微积分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理工科专业历来都非常重视微积分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学生也开始选修微积分。微积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特点,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文科生来说,学起来难免感到枯燥和困难,往往是兴冲冲地选了课,可越上越没有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文科微积分教学中增加一些来源于生活的例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经济学是一门与微积分有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多数文科类的后续专业课程。因此,在文科微积分教学中引入经济学引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经济类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笔者在近几年文科微积分的教学中主要引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例子,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经济学引例在微分学教学中的应用

1.边际函数

在微分学的教学中,主要介绍导数的概念、求导方法、导数的应用、微分等内容。导数的应用主要讲三类问题,一类是求即时速度问题,第二类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第三类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但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即时速度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曲线的切线是几何概念,和他们的专业联系不是太大。因此,讲课时就把这两方面的例子减少,而增加了边际函数的例子。

在经济学上,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所对应的边际函数,它们是经济学上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边际成本,是指当企业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和边际利润类似定义,它们用来衡量当自变量的改变为一个单位时相应函数值的改变量的大小。由导数的定义,。

因此,求某个量处的边际成本只要先求出成本函数的导数,即边际成本函数,然后把这个量代入边际成本函数即求出了边际成本的近似值。求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的方法是一样的。

那么,这时就提醒学生思考,利用边际成本函数的定义可以算出边际成本的精确值,为什么反而去求一个近似值呢?这样的疑问就为下面学习求最值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在经济学上,企业要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或者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反映在数学上就是求最大最小值问题。下面通过例子来看边际函数与最值的关系。

某空调公司生产空调的成本函数是,其中x表示每周生产的空调台数,表示公司花费的成本(以百元为单位)。该空调的价格需求函数为。问:每周生产多少台冰箱,公司的利润最大?

因为利润是收益和成本之差,而收益为价格和产量之积,所以可以先求出利润函数,那么边际利润函数是。在某个点处当导数大于0时,边际利润是大于0的,说明再多生产一台,利润是增加的,而导数小于0时,正好相反。因此只有当导数等于0时,利润最大。显然,当时,x等于100,即每周生产量为100台时利润是最大的。这样通过联系实际的讲解,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导数和边际函数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求最值时所起的作用。

2.相对变化率与弹性

在微分学中,相对变化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之比,又被称为弹性。在授课时,经常会举物理学上的例子,但对于文科生来说,用经济学上的例子更为合适。在经济学上,有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弹性等概念,内容非常丰富。简单地说,需求价格弹性是用来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在实际生活中,像观光旅游这类消费对于价格的变动十分敏感,而食品、电力等必需品的消费则对价格的变动影响不大。许多企业,不管是航空公司、肯德基餐厅还是期刊出版社等都需要判断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或者维持价格不变,企业的利润才能最大。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弹性关系密切。

用表示价格需求函数,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则价格需求弹性的公式为:

该公式被称为区间价格弹性公式。一般地,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因此始终有>0。根据导数的定义,对区间价格弹性公式两边取极限,得到点价格弹性公式:

可以看到,当>1或>1时,表示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超过一个百分点,则称此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当

因此,当需求是富有弹性(>1)时,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导数的定义还是导数的应用,都在这些经济学引例中有很好的体现,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经济学分析的数理基础和数学背景,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对相关经济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非常符合现代大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经济学引例在积分学教学中的应用

积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定积分及其计算、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等几个部分。笔者在讲授微积分的过程中尽可以引入一些经济学上的例子,使得本来抽象、枯燥的定理公式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不定积分部分,因为积分和微分是一对互逆运算,对边际成本函数或者边际利润函数求不定积分可以得到相应的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

其次,在定积分的应用部分定积分可以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这又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学上的消费者剩余或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之所以会产生剩余,是因为“我们所得到的大于我们所支付的”。这种额外的好处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假设有个人愿意以275元的价格买一辆自行车,但最后的成交价格是200元,“节约”的75元即为消费者剩余。下面的例子说明积分在求消费者剩余时的作用。

某自行车零售商处一款自行车的价格需求函数为,其中x表示每个月的需求量,p表示每辆自行车的价格。当以210元的价格购买该款自行车时,求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

首先可以根据价格需求函数计算出当价格为210元时的需求为400元,此时的总效用为元,其市场价值为84000元,因此消费者剩余为24000元。也可以用一个式子计算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对于评估许多政府决策是极其有用的。例如,政府如何决定新建一条公路的价值。假设一条新公路的修建正在考虑之中,由于公路对所有人免费,它并不能带来任何收入。使用公路的人所得到的价值在于时间的节省或旅行的安全,建设公路的成本能用个人消费者剩余的加总来衡量。

综上,经济学中的函数和微积分联系非常紧密。在文科微积分教学中采用大量经济学上的引例可以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现实,把单调枯燥的数学概念和推理形象化,有效提高微积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为以后经济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阿姆斯特朗,等.简明微积分及其应用(影印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非均质状态 空间市场力 金融业 测度

一 引言

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揭示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规律。由于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地理空间,同时要素在空间上是非均质分布的,因此,地域空间因其附着的要素的差异而表现为异质性,造成了不同区位之间的客观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区位对于不同经济行为主体的吸引力不同。

市场势力是指市场上的单个或一组联合的厂商通过增加价格或限制产量以获得比正常竞争更多利润的能力。市场势力反映的是企业或者厂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在市场中的优势,对产品价格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勒纳在1934年提出以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比率来衡量市场势力,即著名的勒纳指数方法。勒纳指数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市场势力状况。如果将空间引入到市场力分析中,可以将空间市场力的概念简单地概括为:其反映的是市场力在不同空间下的表现,即市场力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下形成了空间市场力。因此,基于我们对地理空间的划分方法的不同,空间市场力的作用范围会发生改变,由此我们观察到的市场力也会存在差异。空间市场力体现了企业在不同空间下对市场参与者的支配能力,如果企业能对单个、多个空间下的产品市场具有这种支配能力的话,那么该企业就是拥有空间市场力的。

国外对市场势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从方法到实证都做了大量研究,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重要方面。基于对竞争与垄断这一争论主题,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提出不尽相同的政策主张。研究方法从简单的集中度指标到复杂的经济数学计量模型,研究层面从产业层面到企业层面以及动态的视角对市场势力进行分析。涵盖范围较广。国内对市场力的研究起步较迟,较多地见于对电力、银行等垄断性行业的研究和市场势力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这与经济理论界崇尚自由竞争,认为市场势力的存在将阻碍完全竞争条件的实现是有关的。

在空间市场势力方面,国外关于空间市场力的研究较为多见,多数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针对区域性产业的空间布局,如房地产、金融业等,缺乏对空间市场力的直接计量。国内关于空间市场力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已有的少量文献大多是对单个区域市场的市场力分析,仅有的少数实证文献也多是针对区域性产业,如零售业、房地产业,分析缺乏对多区域整体空间市场力情况的深入分析。

本文在Applebaum(1982)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测度空间市场力的计量模型,以1999~2008年期间金融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业的空间市场力。

二 空间市场力测度模型

市场势力的测度主要运用勒纳指数测度法,即价格-边际成本差额的测度方法,已被广泛认为度量市场势力的合适指标。但实际中边际成本MC很难度量。虽然相较于边际成本、交叉弹性等,市场份额的数据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度量,但仅仅用市场份额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市场力量。新实证主义产业经济学(NEIO)从新实证角度对行为和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认为需求弹性、市场集中度、合谋行为是影响市场势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从而引入参数估计的市场力测度模型,以需求弹性、产量推测、市场份额等多个指标组合衡量市场势力。本节我们在Applebaum(1982)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空间需求弹性和推测弹性的差异对市场力的影响,基于区域性市场建立了一个估计市场力的模型。

假设有N个区域性市场,每个区域内有NK个厂商生产同质商品,区域内的厂商面临着共同的反需求函数:PK=PK

(qK),其中qK= ,qK-i是区域K中第i个厂商的产量,

i=1,……,NK。LK-i表示位于区域K的厂商i的市场势力,

εK是区域K内的市场需求弹性的绝对值,λk-i表示区域K内第i个厂商的推测变分,它表示区域K的厂商i推测自身产量变化以后区域内竞争对手整体产量的反应,λk=dq-k/dqk表示区域K

的产量变化后其他区域整体产量的反应, 是区域K

内单个厂商i产量对区域产业总产出的推测弹性, 表

示区域K的产量变化对产业总产出的推测弹性。

K区域的单个厂商i的市场势力Lk-i表示为:

(1)

其中 ,可见单个厂商的市场力是受产品需求弹性和推测弹性共同影响的,以区域K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为权重,可得到K区域的产业市场力,即:

(2)

其中, , ,是区域K的产业集中

度, 是区域市场需求弹性。

在区域K内假设厂商的推测弹性相同即 ,作为区域K的产量对产业总产出的推测弹性,可以反映区域产量的变化对整个产业产量的影响,从而得到基于产业数据的区域产业市场势力:

(3)

那么,以区域K的产业市场份额为权重,整个产业市场力可表示为:

(4)

式(2.4)为不同区域需求弹性和推测弹性的差异会影响该区域的产业市场力大小。

三 实证分析:金融业空间市场力测度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突出位置,金融市场垄断问题早已引起各国理论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而且金融市场内部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资本市场、保险市场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居民缺乏成熟有效的投资渠道,大量资金集中于银行市场,所以目前银行市场仍是金融市场的主体。因此本文研究的空间市场力是以银行业为研究主体,在已有的分析基础上对银行业的空间市场力进行测度分析。

实证分析所用的模型是上文中构造的模型(1)、(2)、(4):

厂商空间市场力模型: ;

产业区域市场力模型: ;

产业市场力模型: ;

其中, ,是区域市场需求弹性,假设区域内厂商有相同的需求弹性; ,是区域产量的市

场份额; ,是区域K内单个厂商i产量对区域产

业总产出的推测弹性; ,是区域K的产量对产业总

产出的推测弹性,可以反映区域产量的变化对整个产业产量

的影响;

假设需求函数 为线性函数,表示为:

, (5)

其中, 为自变量,为t年K省、市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是应变量,为t年K省、市金融机构贷款额; 、 为待定的系数或常数, 为随机误差项。

进一步对式(5)进行优化,对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不仅可以消除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现象,而且使求解需求弹性过程简化,优化后方程为:

(6)

其中, , 为新的待定系数或常数, 为新的随机误差项。

对方程(6)两边求导后得到: ,可以发

现这就是需求弹性的定义公式,因此可以通过回归统计分析得到需求弹性的值。类似地定义求推测弹性的方程:

(7)

则K地区的推测弹性 ,

第t年全国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 为t年K省市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分别为待定的系数或常数, 为随机误差项。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9~2008年期间,全国29个省市的相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省的需求弹性值,其中由于和海南的部分数据不全,在分析中是以其需求的点弹性代替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需要有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指标数据,本文中的需求变量为银行的贷款需求,价格指标参照曹源芳(2009)以各省市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替代贷款利率,在已有模型基础上,利用1999~2008年期间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数据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到黑龙江和新疆的金融业空间市场力数值显示出异常现象,这可能是跟统计数据或分析的年限有关,为了从宏观上分析各地区的情况,我们将其作为异常值处理,将其孤立不作处置。此外,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各省市的金融业空间市场力的现状用柱状图表示出来,见图3.1,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大多数沿海省市金融空间市场力较小,如浙江、福建、江苏、北京等,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部城市的金融业空间市场力较大,其次是东北部地区。

我们应注意到这种判断只是粗略的分类,在东部地区也有一些有较大空间市场力的省份,在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空间市场力较小的省份,比如东部地区的海南、河北两个省份的数据明显偏高,比一些东北部、西部、以及中部的城市都还要高,这说明区域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现象比较显著,金融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总体来说,大多数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金融竞争环境较好,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金融竞争环境则较差。因此对各区域内部不均衡现象的研究应引起重视。

在各省市金融业空间市场力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市场份额加权可以得到金融业总体的市场力估计值(见表2、图2)。

从各年的金融业市场力得出,随着时间的推进,金融业市场力整体水平在逐年下降。

再对银行业中的农业银行进行空间市场力衡量。选取2006~2007年两年的样本数据,得到的空间市场力测度(见表3)。

从图3中,可以看到,农业银行在各省市的空间市场力较大波动,在青海省的市场力是最高的,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然后依次是河南、辽宁、吉林、宁夏、甘肃、山西和河北,而浙江、江苏、福建三省则处于最低水平,最高值是最低值的9.73倍,可见农业银行的服务主要是面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东部地区的各省之间市场力的差异不大,而在几个市场力较高的省份中,差异也不明显,也从侧面说明了农业银行业务具有集中的特点,有特定的目标市场。

四 结论

本文计算了1999~2008年期间的31个省市的金融业空间市场力,以及金融业整体的市场力和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单个企业的空间市场力,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金融业市场力整体水平在逐年下降,体现了近年来金融业改革所取得的进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整个金融业还是从单个银行(农行)的角度来分析,得到的结果都显示出区域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同时,在区域内部也显示出空间市场力的差异明显,例如,东部地区的海南、河北两个省份的金融业空间市场力数据明显偏高,比一些东北部、西部、以及中部的城市都还要高,这说明区域内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现象比较显著,金融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

本文所建立的空间市场力测度模型得到的市场力估计值不满足传统的勒纳指数[0,1]范围的限制,因而,应用本文的模型测度得到的空间市场力只能反映各区域市场力的大小,不能进行绝对数的比较,进而判断其是否有垄断性。此外,现实中影响空间市场力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区域间的非价格管制、法律及制度障碍、技术进步等因素,在分析时也应需要考虑,但由于分析的复杂性,本文在这些内容上则未作深入分析,这也是日后建立模型时可以改进的方向。在实证方面,由于涉及省份较多,各省统计数据难免不一,这将会造成模型估计结果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还要我们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Cowling K. & WatersonM.,“Price- Cost Margins and Market Structure.”[J].Economica,1976(43)

[2]Appelbaum E. The Estimation of the Degree of Oligopoly Power[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2(19)

[3]罗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

[4]曹源芳.我国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判断—基于金融勒纳指数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4)

[5]贺小海,刘修岩.我国银行业结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23)

[6]陈伟光. 银行垄断及其市场势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 23(2)

[7]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8]彭宝玉.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及其地方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第5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现在我们要明确,只有一个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而不是两个。政治经济学是惟一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西方经济学是作为吸收、借鉴的部分。西方经济学作为体系,作为学派和学术名著来介绍,我们还是需要的,需要专门的向学生介绍,但是不要突出它。

二、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经济问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为实证分析法。那么,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实证法去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呢?

(1)课堂教学时,要从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切入,引导学生弄清楚经济变量的科学定义。

比如:何为经济学?答案是: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某种社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稀有缺资源的学科。上述对经济学的简单定义,却蕴含着多层含义:A.因为资源稀缺而引发经济问题,如果资源丰富,经济学则没有产生的土壤;B.由于资源的稀缺带来了两大经济问题,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基本问题;C.解决经济问题与基本经济制度有关,不同的制度之下,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是不同的,这样引导学生去了解有哪些类型的制度及其特点;D.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稀缺资源的学科,学生一旦了解了经济学的上述基本定义,就会激发其了解经济学产生、发展、演变等过程的欲望。

(2)教学时,注意设置假设条件。

假设是理论产生的土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假设,理论就不可能成立,至少不能完全成立。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满足于记忆现成的答案,却茫然不知假设的重要性。所以,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在教授经济学课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三角型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因为这是小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回答的问题,所以,高等职业学院的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大学教师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深感迷惑,因而往往不敢直接回答,而是在思考。如此,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事实上,180度是有条件的,即平面上)。通过与过去知识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经济学不是背概念、原理或结论的。

(3)关注理论的表述方法。

一般来说,经济理论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或函数关系来表述。在既往的学习中,数学与经济等理论是分离的,也许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很好,但对于经济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横坐标的变化比纵坐标的变化速率要慢,即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的变化不够敏感,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性地用几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经济问题。

三、改造教材

目前,高等职业学院现有的教材,既要构建经济学基础理论,又要借鉴经济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马克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这便要求我们适当改造原有的经济学教材。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者们在下列几个方面的研究:

(1)鼓励众多的理论研究学者从多个层面研究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教材;

(2)鼓励众多的理论研究学者自选专题研究经济学

第6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摘 要: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通过深度分析,深化核心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维度:把握内涵,明确外延;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建构体系,掌握联系;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本文以“价格”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 核心概念 深度分析 价格

任兴来,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可以说,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什么是核心概念?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 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美国教育家赫德( Hurd)认为,核心概念是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组成学科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这些概念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并延续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核心概念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主干性,即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主干知识是与非主干知识相对而言的。主干知识是一个学科最基础、最核心、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水平的尺度和标准。作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学科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或原理。如《思想政治》必修l《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个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在经济学中,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这就不但涉及到《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还会涉及《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学习。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价格听证会是最常见的听证会,深刻理解价格这个核心概念有利于实现听政于民、决策为民。对政府定价或调价的依据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志等问题的理解,都要基于在《经济生活》学习中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见,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

二、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维度

笔者认为,深度分析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把握内涵,明确外延。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和前提。

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定义。比如,什么是价格?《经济生活》中的解释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这是依据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给价格所下的定义。在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是货币形式。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就是价格。

但是,就价格的内涵而言,把价格仅仅理解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不够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就价格的变动趋势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供求一致时,或在生产领域中,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得也最强烈和最明显。可是在瞬时性变动中,即在供求不一致,或在流通领域中,价格就会偏离价值,经常表现为和价值不一致。这时,价格就不仅表现价值,还反映供求关系。因此,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研究中得到印证。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需求的无限性和生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价格而言,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分为供给价格、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简单地说,供给价格就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需求价格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价格,即在一定时间内,买方对一定产量的产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可见,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也会右所不同。通过对比,更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价格的这个核心概念,并加深对它的理解。

2.立足课标,整合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阐述,特别是在内容标准中,对要求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很多,但《课程标准》追求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降低和淡化了对很多概念的要求。因此,尽管教材在内容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概念,但很多概念不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标,高屋建瓴,对核心概念有清晰的定位。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还需要对同一模块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必要时,应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造成市场上价格涨落的原因,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和生产相关,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必修1《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和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与整合。

就课程模块而言,必修和选修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对必修和选修模块涉及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与整合,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体系,掌握联系。深度分析是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建构关于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识别与核心概念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关于价格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建构:

可见,通过价格这个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将与价格有关的货币、消费等知识之间的关系打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是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的知识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等;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纸币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货币有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物价指数( CPI),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或下跌,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的对外价值就是汇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整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关于价格的知识,使学生清楚并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知识体系不同于知识提纲或知识纲要,后者只是罗列知识点,前者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融会贯通知识,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淡化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其更细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

4.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核心概念一般比较抽象,概括性强。深度分析核心概念,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考试要求,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当前,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追求实现“理论分析生活问题”“活学活用”的命题思想和教学导向。例如,有的试题通过提供新的概念性知识,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取新概念信息,领悟迁移,理解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对旧知识有充足的准备和驾驭,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迁移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这些新的概念性知识,大多与学科核心概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很有必要。

比如,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正是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可是,《经济生活》中关于弹性的相关知识只有“需求有弹性”这几个字,而且是在插图中出现的,这就有必要对“需求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以及供给弹性这些概念虽未在教材申明确出现,但教材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能调节产量”等内容与之密切相关。

在考查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效果时,一些试题也经常会考查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下列商品中供给缺乏弹性的是(

)

A.手机

B.报纸

C.古玩

D.汽车

上题中,正确选项是C。该题既考查学生对供给弹性的理解,同时考查了“现场学习力”。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中能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适度拓展,通过迁移,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即可得其要领、较快选出正确选项。

三、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意义

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相对于其内在构成要素而言,概念不能停留在符号层面,需要准确地把握概念,深化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

首先,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定的浅显化现象。比如,有的教师直接讲解结论性知识多,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少;有的教师抓不住核心主干,理不清教材主线;有的教师追求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或罗列知识提纲,忽视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的教师机械地“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教”,等等。

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既关注结论,也重视生成,给学生提供概括核心概念本质特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既打通知识,又对知识有所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重视单个知识的讲解,也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清楚知识的各个方面和逻辑关系。教,不仅是告诉,还要引导;学不仅是接受,更是探究。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读得懂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实现基本观点教育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增加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对评价要求和评价意义都有明确的阐述。在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中,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其中,“内容标准”中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指认事物、再现事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识记、理解和应用。其中,识记是基础,应用是目的,理解是关键。

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会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者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也会促使学生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会促使学生跨越知识本身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所有的这些成效无疑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考试的角度看,能力立意是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方向,选拔具有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贯要求。因此,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对学生最具价值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多个环节提高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

总之,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也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第7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小组讨论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初涉经济学的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从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便于学生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和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管类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关系到是否向社会输送了合格的经济类人才,关系到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思维等,这一切都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基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培养合格的经济类创新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客观上要求不断地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

(一)理论较为抽象

相比其他的应用类学科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建立一定的假设前提,抽象掉大量无关紧要的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变量,通过逻辑与数理的推断方法,构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过程中,较多地使用函数、几何图形等形式表达出来,这对初学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二)数学知识运用较多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高度理论性,决定了其对数学工具使用的要求,从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乃至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都渗透了大量的数学工具在其中。因此,往往初学者会在头脑中留下西方经济学就是若干公式、图形等印象。

(三)学派林立

在西方经济学中,派别较多,由于各派经济学家在同样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加之分析背景和分析角度的不同,往往会使得各派的理论会相互对立或排斥。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经济学家的不同思想体系,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理论更为抽象纷繁,以致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盲目和不解。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进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抽象的理论、简化的模型使得其与经济实践之间存在一些鸿沟,其一系列假设前提使得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找到理论的影子。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避免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理性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主动学习。

其次,传统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独白”,学生在“默默接受”,学生无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难以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多媒体教学几乎成为以往“填鸭式”教学的翻版,上课期间,多为学生“阅读”了堆积大量素材的PPT中度过的,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要力图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探索充满激情的教学领域,提高教师的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进行通俗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条例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西方经济学的众多理论都可以在中国的民俗语言中找到其踪迹,通过言简意赅的民俗用语,对于理解曲高和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解释弹性理论时,可以通过“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来进行阐释。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应采取“薄利”的策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会被需求量增加带来的收益所弥补,因此,厂商会带来收益的增加。反之,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需求量的增加不能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因此,会使得农民们的收益减少。在解释效用理论时,关于消费者偏好的理解,可以使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进行通俗化解释,可以使得抽象复杂的定义(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所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瞬间明朗化,利于学生的迅速掌握和理解。在学习消费者均衡理论时,对于消费者均衡的理解,指的是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获得最大效用的一种状态。这个抽象的定义,使得学生接受起来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而如果告之“把钱用在刀刃上”来解释该理论,则通俗易懂,使得接受者豁然开朗。

(二)采用案例教学,愉悦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构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在课题授课中贯穿案例分析则是愉快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源自西方国家,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由于国情和环境的不同,一些理论在理解上容易感到困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搜集一定的经典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将抽象的理论演变为贴近现实的经济现象。如教师可提出:“为什么春节前,超市销售的年货中,瓜子、糖果并不减价,而衣服等商品却会采取降价的方式来销售?”、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体现了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为什么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等, 通过适当的案例导入,学生会对相关理论知识快速理解并进行积极思考,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领悟力。

(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同学觉得改门课程过于枯燥和乏味,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解仅局限于抽象的公式和复杂的图形,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使学生感受到西方经济学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从而产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如在关于供求理论的学习中,可以引用近些年农产品频繁“坐过山车”的情形来阐释,通过“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近些年的流行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些来自生活中的小事件,形象生动、简单具体,容易被学生喜闻乐见。因此,教师可适当挖掘一些典型事例、新鲜事例、热门事件等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改变呆板、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营造热情、活跃的课堂氛围。

(四)进行小组讨论教学

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缺乏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与信息反馈,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如果教师只关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课题气氛会低沉乏味,因此,教师可选定一个贴切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几次讨论课,把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展开讨论。所选讨论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关于农民丰收之后,农民受益是否会增加?完全竞争市场是否需要进行广告宣传?OPEC成员国之间怎样分配产量等主题。这些主题要求教师提前准备,选择当前热点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经济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终每个小组要形成一份纸质讨论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讨论过程中,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的氛围,不仅将理论知识融入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淑缓,王雪松.高职高专 《西方经济学》通俗化教学方法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

第8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碳税 二氧化碳排放 税收政策 绿色税收 积极效应

一 碳税之于法国

碳税,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税,是法国的第一个绿色税种,它标志着法国税收体系的转变。早在2009年6月,法国政府就正式了一本叫做《气候及能源税》的白皮书,书中提到,法国将会在2010年1月1日实施碳税税收。但是时至今日,法国政府面对国内民意的不赞成和来自各个利益集团的反对,碳税法案最终没有在议会获得通过而一次次地被搁浅。2010年5月,提出碳税法案的萨科齐政府也放弃了碳税的很多主要主张。拥有较强大的低碳技术的法国推行碳税尚且如此艰难,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法国的碳税政策为例来了解这一代表着未来趋势的生态税收。

法国政府所要推行的税收将会把生态领域归入到税收的范畴中来。而碳税在法国国内引起强烈争议的一点原因是因为法国现行的税收中有一种叫做“石油产品内部税”(石油税)的税种,这一税种占据了法国的油价42%。以2009年的法国95号汽油为例,当时的油价是1.02欧元,这一由消费者承担的价格中,石油税是1.02×0.42,将近0.43欧元。而碳税的征收方法是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标准,如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将会征收17欧元的碳税。所以很多反对者认为这两种税收都是基于数量为基础的税收。而相对于石油税,碳税这一较轻的税收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但从定义和意义来看,碳税更加广义。它针对所有的以“碳”为原材料的产品进行征税。除去已经被征收了石油税的95号和98号汽油及柴油外,碳税还涉及所有化石能源的产品,包括所有释放碳排放的能源产品,如石油、燃气、碳,以及液化石油气等。而从碳税的意义来讲,它能够有效遏制温室效应。历史上,北欧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和瑞士都早在1991年就实施了碳税,这一税收的实施在这些国家有效地降低了20%的温室效应。这些成功的例子也给很多国家实施碳税提供了良好的例子。

二 碳税怎样有效地给我们的环境以一个好的效应

1.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从需求的弹性来看

第一,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角度。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的变动率除以价格的变动率。从理论上讲,需求的价格弹性把商品分为了不同的种类。从公式中很容易理解,当弹性大于0时,价格的上涨拉动了需求的额外增长。当弹性为负数时,价格的上涨带来了需求的降低。从价格弹性为正的情况中可以得出,如果这一弹性很强的话,即弹性指数接近-1时,对于国家收入,碳税的政策是有效的。在价格弹性为负的情况下,如果弹性也很大,即弹性指数接近1时,能源产品的消费起码会在短期内有所降低。

第二,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角度。需求收入弹性等于需求量的变动率除以收入的变动率。把商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可替代商品(如奢侈品),此时收入弹性为负数。第二类为需求性商品(如食品),这时弹性介于0到1之间。第三类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也就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某种商品的需求增长(如中国的房地产)。

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群的收入用于消费能源产品的支出来谈论碳税的不同效应。碳税会相对很强地并更多地影响不特别富裕人群的能源产品消费,而正是这一人群大量地消耗了能源产品,同时也强烈影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从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传统作用的角度来看

税收一般有三种角色:资助国家公共领域事业;为社会公平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修正或者改正经济行为。

前文已经提到,除了法国政府已经在征收的石油产品内部税外,加上碳税,法国政府在未来长时间内,这部分的税收将会有显著提高,这给政府可供支出的收入带来很大的来源。从1990年开始,法国在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0%。而法国政府的具体目标就是要通过碳税争取在2020年前把法国的碳排放量减少20%,更深一层的目标是到2050年通过不断加重的碳税来减少更多的碳排放量。

而碳税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将会用于生态的发展。法国政府的雄心是建立一个环境生态的特殊政策。把碳税所带来的收入用于政府的生态救助和公共工程。具体来讲,此部分收入将会用于如水的净化、国民健康的投入、教育支出,以及森林的有效开发等方面。

碳税的实施也是为了改变法国家庭和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费习惯。具体的税收标准将是,住在交通发达地区的的人们将会支付比住在交通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更多的碳税。这一政策也是为了鼓励人们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

从本质上来讲,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当针对这一公共物品征税时,对于企业来讲,环境就不仅仅是商品的一类成本,它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性问题。碳税的实施将会促使企业去考虑如何把产品的产出与保护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9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民间小吃供给需求弹性

一、现象及问题的提出

在厦门呆久了,你就会深深爱上厦门的小吃。厦门有一种名小吃芋子包,是以芋为包馅料的。相传,祖籍同安埔尾的一位在外征战的将军,他解甲归田后回到故乡,讲究饮食,把槟榔芋头去皮挖心,填入作料,放在蒸笼炊熟,趁热蘸些调味就食。据说这是芋包的前身。

芋子包,在厦门的新南轩,吴再添都有的卖。吴再添的比较好,新南轩的好看不好吃,到了厦门可以去品尝一下。要是自己在家做的话,陷的选择就比较自由了,喜欢咸的,用猪肉香菇作馅,做成咸芋饼;喜欢甜的,可以用炒花生、炒芝麻、沙糖作馅,做成甜芋饼。芋包蒸、煮、炸都可以。①

起初经营芋子包价格便宜加上适合大众口味,经营成本低,其店铺随处见。之后由于人们学会家居制作,芋子包经营下降。而现今,人们观念改变,再加上物价上涨、经营店铺少乃至导致垄断局面,所以芋子包的价位再次提升。

二、现象分析及对策

(一)需求方面

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是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事情决定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但当分析如何运行时,一种决定因素起着中心作用——物品的价格。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是,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价格变动代表这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其他变量种一个变量的变动使需求曲线变动。

除了价格外,决定消费者想购买多少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和买者的数量。风靡一时出现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格便宜。一元几个,跟吃包子、馒头价格一样,具有明显的可替代性;二是松软味美,尤其可口,适合消费者口味。选好芋子,拌入细洁的薯粉,用精肉、嫩笋佐以鱿鱼、香菇或木耳等做成陷;三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主料是芋头,《滇南本草》中认为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现代《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它“有益脾胃,调中气。”如是,自古至今,芋头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芋包是脍炙人口的名小吃。这样就引发了终端的跟风从众心理,买个尝尝。②

再来从需求方面分析,因为消费者的嗜好决定论需求曲线的移动,消费者对这种具有土家风味的已经不再有新鲜感,开始厌倦这种口味,再加上民间小吃并不能成为消费者生活的正常物品,而成为一种奢侈品。这时价格并没有减少,导致买者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需求量减少。

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它风靡一时出现的因素看,需求曲线由D1到D2显示了需求曲线右移。而需求曲线由D1到D3显示了由于消费者的嗜好以及物品的价格,买者的数量而引起的需求曲线左移。

(二)供给方面

任何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为卖者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价格仍起着一种特殊作用。由于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所以我们说,某种物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是正相关的。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给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

除了价格外投入价格、技术、预期以及卖者的数量也决定了供给曲线的移动。

由于芋子包所需原料只有面粉、肉之类的成本低廉的物品,再加上所需店铺面积规模不大,所以投入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制作简单就导致一开始它的供给量的增加。

由于制作简单使消费者在家自己便可以亲手制作这种芋子包,使供给出现了过剩的现象。

全方位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供给过大使得竞争加大,并且要永久性地按照丛林法则竞争下去。烈火烁金,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只能是竞争的胜利者。

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盈利快、成本低制作简单使得卖者队伍壮大,再加上科技进步,卖者使用搅拌机设备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三)弹性方面

需求量或供给两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给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相近代替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

由于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想其他物品比较容易,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芋子包和包子、饺子等很容易互相代替。假如饺子的价格不变,芋子包价格略有上升,就会使芋子包的销售量大大减少。

芋子包不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作为奢侈品。其更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当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它当作奢侈品。当然,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

芋子包是范围小的市场,其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比如找包子、饺子来替代。

参考文献

当需求如有弹性是,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在一条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上,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较大的比例减少。因此,总收益减少。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