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第1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并且内控意识淡薄。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虽已建立,但没有随社会发展形势、经济业务变化和部门职能调整进行修订改进。

(二)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问题既与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妥善等密切相关,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固定资产浪费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出现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三)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工作也同样,内控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人,尤其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有效体现,因此对会计业务素质要求不如企业那么高。还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难以落实内部财务监督责任。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情况,极易出现管理漏洞。

(四)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主体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在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中发现了不少这样账物脱节的现象。

(五)外部监督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因

(一)加强资产管理是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加强。各级政府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成为共识,而“行政成本”、“绩效考评”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政改革必然触及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发展公共财政的思路,并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财政部门一直处在改革前沿,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内容的财政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尤其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当包括不相容岗位的分工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并且配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合格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其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另外,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实物资产做好产权登记,完善资产处置,避免资产流失。

(二)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实行资产动态管理是适应财政改革形势,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即,在此次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同时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资产从购入、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全面、及时掌握资产信息。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资产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资产清查已经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及各单位内部之间(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的信息共享,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第2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采购

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投资规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全、求多求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其次,单位各科室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采购,存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再者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部分固定资产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制度条例,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打“球”自行采购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统一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而后勤部门则负责房产、家具等,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相关的设备器材,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其次,在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比如人员离职调动时,对其所占用的公有财物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新上任者需要重新购置,缺乏一个完善的报废设备残值回收机制,通常经手人将残值上交至财务部门流程即为终结,缺乏有效的中间审批;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处置金额相当大;更有个别单位存在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最后,许多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制度,无法掌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短少、损失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致使单位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三)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过程中,其管理效果未与事业单位各科室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因此无法引起科室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尽管有些单位、科室均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内部环境方面

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单位管理目标的制定,对员工的控制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促进单位塑造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强内部环境方面的建设与营造。事业单位领导要改变“重钱轻物”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其提升到工作日程中来;经常听取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与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提升具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不能有对固定资产疏忽管理的观念或对管理规定掌握不够的行为,杜绝单位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二)风险评估方面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适用于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比如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如果未进行科学论证盲目采购,会导致单位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提高了投资风险;设备采购进来后出现闲置或者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等情况,均会为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增加财务风险;此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等。事业单位均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三)控制活动方面

通过相应的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付款过程;审批与执行等。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如事业单位在购置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时,就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物资条例比质比价,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绕过该条例而自行采购;建立起离任核查制度,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制定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在整个单位范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科室则每半年进行自查,与设备科及总务科进行核对等;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与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四)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督察,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根据各

部门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促进固定资产利用率与收益率的提高。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账目,任何实物形态的资产均进行建档登记,保证资产的来源清晰,分类合理。实行科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与实际需求相符,以预算计划为基础进行购置,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节约了资产购置成本。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报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基层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全程监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持续监控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要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持续监督、个别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控制缺陷及时纠正与改进制度,将监控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事业单位要保证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提升资产的利用率。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盈亏进行准确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朱宇,尚高岭.公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4)

[2] 金红春,田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第3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传输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广电行业的产业化、集团化进程日益加速,为适应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抓好广播电视行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是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是做好广播电视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而固定资产管理是广播电视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而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基本上都是由事业单位转制后形成的新企业。因此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加强管理部门监管职责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保证资产真实完整已成为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主要要求。但目前广播电视传输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成效的发挥,本文就如何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进行探讨。

一、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企业固定资本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造成的资产管理混乱。二是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计价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对各专业部门已拆迁的设备未及时通知财务计价部门,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调整处理,核减相关资产;三是在建工程项目竣工不够及时,造成与现有资产混淆。四是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重视,不能经常性地进行盘点,导致家底不清,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闲置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处置,账面资产没有真正体现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广播电视传输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从广播电视传输行业自身业务发展从无线到有线、从模拟到数字以及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来看,资产闲置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状。主要是闲置线路网络、已淘汰电子设备等。如何积极盘活资产,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企业面临的资产管理瓶颈之一。

改扩建支出及减值准备计提无确定依据。为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往往要对传输设备进行扩容、对传输线路进行改造,按《准则》规定如果这些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将该支出(即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应将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需要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这个尺度的把握会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经验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二、对广电传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广播电视传输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切实盘活闲置资产,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资产特殊性,从固定资产分类看有房屋类、交通运输类、通用设备(包括办公用设备)、专用设备(传输线路用设备)、线路资产、管道资产等。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上述固定资产分类看后三类资产专业性、技术性强需要技术部门的专业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实行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重管理的办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执行。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应由一个部门承担,它可以根据业务分工,安排相关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属性,承担固定资产的实物归口管理职能。即资产管理部门为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它可以按资产分类安排行政部门、技术设计部门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完成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加强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从固定资产新增开始把好固定资产管理关。固定资产管理应以财务为主导加强纵横向之间的联系,及时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确保固定资产账一致。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果。

(二)为了提高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建议闲置固定资产应在系统内调拨使用,固定资产的调拨应由其使用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经过公司相应的内部审批程序后方可进行,同时应做好调拨记录,规范管理。对一些不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已淘汰企业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地出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将收回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去,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奠定基础。

(三)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合理分析判断固定资产减值金额,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当企业发现资产存在《准则》所列情况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确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当发生减值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需要一个由财务、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其可收回金额,从而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评估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要对与固定资产价值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才会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对改、扩建固定资产,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对其后续支出属于资本化支出。

第4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一、抓制度完善,规范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遵守财经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要求编制会计报表,按期上报。及时整理档案资料,按期归档。做好了单位全部现金、转帐收付及报销业务。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转帐业务,及时记帐,日清月结,经常核对库存,做到帐款相符;按制度规定开发支票,做好登记,月末及时与银行对账。进一步加强会统核算、报表及手续费提取支付工作。会统报表由原来的每套34张,增加到现在的42张,仅逻辑公式就有一千多个,专业性很强,要求每个月4日前准时报送且无一差错。我们月初经常加班加点,赶上节假日也不可能休息,及时准确地完成了上报工作,上半年省局考核名次为全省第三名。同时,按时上报和接收国库集中支付计划,使运行资金能够及时到账,保证了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抓财务预决算,有效保证资金供应

在2014年的预算编报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前几年预算编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局的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预算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部门预算改革的新思路。2013年部门决算与以往相比变化较大,且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部门决算的内容涵盖单位的全部收支,数据真实,内容完整,今年年初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及时、圆满地完成了2013年决算工作。

由于目前税务经费紧张,加强税务经费的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年初,我们克服了人员不足、业务不熟等困难,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本着量入为出、先保必要支出,然后考虑其他业务支出的原则,认真编制了长白山地税局经费预算,从而确保把有限的税务经费用在刀刃上。同时,积极上级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工作,积极要求省局、省财政和管委会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最大倾斜和优惠,先后争取到各类资金2000万元。

三、抓资产清查,规范固定资产账务管理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进一步摸清家底,积极配合省财政厅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与办公室、信息中心联合进行了固定资产清查。由于这次清查工作的时间要求紧,业务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全体参与人员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加班加点的认真工作,对陈旧、故障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做好相应的处理和账务调整工作,并配合省财政厅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固定资产报表,有效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完善我局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四、抓财务监督,加强基建账务管理

严格监督基建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国财务制度的规定,针对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完成三个阶段,认真做好基建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为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做好了准备。同时,配合财审部门进行2013年审计工作。按要求提供了的财务数据资料,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及时沟通,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管委会财审局较好地完成了2013年度税收征管及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得到审计组的认可和好评。并配合省局督察内审处完成了对前任局长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14年的财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期望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距离,还存在不足之处。2015年,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及时沟通省局和管委会财审局,争取资金,尽力解决我局基建和行政经费不足问题;整理账目,清理个人及款、周转金。通过预算执行分析,针对预算金额调整以后的支出,科学合理支出各项经费,为年终决算做好准备工作,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类资产及时入账,保证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5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6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现阶段,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对消防部队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消防部队固定资产日益壮大,而且在结构和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在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并未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固定资产管理也往往流于形式,清理也只是前清后乱的状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是当前乃至今后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消防部队正常运作,推动消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消防部队开始实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加强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笔者笔者根据当前消防部队基层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浅谈几点看法: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因单位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了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经费管理有规定、有办法,但实物资产管理却无措施。消防部队各级对日常经费开支能够严格把关,注重经费收支综合平衡,却忽视实物资产的流失浪费。且账外资产较多,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随意处置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不断流失。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清楚,对闲置不用或已无使用价值的物品长期挂在账上无法处理,现有固定资产中有的无专人保管,丢失损坏无人负责,更新报废无手续,有的资产名存实亡,导致存量资产的价值缺乏真实性。

(二)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单位固定资产大量增加,就出现各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单位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办公设备,营房维修,但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权在各基层单位及各部门,购物缺乏计划性,且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有的部门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固定资产的购建上求洋攀高,后勤部门也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只要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来者不拒,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的情况。且一些集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责任不到人,管用不管修,长期不维修加剧了损耗,过早地丧失使用价值;甚至有些干部把单位的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直接搬回自己家里作为己有,侵占了国家利益,使固定资产流失。

二、规范实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

财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好资预结合。合理的编制预算,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的情况,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把资产管理有机地结合到预算管理之中,把住资产入口关。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资产管理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节约高效地利用资源。对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报告,不能有求必应,预算编制时根据需要单位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对业务繁多工作量大,且资产不能满足其需要的单位或部门,适当调节增加预算支出保证其履行职责。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实物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机关、基层大(中)队的固定资产构成、使用、管理情况不同的实际情况,制订对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使之便于操作,利于管理。从固定资产形成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各自因地制宜的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

(三)抓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要管好单位固定资产,就要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为管理好固定资产做可靠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条件允许可定期、不定期地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同时,加强敬岗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性,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按照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要把握好资产的入账价值标准,规范资产名称、型号的填制,及时制作资产卡片,张贴资产标签,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例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也应向捐赠方了解清楚资产的价值以便入账;报废固定资产时要严格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手续,杜绝随意报废的现象,变价出售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要据实入账。坚持按规定定期盘点,盘点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消防部队各级要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严格把资产的购置、调剂、处理三个关口,同时要注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管理队伍。增强部队各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为部队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制度

固定资产作为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科研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完成各项科研任务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研单位能否健康发展。然而一直以来,科研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纳入严格的管理渠道,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核算不规范、缺乏定期盘点导致账实不符等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科研单位的投资,科研单位的财力不断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特别是对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也大大增加。这些仪器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和物尽其用,是科研工作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这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科研单位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固定资产管理做到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本文在总结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剖析了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思路。

一、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的进步和发展

(一)固定资产标准下限有所提高

近十多年来,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按照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规定执行,即: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这个标准明显偏低。按照标准,U盘、移动硬盘、椅子这样的小物件也必须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但这些小件物品数量大,易损易丢失且更换频繁,核算和管理的工作量都很大。2012年新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提升,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由原来的500元以上调整为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由原来的800元以上调整为1500元以上。低于新标准的小物件归为低值易耗品,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将管理重心转移到了真正需要管理的贵重的科研仪器设备上去。更加科学化的制度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管理模式逐步科学化

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混乱、手续不严密、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等问题。为此,科研单位在管理责任制和管理流程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为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科研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按照账面和实物两部分管理: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入库时登记原价、内部转移时及时更改账面信息、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的日期等。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包括办理固定资产入库、转移、处置等手续、制定固定资产标签、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等。另外,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课题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包括保证固定资产日常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提出意见和申请等。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方面,科研单位也进行了规范化操作,统一程序,使办事流程更加清晰:首先由各课题组写出书面材料,提出申请(购置、转移、报废、处置程序相同)报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向领导汇报,经研究同意后,交由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审核、财政批准后,下达预算计划批文或政府采购计划;财务部门将预算或批文通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再经其下达给课题组;课题组具体实施,并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或备案;最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验收单或处置结果交至财务部门入账或销账。

(三)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比较落后,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沿用几十年来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基本上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时效性、系统性、有效性差。近年来,很多科研单位引进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了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各项资产基础数据的采集、收集整理,形成资产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资产信息,提供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实现了对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进而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例如,中国科学院借鉴“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管理思路和理念,结合本院的科研管理特点,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源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基于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应用成熟、智能的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和优化贯穿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在内的各项业务的管理流程,从而增强资源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率,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和改善了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固定资产模块中,囊括了固定资产的购置、内部转移、维护、处置和盘点等全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 彻底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工作协同化、工作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二、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仍然模糊

虽然《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政部令第68号)对固定资产的标准进行了调整,将入账下限提高,但对于单位价值未达标准的物品如何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其界定标准仍然模糊。《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提到“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大批同类物资”如何界定,购买数量超过多少可以视为“大批同类物资”不得而知。这就给固定资产标准的判定带来主观臆断性,造成资产入库标准前后不统一,给管理带来不便。

(二)资产基础管理薄弱,帐实不符严重

虽然引入先进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固定资产信息的录入和更新都变得及时高效。但在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之前,落后的手工操作模式导致固定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或入账信息不准确,再加上很多科研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薄弱,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许多科研单位对购入的固定资产管理登记信息不翔实,比如凭发票内容进行资产的简单登记时,型号登记不准确;由于不了解购入的仪器设备导致资产分类错误等。另外还存在做帐不及时的现象,比如:购入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固定资产发生内部转移时,其责任人和所属部门的变更没有及时处理;退库甚至已核销的资产,未做及时处理,仍然留在账上等。有些单位甚至连固定资产分类明细帐、固定资产卡片也不设置,更谈不上固定资产帐帐、帐实、帐卡的定期核对,再加上科研单位固定资产复杂多样的特点,更造成固定资产帐面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此外,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科研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时间不充足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使得“老账”越积越多,资产存量愈发不清。

三、加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虽然近些年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尚缺乏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用于指导和保障其有效管理。各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和实际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的内控监管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贯穿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全过程,包括预算审批、验收登记、保管维护、定期清查、政府采购管理、统计报告、产权登记资产、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制度既要细化,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尤其需要加强对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各科研单位至少每年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查,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实有价值及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摸清“家底”。对盘亏、盘盈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及时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固定资产责任人离任或转岗时,需要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另外要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

(二)优化配置,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为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的发生, 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成果,合理调控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两种方式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以达到优化配置。

将预算管理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首先,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存量资产状况进行查验、分析,对其价值利用率、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反映共享和调剂的可能性;对确需购置的资产,召集本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从单位发展战略和科研实际需求等方面确定其购置的必要性。其次,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和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并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购置预算提出修正意见。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应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相互配合,使其成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补充。另外,对于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内的品目,如车辆、大型仪器设备、办公电器等固定资产,其采购程序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加强对此类物品采购方式的监管,从而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来有效促进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三)建立并完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管理机制

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有利于共享的胁迫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多层次、结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共享平台,各用户之间不但可以互相学习,增进各单位以及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并且可以互通有无,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重组、调整,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益,解决使用者的研究需求。

建立并完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管理机制,将此项工作做到实处,须具备以下要素:良好的资源开放共享氛围。参与单位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公共资源共享意识。完善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应整合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打破资源分散、互相封闭的状况,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相关方面成熟的制度、标准及规范,探索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体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共享平台的设备须由有严谨治学态度、有扎实专业基础、有高超实验技术的人员负责管理,另外还应培养既懂技术、又善于整合社会资源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既能满足共享服务体系中分析测试技术的要求,又能保障共享服务体系的持久性良好运行和发展。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资源共享平台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取决于是否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出有利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建立资源库及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在平台网站相关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可利用资源的有关信息等。

四、 结束语

虽然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资产家底不清、配置不公、资源浪费等问题,各单位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科研政策和财政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而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立斌.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财经界,2012,14:74

[2]杨敏.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林业科技,2007,27(4):24-26

第7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电 资产效能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电网企业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多、占资产比重大、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独特之处,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国家对农网投资的日益增加,农电新增资产比例增大,农网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大,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素质三年提升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县级供电企业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增加效益,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突破点,因此,需要我们正确摸清农网资产的管理现状,理清头绪,采取措施,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一、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思想意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一)成本巨大

三门峡地区地处豫西山区,输电线路和设备分散于山区、丘陵、沟壑之中,给农电资产的建造、维护、清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管理和核算工作复杂

近年来,几乎每年夏季的洪涝灾害成了威胁豫西地区农电电网资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07年、2009年连续不断的暴风雨形成的洪涝灾害,使卢氏县电业局90%的电网资产受到损失,灵宝市电业局、陕县电业局、渑池县电业局电网资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连续不断的资产意外损失和再建、在建资产资金来源的甄别等增加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的复杂性。

(三)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除农网二期改造工程外,包括农网一期、三期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升级改造、中西部完善等农电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全在地市公司,使用权在县供电企业,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状态,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资产管理混乱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职能科室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需要管理,互相之间相分离,不协调,不统一,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制肘了固定资产效率的发挥和提升。

(五)资产清查工作未形成制度化,影响资产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弧⒏飨钔来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核对工作难度最大的主要是企业固定资产核对工作,县级农电企业由于在地市代管情况下,账实核对不及时,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不能核对相符,一方面企业资产不能保证安全完整,不能及时发现并堵塞漏洞,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许多已经报废丢失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卡片上,仍然计提折旧,即不相关的沉没成本仍然参与会计核算流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发挥。

二、提高认识、理清思绪、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农电资产精益化管理,提升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率,最终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观念,超前思维,认真研究和规划资产管理工作

认识到位,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思想保障。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县级供电企业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重要措施,也是履行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提高认识并处理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结合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转变观念,超前思维,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制定预案,努力探索符合政策要求、便于实际操作、利于企业发展的资产管理模式,为实际做好相关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资产工作的组织保证

县级供电企业,按照“以全面预算为统揽,严格审批控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相互制约”的思路,建立省公司统一管理,省、市、县分级负责,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制约,产权管理和资产经营相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在分级分工负责架构下,按照不同层级的管理界面和职责,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控制和监督,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正确区分企业有效资产和无效资产,通过资产的全寿命管理,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用和效能

有效资产是指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产,主要是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这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资源,近年来农网建设虽然增加了有效资产比重,但其有效性的发挥有赖于人的管理到位,还需要进行深度开发。提升电网资产经营效率的途径还是要坚持念好“监、管、用”,三字经,即在建设阶段就要以设计先进、选型科学、建设精心、质量优良来保证投产后的高效率和满负荷,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应该大量采用高科技电网管理技术,以先进周密的维护措施确保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每项输变电设施时时刻刻处在完好状态之中,电网的输变电资产是运送电力电量的高速通道,又是实现电力销售、实现产出的平台。因此,加大科学管理和维护,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依靠优质坚强的电网资源,是县级供电企业改进营销手段,研究营销政策,掌握市场信息。加大营销投入,充分运用电价政策,不断优化购售电价差,拓展电网盈利空间,提高资产的盈利水平。

盘活无效、低效资产。对于长期不产生效益或者很少产生收益的不良资产,比如房屋、设备、土地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盘活,如:变卖、出租、第二次开发,总之,要让这些“死”资产变出钱来。

(四)合理避税,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和维护成本

2009年1月1日起,新的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从销项税中可以抵扣。因此,县级供电企业,要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依法纳税,科学筹划的意识,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有关税收政策,实行税收筹划,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提高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比例,有效降低固定资产建设和维护成本的目的。

(五)科学分工、明确责权,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体制

县级供电企业按照省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立专职或兼职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价值管理、数量管理和使用与保管管理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分工是:生产技术部负责固定资产建立台账进行数量管理,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负责实物管理。

(六)在资产全面清查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省公司统一安排的全面清产核资工作结束以后,资产清理逐步制度化。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的资产清理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组建了常设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与账、卡进行核对,清理小组在资产形成、使用和报废过程中实行全过程控制和管理。2012年,各县电业局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召集资产使用部门,对县局农网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核对和实地盘点,并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对盘亏、盘盈固定资产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进行账务处理,确保了固定资产账、卡、物全部相符。

(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置废旧物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门峡县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及废旧物资的处置曾经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物资公司配合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审计部等有关部门选择回收商组织竟价拍卖,所有待处理资产都严格组织价值评估。当现场拆除及运输费用较大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现场拍卖的方式,合理减少拆卸费用,实现处置价值最大化。对拆除的零星配件,由物资公司统一归类收集,形成一定规模后,集中招标拍卖,利用规模优势变废为宝,实现价值回收效益最大。省公司新的废旧物资处理办法实施后,县级供电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制定废旧资产拆除计划,实行物资公司统一集中管理,统一登记,及时汇总上报,由省公司统一拍卖后,及时回收资金并入账。

(八)借助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丰富固定资产卡片信息

各县局按照系统统一规定将固定资产卡片按使用情况、经济性质和电压等级建立明细分类账卡。借助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对原卡片信息进一步整理完善,按照资产类别进行了设备对应和价值拆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真实、明晰,各县局抽调资产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集中办公,到档案室查找多年前工程竣工决算报告中的移交资产明细表,对现有的资产卡片信息进行逐项完善,并在使用部门的配合下到现场查看实物铭牌,通过各环节的努力,各县供电企业现有资产卡片基础信息中的“所属变电站”、“存放坐落地点”、“使用部门”等重要信息已全部核对一致。

(九)不断加强财产保险管理,弥补农电资产的意外损失

近年来,农电资产金额不断增加,为了既能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县级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经营风险,又能尽可能地降低保险费用,我们统一组织县局,充分利用保险的专业优势,与生产、调度、安监等部门分析了多年来事故发生的情况,设计保险方案。在降低费率的情况下,拓展附加条件,使保险方案不断完善,增加了所有县供电企业的供电责任险,使供电责任风险得到极大化解,同时在加大理赔力度、降低保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2007年、2010年的夏季洪涝灾害中,卢氏、灵宝等供电局电网资产遭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及时给与了理赔,财产损失赔付率达到了100%,有效弥补了农电资产的意外损失,确保了农电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电电网的安全稳定。

(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结合国网公司、省公司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县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制度,陆续出台了《三门峡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三门峡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和担保管理办法》、《三门峡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招标管理办法》、《三门峡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保证了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十一)强化农电队伍建设,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强化队伍建设,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人才保证,按照省公司要求,在县级供电企业相关部门配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并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取得了积极效果,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的人才基础,深入学习和宣传国家及电网公司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准确把握形势,保证了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8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闲置浪费 计划体制 随意管理

    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突出问题,如何直面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盲目采购或多头采购,物资闲置积压,资产使用效益低;领用手续不完备,领后用途不清,公物私用等现象大量存在。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机械,缺乏“折旧”项目,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现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比如,为了使自己能坐上好车,把原来不太旧的小车随意变卖,低价处置等造成资产流失。

    3、重视实物形态而忽视货币形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拨付性所定,在会计核算中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列为费用直接冲销了财政拨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在管理上只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造成价值上的流失。

    二、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计划性”投资体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根本原因。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仍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事业单位的投资体制,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仍维持由国家包揽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对国家一直存在依赖思想。结果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追求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的产生,也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了。

    2、“随意性”管理机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对事业单位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自身并没有多少自主权。造成事业单位仅是将其管理的固定资产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手段,并不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甚至“仅仅是为了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惜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资产的大量闲置”。

    3、“缺位、空位”的内部管理监督体制是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的内在原因。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资产的价值形态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形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理。由于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现象。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方面,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忽视管理,形成“有投入无回报,高投入、低回报”等突出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也重视不够,责任不清,影响了资产的正常使用。

    三、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保值与增值。

    3、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4、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5、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

    (2)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改革包括房改、企业改制等,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参考文献】

第9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在公路建设部门中,要有效实施公路建设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固定资产,它在公路建设部门的资产结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公路建设部门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拨款是购建固定资产的主要经费来源,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不计提成本和折旧,公路建设部门往往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管理不严、资产浪费严重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公路建设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起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公路建设中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

当前在一些公路建设部门中,很多领导和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公路建设实施工作而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资产购置后疏于管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据可依而显得杂乱无章,会造成很大程度的资产浪费。另一方面,针对固定资产没有建立起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固定资产在使用、监管和维修等过程中出现信息脱节。

2、会计核算和资产处置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一些公路建设部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只设置总账而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明细账,对各部门和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进行定期资产盘点,极易导致账实不符等现象。而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上又不按照规定程序来进行,有的没有经过责任人批准就随意处置,或者在报废、调拨和变卖过程中脱离了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些资产处置环节管理失控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3、监管审计不力形成账外资产

当前在一些公路建设单位中会存在由于管理失误或人为因素而产生账外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有些单位的公里建设工程中,其项目已经完成并在交付使用中,但却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竣工决算,长期不将其结转到固定资产管理中而形成账外资产。有些单位没有将建设费用列入到固定资产账目中,而有些单位则为了谋取私利,利用工程之便人为的将购置固定资产列入到工程支出里。这些情况都是监督审计不力而形成的账外资产。

二、公路建设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在公路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提高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增强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充分重视起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上到下形成一种资产管理和施工建设齐抓并进的良好氛围。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计划采购到报表的审批,从采购物资到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从登记审核到资产的保管、处置和维护等等一系列的过程中,都要设置相应的制度。还要建立其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明确固定资产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的相关职责。建立起责任机制后为了确保部门和人员的有效执行,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考评机制,来监督检查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确保按照相关制度中的规定和要求来执行,使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而考评奖惩机制则起到了强化和激励的作用,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奖金相挂钩,对工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中行为不良的则予以相应惩罚。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上,一方面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与沟通,这样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和维护情况就能做到及时了解,便于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地区公路建设系统的网络上按照统一的形式将自身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上去,并随着资产的变动及时更新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区域内的各单位就能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调剂,有效避免重复购置和资产闲置等引起的资源浪费现象。

2、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处置程序

公路建设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在批准购置之后不仅要及时设立总账,还要进一步细化设立起明细账目和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各部门和人员在领用时需要及时准确的登记,做到账面与实物相符。要全面开展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工作,具体可采用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并设置专门人员来负责。首先,先与财务部门人员逐一核对总账和明细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然后再到各个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并做好详细记录,之后按照规定程序做相应的账务处理。对于盘盈或盘亏的情况都要及时查找原因,盘盈情况下要在账面上及时补记,盘亏要落实相应责任人进行合理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办理,在调拨资产、转让、报废、报损等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对于需要处置的固定资产,先由资产占用部门对其具体情况做详细书面说明后报送到单位领导,包括准备如何处置该固定资产以及处置的原因、它的使用状况和目前损耗程度等,并附上它的残值照片以及对残值的评估报告。单位领导在接到这些资料后同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进行商议讨论和核查,确定处置的意见并做书面签署,之后将申请报告报送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得到审批后方可进行处置。这一过程必须要按照规定程序来执行,任何随意处置资产的行为都要受到惩罚。

3、加强对资产的监督管理和内部审计

企业要组织全体职工和社会群众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私自盗卖、私自挪用等违规行为积极举报。对于保护固定资产有功的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损害固定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人员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私自挪用资产、私自将国有资产占为己有、与外部或内部进行非法资产交易、管理不当造成资产丢失等都属于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必要时要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审计工作要定期开展进行,审查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属实并及时准确的入账,审查固定资产有无流失或浪费等情况,审查固定资产有未被非法侵占等问题。另外,在单位领导离职时,也要对其在任职期间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情况调查清楚后再进行离职移交。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公路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资产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分支,尤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不断发现自身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做出相应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进随.如何构建新型公路资产管理体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