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想点亮人生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的心里,医生差不多已经成了那个载我去白色天使城的医生。由此我特别想当一名朴素,有爱心的医生。
理想好像是当你找不到去路时,那耀眼的光芒,我们把它衬托起来,放在自己心中,让理想在心中成为最耀眼的光芒。
理想是人生的照路灯,它虽然不知道在哪里,它会指引你的方向,长大了以后你会感谢它。或者在别人瞧不起你的时候,理想会一直鼓励你,当你长大不再被别人瞧不起时,你不知道谁鼓励你,但你会想不到就是理想。
梅苑学校六(3)班
王晓龙
理想是一艘船,它承载着我们的憧憬与梦想,驶向幸福的彼岸;理想是一盏明灯,永远在我们心中点燃,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最近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呈现给我一个异彩纷呈的理想世界;让我明白了理想是指路明灯,在现实中要启程才能实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树立理想,才能点亮人生。
“巨大的建筑,总是有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不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大文豪鲁迅的话让我感悟到“要理想,不要空想。
2010年5月4日,总理在北大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有学生蘸墨写下“仰望星空”来欢迎总理,而总理则挥毫相合,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赠给学子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事实让我明白:成就大业,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我刚上小学,就有要考上大学的理想。我计算一下,哇,怎么要那么长的时间才可以考上大学——十二年。后来,妈妈帮我把这十二年的时间分解了:三年高中、三年初中、六年小学。妈妈告诉我:“你的远期理想是考上理想的大学,中期目标是高中,近期目标是初中,而现在的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还让我明白了,我要是把数学基础打好了,上初中时物理、化学、几何什么的就不会觉得难了。于是我跟妈妈一起制定出了短期的目标和计划,比如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下半年、当三好学生等。妈妈还要求我:道德第一、身体第二、学业第三。踏实做好每一天,增加自己将来服务社会的智慧和能力。
湖北省荆门市中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引领文本的亮点研究和作文的微点研究,成果丰厚,省内外影响广泛。微点作文的发掘者、引导者、坚守者,是航行在语文教改大海里的微点作文这艘航船的舵手。
如果没有他的用心发掘、精心指导、真心坚守,微点作文可能至今还待字闺中。作为荆门语文的领路人,对微点作文的呵护犹如对待自己可爱的孩子,亲力亲为,倾心竭力。是他的慧眼识珠,微点作文才得以为人所知;是他的精心引领,微点作文才得以成长壮大;是他的默默坚守,微点作文团队才得以信心百倍,微点作文才不致夭折凋零,才有今天的绚丽绽放……
2009年9月8日,这是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郑老师在和邵金喜老师的交流中第一次得知钟祥五中有个团队在研究作文教学。虽然当时的微点作文还只是处于雏形期,还称作“妙语微点”,可作为专业素养深厚、一线教学出身的语文教研员,他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项实践研究背后的潜在价值,当即给予邵老师充分的肯定和莫大的鼓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达了将全程跟踪支持的决心,第二天亲自驾车到钟祥五中,和团队教师确定了“微点作文”研究命题,开启了一段永远不会忘怀的研究旅程。
从此,郑老师开始“盯”上了微点作文,有人曾说郑老师偏心,不是在钟祥五中,就是在去钟祥五中的路上。历时一年多艰辛实践,微点作文开始初具模型。为了检验微点作文的实验成果,2010年10月,荆门市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钟祥五中召开,郑老师首推微点作文的“三个维度”“五步教学法”,会上邵金喜老师展示了一节题为“为心情开一扇小窗”的作文课。全新的设计思想和精巧细腻的突破口,让应邀前来指导的湖北省语文教研员蒋红森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感受到了微点作文研究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了扩大影响,得到专家指导,郑老师还邀请了多家媒体记者和作文专家到校听评课,加大宣传力度;2010年11月,微点作文团队向湖北省教研室申报“微点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最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研究课题。
2010年12月,湖北省作文研讨会在武穴召开,他力荐邵金喜老师在会上作了“微点”作文教学研究的经验介绍,并展示了一节微点作文教学示范课。省评点专家称“微点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金点子”,称邵金喜老师的课堂为“最让评点专家幸福、惊喜的一堂课”。
他深知,任何好的方法,如果没有知识体系的支撑,研究之路是不会走长远的。2011年4月,他提出思路、布置任务,微点团队成员开始根据课本教学体系对三年六学期作文能力进行布点,细化为108个训练点。为了验证体系的合理性,使构架更趋科学化、序列化、层级化,带领团队成员奔赴武汉,与语文学科名师、教研专家、大学教授、报社主编进行体系论证,其间常常是白天接受专家的轮番“轰炸”,晚上团队成员又聚在一起连夜补充修订,仅体系的修改先后就经历11次之多。最终完成了体系搭建,开始在钟祥五中开展第二轮实践研究和参考教案的编撰。
为了让微点作文得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检验,2012年3月,郑老师开始主动推介、联系业界媒体,《语文教学通》、《作文周刊》、湖北省教研室三家联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微点作文”。2012年9月,市里安排邵金喜老师赴甘肃兰州,在西北三省作文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2012年10月,以“微点作文”研究为背景的全国作文教学研讨会在钟祥市召开。到会的全国各地的作文教学专家赵明、胡明道、郑桂华、秦训刚、蒋红森等对“微点作文”教学研究作出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B刊)以刊中刊的形式整版介绍了这次盛会。他更是亲自撰文对微点作文的核心理念进行提炼,他总结的“跟着教材走,牵着技法的手,推着学生去上楼”微点作文训练的核心本质,生动形象,很快被众人接受。
2013年5月,《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学院院长、《课改研究周刊》主编褚清源先生受郑老师邀请,到钟祥五中对微点作文进行了实地指导。在听取了一节研讨课和关于“微点作文”的介绍后,对“微点作文”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微点作文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并对“微点作文”教学今后如何走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学校如何借助“微点作文”建构“微点文化”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指导意见。2013年10月,《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刊发了《用“微点”点亮作文教学――湖北省钟祥五中的“微点作文”教学探索》推介文章,用整版的篇幅向全国推介了最具价值的课改成果“微点作文”。
微点成果能正式出版,他更是煞费苦心,跑出版社,和编辑共同策划方案,督促微点团队按期交稿,参与审稿。2014年1月,“微点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即7-9年级108篇参考教案、学案和108个配套课件由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4年2月,“微点作文”研究团队与《作文素材快线》共同打造的中考特刊“中考作文复习18课”出版。2014年5月,《中国教师报》邀请他和微点作文团队到湖南长沙参加优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并展示微点作文,随后《中国教师报》连发两期“课堂微创新的力量”的报道都提到微点作文的创新价值。2014年6月,《湖北教育》推出专题报道《微点作文里的大智慧》,并刊发卷首语。2014年7月,微点作文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大奖。
微点作文一路走来也并不顺畅,微点作文团队曾一度受到压制,老师们心灰意冷,研究不得不转入地下,但郑老师始终不离不弃,不停地给团队每位成员鼓劲、打气,坚信理想总有绽放的那一天。在他的鼓励和感召下,团队成员没有丝毫懈怠,坚守了六年,实属不易。2012年的12月,郑老师曾有一次职务晋升的机会,可他毅然拒绝了。他坦然地说:如果我离开这个团队了,微点作文可能就止于此了。为了微点作文,我选择了拒绝。在前途与责任之间,他选择了责任。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这样说,微点作文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扶持和指导。是他的坚持,微点作文才从幕后走向前台;是他的指点,微点作文才从学校特色转变成荆门特色;是他的付出,微点作文才从过去的默默无闻走到今天的享誉荆楚。
他,是微点作文名副其实的舵手。
邵金喜
湖北省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微点作文研究的发起者和牵头人。一个在作文教学路上上下求索、勤奋耕耘的追梦者。
他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是从写下水作文开始的。
每到作文课时,他先拟好主题细心指导。学生开始写作,或抓耳挠腮,或皱眉叹气,空气中弥散着畏难与惶惑的气息。见此情形,他也就端坐在讲桌前,铺开作文纸,提起笔来,苦思冥想,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像个学生一样细心地写作。学生们一见老师都开始写了,也就平息了浮躁,逐渐进入了写作的境界,教室里笔尖滑动的声音形成一曲细切动人的旋律。时间一到,教室里“嗡”地一下热闹起来,学生纷纷把作文交在讲桌上,就争抢着看老师的作文,还要评头论足,甚至拿自己的作文和老师PK。围观的圈子里,有的学生在赞叹,有的学生挑出了语病,有的学生在说自己比老师写得快几分钟……活跃的空气中,洋溢着一种声音:写作文时,老师和我们在一起,老师和我们是平等的,我可以和老师写得一样快、一样好!
多年来邵老师就是这样坚持和学生同步写作,和同行谈及此事,他有句口头禅:“母鸡更有权评价鸡蛋。”意思是说,教师尝试写下水文,更能感受学生写作所面对的障碍,也更能有效评价学生作文,更能教好作文。
在教学研究之路上,他不满足于零零碎碎的研究实践,或闭起门窗单打独斗。2006年,他组建“QIXIN”团队,笔耕不辍,合力编订了与鄂教版教材配套的《导学精练阅读一本通》,在《语文周报》刊物上开辟了“小木头学作文”“金点子作文”等专栏。2008年,他提出了“妙语微点”这一理念,并牵头组建了新的研究团队,立足于课堂,放眼在长远,边实践边总结,亦教学亦研究,群策群力,开始了微点作文研究的征程。
在微点作文教案和学案的策划、创写、论证、修改的漫长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放弃寒暑假和双休日,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按照预定的目标,扎进头去,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他率团队先后下武汉、上太原、转北京,请教专家,完善体系,听课学习,接受培训。每一个研究阶段他都是最辛苦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团队的每个成员痛并快乐着。
微点作文的教案和学案出版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作为项目牵头人,他没有在掌声中止步,而是把研究方向伸向微点作文的课堂形式改革。坚守实践出真知,他身先士卒,组织大家每周开展一次微点作文课堂研讨活动,调查学生、分析效果、研讨过程、总结规律。
他不止一次地在团队中说:“让我们下一步走得更精彩!”
王 胜
湖北省骨干教师,荆门名师,微点作文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个醉心于写作研究勤耕不辍的人。有百余篇研究文章发表,主编、参编教材二十余种,《青春岁月》杂志“走进名师”封面 人物。
在微点作文团队中,他有个绰号叫“泥瓦匠”,这是团队成员给他起的,取“团队粘合剂”之意。他戏称自己是团队中的“居委会大妈”:有矛盾纠纷,他调解;有意见分歧,他统一;有“违规”事件,他裁决;有情绪波动,他安抚……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团队和谐健康,正常运转。
他能胜任这个角色,得益于他的三个优势:一是年龄优势,五人团队中,他的年龄处在中间,上有两兄长不屑与他计较,下有俩小弟不敢与他计较;二是性格优势,他性格温和而不失坚定,善鼓励少批评,沟通渠道比较通畅;三是经历优势,他是原“QIXIN”团队的老成员,熟悉团队运作的所有程序,既传递着原团队的老传统,又参与了微点作文初期核心理念的建构,说话能以理服人。
工作上的勤奋扎实让他赢得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尊重。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后来调教研室,繁琐的行政工作总是占去他的大半时间,但团队安排的任务,他总是竭尽全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极少拖团队的后腿。记得有一次工作忙,为了完成任务,他出差一回来就投入写作,结果到了凌晨两点还没有头绪,逼得他差点跳楼。后来终于找到灵感,通宵写作,完成了任务。
团队的决议,他总是率先响应。2013年大年正月初二,根据团队安排要到山西太原接受一个星期的封闭培训,尽管他有一千个理由可以不去,但他还是安抚好家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去的火车。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或许,大家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能够说服家人的借口。
服从大局,毅然取舍。2006年,他就参与了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是地方教材的编写者,到2011年,教材要重新修订,主编再次邀请王老师参与,但他考虑到微点作文团队的大局,两者间必须有个取舍,于是委婉地谢绝了主编的邀请,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微点作文教案、学案的编写中。
携手微点团队一起走过艰辛的六年,他总结出了做“泥瓦匠”最大的心得:你只要是真诚的付出,必将获得真诚的回报!
汪俊华
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家报刊杂志社的特约作者、栏目策划人,《青春岁月・初中版》2011年第7期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