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1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力。若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那么他不但能够高质量完成学业,还能获益匪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极力为学生科学地准备好思维材料,提供好他们探索时的垫脚石。

1 教师要分析概念,揭示其本质,为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揭示本质特征,即反映出事物间的区别。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常会有两种情况,死背,即不理会概念的成因而仅仅记住定义;缺乏数学思维,即在做题目的时候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能够正面辨析概念以及反面类比。

1.1正面辨析

笔者是这样安排的,给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分析,然后有意识地铺垫,使得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中向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并经过反复的讨论,总结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学习“排列”的概念是,从生活中举例,以此来启迪学生研究数列中“顺序”的含义,明白“顺序”不但是普通的排列次序,还能够是“两种取法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班干部的不同分工”、“两两通信”等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联,但“两两球队赛球”、“两两通话”等则和顺序没关联,显然并非排列问题,如此也可为引入组合的概念埋下伏笔。

1.2反面类比法

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大纲中确切表明:“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指引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在学习复数概念中的三角表示法时,可借助下面题目来讲解: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误认幅角的主值是。但教师讲各种错误类型进行辨析,学生就会了解复数三角式r(cosθ+isinθ)的特点就是:r>0;虚实部分别是rsinθ以及rcosθ;中间是用加号相接。这样就可以追溯复数三角形式的概念,从而清楚了解这一概念。

2 教师要适当给概念下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给概念下定义,即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理会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定义,这有利于其加深概念的认识,并可培养其思维的精确性及严谨性,同时也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要学生先自学,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定义来证明一个五项数列何为等差数列。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将a3-a2=a2-a1说是等差数列。但从逻辑上分析,是以偏概全,从定义上分析,则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认真了解“每一项”三字的真正含义。所以笔者通常会将“每一项”写在黑板上,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再让其证明一遍,通过这样的办法,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定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3 探讨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题作为数学教学最基本的形式,高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不过他们对于题目通常都不加分析,拿来就做,做后忘记,因此题目一改变,他们又要重新思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典型、新颖的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探讨的方法。而且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并要求他们找出“本单元的主要思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可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3.1难题浅解

“难题”一般是指抽象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的思维能力要十分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若教师运用得当,它们将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利器。

3.2妙题巧解

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不高,不过解题思路一定要巧妙。新教材中有一道例题:“3个女同学与4个男同学配成一列,若女同学不能排在一起,那么有多少种排列方法?”解这道题目,学生大多采用一般的解题方法,采取列举法,一一例举,得出1440的结果。不过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很多人都没有成功。这时如果男同学为m个,女同学为n个(m>n),又怎样解呢?问题已经不能用列举的方法解决,这样只有寻找其他途径。这时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排列问题重点是选择合适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以女同学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看能否找到方法?”过了一会,有些同学已经想出了办法:男 男 男 男,4个男同学总共空出了5个间隙,再插上女同学,这样女同学肯定不相邻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5个位置中取3个的排列,就是A35的概念。我们常称这种方法为“插入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当代经济知识时代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数学这门学科作用和特点,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配合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优,行之以范,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肯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骆继斌.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的短板的成因与突破[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Z2).

第2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及方法已经渐渐不能适应具体的教学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新课程改革。在当前型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认识到之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善,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不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很多高中生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倾向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尤其对于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性、复杂性非常强的课程,产生许多不利的弊端。由于学生习惯死记硬背,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开动脑筋,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也不能掌握合理的学习技巧,影响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有向量不等式、函数不等式以及三角不等式等多种形式,如果仅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很难有效掌握。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不等式的对比研究,掌握各类不等式的特点,从而获得对于不等式的理解。

2.教师对于学习方法的忽视

由于很多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长期都是坚持原有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于是这些教师不愿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技巧,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三角函数具有多种类型,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转化,理解其中的转化规律,而不是仅仅依靠学生的而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对策

1.e极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操作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导入式教学,通过合理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进行数列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分骆驼”的故事,让学生帮助富翁的三个儿子按照遗嘱划分遗留的19只骆驼,其中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四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五分之一。在教学中,通过这个故事引导进入数列相关知识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等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建立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不等式具有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不等式问题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样的自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时,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具体实践的联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彩票中奖概率的计算,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概率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和合理性。

3.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偏向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不能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够自主扩展数学思维,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过去教学的理念和思路,积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而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还需要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才能促进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楚容.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4年第6期:127-128.

第3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一数学 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生

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家长认为是因为小孩玩耍或是高中老师不如初中的老师。其实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真正弄清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与区别,不了解初、高中数学在语言、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及思维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还是用初中的老一套方法应对高中的数学学习。并且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中阶段则应充分反映学习者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更好地从初中数学“渡”到高中数学,也就是学好高一数学。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量少、浅,难度较低,而且初中的题型比较有规律,方法比较死,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较具体,加上最重要的时间宽松,基本题型及基本方法经反复训练后,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成绩。而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需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最重要的时间非常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对一些题型反复训练,很多时候点到为止。学生急需的是自学能力,初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孩子很难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一般要求学生按定量来分析问题,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体现在知识量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定量与变量的差异五个方面。学生个体自身因素的差异及在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初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反差现象。

二、如何更好地从初中数学“渡”到高中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了解了初高中数学的联系与区别后,学习高中数学必须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信心,有信心才能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和信心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会使自己对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再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效率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第四学会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五,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另外,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性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总之,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夏佳 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1期。

[2]周婷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初探[J].江西教育,2009年,6期。

第4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

学好数学并非单纯地涉及解题的技巧,而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深化了个人的独立思维,因此高中数学的学习对日后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在未来在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其日后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可以说学好高中数学对学生在未来各个领域方面的钻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在教室的引导下去学会如何解题,学生的学习缺乏的是主动地探究问题的实质,很难悟到深邃的数学思想所阐述的影响。因此,在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而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利用何种方式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尽管在数学学习上付出众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其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激励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解题,以及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不是就题解题。教师的角色就是要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从简单的做题、解题的传统学习模式中走出来,突破自己思维的单一性,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二、突破定式思维,强化数学意识

初入高中阶段,随着数学难度的提高,许多学生常常会感到不适应。因而感到困难重重,常常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畏难的情绪,部分学生常常徘徊在数学的边缘,而不能深入到学好数学精髓中去。更有甚者,许多学生的学习步伐依旧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其思维障碍还习惯沿用初中的模式去学习高中数学,这势必会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进程。首先教师应当在起始教学时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针对学生学习的特性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对整个高中数学中的难点与重点采取分节突破的方式。在每一章节教学后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易错点,让学生明确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在最初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到数学学习的天地中去。

三、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先天就固有的,而是通过教师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个人长期的学习实践才能够获得。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一条是要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学科产生兴趣。缺乏兴趣则一事无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看似枯燥无趣,其实暗含着无限的乐趣。问题是教师如何将枯燥化新颖、抽象化具体、让学生沉浸于数学学习的欢愉之中,使学生对其产生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学生只有沉浸在兴趣的氛围中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喜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抓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将枯燥无味的数字、线条变成一幅幅变幻多端的画卷,引领学生步入虚幻无穷的数学天地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唤起学生对学好数学的憧憬,让学生遨游在神奇数学的天地中。

四、捕捉创新思维,浓郁学习氛围

要想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并学好数学的精髓,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哪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微不足道的创新,教师都应明确这也许就是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因为创新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只有创新才能使得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只有创新才能焕发出学生对数学的真爱,只有创新才能使学生摆脱固有的学习模式。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新知识,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许多学生常常会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解题的经历,提出一些个人独特的见解。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地创新,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许多创新正是在不断的思索过程中诞生的。面对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耐心地听取学生呈现的理由,并对此循循善诱,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解题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设想给予充分的肯定,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拓性的题目,进而唤起所有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第5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衔接;直观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34-1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时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形成,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呢?其实,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初高中数学教育衔接的问题。

一、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1.学生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进入高中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内容的变化。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直观性强,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结论容易记忆,多为研究常量,题型少而简单。相对而言,高中数学教材概念抽象,逻辑性强,知识难度加大,而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

3.教学方式的变化。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甚至于上黑板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课改前的初、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而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重视问题情境创设,从实际情景引入数学知识,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即可。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的独立性强,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一时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1.学生心理的衔接。

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从容面对失败,并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进行相应的谈话教育,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在高一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2.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的要求。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第6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过渡;衔接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涉及面更广。初中的平面几何、代数知识较为简单,而高中的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适应初高中数学过渡。通过初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会拥有学习的信心,能够认识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步入高中时学习方法并不有效,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适应数学教学,渡过学习困难阶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能够避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辨析和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涉及直观感知、归纳类比、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和反思建构。数学教学目标包括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意识。高一数学的函数模型、集合语言、坐标法和空间立体图形转换,比较初中数学逻辑推理更强、抽象思维高、知识难度大。学生们很难适应。

2.教学方法改变

初中教师讲述教学内容较为细致,归纳的完整。学生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和教师的例题类型,就可以仿照着进行答题。多数初中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而不会自我思考和总结数学知识规律。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多,课堂教导知识较少,教师不能讲清题型和知识应用形式,只会讲一些典型题目,从而达到“三基”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外,还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和思想的培养,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3.课程内容增多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更为抽象,逻辑性、理论分析题目增多,特别是研究变量问题,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近些年来,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初中数学教材难度有很大的降低幅度。由于高考限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市场上的高中数学教材不断增加,难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材调整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加了难度。

二、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1.明确初中、高中教材内容的断层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提早让学生了解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不同,重视数学叙述完整性和论证严密性,在教课时掺加一些高中数学内容。初中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数学语言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较强,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高中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习题多较多,解题需要灵活的技巧。为了弥补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断层,初三教师应当注意问题的创设情境,要详细叙述数学问题的引入、提出和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和思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有着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讲述重要的数学定理时,尽量创设情境,达到师生互动。

2.加大师生的互动交流

数学教学是师生彼此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相互的。升入高中之后,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初、高中数学过渡衔接的关键。教师可将作业讲评、知识讲解和试卷分析融入教学活动内,便于学生接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在数学难点上,教师可降低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勤学好问、及时复习、独立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并不代表学生懂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数学知识的“听”、“思”、“记”之间的关系。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安排好时间。听课过程中,要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记笔记。解题后要总结和反思。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学生会自行拟定提纲,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总结。

4.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

数学解题要用到定理、推论和概念,不同阶段的学生,解题思维训练也有差异。初一代数数学训练了学生抽象概括力、初二学生的形式思维能力有所加强、初三数形结合解题拓展了学生预见性思维。高中学生需要较强的逻辑运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组成知识结构图表。要分类总结数学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寻找联系和区别。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一数学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存在断层,逻辑性和理论性问题较多,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互动交流,找出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解题思维,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高效的接受数学新知识,做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1]杨宽龙.关于中学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的讨论[J].语数外学习.2012(8)

第7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良好心理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1)课前计划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课堂听讲和笔记。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课后练习题。对于课后练习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效益要高。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决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这将大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第8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

数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任。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有许多与新课程不相符的地方需要我们改进。标准新了,要求高了,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与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能深入自学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改革也迫在眉睫,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不足。高中数学在强调数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各种数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数学实验的介人,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现代化,效果更好。而这些工具我们很少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在黑板上重复着定理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减少课时数,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2)教学内容的局限。众所周知,现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大都是新旧交替,内容陈1日,基本上一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框架,突出的问题为以理论知识和逻辑推导的传授为主,主要寻求问题的解析解,缺乏数值计算,重在许许多多的变换技巧,缺乏现代数学的应用性,信息量少,不能体现现代数学方法,这使得高中数学内容滞后实际需要。同时这种重技巧的训练使得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师生共同赶进度,于是牺牲应用,多讲理论,深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求知用学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很多学生学习厌倦,当用到数学知识时,才感到数学的重要,为时已晚。

2.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交流和相互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不同学生的素质,教授给符合学生要求的数学知识,真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胚的能力。这些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所在。

(1) 注重抽象定理内容的解释,体现数学思想。证明显没有经验的学生最害怕的事情,而教师对知识的解释则相对受欢迎,因为解释通常被认为不像证明那样形式化。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解释里实际包含了一个形式证明的重要思想,集中精力于解释定理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证明,这样并没有削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我们重复一个被前人已证明过无数次的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内容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理解。、对于高中数学巾抽象内容,要求教师形象解释,使学生理解,通过解释来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证明。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了解其背后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受到智慧的启迪。

(2) 注意精讲,帮助学生理解深度知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些数学内容需要深度讲解。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对某-此数学概念未建立之前而自身需要主动建构这个知识框架的数学内容;这些数学内容包含大量的逻辑上没有联系且远离学生实际的事实,一些重要概念或不加证明的公理等。这些内容教师宜作深度讲解,即采取精讲的方法。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连续性、单调性、周期性定义等需要细致深入的精讲,从其产生的知识背景及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如何分析归纳这类现象和问题,而由此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从中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思想、力法展示给学生,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第9篇:高中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以变换习题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对此类问题形成思维定式,提醒学生在做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此外,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题目其实是考查相同的知识点,这样的认知可以增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数学习题中的规律.

例如,在讲“集合”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2,6,α,B=β,α+β,6,A=B,求α=?,β=?教师可以将习题改为:已知A=2,6,α,B=β,α+β,6,A=B,求A的子集,求A的非空子集,求A的真子集,求A的非空真子集,或者改为求A的各种子集的个数,或者改为判断以下哪个集合不是A的子集,然后给出具体的选项,等等.多样的提问方式将一道题变成了多道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处理难点问题.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大,教师如果忽视讲评的难度,就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打压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中数学的难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题目叠加而成,教师在讲题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难题进行合理的拆分,培养学生分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在介绍了某道题的解题方法后,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更加简便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方法.教师在讲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进行共同合作.

二、注重讲评的针对性与高效性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高中数学难度增大,练习量也增大,在有限的讲评课时间内,教师如果不提前对学生的出错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一道一道挨着讲,就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与学生均会产生疲劳感.

例如,已知x+y=1,求S=3x+5+3y+5的最大值.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忽视等号的成立条件,在错误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以后的解题过程,从而一错到底.教师不能见一次讲一次,增加自己和学生的负担,而是要把相关的、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习题整合到一起,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样的讲题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此类问题的出题方式,加深对正确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讲评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积累做题技巧与做题通用方法.选择题是高中数学的常见题型,它的题目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难度较大的题目会对学生做题产生障碍,但是选择题具有此种题型的典型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选项,然后利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做选择题的通用方法与技巧.这样的讲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最有用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所以数学讲评课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求函数y=log(-x 2+2x+8)3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增区间.学生往往认为以13为底的对数函数就是减函数,而把值域和单调增区间求错.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这样的要求就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三、注重讲评的技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