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结构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

第1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美学视野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中的小说多半都是出自名家名篇,故事经典、写作手法高超等,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启迪其思想。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时,不但要领悟小说中的内容,学习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透过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在美学视野下,发现小说中所涵盖的美学思想,感悟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和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代表作是姚斯和伊瑟尔的现象学和解释学,其内容是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注重实践,强调读者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在阅读中体现创造性特点。他们人文作品真正的意义在于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通过读者阅读后才会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1.强调读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美学思想认为每一个文学作品本身是相对的、未定的,本身不存在实际的意义。只用当读者阅读过后,读者在分析文章的认知结构和文学的思想的过程中,才会领悟到文章作品的内涵和精神,这时文章作品才有了思想和生命力,为读者提供价值和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视野的期待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文章作品之前,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框架和认知结构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框架来分析和研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等,这样的结构形式也叫做“期待视野”。学生在进行作品鉴赏之前,本身所存在的审美体验、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等要素会将读者带入到作品的心理体验中。期待视野分为定向的期待和创新期待等。1)定向的期待主要是指通过自身已有的思想、知识和经验等来阐释和概括文章作品,例如在学习《红楼梦》的阅读过程中,不同的读者会采用不同的认知结构和框架来分析文章,结果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会看到“易”,在才子的眼中会发现“缠绵”,在流言家看来这些都是“宫闱秘事”等。所以说读者的期待视野决定了作品欣赏和阅读后的效果。2)若读者的固定结构和框架不能同化文本,就需要读者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重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恶化框架等,满足新作品的需要等,也就是所说的创新期待。

通过期待视野的方式来阅读作品,读者本身具有一定认知结构和思想,所以作品中的内涵或者思想会唤起读者的意识和共鸣,作品的内容和信息也就会被读者所接受。

3.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作品中不但会丰富每个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脉络,还会留有一定空间,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自主性的去探索。作品中为读者提供的“意义未定”和“空白点”,也就是所说的“召唤结构”。一部很出色的作品通常都可以利用召唤结构来填充或者补充一些内容和思想,通过读者的阅读,利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来对作品进行改造和创新,想象其中没有涉及到的情节和思想。因此召唤结构也具有了导向性和指导性,可以将读者导入到做作品的思想中,为其提供一个思维和发展的平台,开始生动和形象的创造和发挥。

二、在美学视野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小说学习中,教师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重点在讲解,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所以在美学视野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阅读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小说的热爱。学生在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时,从知觉、想象、联想和综合分析等过程中来探索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品位、感知和体验作品中升华的素养和精神,学习优秀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填补、升华和完善文章作品中的空白点和未定义因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创作”,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一味的学习解题和答题技巧等,限制了自己的思维。

2.利用期待视野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小说学习的兴趣

要想提高小说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需要形成阅读期待,包括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跟着故事的脉络走,积极地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期待阅读中体现小说作品中的审美体验、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等,在创新期待中可以自由的想象和发挥,深入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感受文章中的美学价值所在。

3.采用召唤结构来还原作品

小说中“意义未定”和“空白点”等可以作为学生对文章意识的桥梁,促进对文章的想象和创新。小说阅读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弥补文章中的缺憾,通过自身的联想力、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来对文章加以整合和概括,提炼出文章中最美的一面,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思想。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等来加以改造文章,摒弃原有的思想主旨,设想阿Q未来的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利用现代人的思想来假想阿Q的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适应于现代人的思想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新课程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语文学习逐渐向素质教育迈进,人们对高中语文科目的小说学习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小说大都出自名家名篇,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提高学生对语文小说的阅读积极性,改善阅读方式,给予其发挥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其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荔. 论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金婷婷.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人教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邓雄魁.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3:86-87.

第2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老师依照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结构与风格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的老师根据语文当中的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来进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开展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同课异构”应用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合理应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策略: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协助合作的方式,在实施时一定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强化合作理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高中应用“同课异构”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在两个方面培养团队精神,使合作理念得以强化。第一,搭建一个协助合作的平台,使老师们能在平台中培养一定的集体意识,实现共同成长。第二,要增强语文老师的团队意识,可以进行集体备课或者共同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集体意识。

(二)课堂引导要加强

要很好地推进“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高中语文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时,高中语文老师应对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多下工夫,结合教育方式的改革调整教学方式,迎合现阶段的教育需求。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引导放在第一位。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有效应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

上文已经分析了在应用“同课异构”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策略,下面我们以实例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同课异构”。

(一)创新教学结构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结构。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对高中语文的教材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创造性地利用。所以,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步就是高中语文教师能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还要根据老师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结构及内容进行创新。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不必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应结合现代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根据以往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一般先学习其中的生词,理解其意思,再以此进行句、段的理解,最后再分析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后,老师可先找寻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现代音乐,在授课之前进行播放,使学生初步理解文本所呈现的意境和语句所表达的深意,再请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诵,分别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几个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分析。这时,学生对文本的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再进行句、段、词的讲解时,自然能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授课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各异,因为他们对课本的理解不同,必然导致教学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在教学方式设计上,既有各自的优势又存在一些弊端,可以组织老师们一起讨论,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解决自己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集合出一个最有效率,最能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有两位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侧重点也不一样。A老师注重以文章中的艺术手法、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老师多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理解文章;而B老师则善于处理教材,以对文段进行疏通的方式诱导与启发学生,每一个教学的难点都与学生进行讨论,直至各个击破。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每个段落间的词、句的应用意义,还能掌握文章所传递的深意。以上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各异,都有闪光点如将A老师的讨论式教学与B老师的处理难点教学相结合,定能达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同课异构”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的应用中非常广泛,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老师专业水平得以提高。应对“同课异构”的实施策略和应用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积累 高中生习作 影响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文经历了大浪淘沙,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阅读和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可是我们的高中生却在为背了的古诗文用不上而苦恼。这时,咱们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指导高中生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诵古诗,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在各地如火如茶开展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诵读古诗文与高中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高中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高中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根据我多年来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高度重视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提高高中生习作水平是非常有效的,借助于所学习到的古诗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的习作能力。因为古诗文对我们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辐射高中生的文章构思

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特点,他们非常热衷于新生事物,喜欢体验新鲜感,然而,高中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古诗文的神韵进行认真细致的咀嚼,这就导致高中生的习作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古诗文的语言魅力。鉴于此,在高中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高中生深入地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语言风采,让高中生深刻地领悟到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而能够吸收借鉴相关内容,拓展个人的视野。

具体来说,唐代李白的诗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他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极为贴切真实。又如“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夸张手法极为大胆。目前,部分高中生的习作语言不生动、不形象,让人读来味同嚼蜡,经常出现滥用修辞手法的问题,这导致高中生的习作水平非常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中生有必要更多地阅读和积累古诗文,让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来开拓高中生的思维。

而思维,又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歌,他们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宽广的胸襟,富有的创造性思维,跟他们深厚的古诗文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高中生多读古诗名篇,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古诗文高雅的审美情趣挖掘高中生的习作潜力

倘若高中生能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够积极地挖掘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刻板单调、枯燥乏味、语言空洞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古诗文的审美情趣非常高雅,能够体现出一种纲要性、固式化或轮廓化的结构性事物,古诗文的意境寓于作者描绘的人、事、景、物构成的整体也在其中。所以古诗文无处不体现着生活的细节,透着审美的气息。高中生经常阅读和积累这些古诗文,长期的积累,就能够挖掘写作中所需要的潜力,保证高中生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文如泉涌,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古诗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高中生的习作情感

一般来说,一些古诗文饱含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高中生经常阅读和积累这些古诗文,有利于拓展高中生进行习作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迈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之情,“先大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都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倘若在高中生的习作中得到体现,那么高中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必定能够文采飞扬。在现阶段,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高中生沉溺在网络之中,自我主义之中,对于其自身的文化修养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自我的性格养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情感的培养,更是不会涉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非常有必要通过阅读和积累古诗文来促使高中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引导高中生在进行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多引用、化用、联想拓展,展示出其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凸显出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是真情的流露,这不仅会打动阅卷老师,更能燃起青年一代的情感共鸣。

第4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一、培养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恒久学习的无限动力,可以保证学生不间断、持之以恒地对散文展开阅读与学习。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学生会集中全部精力领略散文语言、节奏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感情的细腻委婉。同时,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阅读获取,于是阅读效率便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散文的极致美,让学生在感受散文清新隽永的风格、不拘一格题材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诵读散文,把握文章主旨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抓不住散文的主旨,那么对于这篇散文的阅读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背后的东西,从中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所寄予的浓厚情感,在把握散文主旨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散文的结构和情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找到散文阅读的重点。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先让学生去自由阅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与想法,有的学生说:“作者描写的是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会联想到描写爱情的《采莲曲》呢?作者为什么会心情不舒畅呢?作者既然要描写荷塘月色,为什么还要描写煤屑路,这是否是偏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这样的发问,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久而久之,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诵读散文可以促进学生对散文主旨的把握。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省去了学生诵读散文的时间,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浏览一下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散文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大声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体悟“散文之形”的同时,也会体悟“散文之神”,这对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不喜欢诵读、不愿意诵读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使其了解散文诵读的重要性,真正热爱上散文诵读。

三、品味语言,体会散文之美

散文的魅力在于语言之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都是散文运用的手法,而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散文语言之美以及这些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借助语言在脑海中想象那样的情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所蕴含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对情节的关注上转向对语言表现的关注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章写作练习中使用类似的语言表达自我情感。如果不对语言进行精细的体会和研究,是无法真正体的教学环境,这些教学元素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提升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欲望。这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者,从而帮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式学习,并以此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与技巧,因此,网络环境不仅为语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资料、方法基础,也符合建构主义的主要特征。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满足实用性、可行性、可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据,保证阅读材料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行性是指所选择的材料阅读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参与探究式阅读的积极性。

可探究性是指为了保证学生在探究阅读过程中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探索,要求阅读材料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互联网中比较容易搜索,以方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开放性原则,是指阅读材料的主题突出、明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对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查阅资料开展探究式阅读提供了技术基础。教师在保证阅读材料符合探究式教学要求后,要预先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资料能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获取途径找到,并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有效的资料查阅途径告知学生,以方便学生搜集。为了提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内容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分析论证、进行构建

为了让学生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分析数据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在阅读探究中进行意义构建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检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完成意义构建,从而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环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四、成果展示,完善质量

成果展示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有效的成果展示,能够巩固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阅读质量。教师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中,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并能够从学生的探究阅读成果展示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探究式阅读的成果展示,不是仅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还是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成果展示环节同样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对成果展示的评价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探究阅读的收获进行讨论,以实现提升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目的。

第5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有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有效阅读策略概念的界定及内容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可以按文体分类,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

有效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第6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现将其总结如下:①教学内容冗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学目标不能突出重点,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有内容都“一刀切”,导致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对所有知识都有大致了解,但都不够精细与深刻。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年级都以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导入―介绍作者―阐述作品背景―分析结构与句段―总结中心思想―讲解写作手法―解析语言特点,这就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不感兴趣。②未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在教学中预留给学生揣摩语言、深度阅读的时间过少,因此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十分低下。

二、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精准设置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快速形成与发展。设置科学而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依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并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提升某种技巧,最终大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明确而精准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有侧重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可见,教学目标的精准设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敢于颠覆传统的作品背景、作者经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积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来组织教学活动。

2.积极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乐于阅读,才能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以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展示旧版和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黛玉的扮演者的剧照,提问学生,“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在贾府中又有些什么经历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角色阅读、默读、朗读、自由读等,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作品生动的情节,从而心有所感;在精细阅读中了解主人公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生只有会读、多读,才能使自己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质量。

3.努力强化主体意识

第7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写作策略;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性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接近总分的一半,那就一定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部分。判断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作文能力被看作主要的标准。然而作文教学依然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教学现状。

存在问题之一:过于重视写作技巧训练

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填鸭式传授知识,硬性灌输写作技巧。从作文如何开头,套用那些常用结构。

存在问题之二:忽略思维能力培养

文章理应传达出作者自己的观点、看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与心里想的一模一样”。文章的本意就是传达所“思”而已。可我们现在学生的写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无思想无内涵而形式至上的文章到处都是。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发现并思考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发自内心的材料,学会自己试着用,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我总结了以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注重写作的创新点

1.选题要新

我们在平常要善于积累素材,多读报纸等,特别是新颖的材料,我们要做好记录,只要题材新颖,我们都要极力用到我们的作

文中。

2.立意要新

所谓的立意新就是在同样的素材中,我们如何确定文章的具体表达和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我们要养成从多个视角去分析同一个问题,敢于着笔写出新的东西,让别人对你的文章感叹其多彩。

3.开头要新

大家都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是吸引读者登堂入室的桥梁,所以,开头更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瑾记:文章的开头要直入主题,体现全文的点睛之美,让开头成为吸引读者的最精引入,成为整篇文章的最佳序曲,让别人感觉我们的文章在开头就与众不同,想必它一定是篇出手不凡的乐章。

4.手法要新

这里我所说的新手法是指我们在组织材料时,要认真审题,思考如何安排材料,采用何种叙述方法,那种修辞方法,如何展示自己的观点与心声,我们要全面地组织语言,巧妙地构思和恰如其分地表达,要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思维和思考的空间,才能实现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相通。同时要注意,与事实相符,见解独到,不能偏离方向,更不能让自己的文章有悖政治思想。要让自己的观点充满时代气息。

二、把握写作的关键点

1.要善于捕捉写作信息

平时要求学生还要做个有心人,平常留心我们周围的一切新变化,收集写作素材,细心倾听他人观点与见解,善于借用“他山之石”,及时捕捉和采集有价值的写作信息,只有平常我们具备了充足的材料,写作时才能厚积而薄发,才不会胡编乱造,只为凑

字数。

2.要善于抓住写作时机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灵感,当文思泉涌时,马上执笔记录这个美好瞬间,把想法全盘跃然纸上。我们只有用“心”去写,才会写出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的文章,才能有感人至深、育人无痕的效果。

3.要善于记录点滴

平时我们的脑海中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构思和一些新颖的信息。及时捕捉住它们,马上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使整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浑然一体。

高中语文作文课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脑,寓情于景,写出感人肺腑的真挚文章。

总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在高考中一显身手的最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一、现阶段我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单元的各类优缺点细节论述

(一)写作训练功能的优势性

首先,更加自然、生动地进行语文课程人文和工具性舒展。语文教学的核心特征,便是凸显人文性,长此以往,才可以将各类思想情感和优质化语言文化要素成功地灌输到知识技能教学情景之中。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专题,便是语文课程人文、工具特性有机融合最为成功的案例,包括注重凸显人性光芒、督促学生亲近自然等引导理念的交叉,目的都是保证高中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尽量从现实生活中赢取真善美感知成就。

其次,同步提升高中生文章阅读理解和写作延伸技能水准。阅读理解和写作在源头上是紧密关联的,可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为了赶超教学进度而盲目地进行写作知识单方鸭架式灌输,至此写作、阅读教学被全面割裂,加上学生感知积极性骤降,最终教学成果自然不够理想。但是人教版主张进行写作、阅读专题自然融合改造,如在写人记事等课文阅读教学完毕过后,都会在写作专题中设置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技巧培养任务,这样才能保证高中生写作、阅读技能的同步提升结果。

最后,力求令广大高中生顺利养成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学习习惯。人教版高中语文创新式课程,在学生主体、独立性,学习活动探究、合作性等控制细节上关注度极高,包括长期设置沿用的话题探讨、写作手法借鉴、写作训练拓展等工序环节,整体上都为新时期高中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技能舒展,提供合理保障条件。

(二)写作教学应用过程中的限制问题

第一,教材编排结构样式不够健全灵活。新时代下我国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都是依照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真实性训练这类原理,进行高中生写作知识灌输,整体工序流程未免显得过于单调乏味,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被顺利激活,日后写作模式自然不够生动灵活。

第二,文本选择性上需要加以更深层次地优化改造。透过客观角度观察界定,高中生群体语言综合式表达能力较强,已经足以辅助其进行各类文体写作训练。如人教版必修一、二,注重强化学生记叙和散文写作能力,而必修三、四则偏重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技能系统化舒展结果,如此一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便只能按部就班,深刻限制学生多元化写作训练要求。

二、提升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单元综合式教学应用水平的措施内容解析

透过以上教材写作单元优缺点问题提炼整理,笔者决定全程以教材作为核心指导媒介,针对日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工作,进行更深层次地改革调试。

(一)利用多元化教学辅助手段提升高中生综合式写作应用技能

主要就是利用大、小作文训练途径,令学生既有写作思维、写作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元。首先,在大作文训练中,主要依照教材规范要求督促学生参与各类专题考察事务中,保证写作内容的针对性。其次,小作文训练方式则相对比较灵活,且涉猎不同类型文种,要求学生彼此合作和探究,并且写作格式上不存在严格的叙述、说明、议论等规范要求。另外,教师仍有必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写作,切实地将该类群体写作兴趣和综合式掌控能力,提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

(二)创设愈加生动灵活的写作实践交流情境,维持学生写作兴趣的高涨

目前高中写作教学往往不存在严谨的格式要求,大多数都是对前人优质化文种和写作模式的延续。而素质化教育方针成功覆盖落实之后,希望透过形式和内容上令既有写作题材内容获得全方位突破,同时在相对开放、和谐的实践指导平台作用下,令单位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创新,进一步维持写作结果的鲜活生命力。首先,在写作内容上要求学生主动摆脱课堂限制,逐渐地向社会生活方向靠拢,保证阶段化写作对象观察的精确性;其次,督促学生日常写作训练中主动尝试不同文体,全数发挥自身想象和创造力,最终成功拥有写作的自主权。

第9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89-01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因而,高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效地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魅力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强调的美学教育,能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诗歌鉴赏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引导学生克服这一考点,必须保障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高中诗歌鉴赏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1.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的目的

我国的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涌现出不少著名作家,为世人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品质出众的优秀诗歌作品,历经时间的洗涤,更是经久不衰,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诗歌魅力。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了诗歌鉴赏阅读题目,以提高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考察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诗歌阅读鉴赏题目,能使学生开始重视对诗歌鉴赏阅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中的魅力。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形成,能有效地完成情感培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诗歌鉴赏题目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和正确的鉴赏态度,以激发学生多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讲解。未能深入探讨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观念,不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仅仅只是采用惯常的教学模式,关注于讲解题目,讲解诗歌中的词句,说明诗歌的结构,进行课堂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以至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透彻理解诗歌的含义。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难以下笔,不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2.2教学形式过于应试化。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高考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对诗歌鉴赏产生兴趣,难以感受到语文诗歌的魅力,也不利于学生的诗歌鉴赏阅读学习,最终在高考语文中也很难获得满意的分数。教师的教学形式太过于应试化,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发展。

2.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以至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教师在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时过于细化,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鉴赏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时,未能科学的对其进行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导致学生在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无法独立进行鉴赏。

3.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创新教学理论依据,把握诗歌内涵。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充分把握诗歌内涵,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创设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里所描绘的画面中,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学生自我鉴赏的目的。要在讲解过程中,对高考中的典型诗歌鉴赏例题进行分析,以传授学生做题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课堂实践。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突出学生在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能自我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其感悟叙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

3.3既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又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是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的,也是语文教材的延伸,因而,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时,既不能偏离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加深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诗歌鉴赏题目的时候能得心应手。

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诗歌鉴赏阅读颇具难度是因为诗歌是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对诗歌的感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有所不同。正是如此,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阅读时,要以诗歌的特点为基础,尊重诗歌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情感感悟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任迎春.关于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曾丽莉.文本细读与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古代诗歌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