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是按力、声、热、电、光等分类别穿插编排内容的,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关键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的好与坏,决定了物理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据我们统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共计3本书,有147条重点知识和47条难点知识。
但是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是靠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很好。当前在“翻转课堂”形式下,微课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带来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的出现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种新的形式。微课的“微”有利于教师便捷的制作小的视频片段,解决关键的小问题,也有利于媒体的传播,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观看学习课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微课可以让教师间互相学习,做到博采众长,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既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的助力,也可以为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微课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良好载体,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助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更适合于知识的传播和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所以我们借助微课这些优势,探究如何利用微课突破初中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针对重难点知识,制作或收集相关“微课”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一个个重难点知识,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例如:在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利用静态课件展示,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一定容易理解,而我们制作了一段微课视频,配有讲解过程,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也容易理解了。
二、如何使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
1.课前预习中使用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网络,学生也都配有智能手机或电脑,为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将相关难点知识的微课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自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预习课程,为新课指明方向,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比如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节时,这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在微视频上也可以通过动漫演示,只需要轻轻地移动视频中的蜡烛,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这一重要的物理规律如果让学生只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那也是有背实验之嫌。因为学生在鼠标移动之间很难完成这一个很深刻的探究过程,而如果动手做的话,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还能进一步拓展一些其它知识,如用凸透镜直接观察窗外的景色,你将会看到一棵倒立的树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印象将会极为深刻,你可以直接用手遮挡住一分部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也可以上下移动蜡烛,观察成像情况,虽然学生可能做的蜡烛油满桌,但是通过其亲手操作,有许多结论可能终身难忘,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用微课进行预习,使上课时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这一验证性的实验,不至于在动手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在动手实验后也可以用微课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归纳,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课堂教学新课引入中使用微课
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利用微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安静下来,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比如在讲授《物体的相对运动》一课时,播放太阳系中的各行星和卫星运动的视频画面,让学生看到太阳、地球、月球、卫星等等天体都是运动的。从而引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在迷茫和渴望中期待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获取,也为判断物理是否发生机械运动奠定基础,也容易突破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了。
3.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借助黑板、粉笔讲授板书新课内容,上课显得生硬无趣,并且座后排的同学可能会看不清楚黑板而影响新课学习的效果,例如讲关于简单机械――杠杆力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后排同学不容易看清楚,而且有些实物杠杆不好绘画,现在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图过程,形象直观,但是也有弊端,比如学生只是观看了其过程,印象也不深。所以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将此知识点做成了简单的微课,教师在图纸上作图加讲解过程,学生看的清楚明白,还可以反复学习,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上的有效使用,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物理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课时有限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且其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前做演示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且?⒔淌?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细致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5.课堂教学后使用微课
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习题讲解中使用微课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巩固、深化知识不可或缺的步骤。习题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4-02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本的安排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讲解历史知识,偶尔提问学生,拓展教学内容,达不到新课标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增长。只注重课本中具体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分析历史问题,缺少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初中历史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记忆教师灌输的知识、做好课堂笔记视为基本任务,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主动融入知识的探究中,逐渐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当添加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增长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逐渐增强,信息技术已经渗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学校教董涛育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借助PPT、Flash等多媒体课件,使更多的课外资源与课堂重点、难点通过画面展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相应的历史情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巩固知识架构,真正掌握历史课堂中所要求的知识理解,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资源日益丰富、便捷,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教学辅助技术,通过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学习资源中所涉及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有机整合,为历史课堂增添了生机活力。
首先,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延伸学习深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
其次,利用图示法直观地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查看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借助场景理解,理清历史进程,克服历史中时间的记忆困难。
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所设计的教学课件,在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的过程中,实现讲课与训练的同步融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强化重难点的记忆。
最后,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快速显示与大容量储存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知识架构。
3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体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情境大都以教师描述或者学生想象进行营造,极易引发学生思维分散,使得教学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画面的直观展示、音视频的视听冲击,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间的距离。无论是历史图片,还是文献资料,都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接触历史,发现历史中的潜在价值,借助场景联想,强化知识记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所接触的教学信息都来自于丰富的画面展示,对于中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好奇心理,被强烈的画面感吸引,逐渐转变为认知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如在“三国鼎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领学生进入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利用PPT展示地图上三国的分布,加深学生对于“魏蜀吴”的记忆,在史诗与《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著名战役的历史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化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主动,通过设问、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和谐氛围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自身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快速突破重难点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教学目标不能保证全部完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更是缺乏充分的理解,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历史教学的进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是目前历史课堂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像,降低其抽象的表达,发现历史知识中的别样魅力。
七年级所接触的历史事件大都为古代史,年代比较久远,同时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健全,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学生面前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在“大一统的汉朝”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功劳,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点对点间的对比,在综合考虑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军事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不同历史局面的社会进步。
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课堂讲授的知识无限期储存,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找到,及时准确进行知识巩固。不仅如此,多媒体还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实现教学目标。一般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无论是插图还是历史简介都基本没有改变,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学生产生困乏心理,逃避知识积累。只有富有新意的教学过程,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并且主动投入知识的探究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性,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的课外资源,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更为广泛地接触到历史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层面,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贞观之治”的学习中,在介绍唐太宗所实施的具体措施中,教师可以多搜集当时的社会调查,从不同层面反映唐太宗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充分展现其政治清明的历史局面。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视听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娟.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邓燕敏.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0(11):157-158.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在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不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因为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分枯燥复杂,更加大了教学难度,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历史教育的开展,并对历史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1]-[2]。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陈述历史故事与传统历史教学相比,前者更侧重对事件的描述,在趣味性和生动性上远超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普遍思维活跃,喜爱新鲜事物,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迎合了这一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忆,且不容易忘记。因此,将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中的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和复杂,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高效记忆,只能对历史知识点死记硬背,而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脑海中可以重现历史事件场景,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形成联想记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理解。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历史故事
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历史故事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符合课堂的主题,又要具有鲜明特色,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浓厚兴趣,并且历史故事的内容不能太空洞,故事剧情引人入胜或是留下悬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教师对历史十分了解,合理选择历史故事并加以包装。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遇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课,教师可以选择和鸦片相关的历史故事向学生讲述,讲述鸦片的由来和进入中国的过程,以及鸦片是如何残害中国人的,并讲述《》的签订过程。将历史事件重现,使其详细了解的历史过程,铭记历史的同时将本堂课的知识点一一掌握,用全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把握正确的讲述时机
将历史课堂分为多个环节,历史故事的讲述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师不可以本末倒置,过多地进行历史故事讲述,忽略了教学重点,不可以将讲述历史故事只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神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讲述时机,不要只在课堂开始时以引题的目的讲述历史故事,在讲到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时,可以适时引入相关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方便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在课堂收尾阶段时,讲一个历史故事,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抓住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之后的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合适的语言策略讲述历史故事
历史学科实际属于文科,因此,教师的语言使用也要准确慎重,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词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和偏差。并且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生动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其产生心理暗示。例如,在讲述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在讲到奸臣贼子时通过表情和语气表达对其的鄙视和厌恶。利用情绪潜意识地影响学生,从侧面影响学生情绪,在铭记历史人物的形象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历史人物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另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保持绝对的客观,遵守师德,不能携带个人观点,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历史人物的形象。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应当采用合适的语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在一些历史事件中,存在一些专业的名词,对于学生不明白的词要给予及时解释,也可以由此引出另外一个历史故事,将多个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控制整个故事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明了的剧情,不要拖泥带水,用最短的时间将故事讲完,达到讲述历史故事的目的,从而掌握讲述历史故事的节奏。
历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爱历史学科的学习,是现今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让更多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学生将对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了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课上的重点与难点。教师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合理选择,并选择合适的故事切入时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阐述历史故事,积极调节历史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 实践
随着初中课程的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情境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历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一、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价值
第一,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主动探究历史的思想,教师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而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能够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历史,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自主性,进而获得良好的历史学习基础[1]。
第二,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其中,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浑厚,品味学习历史的乐趣,进而主动地探究历史,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的历史教学不再生硬,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
第三,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一味地灌输历史知识,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情节,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2]。而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对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想象有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境创设要适当。教师应注意历史情境的创设必须和学生的认知相一致,对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办法。教师创设情境要确保的是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更容易理解历史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样才能使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二,情境创设要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情境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根据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创设不同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认知。
第三,情境创设要适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法要保持适当的程度,教学主题不能因为情境的设置而有所偏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不能出现为了创设情境而没有目的的教学情况。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1.创设现实情境。教师要想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使情境教学法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现实情境的创建。心理学中有提到,人们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人们与事物之间的密切度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时,可以将历史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现实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2.课堂情境表演。在课堂上,进入历史角色和扮演历史角色是学生情境表演的两个部分。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历史角色从而深切感受历史角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把握历史情节,进而提升学习能力。而且,在课堂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表演想象,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融入历史问题。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历史问题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对于这些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情境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分解问题难度,逐步加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进而对问题进行消化。而且,教师在情境模式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提问。
4.重现历史声音。比如说,在进行的历史内容讲解阶段,对于遭受日军侵略的中国,教师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对于在战争中勇于牺牲的抗日英雄们,教师则应该着重用形象的声音将其英勇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刻画出来。这样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感情语言,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进一步研究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更好地为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思考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等,以期推动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有关人员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逐渐意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并将该模式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尽管出发点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应用,部分历史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划分不够合理,且未能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使该教学模式不具实效性。其次,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实施目标,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与该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相脱节,对历史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再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中,应用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不能调动中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最后,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未能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划分小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则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必须考虑到各小组学生之间的实力等问题,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划分小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个体潜能等进行划分,确保学生在各小组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指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保证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各司其职,高效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等。另外,教师合理划分小组的最为关键的条件是,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问题,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部分学生善于分析,所以,教师对同类型学生进行分散,保证各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制定小组合作目标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完善的合作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性,以更为深入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目标主要有:一是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素养;二是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三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管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小组合作确立目标,但在教学任务分配过程中,仍需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首先,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为小组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如,在《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中,通过夏朝的兴亡学习,鼓励学生对商朝、西周兴亡的知识进行归纳。其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最后,在解答教学疑问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要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应尝试与学生交朋友,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适时参与到学生合作中,给予学生以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间等条件加以掌握。其次,在历史教学中,为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以促进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例如,通过历史辩论赛形式,在学习《》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主要人物李鸿章做评价,学生对其褒贬不一,因而可在辩论赛中,指导正反两方分别说出对李鸿章评价的观点。再如,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形式也可,都有利于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最后,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应加强指导,规避学生陷入思想误区。
(四)做好评价总结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做好评价总结工作。对此,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主要通过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信心,使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带给自身的成功感。其次,在教学评价工作开展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小组学生做自我评价,包括个体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学生互评等,并及时总结此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等,能够为更好参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如此,在评价总结中,学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可发挥小组合作的优越性。
三、结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不仅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乏味性,而且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就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看,存在许多问题,难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利参考。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杨晓宁.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石红梅.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以烟台双语实验学校为个案[D].鲁东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教学成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程。然而,基于微课的历史教学仍然处于实践阶段,其应用尚未成熟,因而需要有关人员对微课应用策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为历史教师的微课制作提供借鉴,同时促进历史微课应用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一、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微课有效应用于其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将微课视频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微课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困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并深入掌握历史重难点知识。再次,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新的形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因此,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历史微课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制作微课,相关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确定微课课题,使微课内容与历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为历史教学奠定良好条件。例如,在《冷战中的对峙》教学中,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确定微课主题,并有选择性的制作微课视频,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因此,在制作微课设计时,相关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并设计教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提高其学习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教师录制微视频,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如若能够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等内容,则更有利于彰显微课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微课的同时,应关注效果,及时改进不足,积极利用微课而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必须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微课设计环节中,应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信息内容和配套资源,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又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做准备。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如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等,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其次,在历史微课制作中,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微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应注重把握课题,对其的选择遵循适宜性原则。如在《冷战的对峙》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对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关于教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因而教师可从该问题着手,设置微课,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最后,微课视频制作的长短应有度,通常将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应用微课,应保证微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以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该节课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地名、知识点相对较多,如若要使学生对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则必须通过有效的微课设计而实现。对此,作者引导学生针对该节课教学内容而制作两个微课,一是以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为主要内容;二是以金、南宋对峙为主要内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对具有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强化记忆。简言之,在历史微课有效应用过程中,微课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出关键问题,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找出政权的分布位置”等,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效应用微课,应针对不同年级而采取具体的应用策略。首先,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讲述“唐三彩”知识内容时,教师为增强学生记忆力,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宫》的部分片段,剧中关于唐三彩的台词有错误,说“这家人这么富贵,摆的唐三彩”,其实唐三彩是唐代的随葬品,不可以摆放在室内。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其次,针对初二年级学生,教师利用微课而辅助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针对初三年级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微课制作,以增强其对教学知识内容的认知。
(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微课与历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所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以发挥微课的应用成效。首先,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资料汇总,形成资源库。基于此,在后期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对资源库中的微课资源作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与新的知识点相结合,能够使微课内容更为深入,更具与时俱进性。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做到微课资源共享。例如,学校成立历史教学研究小组,对各个历史教师分配任务,使其能够共同完成微课制作和共享微课成果。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必须注重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和分享微课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教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若能够采取有效策略而促进微课的应用,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应用,但其应用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作者认为,相关人员有必要对于历史微课的应用策略加以研究。首先,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其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最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作者:赵玉双 单位: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国东.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0):29.
[2]刘开济.历史电子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银川市金凤区××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5.
[3]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用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和零散性,我们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将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图示教学法是用图形、表格、框架等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展示的教学法。通过这些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根据图示分析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就将针对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图示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历史课本中的目录就是图示的一种,目录是把一册书的重要知识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把每个零碎的知识点按时间或者其他线索串联在一起,学生就可以通过对目录的研究和学习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在目录的基础上对每章的重点知识进行逐层拓展,这样有逻辑地进行学习和记忆,历史的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2.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的学习顺序有很多种,并不一定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教师可以按照事件的性质、事件的联系等条件将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整理成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强行记忆,学生不但会失去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还会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将历史知识梳理成图示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的学习枯燥乏味,难以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展示,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图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进行预习,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的应用方法是课前进行预习,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要掌握每节课的知识和重点,然后将每节课的内容用提纲的形式进行整理,进而设计出图示。通过图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
2.教师应注意丰富教学图示形式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的应用方法有丰富教学图示形式。历史教师在应用图示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图示并行的方法,不要反复采用单一的图示法。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图示的形式,才能使图示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3.充分利用图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应用的方法有充分利用图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图示教学法能把复杂的学习变得简单,可以将众多的知识点更加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将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遇到的难点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成图示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发挥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要发挥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教师在利用图示法教学时要结合国家教学大纲进行,一定要遵循教学法的科学性,要在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严格的逻辑性,要经得起验证和推敲,对于图示的使用形式也要保证准确无误。图示法教学只能是对历史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不能出现不良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顺应时展的体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单有效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先进、有用的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希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多运用图示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图示教学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课堂主角为配角,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合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却未能实现上述要求,教学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以致于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能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就高。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或运用歌曲导入,或运用故事导入,或运用悬念导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之教学工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积极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争激趣、游戏激趣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2.新内容设计,深度演绎史实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凝结,历史课堂无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记它们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改变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现象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剖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明晓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任课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掌握,理清史实间的相互联系,并挑选典型的史实进行直观性讲解,将史实以生动有趣的展现。例如在讲述《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面对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分析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让学生在思考起因和结果中,体会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这时可以由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帝国主义国家,切实的感受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其在史实的真实呈现中,感受历史的继住开来和承前启后。
3.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心脏。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从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够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要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系统化,把深奥的问题明白化、通俗化,且问题要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启发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2]。
4.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识点。虽然现今强调素质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需要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知识点,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明确重难点,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4.2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握相关内容,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清楚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达到了学以致用。
4.3理解具体事件。历史是过去的事,可概括为: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作用、影响、启发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再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结束语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我坚信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要时刻保持对历史老人的敬畏之情,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历史课堂教学多一点思考,就一定能够开创历史教学的美好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20-01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利用多媒体制造出来的光、像、声等效果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各个感官之间的协同作用,让学生所学要学习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加容易被学生所了解。通过计算机把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制作成图文清晰的课件,能够制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地联想与思考,获得的知识更加可靠、牢固,历史学科本来就具有着其灵动的一面,如果再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将所需历史要素进行清晰的整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进一步提升。
1.初中历史教学的观念转变
一些教师依然认为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大部分知识都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的叙述,并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历史事实生动形象,没有必要将时间浪费在多媒体课件的准备上,依然采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思想进行教学。却不知道在新的课改方案中需要把学生放置在主导地位上。这时,授课教师需要一种调动方式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的运用恰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用具。因为多媒体的共享性及可交互性较好,具有光、像、声三者相结合的优点,可以有效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以便学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主导者。
2.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势
2.1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最好的教师,学生具有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的地位。而兴趣不能凭空产生,它需要产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授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出一个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课堂情境,学生会自然的对自主学习产生了兴趣,因而,教学效率就会有所提高,有利于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学习《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时,授课教师可以选取电影《林则徐》中关于硝烟、禁烟的片段进行播放,同时结合林则徐个人事迹及当时历史的背景对整篇文章加以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之后,可以利用分组展开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加以适当的补充和鼓励。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以往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2.2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当中的难点。由于历史学科自身具有的特色,在历史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不够具体、抽象的内容。尤其是由于地域限制、年代久远的原因,学生对此普遍觉得难以理解,然而教师想要通过语言进行具体的表达也是很难的。面对这种问题时,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露出了其固有的弊端。因此,通过采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一方面的难题,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抽象化为具体。不但可以表达清楚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之间的协同能力得到加强,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中的内容时,对于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和哥伦布四位航海家所历经的航海路线,学生都会感到不知所措。此时,授课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Flas,对不同航海家历经的航海路线进行确切的演示。可以在路线之中用小帆船作为标记,分别将途经重要地点发生的事件、当地具体的情况以及具体时间都可以利用超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学生不但可以区分开不同航海家的不同航海路线,还可以知道在航海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2.3陶冶学生自身情操,塑造良好思想道德。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塑造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使学生不但具有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素养。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教师依据教材为主体,充分的挖掘出历史教材中素材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内容,然后,进行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难以实现这一目标。而在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之后,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采用,使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得到了极大地方便,可以使历史场景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强化,从情感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多媒体灵活、生动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以动漫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魏东云.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全面促进历史教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74):176-176.
[2] 桑艳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188-188.